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储层构造裂缝活动期次及开启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丁文龙 王垚 +5 位作者 张子游 刘天顺 程晓云 勾通 王生晖 刘霆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共16页
随着我国在非常规油气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大量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页岩储层裂缝是影响油气富集、高产和稳产的关键因素,页岩储层中裂缝的存在不仅可以改善储层的物性,还有利于后... 随着我国在非常规油气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大量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页岩储层裂缝是影响油气富集、高产和稳产的关键因素,页岩储层中裂缝的存在不仅可以改善储层的物性,还有利于后期的压裂改造。特别是储层中发育的构造裂缝,其活动期次与开启性的研究对于揭示页岩油气富集规律、保存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对于页岩储层裂缝的研究集中在裂缝分类、识别与表征、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分析与分布预测及建模等方面,而对于裂缝的形成时间与活动期次厘定、裂缝开启性的主控因素、裂缝开启与闭合机理、裂缝开启程度定量表征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我国盆内页岩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为此本文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页岩储层构造裂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页岩储层构造裂缝活动期次及开启性这一主题,重点梳理了页岩裂缝期次划分、充填脉体定年、开启性主控因素分析及开启程度定量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裂缝活动期次的划分方法可分为两类:地质定性分析和裂缝充填物地球化学示踪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法只能得到裂缝活动期次相对的先后顺序,且会受到埋藏史、热史等基础地质资料精度的影响,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裂缝中脉体多为碳酸盐岩矿物和石英,高精度微区原位U-Pb定年技术的出现,使得厘定不同组系裂缝脉体形成的绝对年龄成为可能,避免了由于热史、埋藏史认识差异带来的流体活动时间的多解问题。影响构造裂缝开启性的主控因素较多,不仅受到岩石本身特性的影响,还受到现今地应力、地层流体压力等因素的控制。裂缝中广泛分布的纤维状充填物岩石学特征记录了晶体的生长过程,此类特殊的晶体形态是裂缝曾经存在多期活动的证据,揭示了裂缝多次开启闭合的演化过程。目前主要应用开度这一参数来表征裂缝的开启程度,或是通过计算及实验获取裂缝开启压力间接表征其开启性。在总结并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后指出了页岩储层构造裂缝活动期次及开启性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丰富和完善页岩油气储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我国页岩油气的构造保存条件和富集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构造裂缝 活动期次 裂缝开启性 裂缝脉体 定量表征
下载PDF
秦岭商丹带晚中生代同构造花岗岩脉的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2
作者 刘园园 李阳 +5 位作者 刘钊 陶威 刘富乐 晏山 谭富荣 冉亚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906,共18页
秦岭造山带于晚中生代发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出露大量晚中生代花岗岩。关于这些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动力学背景还存在争议,限制了我们对秦岭陆内造山作用以及陆内构造变形时间的进一步认识。商丹构造带中同构造花岗岩脉的年龄可... 秦岭造山带于晚中生代发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出露大量晚中生代花岗岩。关于这些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动力学背景还存在争议,限制了我们对秦岭陆内造山作用以及陆内构造变形时间的进一步认识。商丹构造带中同构造花岗岩脉的年龄可有效限定陆内构造变形时间。针对该花岗岩脉我们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镜下观察显示花岗岩脉具有明显的糜棱岩化现象,矿物定向明显且具有中-高温固态变形特征,如石英颗粒的颗粒边界迁移或亚颗粒旋转重结晶以及长石边部出现的蠕英结构。CL图像揭示锆石阴极发光强度较弱,内部为海绵状结构。同时,锆石Th/U比值低,集中于0.03~0.07之间,重稀土元素富集。结合(Sm/La)N-La和Ce/Ce^(*)-(Sm/La)_(N)锆石类型判别图解,我们可判断锆石形成于岩浆与热液的过渡阶段,为流体交代改造型锆石。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脉热液锆石形成于130~124 Ma,代表一期重要的构造热事件。花岗岩脉ε_(Hf)(t)值变化范围为-9.47~-0.99,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752~1218 Ma,可能为秦岭群和宽坪群岩石部分熔融产物。结合前人已有成果,我们认为秦岭造山带燕山期陆内构造变形至少存在两幕,而沙沟街韧性剪切带内同构造花岗岩脉年龄对应了第二幕(150~120 Ma)陆内构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构造花岗岩脉 锆石U-PB定年 晚中生代 陆内构造变形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Formation,evolution,reconstruction of black shal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hale oil and gas resource
3
