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TT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兵 刘方蕾 +4 位作者 崔萱林 杜琳 杨淼 王志军 冯君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5年第3期12-18,共7页
将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以ADH作为间隔剂与TT结合形成GCMP-TT结合疫苗,然后用此结合疫苗免疫NIH小鼠,结果显示使用GCMP免疫小鼠后仅能产生较低水平抗GCMP的IgG抗体,而用GCMP-TT免疫后小鼠血清中产生了较GCMP免疫显著增高抗GCMP的IgG抗... 将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以ADH作为间隔剂与TT结合形成GCMP-TT结合疫苗,然后用此结合疫苗免疫NIH小鼠,结果显示使用GCMP免疫小鼠后仅能产生较低水平抗GCMP的IgG抗体,而用GCMP-TT免疫后小鼠血清中产生了较GCMP免疫显著增高抗GCMP的IgG抗体,并且GCMP-TT组第二次和第三次免疫后与初次免疫相比,IgG抗体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表明GCMP-TT结合疫苗具有免疫记忆和再次免疫加强应答效应。补体介导的血清抗体体外杀菌试验结果证明,GCMP-TT结合疫苗组免疫小鼠诱导的抗体IgG比GCMP组具有增强的体外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群脑膜炎双球菌 荚膜多糖 破伤风类毒素 结合疫苗 免疫原性
下载PDF
DTaP-Hib联合疫苗中Hib-TT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梅影 王建华 +1 位作者 陈芸 许正莉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年第4期27-30,共4页
考查DTaP-Hib联合疫苗中Hib-TT的免疫原性,对其剂量、免疫持久性和抗原相容性进行分析。将不同剂量的Hib-TT、DTaP-Hib联合疫苗分别免疫小鼠,设单价的Hib-TT结合疫苗为对照,末次免疫后1、2、4、6、8、10w分别采集血清测定血清中Hib... 考查DTaP-Hib联合疫苗中Hib-TT的免疫原性,对其剂量、免疫持久性和抗原相容性进行分析。将不同剂量的Hib-TT、DTaP-Hib联合疫苗分别免疫小鼠,设单价的Hib-TT结合疫苗为对照,末次免疫后1、2、4、6、8、10w分别采集血清测定血清中Hib多糖抗体滴度。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Hib-TT和DTaP疫苗联合后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血清中Hib多糖抗体阳转率达100%,并具有剂量效应和较好的免疫持久性。2.5μg剂量Hib-TT的DTaP—Hib联合疫苗免疫小鼠后1~2w诱导产生的Hib多糖抗体水平显著性地低于单价Hib-TT(P〈0.05),4~10w,二者的Hib多糖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5μg剂量Hib-TT的DTaP-Hib联合疫苗在免疫小鼠后1w诱导产生的Hib多糖抗体水平与单价2.5μg剂量Hib-TT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后2—10w则显著性地高于单价2.5μg剂量Hib-TT(P〈0.001)。Hib-TT和DTaP疫苗联合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剂量效应和免疫持久性;其抗原性干扰只是暂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Hib—tt)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 DTaP-Hib联合疫苗 免疫原性 免疫持久性 抗原性干扰
下载PDF
现代分析技术在破伤风类毒素的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海艳 刘贤雪 +5 位作者 杜剑晖 罗玲 詹益雄 车腾 郭长福 瞿明霞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0期53-55,共3页
目的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破伤风类毒素(TT)的结构进行表征。方法采用圆二色谱法(CD)对TT的二级结构进行考察,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TT的变性温度进行考察,并对不同批次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批次TT的α-螺旋比例为25.4%~26.2%,... 目的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破伤风类毒素(TT)的结构进行表征。方法采用圆二色谱法(CD)对TT的二级结构进行考察,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TT的变性温度进行考察,并对不同批次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批次TT的α-螺旋比例为25.4%~26.2%,反向平行为12.3%~14.9%,平行为6.4%~7.0%,β-转角为21.7%~24.0%,无规卷曲为31.8%~33.9%,熔解温度为89.19℃~90.47℃,结果重复性、批间一致性均良好。结论圆二色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可用于破伤风类毒素的结构表征,为该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类毒素 圆二色谱 差示扫描量热法 二级结构 变性温度
下载PDF
包裹破伤风类毒素蛋白的聚乳酸及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放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继麟 苏焱 +1 位作者 朱家鸿 曾令冰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8-322,共5页
目的 探索包裹破伤风类毒素蛋白 (TT)的聚乳酸 (PLA)及聚乳酸 /聚乙醇酸 (PLG)共聚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蒸发技术 ,先以一种小分子量生物染料 伊文思蓝为包裹物模型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比色分析探索微球的制备... 目的 探索包裹破伤风类毒素蛋白 (TT)的聚乳酸 (PLA)及聚乳酸 /聚乙醇酸 (PLG)共聚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蒸发技术 ,先以一种小分子量生物染料 伊文思蓝为包裹物模型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比色分析探索微球的制备特性和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备包裹TT的PLA和PLG微球。结果 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存在着内水相蛋白朝外水相的流失 ,当聚合物浓度加大到 2 5 %~ 30 %时可使蛋白流失大大减少。包裹蛋白在微球中的分布与微球粒径的重量分布成正相关关系 ;随着微球粒径的增大 ,微球所载蛋白的体外释放高峰期延迟。结论 通过本模型条件可制备外观高质量的微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破伤风类毒素蛋白 聚乳酸/聚乙烯酸 体外释放特性
