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海峡东部海域海樽类被囊动物的分布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金标 连光山 +2 位作者 王云龙 徐兆礼 陈亚瞿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9-285,共7页
本文根据对1997至1999年3个航次在台湾海峡东部海域(23°30'~25°30′N,118°30′~121°00′E)采集的大型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首次专文报道了该海域浮游海樽类(Thaliacea)被囊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其中夏季... 本文根据对1997至1999年3个航次在台湾海峡东部海域(23°30'~25°30′N,118°30′~121°00′E)采集的大型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首次专文报道了该海域浮游海樽类(Thaliacea)被囊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其中夏季的种类最多(11种),数量最大,平均丰度达7445×10-3个 m3,优势种是东方双尾纽鳃樽(Thaliademocraticaorientalis)、软拟海樽(Doliolettagegenbauri)和韦氏纽鳃樽(Weeliacy lindrica),而冬季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少,仅小齿海樽(Doliolumdenticulatum)的出现率较高.文章讨论了海樽类分布与水温、盐度及浮游植物丰度的关系,并与邻近海域海樽类的分布状况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海樽类 被囊动物 海洋生物学 数量分布 海洋浮游动物 胶质浮游动物
下载PDF
东海海樽类优势种的数量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兆礼 林茂 张金标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62,共10页
本文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用生态特征指标和聚集强度测度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东海海樽类优势种的数量变化和生态适应。结果表明:东海海樽类优势种有双尾纽鳃樽... 本文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用生态特征指标和聚集强度测度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东海海樽类优势种的数量变化和生态适应。结果表明:东海海樽类优势种有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Thaliademocraticaorientalis)、小齿海樽(Doliolumdenticulatum)、Doliolumsp.、软拟海樽(Dolioettagegenbauri)等4种。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和软拟海樽适温适盐范围较小,属于狭温狭盐性暖水种;Doliolumsp.和小齿海樽属于广温广盐性的暖水种。狭温狭盐性的暖水种往往具有较高的丰度、聚集强度和较低的出现频率,广温广盐性的暖水种则与之相反。冬夏季是两类不同优势种交替的季节。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小齿海樽数量与水文环境因子线性关系不显著,Doliolumsp.丰度与底层温度呈正相关(F=4.17,P=0.042),软拟海樽与底层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F=18.3,P<0.0001)。春季海樽类优势种在东海南部的高丰度区与黑潮表层水对陆架的入侵在时间和空间上基本一致。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是冬、春、夏3季黑潮暖流指示种,软拟海樽仅是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海樽类 优势种 生态适应 东海
下载PDF
东海海樽类生态类群统计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兆礼 孙军 林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98-5705,共8页
依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和极大值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海樽类最适温度和盐度,籍此进一步分析其生态类群。结果表明,Yield D... 依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和极大值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海樽类最适温度和盐度,籍此进一步分析其生态类群。结果表明,Yield Density模型可以应用于大多数海樽类最适温度和盐度的统计推断。依据物种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值,并参考其地理和季节分布特征,认为梭形纽鳃樽(Salpa fusiformis)属暖温带外海种;羽环纽鳃樽长柄亚种(Cyclosalpa pinnata polae)和安纽鳃樽(Ritteriella amboinensis)为热带大洋种;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Thalia decocratica orientalis)、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和软拟海樽(Dolioetta.gegenbauri)等其余13种为亚热带外海种。海樽类多数物种可以作为水团的指示种。梭形纽鳃樽往往出现在沿岸水和外海水混合水团偏高盐水一侧。羽环纽鳃樽长柄亚种高丰度分布在台湾暖流控制的水域,是台湾暖流的指示种。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高丰度水域,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黑潮入侵陆架水团和沿岸水交汇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海樽类 生态类群
下载PDF
东海海樽类数量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兆礼 林茂 张金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9-554,共6页