作者 Shi-zhen Li Qiu-chen Xu +11 位作者 Mu Liu Guo-heng Liu Yi-fan Li Wen-yang Wang Xiao-guang Yang Wei-bin Liu Yan-fei An Peng Sun Tao Liu Jiang-hui Ding Qian-chao Li Chao-gang Fang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51-585,共35页
Black shales are important products of material cycling and energy exchange among the lithosphere,atmosphere,hydrosphere,and biosphere.The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geological history and provide essential en... Black shales are important products of material cycling and energy exchange among the lithosphere,atmosphere,hydrosphere,and biosphere.The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geological history and provide essential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They also recor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earth an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th.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diagenesi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black shales sedimentation,composition,evolution,and reconstruction,which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and enrichment of shale oil and gas.In term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black shal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Marine,terrestrial,and marine-terrestrial transitional facies.The formation processes include mechanisms such as eolian input,hypopycnal flow,gravity-driven and offshore bottom currents.From a geological perspective,the formation of black shales is often closely related to global or regional major geological events.The enrichment of organic matter is generally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and coupling of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primary productivity,water redox condition,and sedimentation rate.In terms of evolution,black shales have undergone diagenetic evolution of inorganic minerals,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interactions between organic matter and inorganic minerals,and pore evolution.In terms of reconstruction,the effects of fold deformation,uplift and erosion,and fracturing have changed the stress state of black shale reservoirs,thereby having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ore structure.Fluid activity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veins,and have changed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stress structure,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black shales.Regarding resource effects,the deposition of black shales is fundamental for shale oil and gas resources,the evolution of black shales promotes the shale oil and gas formation and storage,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shales would have caused the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in shales.Explor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interactions of black shales at different scales is a key to in-depth research on shal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s well as the key to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controlling shal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The present records can reveal how these processes worked in geological history,an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pling mechanisms among regional geological events,black shales evolution,and shale oil and gas formation and enri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hales Shale oil and gas Resource effect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edimentary process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Diagenetic evolution Thermal evolution Organic matter and inorganic minerals tectonic reconstructio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veinS Fluid activity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地区古生代岩浆核杂岩隆起:来自金川矿区脉岩年龄与地球化学的证据
