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1971年南亚危机与中美关系缓和进程 被引量:2
1
作者 栗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6,128,共5页
1971年南亚危机爆发时值中美关系从紧张向缓和过渡之际。中、美两国对这场危机的态度随着危机的加深而逐步趋向一致:危机爆发之初,中、美两国各行其是;随着危机的升级,中美双方开始秘密接触;战争爆发之后,两国采取断然措施,全面合作,促... 1971年南亚危机爆发时值中美关系从紧张向缓和过渡之际。中、美两国对这场危机的态度随着危机的加深而逐步趋向一致:危机爆发之初,中、美两国各行其是;随着危机的升级,中美双方开始秘密接触;战争爆发之后,两国采取断然措施,全面合作,促使战争走向终结。中美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双方在南亚危机中的合作,而双方的合作又反过来增进了互信,为后来两国所进行的战略合作和建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南亚危机 巴基斯坦 印度
下载PDF
成本权衡与大国对国际危机的干预行为——以美国对1971年印巴危机的干预为例
2
作者 荣正通 汪长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4-69,共6页
目前国际危机事件的频频出现依然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而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却无法完美解释大国对国际危机的干预行为。为弥补这个缺陷,笔者结合新古典现实主义和前景理论,提出成本权衡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大国领导人会通过对机会... 目前国际危机事件的频频出现依然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而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却无法完美解释大国对国际危机的干预行为。为弥补这个缺陷,笔者结合新古典现实主义和前景理论,提出成本权衡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大国领导人会通过对机会成本的权衡来选择干预国际危机的立场和方式,追求干预方案的机会成本最小化,同时设法规避沉没成本、观众成本和反制成本,并且根据前景预期来决定投入成本。将成本权衡理论用于分析美国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印巴危机中的立场和干预方式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该案例完全符合成本权衡理论的相关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权衡 国际危机管理 尼克松政府 1971年印巴危机
下载PDF
1971年南亚危机的国际影响析论
3
作者 张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33-137,226,共6页
1971年南亚危机是南亚国际关系新旧格局交替的"分水岭",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一方面,它是推进美苏中战略大三角形成的"催化剂",直接地影响后危机时代南亚的权势格局,巩固并强化了苏印与美中巴的战略对立;另一方面,... 1971年南亚危机是南亚国际关系新旧格局交替的"分水岭",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一方面,它是推进美苏中战略大三角形成的"催化剂",直接地影响后危机时代南亚的权势格局,巩固并强化了苏印与美中巴的战略对立;另一方面,危机之后的南亚地区格局总体上呈现为印巴之间的不对称均势。印巴之间意识形态、国家理念、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直接对抗并未消除,如何在核时代通过战争之外的方式获取对对方的优势地位,是印巴在1971年战争之后考量战略竞争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1 南亚危机 战略大三角 印巴关系
下载PDF
析论1971年南亚危机产生的地区根源
4
作者 张威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5年第2期66-77,142,共14页
1971年南亚危机是冷战时代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它的爆发是印巴的长期敌对与东巴、西巴的矛盾斗争日趋尖锐化的结果。1947年分治以来,印巴两国水火不容,互视对方为最大的威胁和敌人,宗教与领土问题纷争不断。此为1971年南亚... 1971年南亚危机是冷战时代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它的爆发是印巴的长期敌对与东巴、西巴的矛盾斗争日趋尖锐化的结果。1947年分治以来,印巴两国水火不容,互视对方为最大的威胁和敌人,宗教与领土问题纷争不断。此为1971年南亚危机爆发的地区根源之一。另一方面,分治后的巴基斯坦由于西巴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垄断控制,和对东巴孟加拉族的经济压榨和文化排斥,使得民族融合与国家认同始终无法形成,国家内部的裂痕成为巴基斯坦难以根治的"硬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危机 地区根源 印巴冲突 民族矛盾
下载PDF
中国在1971年南亚政治危机中的反应
5
作者 王苏礼 朱正楷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91-92,共2页
1971年,南亚爆发危机。在这次危机中,中国政府支持巴基斯坦维护独立与统一的正义斗争,反对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肢解巴基斯坦。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竭力维护世界和平,表现了一个大国的风范。
关键词 国际政治 中国 印度 巴基斯坦 1971年南亚危机
下载PDF
