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村湾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战洲 黄良民 +2 位作者 黄小平 朱艾嘉 张偲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9年第1期53-61,共9页
海草的种内差异是它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生长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将现场实测数据和文献记录进行类比以探讨新村湾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海黾草地下茎伸长速率的差异可以解释该海草生物量和生长的大... 海草的种内差异是它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生长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将现场实测数据和文献记录进行类比以探讨新村湾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海黾草地下茎伸长速率的差异可以解释该海草生物量和生长的大部分种内差异;新村湾海黾草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在夏季分别为2.38cm/yr和24.4cm/yr,在冬季分别为1.87cm/yr和29.2cm/yr。海黾草茎枝密度的变化范围是822 shoots m-2至941shoots m-2,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而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此类似。新村湾海黾草通过交替调节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以适应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茎枝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应变化。通过这样的生长策略,海黾草可以把夏季干旱和冬季光照强度下降对其生长造成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 种内差异 地下茎伸长速率
下载PDF
Dynamics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in seagrass Thalassia hemprichii and its response to shading 被引量:4
2
作者 JIANG Zhijian HUANG Xiaoping ZHANG Jingp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8期61-67,共7页
A field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 dynamics in seagrass Thalassia hemprichii at the Xincun Bay in southern China. An indoor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NSC in T. h... A field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 dynamics in seagrass Thalassia hemprichii at the Xincun Bay in southern China. An indoor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NSC in T. hemprichiito shade was conducted. Belowground tissue of T. hemprichiiwas the dominant site of NSC reserves, and soluble sugar was the primary storage compound. The starch content of belowground tissue was lower in high intertidal areas than in low intertidal areas, indicating that the longer air exposure in high intertidal areas resulted in less NSC synthesis and less accumulation of NSC in T. hemprichii. The lowest level of soluble sugar and its proportion to NSC in belowground tissue were observed near the cage culture area, where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in water and sediment was the highest; while the highest level of that was observed near the coastal shrimp farm, where salinity was the lowest. Soluble sugar in belowground tis- sue showed the following trend: summer〉spring〉winter〉autumn. This corresponded to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of light. Leaf sugar accumulated during the autumn-winter period, providing a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for flower bud formation and seed germination. Short-term shading decreased NSC accumu- lation. Coll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utrient enrichment, freshwater discharge and exposure to air affect NSC dynamics in T. hemprichii. Light intensity, flower bud formation, and seed germination were all found to induc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NSC in T. hemprich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lassia hemprichii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Xincun Bay DYNAMICS SHADE
下载PDF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and antioxidative response of seagrass Thalassia hemprichii to trace metal stress 被引量:4
3
作者 LI Lei HUANG Xiaoping +1 位作者 Devajit Borthakur NI Hu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98-108,共11页
