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oor Efficacy Experiment of 13 Insecticides against Tea Geometrid (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 被引量:1
1
作者 Zhao Haiying Lu Zhaocheng Qiao Li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3年第6期39-41,共3页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study indoor efficacy of 13 insecticides against tea geometrid(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Method]Thirteen insecticides were sprayed onto indoor hydroponic young tea shoots with in...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study indoor efficacy of 13 insecticides against tea geometrid(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Method]Thirteen insecticides were sprayed onto indoor hydroponic young tea shoots with infesting third instar larvae of tea geometrid reared in the laboratory to simulate the actual condition in the tea garden,and their efficacy was studied.[Result]The control efficacies of 60 g/L spinetoram SC 3 000 times dilution,3% emamectin benzoate ME 15 000 times dilution,240 g/L methoxyfenozide SC 5 000 times dilution and 240 g/L metaflumizone SC 1 500 times dilution were all greater than 91% after spraying for 7d.The control efficacy of 20%tebufenozide SC 1 000 times dilution remained 86.48%.Although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20%flubendiamide WDG 6 000 times dilution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above five treatments,the dry weight of faeces was the second least,and its protection effect on leaves was only second to spinetoram.Therefore,60g/L spinetoram SC,3% emamectin benzoate ME,240 g/L methoxyfenozide SC,240 g/L metaflumizone SC,20% tebufenozide SC and 20% flubendiamide WDG were ideal insecticides that could be used rotationally to control tea geometrid in tea garden.The control efficacy of 10% bifenthrin EC 3 000 times dilution was only 23%,so the insecticide was not suitable for control against the pest.[Conclusion]The paper proposed an alternate insecticide for field control against tea geomet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ecticides tea geometrid Control efficacy
下载PDF
茶树-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宗懋 许宁 +1 位作者 韩宝瑜 赵冬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6期38-45,共8页
寄主-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是食物链中成员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研究以茶树和三种主要害虫(茶尺蠖,茶蚜,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天敌为对象,结果表明,害虫对寄主的定位依赖于茶树芽梢的挥发物,如顺-3-己烯-1-醇,芳樟醇,正戊醇等。生测和EA... 寄主-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是食物链中成员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研究以茶树和三种主要害虫(茶尺蠖,茶蚜,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天敌为对象,结果表明,害虫对寄主的定位依赖于茶树芽梢的挥发物,如顺-3-己烯-1-醇,芳樟醇,正戊醇等。生测和EAG测定表明,这些化合物对害虫具强引诱力和电生理反应,但对天敌仅有弱的活性。害虫加害茶树后,茶树体内代谢发生改变,释放出特异性互利素,如茶尺蠖加害后5-6碳醛类化合物增多,茶蚜加害后产生的苯甲醛和假眼小绿叶蝉加害后产生的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蚓哚.它们在10^(-6)-10^(-9)g/ml低浓度下对各自的天敌具强的引诱活性和电生理反应,但对害虫仅具弱的或无活性。害虫口腔分泌物中的酶类是诱导特异性互利素形成的引发子。这种活性物质具周身输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害虫 天敌 化学信息联系 食物链 芽梢挥发物 特异性互利素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引诱茶尺蠖天敌寄生蜂的茶树挥发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6
3
