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S PALEOCHANNELS IN NORTH SHANDONG PLAIN
1
作者 Zhang zulu(Department of Geography, Shangdng Teacher’s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4年第Z2期137-147,共11页
According to buried depth, the Yellow Rver's Paleochannels can be divided into ground Paleochannels (buried depth 0-8m) and shallowburied Paleochannels theried depth 8-50m). Each of them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 According to buried depth, the Yellow Rver's Paleochannels can be divided into ground Paleochannels (buried depth 0-8m) and shallowburied Paleochannels theried depth 8-50m). Each of them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Paleochannel belts, stretching Parallel with each other from SW to NE. Sedimentary layers of the paleochannels were mainly made up by sand levee of meanders or natural leavee deposits, and the flooding sedments were found bebeen the layers. The paleochannels in North Shadong Plain were formed in three stags; stage I (buried depth 50-15m) in later period of late Pleistocene-early period of Holocene, stag II (20-8m) in earlymiddle period of HOlocene; and stag III (8-0m) in midddle-late period of Hol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shandong Plain Yellow river's paleochannels later period of the Pleistocene HOLOCENE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cultural response around 4200 cal. yr BP in the Yishu River Basin, Shandong 被引量:7
2
作者 GAO Huazhong ZHU Cheng XU Weif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3期285-292,共8页
Neolithic culture series in the Yishu River Basin developed in the order of Beixin culture-Dawenkou culture-Longshan culture-Yueshi culture.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 of Longshan culture (4600-4300 cal. yr BP... Neolithic culture series in the Yishu River Basin developed in the order of Beixin culture-Dawenkou culture-Longshan culture-Yueshi culture.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 of Longshan culture (4600-4300 cal. yr BP), the climate in the Yishu River Basin was warm and wet. Paddy-oriented agriculture planted paddy was very developed. The society was flourishing with great amount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The cooling starting in 4200 cal. yr BP made the paddies shortfall in output or even no seeds were gathered. This situation intensified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population and resource. The scarcity in natural resource led to substantial decrease in population and subsequent drop in archaeological sites. About 4000 cal. yr BP Longshan culture was displaced by Yueshi culture which was relatively un- derdeveloped, simple and unsophisti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shu river shandong 4200 cal. yr BP environmental change cultural response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SEDIMENT PROBLEMS IN THE IRRIGATED AREA OF NORTHWEST SHANDONG PROVINCE
3
作者 Tang Dengyin Zhang Shife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7年第2期91-96,共6页
There are very serious water and sediment problems in the irrigated areas of northwest Shandong Province. In upper reaches of the irrigated area, the Yellow River water are widely used for farmland watering while leav... There are very serious water and sediment problems in the irrigated areas of northwest Shandong Province. In upper reaches of the irrigated area, the Yellow River water are widely used for farmland watering while leaving the ground water unusedion. But in the lower reaches, there is not enough surface water to be channeled for irrigation, so the ground water has always been over extracted, in some parts of the lower reaches, the descending water table caused the formation of funnel. Siltation in canals are very difficult to be cleared up, the drop of agriculture yield in the sandy land close to the channel head and along the main channels impair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local peopl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decreasing tendancy of water amount provided by the Yellow Ricer forces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find new ways to solve the water resource problems. The answer could be: Using new technique for the irrigated system,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ground water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w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and sediment irrigation diversion Yellow river northwest of shandong.