下载PDF
脉冲式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动物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应 陈志华 魏树礼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 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免疫动物后 1年中 ,动物血清抗体反应及免疫记忆反应的规律。结果 微球中抗原释放为脉冲式 ,释放时间与聚乳酸分子量、微球载药量... 目的 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免疫动物后 1年中 ,动物血清抗体反应及免疫记忆反应的规律。结果 微球中抗原释放为脉冲式 ,释放时间与聚乳酸分子量、微球载药量及粒径有关 ,微球引起的抗体反应显著高于破伤风类毒素溶液一次免疫 ,与溶液 3次免疫效果相似。结论 创制了一种新型脉冲式释药系统 ,一次注射完成全程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式破伤风类毒素 聚乳酸微球 动物免疫效果
下载PDF
东阳市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美忠 吴爱兰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探索东阳市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 (NNT)疫情的影响因素及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东阳市 1999~ 2 0 0 3年N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安全接生、卫生知识缺乏、免疫预防意识差... 目的 探索东阳市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 (NNT)疫情的影响因素及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东阳市 1999~ 2 0 0 3年N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安全接生、卫生知识缺乏、免疫预防意识差、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不善是导致NNT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 不安全接生 ,是NNT发病的主要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 ,加强对孕妇卫生知识的宣教 ,普及住院接生、消毒接生及新生儿脐带的无菌护理 ,动员和落实NNT高危险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TT) ,是目前预防和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破伤风 流动人口 影响因素分析 东阳市 疫情 1999~2003年 流行病学方法 破伤风类毒素 生育管理 NNT 新生儿脐带 育龄期妇女 防制措施 统计分析 个案调查 监测资料 知识缺乏 免疫预防 卫生知识 无菌护理 主要措施
下载PDF
绍兴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洁 付利军 +1 位作者 吴建宏 王吉玲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6期309-310,308,共3页
目的了解绍兴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绍兴市1999~2004年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0.15‰~0.65‰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 目的了解绍兴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绍兴市1999~2004年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0.15‰~0.65‰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有2个县(区)发病率≥1‰。NT病死率波动在11.11%~37.50%之间。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越城区和绍兴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78例确诊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9.7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2∶1,发病日龄集中在5~8d。在家分娩的占83.33%,接生员均未受过培训,所有母亲均无明确的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T,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类毒素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缓释破伤风类毒素微球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国荣 李群英 +4 位作者 杨丽华 刘伟丰 刘志强 赵立萍 白新卿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 用可生物降解缓释微球,单剂投递破伤风类毒毒。方法 用溶剂挥发法,将破伤风类毒素(TT)包入两种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制备成微球,用电镜观察微球的粒经与表面形态,用Bradford法及SDS-PAGE检测微球内蛋白含量及抗原结构的变化。TT微... 目的 用可生物降解缓释微球,单剂投递破伤风类毒毒。方法 用溶剂挥发法,将破伤风类毒素(TT)包入两种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制备成微球,用电镜观察微球的粒经与表面形态,用Bradford法及SDS-PAGE检测微球内蛋白含量及抗原结构的变化。TT微球免疫豚鼠后,观察抗体应答。结果 微球表面光滑,成球规律,两种微球平均粒径为8.4μm及9.7μm,包裹率为48%及56%,包裹后的TT结构未改变。TT微球免疫豚鼠后,1针诱导的抗TT-IgG及中和抗体滴度与3针铝吸附TT相似;TT微球免疫血清及铝吸附TT免疫血清与游离破伤风毒素有相似的结合特性。加强免疫后,TT微球的回忆应答优于铝佐剂疫苗。结论 可生物降解缓释微球单剂投递破伤风类毒素,可产生持续高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破伤风类毒素微球 制备 免疫原性 缓释微球 免疫应答
下载PDF
