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oil Characters on the Tea Quality in the Tea Region of Qin-Ba Mountain,Hubei Province,PR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Yu-Qiong Chen Xie-Shu Wang +3 位作者 Cheng-Jun Guo Jin Huang Zhi Yu De-Jiang Ni 《茶叶》 2013年第4期212-219,共8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nutrient element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ea leav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characters and tea quality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nutrient element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ea leav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characters and tea quality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total phosphorus,potassium,available potassium,copper and zinc we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ed and limited the content of nutrient elements of tea leaves.Furthermore,soil pH,org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potassium,exchangeable calcium,magnesium,available copper and zinc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and limiting the content of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tea leaves.Tea quality could be improved by controlling these soi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品质 土壤特性 秦巴山区 湖北省 营养元素含量 茶区 中国 生化成分
下载PDF
Tea Culture in the Land of Confucianism——Sightseeing in the Wuyl Mountains,Fujian province
2
《China's Foreign Trade》 2007年第14期50-51,共2页
Walking through the Wuyi Mountains,Fujian province in summer,you can smell the fragrant aroma of Shanshui Tea everywhere.Within the 70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park,most people are drawn to a slogan stating there have... Walking through the Wuyi Mountains,Fujian province in summer,you can smell the fragrant aroma of Shanshui Tea everywhere.Within the 70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park,most people are drawn to a slogan stating there have been“A Thousand years of Confucianism,but 10,000 years of Shanshui 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anism tea culture Wuyi mountains Fujian province legend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CLIMATES OF SOME FAMOUS TEA GROWING AREAS IN HIGH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HINA
3
作者 黄寿波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1年第2期27-34,共8页
The tea tree [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is one of the world’s economic crops. It is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crop for southern China.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tea yield and quality in some high mountai... The tea tree [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is one of the world’s economic crops. It is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crop for southern China.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tea yield and quality in some high mountain areas of China are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These factors are: geology, topography, climate, hydrology, soil and vegetation. Climatological facto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which are situated at the summit and the base of high mountains, this paper discusses ecological climatic problems in growing tea in China. The ecological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mous tea areas mainly included are as follows: more . amounts of clouds and fog, less percentage of sunshine, abundant rainfall and high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air, temperatures that rise and fall slowly, daily and annual temperature ranges that are smaller, more day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ea growing and low wind speeds in the lee-sides and valleys of mountains. All of th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FAMOUS tea GROWING areas HIGH mountainS ECOLOGICAL climate
下载PDF
Practice-based Research on Popularity of Tea Culture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Humanism Spirit
4
作者 Zhao YH Han YY +3 位作者 Shang AQ Zhang XM Wen J Song YS 《茶叶》 2013年第4期507-514,共8页
