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度调控设施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产孢和释放规律及防治技术
1
作者 柴阿丽 杨红敏 +7 位作者 王少骅 赵昆 高苇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907-2918,共12页
【目的】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棒孢叶斑病给黄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孢和释放是多主棒孢实现再侵染的关键环节。论文旨在探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多主棒孢产孢、释放规律,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释放的影响,... 【目的】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棒孢叶斑病给黄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孢和释放是多主棒孢实现再侵染的关键环节。论文旨在探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多主棒孢产孢、释放规律,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释放的影响,以及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方法】通过测定黄瓜发病叶片0:00、3:00、6:00、9:00、12:00、15:00、18:00和21:00产孢量,分析多主棒孢的产孢规律;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分别测定一天之内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时棚室空气样本中多主棒孢浓度,分析多主棒孢释放的日变化规律;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和塑料拱棚内,分别设置持续高湿(相对湿度>90%,24 h)、持续干燥(相对湿度<60%,24 h)、先高湿12 h后干燥12 h、先干燥12 h后高湿12 h等不同的湿度水平,研究不同湿度条件对多主棒孢产孢、释放的影响。比较6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亿活菌/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喷雾法和弥粉法施药方式,不同施药时间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结果】多主棒孢产孢、释放数据显示,一天内不同时间,黄瓜发病叶片病斑产孢量和棚室空间孢子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夜间18:00之后,随着高湿(相对湿度>90%)持续时间延长,叶片病斑产孢量增大,次日早上6:00病斑孢子数达峰值1344个孢子/cm^(2);开风口后,棚室内湿度降低(相对湿度<60%),孢子释放到棚室空间,中午12:00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达峰值12445—110697个孢子/m3。不同季节棚室空间多主棒孢孢子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夜间高湿(相对湿度>90%)产孢、白天低湿(相对湿度<60%)释放的趋势。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和塑料拱棚内,干湿交替条件下多主棒孢的产孢、释放量更高,病情扩展更快,显著高于持续高湿或持续干燥条件。用6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亿活菌/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在傍晚19:00弥粉法施药,对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0.60%和75.08%,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达84%以上。【结论】湿度是影响多主棒孢产孢和释放的关键环境因子,设施栽培干湿交替环境加快了多主棒孢的传播和扩散,弥粉法施药的防治效果优于喷雾施药,最佳施药时间为孢子大量繁殖前的傍晚或晚上。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高效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 湿度 产孢 释放 弥粉法施药 施药时间
下载PDF
陕西黄瓜靶斑病菌鉴定及药剂毒力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新阳 李敏 +3 位作者 刘海龙 罗桢彬 王阳 马青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7-814,共8页
由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is)Wei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是陕西省目前设施栽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需筛选有效防治该病害的药剂。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黄瓜靶斑病菌,并根据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 由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is)Wei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是陕西省目前设施栽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需筛选有效防治该病害的药剂。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黄瓜靶斑病菌,并根据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6%咪鲜胺TC、20%苯醚甲环唑ME、30%苯甲·吡唑酯SC、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40%氟硅唑EC、26%苯甲·嘧菌酯SC和430 g/L戊唑醇SC对黄瓜靶斑病菌的生长抑制显著,EC_(50)值介于0.1246 mg/L和25.9601 mg/L,其中96%咪鲜胺TC对黄瓜靶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佳,EC_(50)值为0.1246 mg/L,可用于进一步的田间防效试验。而43%氟菌·肟菌酯SC对黄瓜靶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差,EC_(50)值为5974.3842 mg/L,试验结果表明黄瓜靶斑病菌对氟菌·肟菌酯已有很强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靶斑病 杀菌剂 菌丝生长速率法 毒力 EC_(50)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邹庆道 傅俊范 +1 位作者 朱勇 房德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8-261,共4页
对辽宁省保护地发生的黄瓜褐斑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明确该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C.)We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该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5℃ ,最适pH值为5~8,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 对辽宁省保护地发生的黄瓜褐斑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明确该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C.)We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该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5℃ ,最适pH值为5~8,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病菌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35℃ ,最适 pH值为6~8 ,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光照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病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5~8,光照有助于孢子形成,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能大量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室外难以安全越冬,在保护地内能够安全越夏。该菌寄主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黄瓜 褐斑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症状 寄主范围
