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糜署岭岩浆带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永军 谢其山 +3 位作者 栾新东 李注苍 杨俊泉 毕明波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糜暑岭岩浆带分布于西秦岭黄渚关 EW 向深大断裂带中,由 2 类岩石组成.酸性端元以草关、董河岩体为代表,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石英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组合;基性端元以挖泉山岩体为代表,岩性为细粒辉长岩;而糜暑岭、黄渚关岩体则是 2 类岩... 糜暑岭岩浆带分布于西秦岭黄渚关 EW 向深大断裂带中,由 2 类岩石组成.酸性端元以草关、董河岩体为代表,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石英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组合;基性端元以挖泉山岩体为代表,岩性为细粒辉长岩;而糜暑岭、黄渚关岩体则是 2 类岩浆的强烈混合产物.不仅大量的岩石学资料佐证了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而且主岩与其混合作用形成的包体具有一致的同位素年龄,主岩中钾长石中的 Pb 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幔源性质,因而是一个与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带.这为确定区域性构造边界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也为探讨本区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岩浆作用 构造意义 同位素年龄 PB同位素 构造岩 幔源岩 代表 证据 一致
下载PDF
内蒙古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6
2
作者 聂凤军 温银维 +3 位作者 赵元艺 姜羡义 江思宏 张万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是近两年来在内蒙古中东部找到的一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银-铅-锌矿预查区,大规模找矿勘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坑)探结果表明,在白音查干地区及外围存在有数条长千余米、宽几十米到百... 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是近两年来在内蒙古中东部找到的一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银-铅-锌矿预查区,大规模找矿勘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坑)探结果表明,在白音查干地区及外围存在有数条长千余米、宽几十米到百余米的银多金属矿化带。钻孔中所见矿化体以厚度大、连续性好和品位高为特征,银含量变化范围为(22.4~2270)×10-6,平均值为502.68×10-6;最高值为3775×10-6;铅为0.46%~5.40%,平均值为0.69%,最高值为6.19%;锌1.34%~18.5%,平均值为2.64%,最高值为32.11%。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海西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矿化带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物质来源,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物质的堆积提供了空间条件,二叠系泥质粉砂岩为成矿流体的沉淀起到了圈闭作用。根椐上述成矿理论,结合地质和物化探资料数据,认为在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及外围实现更大的找矿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银多金属矿化带 构造-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构造-蚀变岩 找矿突破 白音查干 内蒙古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梁锦 周永章 +4 位作者 李红中 尹缀缀 周留煜 曾长育 虞鹏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61-3372,共12页
钦-杭结合带是重要的斑岩铜矿带。斑岩铜矿在北、中、南三段均有产出,主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燕山期。钦-杭结合带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主要为钙碱性岩浆系列的中酸性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和次英安斑岩等,具有与新元古... 钦-杭结合带是重要的斑岩铜矿带。斑岩铜矿在北、中、南三段均有产出,主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燕山期。钦-杭结合带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主要为钙碱性岩浆系列的中酸性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和次英安斑岩等,具有与新元古代岛弧火成岩类似微量元素特征。它们来源于软流圈的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混合后部分熔融的结果,与受到过早期俯冲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有关,存在壳幔混染现象。钦-杭结合带燕山期的斑岩铜矿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关系密切,但斑岩和铜矿体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出的具有弧岩浆作用特点,这与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发生以前的地质演化有关。钦-杭结合带的中酸性斑岩体来自于元古代岛弧底部玄武质岩石(下地壳)在中生代时期的部分熔融,本质上该类矿床带有岛弧俯冲环境的特征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古岛弧岩浆 板块构造 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成藏系统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吉光 张宝玺 陈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8,59,共5页