In this paper,questionnaires about college tea culture and humanism spiri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undergraduates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China.After analyzing the survey... In this paper,questionnaires about college tea culture and humanism spiri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undergraduates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China.After analyzing th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causes,the author made references and gav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bout the tea culture and humanism spirit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茶文化 大学生 北部山区 基础 人气 河北农业大学 北方山区
下载PDF
Mountain of Green Tea Groves in Yi'ong
5
作者 YANG HUILIN 《China's Tibet》 1996年第6期24-25,共2页
Mountain of Green Tea Groves in Yi’ongMountainofGreenTeaGrovesinYi’ong¥YANGHUILINWearrivedattheYi’ongTeaFarm... Mountain of Green Tea Groves in Yi’ongMountainofGreenTeaGrovesinYi’ong¥YANGHUILINWearrivedattheYi’ongTeaFarmataroundnoondu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 of Green tea Groves in Yi’ong
下载PD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and Brand Cultivation of Hefeng Tea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6
作者 Min TIAN Zhiguo SUN +1 位作者 Zhiyang LIU Guangping DI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6期83-86,93,共5页
Located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which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new stage,Hefeng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 National Key Tea-producing County in 2013"( r... Located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which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new stage,Hefeng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 National Key Tea-producing County in 2013"( ranking 17th) and one of the " Top Ten Ecological Rea Counties of China in 2012". As the first county of tea export in Hubei Province,it has been awarded the " Town of the Chinese Tea" certificate by the State Forestry Bureau.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rand of Hefeng Tea. Later,it analyzed it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and brand cultivation strategies and puts forward 9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BRAND culti
下载PDF
整体性保护视野下文化景观遗产地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景迈山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田艳 罗渝涵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0,共9页
文化景观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都强调将人和非物质要素纳入到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之中。遗产地的产业发展方式深刻影响着遗产保护效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地的产业发展因申遗成功迎来新的机遇,但由于整体性保护理念在制度中并未得... 文化景观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都强调将人和非物质要素纳入到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之中。遗产地的产业发展方式深刻影响着遗产保护效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地的产业发展因申遗成功迎来新的机遇,但由于整体性保护理念在制度中并未得到充分明确且在实践中认识不足,遗产地产业发展重点偏向物质要素而忽略了非物质要素,导致茶产业发展思路和村寨利用方式与遗产保护目标契合度不够,文旅产业偏向观光而没有全面展示遗产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断层风险,影响了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根基。挖掘非物质要素的产业价值,以整体性保护视角重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践行传统生产生活赋能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并在制度上明确整体性保护理念、完善产业发展引导和扶持规范,或许是化解遗产地发展需求与遗产保护间矛盾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整体性保护 非物质要素 产业发展
下载PDF
云浮市象窝山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8
作者 王秋霜 李波 +3 位作者 梁建球 秦丹丹 王青 吴华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8期76-82,共7页
