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丛林 刘千禧 +1 位作者 张树静 郝亮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黄河流域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劲,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仍处于低位,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完善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劲,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仍处于低位,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完善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论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梳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交易、税费途径、生态保护补偿三条主要途径,从补偿机制、特色产业、资源收益等方面明确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同步推进黄河流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源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市场交易 税费 生态保护补偿
下载PDF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农业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2
作者 张慧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1期10-12,共3页
农业农村发展历来是我国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可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本文以万荣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为例,分析在国家和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农业区发展的生... 农业农村发展历来是我国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可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本文以万荣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为例,分析在国家和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农业区发展的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农业区
下载PDF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3
作者 陈娟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4年第1期1-5,59,共6页
沂蒙山区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规划范围内,生态主体以水源涵养为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 沂蒙山区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规划范围内,生态主体以水源涵养为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本文对沂蒙山区域自然概况及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从而保障区域内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域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 恢复 措施
下载PDF
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重点领域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王广梁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县域生态治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以及“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因此,县域生态治理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县域生态治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以及“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因此,县域生态治理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时代价值,从环境状况、认知水平、支撑能力及保障体系4个方面,剖析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出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5个重点领域,即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绿色发展,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注重人才培育、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并系统提出实现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县域生态治理 重点领域
下载PDF
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5
作者 任月 曹玉昆 +1 位作者 李敬烨 张少鹏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8-425,共8页
基于遥感数据和GIS技术,以龙江森工集团和伊春森工集团所属40个国有森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剖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结合土地利用转移变化规模和方向的时空差异,探讨国有林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新形势、新问题之间... 基于遥感数据和GIS技术,以龙江森工集团和伊春森工集团所属40个国有森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剖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结合土地利用转移变化规模和方向的时空差异,探讨国有林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新形势、新问题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⑴2006—2019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然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林地面积增加了3.379 185万hm~2,动态度达到29.48%;⑵2014—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最为频繁,除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外,所有土地都存在用地竞争;⑶2006—2020年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出面积约是建设用地向生态用地转出面积的2.10倍;⑷伊春森工集团的土地利用转移变化程度比龙江森工集团更稳定;⑸生态用地增加较多的国有森工企业总产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山水林田湖草沙 国有林区 生态保护修复
下载PDF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与启示——以浙江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汪燕林 岳文泽 +3 位作者 张水军 夏皓轩 雷明 王建强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4期37-43,共7页
浙江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是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该工程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道法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实践NbS思维模式和生... 浙江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是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该工程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道法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实践NbS思维模式和生态智慧监管方式,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提出“问题诊断—原因剖析—目标设定—工程谋划—绩效评价—运维管护”技术链条及参照系统选取标准,针对性部署重要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水生态保护修复、土地保护修复、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及数字赋能智慧监管共5大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同时对“山水工程”实践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保护修复 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 生态保护修复 NBS 瓯江源头区域
