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rohistory” and “Microhistory” in the writing of library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brary archives in the periods of lat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an of China
1
作者 YAO Leye LIU Chunyu REN Jiale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2018年第1期173-174,共2页
Research paradigms determine the ways the history is written and the consequent research products.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historiography paradigms in library history,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this study p... Research paradigms determine the ways the history is written and the consequent research products.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historiography paradigms in library history,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this study proposes new paradigms based on library archives in the periods of Lat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a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BRARY ARCHIVES the PERIODS of lat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an of China Macrohistory Microhistory in the WRITING of LIBRARY history
原文传递
清代地震灾害史研究综述
2
作者 刘利民 田一颖 李君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为了深化地震灾害史的研究,为今后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借鉴和启示,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缕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清代地震灾害相关研究成果,以展现清代地震灾害史研究现状。研究表明,清代地震史料收集、地震总体研究、地震专题研究、地震... 为了深化地震灾害史的研究,为今后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借鉴和启示,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缕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清代地震灾害相关研究成果,以展现清代地震灾害史研究现状。研究表明,清代地震史料收集、地震总体研究、地震专题研究、地震灾害应对等研究成果丰富且具有阶段性特征,但也存在史料挖掘运用不足、研究视角与维度狭窄、研究范式单一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挖掘民间文献,以交叉研究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地震灾害史研究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地震 灾害史 阶段性 研究创新
下载PDF
论清史《儒林传》扬州学人记载的形成
3
作者 戚学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和第四次稿对扬州学人的记载情况。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中,阮元将任大椿为代表的扬州学人群体载入,但该传被删除。光绪年间,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中有八位扬州学人立为正传。这些传记在扬州府呈送的《儒林刘宝楠刘文淇朱士端王念孙汪喜苟焦循凌曙江藩(江苏咨送采访册)》的同名传记基础上删改而成。国史馆纂修官重点改写并表彰了扬州诸儒在《易》《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等专经研究上的成就,彰显了扬州诸人的“汉学”宗风,突出了他们的地域联系和家族特色。清史《儒林传》虽未用“扬州学派”之名,但已经记载了扬州学派的学风和地缘特色等要素,在正史中确立了扬州学派的史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 扬州学派 汉学 阮元 缪荃孙
下载PDF
民国初年民事“第一法源”的确立——民初大理院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的形塑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琨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学界普遍认为《大清现行刑律》民事部分的效力由1912年4月3日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决议所确立,但梳理史料却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原因在于,该决议由南方政权作出且并未被北洋政府承认,故民事法源的空白未在立法层面得到解决。“现行律民事有... 学界普遍认为《大清现行刑律》民事部分的效力由1912年4月3日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决议所确立,但梳理史料却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原因在于,该决议由南方政权作出且并未被北洋政府承认,故民事法源的空白未在立法层面得到解决。“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的确立,离不开大理院在“司法兼营立法”过程中的塑造。民初民事“第一法源”的确立,大致经历了通过《大清民律草案》的尝试与挫败、大理院确立“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的地位、剥离《大清现行刑律》刑法属性及该律地位的巩固等阶段。纵观民事“第一法源”的确立,自清末兴起的“诸法合体说”起了关键作用,大理院根据该观点将《大清现行刑律》区分为不同的部门法,既解决了“无法可依”的困境,又避免另立新民法将会遭受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现行刑律》 《大清民律草案》 诸法合体 大理院 民事有效部分
下载PDF
清朝“大一统”观的历史书写
5