苏仁诺尔断隆带位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北部,是晚白垩世以来隆升的断裂构造带,其轴向由北北东向转为北东东向,北东东段为收敛段,南西段为撒开段,中段弧顶向北西突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该断裂带经历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由早、... 苏仁诺尔断隆带位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北部,是晚白垩世以来隆升的断裂构造带,其轴向由北北东向转为北东东向,北东东段为收敛段,南西段为撒开段,中段弧顶向北西突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该断裂带经历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由早、中期的右旋张扭转为晚期左旋压扭,局部构造和地层的发育时序及岩浆活动时序都有由收敛端向撒开端迁移的规律,因之使其油气成藏系统具有被弧形构造控制的特殊规律性。该断隆带处于烃源岩区,虽缺乏深埋条件,但岩浆活动造成了相对高古地热条件,使上侏罗统南屯组烃源岩成熟、大磨拐河组烃源岩低成熟,形成西部下气(二氧化碳及其它非烃气)上油而东部以油(低熟轻质油)为主的成藏系统,主要有4种成藏模式:侧向运移为主的披覆背斜型,双向运移断块型,垂向运移为主的逆牵引背斜型,侧向运移为主的滑陷背斜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油气藏 油气聚集带 盆地
下载PDF
东天山三岔口地区早、晚古生代岩体成因及其对康古尔缝合带演化的意义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超 陈斌 +1 位作者 马星华 鄢雪龙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2-70,共19页
对东天山地区三岔口矿岩体和三岔口东岩体的成因及构造背景进行探讨。三岔口矿岩体为一套花岗闪长岩一闪长岩体,形成于443Ma,为晚奥陶世岩浆作用产物。三岔口矿岩体具有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表明... 对东天山地区三岔口矿岩体和三岔口东岩体的成因及构造背景进行探讨。三岔口矿岩体为一套花岗闪长岩一闪长岩体,形成于443Ma,为晚奥陶世岩浆作用产物。三岔口矿岩体具有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岛弧环境,高放射成因Nd(εNd(t)=6.6~7.5)和低初始N(87Sr)/N(86Sr)值(0.70369~0.70389)表明岩浆混合中的基性端元很可能起源于俯冲带亏损的岩石圈地幔,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与生成的花岗质熔体混合形成中酸性岩浆。三岔口东岩体为一套花岗岩一花岗闪长岩一闪长岩体,侵位时代约为322Ma,属于中亚造山带碰撞后岩浆作用的产物。三岔口东岩体同样具有岛弧岩浆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但其岛弧特征继承自其下地壳源区的性质,东天山地区下地壳主要是早古生代形成的深埋弧岩浆岩拼贴而成的。三岔口东岩体同样由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其基性端元可由区内同期基性一超基性岩体模拟。三岔口矿火山弧岩浆组合的确立可将康古尔地区俯冲作用的时间追溯至奥陶纪。晚石炭世早期,康古尔缝合带区域构造由挤压向拉伸转换,三岔口东岩体对应区域的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壳幔岩浆混合 古生代 岛弧 康古尔缝合带 构造演化 东天山 新疆
下载PDF
天水地区花岗岩类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永军 张翔 +3 位作者 庞振甲 胡晓隆 杨高学 李锁成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对地处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天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区内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带。对大量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信息综合分析表明,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在晚古生代之前,... 通过对地处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天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区内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带。对大量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信息综合分析表明,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在晚古生代之前,二者分属两大造山带,具有皆然不同的岩浆事件和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演化模式。直到晚古生代之后,祁连造山带才与秦岭造山带一道共同进入陆内演化阶段。花岗岩类为探索本区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佐证,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构造岩浆带 构造演化 祁连造山带 秦岭造山带 甘肃天水
下载PDF
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中堂沟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汪晓伟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成军 陈有炘 徐通 杨杰 胡楠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1-377,共17页
