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Studies on Au Distribu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Northwest Jiangxi Terrain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英俊 李扬 +3 位作者 季峻峰 邱德同 王峰 高维敬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4年第1期1-12,共12页
The Middle Proterozoic Jiuling Group,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ologic unit in the Northwest Jiangxi Terrain, is a kind of An-bearing formation with a An-Ag-As associahon, and itsgeotectonic sethng belongs to the AC... The Middle Proterozoic Jiuling Group,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ologic unit in the Northwest Jiangxi Terrain, is a kind of An-bearing formation with a An-Ag-As associahon, and itsgeotectonic sethng belongs to the ACM area. Granihfication can supply An with favorable com-plexing agents. Later granitification is of much more significance in boneralizahon. Regional Anmineralisahon includes two types: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solo-An mineralization in the northernpart and magma hydrothermal superimposed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with An, Ag, etc, beingdominant in the southern part. Regional exploration should center around the Jiuling Group, smallgranite bodies of later periods and fault structures, 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nomalies of trace elements such as Au, Ag, As, Pb, Zn,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地形 地球化学 地质构造 矿化作用 分布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Holdridge life-zone model based on the terrain factor in Xinjiang Automous Region 被引量:2
2
作者 NI Yong-ming OUYANG Zhi-yun WANG Xiao-k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42-1046,共5页
This study improv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oldridge life-zone model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desert vegetation in China which gives statistics to support eco-recovery and ecosystem reconstruction in desert are... This study improv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oldridge life-zone model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desert vegetation in China which gives statistics to support eco-recovery and ecosystem reconstruction in desert area. This study classified the desert vegetation into four types: (1) LAD: little arbor desert; (2) SD: shrub desert: (3) HLHSD: half-shrub, little half-shrub desert; (4) LHSCD: little halfshrub cushion desert.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Xinjiang desert vegetation, the classical Holdridge life-zon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Xinjiang desert vegetation's distribution and compare the Kappa coefficient result of the model with table of accuracy represented by Kappa values. The Kappa value of the model was only 0.19, it means the simulation result was poor. To improve the life-zone model application to Xinjiang desert vegetation type, a set of plot standards for terrain factors wa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plot standard as the re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to climate sub-regime. Then the desert vegetation in Xinjiang was simulated. The average Kappa value of the second simulation to the respective climate regime was 0.45. The Kappa value of final modeling result was 0.64, which is the better value.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model made it in more application region. In the end, the model' s ecological relevance to the Xinjiang desert vegetation types was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JIANG desert vegetation types Holdridge life-zone terrain climate regime
下载PDF
扭转减振器式全地形车悬架系统设计及舒适性研究
3
作者 宋勇 钱江宁 +3 位作者 李占龙 高山铁 孟杰 郝鹏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4-304,共11页
