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oogle Earth和天地图在林地变更中的应用比较和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曲宏辉 张舒洁 +2 位作者 王正茂 孙中元 刘成杰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第4期74-78,共5页
在森林资源监测过程中,特别是涉及林地变更工作时,遥感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上级部门下发的标准影像存在部分地区影像分辨率不高的问题,影响了林地变更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拓展影像资源,使林地变更工作顺利进行,该文对G... 在森林资源监测过程中,特别是涉及林地变更工作时,遥感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上级部门下发的标准影像存在部分地区影像分辨率不高的问题,影响了林地变更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拓展影像资源,使林地变更工作顺利进行,该文对Google Earth和天地图影像及校正配准后的精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配准前的Google Earth影像精度明显优于天地图影像;面积在1万hm^2及其以下的乡镇配准后的影像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天地图 林地变更 配准
下载PDF
船舶协同通信资源配置优化算法
2
作者 刘兰英 王付军 杜宁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71-174,共4页
针对船舶协同通信资源分配不合理,多种业务无序传输,导致网络整体吞吐量下降问题,研究新的船舶协同通信资源配置优化算法。在分析基于空天地海通信的船舶协同通信网络模式,了解此类协同通信网络主体后,构建基于优先级的协同通信频谱资... 针对船舶协同通信资源分配不合理,多种业务无序传输,导致网络整体吞吐量下降问题,研究新的船舶协同通信资源配置优化算法。在分析基于空天地海通信的船舶协同通信网络模式,了解此类协同通信网络主体后,构建基于优先级的协同通信频谱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模型在划分船舶协同通信业务优先级的基础之上,设计实现协同通信下行链路总吞吐量最大化的目标函数,由萤火虫算法求解满足此目标的下行链路船载终端频谱资源配置优化方案,完成船舶协同通信资源配置优化。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优化下,船舶协同通信网络业务传输优先级明确,吞吐量可满足多数船舶通信需求,且大容量传输类、密集接入类、超远程实时类业务数据均可成功、可靠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协同通信 资源配置优化 空天地海通信 业务优先级 吞吐量 萤火虫算法
下载PDF
轻逸姿态与生命之重--评钟求是的鲁奖作品《地上的天空》
3
作者 段晓霞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0-87,共8页
温州作家钟求是带着对个体命运的关怀,以散淡平静的叙述直击生存之重。《地上的天空》围绕朱一围的秘密情事,以疏离的叙事姿态和情节架构的“空白”建构小说,在此基础上体悟作品的个体存在和死亡意义。小说冷静的叙述与留白的文本形成... 温州作家钟求是带着对个体命运的关怀,以散淡平静的叙述直击生存之重。《地上的天空》围绕朱一围的秘密情事,以疏离的叙事姿态和情节架构的“空白”建构小说,在此基础上体悟作品的个体存在和死亡意义。小说冷静的叙述与留白的文本形成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既源于作家的个人追求,也是对先锋作家余华的一种致敬。同时,钟求是的创作始终坚守文学理想,是时代浪潮下文学自身的一种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的天空》 轻逸与沉重 南方写作
下载PDF
空天地网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在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4
作者 段俊俊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4期139-142,共4页
为了解决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滞后、资源配置低效和救援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实现早预警、早发现、早响应的业务目标,利用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先进监测设备及技术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将其应用于自然灾害... 为了解决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中信息获取与处理滞后、资源配置低效和救援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实现早预警、早发现、早响应的业务目标,利用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先进监测设备及技术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将其应用于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设计并搭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系统,实现自然灾害“一张图”管理、监测预警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及灾后灾情评估管理等功能模块,使灾害应急处置更加科学、有序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灾害 应急处置 空天地网一体化 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三礼”中工匠造物与天地秩序研究
5
作者 石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2期13-16,38,共5页
“三礼”作为中华文化源头《易》《礼》体系的核心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工匠造物设计的相关内容,为我们系统了解先秦造物设计提供了依据。从现代设计学的角度看,研究发现“三礼”造物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一是百工顺应自然以“成物... “三礼”作为中华文化源头《易》《礼》体系的核心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工匠造物设计的相关内容,为我们系统了解先秦造物设计提供了依据。从现代设计学的角度看,研究发现“三礼”造物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一是百工顺应自然以“成物”;二是百工顺从天道以“合德”。二者相合充分体现了中华造物文化独具的“天人合一”民族特点,这对我们反思当代设计沉湎于工具理性和功能主义有着很好启示,也对我们新时代推进绿色设计和生态文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 工匠造物 天地秩序 设计伦理