作者 许宁 陈宗懋 游小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采用TenaxGC动态吸附法对茶树茶尺蠖Ectropisobliqua(Prout)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sp.三重营养关系中茶树的新梢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捕集,经GC、GCMS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挥... 采用TenaxGC动态吸附法对茶树茶尺蠖Ectropisobliqua(Prout)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sp.三重营养关系中茶树的新梢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捕集,经GC、GCMS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挥发物的组成和数量是不同的,完整茶树新梢(IS)的挥发物有11种组份;机械损伤新梢(MDS)的挥发物有13种组份;茶树茶尺蠖取食复合体(PHC)的挥发物有15种组份,而用经典的SDE法获得的新梢精油有13种组份,4种挥发物数量的大小顺序为SDE>MDS>PHC>IS。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无气味经历的雌单白绵绒茧蜂对IS和MDS的气味的选择作用无统计上的显著性,对机械损伤新梢+幼虫口腔分泌物(MDS+R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尺蠖 单白绵绒茧蜂 挥发物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昆虫化学信息素诱集绒茧蜂控制茶尺蠖的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韩宝瑜 周鹏 +1 位作者 付建玉 崔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信息素诱集剂 信息素诱集器 绒茧蜂 茶尺蠖幼虫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茶尺蠖危害程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建雄 李明 +5 位作者 陶栋材 彭作南 刘仲华 李麟 黄南 刘兴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18,共4页
对遭茶尺蠖啃食的茶园高光谱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在红边峰值区(690~790 nm)和蓝边峰值区(520~580 nm)的光谱特征参数变化明显,建立了相应的茶尺蠖啃食程度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遭茶尺蠖啃食的茶园部分光谱特征参数与叶面积指数存... 对遭茶尺蠖啃食的茶园高光谱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在红边峰值区(690~790 nm)和蓝边峰值区(520~580 nm)的光谱特征参数变化明显,建立了相应的茶尺蠖啃食程度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遭茶尺蠖啃食的茶园部分光谱特征参数与叶面积指数存在相关性,其中以红边峰区一阶导数积分值(SDr)的相对变化率最大,能够有效反映出茶园遭茶尺蠖啃食的严重程度,真实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3,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高光谱 叶面积指数 高光谱参数 预测
下载PDF
茶园绒茧蜂数量和空间动态及其与茶尺蠖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宝瑜 周孝贵 +1 位作者 周鹏 崔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203-206,共4页
对西湖龙井原产地景观茶园(2005年,5天调查1次)和绍兴市御茶村茶业公司大面积茶园(2004—2005年,每月调查1次)的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与茶尺蠖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绒茧蜂对茶尺蠖跟随效应显著,但通常不足以控制茶尺蠖。对龙井... 对西湖龙井原产地景观茶园(2005年,5天调查1次)和绍兴市御茶村茶业公司大面积茶园(2004—2005年,每月调查1次)的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与茶尺蠖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绒茧蜂对茶尺蠖跟随效应显著,但通常不足以控制茶尺蠖。对龙井原产地景观中10个茶园、皖南宣郎广茶场13个茶园茶丛上、中、下层绒茧蜂的数量分布作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两地的绒茧蜂在上、中、下层数量分布的百分率很相近,约为21%,43%,36%。龙井原产地10个茶园、御茶村4个茶园中,绒茧蜂和茶尺蠖皆以中层最多、下层次之、上层最少。即绒茧蜂在空间上的数量分布趋势与其寄主一致。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绒茧蜂在茶园中呈均匀分布,个别茶园中绒茧蜂呈弱的聚集分布,可能是受寄主聚集分布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茧蜂 茶尺蠖 跟随效应 数量动态 空间格局
下载PDF
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群落结构及其演变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胡萃 叶恭银 +1 位作者 朱俊庆 商建农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87-91,共5页
报告了1973—1974、1989—1991年在浙江余杭先后5年系统调查茶尺蝮寄生性天敌的结果。经对32252头低龄寄主幼虫的饲养,查得原寄生性天敌4种,即2种绒茧蜂(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1种悬茧姬蜂和1种索虫。分析了寄生率的年间和月间... 报告了1973—1974、1989—1991年在浙江余杭先后5年系统调查茶尺蝮寄生性天敌的结果。经对32252头低龄寄主幼虫的饲养,查得原寄生性天敌4种,即2种绒茧蜂(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1种悬茧姬蜂和1种索虫。分析了寄生率的年间和月间变化,明确了不同时期的优势种。在此基础上,测定了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年间变动及各年间的群落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寄生性天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我国茶树尺蛾区系考查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汉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我国危害茶树的尺蛾多达 4 0余种 ,分属 5亚科 2 9属。以霜尺蛾亚科居多 ,包括许多危害严重的种类 ,分布广泛。文中对常见 2 0种成虫和
关键词 茶树 尺蛾 区系 尺蛾科昆虫 种类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基于CLIMEX和ArcGIS的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李林 周浩 赵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7-829,共13页