4
作者 张钶 焦建刚 +5 位作者 刘琦 马一嘉 段俊 赵联党 贾力 刘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62,共20页
新元古代形成的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龙首山中部,由于古生代造山过程中的构造挤压作用及变质热液叠加,矿床中铜铂得到再次富集。矿区及周边出露大量古生代基性—中酸性脉岩与岩基,暗示龙首山地区古生代发生了岩浆核杂... 新元古代形成的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龙首山中部,由于古生代造山过程中的构造挤压作用及变质热液叠加,矿床中铜铂得到再次富集。矿区及周边出露大量古生代基性—中酸性脉岩与岩基,暗示龙首山地区古生代发生了岩浆核杂岩隆起作用。综合研究了矿区切穿赋矿岩体的辉绿岩脉、煌斑岩脉和花岗斑岩脉,通过锆石U-Pb定年,获得侵入金川铜镍矿床的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67.1±2.0 Ma;煌斑岩锆石U-Pb年龄为400.6~425.3 Ma;前期工作获得辉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423.5±1.4 Ma。初步认定矿区各类脉岩的形成时代为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辉绿岩样品的ε_(Nd)(t)值为-4.59~-1.58,(^(87)Sr/^(86)Sr)i值为0.7056~0.7077;煌斑岩样品的ε_(Nd)(t)值为-2.97~-2.03,(^(87)Sr/^(86)Sr)i变化范围为0.7083~0.7085;证明基性脉岩的源区为富集型岩石圈地幔;获得花岗斑岩锆石的εHf(t)值介于5.11~12.84之间,指示其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古生代岩浆活动背景,提出了龙首山地区构造-岩浆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铜镍硫化物矿床 甘肃
下载PDF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钼矿床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永 梁广林 +5 位作者 吴倩怡 吴琪 张征峰 吴慧平 屈迅 徐兴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997-3006,共10页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破裂形成的位错特征有正断与逆断两种。地表石英脉产状陡立,明显受断裂控制。脉体体积分数统计结果显示流体富集区呈向北缓倾的带状分布于深100~400m范围内,并与矿化富集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脉体富集带内,脉体以共轭形式存在,一组为倾角较小的逆断破裂充填脉,另一组为倾角较大的正断破裂充填脉,他们可能为缓倾逆冲剪切带的次级破裂与充填脉,即富矿带内脉体是沿矿区低角度逆冲断裂次级破裂面充填的。矿区地表及深部(400m以下)脉体以陡立为主,矿化较弱。矿区流体的运移具先沿水压直立破裂往上运移,进入剪切带后沿剪切带次级破裂侧向和向上运移,并在剪切带中富集成矿。低温矿物组合脉体穿切高温矿物组合脉体的特征说明脉体形成过程矿区处于隆升构造环境,这对斑岩铜矿成矿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体 构造破裂充填脉 斑岩铜矿 体积分数 形成机制 东准噶尔
下载PDF
江西浒坑钨矿含矿石英脉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演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章伟 陈懋弘 +2 位作者 叶会寿 刘珺 舒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31-1539,I0001,I0002,共11页
位于赣西武功山地区的江西浒坑钨矿是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与赣南典型的"五层楼"模式不同,矿脉主要集中在岩体内接触带。含矿石英脉除了普通的块状构造以外,还普遍存在条带状构造。详细的野外编录和镜下研究表明条带状石... 位于赣西武功山地区的江西浒坑钨矿是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与赣南典型的"五层楼"模式不同,矿脉主要集中在岩体内接触带。含矿石英脉除了普通的块状构造以外,还普遍存在条带状构造。详细的野外编录和镜下研究表明条带状石英脉实为韧性剪切带,以出现透入性的新生面理和线理为特征。岩石学研究表明条带状矿石属于石英质糜棱岩,具有丰富的塑性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通过对含矿石英脉的构造解析,认为与岩浆岩有关的原生节理系统基本上是同时形成的,沿节理充填的石英脉经历了长期的、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从而形成了复杂的石英脉类型。建立了原生节理形成→块状石英充填→韧性剪切发生→二期块状石英充填→脆性碎裂的矿区构造演化序列。韧性剪切的成因机制可能是受第二期岩浆侵入的影响,最后的脆性破裂应与区域上存在南北向的压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坑钨矿 条带状石英脉 糜棱岩 韧性剪切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山东金翅岭金矿成矿构造及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高建伟 李英康 +4 位作者 赵国春 李宏星 李秋叶 姚聿涛 米胜信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金翅岭金矿位于胶东西北部招远-莱州的中部,为石英脉型金矿。基于构造填图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初步查明了该矿床控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在侏罗纪-白垩纪时期,该矿床控矿断裂大致经历三期活动:成矿前构造应力场为... 金翅岭金矿位于胶东西北部招远-莱州的中部,为石英脉型金矿。基于构造填图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初步查明了该矿床控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在侏罗纪-白垩纪时期,该矿床控矿断裂大致经历三期活动:成矿前构造应力场为NW-SE向挤压,成矿期为NE-SW向挤压,成矿后为NW-SE向挤压;成矿作用发生在构造应力场从NW-SE挤压到NE-SW向挤压转换时期。正是由于构造应力场转化使得控矿断裂开启,才导致成矿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构造应力场 石英脉型金矿 金翅岭金矿 山东招远