为解决履带式全地形车辆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含弧弹簧阻尼结构的扭转减振器式悬架系统,设计了单负重轮悬架系统并开展动力学建模与舒适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整车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研究发现:①单负重轮悬架系统静... 为解决履带式全地形车辆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含弧弹簧阻尼结构的扭转减振器式悬架系统,设计了单负重轮悬架系统并开展动力学建模与舒适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整车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研究发现:①单负重轮悬架系统静、动态特性参数值均在合理的范围内;相同路面车速增加时,单负重轮悬架系统车身垂向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均方根的相对增长率降低;路面等级、车速增加时,单负重轮悬架系统车身垂向加速度传递率(8.5%~6.5%)以较小的数值呈小幅下降趋势。②整车通过D、E级路面和极端路面时,所提悬架系统相对传统扭杆弹簧悬架系统表现出优良的舒适性和抗冲击性,验证了悬架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地形车 悬架 扭转减振器 履带式 舒适性
下载PDF
伊犁河谷流域山区和平原雨滴谱特征统计研究
4
作者 江雨霏 杨莲梅 +5 位作者 李建刚 曾勇 仝泽鹏 刘晶 李浩阳 李晓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1285,共15页
雨滴谱是理解降水微物理特性和定量降水估测的基础,尤其是在降水机制复杂、时空变异性大的复杂地形中。本文利用Parsivel2激光雨滴谱仪对2020-2022年夏季伊犁河谷流域山区和平原不同降水强度和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 雨滴谱是理解降水微物理特性和定量降水估测的基础,尤其是在降水机制复杂、时空变异性大的复杂地形中。本文利用Parsivel2激光雨滴谱仪对2020-2022年夏季伊犁河谷流域山区和平原不同降水强度和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降水主要以小雨滴为主,对降水强度R贡献最大的主要是中雨滴。山区降水和平原降水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山区降水大中型雨滴数浓度在各时间段均高于平原。随着雨强增大,雨滴谱的谱宽和各直径档的雨滴数浓度也随之增加,山区降水的大中型粒子数浓度在小雨和大雨时明显大于平原。在相同降水强度和降水类型的情况下,山区降水具有较大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和较小的标准化截断参数(log_(10)N_(w))。此外,伊犁河谷流域山区和平原的对流云滴谱均倾向于“大陆性对流簇”。研究发现,两地区降水的μ-Λ关系和Z-R关系也存在显著差异,Z=300R^(1.40)的经验关系显然高估了降水量。研究结果揭示了伊犁河谷流域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降水微物理特征,为后续利用雷达资料反演降水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雨滴谱 地形 降水强度 降水类型
下载PDF
地形复杂山区桥梁总体设计要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晓斌 《山西建筑》 2024年第4期164-166,共3页
针对山区桥梁地形起伏剧烈、地质灾害频发、建设材料机械运输困难、施工方法受限等问题,总分析了山区桥梁的设计特点,并从线位选择、桥型确定、上下部结构选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山区桥梁设计提供系统性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山区桥梁 地形 结构选型
下载PDF
基于DEM-MBD耦合的履带式全地形车辆爬坡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志远 曹修全 +2 位作者 胡光忠 谢光玉 王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1,共8页
为优化履带式全地形车爬坡特性,提升其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利用离散元法(DEM)与多体动力学(MBD)耦合算法,建立基于RecurDyn与EDEM的DEM-MBD耦合模型,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路面类型、车辆质心位置、接地长度、速度耦合对车辆爬... 为优化履带式全地形车爬坡特性,提升其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利用离散元法(DEM)与多体动力学(MBD)耦合算法,建立基于RecurDyn与EDEM的DEM-MBD耦合模型,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路面类型、车辆质心位置、接地长度、速度耦合对车辆爬坡能力与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履带式全地形车爬坡能力的影响权重为:速度>x向质心坐标>路面类型>接地长度>y向质心坐标。基于正交试验理论,爬坡能力最佳组合为:碎石路面,质心位置为x=200,y=400,接地长度为1100 mm,速度为5 km/h;当该型车辆运行速度为0~5 km/h时,提升速度、前移质心有利于提升车辆爬坡能力;该车辆在低车速、砂土地形、较大的接地比压的情况下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式 全地形车辆 离散元法 颗粒仿真 爬坡性能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环境变量辅助的不同地形单元土壤类型数字制图研究
7
作者 叶回春 聂超甲 +3 位作者 张越 周艳兵 王红叶 黄元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1-378,共8页
土壤类型图反映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为土壤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的数字土壤制图方法是快速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土壤空间分布信息的重要手段,但针对不同地形单元的适用性及制度精度仍... 土壤类型图反映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为土壤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的数字土壤制图方法是快速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土壤空间分布信息的重要手段,但针对不同地形单元的适用性及制度精度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山地丘陵区和平原区2个地形单元,基于土壤调查点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土壤-环境变量关系模型,进行不同地形单元的土壤类型数字制图。结果表明,山地丘陵区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数字制图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分别为100%、93.1%、89.7%和75.9%;而平原区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数字制图OA分别为73.7%、55.3%、52.6%和23.7%。这表明在山地丘陵区,环境变量辅助的土壤类型数字制图具有较好的精度,而在平原区,这种精度会显著降低。随着土壤类型分类单元从土类到土种的精细化,环境变量辅助的土壤类型制图精度也逐渐下降。建议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于山地丘陵区,可以充分利用易获取的环境变量数据来提升土壤类型制图精度;而对于平原区,则需适当增加土壤类型剖面数量以提高制图精度。研究结果为其他地区土壤类型数字化制图提供了实践案例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制图 环境变量 土壤类型 随机森林 地形