作者 李金飞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所建,入关后尤为重视文治。在帝王的亲自干预和朝廷主导下,开设了大量史馆,形成了连续不间断的修史系统。史书文本的建构是“大一统”观指导下的文化实践活动,又从不同视角立体书写着清朝孜孜追求的“大一统”观。...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所建,入关后尤为重视文治。在帝王的亲自干预和朝廷主导下,开设了大量史馆,形成了连续不间断的修史系统。史书文本的建构是“大一统”观指导下的文化实践活动,又从不同视角立体书写着清朝孜孜追求的“大一统”观。清朝通过“明清易代”的史学表达传递出对“正统”地位的追求;开创方略体记录王朝战争史昭示帝王“武功”,刻画了清帝天下共主的形象;以一统志为核心的系列志书编纂,则是为着重书写清朝远迈前代的“大一统”疆域规模。清朝如何利用史书文本来书写“大一统”观念,是一个应当给予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大一统” 历史书写 史馆 修史
下载PDF
清代官修《明史》对丘濬的书写——以汤斌《拟明史稿》为中心
6
作者 苏循波 陶继双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95-103,共9页
《拟明史稿》中的《丘濬传》是清朝康熙时期官修《明史》的初期史稿,由理学家汤斌撰写。汤斌对丘濬的书写,主要集中于“文章”“道德”两个方面。其中在“文章”方面,他肯定了丘濬学识“博综”,同时也暗示其理学造诣“精微”不足;在“... 《拟明史稿》中的《丘濬传》是清朝康熙时期官修《明史》的初期史稿,由理学家汤斌撰写。汤斌对丘濬的书写,主要集中于“文章”“道德”两个方面。其中在“文章”方面,他肯定了丘濬学识“博综”,同时也暗示其理学造诣“精微”不足;在“道德”方面,他肯定了丘濬的廉介和淡泊名利,却刻意突出丘濬性格之偏隘,甚至将弘治时期的一些政治纷争内化为其性格特征。《丘濬传》的这种书写模式不仅影响了其后的416卷本《明史》、王鸿绪《明史稿》对丘濬的评价,也被殿本《明史》所继承,形成了清朝官方对丘濬的基本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濬 清代 《明史》 汤斌 《拟明史稿》
下载PDF
中、印茶业的竞争与资本主义特征——《茶业战争:中国与印度的一段资本主义史》评介
7
作者 马祯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史研究一直就资本主义经济是否只出现在西方争论不休。刘仁威(Andrew B.Liu)的《茶业战争:中国与印度的一段资本主义史》选取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商品——茶,通过分析茶叶在晚清和英属印度的种...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史研究一直就资本主义经济是否只出现在西方争论不休。刘仁威(Andrew B.Liu)的《茶业战争:中国与印度的一段资本主义史》选取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商品——茶,通过分析茶叶在晚清和英属印度的种植、加工和贸易,一方面呈现了当时中国和印度茶业如何深度参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论证了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地方性特征,以及二者如何在竞争中走上不同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经济 晚清中国 印度 资本主义经济史
下载PDF
北洋医学堂百年研究述评
8
作者 李亚辉 贾江溶 +3 位作者 刘亚龙 尚工淋 段恩泽 陈子昂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北洋医学堂是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开启了中国官办西医教育的里程碑。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晚清民国时期、新中国至2000年、2000年至今三部分回顾和述评了百余年国内外学者对北洋医学堂的研究成果,认为现阶段其... 北洋医学堂是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开启了中国官办西医教育的里程碑。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晚清民国时期、新中国至2000年、2000年至今三部分回顾和述评了百余年国内外学者对北洋医学堂的研究成果,认为现阶段其研究存在认识度不高、研究范围狭窄、文献资料使用不足等问题,并就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做出了回应,进一步提出要培养高素质研究队伍、合理使用外文文献、加强系统性研究等方法,为中国近代医学史和医学教育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北洋医学堂 学术史 研究评述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的畲族研究及其特点
9
作者 刘琥 曹大明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畲族研究起步于清末民国时期。当时的学界对畲族族属、迁徙路线、人口、文化、生计方式、社会问题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以“他者”为主、规范的民族学研究和传统的史学研究并存、研究材料主要来自地方史志、学界... 畲族研究起步于清末民国时期。当时的学界对畲族族属、迁徙路线、人口、文化、生计方式、社会问题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以“他者”为主、规范的民族学研究和传统的史学研究并存、研究材料主要来自地方史志、学界的研究立场和出发点有所差异等特点。对该时期学术史的梳理,有利于把握畲族研究的历史,也有助于理解清末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及其时代背景,亦能为我国当前的民族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 畲族研究 史学 民族学
下载PDF
近二十年间国内清代东北社会经济史研究状况述评
10
作者 陈正鹏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清代东北的矿业开发、商业、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诸多领域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在地区社会经济研究、民族区域间的交流联系研究... 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清代东北的矿业开发、商业、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诸多领域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在地区社会经济研究、民族区域间的交流联系研究、史料档案运用等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广大学者更加详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清代 社会经济史 区域经济
下载PDF
浅析清代青花发展与历史关系
11
作者 罗颖韬 《陶瓷》 CAS 2024年第5期125-127,共3页
清代的青花瓷发展不同于明代,整体风格上更多来自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其风格从强势到安逸再到柔弱的过程,也符合当时时代的发展。在康、雍、乾3朝发展至鼎盛之后急转直下,也印证了整个古代王朝的兴盛与没落。
关键词 清代青花 风格演变 历史文化
下载PDF
从水利碑刻管窥清代济源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
12