下载PDF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Holocene Subaqueous Clinoform off the Southern Shandong Peninsula in the Western South Yellow Sea 被引量:19
4
作者 QIU Jiandong LIU Jian +4 位作者 SAITO Yoshiki YANG Zigeng YUE Baojing WANG Hong KONG Xianghua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5期747-760,共14页
Based on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formed since the last glaciation and revealed by 3000 km long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profiles and the core QDZ03 acquired recently off the southern Shandong Peninsula, we a... Based on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formed since the last glaciation and revealed by 3000 km long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profiles and the core QDZ03 acquired recently off the southern Shandong Peninsula, we addressed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a Holocene subaqueous clinoform in this paper. Integrated analyses were made on the core QDZ03, including sedimentary facies, sediment grain sizes, clay minerals, geochemistry, micro paleontology, and AMS 14 C dating.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s a Holocene subaqueous clinoform, whose bottom boundary generally lies at 15–40 m below the present sea level with its depth contours roughly parallel to the coast and getting deeper seawards.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the clinoform is up to 22.5 m on the coast side, and the thickness contours generally spread in a banded way along the coastline and becomes thinner towards the sea. At the mouths of some bays along the coast, the clinoform stretches in the shape of a fan and its thickness is evide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urrounding sediments. This clinoform came into being in the early Holocene(about 11.2 cal kyr BP)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lower and upper depositional units(DU 2 and DU 1, respectively). The unit DU 2, being usually less than 3 m in thickness and formed under a low sedimentation rat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bottom boundary and the Holocene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MFS), and represents the sediment of a post-glacial 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 whereas the unit DU 1, the main body of the clinoform, sits on the MFS, belonging to the sediment of a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from middle Holocene(about 7–6 cal kyr BP) to the present. The provenance of the clinoform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typical sediment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results of the joint contribution from both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proximal coastal sediments of the Shandong Peninsula, as evidenced by the sediment geochemistry of the core. As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coactions of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the Holocene sea-level changes, sediment supplies and coastal dynamic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inoform is genetically related with the synchronous clinoform or subaqueous deltas around the northeastern Shandong Peninsula and in the northern South Yellow Sea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 provenance, as previously reported, with all of them being formed from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Holocene up to the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三角洲 中全新世 山东半岛 南黄海 沉积演化 海平面变化 最大厚度 西部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与应对策略
5
作者 倪剑波 郭鑫 +2 位作者 高瑞 林伟鹏 刘兆德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并从科学配置、存量挖潜、提质增效和层级协同4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对于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聚集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山东段 工业用地 空间错配 土地配置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沿黄区域山东段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
6
作者 李磊 谭振华 +1 位作者 李聪 杜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43-50,56,共9页