This study concerned the accumulation of trace metals in tissues of seagrass ( Thalassia hemprichii) exposed to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Zn2+,Cd2+,Pb2+ and Cu2+ for 10 d,and the effect of excessive metals on quantum ... This study concerned the accumulation of trace metals in tissues of seagrass ( Thalassia hemprichii) exposed to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Zn2+,Cd2+,Pb2+ and Cu2+ for 10 d,and the effect of excessive metals on quantum yield (△F/F′m),photosynthetic pigments and antioxidative enzymes lik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guaiacol peroxidase (POD) were also examined.Cadmium was the most highly accumulated metal.Meanwhile,high metals levels led to a remarkable breakdown of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Especially,△F/F′m,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 were significantly low during prolonged Cu exposure.Besides,△F/F′m was more severely depressed by Cu and Zn than Pb and Cd.However,T.hemprichii had positive response by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PO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mprichii is the most sensitive to Cu,and the antioxidative protection mechanisms of T.hemprichii are more efficiently activated to avoid damage of Zn,Cd and Pb stress. Finally,due to the high Cd-accumulation and strong Cd-tolerance capacity,T.hemprichii can be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in Cd-contaminate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lassia hemprichii metal stress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quantum yield antioxidant enzymes
下载PDF
共生环境对泰来草、圆叶丝粉草生理与生长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刘明中 马荻 +2 位作者 吴佳欣 康银吉 董诗琪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共生是重要的生态学现象,在植物界普遍存在,但在以海草为代表的海洋植物中相关研究较少。在观察到海南岛海草床中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与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ta)高度重叠分布的现象后,本研究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2种海... 共生是重要的生态学现象,在植物界普遍存在,但在以海草为代表的海洋植物中相关研究较少。在观察到海南岛海草床中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与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ta)高度重叠分布的现象后,本研究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2种海草进行单独种植与混合种植,从而评价共同生长对泰来草和圆叶丝粉草生理与生长状况的影响规律,探究2种海草的共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泰来草与圆叶丝粉草共同生长的环境能提高圆叶丝粉草的初级生产力,表现为提高圆叶丝粉草的叶片生长速率与平均叶面积;能有效促进圆叶丝粉草叶片的氮、磷元素积累;与泰来草共生能增强圆叶丝粉草的光合作用与抗逆性,表现为叶绿素a、叶绿素b与类胡萝卜素3类光合色素含量与淀粉、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3类对细胞渗透有重要作用的光合产物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增加(P<0.01)。而在地下部分,圆叶丝粉草的根系活力也在共生环境中有显著提高。但共生环境对泰来草的生理与生长特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与泰来草共同生长能增强圆叶丝粉草的生理与生长活性,属于对圆叶丝粉草有利的偏利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来草 圆叶丝粉草 共生 植物生理 生长
下载PDF
海南新村湾泰来草内生细菌与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秋颖 凌娟 +5 位作者 孙英婷 田新朋 杨清松 周卫国 周毅 董俊德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3期17-29,共13页
内生菌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健康状态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克隆文库解析泰来草不同营养器官中内生细菌、内生固氮菌的群落组成和结构。从表面消毒的不同泰来草组织中提取DNA,基于16S rRNA和固氮基因nifH分别构建克隆文库,分析泰... 内生菌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健康状态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克隆文库解析泰来草不同营养器官中内生细菌、内生固氮菌的群落组成和结构。从表面消毒的不同泰来草组织中提取DNA,基于16S rRNA和固氮基因nifH分别构建克隆文库,分析泰来草不同营养器官内生细菌和内生固氮菌的群落结构特征。新村湾泰来草共获得内生细菌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162个,根、地下匍匐茎、叶分别含有72、45、52个OTUs,其中α-变形杆菌和γ-变形杆菌是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度分别约为48.34%—62.72%和8.41%—33.21%。内生固氮菌OTUs 90个,根、地下匍匐茎、叶的OTUs数分别为59、19、27个,α-变形杆菌是优势类群,在根、地下匍匐茎和叶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约为47.73%、48.99%和67.65%。泰来草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细菌和内生固氮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是各个组织部位的优势菌存在差异,其中,根的内生细菌群落丰富度最高,叶的多样性最高;内生固氮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最高的是根。另外,层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泰来草根、地下匍匐茎和叶片三者的内生细菌、内生固氮菌群落结构均具有显著差异(R=1,P≤0.01)。本初步研究成果可为挖掘海草功能微生物提供新的视野,进一步将其应用于海草床的生态修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内生固氮菌 多样性 泰来草
