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赵翼论宋辽金三史看其史学思想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玲娣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宋史》、《辽史》、《金史》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粗糙的 3部正史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宋辽金三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对这 3部正史的体裁体例、史家作史的态度、行文的“书法”、史料的来源和去取进行了条分缕析... 《宋史》、《辽史》、《金史》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粗糙的 3部正史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宋辽金三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对这 3部正史的体裁体例、史家作史的态度、行文的“书法”、史料的来源和去取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论述 ,充分体现出了他鲜明的史学思想和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甘二史札记》 《宋史》 《辽史》 《金史》 史学思想
下载PDF
由隐而显:赵翼史学在清代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云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68-74,共7页
赵翼是乾嘉时期的诗人、史学家。早年以诗文名世,中年以后由文入史,转向史学研究。在考据盛行的乾嘉学界,时人推重他的诗文,其史学因疏于考证不被重视。嘉、道以降,经世之学兴起,赵翼史学因契合经世之风渐为世人所重。清末,他的代表作... 赵翼是乾嘉时期的诗人、史学家。早年以诗文名世,中年以后由文入史,转向史学研究。在考据盛行的乾嘉学界,时人推重他的诗文,其史学因疏于考证不被重视。嘉、道以降,经世之学兴起,赵翼史学因契合经世之风渐为世人所重。清末,他的代表作《廿二史札记》备受张之洞青睐,借助张之洞的名人推广效应,三年内被翻刻数次,涌现出多种刊本,促成了赵翼史学传播的第一次高潮。民国以来,赵翼之史名誉满中外,影响了一大批的史家、史著。综观赵翼史学生前、身后之际遇,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其史名之显晦与时代风气和学术评价标准之转换紧密相关。探究赵翼史学在清代的际遇不仅为对比民国学术背景下的赵翼史学接受提供了有力参照,还有助于全面了解赵翼史学的传播、接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廿二史札记》 考据 经世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试论传统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的学术关联——以《读史方舆纪要》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其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03-610,699,共8页
作为一门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兴学科,环境史注重研究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不仅与现代历史地理学以“研究在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变化”…为主要课题的学科特点颇有相似之处... 作为一门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兴学科,环境史注重研究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这不仅与现代历史地理学以“研究在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变化”…为主要课题的学科特点颇有相似之处,而且与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注重反思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学术传统和思维方法,也存在重要关联,尤其是清初历史地理学家在“以史经世”思潮视野下对人事与自然地理环境之相互关系及对历史变迁之影响所作的深入探研,对于环境史学者而言,颇值得参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历史地理学 环境史
下载PDF
吕思勉对顾炎武史学的继承与发展
4
作者 李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38,149,共8页
吕思勉深受清代学风的影响,循前代学者先读书、后做学问的传统路径,依托读史札记展开学术研究。在清代史作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推顾炎武的《日知录》。吕思勉较好地继承了顾炎武博证求通的治学特点、阅读文献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研究... 吕思勉深受清代学风的影响,循前代学者先读书、后做学问的传统路径,依托读史札记展开学术研究。在清代史作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推顾炎武的《日知录》。吕思勉较好地继承了顾炎武博证求通的治学特点、阅读文献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世致用的撰述旨趣,在此基础上,他又积极因应时潮,采用新的学术眼光与知识理念研治史学,在治史成就上取得了超越前贤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顾炎武 读史札记
下载PDF
金史五则
5
作者 周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61-63,共3页
金代曾在黄河蒲津渡架设过浮桥;从一条手帕可看出金代淳朴之风;新发现的金代经幢;金代和尚注意环境保护;正隆年号起始时间并无错误。
关键词 金代 金史 黄河浮桥 环境保护 正隆年号
下载PDF
刘秀史事杂考三则——读《后汉书》札记之一
6
作者 王刚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4-18,共5页
对《后汉书》中有关刘秀的材料进行了若干考订,分别涉及刘秀称帝点的政治意义、封更始的意义及关于"公孙皇帝"的辩论。
关键词 刘秀 《后汉书》 札记
下载PDF