下载PDF
河湟地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齐润泽 潘竟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2-1013,共12页
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生态脆弱性概念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和遗传算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了河湟地区生态脆弱性指数,采用时空扫描探究生态脆弱性空间聚集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研究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因... 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生态脆弱性概念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和遗传算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了河湟地区生态脆弱性指数,采用时空扫描探究生态脆弱性空间聚集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研究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河湟地区生态脆弱性以轻度脆弱与中度脆弱为主,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生态脆弱性存在明显的时间聚集性与局部的空间聚集特征,高值集聚与低值集聚共存,空间集聚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境内。2000—2020年生态脆弱度整体呈降低趋势,53.36%的土地生态脆弱性有所降低。对生态脆弱性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植被覆盖度,其次是沙漠化指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干旱指数、生境质量指数、海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时空扫描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河湟地区
下载PDF
基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汾河景区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崔苗 张晨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4期49-52,I0007,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生态环境问题越发凸显。黄河支流的汾河景区作为太原城市的“绿肺”,有着涵养水源、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2021年4—10月汾河景区14个监测点位的湿地水体重要污染物指标进行逐月监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生态环境问题越发凸显。黄河支流的汾河景区作为太原城市的“绿肺”,有着涵养水源、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2021年4—10月汾河景区14个监测点位的湿地水体重要污染物指标进行逐月监测,计算汾河景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汾河景区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汾河景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以期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重塑水景观风貌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2021年汾河景区总氮全年超标,氨氮在8月超标,其余项目均符合地表水Ⅴ类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3.89,属轻度富营养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7、8、9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在8月达到峰值,且在远离城市中心的柴村桥监测点位最低,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南内环桥、南中环桥南、长风桥、跻汾桥等监测点位相对较高,水质状况与温度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湿地水体 富营养化 水生态环境保护 汾河景区
下载PDF
榆林黄河中游粗泥沙区生态问题与生态格局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颢 张茂省 +5 位作者 冯立 张鹏飞 王耀 李良娜 王尧 郭迟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9,共12页
黄河中游粗泥沙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形成的最重要组成物质,从源头遏制粗泥沙入黄是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根本之策。笔者采用从大尺度向小尺度梯度分析、生态问题识别诊断与综合评判等方法,确定了陕西省榆林市北部7个黄河一级支流区为粗泥... 黄河中游粗泥沙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形成的最重要组成物质,从源头遏制粗泥沙入黄是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根本之策。笔者采用从大尺度向小尺度梯度分析、生态问题识别诊断与综合评判等方法,确定了陕西省榆林市北部7个黄河一级支流区为粗泥沙主要来源区,并在识别出粗泥沙主要来源区生态问题及其之间关联性、紧迫度、优先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榆林黄河中游粗沙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对策。即围绕2个核心目标、3个关键问题,将研究区划分为10个保护修复单元,提出布局7类工程和29个子项目,构建“1廊2带3区多点”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安全格局,从而达到提升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韧性,实现从源头遏制粗泥沙入黄,缓解拦沙坝、水库和“地上悬河”泥沙淤积压力的目标。研究成果对于保障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粗泥沙区 生态问题 生态修复 保护修复对策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1515”防线实施后植被恢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银兰 陈实 +1 位作者 姚志强 王丽英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4,共8页
开展长江“1515”三道防线实施后的植被恢复效果研究,对评价生态修复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5年和2021年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转移矩阵法,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评价安徽沿江地区植被恢复成效。结果表... 开展长江“1515”三道防线实施后的植被恢复效果研究,对评价生态修复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5年和2021年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转移矩阵法,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评价安徽沿江地区植被恢复成效。结果表明,2021年较2015年植被覆盖度整体明显提高,高覆盖度由2015年的61%增加到2021年的88%;植被覆盖度等级主要由中高覆盖度、中覆盖度向高覆盖度转移,转移面积分别为18.57%和6.31%,其中安庆和芜湖发生转移的面积最为突出;“1515”防线内,以植被中高覆盖度、中覆盖度和中低覆盖度向高覆盖度转移为主,转移面积占比由大到小的区域依次为安徽沿江1 km(27.2%、16.79%和8.06%)、5 km(24.02%、13.91%和6.01%)、15 km(22.78%、10.79%和4.35%),芜湖市在“1515”三道防线的植被恢复效果最好;植被覆盖度等级向好转移以耕地、林地、裸地为主,转移面积占比为耕地>林地>裸地,其中耕地随着防线距离的增加而转移面积减少,林地和裸地随着防线距离的增加其转移面积也相应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和安徽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生态修复 “1515”防线 长江大保护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洞庭湖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变化及修复对策研究
11
作者 肖英才 胡文敏 +1 位作者 黄熠和 李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54,共8页