下载PDF
日周期光热干露胁迫对泰来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李照阳 史云峰 +4 位作者 蔡嘉丽 赵牧秋 史志强 罗慧珏 韩秋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65-1974,共10页
干露胁迫强度决定着海草床在潮间带的分布,植物的生理特性是反映其环境胁迫效应的重要依据。为探索潮汐周期内不同时长的光热干露胁迫对海草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以热带优势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为对象,通过在日光温室内模... 干露胁迫强度决定着海草床在潮间带的分布,植物的生理特性是反映其环境胁迫效应的重要依据。为探索潮汐周期内不同时长的光热干露胁迫对海草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以热带优势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为对象,通过在日光温室内模拟高温(41.0~44.5℃)和强光(633~1682μmol·m^(-2)·s^(-1))环境条件,研究不同露空时间(0、10、20、40、60、90 min·d^(-1),连续7 d)对泰来草叶片生长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荧光参数,以及对叶片和根部抗氧化酶活性、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0 min·d^(-1)的日周期光热干露对泰来草的生长速率和生理特性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在光热干露条件下,随露空时间的延长,泰来草叶片损伤逐渐加重,颜色由绿色变为褐色且生长速率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叶片和根的MDA、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OD、SOD、CAT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叶片淀粉、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90 min·d^(-1)的日周期光热干露是泰来草叶绿体PSⅡ光合反应中心不完全失活的承受极限。综上认为,潮汐周期内较长时间的光热干露胁迫会对泰来草的生长和生理特性产生负面影响,该研究结果为了解热带海草在潮间带的分布规律以及海草床生态修复时的位置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来草 光热干露 露空时间 生理特性 叶绿素荧光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海南新村湾泰来草形态和生理指标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
7
作者 韩秋影 曾文轩 +3 位作者 叶嘉晖 邱崇玉 史云峰 赵牧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5-238,共14页
海草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形态和生理指标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2019年对海南陵水新村湾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草床进行了6次采样调查,研究了一年内1月、3月、5月、7月、9月和11月的海草形态和生理特征,... 海草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形态和生理指标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2019年对海南陵水新村湾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草床进行了6次采样调查,研究了一年内1月、3月、5月、7月、9月和11月的海草形态和生理特征,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泰来草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泰来草形态指标叶长、叶宽、根状茎直径、根长在不同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叶长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5月[(15.05±6.13)cm]和9月[(7.19±2.55)cm];叶宽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1月[(11.93±1.68)mm]和9月[(8.73±1.96)mm];根状茎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1月[(5.22±1.71) mm]和3月[(4.06±0.74) mm]。泰来草地下组织碳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1月[(31.23±0.94)%]和3月[(24.90±3.48)%]。相关性分析显示,海水温度与泰来草叶宽、地下组织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盐度与叶长和根状茎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下组织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海水p H与叶长、叶宽、地下组织碳含量和地下组织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海水中的溶解无机氮、氨氮和硝酸氮对海草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叶长、叶宽和根状茎长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新村泰来草的生长受到温度、盐度、pH的影响较大,高营养盐水平可能对泰来草产生负面影响,应该限制该地区营养盐输入。本研究可为保护新村湾泰来草海草床以及修复受损海草床生态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泰来草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环境因素
下载PDF
外源铁对高有机负荷下泰来草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王慧 史云峰 +4 位作者 王帅 蔡嘉丽 李照阳 赵牧秋 韩秋影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8,共11页