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及附加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应 魏树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 :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 (TT MS)的体外释放规律 ,考察附加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体外释放试验进行了 84d ,测定释放量 ,考察 :(1)聚乳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 )微球载药量 ;(3)微球粒径 ;(4 )附... 目的 :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 (TT MS)的体外释放规律 ,考察附加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体外释放试验进行了 84d ,测定释放量 ,考察 :(1)聚乳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 )微球载药量 ;(3)微球粒径 ;(4 )附加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 :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体外释放有显著的长效作用 ,释放模型为零级释放 ,释放速度与前面提到的 4种影响因素直接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类毒素 药物载体 聚乳酸微球 体外释放 药物释放
下载PDF
单剂量破伤风类毒素微球在动物体内的药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应 陈志华 魏树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研究经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免疫后的动物体内药效。方法 :测定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免疫动物后 1年中动物血清抗体反应及疫苗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结果 :单剂量聚乳酸微球制剂引起高水平的血清抗体效价 ,具有与疫苗常规的 3次... 目的 :研究经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免疫后的动物体内药效。方法 :测定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免疫动物后 1年中动物血清抗体反应及疫苗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结果 :单剂量聚乳酸微球制剂引起高水平的血清抗体效价 ,具有与疫苗常规的 3次免疫相似的药效。混合微球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 0 7.0 9%。 1年后 3剂破伤风类毒素溶液引起的免疫记忆抗体效价为 5 .2× 1 0 6 ,而混合微球引起的免疫记忆抗体效价为 2 .6× 1 0 7。结论 :创制了单剂量疫苗制剂 ,一次注射完成全程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类毒素 药理学 微球体 生物利用度 动物体内 药效
下载PDF
福氏2a痢疾杆菌O-特异性多糖与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贵林 冯建军 +1 位作者 杜琳 吴应文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1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己二酸二肼 (ADH)将福氏 2a痢疾杆菌脂多糖 (LPS)经酸水解脱毒纯化后得到的O SP和破伤风类毒素 (TT)蛋白共价结合 ,制备了福氏 2a痢疾杆菌结合物。以 2 5 μg多糖或含 2 5 μg多糖的结合物经皮下注射免疫NIH品系雌性小鼠 ,同时以 ... 通过己二酸二肼 (ADH)将福氏 2a痢疾杆菌脂多糖 (LPS)经酸水解脱毒纯化后得到的O SP和破伤风类毒素 (TT)蛋白共价结合 ,制备了福氏 2a痢疾杆菌结合物。以 2 5 μg多糖或含 2 5 μg多糖的结合物经皮下注射免疫NIH品系雌性小鼠 ,同时以 2 5 μg多糖或含 2 5 μg多糖的结合物经耳缘静脉注射家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和家兔血清中抗脂多糖抗体水平及抗TT水平 ,并用豚鼠血清补体介导进行了体外杀菌实验。结果显示 :用本实验方法提取的多糖 ,合成的多糖衍生物 ,多糖 蛋白结合物都具有福氏 2a痢疾杆菌O 抗原特异性 ,其化学组成及结构特异性和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单独用多糖免疫小鼠和家兔未能诱导LPS抗体 ,而结合物免疫小鼠和家兔的血清诱导出了较高的抗LPSIgG抗体及抗TT抗体 ,并有较强的体外杀菌活性。产生的抗体存在着免疫记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痢疾杆菌 O-特异性多糖 破伤风类毒素 结合疫苗 免疫原性
下载PDF
b型流感嗜血杆菌-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与国产DTPw疫苗婴儿同时接种后的反应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凤祥 李荣成 +4 位作者 李艳萍 赵雷 唐海文 Hans L Bock 潘百斌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03-805,共3页
目的观察婴儿同时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破伤风类毒素(Hib-TT)结合疫苗与国产DTPw疫苗后的反应。方法按照开放、随机的原则,将472名11~17周龄的健康男女婴儿分为2组,即DTPw组(234名)和DTPw+Hib组(238名)。DTPw组接种0.5mlDTPw疫苗,DTPw+... 目的观察婴儿同时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破伤风类毒素(Hib-TT)结合疫苗与国产DTPw疫苗后的反应。方法按照开放、随机的原则,将472名11~17周龄的健康男女婴儿分为2组,即DTPw组(234名)和DTPw+Hib组(238名)。DTPw组接种0.5mlDTPw疫苗,DTPw+Hib组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0.5mlHib结合疫苗,2组分别于3、4、5月龄各接种1针。在免疫接种后4d内,观察2组接种对象所有症状(征集与非征集的)的发生情况,对接种当日和随后30d报告的非征集性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接种疫苗后4d内,DTPw+Hib组与DTPw组所有症状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9.1%和46.0%;在31d内,2组中出现非征集症状的比例分别为9.9%和9.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是最常见的非征集性症状;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婴儿同时接种DTPw疫苗和Hib结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流感嗜血杆菌 破伤风类毒素 结合疫苗 DTPw疫苗 接种反应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解读与动物致伤后破伤风的预防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成 刘斯 +1 位作者 孙玉佳 王传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051-1055,共5页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17年2月发布了最新的破伤风疫苗立场文件,此立场文件对2006年的WHO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etanus toxoid containing vaccines,TTCV)立场文件进行了更新。