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eative Treason of Moss Roberts’Allusion Translation in Three Kingdoms:A Historical Novel
1
作者 LIU Si-y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12期1230-1238,共9页
San Guo Yan Yi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of ancient China.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allusions have been cited in this book,containing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Under the g... San Guo Yan Yi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of ancient China.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allusions have been cited in this book,containing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Under the guidance of creative treas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lator’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by comparing the original allusion with the translated text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reasons of creative treason.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through creative treason in allusion translations,Moss Roberts conveyed the deeper meanings of the allusions,connecting the context closely and ensuring the readers’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text;but he also failed to reveal the form or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some allusions in the original 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kingdoms:A historical novel Moss Roberts ALLUSION Creative Treason
下载PDF
Features of Scott's Historical Novels
2
作者 张宏莹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0期I0149-I0149,共1页
Scott has been universally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and great master of the historical novel.His historical novels c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from the Middle Ages up to the 18th century.In this article,historical trad... Scott has been universally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and great master of the historical novel.His historical novels c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from the Middle Ages up to the 18th century.In this article,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the norm of Scott 's fic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by presenting his most famous historical works,and try to indicate the main features of Scott 's historical no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历史小学 文学评论 文学创作
下载PDF
现代历史小说叙事策略研究
3
作者 古世仓 张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67,共6页
现代历史小说以现代艺术模式呈现历史文本,使其具有现代独特的艺术理想与艺术规范。对非理性思维领域的延伸是现代历史小说自由文学表现力的一个层面,也是在历史小说领域建构现代价值体系的探索。现代历史小说家对史实进行艺术化处理,... 现代历史小说以现代艺术模式呈现历史文本,使其具有现代独特的艺术理想与艺术规范。对非理性思维领域的延伸是现代历史小说自由文学表现力的一个层面,也是在历史小说领域建构现代价值体系的探索。现代历史小说家对史实进行艺术化处理,发掘出历史小说在现代独特的艺术美感。自由的文学表现力说明文学性回归历史话语领域,增强了现代历史小说文学地位的独立性,也对中国新文学呼唤“人”的全面解放做了有力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历史小说 现代艺术模式 非理性 艺术虚构
下载PDF
英国职教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与动力因素——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4
作者 倪小敏 范璐璐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4,共16页