海草床是近岸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有机负荷升高导致的硫化物胁迫是海草床衰退的重要诱因;外源铁(Fe)的添加可有效改善高有机负荷沉积物中海草的生存状态。本研究在日光温室内,通过向两种不同类型(钙质和硅质)沉积物中添加淀粉(5 g/... 海草床是近岸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有机负荷升高导致的硫化物胁迫是海草床衰退的重要诱因;外源铁(Fe)的添加可有效改善高有机负荷沉积物中海草的生存状态。本研究在日光温室内,通过向两种不同类型(钙质和硅质)沉积物中添加淀粉(5 g/kg)模拟海草床高有机负荷,同时添加不同量的Fe(II)(0.00、0.05、0.15、0.50 g/kg),探究了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叶片光合色素(Chl a、Chl b、Cx)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_(m)、F_(v)/F_(m)、F_(v)/F_(0)、Φ_(PSII)、ETR)及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对Fe添加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培养过程(30 d)中,两种类型的沉积物中外源Fe添加均能有效提升泰来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且当Fe(Ⅱ)添加量为0.50 g/kg时效果最优。Fe添加量对间隙水Fe 2+浓度、S 2-浓度、泰来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底质类型对Fe 2+浓度、抗氧化酶活性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底质类型与Fe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总体而言,Fe添加对泰来草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高于底质类型。本研究表明外源Fe能够有效改善钙质、硅质沉积物中泰来草生理生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泰来草 外源铁 有机负荷 光合色素 叶绿素荧光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草食作用对泰来草地上地下资源分配的影响
9
作者 贾碧莹 刘思雨 +1 位作者 赵杨赫 毛伟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6期593-601,共9页
为了研究海草床生态系统内中小型草食动物对泰来草地上地下资源分配的影响,以海南优势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搭建隔离笼与放置化学驱逐剂(西维因)模拟排除不同消费者对海草的取食作用。结果表明:泰来草... 为了研究海草床生态系统内中小型草食动物对泰来草地上地下资源分配的影响,以海南优势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搭建隔离笼与放置化学驱逐剂(西维因)模拟排除不同消费者对海草的取食作用。结果表明:泰来草的根冠比随时间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不同处理之间的根冠比差异不显著。消费者的采食会降低泰来草的生物量;排除两类消费者处理(MF)的泰来草地上生物量高于不排除消费者的空白对照处理(CK);草食作用会增加泰来草地上部分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分配比以维持其正常生长,但对全磷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而言,草食作用增加了泰来草根冠比,调控了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分配,用于提高对资源的吸收和同化速率,躲避消费者的采食,维持种群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作用 泰来草 功能性状 根冠比
下载PDF
Leaching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om seagrass leaf litter and its biogeochem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4
10
作者 LIU Songlin JIANG Zhijian +5 位作者 ZHOU Chenyuan WU Yunchao ARBI Iman ZHANG Jingping HUANG Xiaoping TREVATHAN-TACKETT Stacey M.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84-90,共7页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nutrients that supports the microbial-based food web in seagrass ecosystem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how the various fractions of DOM ...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nutrients that supports the microbial-based food web in seagrass ecosystem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how the various fractions of DOM from seagrass leaves contributed to the coast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To address this gap, we carried out a 30-day laboratory chamber experiment on tropical seagrasses Thalassia hemprichii and Enhalus acoroides. After 30 days of incubation, on average 22% carbon(C), 70% nitrogen(N) and 38% phosphorus(P) of these two species of seagrass leaf litter was released. The average leache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 and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 of these two species of seagrass leaf litter accounted for 55%, 95% and 65% of the total C, N and P lost, respectively. In the absence of microbes, about 75% of the total amount of DOC, monosaccharides(MCHO), DON and DOP were quickly released via leaching from both seagrass species in the first 9 days. Subsequently, little DOM was released during the remainder of the experiment. The leaching rates of DOC, DON and DOP were approximately 110, 40 and 0.70 μmol/(g·d). Leaching rates of DOM were attributed to the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and other labile organic matter within the seagrass leaf. Thalassia hemprichii leached more DOC, DOP and MCHO than E. acoroides. In contrast, E. acoroides leach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DON than T. hemprichii, with the overall leachate also having a higher DON: DOP ratio.