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乐制度与《周南·桃夭》篇的文化意蕴
1
作者 徐群 姚小鸥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0-34,共5页
《周南·桃夭》是《诗经》中的著名篇章,从礼乐制度的角度解读该诗,可以对先秦时代的审美标准、道德观念及人们的行为规范有进一步的认识,真正理解《诗经》的诗教价值和礼教意义。《周南·桃夭》反映了周人美善并臻的审美观、... 《周南·桃夭》是《诗经》中的著名篇章,从礼乐制度的角度解读该诗,可以对先秦时代的审美标准、道德观念及人们的行为规范有进一步的认识,真正理解《诗经》的诗教价值和礼教意义。《周南·桃夭》反映了周人美善并臻的审美观、希冀家庭幸福美满的婚姻观以及期盼家族子孙蕃盛的子嗣观。这些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的礼乐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值得认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桃夭 礼乐制度 审美观 婚姻观 子嗣观
下载PDF
论满语拟声拟态词——以《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为中心
2
作者 齐膺军 秀云 《满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拟声拟态词通过象征性的语音来摹仿表达人与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各种状态。满语中存在为数众多的拟声拟态词。通过对《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和分析,证实满语拟声拟态词具有使用频率高、... 拟声拟态词通过象征性的语音来摹仿表达人与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各种状态。满语中存在为数众多的拟声拟态词。通过对《兼汉满洲套话》和《清文指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和分析,证实满语拟声拟态词具有使用频率高、数量众多的特点,厘清该类词汇的基本特征及在满语文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 拟声拟态词 《兼汉满洲套话》 《清文指要》
下载PDF
珍稀孤本稿本《汪弢庐先生手集小儿方药》评介
3
作者 王居义 郭锦晨 王鹏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278-280,F0003,共4页
清代“江南大儒”汪宗沂著有《汪弢庐先生手集小儿方药》一卷,为清代新安未刊珍稀孤本稿本文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载。全书共论中医儿科病症50余种,载方90余首,引用文献30余种,辑逸仲景方论15条。汪氏尊崇两汉晋唐医学,倡导在儿科... 清代“江南大儒”汪宗沂著有《汪弢庐先生手集小儿方药》一卷,为清代新安未刊珍稀孤本稿本文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载。全书共论中医儿科病症50余种,载方90余首,引用文献30余种,辑逸仲景方论15条。汪氏尊崇两汉晋唐医学,倡导在儿科学中运用六经辨证,立论公允持平,无寒热偏性,善用晋唐古方,重视儿科脉诊。该书是一部精简实用、崇尚古方、特色鲜明的中医儿科学专著。本文从作者与成书缘由、版本、主要内容与构成、引用文献、学术特点,对全书进行系统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宗沂 孤本 稿本 汪弢庐先生手集小儿方药 学术思想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 被引量:5
4
作者 阚绪良 吕晓玲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76-78,88,共4页
"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其义也不难理解。但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产生这种变化的内在机制是怎样的,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从汉民族心... "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其义也不难理解。但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产生这种变化的内在机制是怎样的,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从汉民族心理的角度探讨其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之夭夭 逃之夭夭 谐音 桃木辟邪
下载PDF
看“合和”思想与尧文化——以晋南陶寺考古发现为引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永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94-496,共3页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合和"文化这一概念,是对儒家思想中"仁"、"和"之道的总括,而溯其源则又可上追到传说时代的唐尧时期。传世经典如《论语》、《史记》、《尚书》、《礼记》等都有关于帝尧与其"...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合和"文化这一概念,是对儒家思想中"仁"、"和"之道的总括,而溯其源则又可上追到传说时代的唐尧时期。传世经典如《论语》、《史记》、《尚书》、《礼记》等都有关于帝尧与其"合"、"和"思想的记载。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陶寺遗址考古的重大发现更为史料记载提供了科学依据。尧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研究和开发尧文化对探究"合和"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和开发旅游资源上价值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 合和 文化 价值
