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gas hydrate in fractured reservoirs:Insights from anisotropic seismic measure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Shengbiao LIU Tongcheng HAN Li-Yun F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5期744-752,共9页
Seismic properties of hydrate-bearing reservoirs that ar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hydrate distribution are key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eservoir.The knowledge of hydrate distribution in fractured rese... Seismic properties of hydrate-bearing reservoirs that ar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hydrate distribution are key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eservoir.The knowledge of hydrate distribution in fractured reservoir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To obtain such knowledge,we measured and analyzed five anisotropic velocities needed to fully characterize the seismic anisotropy in an artificial sandstone with aligned fractures during hydrate 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varying distribution.We showed that while the formation of hydrate improved the velocities,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significant for hydrate saturation above 10%.We also showed that the increasing trends varied among the anisotropic velocities when hydrate saturation was above 10%.Specifically,the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travelling vertical to the bedding plane and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with polariza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bedding plane increased more rapidly than the other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wave velocities,respectively.Interpretation of the anisotropic seismic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hydrate tends to bind to the grains in the fractures at low hydrate saturation,and becomes to bridge the fracture surfaces when the hydrate saturation exceeds 10%.The results have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to the hydrate distribution and its resulting anisotropic seismic properties in fractured reservoirs.This will pave the way for the successful assessment of hydrate in fractured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d hydrate reservoirs Hydrate distribution seismic anisotropy Anisotropic velocities measurements
原文传递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壳幔结构探测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成科 张先康 +5 位作者 赵金仁 刘宝峰 张建狮 杨卓欣 海燕 孙国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2-820,共9页
对长白—敦化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程序包进行走时拟合及地震图计算 ,得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 .结果表明 ,以C2 界面为标志 ,研究区地壳可分为上部地壳和下部地壳 .上部地壳厚 1 9... 对长白—敦化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程序包进行走时拟合及地震图计算 ,得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 .结果表明 ,以C2 界面为标志 ,研究区地壳可分为上部地壳和下部地壳 .上部地壳厚 1 9— 2 3km ,P波速度为 6 0 0— 6 2 5km s;下部地壳厚 1 2— 1 7km ,它是由一个较均匀的速度层和一个厚 6— 9km的壳幔过渡层构成 .地壳厚度由敦化一带 31— 33km向东南逐渐增厚 ,至天池火山区最深达39km .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存在低速体 ,其速度较周围介质低约为 0 1 5km s.利用地震剖面探测、地震CT和大地电磁测深等结果显示 ,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内存在低速、低密度及低阻异常体 ,该异常体可能表明壳内岩浆囊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天池火山区 地震剖面 地壳结构 低速异常体 上地幔