下载PDF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双娟 顾兴芳 +2 位作者 张圣平 苗晗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2X期1-9,共9页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新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命名、分类、发病规律、抗病鉴定技术、抗病资源和防治方法。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新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命名、分类、发病规律、抗病鉴定技术、抗病资源和防治方法。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霉 抗病鉴定 抗病育种 病害防治 综述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艳菊 刘东 +2 位作者 马柏壮 周秀艳 苗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39,61,共7页
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黄瓜棒孢叶斑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危害程度日益严重,但在黑龙江省尚无记载。文章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等地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只在哈尔滨发现有棒孢叶斑... 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黄瓜棒孢叶斑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危害程度日益严重,但在黑龙江省尚无记载。文章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等地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只在哈尔滨发现有棒孢叶斑病发生,而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均未发现棒孢叶斑病发生为害。对疑似棒孢叶斑病病叶,经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分离获得的4个致病菌株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病害为黄瓜棒孢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霉 病原菌鉴定
下载PDF
高粱新病害──靶斑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徐秀德 刘志恒 +3 位作者 董怀玉 赵琦 姜钰 白金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对我国高粱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粱靶斑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引起靶斑病的病原菌为蜀黍生离蠕孢菌 [Bipolaris sorghicoa (Lefebvre & Shetwin) Shoem];(2)病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萌... 对我国高粱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粱靶斑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引起靶斑病的病原菌为蜀黍生离蠕孢菌 [Bipolaris sorghicoa (Lefebvre & Shetwin) Shoem];(2)病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pH为3~6;(3)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作为营养,以木糖、半乳糖、菊糖为佳,其次为蔗糖、麦芽糖等;利于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玉米粉、燕麦片和白高粱煎汁培养基;(4)田间土壤表面残落的和堆积在村屯附近的高粱秸垛表面的病残叶上的病菌,是翌年田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5)所鉴定的 620份高粱不同品种资源中,对靶斑病的感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6份为免疫和高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靶斑病 越冬存活力 抗病性鉴定 病原菌鉴定
下载PDF
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防治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长松 张眉 +4 位作者 李林 李凡 齐军山 徐作珽 张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9-33,共5页
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在山东省的为害、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引起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 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在山东省的为害、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引起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室内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 病原菌 防治
下载PDF
番茄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瑞富 吴利民 陆宁海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对河南新乡市牧野菜区保护地发生的番茄褐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 ℃, 最适pH值7~9,光照... 对河南新乡市牧野菜区保护地发生的番茄褐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 ℃, 最适pH值7~9,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产孢量在25 ℃,pH值7,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 ℃,最适pH值为9,相对湿度86%~100%,致死温度为5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褐斑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管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27,共2页
采用孢子浓度为(3~4)×104个.mL-1的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第一真叶期黄瓜幼苗,保湿24h。该方法适合于黄瓜褐斑病的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大量材料的抗源筛选,利用该方法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和2份抗病材料。品种抗... 采用孢子浓度为(3~4)×104个.mL-1的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第一真叶期黄瓜幼苗,保湿24h。该方法适合于黄瓜褐斑病的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大量材料的抗源筛选,利用该方法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和2份抗病材料。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津优3号和津优38号为高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 抗病性鉴定 分生孢子悬浮液
下载PDF
黄瓜靶斑病菌致病性鉴定及药剂筛选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丽慧 高士刚 +1 位作者 曾蓉 戴富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4期116-121,共6页
