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赖耶识、真如空性与如来藏心——大乘唯识学与如来藏思想辨微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可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70,共7页
如来藏概念相应于印度如来藏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区分为佛性如来藏、空性如来藏与识性如来藏三种不同而又有着本质关联的意义,其中识性如来藏与唯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来藏思想根本不存在所谓实体化倾向,它与唯识学的主要区... 如来藏概念相应于印度如来藏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区分为佛性如来藏、空性如来藏与识性如来藏三种不同而又有着本质关联的意义,其中识性如来藏与唯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来藏思想根本不存在所谓实体化倾向,它与唯识学的主要区别乃是解释学的原则和角度之不同。正是基于这一区别,识性如来藏与唯识虽然同样以第八识为依止,却开演成两种有重大区别的理论体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区别的根源只是解释学和方法论上的,则这两种看似正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之间倒正隐含着一种建设性的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 如来藏 空性 阿赖耶识
下载PDF
近代中国佛教的反传统倾向与日本的“批判佛教”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维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2,共7页
近代以来,无论是中国佛教界,还是日本佛教界,都不约而同地对影响中国佛教最为深远的如来藏思想展开了反思,甚至批判。中国方面的主力先是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和吕,其后是印顺法师;日本方面,一开始主要围绕着《大乘起信论》以及《楞严... 近代以来,无论是中国佛教界,还是日本佛教界,都不约而同地对影响中国佛教最为深远的如来藏思想展开了反思,甚至批判。中国方面的主力先是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和吕,其后是印顺法师;日本方面,一开始主要围绕着《大乘起信论》以及《楞严经》的真伪展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则有“批判佛教”思潮集其大成。其实,这一思潮所指责的如来藏是“实体”、“基体”,如来藏思想是受“神我”说影响而来等等观点都是站不住的。而将如来藏思想当作在印度大乘佛教独立的“第三系”的说法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思想 近代中国佛教 批判佛教 实体 基体
下载PDF
论《楞严经》佛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维中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0-76,共7页
《楞严经》尽管不能单纯归于如来藏系 ,但其所包含的如来藏思想 ,在传入中国的此类经典之中 ,也是相当独特的。与其它经典相比 ,该经典至少有三点是非常突出的 :其一是以“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来说明如来藏真心 ;其二是说明所有虚妄... 《楞严经》尽管不能单纯归于如来藏系 ,但其所包含的如来藏思想 ,在传入中国的此类经典之中 ,也是相当独特的。与其它经典相比 ,该经典至少有三点是非常突出的 :其一是以“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来说明如来藏真心 ;其二是说明所有虚妄的存在都是“妄心”之执着所成 ,而此“妄心”则是一切众生“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而依真起妄的结果 ;其三是从这一“如来藏真心”引申出其独具特色的修行观 ,修此无上妙法的要义也就在于入至一真无妄之地 ,使六根清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楞严经》 如来藏 真心 六根 佛学思想 修行论 无始菩提涅Ban元清净体 妄心
下载PDF
如来藏与“寂”“觉”之辨——论印顺与吕瀓的如来藏思想的差异
4
作者 蒲长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5-30,共6页
印顺和吕瀓在"性寂"和"性觉"问题上的争议体现出二者如来藏思想的差异。吕瀓认为,《大乘起信论》的特点是"性觉"。他从"所"、"染"和"寂"的角度诠释《楞伽经》的如来藏。... 印顺和吕瀓在"性寂"和"性觉"问题上的争议体现出二者如来藏思想的差异。吕瀓认为,《大乘起信论》的特点是"性觉"。他从"所"、"染"和"寂"的角度诠释《楞伽经》的如来藏。而在印顺看来,《大乘起信论》的"性觉"思想部分来自于"扶南大乘",《楞伽经》如来藏的结构是真妄和合。他认为,"性寂"和"性觉"两条理路是可以互相发明和会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顺 吕澈 如来藏 性寂 性觉
下载PDF
印顺与欧阳竟无的如来藏思想的差异——《大乘起信论》的争议
5
作者 蒲长春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印顺与欧阳竟无在《大乘起信论》的分歧,反映出二人的如来藏思想的差异。欧阳竟无站在玄奘一系唯识学立场用体用简别的方法解读和批判《大乘起信论》,印顺从融通真常系和唯识系的角度回应欧阳竟无的观点,并重新解释《大乘起信论》如来... 印顺与欧阳竟无在《大乘起信论》的分歧,反映出二人的如来藏思想的差异。欧阳竟无站在玄奘一系唯识学立场用体用简别的方法解读和批判《大乘起信论》,印顺从融通真常系和唯识系的角度回应欧阳竟无的观点,并重新解释《大乘起信论》如来藏的含义。他们的分歧集中在熏习的含义以及真如与如来藏的关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顺 欧阳竟无 大乘起信论 如来藏
下载PDF
净影慧远佛性观对其净土思想的影响
6
作者 林啸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5-22,共8页
南北朝晚期地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净影慧远,他对佛性的阐释是以如来藏思想诠释佛性思想的。对慧远《观经疏》《大乘义章》等论著的研究发现,他在论述净土思想时的语言表达、思维模式、论证形式都与他对佛性思想的讨论接近,甚至一致。慧远以... 南北朝晚期地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净影慧远,他对佛性的阐释是以如来藏思想诠释佛性思想的。对慧远《观经疏》《大乘义章》等论著的研究发现,他在论述净土思想时的语言表达、思维模式、论证形式都与他对佛性思想的讨论接近,甚至一致。慧远以"佛性之因"论证"三土差异",以"性之四门"描述"四门往生因",以"二门体状"讨论"染、净关系",以"不善阴等四门"疏解"五逆十恶"等,不仅推动了佛教解经学的发展,而且赋予净土思想更多的义理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影慧远 佛性 如来藏 念佛 净土
下载PDF
汉藏佛教如来藏思想探究
7
作者 李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47-53,共7页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属于大乘佛教,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如来藏说。本文依据佛教在汉藏两地各自形成的主要宗派,对印度佛教如来藏思想在两地本土化发展的不同路径及其特色进行了专门考察,旨在探究汉藏两地佛教如来藏思想的特色及其...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属于大乘佛教,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如来藏说。本文依据佛教在汉藏两地各自形成的主要宗派,对印度佛教如来藏思想在两地本土化发展的不同路径及其特色进行了专门考察,旨在探究汉藏两地佛教如来藏思想的特色及其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地佛教 藏传佛教 如来藏思想
下载PDF
良知与如来藏——以本觉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湘雁翔 《理论界》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良知概念源出于孟子,经王阳明提炼改造为心之本体,其灵昭明觉贯通凡圣,而现实人生中,良知又为私欲、妄念等蒙蔽,故需致良知之功夫。这种本觉、不觉与始觉的模式,同样出现在如来藏佛教思想中。由《如来藏经》滥觞,经《胜鬘经》发展,完整... 良知概念源出于孟子,经王阳明提炼改造为心之本体,其灵昭明觉贯通凡圣,而现实人生中,良知又为私欲、妄念等蒙蔽,故需致良知之功夫。这种本觉、不觉与始觉的模式,同样出现在如来藏佛教思想中。由《如来藏经》滥觞,经《胜鬘经》发展,完整构建于《大乘起信论》,给予中国佛教深刻影响。此模式,贯通儒释,谓为广义中国哲学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 本觉 如来藏 烦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