下载PDF
基于TRT系统的地质构造三维成像技术及其改进方法 被引量:21
3
作者 白明洲 田岗 +3 位作者 王成亮 师海 聂一聪 沈宇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684-2693,共10页
TRT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原理来实现对灾害体的辨识,利用震源点与接收点共同组成的随时间变化的共焦椭球体来实现对灾害体的定位.根据TRT成果图像异常区域与隧道实际灾害的对应情况,将TRT图像异常区域划分为集群异常区、单体异常区、错... TRT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原理来实现对灾害体的辨识,利用震源点与接收点共同组成的随时间变化的共焦椭球体来实现对灾害体的定位.根据TRT成果图像异常区域与隧道实际灾害的对应情况,将TRT图像异常区域划分为集群异常区、单体异常区、错断异常区、互层异常区四种类型.针对TRT技术自身存在的直达波速计算不准确、背景波速取定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一方面通过计算出直达波在隧道洞身的实际传播的最小轨迹,求得震源点到接收点的实际直达波速;另一方面根据实际直达波速的分布特征,求出正态分布条件下,实际直达波速在置信水平为1-a的置信区间,并将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值作为背景波速录入TRT系统,得出两组TRT成果图像,这样就改变了人工取定背景波速所存在的单一性与盲目性,使得改进后的灾害预测有了一定的区间考量.通过实例验证,发现改进后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改进前采用人工取定背景波速时的预测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灾害漏报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TRT技术 地震波 椭球体 异常区 背景波速
下载PDF
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的深部背景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卫东 张永志 +1 位作者 王平 杜长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57-60,共4页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初动半周期方法,得到了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的Q值分布,探讨了该区域地震活动性与地壳内速度分布、Q值分布及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Q值分布有两个地区存在较强烈地横向不均...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初动半周期方法,得到了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的Q值分布,探讨了该区域地震活动性与地壳内速度分布、Q值分布及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Q值分布有两个地区存在较强烈地横向不均匀性,其一是淳化、耀县高Q值区和相邻的西安、富平低Q值区,其二是陕晋交界处的韩城高Q值区和相邻的澄城低Q值区,它们都位于不同构造单元交界、差异运动显著、新老地层交错的地区;②历史强震震中主要分布在Q值分布高、低值间的过渡带上;③Q值分布与20km深度P波速度分布有较好地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有深部构造背景,与区域速度场、介质品质因子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渭河断陷 速度分布 介质品质因子
下载PDF
中国边缘海及邻区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建华 胥颐 +1 位作者 郝天珧 刘劲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4-599,共6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世界地震台网1 222个地震台记录到的27 909个研究区内地震的479 707条P波到时数据和4 995个研究区外远震事件的90 530条P波到时数据,采用多波多震相地震层析成像法重建了中国边缘海及其邻近地区(10°~45...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世界地震台网1 222个地震台记录到的27 909个研究区内地震的479 707条P波到时数据和4 995个研究区外远震事件的90 530条P波到时数据,采用多波多震相地震层析成像法重建了中国边缘海及其邻近地区(10°~45°N,105°~145°E,深至1 061 km)的三维速度图像,揭示了中国边缘海及其邻近地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缘海 体波地震层析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速度异常
下载PDF
华南上地壳速度分布与基底、盖层构造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熊绍柏 刘宏兵 +3 位作者 王有学 尹周勋 滕吉文 胡鸿翔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4-791,共8页
