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力深厚 严谨踏实——记穆克宏先生的学术人生
1
作者 叶枫宇 詹淑然 《天中学刊》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穆克宏先生致力于六朝文学研究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他在六朝文学尤其是《文心雕龙》与《文选》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穆克宏先生治学注重从目录学入手,以客观史料说话,将六朝文学与文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循序渐进,自成体系。穆先... 穆克宏先生致力于六朝文学研究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他在六朝文学尤其是《文心雕龙》与《文选》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穆克宏先生治学注重从目录学入手,以客观史料说话,将六朝文学与文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循序渐进,自成体系。穆先生乐此不疲的治学热情、深厚踏实的学术功底和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均堪称学界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克宏 六朝文学 《文心雕龙》 《文选》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上篇的“文学自觉”阐释
2
作者 郭笑岩 寇鹏程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自觉”程度,规定了文章书写的广度、深度和表达的自由度。上篇的结构体现以文章为中心的“阐释空间”,通过理想作者和理想读者的建构来确立文章的“正体”,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学自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自觉” 大文学观 文体序列 文章正体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对《文赋》写作技巧的继承与发展
3
作者 姚彦群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谋篇布局、文辞表达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陆机相比,刘勰的论述更加系统... 《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谋篇布局、文辞表达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陆机相比,刘勰的论述更加系统且深入。一方面,《文心雕龙》对《文赋》所论及的写作技巧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刘勰不仅对《文赋》中未详尽阐述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甚至创新性地提出更为深刻的见解,使文章的写作技巧朝着更全面更严密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赋》 写作技巧
下载PDF
宛转相承:骈文文句的一种接续方式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4,共8页
《文心雕龙.丽辞》曾举出《周易》中的几种对偶方式,其中一种被称之为“宛转相承”,实际上就是多层(三层以上)对偶相连续,而每层对偶的上下联分别依次相承接、相对应。这种方式起源颇早,而较普遍地运用,则在魏晋以后。这与骈文萌芽、形... 《文心雕龙.丽辞》曾举出《周易》中的几种对偶方式,其中一种被称之为“宛转相承”,实际上就是多层(三层以上)对偶相连续,而每层对偶的上下联分别依次相承接、相对应。这种方式起源颇早,而较普遍地运用,则在魏晋以后。这与骈文萌芽、形成、发展的进程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魏晋、南朝的玄学、佛学论文中,此种方式相当发达。这表明它与说理的需要、与古人的逻辑思维颇有关系。骈文自魏晋时代成型之后,占据文坛统治地位达八百年之久。它不仅用于所谓审美性质的创作,而且普遍使用于政治、学术、社会生活等许多场合。因此,不但研究古代语言和文学,而且研究古代政治、历史、哲学以至社会风俗等,都必须读懂骈文。对于骈文、骈偶句式的语法修辞,包括其文句的接续方式,加以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论说文 逻辑思维 《文心雕龙》
下载PDF
体道行志:刘勰文学本原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雷恩海 苏利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共10页
《文心雕龙》是贯注着刘勰哲学性思考的文学纲领。刘勰志在经世,以撰著入道见志之子书的态度、注经的严谨与诚挚,写成《文心雕龙》一书,力探文学本原,在文学场阈实践其体道成圣、行志济世的理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全书,将形而上... 《文心雕龙》是贯注着刘勰哲学性思考的文学纲领。刘勰志在经世,以撰著入道见志之子书的态度、注经的严谨与诚挚,写成《文心雕龙》一书,力探文学本原,在文学场阈实践其体道成圣、行志济世的理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全书,将形而上的高远追求与形而下的表现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体大虑周的巨著,为后世揭示了伟大文学应具备的基本因素,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有其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体道行志 文学本原
下载PDF
国内《文心雕龙》研究综述:2001—2010 被引量:2
6
作者 侯素芳 汤建民 汤江明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53-59,共7页
选择CNKI数据库,运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信息可视化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1—2010年《文心雕龙》研究论文的规模和增长态势、发表期刊、主要研究机构与作者、基金资助来源、高频关键词以及主题结构图谱等。研究结果揭示出近十年国... 选择CNKI数据库,运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信息可视化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1—2010年《文心雕龙》研究论文的规模和增长态势、发表期刊、主要研究机构与作者、基金资助来源、高频关键词以及主题结构图谱等。研究结果揭示出近十年国内对《文心雕龙》研究的关注程度、研究力量的分布、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献计量分析 共词分析 信息可视化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春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9-103,共5页
《文心雕龙》文言韵语兼有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双层功用,颇具审美与认知双重价值,《文心雕龙》有可能、有必要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将《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宜以《文心雕龙》复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语法、修辞、逻辑的... 《文心雕龙》文言韵语兼有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双层功用,颇具审美与认知双重价值,《文心雕龙》有可能、有必要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将《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宜以《文心雕龙》复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语法、修辞、逻辑的有机结合作为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古汉语 三艺 对象语言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戚良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4,共5页
