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嗣本与唐贞观时期北疆经营探究
1
作者 赵海军 王庆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郭嗣本墓志近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郭嗣本墓志记载了郭嗣本家族的相关情况以及其相关仕宦。郭嗣本在传世史书中记载有限,墓志的出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对于研究郭嗣本的仕宦以及唐初史事都起到了补遗的作用,... 郭嗣本墓志近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郭嗣本墓志记载了郭嗣本家族的相关情况以及其相关仕宦。郭嗣本在传世史书中记载有限,墓志的出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对于研究郭嗣本的仕宦以及唐初史事都起到了补遗的作用,特别是郭嗣本曾参与了唐初与突厥的战争和交往等,对于研究唐初与突厥的关系也起到作用,志文还记载了郭嗣本曾担任鸿胪寺卿,对于了解和认识唐初的对外交往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嗣本墓志 突厥 贞观 鸿胪寺
下载PDF
中古北方地区镇墓神物的文化构成和变化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韦正 刘绎一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83,共9页
镇墓武士与镇墓兽构成镇墓神物组合。这组器物在汉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东汉魏晋、北魏平城时代、北魏洛阳时代至唐早期、盛唐共四大阶段。镇墓神物的文化构成包括华夏传统和外来文化两大部分;镇墓神物样式的变化源于对华夏... 镇墓武士与镇墓兽构成镇墓神物组合。这组器物在汉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东汉魏晋、北魏平城时代、北魏洛阳时代至唐早期、盛唐共四大阶段。镇墓神物的文化构成包括华夏传统和外来文化两大部分;镇墓神物样式的变化源于对华夏传统的反复解读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两大过程。民间习俗和官方规定在镇墓神物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葬俗和礼制可以相互启发。镇墓神物的呈现形式,映照出现实风尚中两种文化的地位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神物 汉唐 华夏传统 外来文化 礼俗
下载PDF
隋至初唐南方墓葬中的生肖俑 被引量:15
3
作者 卢昉 《南方文物》 2006年第1期75-85,共11页
十二生肖,或称十二(相)属,本是代替十二辰名称的十二种动物的总称。是古代占星家用十二种动物来记星象、记日、记年的一种方式,同时也用来表示人的生岁*。我国的生肖俑起源较早,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早在公元六世纪的临淄北朝崔氏墓中... 十二生肖,或称十二(相)属,本是代替十二辰名称的十二种动物的总称。是古代占星家用十二种动物来记星象、记日、记年的一种方式,同时也用来表示人的生岁*。我国的生肖俑起源较早,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早在公元六世纪的临淄北朝崔氏墓中就已出现动物形态的十二生肖俑**。到隋唐时期渐成体系,在南方,尤以两湖一带为盛,一直延用到宋元时期,成为当时颇具地方特色的镇墓明器。高宗永徽(650年 ̄655年)年后,中原也开始出现墓中放置成俑的十二生肖俑以作“压胜”、“辟邪”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十二生肖俑 基葬 初唐
下载PDF
唐宋墓葬中的仰观伏听俑与圣人象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铭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81-96,共16页
唐宋墓葬中常常发现一对特殊的人形俑镇墓神煞,按宋代文献记载来看,其中仰首向天的明器是仰观俑,俯身向地的是伏听俑。仰观伏听俑很可能具有经学源头象征、现实角色隐喻的两重象征功能。从经学源头象征而言,仰观、伏听俑是中国古代易道... 唐宋墓葬中常常发现一对特殊的人形俑镇墓神煞,按宋代文献记载来看,其中仰首向天的明器是仰观俑,俯身向地的是伏听俑。仰观伏听俑很可能具有经学源头象征、现实角色隐喻的两重象征功能。从经学源头象征而言,仰观、伏听俑是中国古代易道思维下的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制器尚象以治天下的经学观念在唐宋墓葬中的明器化象征,是在墓葬这一人文化成领域对于宇宙天地的象征性把握。从现实角色隐喻而言,唐宋墓葬明器中的仰观俑、伏听俑可能分别与这一时期天文占卜吉凶的日官司天监、地理占卜吉凶的日者堪舆家具有某种角色上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墓葬 仰观伏听俑 仰观俯察 圣人象征 日官隐喻
下载PDF
福建所出唐宋元时期买地券考释 被引量:1
5
作者 鲁西奇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第2期30-42,共13页
福建地区所出唐宋元时期买地券,颇可反映若干制度、地理、葬俗、契约体式以及民间信仰之情形。根据今见买地券资料,可推知唐宋元时期福建地区的文化既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一直保持其自身特点。买地券是买地人(亡人或其家人)作为... 福建地区所出唐宋元时期买地券,颇可反映若干制度、地理、葬俗、契约体式以及民间信仰之情形。根据今见买地券资料,可推知唐宋元时期福建地区的文化既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一直保持其自身特点。买地券是买地人(亡人或其家人)作为立契人,与地下鬼神订立的、以购买地下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为主旨的契约;而现世实用土地买卖契约,则是以卖地人作为立契人、以出卖本属自己的田宅所有权为主旨的,主要表现为卖地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地券 唐宋元时期 福建