下载PDF
“星链”的系统架构与应用场景
6
作者 柏亮 刘翔舸 《移动信息》 2024年第3期4-6,共3页
“星链(Starlink)”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在构建的新型低轨巨型星座,旨在提供全球宽带互联网服务,其系统架构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终端、数据传输链路、星链地面站等。文中分析了星链技术体制中的关键技术,如卫星制造与发射... “星链(Starlink)”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在构建的新型低轨巨型星座,旨在提供全球宽带互联网服务,其系统架构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终端、数据传输链路、星链地面站等。文中分析了星链技术体制中的关键技术,如卫星制造与发射技术、天地通信技术、终端设备与数据处理技术、任务调度与控制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链 卫星星座 地面终端 天地通信 任务调度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与评价技术体系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晓曼 李静 +2 位作者 刘玉平 刘慧明 闻瑞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5-3142,共8页
基于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集目标、内容、指标、流程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型.最后,为了验证方法体系的可靠性,以河南董寨... 基于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集目标、内容、指标、流程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型.最后,为了验证方法体系的可靠性,以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有工矿用地、旅游用地、采石场、农业用地、居民点、其他人工设施和道路7种人类活动类型,人类活动总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60%,以农业用地为主,占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总面积的89.41%.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实验区人类活动总面积5554.9hm^2、总数量231处,分别占人类活动总面积和总数量的68.65%和58.93%.该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指数为0.000697,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不利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 天地一体化 监管 评价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技术支撑 被引量:21
8
作者 姜德文 蒋学玮 周正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是全国各地水土保持强监管、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和重点工作,面对覆盖全国、数量巨大、年度多次的监管重任,监管工作及技术方法遇到了人工复核工作量大、识别分析难、快速精准监管效能低等瓶颈制约,...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是全国各地水土保持强监管、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和重点工作,面对覆盖全国、数量巨大、年度多次的监管重任,监管工作及技术方法遇到了人工复核工作量大、识别分析难、快速精准监管效能低等瓶颈制约,迫切需要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支撑,破解技术难题。通过对遥感影像光谱信息、纹理结构等特征分析,影像特征增强技术,各类项目占地、土石方挖填量与弃渣量、建设工期、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等级等大数据辅助,经过全面、精细、智能深度学习,同时运用发改、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大数据,通过关联分析,实现对生产建设项目的智能化识别。通过对项目特定的必备配套设施智能关联分析判别、相关图斑的归集,智能分析同一项目相关图斑的判别与归集。综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科技,提高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弃”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智能化、精准化判别率。为提升精准监管效率与效能,应加强水土保持重要敏感区的大数据智能支持,重点监管项目的智能跟踪,水土流失危害重点问题监控,细化项目开工前期、施工过程、工程完工3个时段的关键水土保持措施跟踪监管,更加及时、有效地全面支撑水土保持检查、监督、执法,全面提升监管效率与水平,促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人工智能 互联网 物联网 水土保持 天地一体 信息化监管
下载PDF
全球能源互联网天地协同通信技术体系架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苏斓 王玉东 +1 位作者 辛培哲 杜娜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5-50,共6页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通过特高压连接"一极一道"及世界各国清洁能源基地,借助"互联网+"思维将能源世界性的互联,使全球清洁能源最大化利用及最优化分配。把握了全球能源互联形态下信息通信需求,深入分析了新增业务的特...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通过特高压连接"一极一道"及世界各国清洁能源基地,借助"互联网+"思维将能源世界性的互联,使全球清洁能源最大化利用及最优化分配。把握了全球能源互联形态下信息通信需求,深入分析了新增业务的特性及流向;并结合极地、荒漠、海洋等复杂环境,研究大范围内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通信技术协同配合方案,发挥不同技术的优势,并初步设计天地协同通信架构方案,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天地协同 信息通信 架构