以沿黄区域山东段为例,建立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2000—2018年展开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沿黄区域山东段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由“不安全”... 以沿黄区域山东段为例,建立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2000—2018年展开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沿黄区域山东段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由“不安全”向“比较安全”转变,子系统中生态响应和生态状态增加的幅度高于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的幅度,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市级尺度下,山东段17地市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字形演变,生态安全类型以“一般安全”为主,高等级类型较少,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比较严峻;城市生态安全内部空间差异明显,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向东、向北转移,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高低错落分布,高等级生态安全区域从东部沿海向鲁北扩散,“临界安全”区域缩小至鲁中南和鲁西北。最后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优化调控三大空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灰色关联度模型 时空格局 沿黄区域 山东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7
作者 孔亚暐 司淑婷 张德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61-73,共13页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研究区,结合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规模特征、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国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多维度定量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规模特征方面,除乡村生活...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研究区,结合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规模特征、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国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多维度定量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规模特征方面,除乡村生活空间规模相对稳定外,其他各类国土空间增减特征显著;(2)动态变化方面,不同国土空间类型间的动态变化差异明显,且各区县单元综合动态度呈现东北高、西南低、中部突出的特征;(3)分布特征方面,各国土空间面积变化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这一特征在2010—2020年相对减弱;(4)驱动因素方面,研究区国土空间面积变化受到地形地貌、水热状况、区位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环境因素是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地理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则发挥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空间自相关 演变特征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山东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村镇聚落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构建
8
作者 任震 刘雨桐 韩广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黄河流域(山东段)村镇聚落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景观,建立识别指标体系对其文化景观基因进行挖掘整理,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赓续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的剖... 黄河流域(山东段)村镇聚落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景观,建立识别指标体系对其文化景观基因进行挖掘整理,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赓续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的剖析,在历史景观视角下对黄河流域(山东段)的村镇聚落开展深入的文化景观田野调查、典籍研究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构建逻辑,通过“识别对象—识别因子—识别指标”解析出13项识别因子、40项识别指标,为黄河流域村镇聚落文化景观识别全覆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文化景观 景观基因 识别指标体系 黄河流域山东段
下载PDF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9
作者 王超 刘谦 +2 位作者 张赫 刘红燕 张永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生耐盐药用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及对应药材入药部位、药性、功效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共调查到野生水生耐盐药用植物299种。根据恩格勒分类系统,这些植物隶属于76科204属;生活型以草本型为主,共222种。以299种药... 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生耐盐药用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及对应药材入药部位、药性、功效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共调查到野生水生耐盐药用植物299种。根据恩格勒分类系统,这些植物隶属于76科204属;生活型以草本型为主,共222种。以299种药用植物为基源的药材共338种,其中全草入药药材144种,占药材种类数的42.60%;平性药材最多,共85种;苦味药、甘味药和辛味药数量较其他药味具有明显优势;以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化痰止咳类、止血药和补虚药占优势。针对水生耐盐药用植物特点,结合该区域自然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 水生耐盐药用植物 药用资源 植物种类 生活类型 入药部位 药性 功效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县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袁文华 范文君 +1 位作者 李建春 刘黎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33,共12页
通过探索黄河流域山东段县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便从县域尺度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解析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结合... 通过探索黄河流域山东段县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便从县域尺度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解析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测,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社会、经济与自然影响因素在空间维度上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山东段平均生境质量指数为0.448,空间上表现出中段、上段低和下段高的分布格局,生境质量整体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趋势,中段生境质量下降趋势最为显著;(2)生境质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性特征,会受到邻近区域的影响,且总体集聚态势不断增强,高-高型集聚区面积明显大于低-低型集聚区,在流域下段范围连片分布;(3)土地开发强度是影响生境质量时空分布的首要因素,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和NDVI对生境质量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生境质量时空变化,GWR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境质量具有空间差异性。识别这些时空差异对推动该区域生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山东段 生境质量 时空分异 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