通过对分布于勉略构造带中段三岔子西侧中堂沟地区的火山岩进行详实的野外地质剖面调查,发现其为一套绿片岩相浅变质火山岩,岩石组合以变安山岩为主,含有少量的变玄武岩和变英安岩,主体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类岩石均具... 通过对分布于勉略构造带中段三岔子西侧中堂沟地区的火山岩进行详实的野外地质剖面调查,发现其为一套绿片岩相浅变质火山岩,岩石组合以变安山岩为主,含有少量的变玄武岩和变英安岩,主体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类岩石均具有轻稀土富集型稀土配分曲线,并显示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方面,岩石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相对亏损P、Ti,不活动微量元素Zr、Hf、Tb、Y等既无明显的相对亏损也无显著的相对富集。在La-La/Nb、Nb-Nb/Th和La/Yb-Sc/Ni等环境判别图解中,变玄武岩和变安山岩样品点均落在岛弧火山岩范围内,并结合其岩石组合特征指示该套火山岩应形成于大陆边缘弧(活动陆缘)环境。其中变玄武岩和变安山岩岩浆起源于楔形地幔的部分熔融,且有陆壳物质的参与;变英安岩的形成则与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勉略构造带 中堂沟岩片 钙碱性岩石 弧火山岩 构造环境 岩浆起源
下载PDF
尼玛区幅、热布喀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卢书炜 张良 +3 位作者 杜凤军 张彦启 任建德 刘品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6-519,共4页
证实测区内发育含有华夏生物群分子的上二叠统敌布错组。查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发育一套中侏罗世稳定型浅海碎屑岩沉积。发现结合带南侧存在中晚侏罗世滞后型岛弧火山岩和后碰撞型SP花岗岩带,认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测区表现为向南... 证实测区内发育含有华夏生物群分子的上二叠统敌布错组。查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发育一套中侏罗世稳定型浅海碎屑岩沉积。发现结合带南侧存在中晚侏罗世滞后型岛弧火山岩和后碰撞型SP花岗岩带,认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测区表现为向南俯冲的构造极性,闭合时间在中侏罗世以前。根据格仁错地区推覆构造和帮勒右行斜冲挤压韧性变形带初步研究结果,提出永珠-格仁错构造带是一个具有多期活动特征的区域性构造带,并属于狮泉河-申扎-嘉黎构造带的一部分。识别出冈底斯岩浆弧存在2个相对集中又有所套叠的岩带。发现冈底斯中段存在一个矽卡岩型多金属成矿带,在冈底斯北坡古近纪盆地日贡拉组中发现砂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碰撞型SP花岗岩 区域性构造带 多金属成矿带 冈底斯岩浆弧 分带性
下载PDF
论云南个旧锡铜钨三稀金属矿集区叠加成矿系统与垂向构造岩相学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方维萱 郭玉乾 +2 位作者 贾润幸 童祥 马振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7-584,共28页
采用构造岩相学分带和变形筛分、宏观与微观构造岩相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个旧矿集区构造和叠加成矿系统进行研究,深入揭示了该矿集区内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战略矿产富集机制、叠加成矿作用与构造岩相学结构样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研... 采用构造岩相学分带和变形筛分、宏观与微观构造岩相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个旧矿集区构造和叠加成矿系统进行研究,深入揭示了该矿集区内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战略矿产富集机制、叠加成矿作用与构造岩相学结构样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前岩浆侵入期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同岩浆侵入期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和构造样式、后岩浆侵入期岩溶构造样式,它们在不同时间域内发生了异时同位叠加成相成矿与同时异相分异作用,对个旧叠加成矿系统和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成矿作用具有显著不同的控制作用。锡铜钨铯铷多金属叠加成矿系统具有9个垂向构造岩相分带结构样式,从深到浅依次为:浅色花岗岩相(VTZ8)和岩浆气成热液结晶核相(VTZ9)为黑云母花岗岩(γK2a-b-c)同岩浆侵入期构造岩相带,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顶部和边部;岩浆接触交代构造岩相带矽卡岩化相-矽卡岩相带(VTZ7),是同岩浆侵入期地层-岩浆系统耦合反应的构造岩相带;富含残余岩浆的高温气液体系发生了岩浆-气液隐爆角砾岩化,形成进入个旧组内岩浆热流柱构造和电气石热液隐爆角砾岩相带(VTZ6);同岩浆侵入期在个旧组内构造-流体耦合作用,形成了上覆断褶式碳酸盐岩层(VTZ4)和碎裂岩化大理岩化相-电气石碎裂岩化大理岩相带(VTZ5)、远端的似层状碎裂岩化相含锡白云岩(VTZ3);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内碱性苦橄岩-碱性火山岩相带和火山喷发机构为前岩浆侵入期构造;云贵高原侵蚀面(VTZ1)和表生岩溶构造系统(VTZ2)为后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它们叠加在同岩浆侵入构造系统(VTZ3、VTZ4、VTZ5、VTZ6、VTZ7、VTZ8、VTZ9)之中。这些新成果为该矿集区深部探测和隐伏构造岩相的预测建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成矿系统 构造岩相分带 同岩浆侵入期 碱性岩浆 战略关键矿产 铜锡钨钴
下载PDF
深部碳循环的Mg同位素示踪:2015-2016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曙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3,共7页