下载PDF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参数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春平 吴健 冷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18,共4页
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建立了朗伯地表对下行辐射的反射作用引起天空亮度变化的解析计算模型。利用射线追踪原理,提出了地表与大气之间多次反射作用的理论模型。引入了一个多次散射的影响因子,并对附加的天空亮度进行了修正。利用混合修... 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建立了朗伯地表对下行辐射的反射作用引起天空亮度变化的解析计算模型。利用射线追踪原理,提出了地表与大气之间多次反射作用的理论模型。引入了一个多次散射的影响因子,并对附加的天空亮度进行了修正。利用混合修正的δ-Eddington近似和互易性原理计算了大气的透射率、反照率以及半球平均反照率。最后计算了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15,0.25和0.35情形下的天空亮度增量,实验测量数据证实了这些结果。结果表明:当地表的反照率不为0时,存在“临边增亮”效应,并且随着地表反照率的增大,这种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 太阳辐射 反射 天空亮度 互易性原理 朗伯定律
下载PDF
食品机械基础教学中的“顶天立地” 被引量:3
11
作者 仲兆祥 姚丽丽 +1 位作者 熊晓辉 汪海波 《化工高等教育》 2012年第3期80-82,85,共4页
针对食品机械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内容尝试改革,引入"顶天立地"的教学思维与方法,将前沿知识、新进的动画与视频技术等引入课程,同时借助科技论坛与校企联盟强化实践能力,... 针对食品机械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内容尝试改革,引入"顶天立地"的教学思维与方法,将前沿知识、新进的动画与视频技术等引入课程,同时借助科技论坛与校企联盟强化实践能力,配套设计课程锻炼设计能力,使课程既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又能服务生产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机械基础 课程改革 顶天立地
下载PDF
试析中国古代的“天地人”观念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9-232,共4页
天、地、人是古代中华民族对宇宙整体的总的看法,是研讨一切具体事物所共通使用的理论原点。古人从天文现象、气候更迭、天气变化等“天”象中观察到“时”的变化,从地形地貌、植被物产、位置环境等“地”貌中发现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从... 天、地、人是古代中华民族对宇宙整体的总的看法,是研讨一切具体事物所共通使用的理论原点。古人从天文现象、气候更迭、天气变化等“天”象中观察到“时”的变化,从地形地貌、植被物产、位置环境等“地”貌中发现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从人禽的二重化、圣凡二重化、性情二重化中明确了“人”的行为准则、道德操守、价值判断。就认识对象而言,“天地人”是整体的、系统的;就认识过程而言,是从天→地→人的以大观小、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模式;在“天地人”整体内比较而言,人居于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关于内涵、机遇及对策的讨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安定 齐清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80-84,共5页
本文在叙述了“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数字地球”给地球科学带来的新契机和我们应有的对策.笔者认为,“数字地球”是国家利益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可分为宏观... 本文在叙述了“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数字地球”给地球科学带来的新契机和我们应有的对策.笔者认为,“数字地球”是国家利益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可分为宏观战略层、技术实现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数字地球”是一个战略,并不能代替相关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也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地球”的要求;“数字地球”的兴起给地球科学带来了大好机遇,使地球科学在对地球整体性认识、数字虚拟、对地球复杂巨系统的研究等方面都大大深化;面临“数字地球”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积极借鉴数字地球的思想,在继续大力发展现有的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同时,努力进行自主创新,力求通过“中国数字地球”或“数字中国”的建设来占领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球 科学内涵 自主创新
下载PDF
中国传统动态审美的形成因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栋 程越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1期74-75,共2页
国人的审美方式一直区别于西方的审美方式,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动态审美的形成基因,系统的掌握中国文化的内在本质,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为基点,最终得出三个方面的基本因子,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形式态度的迥异,国人对动的深刻领悟体... 国人的审美方式一直区别于西方的审美方式,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动态审美的形成基因,系统的掌握中国文化的内在本质,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为基点,最终得出三个方面的基本因子,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形式态度的迥异,国人对动的深刻领悟体现在中国人内在辩证地思考方式,以及对时空统一的观点认知的深刻程度。以及对绘画起源的认定最终发现中国人动态审美的基本形成因素,为中国当代设计提供基本的设计依据,以及对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具有借鉴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点透视 空间 天圆地方 透视
下载PDF
