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语料库的《牡丹亭》翻译风格比较研究
1
作者
丁一枫
于涛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1-71,共11页
随着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牡丹亭》已被多次翻译成其他语言。然而,学界对这部杰作的研究始终停留在翻译策略及文化交流的层面,从语料库角度的研究十分有限。基于《牡丹亭》白之和许渊冲的译本,本文采用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方法探讨两者在...
随着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牡丹亭》已被多次翻译成其他语言。然而,学界对这部杰作的研究始终停留在翻译策略及文化交流的层面,从语料库角度的研究十分有限。基于《牡丹亭》白之和许渊冲的译本,本文采用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方法探讨两者在词汇、句法和话语层面之间的差异。通过建立小型平行语料库,同时进行标准化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平均句长等数据的收集,以在定性分析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白译使用了更加正式的词汇,而许译的词汇富有口语化特征;(2)和许译相比,白译用了更加复杂冗长的句子;(3)许译的可读性和可表演性更强。总得来说,白译具有明显的书面语特征,结构复杂,在符号和含义上都忠于原文,但可读性较差;而许译流畅细腻,具有和谐美,充分利用译语的特点,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使其内容更容易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学
翻译风格
《牡丹亭》
白译
许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穆旦研究:几个值得深化的话题
被引量:
8
2
作者
吴思敬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穆旦的不断奋进、不断求索而又蒙受数不尽的折磨与屈辱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诗歌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命运的一个典型的个案。穆旦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诗人对现代性的追求,对于穆旦的研究者...
穆旦的不断奋进、不断求索而又蒙受数不尽的折磨与屈辱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诗歌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命运的一个典型的个案。穆旦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诗人对现代性的追求,对于穆旦的研究者来说,就是要找出穆旦给中国新诗提供了哪些新的写法,他诗歌中的持久的艺术魅力又表现在哪里,这样,就可以把穆旦研究与中国新诗的诗性空间的开拓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确立穆旦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穆旦是说不尽的,他诗歌的丰富和蕴含其中的丰富的痛苦,值得我们永远沉思与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穆旦研究
现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归来”诗群与穆旦、昌耀等人的诗
被引量:
8
3
作者
王光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1,共6页
20世纪70、80年代一批被迫放弃过写作的中国诗人的“归来”,既意味着社会体制与文艺观念对历史存在的重新接纳,也象征着中国诗歌的死而复生。这些诗人从“说真话”出发,以真切的个人经验见证了时代的错乱和灵魂的挣扎,修复与重建了人与...
20世纪70、80年代一批被迫放弃过写作的中国诗人的“归来”,既意味着社会体制与文艺观念对历史存在的重新接纳,也象征着中国诗歌的死而复生。这些诗人从“说真话”出发,以真切的个人经验见证了时代的错乱和灵魂的挣扎,修复与重建了人与诗的尊严,给中国诗歌史留下了无以替代的特质。其中,穆旦与昌耀等人的诗歌成就,尤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来”诗群
历史见证
穆旦与昌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40年代批评视野中的穆旦
被引量:
1
4
作者
子张
董晓霞
《泰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7-21,共5页
20世纪40年代是穆旦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也是穆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从40年代初期到40年代中后期,穆旦作为学院派青年诗人受到老一代诗人的重视,同时得到具有学院背景的青年批评家的积极评价。本阶段穆旦研究的意义在于:在世界现代诗...