职教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制度。从历史制度主义考察英国近30年来职教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形成和变革,经历了基于扩大教育参与的初创阶段、基于提高职教标准的转型阶段以及对接产业发展战略的新... 职教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制度。从历史制度主义考察英国近30年来职教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形成和变革,经历了基于扩大教育参与的初创阶段、基于提高职教标准的转型阶段以及对接产业发展战略的新发展阶段,这一发展历程既体现出制度变迁对学术资格考试的路径依赖,也体现了渐进转型的过程,最终摆脱对学术资格考试的依附,形成独立的技术资格考试招生制度。对驱动变革因素考察表明:经济利益驱动与文化认同是主要的结构性动力;制度的自我学习与强化是内生性动力;政府、雇主和高校的利益博弈是推进政策演变的行动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职业教育 招生制度 历史制度主义
下载PDF
《三国志演义》蒙译本收藏现状、文献特点和学术价值
5
作者 聚宝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2-102,共11页
国内外现存《三国志演义》蒙译文献不仅收藏分布极为分散,各家书目和图书馆检索目录多粗疏不确,其入藏记录和递藏线索也颇为模糊。就文献特点而言,这些文献具有书籍形态多样、版本种类多元、文本流动不稳、版本信息残缺、卷帙篇幅繁多... 国内外现存《三国志演义》蒙译文献不仅收藏分布极为分散,各家书目和图书馆检索目录多粗疏不确,其入藏记录和递藏线索也颇为模糊。就文献特点而言,这些文献具有书籍形态多样、版本种类多元、文本流动不稳、版本信息残缺、卷帙篇幅繁多、毁损散佚严重等显著特征。这些文献不仅是蒙古族翻译文学史料的重要部分,其整理与研究对蒙古族俗文学文献研究、蒙古族文学批评研究、汉文古代小说版本与传播研究、中国民族文学交流与交融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传世《三国志演义》蒙译本的特点和价值大抵代表了国内外存藏汉文古代小说蒙译本的传播情况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演义》 蒙译本 汉文古代小说
下载PDF
神性的祛魅:施蛰存历史小说的讽刺艺术
6
作者 荀利波 依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作的《鸠摩罗什》《石秀》等6篇历史小说,以小说改写历史故事,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独辟蹊径深入历史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人物潜意识状态,窥探人性深处,袒露一个个为人们熟...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作的《鸠摩罗什》《石秀》等6篇历史小说,以小说改写历史故事,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独辟蹊径深入历史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人物潜意识状态,窥探人性深处,袒露一个个为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作者用比喻、夸张、对比、象征等手法,在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中,揭示“神性”与“人性”、“理性”与“本能”等矛盾,将历史故事中的“神”还原为人,将被历史神化的人物脱圣入俗,对女性角色的描写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关注以“事实”和“表现”的对照、呈现人性与文明的对立冲突,以及对神性的虚伪和表里不一的嘲讽。这种在鲜明对比中的辛辣讽刺,不仅显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对被封建观念压迫的人性解放的呐喊,也拓宽了文学表达的途径,更为历史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和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历史小说 心理分析 讽刺
下载PDF
19世纪英国小说家庭女教师的婚姻宿命
7
作者 陈珍 陈海红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进步,许多低层中产阶级知识女性介入了家庭教师这个职业,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社会地位卑微的家庭女教师以其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游离于主仆之间的微妙身份,经常卷入错综复杂的情感风波,演绎出许多充满波... 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进步,许多低层中产阶级知识女性介入了家庭教师这个职业,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社会地位卑微的家庭女教师以其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游离于主仆之间的微妙身份,经常卷入错综复杂的情感风波,演绎出许多充满波折的婚姻故事,成为当时小说书写的一个主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家庭女教师的历史语境、身份处境、婚姻诉求与婚姻归宿四个层面探讨十九世纪英国小说中家庭女教师的婚姻命运和人生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英国小说 家庭女教师 历史语境 身份处境 婚姻宿命
下载PDF
文与道俱——彼得·阿克罗伊德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
8
作者 郭瑞萍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2期89-101,共13页