下载PDF
山西太原唐代郭行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6
6
作者 裴静蓉 周富年 +4 位作者 姬凌飞(执笔/绘图/照相) 葛利花 冯钢 金晓彤(绘图) 牛云虎(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6,F0002,F0003,共16页
201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小井峪小学附近发掘1座唐代壁画墓,出土了陶罐、墓志、木俑、木梳、铜钱、泥俑等遗物及精美壁画。该墓壁画保存完好,内容丰富,是目前太原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唐代壁画墓。
关键词 太原 唐代 郭行墓 墓志 壁画
下载PDF
河南焦作市白庄唐裴询荛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3
7
作者 韩长松 刘勇 +2 位作者 李小龙 皇甫小够 成文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8,2+129,共10页
2008年,配合基建工程,焦作市文物考古所在马村区发掘了一座唐墓。该墓墓葬形制和修筑方法在焦作地区比较少见,出土的彩绘镇墓兽、彩绘武士俑、彩绘塔式罐等制作精美。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裴询荛为八品官员,开元二十一年葬于此地。纪年... 2008年,配合基建工程,焦作市文物考古所在马村区发掘了一座唐墓。该墓墓葬形制和修筑方法在焦作地区比较少见,出土的彩绘镇墓兽、彩绘武士俑、彩绘塔式罐等制作精美。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裴询荛为八品官员,开元二十一年葬于此地。纪年墓志的出土,为焦作地区唐墓断代提供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 唐沙河县丞 裴询荛墓
下载PDF
陕西武功县唐代苏瑜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明惠 赵旭阳 +4 位作者 胡春勃 邓攀 魏冰 谢高文 王亚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4,F0002,F0003,共13页
2010年9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咸阳市武功县南仁乡宣村的唐代苏瑜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残存三个天井的砖室墓,墓壁存有壁画,出土有墓志等。苏瑜卒于长寿二年(693年),葬于武功县"仙游乡之原"。该墓墓室内壁画大多保存完整... 2010年9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咸阳市武功县南仁乡宣村的唐代苏瑜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残存三个天井的砖室墓,墓壁存有壁画,出土有墓志等。苏瑜卒于长寿二年(693年),葬于武功县"仙游乡之原"。该墓墓室内壁画大多保存完整,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干画法,应是湿壁作画。此墓的发掘,丰富了关中西部壁画墓的资料,为研究唐墓壁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 唐代 苏瑜 墓葬
下载PDF
成都西郊西窑村唐宋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云洪 王仲雄 +4 位作者 程远福 杨永鹏 党国平 戴堂才 戴福尧 《东南文化》 2003年第7期32-39,共8页
西窑村14座唐宋砖室墓、墓葬类型多样、器物种类丰富,为研究唐宋时期成都地区的社会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 成都市 墓葬 墓葬形制 唐宋时期 砖室墓 出土器物
下载PDF
新疆晋唐墓葬研究述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祁梅香 杜梦 《吐鲁番学研究》 2021年第1期65-73,154,共10页
因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吐鲁番盆地为代表的晋唐墓葬,出土大量的纸质文献、木雕、泥塑、丝毛纺织以及其它类型的随葬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晋唐时期高昌、西州社会生活。与此同时,随着墓葬的发掘及文物的出土,引起了研究者... 因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吐鲁番盆地为代表的晋唐墓葬,出土大量的纸质文献、木雕、泥塑、丝毛纺织以及其它类型的随葬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晋唐时期高昌、西州社会生活。与此同时,随着墓葬的发掘及文物的出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随之展开的研究成果颇多。本文对新疆出土晋唐墓葬的考古资料进行梳理,并以吐鲁番晋唐墓葬研究为中心,梳理目前研究成果,就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晋唐时期 墓葬
下载PDF
陕西西安东郊高楼村唐墓(ⅣM9)发掘简报
11
作者 冉万里(发掘) +9 位作者 全刘涛 段成刚 高博 张翔宇(发掘) 李雨生(发掘) 陈璐(发掘) 付胜龙(发掘) 侯苏洋(发掘) 古丽扎尔(发掘) 李翰隆(鉴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50,F0002,I0001,共12页