作者 田占营 秦寿懋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水利碑刻可以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特征。清代济源的水利碑刻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标识、社区合作精神的见证者和宣传教化的工具。从水利碑刻记载的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清代济源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的高度重视,突显... 水利碑刻可以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特征。清代济源的水利碑刻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标识、社区合作精神的见证者和宣传教化的工具。从水利碑刻记载的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清代济源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的高度重视,突显了基层社区在协作与治理中的重要角色。水利碑刻成为照见历史的一面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化 济源地区 水利碑刻 基层社会治理
下载PDF
Warfare, Imperialism,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 Review Essay
13
作者 Stephen R. Halse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8年第1期47-72,共26页
This historiographic essay contends that warfare made and unmade the Qing dynasty between 1644 and 1911, and its study has helped to create the field of modem Chinese history during the past seventy years. It advances... This historiographic essay contends that warfare made and unmade the Qing dynasty between 1644 and 1911, and its study has helped to create the field of modem Chinese history during the past seventy years. It advances three principal claims. First, the literature on war, especially interstate conflict, can serve as a synecdoch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m China field as a whole since the 1950s. The research interests of late Qing specialists have oscillated along an "external-internal-external" axis that corresponds with three distinct periods of intellectual inquiry, scholarly production, and generational dominance. Second, historians have reached inaccurate conclusions about the state capacity of the Qing Empire after 1840 through a crude analysis of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 a mistake they can rectify by adopting a longer-term perspective on the state-making process. Third, scholars have deftly traced the changing role of military power in modem Chinese politics but have also adopted the interpretive categories of wen and wu from literati discourse without sufficient critical reflection. In the future, researchers may seek to explore the intersection of warfare and the environment, technology, and ethnic identity, approaches that will continue to move the field in comparative, global, and Inner Asian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fare HISTORIOGRAPHY qing dynasty New qing history methodology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原文传递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清代西藏方志著录及条目内容的疏漏
14
作者 赵心愚 杨璇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44,171,共10页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是《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出版后编纂的大型提要性方志目录。西藏地方志是中国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一提要性工具书清代西藏方志的著录及条目内容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一是将部分非方志著作...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是《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出版后编纂的大型提要性方志目录。西藏地方志是中国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一提要性工具书清代西藏方志的著录及条目内容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一是将部分非方志著作纳入著录,所著录的康熙、雍正时期的西藏方志多为行记;二是著录存在遗漏,在清代西藏方志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影响的几部志书未见著录;三是部分条目的内容有误或不准确、不完整,有的条目未言及志书编纂特点及志中具有资料价值的记载。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影响清代西藏方志的收集整理及资料的挖掘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方志史及西藏方志发展史的研究。本文旨在与西藏方志研究者交流,同时也为“总目提要”今后的增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 清代西藏方志 著录与条目 西藏方志发展史