基于中国820个气象站点数据、灰茶尺蠖已知地理分布资料和生物学数据,结合CLIMEX模型与ArcGIS软件模拟预测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评估灰茶尺蠖的潜在分布范围及气候变暖对其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中国... 基于中国820个气象站点数据、灰茶尺蠖已知地理分布资料和生物学数据,结合CLIMEX模型与ArcGIS软件模拟预测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评估灰茶尺蠖的潜在分布范围及气候变暖对其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3°51′N^40°6′N,适生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27%。中国大部分省份的气候条件均适合灰茶尺蠖种群生长。随着气候的变化,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总体增幅不大,但其组成变化较大。至2050年,预测灰茶尺蠖高度适生区面积占比达最大(22.23%)。相比各种能源之间的平衡情景(A1B),较高能源需求情景(A2)下灰茶尺蠖在陕甘宁地区向内陆扩张更快。灰茶尺蠖在中国适生区分布广泛,应加强灰茶尺蠖预测预报,趁早采取防控措施,以保障茶叶优质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 气候变化 适生区 潜在分布 预测
下载PDF
茶尺蠖发育历期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楼云芬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27-133,共7页
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发育速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探明了各虫态历期与期内均温之间的曲线关系模型。同时,用加权法和回归直线法分别计算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 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发育速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探明了各虫态历期与期内均温之间的曲线关系模型。同时,用加权法和回归直线法分别计算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常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数据间差异不显著,表明两方法均可采用。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各虫态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推算茶尺蠖的发生代数及各虫态的发生期,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发育 温度 预测
下载PDF
茶尺蠖幼虫上的镰刀茵种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琪明 王拱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从浙江省余杭县茶试场、余杭区茶场、杭州市茶试场等地的茶尺蠖幼虫罹病虫体上分离到镰孢属真菌91个分离物,经鉴定属于2个种和1个变种,即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Sheldon),串珠镰孢胶孢变种(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olle... 从浙江省余杭县茶试场、余杭区茶场、杭州市茶试场等地的茶尺蠖幼虫罹病虫体上分离到镰孢属真菌91个分离物,经鉴定属于2个种和1个变种,即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Sheldon),串珠镰孢胶孢变种(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ollenw.et Reink.)和半裸镰孢(F.semitectum Berk et Rav)。前一种分离频率高,是余杭茶尺蠖幼虫真菌流行病的病原优势种。接种试验证明,3种镰刀菌对茶尺蠖幼虫皆有致病性,其中以串珠镰孢致病力最强,串珠镰孢胶孢变种次之,半裸镰孢较弱。主要致病菌——串珠镰孢的杀虫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茶尺蠖、菜青虫、萝卜蚜、桃蚜、红蜡蚧和日本龟蜡蚧均有一定的致病力,但接种家蚕未获得成功。文中还对镰孢属李瑟组的分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镰刀菌种 致病性 防治 茶树
下载PDF
基于诱捕平台的茶园茶尺蠖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勋 雷该翔 +8 位作者 毛迎新 黄丹娟 李新华 万昌玺 程繁杨 涂修亮 张敬峰 李罡 王友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92-93,97,共3页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一次诱芯,能有效抑制茶尺蠖雄虫密度,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茶尺蠖 诱捕平台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茶尺蠖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定锋 王庆森 吴光远 《茶叶科学技术》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茶尺蠖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分布于我国各茶区,经常在局部茶园暴发成灾,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茶尺蠖病毒是控制茶尺蠖自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本文综述了茶尺蠖核型多... 茶尺蠖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分布于我国各茶区,经常在局部茶园暴发成灾,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茶尺蠖病毒是控制茶尺蠖自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本文综述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生物学特性、扩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建立、重组NPV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更好的利用病毒防治茶尺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茶尺蠖小RNA病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菌调控小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杂交卵孵化
14
作者 王志博 刘永健 +2 位作者 白家赫 张欣欣 肖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9-1009,共11页