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n overall higher amount of DOM leachate from T. hemprichii than that of E. acoroides that is available to the seagrass eco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ogarithmic model for DOM release and the in situ leaf litter production(the Xincun Bay, South China Sea), the seagrass leaf litter of these two seagrass species could release approximately 4×10~3 mol/d DOC, 1.4×10~3 mol/d DON and 25 mol/d DOP into the seawater.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readily available nutrients for the microbial food web, the remaining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from the litter would also enter microbial re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What is not remineralized from either DOM or POM fractions has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 the permanent carbon st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thalassia hemprichii Enhalus acoroides leaf litter LEACHING
下载PDF
水鳖科三种海草的染色体及其核型的研究(英文)
11
作者 杨文杰 都晶洁 +2 位作者 黄勃 王仁恩 张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6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对采自海南黎安港的3种水鳖科海草—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和小喜盐草(Halophila minor)的染色体及其核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海菖蒲和泰来藻的根尖及小喜盐草的腋芽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 [目的]对采自海南黎安港的3种水鳖科海草—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和小喜盐草(Halophila minor)的染色体及其核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海菖蒲和泰来藻的根尖及小喜盐草的腋芽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海菖蒲和泰来藻的染色体数目为 2n=18,小喜盐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两者均未发现B染色体和随体;海菖蒲、泰来藻和小喜盐草的核型公式分别为K(2n)=18=12m+6sm,K(2n)=18=12m+6sm,K(2n)=28=16m+8sm+4st;按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海菖蒲和泰来藻的染色体属2A类型,小喜盐草为2B型。[结论]通过对3种海草核型进行比较发现,海菖蒲与泰来藻的核型差距很小,而它们与小喜盐草的核型差距较大,说明海菖蒲与泰来藻的亲缘关系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菖蒲 泰来藻 小喜盐草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水鳖科3种海草的染色体及其核型的研究
12
作者 杨文杰 都晶洁 +2 位作者 黄勃 王仁恩 张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163-10165,共3页
[目的]对采自海南黎安港的3种水鳖科海草———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和小喜盐草(Halophilaminor)的染色体及其核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海菖蒲和泰来藻的根尖及小喜盐草的腋芽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 [目的]对采自海南黎安港的3种水鳖科海草———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和小喜盐草(Halophilaminor)的染色体及其核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海菖蒲和泰来藻的根尖及小喜盐草的腋芽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海菖蒲和泰来藻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小喜盐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两者均未发现B染色体和随体;海菖蒲、泰来藻和小喜盐草的核型公式分别为K(2n)=18=12m+6sm,K(2n)=18=12m+6sm,K(2n)=28=16m+8sm+4st;按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海菖蒲和泰来藻的染色体属2A类型,小喜盐草为2B型。[结论]通过对3种海草核型进行比较发现,海菖蒲与泰来藻的核型差距很小,而它们与小喜盐草的核型差距较大,说明海菖蒲与泰来藻的亲缘关系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菖蒲 泰来藻 小喜盐草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三亚周边海域泰来草形态、生长特征及其与环境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牧秋 王慧 +5 位作者 王帅 母罗 符杰丽 张权 韩秋影 史云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7-34,共8页
海草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重要的生态功能.2019年9-10月,项目组分别对三亚周边西岛、情人湾、鹿回头、小东海和后海海域优势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的形态、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同时探讨了海草形态及生长指标与海水和沉积物... 海草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重要的生态功能.2019年9-10月,项目组分别对三亚周边西岛、情人湾、鹿回头、小东海和后海海域优势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的形态、生长指标进行了调查,同时探讨了海草形态及生长指标与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采样区海草总生物量介于108.4~374.5 g·m^2之间,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介于1.16~5.00之间;西岛泰来草地上生物量最高,为109.1 g·m^-2;情人湾泰来草地下生物量最高,为312.1 g·m^-2;后海泰来草生产力最高,平均值达到3.54 g·m^-2·d^-1;西岛泰来草生产力最低,为2.60 g·m^-2·d^-1;泰来草株高与沉积物间隙水NH4+-N和PO4-P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泰来草地上生产力与间隙水Fe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S2-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泰来草 生长特征 营养元素