对华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几条宽角地震剖面进行了研究 ,利用初动到时资料拟合剖面地带地壳上部详细的速度分布 ,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资料对地壳基底和沉积盖层的构造进行了综合解释 .结果表明 ,浙 -闽 -粤东部地区在地壳基底上分布... 对华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几条宽角地震剖面进行了研究 ,利用初动到时资料拟合剖面地带地壳上部详细的速度分布 ,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资料对地壳基底和沉积盖层的构造进行了综合解释 .结果表明 ,浙 -闽 -粤东部地区在地壳基底上分布一系列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 ,火山岩盖层厚度变化为 1 0 0 0— 40 0 0m .浙西—皖南以及湘 -赣地区地壳基底起伏较大 ,盖层主要为古生界 ,并发育许多受基底形态与边界断裂控制的小型中生代白垩纪盆地 .华南西部的楚雄盆地为一构造复杂的深坳陷 ,其中侏罗—白垩系的厚度超过 1 0km ,并被分割为东部斜坡和西部坳陷两个单元 ,而西部坳陷又被一中央隆起分割为东、西两个更次级的凹陷 .区内一些主要的断裂构造在速度等值线图上均有明显的反映 ,如东部的江绍断裂、莲花山断裂和吴川—四会断裂以及西部的程海断裂和绿汁江断裂都是重要的构造分界 ,此外众多的基底断裂多是盆地与隆起的边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宽角地震剖面 上地壳速度分布 基底起伏 盖层构造 断裂构造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三维地壳结构层析成像 被引量:39
7
作者 杨卓欣 张先康 +3 位作者 赵金仁 杨健 段玉玲 王帅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利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三维空间深地震测深观测系统所采集的反射P波走时资料 ,采用层析成像技术 ,重建了该区地壳界面构造形态和速度分布图像 .界面成像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壳界面总体上显示了由北西向东南加深的趋势 ;马鞍山—三道白河... 利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三维空间深地震测深观测系统所采集的反射P波走时资料 ,采用层析成像技术 ,重建了该区地壳界面构造形态和速度分布图像 .界面成像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壳界面总体上显示了由北西向东南加深的趋势 ;马鞍山—三道白河断裂和富尔河—红旗河断裂是本区两条主要的深部构造 ,尤其是马鞍山—三道白河断裂 ,北北东向穿越天池火山口 ,其两侧的地壳界面存在明显的错断 ,预示了该处地壳厚度陡变带或深大断裂带的存在 .速度成像结果显示在 10km深度 ,明显的P波低速异常分布在天池周围 ;15km深度上它表现为一个近南北向的P波低速异常条带 ,其延展尺度南北向为 80~ 90km ,东西向 30~ 4 0km ;随着深度的增加 ,P波低速异常分布在天池西侧 ,其尺度有明显的缩小 ,分布范围更加集中 ,而且低速扰动幅度更大 .这种P波速度异常的变化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池火山口下方壳内岩浆系统的空间分布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深地震测深 地壳厚度陡变带 P波低速异常条带 长白山天池火山
下载PDF
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应基于欠压实成因 被引量:16
8
作者 金业权 王越之 李自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9,共3页
详细介绍了欠压实和流体膨胀这两类形成异常高压地层成因的 σ- V曲线的区别 ,提出了一套用卸载参数来分析异常压力形成原因的方法 ,并利用该方法在新疆两个油田上的两个构造进行了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研究 ,经实测资料验证 ... 详细介绍了欠压实和流体膨胀这两类形成异常高压地层成因的 σ- V曲线的区别 ,提出了一套用卸载参数来分析异常压力形成原因的方法 ,并利用该方法在新疆两个油田上的两个构造进行了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研究 ,经实测资料验证 ,预测的结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压力 地震数据处理 欠压实 地层压力 预测
下载PDF
气层和异常高压带地震特征的超声波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亚林 贺振华 +4 位作者 黄德济 李兴甫 周阿波 胡建华 何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超声波观测方法在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砂岩露头岩样在不同孔隙流体压力和含气 (水 )饱和度条件下所引起的地震响应 ,由实验观测得出如下结论 :①纵横波速度、品质因子、主频均随孔隙压力从低到高而逐渐减小。②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或... 利用超声波观测方法在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砂岩露头岩样在不同孔隙流体压力和含气 (水 )饱和度条件下所引起的地震响应 ,由实验观测得出如下结论 :①纵横波速度、品质因子、主频均随孔隙压力从低到高而逐渐减小。②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或含气饱和度的减小 ,纵波速度在低含水饱和度基本保持不变 ,而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纵波速度明显增大 ;而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 ,横波速度略有降低或基本保持不变 ;③砂岩部分气水饱和时 ,纵波品质因子和主频最小 ;而横波品质因子在低含水饱和度时 ,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 ,横波品质因子和主频降低较快 ,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值后 ,横波品质因子和主频基本保持不变。这些认识可以作为利用地震方法来检测异常高压带和含气层的标志 ;同时也指明了用地面地震资料来检测异常高压带和含气层时应该使用的参数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层 油气勘探 地震资料 超声波 地震响应 实验