《尚书正义》点校札记
7
作者 喻遂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0-154,共5页
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是目前最通行的《尚书》版本 ,但其中错误很多。不仅阮刻本存在着不少漏校、误校、校记选录不当、刊刻新出错讹等问题 ,用唐石经等 11种本子作参校 ,发现《四部备要》翻印本、世界书局及中... 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是目前最通行的《尚书》版本 ,但其中错误很多。不仅阮刻本存在着不少漏校、误校、校记选录不当、刊刻新出错讹等问题 ,用唐石经等 11种本子作参校 ,发现《四部备要》翻印本、世界书局及中华书局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经注疏》 《尚书正义》 点校 札记
下载PDF
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
8
作者 张金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6-21,共6页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对新、旧《五代史》的研究大体包括“史法”和“史事”两部分 ,“史法”部分主要考察新、旧《五代史》的史料来源、体例、书法 ,评论其优劣得失 ,揭示其文献价值。“史事”部分主要是排比分散的材料 ,进行归纳和比...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对新、旧《五代史》的研究大体包括“史法”和“史事”两部分 ,“史法”部分主要考察新、旧《五代史》的史料来源、体例、书法 ,评论其优劣得失 ,揭示其文献价值。“史事”部分主要是排比分散的材料 ,进行归纳和比较研究 ,从中抽象出重要历史事件和重大问题 ,探讨其政治得失以及当时社会风气的变迁 ,揭示其史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廿二史札记》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价值 史学价值
下载PDF
于慎行的君道观与臣道观述评
9
作者 张仁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明代大臣于慎行认为,君主和大臣作为国家的执政者都必须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君主要重视制定法纪伦常、选贤任能、善于纳谏、关心民众疾苦等。大臣要关心国家利益、忠于君主、善于进谏、廉洁奉公等。君主和大臣能否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影... 明代大臣于慎行认为,君主和大臣作为国家的执政者都必须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君主要重视制定法纪伦常、选贤任能、善于纳谏、关心民众疾苦等。大臣要关心国家利益、忠于君主、善于进谏、廉洁奉公等。君主和大臣能否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影响着封建王朝的兴衰存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慎行 《读史漫录》 君道 臣道
下载PDF
吕思勉和吕著《秦汉史》
10
作者 王子今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在吕思勉诸多史学论著之中,《秦汉史》是断代史中最值得推重的一部。《秦汉史》也是能够集中体现这位卓越的史学家的科学精神的著作。吕著《秦汉史》对秦汉历史文化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其中不乏创见。吕思勉对社会生活情景研究的重视,也... 在吕思勉诸多史学论著之中,《秦汉史》是断代史中最值得推重的一部。《秦汉史》也是能够集中体现这位卓越的史学家的科学精神的著作。吕著《秦汉史》对秦汉历史文化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其中不乏创见。吕思勉对社会生活情景研究的重视,也实现了积极的学术引导作用。吕著《秦汉史》采用了特殊的体例,这种新体例的创制,带有摸索试探的性质,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是对于史学论著中断代史撰述方式的进步,毕竟实现了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秦汉史》 札记 文物 基本功
下载PDF
论傅斯年的明史研究——以“傅斯年档案”为中心的探讨
11
作者 张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4-58,共5页
明史是傅斯年用力较多的一个领域,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却很少关注这一问题。实际上,傅氏不仅组织学人校勘《明实录》,而且身体力行参与《明实录》之整理,制定了《校勘叙例》,同时对史语所学人的校勘工作提出审核意见。他曾有编纂《明书... 明史是傅斯年用力较多的一个领域,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却很少关注这一问题。实际上,傅氏不仅组织学人校勘《明实录》,而且身体力行参与《明实录》之整理,制定了《校勘叙例》,同时对史语所学人的校勘工作提出审核意见。他曾有编纂《明书三十志》的设想与计划,并因此拟定了各志的篇目和参与撰写的人员名单,但终因现实变故未能施行。这份未能完成的书稿,折射出傅斯年在明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志向。在"傅斯年档案"中,还有几则傅斯年研究明史的未刊札记,透露出他明史研究的两种倾向:一是对于前人明史研究成果的关注与他的学术兴趣所在,二是对于明代典籍著述旨趣、内容优缺、编纂特点的揭橥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明实录》校勘 《明书三十志》 读史札记 20世纪明史研究
下载PDF
杭世骏《诸史然疑》小识
12
作者 吴涛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7期62-65,共4页
清乾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考据之风盛行的年代,学者们为了还原史书的本来面目,做了大量细致缜密的校勘整理工作,这些研究成果往往体现在学者们的文集笔记当中。杭世骏的读史笔记《诸史然疑》便是其中一例。试对《诸史然疑》的文献考证与... 清乾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考据之风盛行的年代,学者们为了还原史书的本来面目,做了大量细致缜密的校勘整理工作,这些研究成果往往体现在学者们的文集笔记当中。杭世骏的读史笔记《诸史然疑》便是其中一例。试对《诸史然疑》的文献考证与史评及其特点做以介绍,并加以点评,希望能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学者 杭世骏 读史笔记