镁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研究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进展包括蚀变洋壳、沉积物、深海橄榄岩和再循环榴辉岩的Mg同位素组成,具有EM-I和HIMU同位素特征的低δ^(26)Mg玄武岩成因,低δ^(26)Mg玄武岩熔融p-t条件的Mg-Sr同位素制约,M... 镁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研究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进展包括蚀变洋壳、沉积物、深海橄榄岩和再循环榴辉岩的Mg同位素组成,具有EM-I和HIMU同位素特征的低δ^(26)Mg玄武岩成因,低δ^(26)Mg玄武岩熔融p-t条件的Mg-Sr同位素制约,Mg同位素揭示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碳酸盐交代作用,特提斯洋俯冲板块导致的深部碳循环,和富Na碳酸盐岩浆的Mg同位素分异。然而仍有许多重要科学问题尚不清楚,包括:(1)如何区分再循环沉积碳酸盐岩和再循环碳酸盐化榴辉岩对地幔Mg同位素的影响?(2)板块俯冲过程中Mg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和为什么岛弧玄武岩没有低δ^(26)Mg特征?(3)再循环碳在地幔的储存部位及存留时间?(4)普通碳酸盐岩浆的Mg同位素如何分异?(5)如何示踪那些不含Mg或含Mg很少的再循环碳酸盐,如方解石、文石、菱铁矿?这些问题指明了未来的重要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碳 MG同位素 蚀变洋壳 沉积物 玄武岩 岩石圈地幔 特提斯构造带 碳酸岩岩浆
下载PDF
产于层间构造带中的新型萤石矿体地质特征——以浙江常山县高坞山矿段ⅩⅣ号矿体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道荣 章益民 +2 位作者 杨国镁 江廷石 谭杰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33-439,共7页
浙江常山八面山萤石矿床是浙江省首次发现的新类型萤石矿床,其中高坞山矿段ⅩⅣ号矿体为矿田中受寒武系碳酸盐岩层间构造带控制的似层状矿体的典型代表。萤石矿体厚度大,品位较高,资源储量规模达中型。通过矿体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研究... 浙江常山八面山萤石矿床是浙江省首次发现的新类型萤石矿床,其中高坞山矿段ⅩⅣ号矿体为矿田中受寒武系碳酸盐岩层间构造带控制的似层状矿体的典型代表。萤石矿体厚度大,品位较高,资源储量规模达中型。通过矿体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研究,认为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受岩浆岩、构造和地层因素的共同控制;成矿作用以充填作用为主,伴有交代作用;成矿物质氟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而非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据此提出了直接和间接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山萤石矿田 高坞山矿段 矿床新类型 层间构造带 岩浆期后热液 浙江省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容须卡岩浆-穹隆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亚康 曾敏 +3 位作者 周雄 武文辉 徐云峰 李峥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3期37-46,共10页
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雅江穹隆群北东部的容须卡岩浆底辟穹隆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内部构造极其复杂。为厘清容须卡地区岩浆与穹隆的演化关系,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探讨了容须卡穹隆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该穹隆中心发育... 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雅江穹隆群北东部的容须卡岩浆底辟穹隆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内部构造极其复杂。为厘清容须卡地区岩浆与穹隆的演化关系,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探讨了容须卡穹隆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该穹隆中心发育无根或肠状褶皱,及“S”型、“Z”型褶皱和“A”型平卧褶皱;穹隆外围发育叠加褶皱,反映造山带早期SN向和EW向收缩挤压。该穹隆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印支末期)SN向与EW向的“双向挤压”作用;成穹期岩浆向上侵位时限为(214.4±1.2)Ma;成穹后经历了挤压推覆和应力松弛阶段;早中新世(17~10Ma),由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快速抬升,松潘—甘孜造山带发育NW-SE向鲜水河左旋走滑断裂,使容须卡地区形成一系列NNW向韧脆性和脆性破碎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须卡穹隆 松潘-甘孜造山带 岩浆底辟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西藏麻米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班-怒特提斯洋俯冲过程的制约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守仁 岳鋆璋 吴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2-1357,共16页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分布的大量中生代火成岩对约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麻米乡一带酸性侵入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分布的大量中生代火成岩对约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麻米乡一带酸性侵入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6~145 Ma,花岗闪长岩为140 Ma,代表这套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岩均显示出较高的SiO_(2)(69.12%~76.54%)和Al_(2)O_(3)(12.44%~14.93%)含量及较低的MgO含量(0.19%~0.89%),属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129×10^(-6)~201×10^(-6)),分馏程度较高(LREE/HREE=2.06~9.18),呈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并具有负Eu异常,接近活动大陆边缘酸性岩浆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综合分析,麻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这套侵入岩表现出火山弧型性质,形成于俯冲的构造背景。