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语堂“歌戈鱼虞模”古读研究的贡献及局限
1
作者 薛宝怡 魏鸿钧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2-86,94,共6页
林语堂根据印欧语系的音读演变以及中国古音的阴阳对转情况,提出“歌戈读长ɑ,麻读短ɑ”的观点。他还根据历史语言学原则、古韵部之间的音转关系、梵汉对音的证据,提出“周秦汉魏时,鱼虞模读开o(或合o)”的见解。虽然在论述的过程中还... 林语堂根据印欧语系的音读演变以及中国古音的阴阳对转情况,提出“歌戈读长ɑ,麻读短ɑ”的观点。他还根据历史语言学原则、古韵部之间的音转关系、梵汉对音的证据,提出“周秦汉魏时,鱼虞模读开o(或合o)”的见解。虽然在论述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他于研究材料、方法、结论皆有个人创见,为后来学者更深入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上古音 歌戈韵 鱼虞模韵
下载PDF
论谐声原则——兼评潘悟云教授的“形态相关”说 被引量:9
2
作者 耿振生 《语言科学》 2003年第5期10-28,共19页
在谐声原则问题上,古音学家的见解颇有分歧,这是由于谐声关系的复杂性造成的。但多数古音学家以语音关系为基础建立谐声原则,则是正确的途径。语音关联是谐声系列的原生性的、根本性的关系,其他关联都是次生性的、非本质性的关系。“形... 在谐声原则问题上,古音学家的见解颇有分歧,这是由于谐声关系的复杂性造成的。但多数古音学家以语音关系为基础建立谐声原则,则是正确的途径。语音关联是谐声系列的原生性的、根本性的关系,其他关联都是次生性的、非本质性的关系。“形态相关说”把谐声关系看作上古汉语形态的反映,这种观点缺乏事实的支持和理论的依据,不能让人信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 谐声关系 谐声原则 形态相关
下载PDF
梅祖麟《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讲辞质疑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新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6,共9页
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发表《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讲辞,对章黄学派及王力先生多所贬抑。本文乃针对梅氏讲辞,从七方面为章黄及王力辨误。一、章黄学派的古音学是胡来的吗?二、梅祖麟正式向董同龢先生学过汉语音韵学吗?三、... 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发表《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讲辞,对章黄学派及王力先生多所贬抑。本文乃针对梅氏讲辞,从七方面为章黄及王力辨误。一、章黄学派的古音学是胡来的吗?二、梅祖麟正式向董同龢先生学过汉语音韵学吗?三、林森二字是什么谐声关系?四、章黄的古音学说不是语言学吗?五、王力真的不懂“同谐声必同部”的道理吗?六、什么是一声之转?七、还要挑起新旧学派之争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音 谐声 一声之转 章黄学派
下载PDF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玉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24,共12页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有很多错讹,初步核查,有100多处,本文举出38例。
关键词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 汉藏语 联绵词 汉语语音
下载PDF
宋代古音学考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民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6-87,共12页
宋代古音学是在吴开拓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建立和发展 ,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隋唐人的协音注释为它作了前期准备 ;对前儒经说的怀疑以及对《集韵》《礼部韵略》旧韵模式的不满 ,促使了宋人对古音学的研究。它的蓬勃发展 ,... 宋代古音学是在吴开拓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建立和发展 ,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隋唐人的协音注释为它作了前期准备 ;对前儒经说的怀疑以及对《集韵》《礼部韵略》旧韵模式的不满 ,促使了宋人对古音学的研究。它的蓬勃发展 ,一是表现为研究古音的著述很多 ,二是研究古韵的学者很多 ,他们在各种著述中发表了很多古音学方面的见解。宋代古音学虽然以通转叶音说为主体 ,但宋儒之中不少人对古本音问题以及对叶音说的错误 ,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并提出了古无叶音说的口号。本篇从古音学史的角度 ,探讨了宋代古音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社会基础 ,并讨论了宋代古音学的历史功绩及其是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转 叶音 沈括 《诗经》 古韵 《集韵》 《类篇》 《礼部韵略》宋代 古音学 社会基础 研究概况 "本言"
下载PDF
试析上古与鼻音结合的复辅音的拟音问题——兼释“柔”的读音 被引量:2
6
作者 崔金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通过考察上古与鼻音结合的复辅音的拟音问题发现:1)从"耳"、"矛"等谐声偏旁的谐声关系可得出《说文解字》谐声具有层级关系;从"尒"声的谐声系列比较复杂,有些异读字可能是音变造成的;"玺"是会... 通过考察上古与鼻音结合的复辅音的拟音问题发现:1)从"耳"、"矛"等谐声偏旁的谐声关系可得出《说文解字》谐声具有层级关系;从"尒"声的谐声系列比较复杂,有些异读字可能是音变造成的;"玺"是会意字,许慎所说的"从土爾声"的说解是汉字讹变造成的假象;日母和明母的谐声关系不是复辅音的反映,用谐声构拟复辅音要结合古文字学、通假关系并理顺谐声字的层级关系;2)从"矛"的本义和通假关系得出"柔"是"矛"的分化字,两者没有谐声关系,有些明母和日母的谐声可能是方言的影响;3)从谐声的系统性来说,拟鼻冠音的证据还不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 复辅音 谐声 鼻音“柔”