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对来自上海、山东、辽宁和广东等地黄瓜上分离的9个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菌株在黄瓜不同品种上的致病性进行了鉴定;并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和田间试验,对常用杀菌剂进行了活性与防效的评价。结果表明:... 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对来自上海、山东、辽宁和广东等地黄瓜上分离的9个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菌株在黄瓜不同品种上的致病性进行了鉴定;并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和田间试验,对常用杀菌剂进行了活性与防效的评价。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菌株对黄瓜的致病力存在差异,但未发现致病力的分化。10个主栽黄瓜品种对黄瓜靶斑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其中‘碧玉'抗性最强,而‘春五'‘申青一号'的抗性较差。室内活性及室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5%咪鲜胺乳油对黄瓜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靶斑病 多主棒孢菌 致病性 药剂防治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的发生、识别及防治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淑菊 王惠哲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45-46,共2页
从武清等地常规分离黄瓜发病病株,PDA培养基上培养。根据柯赫氏法则和生物学特性,鉴定为黄瓜褐斑病,又叫靶斑病。研究表明,湿度是诱发黄瓜褐斑病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 生物学特性 发生 识别
下载PDF
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艳菊 刘齐月 +6 位作者 张笛 陶磊 王春龙 刘行风 李雪莲 马天 刘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7,共10页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近年来生产中流行的一种气传病害,易与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混淆,具有传播迅速、难以防治的特点,严重威胁黄瓜生产。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快速、灵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定量检测叶片中黄瓜棒孢叶斑病菌(Corynespora...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近年来生产中流行的一种气传病害,易与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混淆,具有传播迅速、难以防治的特点,严重威胁黄瓜生产。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快速、灵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定量检测叶片中黄瓜棒孢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并应用于田间监测。基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actin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CAF2/CAR2,以标准品DNA构建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当退火温度60℃,DNA模板量3μL(10 ng·μL^-1),引物量0.2μL(10 mmol·L^-1)时为最佳体系条件。此方法检测黄瓜棒孢叶斑病菌DNA最低浓度为1.36×10-6 ng·μL^-1。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组内与组间重复性和稳定性,其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5种不同抗性黄瓜品种接种棒孢叶斑病菌后不同时间叶片中病菌动态变化,发现4~8 h(Cq值<30)时,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开始侵染高感和感病品种,8~12 h时开始侵染中抗、抗病和高抗品种,且随时间延续侵染量逐渐增加,根据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情分级标准,当Cq值<21时,病情级别为1;Cq值<19时,病情级别为2;Cq值<17,病情级别为3;Cq值<14,病情级别为4。研究为黄瓜棒孢叶斑病诊断及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动态监测
下载PDF
黄瓜棒孢叶斑病种质筛选及抗性分布频率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亚莉 侯栋 +1 位作者 岳宏忠 张东琴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4期191-195,共5页
为培育抗棒孢叶斑病的黄瓜种质,引进国内外黄瓜种质68份,通过成株期自然感染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方法,调查黄瓜种质的生长势、性型、叶色、瓜皮色及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研究分析不同黄瓜种质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6... 为培育抗棒孢叶斑病的黄瓜种质,引进国内外黄瓜种质68份,通过成株期自然感染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方法,调查黄瓜种质的生长势、性型、叶色、瓜皮色及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研究分析不同黄瓜种质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68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10份,占14.71%;抗病种质占10.29%;中抗种质占11.76%;感病种质占29.41%;高感种质占33.82%。进一步分析黄瓜种质的抗性分布频率,欧洲温室型黄瓜较华南型和华北型黄瓜抗病,生长势越弱,越抗棒孢叶斑病,强雌黄瓜较雌雄同株黄瓜抗棒孢叶斑病,叶片深绿和绿的黄瓜较叶片黄绿的黄瓜抗棒孢叶斑病,瓜皮白绿的黄瓜较绿和浅绿的黄瓜更抗棒孢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棒孢叶斑病 抗性鉴定 种质筛选
下载PDF
多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娇 陈云坤 +2 位作者 魏倩倩 胡春艳 曹挥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711-714,共4页
黄瓜靶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时会使黄瓜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其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为了寻找可高效抑制该病原菌的植物资源,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羌活、丁香、罗勒等14种植物提取物对... 黄瓜靶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时会使黄瓜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其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为了寻找可高效抑制该病原菌的植物资源,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羌活、丁香、罗勒等14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抑菌效果,之后对丁香等3种提取物进行了毒力分析。结果显示,丁香、细辛、北沙参的乙醇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2 mg/m L时的抑菌率均为100%;丁香、细辛、北沙参3种提取物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与质量浓度成正比,对病原菌的EC50值分别为0.209、0.322、0.303 mg/m L。表明丁香、细辛、北沙参的乙醇提取物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防治黄瓜靶斑病新型植物源农药提供潜在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棒孢菌 黄瓜靶斑病 生长速率法 植物提取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黑星病多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中国瓜菜》 CAS 2010年第5期6-8,共3页