《文心雕龙》研究已经有了230余种专著和3000多篇论文,形成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龙学"。然而,准确把握《文心雕龙》这一独特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仍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和未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文心雕龙》之于... 《文心雕龙》研究已经有了230余种专著和3000多篇论文,形成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龙学"。然而,准确把握《文心雕龙》这一独特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仍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和未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文心雕龙》之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关系和意义,不仅是"龙学"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关键。站在魏晋南北朝"为艺术而艺术"之时代的制高点上,刘勰遍搜"文场笔苑"而建构起一个"以情为本,文辞尽情"的文论话语体系,以此形成了"神用象通,心物交融"的创作论话语中心和"风清骨峻,即体成势"的审美理想。这一"言为文之用心"的"情本"论的话语系统,使《文心雕龙》集中而典型地展现出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美学之独特的话语风貌,成为中国文论和美学的话语之本和理论之源。这是《文心雕龙》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研究者的关注,并因而形成所谓"龙学"的原因所在,更是"龙学"具有强大生命力之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国文论 话语体系 情本论 审美理想
下载PDF
《文心雕龙》“风骨”说新论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建华 刘邦平 《学术探索》 2004年第9期120-123,共4页
"风骨"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重要范畴。历来对它的解释可谓是莫衷一是。作者对关于它的一些重要的说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它产生的哲学根基———气化哲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初步看法。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风骨
下载PDF
论“入兴贵闲”的文本语境、人文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中胜 范春玲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多年来,学者们对《文心雕龙》的"入兴贵闲"说多有歧解。我们主张从文本语境中来理解刘勰为何提出这一主张。受禅玄文化融合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士人放身山水成一时风气。刘勰提出"入兴贵闲",也是这一时期人文思潮流... 多年来,学者们对《文心雕龙》的"入兴贵闲"说多有歧解。我们主张从文本语境中来理解刘勰为何提出这一主张。受禅玄文化融合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士人放身山水成一时风气。刘勰提出"入兴贵闲",也是这一时期人文思潮流变的生动反映。人生要有闲心,作家要有闲情,文学需要闲美。文学不仅要关心军国大事,有关风教,也要以赏玩之心去体悟天地万物,要言说一切能够感发生命的自然风物。从更长远的文学史视角来看,我们更能感受到刘勰理论主张的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兴贵闲 文心雕龙 文本语境 人文价值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汉书·艺文志》渊源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春泓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共11页
《文心雕龙》之所以体大虑周,离不开"述""作"两端的卓越成就。就"述"而论,极其重视知识储备的刘勰以整理佛典为契机,继承、借鉴了《汉书·艺文志》在目录文献学上的杰出成果,提纲挈领,温故知新,运用... 《文心雕龙》之所以体大虑周,离不开"述""作"两端的卓越成就。就"述"而论,极其重视知识储备的刘勰以整理佛典为契机,继承、借鉴了《汉书·艺文志》在目录文献学上的杰出成果,提纲挈领,温故知新,运用提炼学术的手段和眼光形成创新思维,在《文心雕龙》的内在思想和外在框架上将刘向父子由重经学到重诗赋的文章学观念转变进一步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其文章文体学、文体史学等观念亦深受《汉书·艺文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汉书·艺文志》 刘勰 刘向 刘歆
下载PDF
关于《文心雕龙》论文不及陶渊明之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力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2-86,共5页
《文心雕龙》不及陶渊明,乃其论文以东晋末年为封域使然,而时代风气及作者好恶等外部因素无关。学术界至今仍多有不明此而从“外部”找原因者,其或认为在这一点上刘勰之识力不及钟嵘与萧统。细究之,问题恐怕亦与是书本身有关,即《时序... 《文心雕龙》不及陶渊明,乃其论文以东晋末年为封域使然,而时代风气及作者好恶等外部因素无关。学术界至今仍多有不明此而从“外部”找原因者,其或认为在这一点上刘勰之识力不及钟嵘与萧统。细究之,问题恐怕亦与是书本身有关,即《时序》篇“略举大较”而提及“王、袁联宗”、“颜、谢重叶”等,影响了人们这样之追问:《文心雕龙》论文不及陶渊明,是否与其体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陶渊明 成书体例
下载PDF
论林纾的文体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胜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90-294,共5页