东北亚走出安全困境的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海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2-56,共5页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在经历了亚太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显示出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相反,由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抬头,以及美国的世界战略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国际政治和...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在经历了亚太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显示出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相反,由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抬头,以及美国的世界战略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国际政治和军事对立,客观上造成了国际秩序的混乱,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面临重组的局面。构筑东北亚安全新秩序,加强各国的战略合作关系是有关各国的共同战略利益所在和现实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安全 中日韩三国合作 朝核危机 信任机制
下载PDF
中美未能制止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原因探析
7
作者 栗广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3-58,共6页
1971年,印度借巴基斯坦国内因全民大选引发的危机进行干预,并计划借此良机通过战争削弱巴基斯坦。在这场危机中,虽然中美两个大国都支持巴基斯坦,但是由于其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内外交困;中国因"十年动乱"导致国际国内危机重... 1971年,印度借巴基斯坦国内因全民大选引发的危机进行干预,并计划借此良机通过战争削弱巴基斯坦。在这场危机中,虽然中美两个大国都支持巴基斯坦,但是由于其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内外交困;中国因"十年动乱"导致国际国内危机重重;中美两国在应付危机过程中信息交流不充分;故而印度敢于不顾中美两国的反对,最终发动了对巴基斯坦的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危机 印巴战争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试论东南亚金融风波对广东外经贸的影响与对策
8
作者 罗振林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分析东南亚金融风波对广东外经贸工作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提出我省在这个冲击与机遇面前,应及时采取的措施,趋利避害,推动外经贸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东南亚 金融风波 广东 外经贸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大国战略与地区秩序:双重视角下的俄罗斯南亚外交评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武琼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75-104,156,157,共32页
冷战时期苏联南亚外交的演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开始加快实施"转向东方"战略。在"转向东方"战略框架下,俄罗斯将印度作为重要战略支点国辅之巴基斯坦以安全合作的形式来为... 冷战时期苏联南亚外交的演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开始加快实施"转向东方"战略。在"转向东方"战略框架下,俄罗斯将印度作为重要战略支点国辅之巴基斯坦以安全合作的形式来为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打造地缘安全基础,并基此与美国展开战略博弈;打破地理限制,打通并巩固南方出海口,为进一步南下印度洋打造战略据点;加强对印能源合作,扩大能源出口,构筑有利于自身的全球能源贸易体系。在"地区秩序"层面下,当前南亚秩序正处于重构进程中,南亚秩序构建所面临的困境给俄罗斯介入南亚以"浑水摸鱼"之时机,其利用南亚各主权国家间的内部矛盾与分歧,积极参与印巴冲突和阿富汗和平进程等地区热点问题,寻求"战略突围",力争在南亚构建起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地区秩序。面对俄罗斯在南亚影响力的不断深入,中国应做出相应的战略应对以维护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东方”战略 地区秩序 俄罗斯 南亚外交 乌克兰危机
下载PDF
中国对1971年南亚危机的反应和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威 刘子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2,共6页
1971年南亚危机是冷战时期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整个危机的发展演变过程直接关系到中、美、苏、印、巴五国之间的互动以及政治—外交—军事多重博弈。可以说,1971年南亚危机以及第三次印巴战争既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生死较量... 1971年南亚危机是冷战时期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整个危机的发展演变过程直接关系到中、美、苏、印、巴五国之间的互动以及政治—外交—军事多重博弈。可以说,1971年南亚危机以及第三次印巴战争既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生死较量,也关系着中美苏三国围绕南亚次大陆展开的斗争。中美两国极力推动的战略接近亦通过此次危机得到检验,并为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1年南亚危机 中国 政策 反应
原文传递
1971年南亚危机与尼克松政府的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琛 王苏礼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97,共9页
