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夜空保护理念的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1
作者 王敏 赵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28,62,共6页
为保护璀璨星空的夜间自然资源和打造近人尺度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光环境,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夜空保护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优质户外照明B3(0.3714)>星空品质... 为保护璀璨星空的夜间自然资源和打造近人尺度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光环境,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夜空保护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优质户外照明B3(0.3714)>星空品质B1(0.3197)>夜间环境B2(0.3089)。(2)指标层中防眩光的总权重高于其他评价指标。(3)各指标层中重要性程度最高和最低分别是:B1中夜间灯光指数C2(0.1720)、滨水视域开阔度C3(0.0177);B2中滨水绿地生态保护性C7(0.1729)、标识可识别性C6(0.0167);B3中防眩光C12(0.2361)、照明能耗与智能控制C10(0.0252)。该评价体系旨在为今后暗夜景观的定量评价、城市夜间光环境规划建设和保护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绿地 暗夜景观 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夜空保护理念
下载PDF
日本暗夜星空保护制度的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
作者 李奇伟 李泓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暗夜星空保护制度是一项保护美丽星空环境、防治光污染的新兴法律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逐步确立了暗夜星空保护制度,并通过出台政策文件明确了星空保护区设定、照明器具限制使用、费用补偿、行政调查措施等核心规则,有力地提... 暗夜星空保护制度是一项保护美丽星空环境、防治光污染的新兴法律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逐步确立了暗夜星空保护制度,并通过出台政策文件明确了星空保护区设定、照明器具限制使用、费用补偿、行政调查措施等核心规则,有力地提升了暗夜星空保护力度。就我国而言,可以借鉴域外法治经验,依循从地方到中央的立法思路,由星空资源富集区进行先行立法,基于分类管理理念确立暗夜星空保护区设定规则,基于规范与惩治相结合原则完善暗夜星空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污染防治 暗夜星空保护制度 暗夜星空保护区
下载PDF
结合双通道与光源定位的夜间图像去雾
3
作者 陈奕涵 刘奇 +1 位作者 何柯辰 陈曦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225,共6页
针对夜间雾图光照不均、色偏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亮暗双通道与光源定位的夜间图像去雾方法。结合夜间雾天成像模型,首先对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根据评分阈值区分远近光源区域,对远光源区域采用双通道先验原理自适应确定大气光值,... 针对夜间雾图光照不均、色偏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亮暗双通道与光源定位的夜间图像去雾方法。结合夜间雾天成像模型,首先对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根据评分阈值区分远近光源区域,对远光源区域采用双通道先验原理自适应确定大气光值,再对景深一致的超像素块进行最小滤波操作求取透射率,并通过引导滤波进行透射率的优化,最后针对光源变化引起的色偏问题,采用基于标准差加权的灰度世界算法进行颜色校正。与经典去雾方法相比,上述方法在对比度、平均梯度、信息熵等指标上有较大提升,验证了上述去雾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图像去雾 亮暗通道先验 光源定位 超像素分割 颜色校正
下载PDF
死亡的双重性:论莫里斯·布朗肖的死亡美学
4
作者 费颖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死亡主题贯穿了布朗肖的全部作品,把他对文学、语言、哲学、政治、伦理学的论述全部串联起来。死亡既是他理论著作中重点阐释的对象,也是他“叙事”作品中重要的意象。布朗肖肯定了黑格尔的死亡的否定性力量,认为这是死亡的“可能性”,... 死亡主题贯穿了布朗肖的全部作品,把他对文学、语言、哲学、政治、伦理学的论述全部串联起来。死亡既是他理论著作中重点阐释的对象,也是他“叙事”作品中重要的意象。布朗肖肯定了黑格尔的死亡的否定性力量,认为这是死亡的“可能性”,他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将死亡“不可能性的可能性”变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提出了“不可能性”的死亡。布朗肖认为死亡与文学、语言、黑夜有相通之处,“不可能”的死亡即是文学的“第二个斜面”,是遮蔽的语言,是“另一种夜”。他所追求的死亡即是自由,是美和超越。布朗肖一生围绕死亡和写作在思考,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空间和死亡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斯·布朗肖 死亡 文学 语言 黑夜
下载PDF
汽车驾驶员暗适应能力与夜间安全行车分析
5