阿克罗伊德的历史小说可以被分为互文小说、传记小说、侦探小说、考古小说、成长小说、反事实小说和改编小说。他不仅采用了精彩纷呈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个迷人的故事,而且通过对伦敦的历史书写探讨了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历史起源、... 阿克罗伊德的历史小说可以被分为互文小说、传记小说、侦探小说、考古小说、成长小说、反事实小说和改编小说。他不仅采用了精彩纷呈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个迷人的故事,而且通过对伦敦的历史书写探讨了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历史起源、家庭伦理、种族矛盾、科学发展等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因此,阿克罗伊德的小说实现了“文”与“道”的最佳兼容,引发读者对英国历史和当下全人类普遍问题的追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叙事艺术 文与道
下载PDF
“十七年”小说中的历史镜像与修辞策略
9
作者 董外平 《媒介批评》 2024年第1期254-270,共17页
作为历史记忆的一种传播媒介,文学对于历史的形塑充满主观性和想象性,因而历史的文学镜像与其本像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这与作家采取的修辞策略密切相关。“十七年”小说中的历史镜像主要使用了四种修辞策略:一是正义化的修辞,作家借助... 作为历史记忆的一种传播媒介,文学对于历史的形塑充满主观性和想象性,因而历史的文学镜像与其本像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这与作家采取的修辞策略密切相关。“十七年”小说中的历史镜像主要使用了四种修辞策略:一是正义化的修辞,作家借助原始正义的伦理诉求,赋予了复仇必然性和正当性;二是仪式化的修辞,作家将斗争看作成长与成熟的关键元素,攻击和受刑是英雄走向成长必经的仪式;三是传奇化的修辞,作家把武力视为英雄必备的杀敌技能,并且对其进行了浪漫传奇的想象与渲染;四是史诗化的修辞,作家对集体战斗进行了史诗化处理,将战场的牺牲都转化成胜利的光辉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历史镜像 修辞策略
下载PDF
多元主题文学史论的集成--评《剑桥俄罗斯经典小说指南》
10
作者 凌建侯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2期50-58,87,91,共11页
作为“剑桥指南丛书”俄罗斯专题的开山之作,《剑桥俄罗斯经典小说指南》是当代西方斯拉夫学界专论俄罗斯文学传统的代表作。这部由英美两位学者联袂主编、14位名家合作撰写的论文集,既是有关国别文学专题史的集体专著,又具有教材属性,... 作为“剑桥指南丛书”俄罗斯专题的开山之作,《剑桥俄罗斯经典小说指南》是当代西方斯拉夫学界专论俄罗斯文学传统的代表作。这部由英美两位学者联袂主编、14位名家合作撰写的论文集,既是有关国别文学专题史的集体专著,又具有教材属性,展现出作者们在专业上厚积薄发的精湛功力。本书在结构上别具一格,本文将其概括为“多主题并举阐释俄罗斯经典小说传统的发展线索”,在材料选取上亦有颇可圈点之处。此书给中国学者提供了对观的镜子、对话的伙伴,有助于我们在中、英、俄三方平等对话中照鉴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俄罗斯经典小说指南》 集体专著 多主题文学史论 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下载PDF
司各特历史小说在近代中国的经典化与意识形态形塑 被引量:1
11
作者 栾丽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晚清到民国,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与意识形态的变迁密切相关,二者在特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相得益彰。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传播既是近代文学通往现代文学的一座“桥梁”,也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但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 晚清到民国,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与意识形态的变迁密切相关,二者在特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相得益彰。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传播既是近代文学通往现代文学的一座“桥梁”,也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但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横亘在中西文化之间的“藩篱”,对司各特所描绘的共同体文化记忆形成了遮蔽和重构。司各特历史小说的汉译若要保持活力,急需积极调整翻译策略,突破意识形态的藩篱,再现文化记忆。目前,迫切需要在建立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文明互鉴,因此探讨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对于当今时代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 历史小说 意识形态 文明互鉴
下载PDF
《三国志演义》批评曹操形象的小说化书写——以其“喜”“笑”为阐述中心
12
作者 吴思淇 邓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曹操奸雄形象的生成有其历史性过程,由正史到小说,再到小说内部不同版本,对于曹操“喜”“笑”的关键情绪书写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呈现的客观变化,是曹操形象逐渐小说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小说创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敏锐的结合。小说... 曹操奸雄形象的生成有其历史性过程,由正史到小说,再到小说内部不同版本,对于曹操“喜”“笑”的关键情绪书写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呈现的客观变化,是曹操形象逐渐小说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小说创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敏锐的结合。小说通过叠合、增删和衍生等方式,使曹操的“喜”与“笑”比正史书写更具备曲折与戏剧的一面,也展现曹操喜怒无常的奸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三国志演义》 小说化