下载PDF
鲁西南沿黄地区浅部土壤氟元素富集规律
11
作者 孟甲 郑慧铭 +3 位作者 宋帅良 史启朋 袁成军 党伟 《地质学刊》 CAS 2024年第2期178-186,共9页
黄河下游冲洪积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土壤和地下水高氟区之一,“地氟病”给当地人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研究鲁西南沿黄地区浅部土壤中F元素的富集规律,采集该区表层及下部垂向土壤控制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指标测定;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 黄河下游冲洪积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土壤和地下水高氟区之一,“地氟病”给当地人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研究鲁西南沿黄地区浅部土壤中F元素的富集规律,采集该区表层及下部垂向土壤控制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指标测定;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区土壤粒径和地球化学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土壤质地、化学指标、矿物风化程度与F含量的相关性角度分析鲁西南沿黄地区土壤中F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F含量的平均值为594 mg/kg,高于华北平原典型区及山东地区平均水平,约80%面积的土壤F含量过剩;浅部土壤中粉粒物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72.99%,黏粒物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20.31%,砂粒物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6.70%。研究区土壤中的F元素平面上易在地势低平处富集,垂向上易在土壤表层富集。土壤中F的物源为黄土高原黄土,F含量受土壤中黏粒含量的控制,与之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F含量与Ca、Al、Fe、Mg、K、Ti、Mn、N、S、V、Zn、Cr含量及CEC(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与Si、Na含量及pH值呈负相关;土壤中的F元素随土壤颗粒化学风化程度的增高呈富集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元素 黄河 土壤质地 风化程度 鲁西南
下载PDF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山东沿黄地区农业水资源集约利用研究
12
作者 赵建忠 刘璇 +2 位作者 于晓蕾 李岩 保万魁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52-57,共6页
为进一步推动沿黄地区农业水资源集约利用,笔者对山东沿黄9市25个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使用情况、农业灌溉模式等进行系统调研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前人研究成果,力求通过系统性、前瞻性和全局性视角,综合农业技术、设施管护、行政... 为进一步推动沿黄地区农业水资源集约利用,笔者对山东沿黄9市25个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使用情况、农业灌溉模式等进行系统调研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前人研究成果,力求通过系统性、前瞻性和全局性视角,综合农业技术、设施管护、行政管理、科技创新、理念转变等多方因素,提出促进农业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认为,应以县域为单位做好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将农业节水灌溉要求落实到县域规划和农业发展等各环节,通过科学调整乡村产业布局、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让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黄地区 农业水资源 集约利用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耦合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提升策略
13
作者 佘丽敏 袁程程 李晓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生态规划 农业规划 黄河流域(山东段)
下载PDF
调水调沙影响下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格局及多样性
14
作者 丛旭日 李秀启 +3 位作者 董贯仓 孙鲁峰 客涵 任一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97,I0001-I0003,共12页
文章于2019—2021年调水调沙前后利用多种网具对黄河山东段4个站位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研究了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等。结果表明,山东段共采集鱼类59种,隶属于10目20科,调水前优势... 文章于2019—2021年调水调沙前后利用多种网具对黄河山东段4个站位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研究了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等。结果表明,山东段共采集鱼类59种,隶属于10目20科,调水前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鲤(Cyprinus carpio)、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鲻(Mugil cephalus)、鮻(Liza haematocheilus),调水后优势种为鲫、鳊、鲤、赤眼鳟。多样性指数方面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指数差异较显著(0.01<P<0.05),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表明,调水调沙前后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结构在相似水平为45%时可以划分为2组,调水调沙后东阿断面(AH2)与其他断面相比具有较强的差异性;相似水平为60%时可以划分为4组,分别为A组群(AH3、BH3和BH2)、B组群(AH1和BH1)、C组群(AH4和BH4)、D组群(AH2)。SIMPER分析显示,A组群平均相似率为60.66%,特征种包括鳊、翘嘴鲌、赤眼鳟、鮻、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B组群平均相似率为66.38%,特征种包括鳊、鲫、鲇(Silurus asotus)、鲤、(Hemiculter leucisculus),C组群平均相似率为68.48%,特征种包括鲤、鲫、翘嘴鲌、鳊、鮻。RDA分析表明径流量、总磷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基于以上结果,研究对比黄河各河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调水调沙对黄河山东段鱼类群落格局及多样性的影响,发现庞口湾作为鱼类栖息地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建议。研究可为黄河山东段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山东段 调水调沙 鱼类群落 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山东引黄城市黄河水资源承载力保障分析
15
作者 吕延昌 程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5期56-59,共4页
为提升黄河山东段水资源承载力,进一步推动黄河水资源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促进作用,本文在“四水四定”原则下,通过数学模型将水资源承载力数量化,得出山东省引黄城市黄河水资源承载力正在下降的结论,并提出构建评价体系以促进供... 为提升黄河山东段水资源承载力,进一步推动黄河水资源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促进作用,本文在“四水四定”原则下,通过数学模型将水资源承载力数量化,得出山东省引黄城市黄河水资源承载力正在下降的结论,并提出构建评价体系以促进供需均衡、锚定节水方向完善水定额管理体系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水系管理共建加强水环境保护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措施来提升水资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引黄城市 四水四定 水资源承载力 措施