作者 邱祖汉 《时代汽车》 2023年第17期182-184,共3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高了生活便利性,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捷。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夜间出行时更为突出。夜间视线不清晰,驾驶员视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高了生活便利性,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捷。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夜间出行时更为突出。夜间视线不清晰,驾驶员视线受到阻碍,这是导致夜间交通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率,我们需要分析汽车驾驶员的暗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夜间交通事故,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驾驶员 暗适应能力 夜间行车 安全分析
下载PDF
卡车驾驶员的夜间视力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芳 何存道 +1 位作者 汤震东 葛旭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2-35,64,共5页
运用YJS—II型夜间视觉检查仪对238名男性卡车驾驶员的暗适应时间和夜间视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的95%上限值为59.67秒;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和夜间视力的年龄阈值为40岁;事故组与安全组卡... 运用YJS—II型夜间视觉检查仪对238名男性卡车驾驶员的暗适应时间和夜间视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的95%上限值为59.67秒;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和夜间视力的年龄阈值为40岁;事故组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事故组卡车驾驶员的暗适应时间较长,表明卡车驾驶员的暗适应能力差是引起夜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驾驶员的选拔,安全教育以及制订预防夜间交通事放对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车驾驶员 暗适应 夜间视力 交通事故
下载PDF
夜天空亮度分布模型研究动态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鸣 马剑 张宝刚 《照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4,共6页
暗天空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之一。文章从防治光污染、保护暗天空资源的角度,理论分析了夜天空发亮的原因,讨论了夜天空亮度分布模型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其中主要包括夜天空亮度与城市人口、距离变化关系的模型以... 暗天空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之一。文章从防治光污染、保护暗天空资源的角度,理论分析了夜天空发亮的原因,讨论了夜天空亮度分布模型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其中主要包括夜天空亮度与城市人口、距离变化关系的模型以及夜天空亮度与散射方式关系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夜天空保护方面深入研究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天空亮度 天空发亮 暗天空 分布模型 散射方式
下载PDF
《水浒传》的“夜化”叙事形态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桂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4,共10页
《水浒传》的"夜化"叙事大致可分为传奇性的"夜行"、"夜走"、"夜闹"、"夜战"等形态。"夜行"叙事突出了各位英雄好汉孤身只影行走于荒郊旷野或偏僻地带的"虎胆";... 《水浒传》的"夜化"叙事大致可分为传奇性的"夜行"、"夜走"、"夜闹"、"夜战"等形态。"夜行"叙事突出了各位英雄好汉孤身只影行走于荒郊旷野或偏僻地带的"虎胆";"夜走"叙事渲染了英雄失路和仓皇逃逸的悲情;"夜闹"叙事展现了"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的壮观;"夜战"叙事搬弄出惊心动魄的刀光剑影、战火阴霾。在传统农耕社会,人们每提及"昼伏夜出"、"夜聚晓散"等"夜间"活动,就容易产生"妖淫谋逆"等作奸犯科的"滋事"联想,因而《水浒传》的各种形态的"夜化"叙事包涵着挑战伦理秩序的寓意,特别有利于英雄好汉的"壮心"打造。同时,《水浒传》所叙之"夜"多集中在"秋夕"、"冬夜"等寒夜,符合传统社会"沙场秋点兵"的战争规律,尤其是那些发生于元宵、中秋等节日的"夜闹"故事,有利于渲染英雄悲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 夜化 杀人放火 月黑风寒 壮士心 悲情
下载PDF
铟镓砷焦平面阵列在微光夜视应用中的潜力及前景 被引量:2
9
作者 潘京生 孙建宁 +5 位作者 金戈 任玲 毛汉祺 顾燕 郭一亮 苏德坦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5-432,共8页