2018年1~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西安市高楼村西侧发现并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ⅣM9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单天井的单室土洞墓,出土遗物包括镇墓兽、天王俑、人俑、塔式罐及开元通宝等。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 2018年1~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西安市高楼村西侧发现并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ⅣM9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单天井的单室土洞墓,出土遗物包括镇墓兽、天王俑、人俑、塔式罐及开元通宝等。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的特征,初步判断其年代在盛唐时期,是研究当时丧葬习俗的重要资料。同时,该墓距离唐长安城东城墙约3公里,对唐长安城东城墙遗址以东区域墓葬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唐代 墓葬 长安城
下载PDF
唐懿德太子陵园相关问题研究
12
作者 王小蒙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唐懿德太子墓不仅是迄今发现的唐墓中地宫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两重陵园垣墙的形制,为其他贵族唐墓所未见,而与唐帝陵的陵墙加蠕垣的格局近似,但懿德太子陵园在形制规模上表现出的其他特征则与唐帝陵乃至赠皇帝陵号的恭陵、惠陵等均有较大... 唐懿德太子墓不仅是迄今发现的唐墓中地宫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两重陵园垣墙的形制,为其他贵族唐墓所未见,而与唐帝陵的陵墙加蠕垣的格局近似,但懿德太子陵园在形制规模上表现出的其他特征则与唐帝陵乃至赠皇帝陵号的恭陵、惠陵等均有较大区别,"号墓为陵"之陵并非帝陵之制,仍为太子级别的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懿德太子 陵园 等级
下载PDF
浅谈春秋至隋唐时期镇墓兽
13
作者 侯雪莹 《上海视觉》 2022年第2期70-75,共6页
镇墓兽是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楚国地界一带的丧葬品,具有独特审美意味与文化价值。学界内对于镇墓兽的功能演进等问题有过诸多探讨,本文旨在串联前人观点的同时提出一些补充猜想,并希望用图像学方法和文献图像二重证据法加以佐证。
关键词 镇墓兽 春秋时期 隋唐时期 墓葬美术
下载PDF
文本与图像的佛教身份双重构建——以安阳宝山灵泉寺唐代初期的塔铭与墓塔为例
14
作者 孙雯 《唐都学刊》 2019年第2期11-16,共6页
源自印度的佛塔从公元6世纪开始在中国逐渐形成了打破圣凡界限被广泛接受的塔葬习俗。从刻于墓塔上的文字——塔铭与墓塔上的造像来探究宝山塔林形成背后所体现的死后世界观,可以看出不同于广泛存在于石窟寺中的佛教造像,河南安阳宝山... 源自印度的佛塔从公元6世纪开始在中国逐渐形成了打破圣凡界限被广泛接受的塔葬习俗。从刻于墓塔上的文字——塔铭与墓塔上的造像来探究宝山塔林形成背后所体现的死后世界观,可以看出不同于广泛存在于石窟寺中的佛教造像,河南安阳宝山塔林中的造像因墓塔主身份不同而带有鲜明的身份色彩,佛像与俗人造像并存。这些同时刻有图像与文字的塔形龛是墓塔主身份的象征,既是对其生前所修功德的认可,也是表现其虔诚佛教观在死后的延续。在这里,"塔"不再是佛陀或者圣徒的专属神圣化象征符号,而是普通僧众乃至俗人可以实现死后解脱成佛的理想空间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初期 安阳 宝山灵泉寺 像塔铭 墓塔造像 佛教身份
下载PDF
襄阳地区隋唐墓葬的分期与文化因素研究
15
作者 曹昭 《考古学集刊》 2023年第1期154-189,共36页
襄阳位于汉水中游,是连接长江中游与隋唐两京的重要通道。襄阳地区的隋唐墓葬具有较鲜明的地域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襄阳地区发现了大量隋唐墓葬,学界对此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襄阳地区隋唐墓葬资料的综合整理与分析,可将其分为隋... 襄阳位于汉水中游,是连接长江中游与隋唐两京的重要通道。襄阳地区的隋唐墓葬具有较鲜明的地域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襄阳地区发现了大量隋唐墓葬,学界对此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襄阳地区隋唐墓葬资料的综合整理与分析,可将其分为隋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期。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对墓葬中包含的南朝传统因素、两湖平原因素、中原因素以及地域因素等主要文化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墓葬文化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历史学研究成果解释襄阳地区隋唐墓葬文化变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 墓葬 文化因素 隋唐时期
原文传递
对西安市东郊唐墓出土契丹王墓志的解读 被引量:19
16
作者 葛承雍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6-81,共6页
2001年,在西安市东郊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方契丹王李过折的墓志,共计19行369字,记载了开元年间契丹与唐朝的关系,反映了契丹政权内部的矛盾、分化状况和唐朝的边疆政策,陈述了契丹王李过折的事迹和其后代为唐朝效力的事例。这方墓志具有... 2001年,在西安市东郊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方契丹王李过折的墓志,共计19行369字,记载了开元年间契丹与唐朝的关系,反映了契丹政权内部的矛盾、分化状况和唐朝的边疆政策,陈述了契丹王李过折的事迹和其后代为唐朝效力的事例。这方墓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学术界研究早期契丹活动提供了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唐代 墓葬 墓志 契丹王