新的立场文件更新了当前破伤风的...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17年2月发布了最新的破伤风疫苗立场文件,此立场文件对2006年的WHO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etanus toxoid containing vaccines,TTCV)立场文件进行了更新。新的立场文件更新了当前破伤风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经过、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并对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最佳时机提供了修订指南。动物致伤伤口是破伤风感染的高风险伤口,处理过程中必须对破伤风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本文将结合中国目前破伤风预防的现状,重点对该立场文件中的一些更新内容作一解读,并介绍动物致伤后预防破伤风的相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免疫预防 动物致伤 伤口管理
下载PDF
絮状试验用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标准的国际协作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俞永平 梁宝华 +1 位作者 董联珠 徐锡荣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78-80,共3页
按照国际协作试验计划,本试验用 Ramon 絮状试验方法标化了絮状试验用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国际标准各一批,推荐品即 DIFT 和 TEFT。本试验室标定结果与由13个实验室参加的国际协作标定结果几乎相同。以 DIFT 和 TEFT 为标准,用 Lev... 按照国际协作试验计划,本试验用 Ramon 絮状试验方法标化了絮状试验用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国际标准各一批,推荐品即 DIFT 和 TEFT。本试验室标定结果与由13个实验室参加的国际协作标定结果几乎相同。以 DIFT 和 TEFT 为标准,用 Levine-Wyman 的试管絮状试验法和火箭电泳测定了几批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的 Lf,其结果可与 Ramon 方法测定结果相比,证明火箭电泳可用于定量测定类毒素(或毒素)的絮状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类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 絮状标准类毒素
下载PDF
人破伤风免疫噬菌体抗体库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军莉 王群 +3 位作者 张蘋 高尚先 孙汶生 张利宁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建立人破伤风免疫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破伤风类毒素的抗体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溶性Fab段。方法:从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志愿者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用一组人IgGFab基因特异性引物,从合成的cDNA中经PCR扩增出抗体轻链(VL... 目的:建立人破伤风免疫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破伤风类毒素的抗体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溶性Fab段。方法:从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志愿者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用一组人IgGFab基因特异性引物,从合成的cDNA中经PCR扩增出抗体轻链(VL+CL)和重链Fd(VH+CH1)基因,分别经XbaⅠ/SacⅠ和SpeⅠ/XhoⅠ酶切克隆入噬菌粒pComb3。用破伤风外毒素作为抗原进行筛选富集获得特异性抗破伤风类毒素的噬菌体抗体,切去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Ⅲ(gⅢ),表达可溶性人抗破伤风类毒素的Fab段。结果: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所获得的基因为人IgGFab基因;用ELISA鉴定表明,表达的人IgGFab抗体能特异性地与破伤风外毒素结合。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可得到与破伤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的人抗破伤风类毒素基因工程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类毒素 噬菌体 免疫球蛋白类 Fab 抗体 细菌
下载PDF
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应 魏树礼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 (TT MS)的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方法 :水 /油水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 ,并测定粒径及包封率。结果 :可制备包封率达 90 %以上的微球 ,改变工艺条件 ,可在 30~ 30 0 μm范围内控制微球的粒径。结论 :研究... 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 (TT MS)的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方法 :水 /油水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 ,并测定粒径及包封率。结果 :可制备包封率达 90 %以上的微球 ,改变工艺条件 ,可在 30~ 30 0 μm范围内控制微球的粒径。结论 :研究了微球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 ,成功地制备了疫苗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类毒素 聚乳酸微球 制备工艺
下载PDF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述学 乔瑞洁 +8 位作者 陈爱荣 刘志源 杨晓明 何长民 任魁 李玉 张昀 孟秀园 郑菊梅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7年第4期21-24,共4页