下载PDF
论钱钟书《中国文学小史序论》中的文学史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8-94,共7页
钱钟书在其文学史观中 ,不仅考察了文学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而且从内在审美规范特征的维度透视了文体的分类与创新。同时 ,他还立足于文学的审美艺术性 ,主张尊重文学历史的现象与事实 ,认为文学史不应按朝代分期 ,“因世... 钱钟书在其文学史观中 ,不仅考察了文学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而且从内在审美规范特征的维度透视了文体的分类与创新。同时 ,他还立足于文学的审美艺术性 ,主张尊重文学历史的现象与事实 ,认为文学史不应按朝代分期 ,“因世以求文” ,而当“以能文为本” ,并采取札记体的形式实现其对文学史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文学史观 文学文本 文体 通史体 札记体
下载PDF
赵翼论唐五代藩镇问题
14
作者 周春江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7-70,共4页
藩镇割据是唐五代时期重要的社会问题。清代史家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多次谈到唐五代藩镇问题,对藩镇兴起与演变,藩镇割据原因,藩镇骄兵,藩镇暴政以及历代控制藩镇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考证、归纳和评述,这些评论对研究唐五代史有着重... 藩镇割据是唐五代时期重要的社会问题。清代史家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多次谈到唐五代藩镇问题,对藩镇兴起与演变,藩镇割据原因,藩镇骄兵,藩镇暴政以及历代控制藩镇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考证、归纳和评述,这些评论对研究唐五代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唐五代 藩镇 《廿二史札记》
下载PDF
表达与实践:赵翼反对援引野史补校正史辨议
15
作者 高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7-66,97,共11页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其代表作《廿二史劄记》是乾嘉史学中独树一帜的著作。全书不仅对正史中历代治乱兴衰的大事进行研究,而且多次博征野史典籍补校正史,这就与他卷首表示的反对援用从前史官弃余的稗乘小说来纠驳正史的...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其代表作《廿二史劄记》是乾嘉史学中独树一帜的著作。全书不仅对正史中历代治乱兴衰的大事进行研究,而且多次博征野史典籍补校正史,这就与他卷首表示的反对援用从前史官弃余的稗乘小说来纠驳正史的言辞声明相矛盾。正是这种表达与实践上的差距,使其后不少学者就赵翼对待正史与野史之态度及野史征引问题产生了歧异。深入剖析赵翼野史观念与实践运用自相矛盾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与乾嘉时代文字狱以及赵翼师承交游、受同时代学术风气习染、参与官方史学活动等都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正史 野史 《廿二史劄记》
下载PDF
教学相长 摸索前行——关于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的几点心得 被引量:1
16
作者 瞿林东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1,共9页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业,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环节,是教师的天职和责任。在20多年的博导生涯中,在教学相长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有几点心得:引导学生在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的前提下,制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拓展知识并...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业,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环节,是教师的天职和责任。在20多年的博导生涯中,在教学相长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有几点心得:引导学生在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的前提下,制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拓展知识并积累问题;从写读书札记入手不断提高学术文章的质量并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关注评论与鉴识能力的砥砺,以适应专业理论的发展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树立史学自信的精神,出其所学为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领域 积累问题 札记与文章 评论与鉴识 史学自信
原文传递
思想思想的思想——读《中国哲学简史》札记
17
作者 刘孝贤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0-64,共5页
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知识和科学的进步,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或将让位于科学或另一种更大气的学问,而人们对超越人世的渴望则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知识和科学的进步,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或将让位于科学或另一种更大气的学问,而人们对超越人世的渴望则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哲学可能会对此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思想的思想 中国哲学简史 札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