原文传递
洛南新区龙盛小区B区唐墓M27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付生 胡小宝 +2 位作者 胡瑞 高向楠 薛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4-67,共14页
2009年,在洛阳市洛南新区龙盛小区B区发掘108座唐宋时期墓葬,这些墓葬大多数被盗严重。其中,唐墓M27保存完好,为长方形墓道土洞墓,出土有陶瓷器、三彩器、银钗、铜镜及铁剪等。
关键词 洛阳市 洛南新区 土洞墓 盛唐时期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市龙门镇唐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司马国红 马毅强 侯秀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55,I0006,I0008,共8页
2005年11~1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洛阳市第十四中学教学楼工程建设时,发掘战国至唐宋时期的墓葬10余座,其中1座编号为C7M2668的唐代墓葬保存完整,没有被盗扰过(图一),现将其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关键词 龙门镇 墓葬 盛唐时期 士族
原文传递
河南孟津县大杨树村唐墓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毅强 方莉 李惠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8,I0006-I0008,共12页
1960年夏,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二队在孟津县大杨树村发掘一座唐墓。该墓为单室土洲墓,出土遗物有陶俑、动物模型、生活用具及瓷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特征,这座墓葬的时代为盛唐时期。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洛阳地区唐代习俗... 1960年夏,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二队在孟津县大杨树村发掘一座唐墓。该墓为单室土洲墓,出土遗物有陶俑、动物模型、生活用具及瓷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特征,这座墓葬的时代为盛唐时期。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洛阳地区唐代习俗及雕塑艺术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孟津县 大杨树村遗址 陶俑 唐代
原文传递
读《偃师杏园唐墓》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东方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90,共6页
The Tang period tombs discovered at Xingyuan in Yanshi, Henan, total 67, of which 37 are dated. These graves are perfect in condition. Most of them belong to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period. The definitely known tomb-o... The Tang period tombs discovered at Xingyuan in Yanshi, Henan, total 67, of which 37 are dated. These graves are perfect in condition. Most of them belong to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period. The definitely known tomb-owners were officials no higher than the sixth rank. The excavation report is well organized, and the material is published in detail. The tombs are in a common cemetery,belong to the Li, Song, Cui and other families, and show clear relation in generation and affinity. In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Tang Dynasty, there are rare records on the mourning institution of officials from the sixth to the ninth ranks, and even still little evidence on that of the common people. As burials largely of lower-rank officials and common people, the tombs under discussion provide invaluable data for studying the whole aspect of society in the Tang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杏园唐墓》 墓葬制度 等级制度 出土器物 历史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