下载PDF
我国东部复杂断块区三维地震反演与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年静波 张尔华 +1 位作者 刘喜武 刘永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由于地质条件和资料品质的限制,复杂断块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反演和储集层预测有较大的难度。给出了我国东部某复杂断块区三维地震反演和储集层预测的技术实例,总结了反演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实现的策略和技术方案,包括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由于地质条件和资料品质的限制,复杂断块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反演和储集层预测有较大的难度。给出了我国东部某复杂断块区三维地震反演和储集层预测的技术实例,总结了反演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实现的策略和技术方案,包括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如地震极性的判断、测井曲线规则化和敏感性分析等)、子波提取、拟声波测井曲线的重构、约束波阻抗反演、速度场建立、地质统计随机模拟等,展示了多学科一体化工作的过程。研究结果为该区块的井位部署提供重要依据,对类似地区的地震反演和储集层预测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解释 子波 波阻抗 速度分布
下载PDF
深内部地球结构对内核平动振荡本征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颖 徐建桥 孙和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1048,共8页
地球固态内核的平动振荡是地球的基本简正模之一,又称Slichter模,其本征周期大约为几个小时,与地球内部结构密切相关.为了研究影响内核平动振荡的本征周期与内部结构的依赖关系,本文利用球对称、非自转、弹性和各向同性地球模型(SN... 地球固态内核的平动振荡是地球的基本简正模之一,又称Slichter模,其本征周期大约为几个小时,与地球内部结构密切相关.为了研究影响内核平动振荡的本征周期与内部结构的依赖关系,本文利用球对称、非自转、弹性和各向同性地球模型(SNREI),通过自由振荡运动方程的数值积分,以地球模型PREM为基础,理论上系统研究了地球内部介质(包括密度、地震波速等)分布异常对Slichter模本征周期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Slichter模周期随着内外核边界(ICB)密度差的增加以类似于双曲线的特征显著减小,当ICB密度差从597kg·m^-3减小到200kg·m^-3时,周期增大66.44%,当ICB密度差从597kg·m^-3增大到1000kg·m^-3时,周期减小21.48%;Slichter模周期随着核幔边界(CMB)密度差的增大而缓慢增大;相对于PREM,地球模型1066A在ICB和CMB的密度差分别相差45.321%和1.132%,内部地震波速度和密度梯度也存在差异,但是,当密度差减小到1066A模型提供的数值时,得到的Slichter模周期与基于1066A获得的结果(4.599h)非常接近,差异分别只有3.762%和0.037%;表明Slichter模本征周期与地球内部介质的精细结构关系不大,而对ICB的密度差非常敏感.内、外核P波波速分布异常对Slichter模周期的影响基本相当,当内核和外核P波波速均增加5%时,Slichter周期分别减小1.02%和1.69%,P波波速分别减小5%时,Slichter模周期分别增加1.27%和1.847%,内核s波波速分布异常比P波波速分布异常对Slichter模周期的影响小1个量级;与地核相比,地幔中的地震波速异常对Slichter模本征周期的影响小1~2个量级;表明地核中地震波速异常对Slichter模周期的影响很小,目前有关Slichter模周期理论计算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所采用的地球模型中内核边界的密度差的差异,本文结果可以为Slichter模的研究、探测及其对地球深内部结构的约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chter模本征周期 内外核密度差 核幔边界密度差 地震波波速分布异常
下载PDF
俄罗斯贝加尔湖—日本仙台断面地震波速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平 关晓坤 +4 位作者 赵震宇 杨宝俊 丁见焕 冯晅 刘万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77-3284,共8页