下载PDF
山东地区黄河冲积平原粉土的分布规律及工程特性调研
16
作者 李孟 冯美军 +2 位作者 曲恒辉 周圣杰 朱辉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0期32-34,共3页
为进一步揭示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粉土工程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对山东省几个较为典型的地区进行土样采集分析,结合工程分类方法,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土体进行室内CBR、竖向膨胀率、颗粒分析、XRD。试验结果表明,山东地区黄河冲积平原地... 为进一步揭示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粉土工程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对山东省几个较为典型的地区进行土样采集分析,结合工程分类方法,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土体进行室内CBR、竖向膨胀率、颗粒分析、XRD。试验结果表明,山东地区黄河冲积平原地区土质以含砂低液限粉土为主,微观组成较为相似,但受水文影响,各地土体砂石料含量不同,体现出黄河水沙变化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冲积平原 山东省 吸水率 竖向膨胀率
下载PDF
山东东营2001—2022年黄河下游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变化分析
17
作者 窦文骏 巴音吉 +1 位作者 邢为正 孟雪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6期45-50,共6页
21世纪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发生了剧烈变化,评价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推动该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开展的相关研究却显得尤为不足。本文以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东营市... 21世纪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发生了剧烈变化,评价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推动该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开展的相关研究却显得尤为不足。本文以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东营市为例,在大量野外采样数据的基础上,采用CEVSA ES模型,对研究区22年来的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和ENVI等软件,采用线性变化趋势分析的方法,对于研究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市中部和南部少部分地区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增长较快,而北部和滨海地区的增长相对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上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呈现增长趋势。总初级生产力在东营市中部和南部少部分地区增加较快,北部和滨海地区增长缓慢,随着时间的增长,总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增长状态。东营市生态系统呼吸在滨海和南部少部分地区增长较快,中部地区生态系统呼吸呈递减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生态系统呼吸呈现下降趋势。该结果对黄河下游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变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固碳能力 CEVSA ES模型 黄河下游 山东东营
下载PDF
山东黄河流域湿地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18
作者 刘冰 钟梦军 +3 位作者 朱世硕 毛媛 赵丽 庄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以山东黄河流域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应用转移矩阵、空间相关性分析揭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定量解析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影响因子驱动力。结果表明:山东黄河流域湿地呈“东部多、西部少”分布,20年... 以山东黄河流域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应用转移矩阵、空间相关性分析揭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定量解析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影响因子驱动力。结果表明:山东黄河流域湿地呈“东部多、西部少”分布,20年间湿地总面积增加1315.56 km^(2)(其中人工湿地增加1055.05 km^(2));湿地与非湿地的转换主要集中在2000-2010年,湿地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且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人工湿地变化主要受人口密度、GDP和第二产业值影响且影响力呈增长趋势,自然湿地变化主要受年均降雨量、城市化率和GDP影响,自然因素与经济因子交互后影响力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地理探测器 山东黄河流域 驱动力
下载PDF
山东沿黄地区水工建筑物软基处理技术及应用
19
作者 郑波德 《山东水利》 2024年第2期22-24,共3页
山东沿黄地区处于黄河下游,多为冲积扇平原。软土地基是该地区水工建筑物施工中常见的难点问题,地基处理往往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与有效运行。因此,科学合理的软基处理技术是保障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基础沉降的关键。文章结合实例对水... 山东沿黄地区处于黄河下游,多为冲积扇平原。软土地基是该地区水工建筑物施工中常见的难点问题,地基处理往往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与有效运行。因此,科学合理的软基处理技术是保障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基础沉降的关键。文章结合实例对水工建筑物施工中软基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施工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沿黄地区 水工建筑物 软基处理
下载PDF
武河流域(山东兰陵段)汛期水质总磷超标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20
作者 孔祥龙 徐从海 王静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58-63,共6页
本文以汛期水体总磷浓度超标严重的武河(山东兰陵段)为例,在流域层面上开展污染源调查,分析总磷超标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总磷浓度分布及各排污口总磷排放量贡献比,从而将流域划分为9个单元进行污染源调查,分析总磷超... 本文以汛期水体总磷浓度超标严重的武河(山东兰陵段)为例,在流域层面上开展污染源调查,分析总磷超标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总磷浓度分布及各排污口总磷排放量贡献比,从而将流域划分为9个单元进行污染源调查,分析总磷超标原因,通过科技赋能、控源截污、超前谋划、健全机制等治理措施实现总磷超标问题的改善。本文从流域层面提出的水体总磷控制措施可为总磷等污染物超标河流的治理与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汛期 污染源 治理措施 武河流域(山东兰陵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