【目的】明确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对茶尺蠖两近缘种杂交卵孵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使用2.5 mg/mL四环素浸液处理1 min后的新鲜茶树叶片连续饲喂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3代,建立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种群。通过... 【目的】明确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对茶尺蠖两近缘种杂交卵孵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使用2.5 mg/mL四环素浸液处理1 min后的新鲜茶树叶片连续饲喂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3代,建立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种群。通过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成虫分别与小茶尺蠖E.obliqua成虫进行杂交,探究Wolbachia对二者杂交卵孵化的影响。同时利用iTRAQ技术检测并分析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精子蛋白的差异。【结果】与自然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相比,去除Wolbachia后的灰茶尺蠖与小茶尺蠖杂交卵孵化率从3.92%显著提高到56.20%,表明Wolbachia诱导胞质不亲合。精子蛋白差异分析显示,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的精子蛋白中,共有128个蛋白显著差异表达,其中KEGG数据库注释到45个差异蛋白富集到鞘脂类代谢、唾液分泌、溶酶体、鞘脂信号通路和鞘糖脂生物合成等106个通路中,其中鞘脂类代谢通路中与神经酰胺合成相关的神经酰胺酶和磷酸酯酶显著上调表达。【结论】共生菌Wolbachia通过胞质不亲和作用介导了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合子前生殖隔离,导致杂交卵的孵化率显著下降;Wolbachia可能通过鞘脂代谢通路实现了对雄性精子蛋白的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近缘种 沃尔巴克氏菌 杂交卵 胞质不亲和 精子蛋白
下载PDF
茶尺蠖发生特点及其绿色防控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雷该翔 王友平 +4 位作者 李新华 程繁杨 涂修亮 张敬峰 陈勋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51-53,共3页
通过2015-2017年连续三年在赤壁市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早期性诱监测,总结赤壁市茶叶茶尺蠖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并提出采用有效的绿色防控策略,以供生产管理参考。
关键词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发生特点 绿色防控策略
下载PDF
茶尺蠖类免疫球蛋白基因EoHML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16
作者 余玉庚 袁志军 +2 位作者 殷坤山 付建玉 肖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7-315,共9页
类免疫球蛋白(Hemolin)是一种鳞翅目昆虫特有的免疫相关蛋白,也是唯一的无脊椎动物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本实验应用RACE技术获得了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类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Eo HML(Gen Bank登录号:KM88598... 类免疫球蛋白(Hemolin)是一种鳞翅目昆虫特有的免疫相关蛋白,也是唯一的无脊椎动物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本实验应用RACE技术获得了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类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Eo HML(Gen Bank登录号:KM885983),并分析了相关生物信息学特性,检测了病毒感染后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Eo HML基因序列全长1 772 bp,包含1 23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1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大小为45.8 k D,等电点(p I)为8.297,属于典型的分泌型蛋白,且具有昆虫Hemolin基因保守的4个Ig功能区和2个N-glycosylation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与目前已知的类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亲缘关系都较远,与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类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为53%。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 NPV)感染茶尺蠖幼虫后该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最高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的36.5倍,表明茶尺蠖Eo HML基因可能参与了茶尺蠖对Eo NPV的免疫代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类免疫球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帅琪 冯博文 +2 位作者 张婧 IMBOMA Titus 陈李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1138,共18页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作为鳞翅目两个近缘种,是茶园最重要的两种害虫。目前化学农药仍是茶园防治尺蠖的重要手段,容易导致“3R”问题,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就灰茶...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作为鳞翅目两个近缘种,是茶园最重要的两种害虫。目前化学农药仍是茶园防治尺蠖的重要手段,容易导致“3R”问题,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就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进行了综述。强调加强茶园田间管理和尺蠖监测预警,合理布局茶树品种,强化保护利用茶园本土天敌,科学高效地协调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性诱、灯诱等技术,从而实现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减少其对茶树的危害,为茶园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灰茶尺蛾 茶尺蛾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昆虫性信息素在信阳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初报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德凡 赵丰华 +2 位作者 任红楼 李勇 申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98,共3页