下载PDF
理论框架、形象建构与研究方法:中外明清女性自杀研究的比较阐释
15
作者 李松 田佳璐 《云梦学刊》 2023年第5期51-61,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史成为国外中国史研究中成果突出、思想活跃的领域,明清女性自杀问题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内学者更多继承了传统史学根基和学术范式,侧重对明清女性自杀现象的梳理统计与实证分析;海外学者深受后现代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史成为国外中国史研究中成果突出、思想活跃的领域,明清女性自杀问题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内学者更多继承了传统史学根基和学术范式,侧重对明清女性自杀现象的梳理统计与实证分析;海外学者深受后现代主义及女性主义的影响,致力于从性别视角对历史语境作出新的诠释,建构了更具主体性和抗争意志的女性形象。围绕明清女性自杀问题,中外学者的研究形成了各有特色、互相激发的对话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妇女史 性别研究 自杀研究 比较阐释
下载PDF
河北省翻译发展史综述
16
作者 张媛媛 张旸 顾锡涛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91,96,共6页
河北省翻译史是学术发展史也是社会文化交流史,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按照年代顺序,系统梳理了从东晋时期到建国后河北省翻译人物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揭示了各时期翻译活动和特... 河北省翻译史是学术发展史也是社会文化交流史,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按照年代顺序,系统梳理了从东晋时期到建国后河北省翻译人物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揭示了各时期翻译活动和特点,总结了河北省翻译工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河北省翻译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翻译发展史的研究,以史为鉴,才能探索翻译过程中的普遍规律,推动翻译理论的创新和翻译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翻译史 东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明清时期
下载PDF
中国灾害史研究的新范式——评《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
17
作者 张剑光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是灾害史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成果,谋篇布局的宏阔完整,对清代的灾等、报灾、勘灾、以工代振、勘不成灾、审户、栖流所等重点议题进行了突破性探讨。书中认为清前期的自然灾害在中国灾害史上具有普遍... 《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是灾害史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成果,谋篇布局的宏阔完整,对清代的灾等、报灾、勘灾、以工代振、勘不成灾、审户、栖流所等重点议题进行了突破性探讨。书中认为清前期的自然灾害在中国灾害史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特点、灾赈机制有着典型性特点、是清王朝政治智慧的体现。这是一本历史灾害研究新范式的著作,在清代灾害史研究上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史 清前期 官赈 制度史 新范式
下载PDF
清代唐宋诗之争的主要理论问题及其逻辑关系
18
作者 唐芸芸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7-104,共8页
清代唐宋诗之争是关乎诗歌本质、诗歌与作家、诗歌功用、诗歌流变、诗歌批评等一系列主要理论问题的讨论,这些主要理论问题首先集中体现于杜诗、严羽《沧浪诗话》、宋诗和竟陵派。清代唐宋诗之争绝不是简单的师法策略问题,而是对诗言志... 清代唐宋诗之争是关乎诗歌本质、诗歌与作家、诗歌功用、诗歌流变、诗歌批评等一系列主要理论问题的讨论,这些主要理论问题首先集中体现于杜诗、严羽《沧浪诗话》、宋诗和竟陵派。清代唐宋诗之争绝不是简单的师法策略问题,而是对诗言志、性情之正、辨体、温柔敦厚、正与变、学问、赋比兴、穷而后工等传统诗学概念的价值定位,这些概念又可以以文学史观和诗人主体为出发点建构逻辑关系。诗学核心概念温柔敦厚所面临的困境及阐释途径,便极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唐宋诗之争 文学史观 诗人主体 温柔敦厚
下载PDF
明清史家建构柳华按闽史事的取向及其动因
19
作者 刘劲松 张泽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6-92,共7页
明正统年间浙闽赣边界地区“矿盗”问题严重,地方政府治理疲软。柳华巡按福建后,塞矿坑、设隘门、编保甲、抚流民,有效地治理了“矿盗”问题。在他离任后,地方官员与宦官集团科敛无度,最终酿成邓茂七之乱,事后又推卸责任于柳华,导致柳... 明正统年间浙闽赣边界地区“矿盗”问题严重,地方政府治理疲软。柳华巡按福建后,塞矿坑、设隘门、编保甲、抚流民,有效地治理了“矿盗”问题。在他离任后,地方官员与宦官集团科敛无度,最终酿成邓茂七之乱,事后又推卸责任于柳华,导致柳华含冤被杀。不同史籍由于各自相异的史源及撰述目的,形成了对柳华按闽史事不同的叙事。其中,《嘉靖延平府志》的历史书写带有强烈的史家主体性,其历史叙事的取舍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史实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柳华按闽 嘉靖延平府志 历史书写
下载PDF
晚清留日师范速成教育政策的历史背景、流变与影响
20
作者 曾雯苹 鄢玲 任江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晚清留日师范速成教育政策是在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历史状况下形成和产生的。教育改革的推动、学校和学生数量的激增、教师人才的不足、邻国日本师范教育的先进性构成了该政策特殊的历史背景。清政府的积极鼓励、有识之士的极力提倡、公费... 晚清留日师范速成教育政策是在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历史状况下形成和产生的。教育改革的推动、学校和学生数量的激增、教师人才的不足、邻国日本师范教育的先进性构成了该政策特殊的历史背景。清政府的积极鼓励、有识之士的极力提倡、公费私费留日方式的拓展逐步形成了其特定的历史流变。而解决师资人才的不足、促进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创办新式教育、传播近代教育理念、促进中国近代学制的形成是其积极的历史影响,但是其消极的影响也是同时存在的。因此,应立足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坚持辩证统一的分析法,才能客观地分析其历史影响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师范速成教育 历史背景 历史流变 历史影响 晚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