本文以中俄、俄日学者合作所得到的地球物理资料为主,结合其它相关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组构了俄罗斯贝加尔湖—日本仙台(BS)4000km长断面,用于区域性大尺度地研究东北亚洲地壳结构和一系列地质构造问题.研究BS断面地震波速结果表明:(1)... 本文以中俄、俄日学者合作所得到的地球物理资料为主,结合其它相关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组构了俄罗斯贝加尔湖—日本仙台(BS)4000km长断面,用于区域性大尺度地研究东北亚洲地壳结构和一系列地质构造问题.研究BS断面地震波速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板块和黑龙江板块地壳结构变化较大,并可分为上、中、下部地壳,欧亚板块东部陆缘带地壳结构较简单,基本两分.贝加尔裂谷带下部地壳厚度比松辽盆地的薄约7km,而上部地壳则相反,前者的比后者的厚约9km.两个裂谷带在Moho界面之下的波速分布差异也较大.(2)结合前人认识,综合分析认为,贝加尔裂谷带属主动式裂谷,松辽盆地属于混合型裂谷.贝加尔裂谷形成动力主要来自地球构造圈B″层物质上涌所形成的地幔热柱的垂向作用,由BLV带佐证,松辽盆地形成动力主要来自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的中远程效应.(3)日本国所位于的西太平洋岛弧带是多地震带,除了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浅部效应、地壳中断裂与流体的直接作用等因素,本文指出仙台等速块的物性条件是岛弧带的主要不稳定因素.同时指出需要关注日本东海岸深约30~40km的大级次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贝加尔湖—日本仙台断面地震波速分布 地壳可分性 主动式裂谷与混合型裂谷 贝加尔湖低速带(BLV带) 仙台等速块
下载PDF
岩溶缝洞储集体地震聚焦成像与充填速度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世星 许凯 唐金良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8-910,共13页
岩溶缝洞储集体已成为中国西部海相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地震“串珠”状反射被认为是该类型储集体及其组合在地震成像剖面上最直接的识别与检测标志。常规地震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利用平滑平缓的均方根速度体或层速度体对缝洞... 岩溶缝洞储集体已成为中国西部海相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地震“串珠”状反射被认为是该类型储集体及其组合在地震成像剖面上最直接的识别与检测标志。常规地震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利用平滑平缓的均方根速度体或层速度体对缝洞反射进行偏移归位处理,虽经多轮次的偏移速度调整,但依然不能保证每一个“串珠”反射都能达到最佳的收敛与归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连续速度替换的地震聚焦成像技术,利用缝洞绕射归位对偏移速度的高敏感性,通过不同速度偏移归位时能量聚焦强度与绕射形态平直性,实现每一个缝洞储集体“串珠”反射部位最优偏移速度的准确检测。利用新的带有地层与每个缝洞建模的偏移速度模型,经偏移后每个缝洞体都取得最佳的收敛归位效果,同时获得缝洞等效偏移速度,模型与实际资料均展示其与钻探井的缝洞充填速度呈线性正相关。实际资料缝洞体的聚焦偏移成像处理结果表明,在整个三维数据体的每一个缝洞体“串珠”状反射上,不论是单个型“串珠”反射,还是组合型“串珠”反射,“串珠”能量明显增强、边界更加清晰、聚焦性更为突出,偏移速度相对低的“串珠”与钻探井钻遇的放空漏失、油气高产的有利缝洞储集体有极高吻合率,展示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储集体 “串珠”状反射 偏移速度替换 聚焦成像 缝洞反射能量 缝洞反射形态 缝洞充填速度 低速异常体
下载PDF
地壳三维构造反演和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卓欣 张先康 +1 位作者 杨健 赵金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1期41-52,共12页
本文给出了利用空间深地震测深反射破资料重建地壳三维构造和速度分布的方法.适用于任意分层并且每层可由若干断块组成的地壳模型.通过采用适当的反演方法获得地完界面的三维构造,并在此结果基础之上,进一步将剩余走时残差归因于地... 本文给出了利用空间深地震测深反射破资料重建地壳三维构造和速度分布的方法.适用于任意分层并且每层可由若干断块组成的地壳模型.通过采用适当的反演方法获得地完界面的三维构造,并在此结果基础之上,进一步将剩余走时残差归因于地壳速度的不均匀性,采用模型不分块的反演方法.重建地完三维速度分布,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速度分布 CT 地壳 构造反演
下载PDF
应用地震CT技术研究长白山火山的岩浆囊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郭履灿 马石庄 张禹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1996年第1期47-52,共6页
中国火山学专家报导了长白山火山存在一定的潜在的喷发危险性及其地质背景等研究成果;美国、日本、德国的火山学家到该火山区进行过考察,也认为该火山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国家科委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已将“长白山火山危险性的研... 中国火山学专家报导了长白山火山存在一定的潜在的喷发危险性及其地质背景等研究成果;美国、日本、德国的火山学家到该火山区进行过考察,也认为该火山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国家科委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已将“长白山火山危险性的研究”列入专项计划之中;其中有一个子课题是“应用地震CT技术研究长白山火山的岩浆囊”.本文报导的主要内容有:1)1994年张禹慎发展的“上地幔S波三维速度结构的方法”建立上地幔S波RG5.5速度模型,该模型能显示全球任一地区、任一剖面、深至500公里的三维速度结构;他作出世界上20个火山区,其中有17个火山区下面均有明显的S波低速层,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低速层岩浆囊"的存在;已作出通过长白山天地火山的3条速度剖面;该模型显示出:在长白山天池火山下面存在速度的负异常达2.5%的“低速囊”,其深度从38—65公里;其展布范围约100—200公里的范围;2)改进面波品质因数Q值的成像方法,进一步收集200次地震面波记录资料,应用“卷积反投影方法反演地壳面波品质因数Q值的成像系统”长白山火山及其邻近地区面波Q值分布,看出天池地区Q=161比中国地区Q值的平均值偏低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火山 地震 层板成像 CT 岩浆囊