20世纪40年代是穆旦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也是穆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从40年代初期到40年代中后期,穆旦作为学院派青年诗人受到老一代诗人的重视,同时得到具有学院背景的青年批评家的积极评价。本阶段穆旦研究的意义在于:在世界现代诗歌传统的背景上以比较文学、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等方法对穆旦及其诗歌作品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评估,对穆旦的出现做出了及时的和积极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文学批评
穆旦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7—1997年穆旦研究述评
5
作者
肖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1-56,62,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发现穆旦"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纪念穆旦逝世的两部文集分别于1987年和1997年出版,并成为穆旦研究的重要事件。文章以这两部文集的出版年份为界,进行追溯性的回顾,在梳理穆旦研究之历时性特...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发现穆旦"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纪念穆旦逝世的两部文集分别于1987年和1997年出版,并成为穆旦研究的重要事件。文章以这两部文集的出版年份为界,进行追溯性的回顾,在梳理穆旦研究之历时性特征的同时,也总结了穆旦研究的共时性问题。这一时期的穆旦研究主要集中在九叶诗派等的群体性研究、具体作品分析和文学史研究上,其中在探讨穆旦的文学史地位时存在"拔高"现象。此外,穆旦研究还有许多盲点有待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群体性研究
个体性研究
文学史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语料库的《牡丹亭》翻译风格比较研究
1
作者
丁一枫
于涛
机构
英国爱丁堡大学莫雷教育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1-7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型式语法和索引行聚类的英语动词型式自动识别与提取研究”(15BYY095)。
文摘
随着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牡丹亭》已被多次翻译成其他语言。然而,学界对这部杰作的研究始终停留在翻译策略及文化交流的层面,从语料库角度的研究十分有限。基于《牡丹亭》白之和许渊冲的译本,本文采用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方法探讨两者在词汇、句法和话语层面之间的差异。通过建立小型平行语料库,同时进行标准化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平均句长等数据的收集,以在定性分析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白译使用了更加正式的词汇,而许译的词汇富有口语化特征;(2)和许译相比,白译用了更加复杂冗长的句子;(3)许译的可读性和可表演性更强。总得来说,白译具有明显的书面语特征,结构复杂,在符号和含义上都忠于原文,但可读性较差;而许译流畅细腻,具有和谐美,充分利用译语的特点,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使其内容更容易理解。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学
翻译风格
《牡丹亭》
白译
许译
Keywords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y
translation styles
mu
dan
Ting
Birch’s version
Xu’s vers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穆旦研究:几个值得深化的话题
被引量:
8
2
作者
吴思敬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40,共8页
文摘
穆旦的不断奋进、不断求索而又蒙受数不尽的折磨与屈辱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诗歌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命运的一个典型的个案。穆旦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诗人对现代性的追求,对于穆旦的研究者来说,就是要找出穆旦给中国新诗提供了哪些新的写法,他诗歌中的持久的艺术魅力又表现在哪里,这样,就可以把穆旦研究与中国新诗的诗性空间的开拓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确立穆旦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穆旦是说不尽的,他诗歌的丰富和蕴含其中的丰富的痛苦,值得我们永远沉思与品味。
关键词
诗歌
穆旦研究
现代
Keywords
Poem
the study of poet mu dan
the
Modern Period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归来”诗群与穆旦、昌耀等人的诗
被引量:
8
3
作者
王光明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1,共6页
文摘
20世纪70、80年代一批被迫放弃过写作的中国诗人的“归来”,既意味着社会体制与文艺观念对历史存在的重新接纳,也象征着中国诗歌的死而复生。这些诗人从“说真话”出发,以真切的个人经验见证了时代的错乱和灵魂的挣扎,修复与重建了人与诗的尊严,给中国诗歌史留下了无以替代的特质。其中,穆旦与昌耀等人的诗歌成就,尤其值得关注。
关键词
“归来”诗群
历史见证
穆旦与昌耀
Keywords
the
Group
of
"Returning"
poet
s
Historical Evince
mu
dan
and Chang Yao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40年代批评视野中的穆旦
被引量:
1
4
作者
子张
董晓霞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7-21,共5页
文摘
20世纪40年代是穆旦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也是穆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从40年代初期到40年代中后期,穆旦作为学院派青年诗人受到老一代诗人的重视,同时得到具有学院背景的青年批评家的积极评价。本阶段穆旦研究的意义在于:在世界现代诗歌传统的背景上以比较文学、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等方法对穆旦及其诗歌作品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评估,对穆旦的出现做出了及时的和积极的反应。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文学批评
穆旦研究
Keywords
the
1940's
literature criticism
mu
dan
studies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7—1997年穆旦研究述评
5
作者
肖柳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1-56,62,共7页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发现穆旦"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纪念穆旦逝世的两部文集分别于1987年和1997年出版,并成为穆旦研究的重要事件。文章以这两部文集的出版年份为界,进行追溯性的回顾,在梳理穆旦研究之历时性特征的同时,也总结了穆旦研究的共时性问题。这一时期的穆旦研究主要集中在九叶诗派等的群体性研究、具体作品分析和文学史研究上,其中在探讨穆旦的文学史地位时存在"拔高"现象。此外,穆旦研究还有许多盲点有待开拓。
关键词
穆旦
群体性研究
个体性研究
文学史研究
Keywords
mu
dan
group research
individual
study
study
on literary history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语料库的《牡丹亭》翻译风格比较研究
丁一枫
于涛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穆旦研究:几个值得深化的话题
吴思敬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归来”诗群与穆旦、昌耀等人的诗
王光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20世纪40年代批评视野中的穆旦
子张
董晓霞
《泰山学院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1987—1997年穆旦研究述评
肖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