下载PDF
论章太炎的古声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良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0-84,共5页
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为清代古音学研究之集大成者,不仅在上古韵部研究上贡献卓著,而且在上古声纽研究方面也创获良多。章氏的上古声纽研究,在承袭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结论的基础之上,根据典籍文献语言用例及个人的审... 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为清代古音学研究之集大成者,不仅在上古韵部研究上贡献卓著,而且在上古声纽研究方面也创获良多。章氏的上古声纽研究,在承袭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结论的基础之上,根据典籍文献语言用例及个人的审音经验,将传统的三十六字母进行重新的分合归并,即:娘日归泥、精组归照、喉牙互易、喻母并影,提出了汉语上古音研究史上第一套完整的声母系统,解释了其间的声转关系,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章氏的上古声纽说,与其上古韵部说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形成了声韵兼顾、正变互补的古音研究。这种古音学说与其"语言缘起说"、"转注假借说"一道,共同组成了植根于汉语汉字特点、具有鲜明中国语言文字学特色的字源学理论体系,为其后撰作系联《说文》同源字族的《文始》奠定了必备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声纽 上古音 音韵学 声母系统 声转关系
下载PDF
略论江有诰《入声表》在古音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8
作者 乔秋颖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2-45,共4页
《入声表》在古音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入声表》在古音学史上的地位:1、时人及后代学者的评价。段玉裁、方东树、姜亮夫、王力、唐作藩等的评论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入声表》对入声与平声关系的处理超过前代学者,... 《入声表》在古音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入声表》在古音学史上的地位:1、时人及后代学者的评价。段玉裁、方东树、姜亮夫、王力、唐作藩等的评论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入声表》对入声与平声关系的处理超过前代学者,体现了江有诰具备极深的审音之功等;2、《入声表》对后代古音学的影响。《入声表》是制作韵表的典范,给先秦语音尤其是韵部系统作了韵图,使后人据此可以看到当时语音系统的面貌,对规范上古韵表的制作、明确古韵构成及古音拟测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入声表》的失误及其不足,主要体现在古韵系统不尽完善,韵字选择上有时过于相信前人而于自身系统不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表 古音学史 韵表 古韵 古音拟测
下载PDF
龙宇纯教授著《中上古汉语音韵论文集》评介
9
作者 冯蒸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3期94-96,F003,共4页
龙宇纯教授是海内外知名的汉语音韵学家。2002 年12 月台湾出版了龙先生的《中上古汉语音韵论文集》一书,该书共收论文20 篇。这些论文对推进汉语中古音和上古音的深入研究有重要作用。本文择要加以评介。
关键词 音韵 中古音 上古音
下载PDF
章太炎的古音学成就及其影响
10
作者 许良越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共3页
章太炎对古音韵部的划分、古音声纽的考证、汉字音值的描写以及汉语音转关系等方面都有过专门的论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古韵分部方面,章氏总结了前代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古韵二十三部;在古声纽方面,章氏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古音二十一纽... 章太炎对古音韵部的划分、古音声纽的考证、汉字音值的描写以及汉语音转关系等方面都有过专门的论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古韵分部方面,章氏总结了前代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古韵二十三部;在古声纽方面,章氏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古音二十一纽;在音值描写方面,章氏是用汉字全面描写古韵音值的第一位学者;在音转关系方面,章氏的《成均图》则是汉语韵转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古音学 音韵学 语言学史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古音学史研究
11