浅谈21世纪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前沿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学芬 周春艳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11期98-100,共3页
根据世界范围内数字地球和可持续发展对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需求,从五个方面论述了21世纪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前沿发展,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在获取全球表面和深部的时空信息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人类更全面... 根据世界范围内数字地球和可持续发展对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需求,从五个方面论述了21世纪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前沿发展,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在获取全球表面和深部的时空信息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人类更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其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对地观测 "3S"集成 天地一体化 天基综合信息网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诗经》中的“天”、“下土”与“地”——早期“天地”观念溯源 被引量:3
16
作者 翟奎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在《诗经》中,"皇天"、"旻天"、"苍天"基本上是神格义,"昊天"兼具神格义和自然义。"上天"的神格义开始弱化,有哲学化倾向,同时自然空间化;"上天"与日月之光紧密关联,且与&... 在《诗经》中,"皇天"、"旻天"、"苍天"基本上是神格义,"昊天"兼具神格义和自然义。"上天"的神格义开始弱化,有哲学化倾向,同时自然空间化;"上天"与日月之光紧密关联,且与"下土"相对。"天"、"土"相对可以被看作是"天地"观念的早期形态。《小雅·正月》出现"天高"、"地厚"用语,这表明明确的天地观念已经形成,它应是春秋时期的观念。由绝对意义上的至上神之天,到相对意义上的天地观念的形成,是早期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其思想意义正可谓"开天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天 旻天 昊天 苍天 上天 下土 天地
下载PDF
论《到灯塔去》中的父亲意象 被引量:4
17
作者 赖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弗吉尼亚.沃尔夫自传体小说《到灯塔去》中塑造的拉姆齐先生形象属于传统的天父意象。他关注事业,尽职养家。但与以地母意象出现的拉姆齐夫人相比,他与孩子们的关系却显得生硬而疏远。本文对拉姆齐先生的父亲意象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他... 弗吉尼亚.沃尔夫自传体小说《到灯塔去》中塑造的拉姆齐先生形象属于传统的天父意象。他关注事业,尽职养家。但与以地母意象出现的拉姆齐夫人相比,他与孩子们的关系却显得生硬而疏远。本文对拉姆齐先生的父亲意象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他最初的天父形象所具有的弊端以及后期转变所带来的与子女关系的转机,试图探讨出一种理想的家庭抚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天父 地母
下载PDF
《易传》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前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玉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8,共10页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基本理论前提,也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本体论形上学的基本出发点与立足点。因此,探讨《易传》的宇宙生成论,对于加深认识其完整的哲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易传》的宇宙生成理论,概括起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宇宙本根于"太极",二是太极衍化为天地,三是天地气化生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生成论 天人合一 太极 天地
下载PDF
香菱:另一块“补天之石”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自振 陈建芳 《闽江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1-56,共6页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香菱是特殊而重要的一位。可以认为香菱是宝玉之外另一块“补天 之石”,应从文本意蕴、文本结构、作者创作等方面来论述、把握这一人物。
关键词 香菱 “补天之石” 意蕴 结构 创作
下载PDF
“天圆地方”概念起源何时辩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努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5-15,共11页
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但是徐凤先研究员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天圆地方”观念作为天地形状的概念仅存在于战国时期的民间,古代学者基本上是沿着天地之道、天地之数的思路进行解释的... 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但是徐凤先研究员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天圆地方”观念作为天地形状的概念仅存在于战国时期的民间,古代学者基本上是沿着天地之道、天地之数的思路进行解释的。于是“天圆地方”的观念究竟起自何时,便成为一个问题。通过对以往被认为证明“天圆地方”的史前考古资料的深入分析,初步认识到,“天圆地方”的观念更多是从“天道阳曰圆,地道阴曰方”的角度,形成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陶寺文化,在此之前各考古学文化均不存在“天圆地方”的观念,与陶寺文化同时期的肖家屋脊文化、齐家文化等是否存在天圆地方的观念,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暂时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圆地方 宇宙观模型 天地之道 天地形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