下载PDF
英国“双重制”的兴衰之鉴:我国普职教育平等发展
13
作者 陈礼业 徐国庆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英国“双重制”的生命周期仅二十余年,其兴衰之旅大致经过了酝酿、兴起和衰退三个阶段。对技术教育进步需求与学术教育保守要求之间矛盾的调和作用,使得“双重制”顺利实行。然而,地位与权利的不平等带来的趋同现象,促使英国高等教育公... 英国“双重制”的生命周期仅二十余年,其兴衰之旅大致经过了酝酿、兴起和衰退三个阶段。对技术教育进步需求与学术教育保守要求之间矛盾的调和作用,使得“双重制”顺利实行。然而,地位与权利的不平等带来的趋同现象,促使英国高等教育公共部门丧失自身职能与特色,最终导致“双重制”的终结。韦弗等人构想的“双重制”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与教育发展皆利大于弊,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应从确保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权利与地位的平等,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加强职业教育的质量建设,破除阻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不良社会环境三方面着手,推动我国普职教育平等发展,以确保社会、个人与教育等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双重制” 历史演变 普职平等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的玉玺传说书写与政权合法性塑造
14
作者 黄逸秋 丁柏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00-109,共10页
玉玺传说的书写在十六国时期空前强化。作为中原王朝宣扬正统性与合法性的核心器物,十六国诸政权通过大力宣传所获各类玉玺,为塑造政权合法性作出了一系列努力,同时也利用玉玺传说为诸项政治活动创造条件。十六国时期及后世史官对玉玺... 玉玺传说的书写在十六国时期空前强化。作为中原王朝宣扬正统性与合法性的核心器物,十六国诸政权通过大力宣传所获各类玉玺,为塑造政权合法性作出了一系列努力,同时也利用玉玺传说为诸项政治活动创造条件。十六国时期及后世史官对玉玺传说的书写,保留了较完整的传国玺争夺脉络与其他各类玉玺传说的流变过程。经过十六国时期的广泛流传,玉玺传说的内涵进一步丰富。玉玺传说在十六国时期的流传,对玉玺传说的书写模式变化及十六国时期政局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玉玺传说 政权合法性 历史书写
下载PDF
红色主题胡仁乌力格尔的形成与来源
15
作者 王鑫鑫 斯琴托雅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4期162-167,216,217,共8页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胡尔奇们开始说唱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革命英雄事迹的“新乌力格尔”。红色主题胡仁乌力格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种类。它和本子故事一样,是胡仁乌力格尔整体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红色主题胡...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胡尔奇们开始说唱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革命英雄事迹的“新乌力格尔”。红色主题胡仁乌力格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种类。它和本子故事一样,是胡仁乌力格尔整体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红色主题胡仁乌力格尔的来源包括汉族革命历史小说或影视作品、连环画及其蒙译作品的再创作、蒙古族革命历史小说、蒙古族民间文学体裁的再创作以及胡尔奇新创作的新乌力格尔等。它是由时代的要求、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书面文学的作用、口传文学体裁的转换,以及胡尔奇口头创作和听众需求所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主题胡仁乌力格尔 形成与来源 革命历史小说 新作
下载PDF
古为今用——李乃庆先生访谈录
16
作者 王祖友 李乃庆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李乃庆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淡泊名利、志向高远,具有浓厚的家乡情结和爱国精神。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李先生坦言文化历史意识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其小说创作从现实题材转向历史题材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铭记先贤、弘扬中华... 李乃庆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淡泊名利、志向高远,具有浓厚的家乡情结和爱国精神。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李先生坦言文化历史意识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其小说创作从现实题材转向历史题材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铭记先贤、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优秀文化和美德、增强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李老师写的关于淮阳故事的历史小说《秦楚情仇》上下卷、《符氏三皇后》及“廉吏三部曲”《汲黯传》《黄霸传》《张咏传》,立意是古为今用、弘扬主旋律,践行了他的“作家要用作品担起社会责任”的创作理念,体现出高度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乃庆 文化历史意识 历史小说 古为今用