作者 刘青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近 2 0年来 ,古音学史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其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 ,对整个古音学史的论述更加全面系统 ;另一方面 ,产生了一大批对个别古音学家进行深入探讨的专门性论文 ,这些论文不仅关注顾炎武、段玉裁等著名古音学家 ,而且对一些在... 近 2 0年来 ,古音学史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其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 ,对整个古音学史的论述更加全面系统 ;另一方面 ,产生了一大批对个别古音学家进行深入探讨的专门性论文 ,这些论文不仅关注顾炎武、段玉裁等著名古音学家 ,而且对一些在古音学上名不见经传的学者 (如蒋骥 )或颇有争议的学者 (如朱熹、杨慎 )也多有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音学史 清代 宋代 明代
下载PDF
李方桂学术年谱
12
作者 高永安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70-76,共7页
李方桂先生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纪初留学美国,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鲍阿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是印第安语言研究的权威。回国后跟赵元任、罗常培一起,支撑起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语言组,是中国语言学... 李方桂先生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纪初留学美国,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鲍阿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是印第安语言研究的权威。回国后跟赵元任、罗常培一起,支撑起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语言组,是中国语言学界的领军人物。他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奠定了我国民族语言研究的基础,被称为"非汉语语言学之父"。他的汉语上古音研究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方桂 学术年谱 上古音
下载PDF
《增补汇音》音系与上古音系比较研究
13
作者 陈鸿 《闽江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2-78,共7页
《增补汇音》声母方面保留了上古音系统的许多特色。阳声韵完整地保留了上古音[-m]、[-n]、[-]的收尾系统。阴声韵只有“玑”、“葩”两韵差异较大。入声韵出现了与阳声韵相配的入声和与阴声相配的入声两套。《增补》中出现大量阴入对... 《增补汇音》声母方面保留了上古音系统的许多特色。阳声韵完整地保留了上古音[-m]、[-n]、[-]的收尾系统。阴声韵只有“玑”、“葩”两韵差异较大。入声韵出现了与阳声韵相配的入声和与阴声相配的入声两套。《增补》中出现大量阴入对转现象。《增补》将上古四声分为七音,上古许多入声字,在《增补》中属于上去或下上,这是与上古调类最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补汇音》 音系 上古音 比较研究 声母 阳声韵 阴声韵 入声韵
下载PDF
从“声韵相挟而变”看黄季刚古本音考求方法
14
作者 韩琳 仝筱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47-53,共7页
黄季刚考求古本音的方法一直以来受到“乞贷论证”的质疑。在总结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理论、术语、材料相统一,还学术以本来面目的原则,深入发掘黄季刚先生的论述和材料,综合考察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可以发现“声韵相挟而变”理论... 黄季刚考求古本音的方法一直以来受到“乞贷论证”的质疑。在总结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理论、术语、材料相统一,还学术以本来面目的原则,深入发掘黄季刚先生的论述和材料,综合考察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可以发现“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反映了汉语声韵配合规律,是黄季刚音理、音证、音史相统一的音韵学实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刚 古本音 方法
下载PDF
江有诰古音学述评
15
作者 白俊骞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9-52,72,共5页
作为清代古音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江有诰在古韵分部、阴入相配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得益于他对材料的广泛占有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吸收,并在方法上积极探索从而做到"后出转精"。当然,受时代、个人的局限,其古音研究在韵... 作为清代古音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江有诰在古韵分部、阴入相配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得益于他对材料的广泛占有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吸收,并在方法上积极探索从而做到"后出转精"。当然,受时代、个人的局限,其古音研究在韵部分类上未能至于尽善,未能形成阴阳人相配的韵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有诰 古音学 古韵分部 阴入相配
下载PDF
中国音韵学研究70年 被引量:4
16