下载PDF
《桃夭》的多重隐喻意象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建功 《河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8-70,共3页
《桃夭》是《诗经》中一首轻快活泼的祝婚诗。全诗三章均以茂盛而美丽的桃树起兴,从修辞学角度讲,属于以物喻人的比喻;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段看则属于兴中兼比,具有明显的隐喻性质。作者选取桃树作诗的整体隐喻意象,以桃花、桃子、... 《桃夭》是《诗经》中一首轻快活泼的祝婚诗。全诗三章均以茂盛而美丽的桃树起兴,从修辞学角度讲,属于以物喻人的比喻;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段看则属于兴中兼比,具有明显的隐喻性质。作者选取桃树作诗的整体隐喻意象,以桃花、桃子、桃叶作多重隐喻,层层递进地对新娘婚后生活幸福、早生子女、家业兴旺做了巧妙暗示,同时结合"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写实,表达了对新娘幸福美满的婚后生活的热情祝愿。《桃夭》的这种多重隐喻既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又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桃夭》 意象 多重隐喻 艺术手法 文化背景
下载PDF
陶瓷名物探源二则
7
作者 王强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5,共2页
匋、陶、窑(窯)上古皆读成舌头音,意义又相通,实际为一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几个形体不同的字,先民以陶(匋)既称呼窑灶,又指窑灶出品之物,又指制作陶器;坏(坯)、瓶、瓬、瓿、甂、缶、钵、皿、杯(盃)、盆(瓫)均指窑灶所出之物或后世模仿窑... 匋、陶、窑(窯)上古皆读成舌头音,意义又相通,实际为一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几个形体不同的字,先民以陶(匋)既称呼窑灶,又指窑灶出品之物,又指制作陶器;坏(坯)、瓶、瓬、瓿、甂、缶、钵、皿、杯(盃)、盆(瓫)均指窑灶所出之物或后世模仿窑灶出品之物,其字皆由重唇音演变而来,亦为同胞兄弟的同源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损益与易道及《易》书——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释蕴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克宾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9,共8页
马王堆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以损益二卦论四时阴阳之变,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卦气说,所表达的不仅是四时阴阳的损益消长,而且将"产"作为天地之变的价值归宿。由对损益之变的体察,《要》篇提出了"易道"的... 马王堆帛书《要》篇"损益之道"章以损益二卦论四时阴阳之变,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卦气说,所表达的不仅是四时阴阳的损益消长,而且将"产"作为天地之变的价值归宿。由对损益之变的体察,《要》篇提出了"易道"的观念,以"顺于天地之心"为易道之要义,并以"君道"的视野来论易道,实现了易学由筮到德再到道的理论提升。随着易道观的提出,《要》篇对《易》之为书的内涵和价值做了新的解读,特别从易象角度阐发三才之道和四时之变。与《说卦传》相关章节相比,《要》篇"损益之道"章的问题意识和致思理路更为原始,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 损益 易道 君道 天地之心
下载PDF
论孙诒让的经世之学
9
作者 罗检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32-41,共10页
清末汉学家孙诒让精于考经证子,光绪十年以后转而关注内忧外患,讲求经世致用。他弘扬家学传统,博采西学新知,阐发《周礼》的现实意义,使之成为维新理论,标志着清末古文经学的经世走向。其经、子之学和经世活动,均体现了道器并重的思想特... 清末汉学家孙诒让精于考经证子,光绪十年以后转而关注内忧外患,讲求经世致用。他弘扬家学传统,博采西学新知,阐发《周礼》的现实意义,使之成为维新理论,标志着清末古文经学的经世走向。其经、子之学和经世活动,均体现了道器并重的思想特征,折射出清末士人思维模式的转变。孙诒让基于古文经学和道器并重的经世之学,如同其经、子研究一样,在清末民初具有范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诒让 经世之学 《周礼政要》 道器并重
下载PDF
中国古代穴居的文化价值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芮东莉 吕永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7-71,共5页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穴居民族是最早懂得营筑人工住所的民族之一。由于他们掌握先进开穴技术,这支部族带领其他部族共同创造了史前灿烂的“尧文化”。同时由于受到人工地穴的启发,穴居民族发明了我国最早的陶窑烧制技术,开创了我国先...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穴居民族是最早懂得营筑人工住所的民族之一。由于他们掌握先进开穴技术,这支部族带领其他部族共同创造了史前灿烂的“尧文化”。同时由于受到人工地穴的启发,穴居民族发明了我国最早的陶窑烧制技术,开创了我国先进的制陶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穴居 文化价值 陶唐氏 陶窑 尧文化
下载PDF