探讨洞庭湖区实施各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生态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对于指导区域生态建设有积极作用。基于研究区2010,2015,2020年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探讨了洞庭湖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山水林田湖草空... 探讨洞庭湖区实施各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生态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对于指导区域生态建设有积极作用。基于研究区2010,2015,2020年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探讨了洞庭湖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山水林田湖草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变化。结果表明:湖泊面积显著增加,林地和农田面积减少明显,水域和草地面积少量增加,山地面积不变;相较岗地丘陵区和山地区,河湖平原区平均年最大植被覆盖度降低最为明显,其中平原农田降幅最大,亟需重点保护。建议在洞庭湖区后期生态建设中完善山体自然灾害监测机制,进行水环境针对性治理,实行林地分区修复管控,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草地保护修复的关注度。最后,提出了洞庭湖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分项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变化 洞庭湖区 空间格局
下载PDF
格宾挡墙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12
作者 施后海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9期173-176,180,共5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格宾挡墙是一种生态型措施,具有柔性、透水性、耐用性、抗震性、经济型以及有利于植被生长、有利于为水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有利...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格宾挡墙是一种生态型措施,具有柔性、透水性、耐用性、抗震性、经济型以及有利于植被生长、有利于为水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有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活、有利于河流与陆地的物质交换等诸多优点,符合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措施的要求,符合生态保护和发展理念。该文以贵州省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生态岸坡垒砌为例,通过分析对比常用护岸措施,认为格宾挡墙符合生态岸坡垒砌安全、生态的要求,符合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理念,对新时代生态保护和修复河道生态岸坡垒砌有较好参考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其在其他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 生态文明 格宾挡墙 武陵山区 生态保护和修复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提升治理方案研究
13
作者 暴入超 汪贝 +1 位作者 咸强孝 陈擎桢 《水利发展研究》 2023年第10期6-11,共6页
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行滞洪沉沙区域,也是滩区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针对黄河下游滩区仍有近百万居民防洪安全缺乏保障、下游不利河道形态使得黄河防洪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文章在系统分析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新发展阶段国家战... 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行滞洪沉沙区域,也是滩区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针对黄河下游滩区仍有近百万居民防洪安全缺乏保障、下游不利河道形态使得黄河防洪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文章在系统分析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新发展阶段国家战略及沿黄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要求,综合分析提出了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3种方案,从防洪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及投资管理等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3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提出推荐的滩区综合提升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滩区 二级悬河 滩区治理 防洪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沙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探讨--以民勤县为例
14
作者 文侠 贾筱昕 +1 位作者 董丽杰 高峰 《森林防火》 2023年第2期86-90,共5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把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好、培育好、发展好,是我国生态建设基本方略。通过走访乡镇、访谈群众、实地调查、翻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民勤县近年来国土绿化、防...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把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好、培育好、发展好,是我国生态建设基本方略。通过走访乡镇、访谈群众、实地调查、翻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民勤县近年来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林木管护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等进行了调研,就林业与草原等资源现状、荒漠化现状进行综述,对民勤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沙漠区域造林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沙漠区域造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区域造林 黄河流域 民勤县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生态敏感区域
下载PDF
软土区黄河故道疏浚工程岸坡稳定性分析
15
作者 张丽媛 郭连峰 王赟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12期25-30,共6页
河流流经冲积淤泥形成的软土地区容易发生淤积,需要进行河道疏浚。为了分析疏浚工程施工对河岸边坡的影响,以苏北沿海平原地区和响坎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软土地质条件下黄河故道疏浚治理中沿岸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干法施工和带水施工两种... 河流流经冲积淤泥形成的软土地区容易发生淤积,需要进行河道疏浚。为了分析疏浚工程施工对河岸边坡的影响,以苏北沿海平原地区和响坎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软土地质条件下黄河故道疏浚治理中沿岸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干法施工和带水施工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在综合考虑河道特征、功能定位以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框格混凝土植草护坡方案对经流黄河故道的河道两岸进行生态防护。结果表明:采用干法施工易造成岸坡失稳,且抗滑安全系数低于规范要求值,宜采用带水施工方式。防护后的边坡抗倾覆稳定性和整体安全系数均满足要求,安全系数提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工程 边坡稳定性 边坡加固 生态防护 软土地区 黄河故道
下载PDF
九曲溪生态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灵 张玉 +3 位作者 江慧华 周艳 俞建安 吴淑芸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1-45,66,共5页