下载PDF
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应虹 朱诗君 +2 位作者 金树权 汪峰 周金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75-8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非粮化耕地的恢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比较采集的全市130个非粮化耕地和53个对照样地的土壤样品,并结合地貌类型(水网平原、滨海平原、丘陵山区、河谷平原)和非粮... 本研究旨在探究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非粮化耕地的恢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比较采集的全市130个非粮化耕地和53个对照样地的土壤样品,并结合地貌类型(水网平原、滨海平原、丘陵山区、河谷平原)和非粮化种植类型(苗木、果树)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非粮化耕地的土壤pH、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分别为5.74±0.83、24.72±8.01 g/kg和1.28±0.05 g/cm^(3),分别显著低于或高于周边水田的6.17±1.02、30.07±10.68 g/kg和1.18±0.05 g/cm^(3)(P<0.05)。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对丘陵山区和河谷平原的耕地产生影响较大,导致土壤EC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下降10%以上,土壤pH下降至酸性水平(pH<5.5)。2种非粮化生产方式(苗木和果树种植)均会不同程度导致土壤pH、EC值、CEC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与土壤容重上升,但苗木种植的影响程度均要大于果树种植,其中非粮化苗木地的有机质含量为22.90±7.18 g/kg,显著低于非粮化果园和对照样地的30.07±10.68 g/kg和26.87±8.44 g/kg(P<0.05)。研究表明,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导致土壤酸化、地力下降和土壤紧实度提高等问题,同时非粮化耕地的恢复利用应充分考虑地貌类型和非粮化种植类型等因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地区 非粮化生产 土壤理化性质 地貌 种植类型 复耕利用 土壤pH 有机质含量 土壤容重 电导率 阳离子交换量 耕地管理 土壤质量
下载PDF
基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树种识别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俊明 邢艳秋 +1 位作者 杨超 李增元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1-45,50,共6页
应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施业区内的典型树种蒙古栎、白桦和落叶松进行分类。依据各树种在相同波段灰度值的差异性,从HJ-1A遥感影像的115个波段中提取3个树种可分性好的波段区域,建立基于植被... 应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施业区内的典型树种蒙古栎、白桦和落叶松进行分类。依据各树种在相同波段灰度值的差异性,从HJ-1A遥感影像的115个波段中提取3个树种可分性好的波段区域,建立基于植被灰度值的分类规则进行预分类,再结合地形因子的坡向数据和DEM数据等地形因子进行再分类。预分类的总体分类精度为68.33%,分别结合坡向数据和高程数据的分类精度为81.67%和80.00%;在预分类中,结合坡向和高程数据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1A 森林类型 地形因子 树种识别
下载PDF
低入射余角下雷达地杂波反射率模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胜 陈杰 +1 位作者 张娟 涂序彦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0,25,共4页
在常用雷达地杂波反射率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雷达频率、地形种类和入射余角等对地杂波反射率的影响,建立了一个低入射余角下雷达地杂波反射率模型,并在不同的情况下,该模型与其他常用地杂波反射率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该雷达地杂波... 在常用雷达地杂波反射率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雷达频率、地形种类和入射余角等对地杂波反射率的影响,建立了一个低入射余角下雷达地杂波反射率模型,并在不同的情况下,该模型与其他常用地杂波反射率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该雷达地杂波反射率模型更符合实际,进而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入射余角 地杂波反射率 雷达频率 地形种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59
11
作者 邱扬 傅伯杰 +1 位作者 王军 陈利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7-594,共8页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变异以质地、容重和饱和含水量最小,稳定入渗率最大,团稳性与粘结力居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诸项物理性质都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质地以林地的砂粒含量显著偏低但粉粒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变异以质地、容重和饱和含水量最小,稳定入渗率最大,团稳性与粘结力居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诸项物理性质都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质地以林地的砂粒含量显著偏低但粉粒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休闲地的粉粒含量显著较低;容重以林地显著偏大,耕地较小;饱和含水量以灌木地较大,林地显著偏低;土壤团稳性以林地显著偏高,耕地显著偏低;土壤粘结力以灌木地、林地、荒地和休闲地显著较强,耕地显著较弱;稳定入渗率以灌木地显著较高,间作地显著较低。就坡形来说,垂直与水平凹形坡的砂粒含量都显著较低而粉粒含量比较高,相反直形坡的砂粒比较高而粉粒含量显著较低;饱和含水量与稳定入渗率都是以垂直直形坡较高,垂直凹形坡则较低。就坡向而言,偏东坡的土壤粘结力显著低于偏西坡;偏北坡土壤质地比偏南坡粘性强,但稳定入渗率低。稳定入渗率还随坡度的增大而增高。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砂粒含量与稳定入渗率增高,而粘粒含量与团稳性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 物理性质 空间变异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因子
下载PDF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1
12
作者 邱扬 傅伯杰 +1 位作者 王军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871-1877,共7页