对制备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实验室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疫苗的配方以每毫升无细胞百日咳组分15-18μg.PN、白喉类毒素30lf、破伤风类毒素7-10lf和基因工程乙肝表... 对制备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实验室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疫苗的配方以每毫升无细胞百日咳组分15-18μg.PN、白喉类毒素30lf、破伤风类毒素7-10lf和基因工程乙肝表面抗原20μg为宜,稀释缓冲液选用0.85%NaCl溶液吸附效果较好,动物实验证明联合疫苗中各组分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 乙型肝炎 联合疫苗
下载PDF
吸附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Ⅲ期临床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长民 陈爱荣 +15 位作者 陈平纡 杨晓明 王祖森 秦力 孙述学 秦进才 侯启明 张路民 王立兰 田霖 雷殿良 吴承民 何由成 姚稳成 武蕊元 赵礼清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8年第4期25-28,共4页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混合制剂(DTacP)于1995年6月至1997年9月在广东省4个市和陕西省大荔县进行了Ⅲ期临床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全程基础免疫婴幼儿64961例,加强注射38860例,总计为10382...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混合制剂(DTacP)于1995年6月至1997年9月在广东省4个市和陕西省大荔县进行了Ⅲ期临床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全程基础免疫婴幼儿64961例,加强注射38860例,总计为103821例,接种反应轻微,未发现有严重异常反应者。DTacP在基免后1年和加强注射前抗PT和抗FHA的抗体水平分别为101EU/ml和513EU/ml;加强注射后1个月,抗PT和抗FHA的抗体水平显著增长,分别为2434EU/ml和3113EU/ml;加强免疫后1年,抗PT和抗FHA的抗体水平均能维持在较高的抗感染水平,分别为201EU/ml和586EU/ml;DTacP抗白喉和抗破伤风的抗体水平,不论是在基免后还是在加强注射后1个月或1年,其≥001HAU/ml的例数均为100%,均显著超过儿童抗白喉和抗破伤风感染要求的保护水平(001HA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菌苗 白喉 破伤风类毒素 破伤风抗体
下载PDF
人破伤风类毒素IgG抗体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俊梅 娄金丽 +4 位作者 刘新 金子铮 田树萍 郭继桥 王晨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8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评价试验试剂人破伤风类毒素IgG抗体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与参比试剂人破伤风抗体(I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的临床使用等效性。方法采用两种试剂对临床样本进行盲测,对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定性一致性分析、定量回归分析和Bl... 目的评价试验试剂人破伤风类毒素IgG抗体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与参比试剂人破伤风抗体(I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的临床使用等效性。方法采用两种试剂对临床样本进行盲测,对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定性一致性分析、定量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评价。结果收集348例血清样本进行两种试剂的临床应用评价。定性分析显示两种试剂阳性符合率为98.32%、阴性符合率为98.22%、总符合率为98.28%,一致性系数Kappa(K)值为0.965(95%CI,0.936~0.994)。其中335例血清结果纳入定量分析,发现两种试剂检测结果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971)。采用Bland-Altman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98.51%(330/335)的检测值在95%一致性界限内,表明这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另收集105例同源的血清和血浆样本进行试验试剂的检测,定性分析显示,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均为100.00%。其中98例同源血浆定量分析显示,试验试剂对同源血清和血浆样本的检测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994)。一致性评价发现,93.88%(92/98)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内,认为试验试剂对两种样本类型检测结果等效。结论试验试剂人破伤风类毒素IgG抗体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与参比试剂人破伤风抗体(I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的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应用具有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破伤风 类毒素抗体
下载PDF
新型佐剂在破伤风抗毒素血浆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孝婷 谢小荣 +1 位作者 申联滨 彭恭嘉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6年第2期35-38,共4页
应用两种新型佐剂(Montan inde ISA 50V和Montan inde ISA 206)分别乳化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备成油乳抗原,免疫豚鼠三程,并与弗氏不完全佐剂(FIA)进行对比;在弗氏不完全佐剂免疫马匹到第7程后,改换新型佐剂抗原免疫三程(第8、9、10程)。... 应用两种新型佐剂(Montan inde ISA 50V和Montan inde ISA 206)分别乳化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备成油乳抗原,免疫豚鼠三程,并与弗氏不完全佐剂(FIA)进行对比;在弗氏不完全佐剂免疫马匹到第7程后,改换新型佐剂抗原免疫三程(第8、9、10程)。采用小鼠中和试验测定血清效价。结果表明,两种新型佐剂使用安全,稳定性良好,且操作方便;使用Montan inde ISA 50V免疫豚鼠与马匹的免疫效果均有明显优势,Montan inde ISA 206次之,FIA效果相对较差。表明新型佐剂Montan inde ISA 50V的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佐剂 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 效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