下载PDF
渭河断陷盆地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背景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卫东 张永志 +2 位作者 王平 狄秀玲 杜长娥 《内陆地震》 200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探讨了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的速度场、介质品质因子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该区地质构造的关系,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结果表明该区域速度场与介质品质因子分布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并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渭河断陷 速度分布 介质品质因子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汶川地震汉源县城震害分布与场地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齐文浩 王振清 +1 位作者 薄景山 郑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3-389,共7页
为研究汶川地震中汉源县城高烈度异常区震害分布特点,本文利用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震害严重区域5个控制性工程地质钻孔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及其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时,5个钻孔的地表加速度峰值较大,地震烈度达到了Ⅷ度,且... 为研究汶川地震中汉源县城高烈度异常区震害分布特点,本文利用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震害严重区域5个控制性工程地质钻孔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及其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时,5个钻孔的地表加速度峰值较大,地震烈度达到了Ⅷ度,且5个钻孔地表加速度反应谱都远超过了中震设防标准;背后山滑坡前缘堆积体上的3个钻孔地表加速度峰值相对较大,加速度反应谱超过了大震设防水准;而靠近流沙河和背后山的2个钻孔地表加速度峰值相对较小,加速度反应谱也基本达到了大震设防水准。汉源县城震害分布与场地地震反应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汉源县 烈度异常 场地反应 加速度峰值 反应谱 震害分布 场地条件
下载PDF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盖层及其封闭能力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广 张绍臣 刘厚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7-105,共9页
本文在深入研究盖层岩性及其封闭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盖层在地震剖面上特殊反射特征的分析,以及盖层排替压力和地层压力与地震层速度之间函数关系的确定,建立了一套在地震剖面上预测厚盖层空间分布及利用地震层速度在平面上研究盖层物... 本文在深入研究盖层岩性及其封闭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盖层在地震剖面上特殊反射特征的分析,以及盖层排替压力和地层压力与地震层速度之间函数关系的确定,建立了一套在地震剖面上预测厚盖层空间分布及利用地震层速度在平面上研究盖层物性和压力封闭能力的方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资料研究盖层及其封闭能力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可为盖层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使盖层的评价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 空间分布 反射特征 油气藏形成 地震资料
下载PDF
西安北部地区强震孕育深部背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卫东 邹志伟 彭建兵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2期41-43,共3页
本文通过对地震P波速度场、Q值分布、VP/VS分布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探讨了西安北部地区强震分布的深部背景。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很可能存在深层物质上升,从而表现出地震活动与P波速度场、Q值分布和VP/VS分布的相关性。
关键词 深部背景 速度分布 Q值 西安北部地区
下载PDF
LH地区地震层速度的计算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锐杰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6-68, ,共3页
为了在钻井较少的LH 地区得到有关岩性分布的信息, 可利用速度谱资料精确地求取层速度。在利用Dix 公式计算该区层速度时, 采用速度精确化、倾角校正和相位校正等措施, 使计算出的层速度误差减小。计算结果表明, 在同一地层中... 为了在钻井较少的LH 地区得到有关岩性分布的信息, 可利用速度谱资料精确地求取层速度。在利用Dix 公式计算该区层速度时, 采用速度精确化、倾角校正和相位校正等措施, 使计算出的层速度误差减小。计算结果表明, 在同一地层中, 靠近物源区的层速度较高, 而远离物源区的层速度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迪克斯公式 层速度 速度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