采用土壤侵蚀模型 L ISEM(L imburg Soil Erosion Model)模拟黄土丘陵沟壑区大南沟小流域 5种土地利用格局下立地尺度上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 ,从土壤侵蚀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入手 ,研究黄土丘陵小流域立地尺度上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 采用土壤侵蚀模型 L ISEM(L imburg Soil Erosion Model)模拟黄土丘陵沟壑区大南沟小流域 5种土地利用格局下立地尺度上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 ,从土壤侵蚀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入手 ,研究黄土丘陵小流域立地尺度上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立地尺度上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以 1975年 >1998年 >退耕格局 ,可见优化土地利用格局 (陡坡农地退耕 )可以有效地降低立地尺度上的土壤侵蚀强度。各种土地利用方案下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变异都很显著 ,相对来说以1975年 <1998年 <退耕格局 ,可见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可以提高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异性 ,降低土壤侵蚀危险的空间聚集度。土壤侵蚀量与降雨呈现显著正相关性 ,相关性以 L U 75 >L U 98>退耕格局 ,可见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可以有效地削弱降雨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从 1975年、1998年到 3种退耕格局 ,陡坡农地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覆盖度增加 ,林地 /灌木地、果园 /经济林地、农地和休闲地的平均土壤侵蚀强度都逐渐降低。相关分析表明 ,林地 /灌木地上土壤侵蚀量最小 ,荒草地相对最严重 ;果园、休闲地和农地居中。土壤侵蚀强度还存在显著的地形分异。水平凹凸度和相对海拔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侵蚀 时空变异 降雨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因子
下载PDF
DEM精度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光霞 张寅宝 李江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75,共3页
研究地形模型精度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影响地形模型建模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他们之间的误差关系,以检测现有的DEM模型的精度,同时规范DEM模型建立的精度标准,使DEM模型能够更加准确、逼真地反映实际地面特征是DEM精度评估和质量控制的难点... 研究地形模型精度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影响地形模型建模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他们之间的误差关系,以检测现有的DEM模型的精度,同时规范DEM模型建立的精度标准,使DEM模型能够更加准确、逼真地反映实际地面特征是DEM精度评估和质量控制的难点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对DEM的精度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为今后DEM的精度评估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和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度评估 DEM TIN LOD 地形因子 地貌类型
下载PDF
直升机与人工巡视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于德明 沈建 +3 位作者 汪骏 姚文军 陈方东 武艺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28,共4页
近些年直升机巡视作业作为一项新的输电线路维护手段已经在国内大范围推广应用,但其作业方式与传统的人工巡视方式在巡视位置和巡视设备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以直升机和人工巡视同期发现的缺陷为样本,从缺陷位置、发现率和威胁度等方面... 近些年直升机巡视作业作为一项新的输电线路维护手段已经在国内大范围推广应用,但其作业方式与传统的人工巡视方式在巡视位置和巡视设备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以直升机和人工巡视同期发现的缺陷为样本,从缺陷位置、发现率和威胁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分析。总结出直升机巡视和人工巡视各自的优势,并结合平原和山区的不同地形线路探讨了因地制宜的巡视方式,分析了线路健康水平和经济性这2个制约直升机巡视频度的因素,对以后的深入分析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巡视 人工巡视 巡视效果 威胁度 发现率 缺陷类型 地形
下载PDF
基于DEM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麻旺镇为例 被引量:28
15
作者 黄海洋 杨庆媛 王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9-164,共6页
运用等高线数字化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从中提取出研究区的高程和坡度数据,通过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叠加分析得到在不同高程和坡度下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并对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田主... 运用等高线数字化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从中提取出研究区的高程和坡度数据,通过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叠加分析得到在不同高程和坡度下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并对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田主要集中在高程300~400m的区域,旱地则主要分布在高程300~600m区域,并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灌溉水田、桑园、农村居民点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少,旱地、有林地、荒草地的分布则存在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灌溉水田、园地、农村居民点三个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坡度、不同高程的面积比例变化趋势具有高度相似性,在丘陵和低山地貌类型区域,坡度因子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因子 DEM 酉阳县麻旺镇
下载PDF