采用苗期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17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通过对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方法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ra=0.995336,rb=0.995109,rc... 采用苗期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17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通过对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方法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ra=0.995336,rb=0.995109,rc=0.989269,rd=0.987827),充分说明复合接种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黄瓜种质资源对上述4种病害的多抗性筛选。在复合接种条件下,5份自交系高抗枯萎病,9份高抗白粉病,3份高抗褐斑病,1份高抗黑星病。其中Q6对4种病害均具有较好的多抗性,病情指数达到高度抗病级;XL6-1-2、66和A18-2-1可兼抗枯萎病、白粉病和褐斑病,与田间抗病性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枯萎病 白粉病 褐斑病 黑星病 多抗性鉴定
下载PDF
黄瓜种质材料抗褐斑病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森 王惠哲 李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78,共2页
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在温室鉴定了20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对褐斑病菌071抗性。结果表明:有3份高度抗病材料,1份抗性材料,中抗材料1份,而其它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材料,说明现有的黄瓜种质资源蕴藏着对改良黄瓜品种抗病性有潜在应... 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在温室鉴定了20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对褐斑病菌071抗性。结果表明:有3份高度抗病材料,1份抗性材料,中抗材料1份,而其它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材料,说明现有的黄瓜种质资源蕴藏着对改良黄瓜品种抗病性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种质 褐斑病 抗性
下载PDF
山东黄瓜主要种质资源多抗性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卫华 刘文宝 +2 位作者 曹齐卫 赵晓翠 孙小镭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84-88,共5页
利用单一接种法,分别接种鉴定了24个黄瓜种质材料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和枯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有3份材料高抗白粉病,9份材料抗白粉病;2份材料高抗霜霉病,8份材料抗霜霉病;1份材料高抗褐斑病,12份材料达到抗病级;在枯萎病的... 利用单一接种法,分别接种鉴定了24个黄瓜种质材料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和枯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有3份材料高抗白粉病,9份材料抗白粉病;2份材料高抗霜霉病,8份材料抗霜霉病;1份材料高抗褐斑病,12份材料达到抗病级;在枯萎病的接种试验中,没有发现高抗和抗病材料,仅得到了8份中抗材料。综合4种病原菌的接种结果,发现材料H、U、B、E、L、P对4种病害都达到中抗以上水平;材料V除了不抗枯萎病对其他3种叶部病害都达到高抗水平;材料H高抗霜霉病;材料R与材料J对白粉病达高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种质资源 多抗性鉴定 白粉病 霜霉病 褐斑病 枯萎病
下载PDF
几种药剂混配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邢光耀 《长江蔬菜》 2013年第8期50-51,共2页
为更加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开展几种药剂混配防治黄瓜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黄瓜安全,对黄瓜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从对黄瓜靶斑病的最终防治效果来看,4%四氟醚唑水乳剂+25%咪鲜胺水乳剂防效最好,为94.02%;其次为... 为更加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开展几种药剂混配防治黄瓜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黄瓜安全,对黄瓜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从对黄瓜靶斑病的最终防治效果来看,4%四氟醚唑水乳剂+25%咪鲜胺水乳剂防效最好,为94.02%;其次为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水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5%咪鲜胺水乳剂,二者防效都在90%以上。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建议用以上3种配方防治黄瓜靶斑病,以上全为制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靶斑病 四氟醚唑 咪鲜胺 稻瘟灵 苯醚甲环唑
下载PDF
EST-SSR标记与人工接种鉴定黄瓜种质褐斑病抗性
19
作者 付海朋 魏杰 +3 位作者 李淑菊 杨瑞环 管炜 王惠哲 《中国园艺文摘》 2012年第2期1-3,共3页
利用EST-SSR引物CSFR33对231份黄瓜资源进行抗病性检测,有109份资源抗病。通过对30份资源与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相比较,二者的符合率达93.33%。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标记初步进行大量材料的抗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人工... 利用EST-SSR引物CSFR33对231份黄瓜资源进行抗病性检测,有109份资源抗病。通过对30份资源与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相比较,二者的符合率达93.33%。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标记初步进行大量材料的抗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可以大大提高黄瓜种质资源抗性筛选的效率。抗病资源的获得可为抗褐斑病黄瓜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种质 褐斑病 抗性 EST-SSR
下载PDF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学和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自心 谢学文 +1 位作者 傅俊范 李宝聚 《生物技术进展》 201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黄瓜棒孢叶斑病(cucumber target leaf spot)是危害我国黄瓜生产的新流行病害。经过长期科学研究,在病原学和抗性基因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对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概况和发病特点、病原学及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现... 黄瓜棒孢叶斑病(cucumber target leaf spot)是危害我国黄瓜生产的新流行病害。经过长期科学研究,在病原学和抗性基因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对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概况和发病特点、病原学及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病识别、防治和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 病原学 抗性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