下载PDF
山东乳山金青顶金矿成矿构造和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建伟 赵国春 +5 位作者 毛小红 滕超 董汉文 李胜荣 宋玉波 刘振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9-1107,共9页
金青顶金矿位于胶东东部牟平—乳山金成矿带的中部,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基于构造填图、古构造应力场反演和古应力差值估算结果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该矿床控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及构造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该断裂经历了3期活动,即在成矿前... 金青顶金矿位于胶东东部牟平—乳山金成矿带的中部,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基于构造填图、古构造应力场反演和古应力差值估算结果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该矿床控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及构造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该断裂经历了3期活动,即在成矿前为左行压扭,在成矿期—煌斑岩脉侵入为右行张扭,在成矿后为左行压扭;成矿作用发生在构造应力场转换时期。通过对该矿床成矿演化机理的探讨,说明成矿受到构造应力场方向、断裂的运动方向和断裂面的性质等多个因素制约,是多个构造要素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构造应力场 石英脉型金矿 金青顶金矿 山东乳山
下载PDF
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任升莲 宋传中 +6 位作者 李加好 林寿发 江平 黄鹏 张妍 胡达 刘国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8-1076,共9页
伏牛山构造带由多条韧性剪切带组成,剪切带中广泛发育同构造变质流体形成的脉体。脉体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石英脉中石英晶体内发育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和气液相包裹体。包裹体成分以含中高盐度水溶液、低CO2、低δ18O~δD以及少量有机质... 伏牛山构造带由多条韧性剪切带组成,剪切带中广泛发育同构造变质流体形成的脉体。脉体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石英脉中石英晶体内发育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和气液相包裹体。包裹体成分以含中高盐度水溶液、低CO2、低δ18O~δD以及少量有机质为特征,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0.6~337.8℃,白云母压力计计算出的压力为0.27~0.87 GPa。整个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和同位素均继承了原岩海底火山喷发的地化特征。伏牛山构造带变质程度以绿片岩相为主,压力较大,具有俯冲带的特性。包裹体的特点均反映了宽坪岩块和二郎坪岩块依次向华北板块下俯冲、汇聚时产生了强变形,弱变质的构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伏牛山构造带 石英脉 包裹体成分 同构造分异
下载PDF
小秦岭地区中深部含金石英脉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4 位作者 叶安旺 叶会寿 李永峰 卢欣祥 李永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9,共10页
对小秦岭地区中深部含金石英脉的氢、氧、硫、氦和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表现出深源流体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的演化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成矿作用与区域伸展构造演化之间... 对小秦岭地区中深部含金石英脉的氢、氧、硫、氦和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表现出深源流体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的演化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成矿作用与区域伸展构造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小秦岭地区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晚期的后碰撞阶段,在由深部过程引发的伸展构造背景下,深部流体沿伸展构造系统向上运移,不断与浅部流体混合,与围岩发生水_岩相互作用,使流体系统中的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最终在剪切扩容空间中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含金石英脉 氢、氧、硫、氦、氩同位素 成矿作用 伸展构造 小秦岭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脉型金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成矿机制 被引量:53
11
作者 刘亮明 彭省临 吴延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97-204,共8页