下载PDF
泰来草WOX转录因子的筛选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捷 陈石泉 +1 位作者 吴钟解 蔡泽富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7-607,共11页
WOX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其主要参与调控干细胞多能性、侧生器官的发育、花器官的形成和胚发育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是一类比较古老的转录因子,因此也有以此为基准进行进化分析的研究。目前,WOX转录因子家族在... WOX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其主要参与调控干细胞多能性、侧生器官的发育、花器官的形成和胚发育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是一类比较古老的转录因子,因此也有以此为基准进行进化分析的研究。目前,WOX转录因子家族在大多数陆生植物和淡水生植物中被发现,在海洋植物中,这一类转录因子的研究尚较少。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是一种热带区域常见的海洋单子叶植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泰来草的转录组信息,从中筛选获得了一个WOX基因(命名为ThWOX8),CDS序列全长597 bp,编码198个氨基酸,对其进行三维结构建模,显示其具有典型的HB结构,属于WOX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中间分支。由于对海洋植物的WOX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收集了93个位于中间进化支的WOX转录因子进行了同源比较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了泰来草与豆科和毛茛目莲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这可能暗示了泰来草在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之间存在演化关系。鉴于泰来草是一种重要的潮间带植物,对于平衡海洋生态环境较为重要,深入研究泰来草WO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泰来草在进化中的关系,以及为针对性地改进泰来草的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泰来草 生物信息学分析 WOX转录因子家族
下载PDF
施铁对泰来草幼苗生长及环境铁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牧秋 王慧 +5 位作者 王帅 秦福广 陈文滢 陈棣凯 韩秋影 史云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9-55,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索了不同铁(Fe)添加量对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幼苗株高、生长速度、叶绿素含量和植株Fe含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泰来草幼苗栽培系统上覆水、间隙水及沉积物Fe含量对Fe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施Fe显著(P<0.0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索了不同铁(Fe)添加量对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幼苗株高、生长速度、叶绿素含量和植株Fe含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泰来草幼苗栽培系统上覆水、间隙水及沉积物Fe含量对Fe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施Fe显著(P<0.05)提升了泰来草幼苗的生长速度、叶绿素a含量及地上部分Fe含量,同时使幼苗栽培系统沉积物活性Fe及全Fe含量升高,且不同Fe添加量处理沉积物活性Fe及全Fe含量与泰来草幼苗生长速度、叶绿素a含量及地上部分Fe含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来草 幼苗 活性铁 沉积物
下载PDF
水温波动对泰来草、圆叶丝粉草生理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镡蓉蓉 史云峰 +2 位作者 赵牧秋 王盈棋 刘明中 《广西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为探究海草对水温波动的适应性和适应机制,本研究以27℃为波动中心,设计波动幅度(简称“波幅”)分别为0、2、4、6、8、10℃的水温波动环境,将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和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ta)种植于上述环境中,并在实验... 为探究海草对水温波动的适应性和适应机制,本研究以27℃为波动中心,设计波动幅度(简称“波幅”)分别为0、2、4、6、8、10℃的水温波动环境,将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和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ta)种植于上述环境中,并在实验结束后测定其生长状况、氧化与抗氧化产物、渗透调节物质、光合色素和光合荧光特征4类14项指标,从而评价其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水温恒定时,水温波幅为2-4℃时2种海草的地上部生产力较高,抗氧化酶活性与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低,营养物质与叶绿素含量、光反应的电子传递速率较高,总体表现为生长状况更好。但随着水温波幅超过此范围,上述指标均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海草受到的过氧化胁迫逐渐增大。虽然海草仍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与细胞渗透势调节物质的含量等机制来抵抗这种胁迫,但抵御能力有限。波幅超过8℃的环境不利于2种海草的生长。此外,由于随着水温波动加剧,圆叶丝粉草各项生理指标值的变化幅度均大于泰来草,因此,本研究认为圆叶丝粉草对水温波动的敏感性高于泰来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来草 圆叶丝粉草 水温波动 胁迫 植物生理 生长
下载PDF
泰来藻、海菖蒲体内铜的化学形态与累积规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勃 黄小平 张大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93-1997,共5页