1971年,巴基斯坦的内部动乱演变为印巴战争与美苏之间的对抗。随着危机的深化,美国政策从最初的中立变为介入,最后公开"偏袒"巴基斯坦。从国际冷战大势、尼克松的全球均势战略、"大国南亚困境"机制、尼克松的情感... 1971年,巴基斯坦的内部动乱演变为印巴战争与美苏之间的对抗。随着危机的深化,美国政策从最初的中立变为介入,最后公开"偏袒"巴基斯坦。从国际冷战大势、尼克松的全球均势战略、"大国南亚困境"机制、尼克松的情感因素来看,"偏袒"政策不仅是美国保持其南亚利益的需要,更是服务于尼克松的国际战略安排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1年南亚危机 理查德·尼克松 英迪拉·甘地 大国南亚困境
原文传递
“Triumphalism” and Decision Making in China's Asia Policy 被引量:1
12
作者 YINHONG SHI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2013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The recent years have seen the fading influence of China and the increasing ro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East Asia.This situation is partly attributed to problems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orientation,diplomatic beha... The recent years have seen the fading influence of China and the increasing ro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East Asia.This situation is partly attributed to problems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orientation,diplomatic behaviors,and policy-making mechanism.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East Asian neighbors,China has exhibited a kind of"triumphalism."The complex causes of this triumphalism include the conception of"G2 the Chinese version,"China’s rising popular nationalism,the less-regulated mass media and the coordination failure within the bureaucracy.Nevertheless,the Chinese top leaders have the final say and their role is always decis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asia POLICY Diaoyu crisis south China SEA DI
原文传递
东南亚国家对特朗普政府地区安全政策的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若楠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9,61-62,共9页
执政一年多以来,特朗普政府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构想和政策框架逐渐清晰。从暂停到强化在南海所谓的"自由航行",从抛弃"再平衡"到高调提出"印太构想",从向朝鲜施压到参加美朝峰会,特朗普政府安全政策中的延... 执政一年多以来,特朗普政府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构想和政策框架逐渐清晰。从暂停到强化在南海所谓的"自由航行",从抛弃"再平衡"到高调提出"印太构想",从向朝鲜施压到参加美朝峰会,特朗普政府安全政策中的延续和变化都对地区安全态势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东南亚国家看来,美国战略上的关注、行动上的审慎以及适度的安全存在是必要的。各国在有限度地借重美国应对南海问题、促进半岛缓和以及谨慎开放地看待印太上具有相似立场。与此同时,安全议题的多样性和国家间的利益分化使东南亚国家的反应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特朗普政府 南海问题 朝鲜核危机 印太战略
原文传递
通货膨胀新论——兼析东南亚金融危机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荣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53,共6页
本文认为,在“价格持续上涨”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对于健全的自由经济而言,实际上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生活演进的内在形式。因此,它是自由经济本身的内在特征,而不应是政府行为试图干预的目标。由各种非法交易形式和有违市场经济原... 本文认为,在“价格持续上涨”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对于健全的自由经济而言,实际上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生活演进的内在形式。因此,它是自由经济本身的内在特征,而不应是政府行为试图干预的目标。由各种非法交易形式和有违市场经济原则的政府行为制造的“空帐”所支撑的“价格持续上涨”,才是政府和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全力消除的经济阴影。俄罗斯卢布经历的恶性膨胀和汇率的大幅下跌(货币的国际间“通货膨胀”)以及目前仍在发展的东南亚各国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经济秩序存在严重缺陷,由此存有大量非法空帐的经济共同体,以“恶性通货膨胀”的形式使存在于其经济生活中的“空帐”陷阱公开化。因此,各国所制订的反“通货膨胀”目标,并非针对在健全的市场秩序中运行的“价格持续上涨”这一经济现象,其实质性的针对目标是,以各种有违自由经济原则的方式计入经济生活的“非法空帐”以及以此为支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币值稳定 汇率 自由经济 公意约定 空帐 东南亚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