湘东北是一个重要的脉型金矿成矿区,区内脉金矿床都产于冷家溪群变质岩系中,其成矿构造主要是与剪切相关的各级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田的主要是三条近东西向的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定位的含矿构造形态复杂多样,可总结出六种主要的... 湘东北是一个重要的脉型金矿成矿区,区内脉金矿床都产于冷家溪群变质岩系中,其成矿构造主要是与剪切相关的各级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田的主要是三条近东西向的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定位的含矿构造形态复杂多样,可总结出六种主要的基本含矿构造样式,这些含矿构造都是剪切扩容构造。剪切变形与金矿成矿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根据本区金矿成矿的地质背景、成矿构造特征以及金矿成矿作用主要系变质岩中分散的成矿物质在变形变质过程中的活化转移聚集等,本文认为在湘东北区脉金矿床成矿演化过程中,构造的作用不仅仅是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定位创造空间条件,而且还通过力学一化学耦合机制参与了活化转移成矿的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构造 力学-化学耦合 成矿机制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南缘托库孜巴依金矿成矿演化:石英脉系、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Ar-Ar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李光明 沈远超 +2 位作者 刘铁兵 申萍 周能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2,共18页
托库孜巴依金矿区赋存于玛尔卡库里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构造中,含矿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主要变形阶段:D1推覆挤压变形与紧闭褶皱,D2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D3造山带的抬升与脆-韧性变形,D4伸展体制下的张性构造,伴生有多金属硫化物-石英... 托库孜巴依金矿区赋存于玛尔卡库里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构造中,含矿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主要变形阶段:D1推覆挤压变形与紧闭褶皱,D2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D3造山带的抬升与脆-韧性变形,D4伸展体制下的张性构造,伴生有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充填与闪长岩脉贯入;D5晚期近东西向及北西向等多组压扭或张扭性次级断裂。相应地,在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形态和矿物组合各异的石英脉,初步划分出8种脉系、4个主要成矿阶段,识别出两个主要成矿事件:①与脆-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与走滑-伸展转换体制有关的含金多金属-石英脉。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从早阶段向晚阶段,成矿流体由以变质热液为主向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方向演化,硫同位素主要为深源硫特征,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造山带和上地幔之间,并向造山带演化,且与阿舍勒铜矿的围岩和矿石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说明早期的火山作用对成矿有一定的贡献。对构造变形形成的黑云母进行Ar-Ar法定年,获得黑云母的坪年龄为(269.94±2.54)Ma,反等时线年龄为(269.38±2.63)Ma,结合已发表的年龄数据,该矿床可能由两个成矿事件形成,分别为290Ma左右和270Ma左右,对应于额尔齐斯构造带的两幕变形,早期主要与其大规模左行走滑有关,而第二成矿事件可能与后碰撞走滑-伸展转换体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石英脉系 AR-AR年代学 成矿演化 托库孜巴依金矿区 额尔齐斯构造带
下载PDF
纤维状方解石脉与构造流体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艳妮 李荣西 刘海青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8,共7页
纤维状方解石脉作为同构造期流体活动产物,被认为是在超高压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高压流体排泄的标型矿物,记录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流体特征。从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纤维状方解石脉和构造流体的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环境条件等。以... 纤维状方解石脉作为同构造期流体活动产物,被认为是在超高压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高压流体排泄的标型矿物,记录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流体特征。从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纤维状方解石脉和构造流体的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环境条件等。以大巴山前陆构造发育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为例,综述了纤维状方解石脉和构造流体的研究方法、思路、内容及其构造意义,强调了构造脉体在古应力场恢复和构造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 纤维状方解石脉 流体地球化学 古构造应力恢复 大巴山前陆构造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带内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及成矿构造背景 被引量:76
14