对30份云浮新兴象窝山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开展调查,从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成分及适制性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挖掘象窝山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当地茶树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提供实践基础。结果表明,象窝山茶树资源17个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异系数为9... 对30份云浮新兴象窝山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开展调查,从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成分及适制性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挖掘象窝山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当地茶树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提供实践基础。结果表明,象窝山茶树资源17个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异系数为9.01%~36.94%,其中变异系数最大为可可碱、最小为水浸出物,说明茶树资源的丰富性非常高。理化5项指标中变异系数最大为可溶性糖(20.28%),最小为水浸出物(9.01%)。酚氨比在5.25~6.92之间,变异系数为13.69%。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云南大叶和水仙群体春季红茶外形整体乌润、紧结、多毫,香气鲜尚高,滋味浓厚回甘,均分为92.11;部分同样原料制成的夏季绿茶,外形多为黄绿、紧结、白毫较多、匀整,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栗香鲜尚高,滋味浓厚甘爽,均分为88.78。云南大叶群体中CXY14、CXY15、CXY17较其他单株制成的红茶品质更好,新兴小叶中CXX4、云南大叶中CXY12制作绿茶的品质好于其他单株资源,CXY4则是红绿茶兼制的一个综合性茶树资源,以上资源有望发展成新兴地区优良的茶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浮新兴 象窝山 野生茶树资源 变异系数 农艺性状 品质评价
下载PDF
山地茶园模块化全向动态四点调平装置设计与试验
9
作者 靳红玲 朱海军 +4 位作者 张昕杰 王述杰 秦名扬 陈雨 张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5-215,共11页
本文针对目前山地茶园机械转场稳定性差的问题和作业姿态调整的需求,基于四点中心不动调平法原理,设计了一种搭载于底盘上,匹配多种作业机具的全向动态调平装置;开展调平装置关键部件参数设计和力学分析,建立了各支腿受力的数学模型,并... 本文针对目前山地茶园机械转场稳定性差的问题和作业姿态调整的需求,基于四点中心不动调平法原理,设计了一种搭载于底盘上,匹配多种作业机具的全向动态调平装置;开展调平装置关键部件参数设计和力学分析,建立了各支腿受力的数学模型,并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搭建样机并对整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在丘陵山地综合性能测试平台上进行了转场及斜坡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转场试验中,底盘俯仰角和侧倾角幅值分别为17.9°、16.5°,平台俯仰角和侧倾角分别为6.4°、4.3°,平台俯仰角和侧倾角均值都小于1.8°;在斜坡4种作业工况下,底盘倾斜度均值分别为14.1°、15.2°、15.5°、14.1°,平台倾斜度均值分别为1.8°、1.6°、1.7°、1.6°,且平台的倾斜度标准差均小于底盘倾斜度标准差。研究表明该全向动态四点调平装置精度和稳定性满足山地茶园机具转场和坡地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茶园 四点调平装置 全向动态调平 仿真
下载PDF
空间生产:茶文化旅游品牌生成研究——以云南省澜沧县景迈山茶区为例
10
作者 杨芳勇 张晓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4,共8页
随着茶文化旅游备受瞩目,相关品牌的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云南省澜沧景迈山茶区为案例,采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和爱德华·苏贾的“空间辩证法”理论构建一套深入剖析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茶文化旅游品牌空间的生成... 随着茶文化旅游备受瞩目,相关品牌的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云南省澜沧景迈山茶区为案例,采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和爱德华·苏贾的“空间辩证法”理论构建一套深入剖析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茶文化旅游品牌空间的生成遵循着基于物质性空间进行空间表征、善用资源与资本推动空间实践、借助多主体参与同构表征空间的三位一体原则。品牌空间生成逻辑是一个资源整合创新、共同塑造集体记忆和共同生产品牌价值的过程。政府与资本的价值取向与行动策略是主导品牌生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村民、游客是主导品牌价值耦合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带来的启示是品牌生产期间需要有一批有格局、善创新的关键行动者,共建共享是做好全域旅游的关键,价值耦合是品牌空间生产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茶文化旅游 景迈山茶区 品牌生成
下载PDF
‘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调查及其性状研究
11
作者 吴华玲 秦丹丹 +6 位作者 方开星 倪尔冬 王青 潘晨东 李波 江彪 李红建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广东省南昆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珍稀天然无咖啡碱毛叶茶资源。为摸清‘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现状并为其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野生‘南昆山毛叶茶’进行了系统调查及性状研究。结果发现,‘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主要呈聚集群... 广东省南昆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珍稀天然无咖啡碱毛叶茶资源。为摸清‘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现状并为其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野生‘南昆山毛叶茶’进行了系统调查及性状研究。结果发现,‘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主要呈聚集群落形式存在,群落与群落间相距较远。所调查的104份野生毛叶茶资源均属乔木型或小乔木型,树冠较小,分支较为聚拢向上;叶型变异丰富,多属大叶;叶片较厚,栅栏组织排列紧密;新梢嫩芽茸毛密而顺长;绝大部分野生毛叶茶可可碱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较低,非表型儿茶素GCG和C是主导儿茶素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毛叶茶 种质资源 可可碱 南昆山
下载PDF
双峰山茶叶品质分析及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路径--以孝感市双峰山剥岸村绿茶为例
12