作者 乔全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49,共21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音韵学研究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1949-1966年--音韵学研究的发轫期;1967-1976年--音韵学研究的停滞期;1977-1999年--音韵学研究的发展期;2000-2019年--音韵学研究的辉煌期。对各个时期的重要论著按研究内容进行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音韵学研究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1949-1966年--音韵学研究的发轫期;1967-1976年--音韵学研究的停滞期;1977-1999年--音韵学研究的发展期;2000-2019年--音韵学研究的辉煌期。对各个时期的重要论著按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发展期分为音韵学通论和教材、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切韵学等韵学研究、对音译音反切研究、诗词用韵研究、近代音研究7个方面;辉煌期集中为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近代音研究、音韵学教材、方言音韵及方言语音史研究及在此期内新拓展的音韵学思想史等几个方面。70年来,中国音韵学研究队伍持续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资料异常丰富、研究方法日益多样、研究成果斐然可观,呈现出了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韵学 上古音 中古音 近代音 方言语音史
下载PDF
吴化粤语的历史形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健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粤西鉴江流域自古是汉人和古百越人杂居之地。从南北朝至初唐时期,此地"冯、冼"结合,"汉、越"共建而又从属于汉人中央政权的地方政权,罗州、高州的行政建制,以及与广州地区的密切联系等等历史因素,促进了本地区的汉... 粤西鉴江流域自古是汉人和古百越人杂居之地。从南北朝至初唐时期,此地"冯、冼"结合,"汉、越"共建而又从属于汉人中央政权的地方政权,罗州、高州的行政建制,以及与广州地区的密切联系等等历史因素,促进了本地区的汉化,糅杂了大量古百越语的汉语方言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吴化 南北朝 百越语 冼夫人
下载PDF
浅论林语堂的复辅音声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国华 郭伟宸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3期76-82,共7页
本文针对林语堂上古声母研究的论文《古有复辅音说》进行述评,主要分三个方面:(一)对20世纪前期兴起的关于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争论做简要的概述;(二)介绍林语堂在国内首先提出的上古复辅音声母的研究材料方法,肯定其对上古复声母研究... 本文针对林语堂上古声母研究的论文《古有复辅音说》进行述评,主要分三个方面:(一)对20世纪前期兴起的关于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争论做简要的概述;(二)介绍林语堂在国内首先提出的上古复辅音声母的研究材料方法,肯定其对上古复声母研究做出的贡献;(三)林语堂在《古有复辅音说》中主要通过谐声痕迹、联绵词来源两方面对古有复辅音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音韵学 上古音研究 复辅音声母
下载PDF
三国韦昭音注的声韵系统与介音规则
19
作者 张冬磊 黄笑山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0,共7页
三国时期的经学家、史学家韦昭著有《汉书音义》和《国语解》两部著作。经文献考证,《汉书音义》大多属于韦昭本人对《汉书》的注解;《国语解》不光使用音注、声训等方式解释《国语》,还收入了三国以前经学家对《国语》的释读。两作虽... 三国时期的经学家、史学家韦昭著有《汉书音义》和《国语解》两部著作。经文献考证,《汉书音义》大多属于韦昭本人对《汉书》的注解;《国语解》不光使用音注、声训等方式解释《国语》,还收入了三国以前经学家对《国语》的释读。两作虽已亡佚,我们仍可通过《史记》三家注、隋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唐代颜师古《汉书注》等传世文献的辑佚,整理出韦昭所作的一部分音释。这对于研究三国时期汉语语音变化及传世文献中三国时期注音材料的整体留存情况有着重要学术价值:一方面,通过研究从古籍文献中辑佚的引音,可以整理归纳出韦昭音声韵系统的特征及介音规则;另一方面,我们对以韦昭注为代表的一批三国音释文献进行引介与阐释,以期挖掘出更多我国古典文献中蕴含的古汉语研究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昭音注 上古音 三国音韵文献考释
下载PDF
音韵学视阈下周秦至汉初语气词的音理分析及其流变动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璐亚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6-435,共10页
周秦语气词系统在声韵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选择倾向性:从声母发音方法看,以鼻边音和擦音占优势,一律不送气;从发音部位看,舌音占优势;韵母主要集中在鱼部和之部。造成语气词声韵分布趋于集中的原因主要有:语言省力性原则、韵部舌位前低... 周秦语气词系统在声韵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选择倾向性:从声母发音方法看,以鼻边音和擦音占优势,一律不送气;从发音部位看,舌音占优势;韵母主要集中在鱼部和之部。造成语气词声韵分布趋于集中的原因主要有:语言省力性原则、韵部舌位前低、响度大等迎合语气词语用功能的发音特征。战国是语气词系统发展的成熟期,战国以后某些语气词的使用频率不升反降,其动因或在于上古韵部的发展演变,受到语音机制的制约,即单元音复合化,元音高化,舌位后移等语音演变机制,分别导致之部语气词“哉”、鱼部语气词“乎”、歌部语气词“也”等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音理特征 流变 动因 上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