THREE SPECIES OF COLLEMBOLA FROM YUNNAN,SOUTHWEST CHINA (Apteygota)*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村浩志 赵立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3-159,共7页
Two new species and a known species of Collembola are described or redescribed from Yunnan Province,southwest China,Hypogastrura xiaoi sp. nov.,H. zhangi sp. nov. and Paranurophorus simplex Denis,1928, respectively. T... Two new species and a known species of Collembola are described or redescribed from Yunnan Province,southwest China,Hypogastrura xiaoi sp. nov.,H. zhangi sp. nov. and Paranurophorus simplex Denis,1928, respectively. The last species is the second record from China since 1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species Hypogastrura xiaoi H. zhangi Paranurophorus simplex YUNNAN China
下载PDF
“美人隐喻”与中国文化传统——从《诗经·桃夭》到《红楼梦·五美吟》 被引量:1
12
作者 廉水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2期41-44,共4页
"美人隐喻"着重指古典诗文中主体在文化层面对女性的一种精神寄寓。《诗经·桃夭》中"桃夭"的文化隐喻,不仅喻意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夫为妻纲的文化传统,还喻意了"美人"如"君子&qu... "美人隐喻"着重指古典诗文中主体在文化层面对女性的一种精神寄寓。《诗经·桃夭》中"桃夭"的文化隐喻,不仅喻意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夫为妻纲的文化传统,还喻意了"美人"如"君子"需内外兼修,使形貌之美与德行修养一致。从《诗经·桃夭》到《红楼梦·五美吟》,历经屈原、陶渊明、李白、辛弃疾及曹雪芹等人的书写,"美人隐喻"逐渐成为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品题,并对儒家女性观在当下的重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夭 美人隐喻 女性 文化传统
下载PDF
“桃夭”的语义原型及其演变
13
作者 余珩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2-105,共4页
"桃夭"一词来自《诗经.周南.桃夭》篇名,成词之初直到宋朝,其原型意义一直为"桃花繁盛美好的样子",而在元代到清代的典籍中"桃夭"一词的原型意义却演变为"女子嫁娶之事"。从认知图式的角度分析... "桃夭"一词来自《诗经.周南.桃夭》篇名,成词之初直到宋朝,其原型意义一直为"桃花繁盛美好的样子",而在元代到清代的典籍中"桃夭"一词的原型意义却演变为"女子嫁娶之事"。从认知图式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意义流变是因为在人们反复体验中建立起来的"桃夭"一词的图式,通过隐喻机制,由原型意义发展出的边缘意义"女子嫁娶"逐渐转移到中心,取代了原来的原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桃夭” 认知语言学 原型意义 隐喻
下载PDF
欣赏舞蹈作品《桃夭》来浅谈隋唐时期的舞蹈审美意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兆彤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51-154,共4页
隋唐盛世的辉煌时代,在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承前启后,兼容并包的多民族文化观念。经济的高度发达促使了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璀璨。唐代是具有创造性,艺术性,诗性,文化性的时代。尤其是唐代的乐舞更是将古代舞蹈艺术推向巅峰。本文是阐述隋... 隋唐盛世的辉煌时代,在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承前启后,兼容并包的多民族文化观念。经济的高度发达促使了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璀璨。唐代是具有创造性,艺术性,诗性,文化性的时代。尤其是唐代的乐舞更是将古代舞蹈艺术推向巅峰。本文是阐述隋唐时期的文化背景,欣赏舞蹈作品《桃夭》,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真”“善”“美”;动作语汇之“阳刚美”“阴柔美”;服饰特征之“形式美”“修饰美”“艺术美”这三大方面,来体会隋唐时期独有的审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桃夭 审美意识
下载PDF
陶渊明“达道”之历史解读及辨议
15
作者 刘中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2-25,60,共15页