提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方差贡献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东海海樽类的数量变化和相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海樽类是东海浮游动物第二大类群,... 提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方差贡献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东海海樽类的数量变化和相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海樽类是东海浮游动物第二大类群,在数量上仅次于桡足类,其丰度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冬、春和夏季的东方双尾纽鳃樽(Thalia orientalis)和冬、秋季的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是影响海樽类数量分布的主要优势种;海樽类高丰度区常位于暖流与各水团交汇处的偏暖流一侧,其数量变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暖流势力的消长。海樽类在东海出现率较低,集群性强,较高丰度的分布仅局限在暖流势力范围内,其高丰度水域是东海暖流锋面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海樽类 数量分布
下载PDF
台湾南湾区秋末冬初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金标 黄将修 连光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6,共8页
根据 2001 年 11 月 2—3 日和 12 月 8—10 日在台湾南湾 12 个测站分别用 2 种圆锥形浮游生物网 (长180 cm,网口直径 45 cm,网目 333 μm 或 200 μm) 采集表层和底层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南湾浮游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根据 2001 年 11 月 2—3 日和 12 月 8—10 日在台湾南湾 12 个测站分别用 2 种圆锥形浮游生物网 (长180 cm,网口直径 45 cm,网目 333 μm 或 200 μm) 采集表层和底层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南湾浮游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共鉴定海樽类 16 种,其中 7 种为台湾周围海域新记录。东方双尾纽鳃樽和小齿海樽为优势种。南湾海樽类的种类数及个体数量均以 12 月多于 11 月。讨论了水文条件与海樽类时空分布的关系,认为外海高盐水团是南湾冬季海樽类生态特征的主要制约因子。典型的高温高盐种大西洋火体虫、长吻纽鳃樽、安纽鳃樽、多手纽鳃樽、韦氏纽鳃樽、羽环纽鳃樽和斑点纽鳃樽等可以作为外海高温高盐水入侵南湾的指标种。与邻近海域比较,秋冬季南湾与台湾岛以东海域海樽类的区系特征比与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更加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樽类 被囊动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台湾省 南湾
下载PDF
浮游被囊动物的分类及其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开枝 尹健强 +2 位作者 黄良民 陈清潮 宋星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被囊动物(Tunicata)是一类低等脊索动物,包括3个纲:有尾纲、海樽纲和海鞘纲;全部生活在海洋里,其中有尾纲和海樽纲营浮游生活。综述了国内外浮游被囊动物分类和生态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综述介绍了有尾纲和海樽纲的分类依据、研究现状、趋... 被囊动物(Tunicata)是一类低等脊索动物,包括3个纲:有尾纲、海樽纲和海鞘纲;全部生活在海洋里,其中有尾纲和海樽纲营浮游生活。综述了国内外浮游被囊动物分类和生态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综述介绍了有尾纲和海樽纲的分类依据、研究现状、趋势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浮游被囊动物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重要的浮游动物类群,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变化受物理和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一方面大量摄食浮游细菌和微小浮游植物,另一方面被一些经济动物摄食,因此在海洋食物链的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占有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囊动物 有尾纲 海樽纲 分类 生态
下载PDF
北黄海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洪举 刘光兴 +1 位作者 姜强 朱延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研究北黄海海樽类的群落特征,根据2006—2007年北黄海(36.95°N^39.66°N,120.95°E^124.02°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北黄海海樽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北黄海共... 为研究北黄海海樽类的群落特征,根据2006—2007年北黄海(36.95°N^39.66°N,120.95°E^124.02°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北黄海海樽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北黄海共记录到浮游海樽类4种,其中春季1种,夏季3种,秋季1种,冬季在北黄海未记录到海樽类。梭形纽鳃樽(Salpafusiformis)在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都有出现,分布区主要位于黄海中部,且夏季大于春季,两季节的平均丰度分别为5.2和2.5ind/m3。贝环纽鳃樽(Cyclosalpa bakeri)仅在夏季出现,分布在黄海冷水团区,平均丰度仅为0.1ind/m3。软拟海樽(Dolioetta gegenbauri)仅在夏季1个站位出现,丰度仅为0.2ind/m3。暖水种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是秋季北黄海唯一记录到的海樽类,分布几乎遍及整个研究水域,并具有很高的丰度,平均丰度为34.4ind/m3。典型的暖水种小齿海樽在北黄海的大量出现并成为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可能是温带水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海樽类 种类组成 小齿海樽 浮游动物