得益于夜气辉在短波红外(SWIR)0.9~1.7μm波段的自然辐射数十倍强于夜天空在可见光和近红外(NIR)0.4~0.9μm波段的辐射,SWIR成像成为应用于微光条件下的成像探测的最佳选择,由晶格匹配In0.53Ga0.47As/InP制作InGaAs焦平面阵列(... 得益于夜气辉在短波红外(SWIR)0.9~1.7μm波段的自然辐射数十倍强于夜天空在可见光和近红外(NIR)0.4~0.9μm波段的辐射,SWIR成像成为应用于微光条件下的成像探测的最佳选择,由晶格匹配In0.53Ga0.47As/InP制作InGaAs焦平面阵列(Focal Plane Array,FPA),灵敏于0.9~1.7μm波段,在整个响应波段具有超过70%的量子效率,和室温非制冷工作的极低的暗电流。通过减薄基底,还可将InGaAs FPA的短波限延伸至可见光波段的0.4μm。最近几年,超低暗电流、低读出噪声、大面阵和小像素尺寸的InGaAs FPA的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暗电流得到了数量级的降低,InGaAs FPA探测器已经显露出应用于微光夜视的极大潜力,并且还通过采用更复杂的温度相关的非均匀校正算法实现了无TEC的低功耗工作,基于超低噪声的密集阵列InGaAs FPA的SWIR成像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夜视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 短波红外成像 铟镓砷焦平面阵列 暗电流 多光谱图像融合
下载PDF
性别对抗的审美姿态——论八十年代女性诗学的本体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荣香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0-42,55,共4页
80年代的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 ,由最初的追求真善美 ,呼唤人的尊严与平等到力图从男性巨型话语中浮现出来 ,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与突出 ,对女性自我生命经验进行真实的书写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 80年代的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 ,由最初的追求真善美 ,呼唤人的尊严与平等到力图从男性巨型话语中浮现出来 ,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与突出 ,对女性自我生命经验进行真实的书写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夜 性别对抗 女性诗学
下载PDF
在“恶霸”与“绅士”之间——现当代文学“恶霸地主”形象的形成与消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阎浩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5,共14页
研究现当代文学地主形象的不同塑造方式和不同叙事伦理,"地主"与"恶霸"之间的关系是其关捩点。以凸显阶级对立为宗旨的"恶霸地主"形象最早可追溯到华汉的《暗夜》。此前地主形象的"恶霸"特征... 研究现当代文学地主形象的不同塑造方式和不同叙事伦理,"地主"与"恶霸"之间的关系是其关捩点。以凸显阶级对立为宗旨的"恶霸地主"形象最早可追溯到华汉的《暗夜》。此前地主形象的"恶霸"特征并不明显,此后此类塑造方式也并未立即在文坛确立其主流地位,左翼、准左翼文学对之均有质疑或创作实践上的匡正。《白毛女》公演之后,"恶霸地主"才逐渐成为地主形象的主要类型。但是,在此期间,仍有作家作品在相关描述中显示出某些不同特征。自张炜《古船》始,非恶霸、非反面人物的地主形象接连出现,甚至有圣贤化、英雄化或善人化的地主。当年将"地主"与"恶霸"两个不同概念焊接在一起,是出于发起土地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这一做法曾带来一些副作用或负面作用,但并非没有理论与现实依据。有意将客观性系统暴力具象化为主观暴力,是因前者发生作用是隐蔽潜在的,不易为农民察觉,要消灭它更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霸地主 典范土地革命叙事 绅士 《白毛女》 《暗夜》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末诗歌“黑夜”意象群的镜像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俊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53-57,78,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末,以北岛、顾城、海子、戈麦等人为代表在诗歌中对"黑夜"意象群的集中关注和表达,既能够凸显探索诗歌理想的紧张感,也隐现着诗人把握社会现实复杂关系的思考能力与认识角度。围绕"黑夜"意象群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末,以北岛、顾城、海子、戈麦等人为代表在诗歌中对"黑夜"意象群的集中关注和表达,既能够凸显探索诗歌理想的紧张感,也隐现着诗人把握社会现实复杂关系的思考能力与认识角度。围绕"黑夜"意象群的象征性、否定性、隐微性写作,80年代末汉语诗歌将审视自我与反思时代紧密联系起来,"黑夜"的抒写成为一种自我认识的手段。以"黑夜"意象群构造的特殊情境作为考察对象,阐释"黑夜"艺术母题的内涵,从诗歌技艺角度分析呈现"黑夜"作为精神书写的矛盾体所具有的丰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夜” 意象群 诗歌结构 镜像 自我
下载PDF
张爱玲笔下女性世界的黑夜特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菊 黎燕妮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把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喻为"黑夜",从昏暗:金钱的枷锁;寒冷:真爱永远缺席;恐怖:情欲的焦灼与变态;阴晦:自我意识的依附性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解读出张爱玲笔下女性世界与黑夜之间相似的昏暗、寒冷、恐怖、阴晦的特质。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世界 黑夜特质
下载PDF
汽车夜间会车合适变光距离的分析
14
作者 刘浩学 杨俊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11-12,共2页