为了探索昆虫性信息素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利用茶毛虫和茶尺蠖性信息素在信阳震雷山茶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发现,当虫口密度较低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能准确反映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如茶尺蠖第1代成虫,性诱... 为了探索昆虫性信息素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利用茶毛虫和茶尺蠖性信息素在信阳震雷山茶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发现,当虫口密度较低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能准确反映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如茶尺蠖第1代成虫,性诱剂每日诱虫量高于黑光灯诱虫量,其中性诱剂日诱虫量最多为35头,而同日黑光灯的诱虫量仅为3头;茶毛虫越冬代、第2代虫口密度较低时,性诱剂诱虫量也能准确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而当虫口密度过高时,性诱剂预测数较黑光灯预测偏低,如茶毛虫第1代蛾量大增,性诱剂最高诱虫量为155头,而黑光灯最高诱虫量达298头,后者则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增加。当田间害虫密度较低时,性信息素作为测报工具和防治手段,效果比黑光灯好,对茶尺蠖和茶毛虫的防效分别达到73.36%、90.28%;当害虫大发生时,性信息素对茶毛虫的防效不太理想,还需结合其他无公害防治手段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 茶尺蠖 茶毛虫 茶园
下载PDF
豫南茶园主要害虫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丰华 任红楼 +1 位作者 蒋双丰 郑杰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94-98,共5页
应用6%乙基多杀菌素等9种脂溶性农药设置高中低3种不同剂量处理,进行防治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当剂量进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氰氟虫腙对茶尺蠖防效高、速效性好和持续性好;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对茶尺蠖... 应用6%乙基多杀菌素等9种脂溶性农药设置高中低3种不同剂量处理,进行防治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当剂量进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氰氟虫腙对茶尺蠖防效高、速效性好和持续性好;甲氧虫酰肼和茚虫威对茶尺蠖速效性慢,但控制时间长;噻虫啉不适合防治茶尺蠖;溴虫腈、茚虫威、唑虫酰胺、阿立卡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高、速效性好、控制时间长;飞电不适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筛选出适合防治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和适当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杀虫剂 茶尺蠖 假眼小绿叶蝉 试验效果
下载PDF
显花植物对灰茶尺蠖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李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灰茶尺蠖是茶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害虫之一。利用显花植物这一新型灰茶尺蠖生物防治策略,对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灰茶尺蠖成虫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显花植物处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双荚决明、蟛蜞... 【目的】灰茶尺蠖是茶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害虫之一。利用显花植物这一新型灰茶尺蠖生物防治策略,对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灰茶尺蠖成虫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显花植物处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双荚决明、蟛蜞菊、蓝花草、马利筋)、5%蜂蜜水、清水对照,研究其对灰茶尺蠖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结果】与清水、5%蜂蜜水和蓝花草相比,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双荚决明、蟛蜞菊和马利筋均显著降低灰茶尺蠖雌成虫的产卵量,显著缩短灰茶尺蠖雌成虫的寿命;与清水、5%蜂蜜水和蓝花草相比,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和双荚决明显著缩短灰茶尺蠖雄成虫的寿命。灰茶尺蠖雌成虫在清水处理组的产卵量最多,每雌平均可产305.7粒卵;雌雄成虫平均寿命最长,分别为13.68 d和12.36 d。马利筋处理组的灰茶尺蠖雌成虫产卵量最少,每雌平均产卵量38.3粒;灰茶尺蠖雌、雄成虫寿命最短的处理组分别是蟛蜞菊和双荚决明,平均寿命分别为6.56 d和5.60 d。【结论】显花植物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和双荚决明可降低灰茶尺蠖繁殖能力、缩短成虫寿命,具备作为灰茶尺蠖生物防控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花植物 灰茶尺蛾 产卵量 寿命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