结合前人研究与区域资料,认为班公湖-怒江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存在南向俯冲,形成了区域上的措勤-申扎构造岩浆弧,进一步证实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了双向俯冲,为特提斯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岩石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措勤-申扎构造岩浆弧 特提斯 青藏高原 构造演化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95Ma是华南晚中生代岩浆演化转折点吗?——来自浙闽典型花岗岩体的证据
14
作者 高秦 丁嘉林 +3 位作者 张延青 周鹏 曾志杰 厉子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60-1771,共12页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露的大面积中生代岩浆岩与矿化作用与区域构造域转换密切相关,在100~90 Ma左右浙闽地区壳幔作用强烈,前人大多数的研究工作是针对单个岩体或几个复式岩体展开的相应研究工作,缺少对浙闽沿海中生代花岗岩类的跨区域研...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露的大面积中生代岩浆岩与矿化作用与区域构造域转换密切相关,在100~90 Ma左右浙闽地区壳幔作用强烈,前人大多数的研究工作是针对单个岩体或几个复式岩体展开的相应研究工作,缺少对浙闽沿海中生代花岗岩类的跨区域研究,特别是具体时间节点的对比和剖析。本研究选取浙闽地区100~90 Ma形成的典型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和整理,并与前人在华南地区的研究数据相结合,认为100~90 Ma的浙闽花岗岩不同于日本和安第斯型的典型岛弧酸性岩。浙闽花岗岩可能起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基性岩浆上涌,少量基性岩浆与花岗质岩浆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了这一时期东南沿海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母岩浆。地壳组成的差异造成浙闽一带形成的母岩浆的不同,而花岗质岩体则是在这种不同母岩浆基础上高度演化的结果。利用Rhyolite—MELTS方法计算浙闽地区在100~90 Ma的岩浆过程,以福建长泰岩体为例,在含水量为6%,压力为300 MPa的条件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98 Ma岩体的分离结晶程度约37%,而从95 Ma开始,岩浆演化开始趋向于无明显规律。浙闽中生代花岗岩体显示以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的分离结晶为主导的结晶过程,不同岩体的分离结晶程度有所不同。特别是在95 Ma时,浙闽一带的岩体同时出现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随后又进入由钾长石和黑云母的分离结晶控制的阶段,结合Sr、Ba的变化特征和Nd同位素等变化,认为95 Ma左右存在地幔物质的介入,从而导致浙闽地区在晚中生代岩浆演化上出现了转变,而且95 Ma很可能是浙闽晚中生代花岗岩形成的转折期,岩浆温度的计算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酸性岩浆岩带 晚中生代 岩浆构造转折点 板块俯冲过程 基性岩浆底侵
下载PDF
湘南地区锡矿地质工作现状及其找矿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小亚 蒋希伟 +1 位作者 魏绍六 廖兴钰 《湖南地质》 2001年第4期303-308,共6页
已知锡矿床(点)余处的湘南地区锡矿资源丰富,探明锡金属量×100n106。锡矿 t 的分布与燕山期花岗岩体密切相关;选矿效果较好的有云英岩—石英脉型、蚀变花岗岩型、蚀变断裂充填型锡矿,它们是当前开采的主要对象;锡矿找矿重点地带是... 已知锡矿床(点)余处的湘南地区锡矿资源丰富,探明锡金属量×100n106。锡矿 t 的分布与燕山期花岗岩体密切相关;选矿效果较好的有云英岩—石英脉型、蚀变花岗岩型、蚀变断裂充填型锡矿,它们是当前开采的主要对象;锡矿找矿重点地带是郴州—蓝山构造岩浆岩带,近期的主要目标是到花岗岩中找蚀变花岗岩型和蚀变构造带型锡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花岗岩 郴州-蓝山构造岩浆带 蚀变构造带 资源远景评价 找矿 锡矿床
下载PDF
湘东北原生钴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宁钧陶 《湖南地质》 2002年第3期192-195,200,共5页
湘东北普乐及横洞原生钴矿床均赋存于长平断裂带F2主干断裂下盘构造热液蚀变岩带中。区域性长平断裂带为岩浆侵入和成矿物质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空间;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和动热来源;F2下盘层间裂隙群是重要的容矿构造... 湘东北普乐及横洞原生钴矿床均赋存于长平断裂带F2主干断裂下盘构造热液蚀变岩带中。区域性长平断裂带为岩浆侵入和成矿物质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空间;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和动热来源;F2下盘层间裂隙群是重要的容矿构造;脆性围岩则是赋矿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矿床 构造热液蚀变岩带 层间裂隙群 岩浆侵入 成矿地质条件 湖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