不同地貌下国产资源三号测绘卫星DSM数据质量评价——以云南省高海拔山区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弛 葛莹 +3 位作者 王冲 肖胜昌 李云婷 张骏源 《地理信息世界》 2015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了评价不同地貌下国产资源三号测绘卫星DSM数据精度,以云南省高海拔山区为研究案例,并以1:10 000实测地形图DEM为假定真值,以90 m分辨率SRTM DEM为评价参考,从高程精度和地形描述精度两个指标对15 m分辨率的ZY-3 DSM进行精度评价。... 为了评价不同地貌下国产资源三号测绘卫星DSM数据精度,以云南省高海拔山区为研究案例,并以1:10 000实测地形图DEM为假定真值,以90 m分辨率SRTM DEM为评价参考,从高程精度和地形描述精度两个指标对15 m分辨率的ZY-3 DSM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地貌下ZY-3 DSM的高程精度和地形描述精度都优于SRTM DEM。从高程中误差分析来看,台地地貌精度最高,ZY-3 DSM高程中误差仅为SRTM DEM的1/6,平原地貌精度最低,该比值为1/2;就地形描述评价而言,四种地貌下ZY-3 DSM的Et均方根误差实际值与理论值均非常接近,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在0.975 2-1.594 3之间,而SRTM DEM在5.310 1-8.749 4之间。由此看来,不同地貌下ZY-3 DSM数据精度整体高于SRTM D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三号测绘卫星(ZY-3) SRTM DEM 高程精度 地形描述精度 地貌类型
下载PDF
基于GIS的岩溶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分布研究——以酉阳县板溪乡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玲 王勇 +3 位作者 谢世友 龙宓 彭安琪 韩耀炜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62-471,共10页
基于 RS 和 GIS 技术,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探讨了2002、2011两年重庆市酉阳县板溪乡不同地形梯度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特征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结果显示: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对地形条件的选择性较... 基于 RS 和 GIS 技术,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探讨了2002、2011两年重庆市酉阳县板溪乡不同地形梯度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特征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结果显示: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对地形条件的选择性较强;建设用地主要聚集在海拔〈850 m、坡度〈15°176;的区域,耕地主要聚集在海拔〈1050 m 和坡度〈25°176;的区域,5和7级地形位为制约水域分布的地形条件;2011年,灌木林地在海拔650-1250 m、坡度〉15°176;的区域集中增加。总体上,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但仍然存在耕地分布不合理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位指数 分布指数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板溪乡
下载PDF
生态系统类型及地形因子对土壤黑碳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金兵 宋金凤 +2 位作者 高菲 郑杨 崔晓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4期13224-13229,共6页
综述了黑碳的概念、生态系统类型及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和黑碳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总体看,不同区域同一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差异性较大。同一区域下,不同生态系统中SOC的含量趋势为森林>草原>农田>城市,BC为森林... 综述了黑碳的概念、生态系统类型及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和黑碳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总体看,不同区域同一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差异性较大。同一区域下,不同生态系统中SOC的含量趋势为森林>草原>农田>城市,BC为森林>城市>草原>农田。地形因子中,坡向的影响为SOC含量南坡<北坡、BC含量南坡>北坡;从坡位的影响看,因地表侵蚀和沉积作用在低洼区形成碳汇,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均较高;海拔的影响为:一般中海拔区较高,但某些地区由于受山体所在地理位置、气候、植被类型和人为因素等条件影响,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类型 地形因子 土壤有机碳 黑碳
下载PDF
世界历史的“主辅线”和中国历史的“双边疆”——中国边疆的体用观、层级论及其近代转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培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7,共12页
体用观念、家国形势、亲子关系是中国疆域形势观的典型表达方式,建立在"生产方式制约论"之上的"世界历史民族红金主辅线研究范式"是拉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理论基础。在游牧小循环与中国大循环的体用关... 体用观念、家国形势、亲子关系是中国疆域形势观的典型表达方式,建立在"生产方式制约论"之上的"世界历史民族红金主辅线研究范式"是拉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理论基础。在游牧小循环与中国大循环的体用关照之下,"外边疆"的近代转型可以分为领地回收型、关下划界型、边外土司型、租地游牧型、瓯脱自弃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 拉铁摩尔 体用观 层级论 类型学
下载PDF
多节履带式煤矿井下搜索机器人设计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久伟 刘罡 +2 位作者 韩震峰 刘刚峰 赵杰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23,共4页
面向煤矿井下事故后非结构化的极端环境,提出了一种多节履带式搜索机器人,先于抢险人员进入井下,探测环境和被困人员情况,并将信息传回控制中心,辅助煤矿救援。通过对机器人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建立了井下搜索机器人履带-地面模型,提出了... 面向煤矿井下事故后非结构化的极端环境,提出了一种多节履带式搜索机器人,先于抢险人员进入井下,探测环境和被困人员情况,并将信息传回控制中心,辅助煤矿救援。通过对机器人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建立了井下搜索机器人履带-地面模型,提出了能在复杂非结构环境下灵活越障的机器人整体构型,设计了具有高机动性的行走机构和关节模块,采用机器人仿真软件Webots进行了仿真,为建立实用化的系统工程样机并完成工程试的验验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索机器人 多节履带式 履带-地面模型 煤矿救援 结构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