对九曲溪生态保护区5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人工林、经济林、茶园、稻田)0—20 cm表层土壤性状进行分析,并选取与土壤肥力质量关系密切的土壤容重、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 对九曲溪生态保护区5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人工林、经济林、茶园、稻田)0—20 cm表层土壤性状进行分析,并选取与土壤肥力质量关系密切的土壤容重、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各评价指标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与次生林相比,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状况、持水性能及大部分土壤养分呈下降的趋势,人为施肥使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5种土地利用方式按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排序为次生林(4.046)>竹林经济林(2.944)>稻田(2.632)>马尾松人工林(2.478)>茶园(0.569)。因此,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采取封山育林和种植阔叶林的植被恢复措施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性状 土壤质量 九曲溪生态保护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 被引量:192
17
作者 彭苏萍 毕银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1221,共11页
针对黄河流域煤矿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水资源短缺是该流域中上游生态环境治理的瓶颈,现有技术与方法还不能支撑黄河流域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将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分析... 针对黄河流域煤矿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水资源短缺是该流域中上游生态环境治理的瓶颈,现有技术与方法还不能支撑黄河流域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将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分析了国内外煤矿开采的岩层结构及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地下水资源保护、煤炭开采对水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应结合煤层赋存特点和煤层开采工艺技术,对上覆岩层产生的裂隙发育特征与展布格局,裂隙与地表水和矿井水的导通与耦合关系,裂隙对地表生态发育与退化作用,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描述。提出黄河流域中上游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是水的保护与利用,要采用四维综合监测方法,揭示采矿全周期的地下水、表层水运移及地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要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煤矿区开发过程对水土资源受损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研究并形成黄河流域煤矿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构建黄河流域煤炭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调控模式。要改变传统认为煤炭开采只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旧观念,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对上覆岩层产生裂隙这一类似“松土”的作用动力,减缓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易形成的次生盐碱化现象,积极将人工修复技术和生态自修复作用相结合,实现从被动防治到主动治理,使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典范,并为其他行业应用提供借鉴。最后提出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今后工作重点与发展模式,来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煤矿区 裂隙发育 水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修复
下载PDF
《长江保护法》施行后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扬扬 王孟 +1 位作者 邓瑞 邓志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长江保护法》是将党中央战略部署以法律形式予以贯彻落实、转化为保护长江的国家意志和社会行为准则的重要举措,对于开启长江保护有法可依的崭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在全面分析《长江保护法》中水资源保护管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研判了... 《长江保护法》是将党中央战略部署以法律形式予以贯彻落实、转化为保护长江的国家意志和社会行为准则的重要举措,对于开启长江保护有法可依的崭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在全面分析《长江保护法》中水资源保护管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研判了《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对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精准查找了《长江保护法》视域下流域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立评估制度以及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保护法》强化了水资源保护制度的落实,健全了水资源保护法治的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推进美丽长江和法治长江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保护法 流域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规划 生态流量 饮用水水源地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世丰 袁晓伟 《中国水利》 2005年第19期57-58,共2页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湿地和水源涵养地,也是生态非常脆弱、生态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与环境不仅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而且对支持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湿地和水源涵养地,也是生态非常脆弱、生态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与环境不仅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而且对支持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与环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三江源”地区 青海省 环境保护 生态修复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 可持续发展 高原湿地 生态问题 社会稳定
下载PDF
黄河上游甘南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辉 安金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6,共3页
黄河上游甘南段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根据甘南生态系统特点,采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方法,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对2000年、2005年、201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 黄河上游甘南段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根据甘南生态系统特点,采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方法,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对2000年、2005年、201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5年甘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2000年相比损失640万美元,随着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开展,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2005年上升4 549万美元;2000年甘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8.47倍,远高于经济产品的价值。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保护是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价值估算 环境保护 黄河上游甘南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