对陶渊明所达之"道"的具体内涵问题的学术争论已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诸家各有洞见。苏轼、罗大经、陈寅恪等从道家哲学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视角解读陶渊明的"道";黄彻、真德秀则深入儒家元典来论证陶渊... 对陶渊明所达之"道"的具体内涵问题的学术争论已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诸家各有洞见。苏轼、罗大经、陈寅恪等从道家哲学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视角解读陶渊明的"道";黄彻、真德秀则深入儒家元典来论证陶渊明的"道"为尧舜之道、儒家经术之道;葛立方的"第一达磨"之论虽惊世骇俗,然应者寥寥;谢薖、潘德舆、梁启超、朱光潜等人阐释陶公之"道"为儒、道、释之杂糅的观点。文章认为:明末高僧紫柏大师与清人钟秀都强调从"心性"入手、消除哲学与宗教各派别的畛域来解读陶渊明的"道"的方法尤为可取。以哲学史的视野审视,陶渊明是更伟大的玄学家,他的贡献是用生命践行了郭象"儒道会通"的独化论玄学,亦即用生命论证了郭象"儒道会通"理论的可操作性。在陶渊明身上,儒、道会通了,天、人合一了。陶渊明的时代及人脉,也决定了他难以回避佛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老庄之道 新自然说 尧舜之道 第一达摩 儒释道杂糅 心性 玄学家 儒道会通 辨析 评议
下载PDF
朱光潜文艺道德论对姚鼐思想的继承与革新
16
作者 黄长明 《美育学刊》 2023年第2期60-67,共8页
通过比较朱光潜、姚鼐在文艺道德论方面的观点,可以发现朱光潜与桐城派文艺传统的继承关系和学理关联。在“道”的内涵上,姚鼐在强调“道”的社会政教作用的同时,也将其指向主体内在的道德意识和人格修养;朱光潜同样将“道”解释为生活... 通过比较朱光潜、姚鼐在文艺道德论方面的观点,可以发现朱光潜与桐城派文艺传统的继承关系和学理关联。在“道”的内涵上,姚鼐在强调“道”的社会政教作用的同时,也将其指向主体内在的道德意识和人格修养;朱光潜同样将“道”解释为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两方面,文艺的“道”是作者在人生世相的基础上以真实情感构成的完整生命和完整人格。此外,姚鼐将文章视为“达道”的工具,但他又主张理性的道德内涵与艺术形式的结合,朱光潜也认为文艺能产生道德影响,文艺通过道德与个人情感及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二人观点上的相似性源于共同的儒释道兼修的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文道融合 朱光潜 姚鼐
下载PDF
中国原始制陶工艺概念的文化内涵
17
作者 段长锦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8-131,共4页
文章力图把握中国原始制陶工艺概念与先民思维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工艺概念的文化解释力和涵盖力,从研究工艺概念的视角来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典型思想特征与发展脉络。将与制陶工艺概念相关的古文字作为典型形式来进行研究,探讨概... 文章力图把握中国原始制陶工艺概念与先民思维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工艺概念的文化解释力和涵盖力,从研究工艺概念的视角来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典型思想特征与发展脉络。将与制陶工艺概念相关的古文字作为典型形式来进行研究,探讨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这种典型形式和深层结构的深入研究,拓展陶瓷工艺文化的外延,加深对中国古代工艺文化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之间的深层联系的认知。这种研究对于中国原始文化研究、原始制陶工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始陶器 工艺概念 古文字
下载PDF
两凝水泥浆在青海油田深井固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陶永金 左训国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31,共3页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地层压力系统紊乱导致固井质量不高的实际,提出用快凝、缓凝水泥浆分别封固油层、非油层的技术思路。室内试验表明,两凝水泥的稠化时间差为100min左右即可满足施工要求。青海油田22口深调整井及探井现场应用...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地层压力系统紊乱导致固井质量不高的实际,提出用快凝、缓凝水泥浆分别封固油层、非油层的技术思路。室内试验表明,两凝水泥的稠化时间差为100min左右即可满足施工要求。青海油田22口深调整井及探井现场应用表明,两凝水泥固井质量合格率100%、优质率77.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固井质量 油田 深井固井 地层压力 油层
下载PDF
家族史上的奇葩 廉洁德治的典范——江南第一家——浦江郑义门琐谈 被引量:5
19
作者 芮顺淦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家庭同居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个特殊大家族,她聚食同居十五世,南宋、元、明三朝330余年,以“孝义”名冠天下,被明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本文通过其成因来阐述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 儒学治家 孝义同居 历史地位 文化价值
下载PDF
瑶族的跨国分布与国际瑶学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海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6-73,共8页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历的民族,广布于东南亚及欧洲、美洲、澳洲等世界各地,这种“非常特异的现象”,引起了世界在关注,瑶学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显学”。
关键词 瑶族 瑶学研究 生态分布 历史变迁 民族文化 民族性格 跨国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