作者 胡逸晨 曾少武 +2 位作者 李文敏 李茜 曾俊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以孝感市双峰山区域高山野生茶和人工种植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茶叶的感官评审与茶叶有效成分、有害物质的测定,分别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山野生茶外形扁直较光滑,色泽深绿较润,汤色较明亮,香气清香,滋味较清醇爽,带鲜,有青涩味... 以孝感市双峰山区域高山野生茶和人工种植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茶叶的感官评审与茶叶有效成分、有害物质的测定,分别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山野生茶外形扁直较光滑,色泽深绿较润,汤色较明亮,香气清香,滋味较清醇爽,带鲜,有青涩味,叶底较嫩匀尚成朵,感官评审得分为89.00;高山野生茶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含量为50.2%,茶多酚的含量为21.5%,咖啡碱的含量为3.4%,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的含量与人工种植茶的物质含量基本相同,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4.2%、8.27%,酚氨比为5.11,茶氨酸的含量为1.54%,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的含量均高于人工种植茶,酚氨比低于人工种植茶;野生绿茶的有害物质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范围,其中铬、镉、氟化物的含量较人工种植茶的含量少,未检测出砷和锡的含量。总体上看,双峰山茶叶整体品质优良,高山野生茶的污染较低,有其特定的产品特点和优势。农村合作社模式无法确保农民的茶叶收入稳定,不适合市场化运作,可以由省市级科研机构对茶树品种和人工炒制步骤进行优化改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引入当地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销路稳定、把控品质,实现各方面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山茶叶 野生绿茶 感官评审 品质分析 标准化生产
下载PDF
景迈山7个村寨古树茶的品质特征
13
作者 杨春华 袁文侠 +5 位作者 张世浩 何俊杰 李蕾 刘晓慧 黄玮 王白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初步探究景迈山古树茶的品质特征。【方法】选取景迈山7个主要村寨茶园,按照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制作成晒青毛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对茶样挥发性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类,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理化成... 【目的】初步探究景迈山古树茶的品质特征。【方法】选取景迈山7个主要村寨茶园,按照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制作成晒青毛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对茶样挥发性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类,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理化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对茶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出45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碳氢类、氧杂环类、芳香烃类、酮类、醛类等。筛选出16种具有香气特征的物质,可分为果香、木香(清香)和花香3种类型,除芒景下寨未检测出花香型外,其余村寨均含有上述3种香气特征物质,形成晒青茶的“花蜜香”。景迈山晒青茶平均含水量7.91%,水浸出物含量52.35%,游离氨基酸含量2.67%,茶多酚含量26.75%,可溶性糖含量7.60%,咖啡碱含量49.62 mg/g,没食子酸含量1.62 mg/g,黄酮含量6.50%,总儿茶素含量197.87 mg/g。【结论】景迈山古树茶理化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特有香气成分以及理化成分判别茶样来源。研究结果为景迈山古树茶品质预测模型的建立以及品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迈山 晒青毛茶 挥发性成分 理化成分
下载PDF
十堰市茶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14
作者 曹堃 周华平 +4 位作者 王克健 张小福 张雁飞 冷杨 陈勋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67-70,共4页
茶产业是十堰市六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政府政策、生产结构、生产主体、绿色发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阐述十堰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茶产业发展的茶园老化、加工滞后、宣传薄弱、... 茶产业是十堰市六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政府政策、生产结构、生产主体、绿色发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阐述十堰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茶产业发展的茶园老化、加工滞后、宣传薄弱、发展缓慢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十堰市茶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堰市 武当山茶 茶产业现状 生态化发展
下载PDF
马边高山茶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15
作者 柏清怡 陈洋 +3 位作者 王婷 李栏 寇秋云 郭晓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81-82,85,共3页
马边的高山茶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SWOT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马边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打造特色茶园区、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大开拓线上市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马边高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 马边的高山茶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SWOT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马边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打造特色茶园区、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大开拓线上市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马边高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茶 茶产业 SWOT分析法 马边县
下载PDF