下载PDF
异境想象与现实摹写:明清小说中洞庭湖书写的双重镜像
17
作者 谷文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80,共11页
明清小说中洞庭湖书写呈现出双重镜像之表现,洞庭湖既是一个承载了爱情和神仙的文化记忆的异境空间,又是一个见证了灾害和动荡的历史事实的现实空间,从而表现出既有一脉相承的一致性和前后关联的逻辑性,也有细微隐秘的差异性和前后转化... 明清小说中洞庭湖书写呈现出双重镜像之表现,洞庭湖既是一个承载了爱情和神仙的文化记忆的异境空间,又是一个见证了灾害和动荡的历史事实的现实空间,从而表现出既有一脉相承的一致性和前后关联的逻辑性,也有细微隐秘的差异性和前后转化的变异性。这一特性的形成,既与源远流长的洞庭湖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有关,也与明清时期水灾匪患的现实有关,小说家借此表达忧民情怀,思索生命价值,拓展了洞庭湖文学景观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洞庭湖 双重镜像 历史语境
下载PDF
从宗室教育看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何以深入
18
作者 宣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十六国宗室是十六国政权得以维持的根基和骨干,这一群体的政治能力和文化认同,直接关乎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自在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十六国统治阶层的提倡下,东宫机构和官学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宗室成员还通过拜师求学、重视家学... 十六国宗室是十六国政权得以维持的根基和骨干,这一群体的政治能力和文化认同,直接关乎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自在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十六国统治阶层的提倡下,东宫机构和官学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宗室成员还通过拜师求学、重视家学、侍读讲论等途径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十六国宗室教育具有规模宏远、政治导向、内容多样、师资优异、考核严明、重视女教等时代特征和价值取向。宗室教育为十六国诸政权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一些割据政权得以创造性继承华夏政治文明成果,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为十六国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宗室教育 历史文化认同 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三国志·吴书》“沤口”地望再探——兼论潘濬征讨五溪蛮的军事地理
19
作者 崔启龙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3期137-151,173,174,共17页
在新近整理公布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伍]》中,出现了“南郡作唐县(界)沤口丘”的记载,通过考证可知,这应当就是《三国志·吴书》所载“沤口”,进而可以据此订正《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沤口”的定位。综合吴简与传世文... 在新近整理公布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伍]》中,出现了“南郡作唐县(界)沤口丘”的记载,通过考证可知,这应当就是《三国志·吴书》所载“沤口”,进而可以据此订正《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沤口”的定位。综合吴简与传世文献,可复原出孙吴黄龙、嘉禾年间潘濬征讨五溪蛮的战略部署。澧水沤口屯营与资水“五溪山营”、湘水临湘屯营共同构成了外围警戒防线,潘濬则率主力沿沅水深入五溪腹地,显示出这是一次筹备周密的军事行动。复原潘濬征讨五溪蛮的军事地理,也可为观察孙吴国家在南方山地的控制与扩张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沤口 《三国志》 《中国历史地图集》 走马楼吴简 五溪蛮
下载PDF
新世纪长篇乡土小说的历史叙事研究
20
作者 宋学清 诸淑淇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5-101,共7页
新世纪的中国乡村与乡土小说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容量,乡村与乡土小说的历史化也成为可能。乡土小说历史叙事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乡土小说历史叙事的主体性建构问题。在农民作为叙事主体之外,新世纪乡土小说不断进行以土地和乡村作为历... 新世纪的中国乡村与乡土小说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容量,乡村与乡土小说的历史化也成为可能。乡土小说历史叙事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乡土小说历史叙事的主体性建构问题。在农民作为叙事主体之外,新世纪乡土小说不断进行以土地和乡村作为历史叙事主体的文学尝试,以期进入“乡村本体”书写的根性问题。二是乡土小说历史叙事的“农民性”问题。新世纪乡土作家如何在对“农民性”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出“作为”农民、写农民、为农民的乡土小说。三是坚持批判性历史意识或纪念碑式历史意识的文学历史叙事,发现乡村历史叙事的两条线索。只有将中国乡村置于历史的维度进行思考,才能发现当下乡村的现代性问题,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与乡土小说的发展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历史叙事 历史意识 农民性 农村新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