本文以人的暗适应现象和车辆高速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依据,对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所规定的“汽车夜间会车应距对方150米以外进行变光”的条文进行了工效学分析,指出了该项规定欠科学性的机理,并为制定新的法规条款指出了有关可操作的途径。
关键词 夜间会车 暗适应 安全距离
下载PDF
激光散斑屈光测试装置及其在夜近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15
作者 章海军 解兰昌 +1 位作者 王自强 黄峰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本文验证了人眼在微光下的夜近视现象,并测试了在不同微光条件下的夜近视值及效应,介绍了一种测量人眼屈光度的激光散斑实验装置,讨论了该装置的原理及其在夜近视研究中的应用。系统地探讨了夜近视的生理机制和效应,指出眼睛的暗焦休止... 本文验证了人眼在微光下的夜近视现象,并测试了在不同微光条件下的夜近视值及效应,介绍了一种测量人眼屈光度的激光散斑实验装置,讨论了该装置的原理及其在夜近视研究中的应用。系统地探讨了夜近视的生理机制和效应,指出眼睛的暗焦休止状态是产生夜近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近视 激光 动态散斑 屈光测试
下载PDF
夜幕中跳动的音符——余华小说中黑夜意象解读
16
作者 皮进 张准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4-76,共3页
死亡是余华小说中凸现的主题,其小说透过黑夜意象来诠释人生的意义,我们不仅看到他对真实生命过程的关注,同时看到现代人生存的困惑和死亡的际遇,这显示他创作中对人的生存意义的独特审视。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死亡 黑夜意象
下载PDF
后现代空间中的荒野
17
作者 黄逸民 倪志升 《鄱阳湖学刊》 2013年第1期68-76,共9页
在莫菲特《后现代主义与空间》一文中,空间的全球化生产和商品化的结果,被视为是空间的抽象化再现与强化差异性两者之间的矛盾。莫菲特所言的后现代空间特性为本文生态批评所关怀的核心,它也与加拿大小说家阿特伍德的小说《末世男女》... 在莫菲特《后现代主义与空间》一文中,空间的全球化生产和商品化的结果,被视为是空间的抽象化再现与强化差异性两者之间的矛盾。莫菲特所言的后现代空间特性为本文生态批评所关怀的核心,它也与加拿大小说家阿特伍德的小说《末世男女》中的奥根农场园区以及与园区相辅的杂市所呈现的后现代空间紧密连结。此外,莫菲特的概念亦可解释2010年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的矛盾冲突,并释例台湾夜市所蕴含的"暗黑生态学"与"诡异"之间的关连性。莫菲特运用后现代空间的特色,评论后现代空间以及地方环境的"黑暗生态"。本文援用莫顿《生态思维》一书中的有关观点,批评后现代空间中的生产与全球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空间 荒野 黑暗生态学 台湾夜市
下载PDF
论余华小说中黑夜意象背后的人生观照
18
作者 付丽娅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4-67,共4页
在余华的笔下,夜是漆黑、阴森、压抑的,是寂静、凄绝、冷漠的。然而,在余华作品中时常出现的"黑夜",不仅是描绘的自然环境,而且是作者精心营造的意象。本文以余华两个不同写作阶段作品中的黑夜意象为研究对象,探讨黑夜意象背... 在余华的笔下,夜是漆黑、阴森、压抑的,是寂静、凄绝、冷漠的。然而,在余华作品中时常出现的"黑夜",不仅是描绘的自然环境,而且是作者精心营造的意象。本文以余华两个不同写作阶段作品中的黑夜意象为研究对象,探讨黑夜意象背后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黑夜意象 人生观照
下载PDF
论志贺直哉《暗夜行路》与自我改造历程
19
作者 刘立善 《日本研究》 2019年第2期79-90,共12页
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此作刻意探究女性贞操过失引发的命运悲剧,以及男主人公时任谦作苦恼的灵魂活动由“自我至上”走向自我改造与“自他调和”的曲折漫长历程,志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互融,才是改造偏执... 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此作刻意探究女性贞操过失引发的命运悲剧,以及男主人公时任谦作苦恼的灵魂活动由“自我至上”走向自我改造与“自他调和”的曲折漫长历程,志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互融,才是改造偏执狭隘自我的良方。《暗夜行路》在相当程度上是志贺从青年到壮年末期的内心世界发展史。剖析此作,既可探究志贺文学创作活动神髓,也是索解日本近代文学的人文意蕴与人性感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直哉 《暗夜行路》 山阴地方 伯耆大山 自我改造
下载PDF
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叙述视点考察
20
作者 孙苗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6-98,共3页
《暗夜行路》是志贺直哉历时16年完成的长篇巨作。其中融入了志贺直哉多年来生活和思想的纠葛,以及心灵成长历程,是一部蕴含了志贺文学真髓的私小说。志贺直哉在创作小说《暗夜行路》过程中,通过叙述视点的精心设置,巧妙地将成长历程的... 《暗夜行路》是志贺直哉历时16年完成的长篇巨作。其中融入了志贺直哉多年来生活和思想的纠葛,以及心灵成长历程,是一部蕴含了志贺文学真髓的私小说。志贺直哉在创作小说《暗夜行路》过程中,通过叙述视点的精心设置,巧妙地将成长历程的真实性展现在读者面前。对《暗夜行路》叙述视点的挖掘和分析,有利于把握作者的真正创作意图,更透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夜行路》 叙述视点 长篇小说 志贺直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