作者 黄典豪 侯增谦 +2 位作者 杨志明 李振清 许道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68-1984,共17页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板块南缘,NW—NWW向的固始?栾川深断裂带控制着钼矿床的空间分布。黄水庵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确定,为本矿带内已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黄龙铺地区的大石沟、石家湾和桃园等)增添了又一新成员。本矿带不仅钼金...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板块南缘,NW—NWW向的固始?栾川深断裂带控制着钼矿床的空间分布。黄水庵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确定,为本矿带内已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黄龙铺地区的大石沟、石家湾和桃园等)增添了又一新成员。本矿带不仅钼金属储量居世界已知单个钼矿带之首,而且碳酸岩脉和花岗斑岩两个成矿体系并存,亦是本区钼矿带的一大特色。业已查明,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δ13C=-5.3‰~-7.0‰,87Sr/86Sr=0.7049~0.7065。同时,方解石富含轻稀土(LREE/HREE=1.8~2.9)。辉钼矿以富含Re(平均为110×10-6~244×10-6)为特征。基于含矿碳酸岩脉方解石的Sr、Nd、Pb同位素比值(87Sr/86Sr对206Pb/204Pb、207Pb/204Pb对206Pb/204Pb和143Nd/144Nd对87Sr/86Sr)的关系图,我们初步判断本矿带区域陆壳之下可能存在有EMI(富集地幔Ⅰ),这些含矿碳酸岩脉是源于EMI的碱性硅酸盐-碳酸盐熔体-溶液结晶分异的产物,成矿金属Mo、Pb主要来自EMI。根据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钼(铅)矿床的成矿年龄(Re-Os年龄分别为209.5Ma和221Ma),我们推断,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形成于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的晚三叠世时期,而在侏罗纪陆内造山晚期的伸展阶段,形成了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斑岩型和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Re-Os年龄介于147~11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 稀土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RE-OS年龄 成矿机制及成矿构造背景 东秦岭钼矿带
下载PDF
大巴山陆内造山带高压古流体及其运移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覃小丽 李荣西 +3 位作者 杨玲 董树文 何为 杨清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陆内造山带普遍存在的高压流体与金属矿产与油气形成与分布关系十分密切。大巴山陆内造山带发育有大量同构造期方解石脉,碳氧同位素反映其为围岩碳酸盐岩成岩流体产物。通过对方解石脉中盐水包裹体分析测试,应用包裹体p-T-X相图确定的... 陆内造山带普遍存在的高压流体与金属矿产与油气形成与分布关系十分密切。大巴山陆内造山带发育有大量同构造期方解石脉,碳氧同位素反映其为围岩碳酸盐岩成岩流体产物。通过对方解石脉中盐水包裹体分析测试,应用包裹体p-T-X相图确定的大巴山构造带同构造期古流体压力自北而南由高变低,即从大巴山逆冲构造带、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到大巴山前陆坳陷古流体压力分别为240~270 MPa、220~240 MPa和170~190 MPa,而恢复的古流体压力梯度分别为2.2 MPa/100m、2.3 MPa/100m和2.0 MPa/100m,明显高于正常静水压力,表明大巴山陆内造山期古流体为典型异常高压流体。综合分析表明,大巴山陆内造山带和四川盆地自古至今普遍存在异常高压流体。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认为,处于大巴山推覆体前缘、受志留系泥岩滑脱层和逆掩断层控制的高压体系具有压力封存箱特征。大巴山陆内造山带高压流体是在埋藏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深度在2 800m左右,异常高压是大巴山构造带驱动流体迁移的主要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脉 流体包裹体 压力梯度 陆内造山 大巴山构造带
下载PDF
吉林海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明 曹成润 +1 位作者 陈力 董晓伟 《地质与资源》 CAS 2005年第4期268-271,共4页
海沟金矿是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自然金、方铅矿和黄铜矿为主.28号主矿脉中,Au平均品位20.59×10-6.成矿物质来自地层和岩体.对构造应力场研究表... 海沟金矿是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自然金、方铅矿和黄铜矿为主.28号主矿脉中,Au平均品位20.59×10-6.成矿物质来自地层和岩体.对构造应力场研究表明,矿区有3期构造应力场,分别是早期近S-N向挤压、中期NW向挤压和晚期NE向挤压.成矿期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沟金矿 构造应力场 石英脉 地质特征
下载PDF
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脉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升莲 宋传中 +8 位作者 Lin Shoufa 李加好 涂文传 马涛 宫龙 黄鹏 颊建 杨帆 刘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637,共12页