采用化学逐步提取法,研究了中国2种典型热带海草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和海菖蒲(Enhalusa coroides)在不同浓度铜胁迫下,其不同部位(根、茎、叶)对铜的累积及其化学形态。结果表明:2种海草中铜的累积模式均表现为叶>根>茎... 采用化学逐步提取法,研究了中国2种典型热带海草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和海菖蒲(Enhalusa coroides)在不同浓度铜胁迫下,其不同部位(根、茎、叶)对铜的累积及其化学形态。结果表明:2种海草中铜的累积模式均表现为叶>根>茎,说明叶是铜最主要的累积部位;2种海草叶中的铜主要以盐酸提取态为主,表明稳定且毒性低的草酸铜是海草叶中铜的主要存在形式;2种海草茎中铜都是以氯化钠提取态为最主要的存在形态,表明海草茎中的铜主要是以活性较高的蛋白质结合形态存在;在泰来藻根部,醋酸提取态为铜主要的存在形态,说明铜主要以毒性较低且较稳定的磷酸盐形式存在,而在海菖蒲根部,铜以多种结合形态存在。此结果可为研究重金属对海草的毒害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泰来藻 海菖蒲 CU 累积 化学形态
原文传递
Cu和Cd联合胁迫对海草泰来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韶辉 黄小平 张景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5-1550,共6页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重金属Cu和Cd联合胁迫对热带海草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d与较高浓度Cu(1.0mg·L-1)的联合胁迫均使荧光参数——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非光化学...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重金属Cu和Cd联合胁迫对热带海草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d与较高浓度Cu(1.0mg·L-1)的联合胁迫均使荧光参数——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降低,且海草于暴露5d后死亡,表明在Cd与较高浓度Cu的联合胁迫下泰来藻的光合作用遭受严重破坏,光保护机制丧失;而Cd与较低浓度Cu(0.1mg·L-1)的联合胁迫5d后使qP和NPQ反而有所上升,并且在恢复期,Fv/Fm可恢复至暴露前的水平,表明Cd与较低浓度Cu的联合胁迫可激发泰来藻的光保护机制。另外,在Cu和Cd的联合胁迫下,海草叶片色素含量均表现出随Cd浓度的上升而增加的趋势,表明在复合胁迫下,仅用叶绿素等色素含量判断海草受胁迫程度存在不准确性,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做进一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CU 联合胁迫 泰来藻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原文传递
镉在泰来藻体内的累积规律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韶辉 黄小平 江志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828-2833,共6页
采用化学逐步提取法和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实验室无底泥条件下研究了镉(Cd)在热带海草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不同组织(叶、茎、根)中的累积规律,以及Cd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d在泰来藻体内的累积模式是叶>根>茎;在... 采用化学逐步提取法和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实验室无底泥条件下研究了镉(Cd)在热带海草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不同组织(叶、茎、根)中的累积规律,以及Cd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d在泰来藻体内的累积模式是叶>根>茎;在各处理条件下,泰来藻各组织中氯化钠、醋酸和盐酸提取态的Cd均是优势形态,三者之和占总量的80%~99%,表明活性较低且迁移能力较弱的形态是主要形态;随着Cd暴露浓度的增加,泰来藻各组织中盐酸提取态所占的比例下降7%~24%,而氯化钠和醋酸提取态的分配比例总和增加2%~24%,叶片中活性较高的乙醇和水提取态所占比例之和不断减小,而茎、根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这说明泰来藻通过改变各形态Cd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分配比例来降低高浓度Cd胁迫的毒性;高浓度Cd胁迫显著降低有效光量子产量ΔF/Fm'、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表明其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总之,在较低浓度Cd胁迫下,泰来藻存在一定的保护机制,但在高浓度Cd胁迫下,这种保护机制已不足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引起一系列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来藻 累积 化学形态 光合作用
原文传递
Cu和Cd联合胁迫对海草泰来藻体内Cd的亚细胞分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
20
作者 冯韶辉 黄小平 张景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利用差速离心法研究了Cu和Cd联合胁迫下热带海草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体内Cd的亚细胞分布,并分析了该联合胁迫对Cd的亚细胞分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在Cu和Cd联合胁迫下,叶是泰来藻累积Cd的主要部位,且根和叶中细胞... 利用差速离心法研究了Cu和Cd联合胁迫下热带海草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体内Cd的亚细胞分布,并分析了该联合胁迫对Cd的亚细胞分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在Cu和Cd联合胁迫下,叶是泰来藻累积Cd的主要部位,且根和叶中细胞溶质部分的Cd始终占据绝对优势,其比例为65%~94%,说明细胞溶质部分是Cd在泰来藻体内的主要分布位点,这种分布特性可能会增强海草Cd的动物可利用性。泰来藻叶和根及其各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具有显著的Cu和Cd浓度依赖性(P<0.05)。三种浓度的Cd(0.001 mg/L、0.01 mg/L和0.1 mg/L)分别与低浓度Cu(0.1 mg/L)的复合处理下,泰来藻长势依然良好,但使叶和根对Cd的累积量显著增加,且Cd在亚细胞的分布显示出细胞壁上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的趋势,这种分配特性可能会增大Cd在碎屑食物链上传递效率。另一方面,同样三种浓度的Cd与高浓度Cu(1.0mg/L)的复合处理下,泰来藻根和叶各亚细胞组分对Cd的累积量明显低于Cd与低浓度Cu的复合处理,但Cd在叶绿体上的分配比例却显著增加,这是致使泰来藻衰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首次分析了重金属的联合胁迫对泰来藻根和叶中Cd的亚细胞分布的影响,发现不同金属浓度的联合胁迫可改变Cd在泰来藻根和叶的亚细胞分布,可为Cd在海洋食物链上的传递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胁迫 泰来藻 亚细胞分布 累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