下载PDF
北部湾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学锋 李纯厚 +1 位作者 贾晓平 廖秀丽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3,共5页
根据1998年2月—1999年5月在北部湾海域按季度进行的4个航次的生态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部湾调查海区的海樽类至少有12种,其中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双尾纽鳃樽... 根据1998年2月—1999年5月在北部湾海域按季度进行的4个航次的生态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部湾调查海区的海樽类至少有12种,其中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双尾纽鳃樽(Thalia democratica)、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Thalia decocraticaorientalis)为优势种;四季的平均丰度依次为春季(2.5 ind/m3)>冬季(0.6 ind/m3)>夏季(0.1 ind/m3)>秋季(0.08 ind/m3)。典范对应分析表明,盐度是影响北部湾海樽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而其它环境因子(溶解氧,pH,水温)的影响较小。受北部湾沿岸入海径流、琼州海峡入湾水及外海入侵海水3大水系混合的影响,海樽类的丰度、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樽类 丰度 生物特征 北部湾
下载PDF
南海中沙西沙海域海樽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亚芳 杜飞雁 +2 位作者 王亮根 宁加佳 谷阳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0,共7页
根据2014年~2015年中沙西沙海域12°30'N^17°32'N、110°00'E^110°11'E 4个航次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海樽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总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分布以及群落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 根据2014年~2015年中沙西沙海域12°30'N^17°32'N、110°00'E^110°11'E 4个航次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海樽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总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分布以及群落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海樽23种,夏季种类最多为16种,其次为冬季15种,春季14种,秋季10种;冬季与其他3个季节在种类组成上存在比较明显的更替现象,其他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中沙西沙海域海樽类平均丰度为0.99个·m-3,夏季最高为1.93个·m-3,其次为冬季1.12个·m-3,春季为0.59个·m-3,秋季最小为0.32个·m-3;周年优势种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和双尾纽鳃樽(Thalia democratic)以及春、夏季的优势种大西洋火体虫(Pyrosoma atlanticum)是影响中沙西沙海域海樽类数量分布格局的主要种类;优势种的集聚分布导致中沙西沙海域海樽类多样性水平一般;多维尺度分析表明中沙西沙海域海樽类群落的季节变化较小。海樽类栖息密度的平面分布及群落格局与海流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樽类 群落结构 海流 南海中沙西沙海域
下载PDF
东海海樽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兆礼 林茂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2,共7页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海域23°30′~33°N、118°30′~128°E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东海海樽类(Thaliacea)种类组成、物种数平面分布和多样性变化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海调查水...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海域23°30′~33°N、118°30′~128°E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东海海樽类(Thaliacea)种类组成、物种数平面分布和多样性变化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海调查水域共发现浮游海樽类20种,夏季16种,春季12种,秋季11种,冬季9种;季节更替率显示,海樽类物种季节更替,从春季到冬季,是温度的季节变化和暖流势力消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冬季到春季,主要受暖流势力增长的影响。春季海樽类物种数与表温和底盐相关,夏季与10m水层温度和盐度相关;秋季相关性不明显,冬季与表温相关。东海海樽种类季节特征和地区特征的形成,主要与暖流势力消长有关。双尾纽鳃樽东方亚种(Thalia democratica orientalis)等7个种是东海的常见种,羽环纽鳃樽(Cyclosalpa pinnata)等6个种是次常见种,其余则是稀有种。东海各分海区海樽类多样性指数大多较低,主要是由于优势种具有很强的聚集性,这种种间和各站位之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多样性指数较低的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海樽类 多样性 种类组成 东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