林纾的文体论是其古文论的重要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之前及同时代的文体研究,直接承继《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传统。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之初,既有着对中国古典文体论的撷精取宏,又不乏顺应时变的更新迹象。在对古文体的分类释名,各类... 林纾的文体论是其古文论的重要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之前及同时代的文体研究,直接承继《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传统。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之初,既有着对中国古典文体论的撷精取宏,又不乏顺应时变的更新迹象。在对古文体的分类释名,各类文体的创作方法,以及文体的风格和修辞,他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理解和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文心雕龙》 文体论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视觉性隐喻——以《文心雕龙》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英龙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是中国人主要以味论文。但对《文心雕龙》等著作的考察表明,古典文论中的视觉性隐喻同样普遍。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说为理论依据,可以发现,视觉隐喻与空间隐喻不可分割。同时,视觉隐喻的使用,多... 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是中国人主要以味论文。但对《文心雕龙》等著作的考察表明,古典文论中的视觉性隐喻同样普遍。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说为理论依据,可以发现,视觉隐喻与空间隐喻不可分割。同时,视觉隐喻的使用,多与对文辞的传达意义的功能有关。主要的概念隐喻有:"文中情、理的传达是隐显"、"对情、理的理解是看见"、"文辞与情、理的关系是表里"、"理解能力的高下是深浅"等。各个概念隐喻之间通常是相容的,但也有局部的不一致;同时,这些应用于文论中的概念隐喻有着具身体验的根源和更大的文化背景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文论 视觉 文心雕龙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篇“道”义新释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宝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前贤时人对《原道》篇所言之"道"的众说纷纭,不惟字句理解上的差异,亦忽略了"道"在此篇中涵义的丰富性。刘勰在推原"文"之起源的同时,亦在推原"道"的发展。《原道》篇的深层意图在于言"文... 前贤时人对《原道》篇所言之"道"的众说纷纭,不惟字句理解上的差异,亦忽略了"道"在此篇中涵义的丰富性。刘勰在推原"文"之起源的同时,亦在推原"道"的发展。《原道》篇的深层意图在于言"文"而非言"道"。"道"的发展是通过"文"的发展来展示的。《原道》开篇所言之"道"是宇宙生成的终极之道,中间部分所言之"道"是道家之道,最后所言之"道"是儒家之道。刘勰通过"道"的丰富涵义的内在转换,意欲为"文"的起源找到终极,从而通过强调与神化儒家经典来纠正时人对文章形式过分追求的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起源
下载PDF
《文心雕龙》第一卷文学传播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宝 木斋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汉末魏晋时代发生的纸简替代是文学传播史上具有技术革命意义的事件。纸作为传播介质相比较于简帛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而《文心雕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文论著作并体现那一时期文人丰富的文学传播观念。以第一卷为例,刘勰对于文学... 汉末魏晋时代发生的纸简替代是文学传播史上具有技术革命意义的事件。纸作为传播介质相比较于简帛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而《文心雕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文论著作并体现那一时期文人丰富的文学传播观念。以第一卷为例,刘勰对于文学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传播效果诸环节,均提出了十分重要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传播 传播学
下载PDF
论刘勰写作文化遗产的辩证观——《正纬》、《辨骚》二篇试解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恒全 谢其祥 《钦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7-31,共5页
《正纬》、《辨骚》二篇是在《宗经》、《征圣》的基础上,全面深入阐述了对待古代写作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革新的问题。"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是《正纬》、《辨骚》二篇所共同阐述的核心理论问题,它集中体现了刘勰... 《正纬》、《辨骚》二篇是在《宗经》、《征圣》的基础上,全面深入阐述了对待古代写作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革新的问题。"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是《正纬》、《辨骚》二篇所共同阐述的核心理论问题,它集中体现了刘勰对于古代写作文化遗产继承与革新的辩证观。这一理论主张同《宗经》、《征圣》二篇所提倡的理论观点一样,在《文心雕龙》的整个理论体系中都具有纲领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古代文化遗产 继承和革新
下载PDF
论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了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2-84,共3页
刘勰从"宗经"(宗《诗经》)出发提倡复古,复古与通变相纠结,潜在地阐明了"文学退化观"与"文学进化论"相矛盾的文学发展观。这种矛盾折射出刘勰处理时代新变时的尴尬以及方法论上的混乱。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文学发展观 宗经 通变
下载PDF
《文心雕龙·神思》创作精义新绎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金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3-88,共6页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神与物游"说形象地阐明了"心物交融"的过程,开创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作...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神与物游"说形象地阐明了"心物交融"的过程,开创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作者要像"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那样,迅摄意象,运笔于纸。而意象的酝酿与定型,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又"贵在虚静"。"虚静"是创作之前的作者所需之境静与心静的双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神思 神与物游 营造之象 虚静
下载PDF
《文心雕龙》“通变”释义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亦桥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20-22,共3页
"通变"论是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术界对"通变"释义的研究,大致分为四种:一是将"通变"解释为"复古";二是将"通变"解释为"常变";三是将"通变"... "通变"论是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术界对"通变"释义的研究,大致分为四种:一是将"通变"解释为"复古";二是将"通变"解释为"常变";三是将"通变"解释为"继承"与"革新";四是将"通变"解释为"会通"与"适变"。通过对四种释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全面地把握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通变 继承创新 会通适变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