大别山区茶树春霜冻时空演变规律及风险区划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强 杨咸贵 +4 位作者 董世杰 罗晓丹 李鸿飞 陈曦 岳伟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基于大别山区3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趋势面插值和ArcGIS技术,分析大别山区茶树春霜冻时空分布特征,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载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评价因子,利用加... 基于大别山区3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趋势面插值和ArcGIS技术,分析大别山区茶树春霜冻时空分布特征,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载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评价因子,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茶树春霜冻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并基于ArcGIS技术开展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1971-2020年大别山区不同等级春霜冻发生日数均显著下降,发生总日数及轻度、中度、重度春霜冻发生日数均值分别为9.6、5.2、3.0和1.4d,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45、-0.61、-0.54和-0.30d·10a-1;春霜冻发生日数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呈正相关,大别山区北部春霜冻发生日数较南部下降趋势更明显。(2)大别山区茶树春霜冻高、中和低风险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67%、41.88%和41.45%;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金寨县、岳西县、霍山县和英山县等海拔600m以上高山区域,信阳市及零星阴坡(北坡)地带;中风险区主要位于海拔低于600m的山区及大别山北麓部分低海拔地区,零星分布在南麓阴坡(北坡)低海拔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大别山南麓低海拔地区,零星分布在北麓阳坡(南坡)低海拔地区。大别山区茶树春霜冻风险精细化评估可为优化茶产业布局、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春霜冻 风险区划 大别山区
下载PDF
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与管护探讨
17
作者 徐萍 罗文富 +4 位作者 张志强 苏家红 李根会 覃忠义 李函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 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资源总量较少;天然和天然萌生各占一半,生长前期茶树主干遭受损坏,生长情况一般,生长势主要处于中等状态,幼树更新旺盛,但较大树木较少,竞争后期可能出现衰退的趋势。研究区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不够理想,除自然因素干扰以外,管护措施也不到位,仍需加强资源保护力度,注重宣传保护和科研开发协调平衡,破除制约野生种古茶树生存发展障碍,实现地区野生种古茶树资源发展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种古茶树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茶树资源 古茶树管护
下载PDF
景迈山气候条件对茶叶生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世龙 龚红梅 高敏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选取景迈山周边国家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气象数据,利用ArcGis系统建立景迈山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模型,结合景迈山茶叶站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景迈山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景迈山茶区冬春季早晚多雾和露,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必... 选取景迈山周边国家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气象数据,利用ArcGis系统建立景迈山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模型,结合景迈山茶叶站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景迈山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景迈山茶区冬春季早晚多雾和露,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必需的水分条件,同时增加了茶树林中散射光,有利于越冬芽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春季气温变化较为平缓,避免了“高温催长”的现象,降水少、白天湿度较低,有利于茶叶香气和滋味的形成;夏季没有明显的高温天气,抑制了茶多酚的形成,降低茶叶中苦涩味;景迈山茶区2—4月光照充足,阳坡应增加大叶类的荫蔽树,减少太阳光直射,改善茶树生长的小气候环境,提升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气候条件 生长 品质 景迈山
下载PDF
政府治理行为对景迈山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的影响
19
作者 张优优 李皙雯 唐雪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选择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糯干傣族村寨为古茶林村落景观研究地,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分析村落景观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糯干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可分为变化基础期、稳定发展期、急剧变化期、现代同化期及恢复保护期等5个阶段;政府治... 选择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糯干傣族村寨为古茶林村落景观研究地,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分析村落景观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糯干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可分为变化基础期、稳定发展期、急剧变化期、现代同化期及恢复保护期等5个阶段;政府治理与景观演变具有密切关系,对村落生产、生态景观演变和村落整体景观蜕变都有重要影响;地方政府治理强度及治理策略变化,会在古茶林村落景观的潜变、突变及蜕变演化时表现出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林村落 政府治理 景观 景迈山
下载PDF
电动遥控茶园管理机设计与试验
20
作者 齐兴源 林蜀云 +2 位作者 刘春波 靳志飞 王应芬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9-265,共7页
针对目前贵州省茶园管护机具以手扶式为主,且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状,结合尾气排放对茶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解决好丘陵山区茶园机械化管护问题,设计一种电动遥控茶园管理机。通过对机具的行走传动系统、作业传动系统、齿轮等关键... 针对目前贵州省茶园管护机具以手扶式为主,且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状,结合尾气排放对茶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解决好丘陵山区茶园机械化管护问题,设计一种电动遥控茶园管理机。通过对机具的行走传动系统、作业传动系统、齿轮等关键部件及遥控控制电路进行设计,并配套设计旋耕、开沟、除草模块,各模块之间可方便拆卸。使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机具的传动齿轮、悬臂轴等进行仿真分析,并进一步对样机的作业性能进行检测。试验表明,该机具目前能够进行旋耕和开沟模块的快速更换,旋耕作业深度为15.3 cm,开沟作业深度为20.7 cm,遥控距离大于200 m,初步实现“一个动力平台+N个作业模块”的作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管理机 丘陵山地 履带底盘 遥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