伏牛山构造带由多条近平行的断裂带和夹持其间的变形岩片组成,洛南—栾川断裂带和瓦穴子—乔端断裂带为其中的两条主要断裂带。这两条断裂带虽遭受多期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但主造山期的构造特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并以中深层次的韧性剪... 伏牛山构造带由多条近平行的断裂带和夹持其间的变形岩片组成,洛南—栾川断裂带和瓦穴子—乔端断裂带为其中的两条主要断裂带。这两条断裂带虽遭受多期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但主造山期的构造特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并以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形成了典型的糜棱岩和同构造期石英脉。本文从宏观、微观、超微观变形特征及年龄等方面对这些变质流体脉进行了研究,以探讨与其形成密切相关的构造活动特征、年代及其在秦岭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南缘强变形带中的作用。石英脉中石英颗粒动态重结晶特征总体显示远离剪切带只有少量的膨凸式;靠近断裂带为亚颗粒式,形成核—幔结构;位错特征显示远离剪切带位错密度较小,靠近断裂带较大;位错形态显示瓦乔断裂带以挤压为主,洛南—栾川断裂带以剪切为主。两条断裂带石英脉的变形特征说明它们的糜棱岩化过程均为塑性变形中的晶质塑性变形,形成过程均为挤压在先,剪切在后。所测糜棱岩中石英脉的ESR年龄分别为372.9±30.0 Ma、275.0±20.0 Ma和218.0±20.0 Ma,真实地记录了晚加里东至中-晚海西期北秦岭的构造活动及所受影响。其中372.9±30.0 Ma是宽坪岩块向华北板块下的斜向俯冲汇聚和走滑的年代,275.0±20.0 Ma是瓦乔断裂带的形成年龄。218.0±20.0 Ma的年龄则反映了华南、华北两大板块印支晚期全面闭合作用在秦岭造山带内部的影响。从以上3个年龄可以看出:北秦岭各构造带自北向南演化,时代上自北向南变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构造带 同构造期石英脉 变质流体脉 同变形分泌 微观、超微观变形
下载PDF
安徽张八岭构造带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黄德志 戴塔根 +3 位作者 孔华 邱瑞龙 徐祥 王奎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1-236,共6页
对安徽张八岭构造带石英脉型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对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区内石英脉型金矿具有两类成矿流体,一类为中生代大气降水与经历水/岩交换的演化岩浆水的混合;另一类为中... 对安徽张八岭构造带石英脉型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对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区内石英脉型金矿具有两类成矿流体,一类为中生代大气降水与经历水/岩交换的演化岩浆水的混合;另一类为中生代大气降水与原始岩浆水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来源 石英脉型金矿 张八岭构造带 安徽
下载PDF
大巴山陆内造山带构造流体及其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覃小丽 李荣西 +1 位作者 董树文 刘海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3-189,共7页
构造脉体作为构造流体的宏观标志记录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流体来源、形成环境条件和动力学等信息。大巴山构造带是一个典型的陆内造山带,发育了代表构造前、同构造期和构造后3期构造流体的方解石脉(V1、V2和V3)。本文在对构造后伸展背景... 构造脉体作为构造流体的宏观标志记录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流体来源、形成环境条件和动力学等信息。大巴山构造带是一个典型的陆内造山带,发育了代表构造前、同构造期和构造后3期构造流体的方解石脉(V1、V2和V3)。本文在对构造后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方解石脉(V3)野外产状、几何特征和围岩力学性质统计分析基础上,通过其形成古应力场恢复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V3脉体形成环境条件及其流体来源。结果表明,V3脉体走向以NE-SW向为主,脉体倾角较陡,大多近于直立,其形成的主应力轴σ_1,σ_2和σ_3方位分别为67°∠76°、200°∠13°和293°∠10°,形成时的应力场为NW-SE向拉张。V3脉体形成时流体压力pf<σ_2<σ_1,流体超压Δsi在92~167 MPa,形成最大深度为1.8~7.2km。δ^(13)C-δ^(18)O反映V3方解石脉形成与围岩碳酸盐岩脱CO_2作用有关,V3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水的δD-δ^(18)O同位素分析表明其为盆地内部变质建造水向浅部迁移并有浅部表生水的参与。结合大巴山前陆构造广泛存在的异常高压流体,认为大巴山前陆在晚白垩世—古近纪时期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下,原来封存在深部的异常高压流体超压Δsi突破围岩形成裂缝,并上升到浅部与表生流体混合沉淀形成了V3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 脉体 古应力场 异常压力 大巴山构造带 陆内造山
下载PDF
斑岩铜矿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晓峰 梁金城 冯佐海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6-222,共7页
综述了目前斑岩铜矿研究内容中的几个重要进展,如斑岩铜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矿环境;成矿斑岩岩浆源区及其侵位;岩浆-热液转换过程以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硫化物矿脉时空分布等等。斑岩铜矿研究正朝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宏观方面... 综述了目前斑岩铜矿研究内容中的几个重要进展,如斑岩铜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矿环境;成矿斑岩岩浆源区及其侵位;岩浆-热液转换过程以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硫化物矿脉时空分布等等。斑岩铜矿研究正朝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宏观方面表现在斑岩铜矿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微观方面表现在成矿过程的精细厘定。随着SEM-CL和LA-ICP-MS分析测试技术的运用,斑岩铜矿成矿过程中铜(钼)硫化物的沉淀聚集过程将逐步展示于人们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构造环境 岩浆源区 成矿流体 脉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