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沈龙强 冯慧慧 +1 位作者 牛迪 黄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3-237,共15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我国单采血小...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横断面研究,观察时间≥6个月,检索时间为1998年至2023年3月,通过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研究,并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通过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1篇文献,共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85769名,其中9102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通过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总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2.65%[95%CI(2.04,3.45),P<0.0001];亚组分析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63%[95%CI(1.94,3.58)]、2.32%[95%CI(1.29,4.16)]、4.10%[95%CI(1.90,8.83)],存在地域差异(P<0.0001)。不同献血不良反应程度报告发生率为:非重度3.62%[95%CI(2.69,4.86)]、重度0.28%[95%CI(0.18,0.45)]。在不同单采仪器之间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也存在差异(P<0.0001),为Amicus 2.73%[95%CI(1.23,6.06)]、CS3000系列3.59%[95%CI(2.64,4.89)]、MCS+系列3.42%[95%CI(2.23,5.25)]、Trima 4.86%[95%CI(3.08,7.66)]、其他组1.71%[95%CI(0.15,20.02)]。另外,不同性别间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女性4.80%[95%CI(3.05,7.55)]、男性为1.39%[(95%CI(0.90,2.15)],女性高于男性(P<0.0001)。≤3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3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之间献血不良反应分别为2.31%[95%CI(1.34,3.98)]和1.95%[95%CI(1.19,3.20)],无统计学差异(P>0.01)。在不同献血史的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中,首次为2.16%[(95%CI(1.18,3.95)]、再次为1.12%[(95%CI(0.35,3.58)],首次献血高于再次(P<0.0001)。不同采集治疗量之间单采献血不良反应为单份1.67%[95%CI(0.57,4.89)]、双份3.13%[95%CI(1.11,8.86)],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有必要统一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监测标准,了解和掌握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以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服务质量和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META分析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术前深度单采自体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储血技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
作者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 陈冠伊 +2 位作者 查占山 欧阳锡林 李志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术前深度单采自体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储血技术(简称: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是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一种新型方式,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多家医院相继开展,但其实施过程与质量控制方面尚未形成共识或技术操作规范。为此,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 术前深度单采自体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储血技术(简称: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是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一种新型方式,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多家医院相继开展,但其实施过程与质量控制方面尚未形成共识或技术操作规范。为此,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对术前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的技术原理、准入要求、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不良反应防治、采集血液质量评价及处置等方面广泛深入探讨后,共同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好地进行患者自体血液管理,同时为医护人员更加安全、规范地实施术前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自体储血 单采自体红细胞 单采自体血小板 质量控制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一次性口服钙剂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查小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一次性口服钙剂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7月于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 4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 480)与观察组(n=976)。对照组在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少量多... 目的:分析一次性口服钙剂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7月于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 4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 480)与观察组(n=976)。对照组在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少量多次口服钙剂,观察组在单采血小板前一次性口服钙剂。比较两组钙离子、磷离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枸橼酸盐中毒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采集前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磷离子水平以及采集后钙离子、磷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后,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采集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一次性口服钙剂应用于单采血小板的效果较好,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葡萄糖酸钙 甲状旁腺素 献血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下载PDF
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分析
4
作者 余航 欧阳江 +1 位作者 刘洪华 孙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21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变化等特征,为发展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队伍提供依据,保障临床供血安全。方法:收集2018~202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中单采血小板捐献信息,分年...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变化等特征,为发展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队伍提供依据,保障临床供血安全。方法:收集2018~202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中单采血小板捐献信息,分年度统计献血人次、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户籍、献血次数、二次献血占比,并进行比较。结果:2018~2022年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人次呈前增后降变化态势,2021年最多,达9662人次;年龄分布上,35岁及以上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占比达到61.78%后逐步下降,最低至48.70%;18~24岁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占比由18.35%开始逐步增高,最高至32.71%;男性是主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占年度总献血人次77.61%~78.82%;登记职业为其他的人群是主要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占年度总献血人次43.71%~51.56%;单次捐献2 U血小板人次比例持续增长,最高达82.03%;年度内献血一次人数占比较高,最高至66.42%;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度内二次献血比例较低,最高仅为21.48%。结论:2018~2022年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事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基础不够牢固,应对风险能力不足。在后疫情时代,应针对本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年轻人、男性、其他类职业为主的特点,制定定向招募政策;应开发不定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二次招募动员专项策略,提升二次献血率;应积极贯彻落实全流程优质服务理念,增强献血者黏性;应组建好应急单采献血队伍并定期更新,确保应急单采献血队伍能联系、能响应以加强应急保障潜力。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组建并扩大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队伍,夯实单采血小板献血事业发展基础,保障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供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分析 安全
下载PDF
“伙伴计划竞速赛”在成分献血招募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存好 于晓燕 周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 分析参与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机采科“伙伴计划竞速赛”成分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并对献血者的宣传与招募效果进行分析,为本科室订成分献血的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18日~5月18日期间,参与“伙伴计划竞速赛”的成... 目的 分析参与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机采科“伙伴计划竞速赛”成分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并对献血者的宣传与招募效果进行分析,为本科室订成分献血的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18日~5月18日期间,参与“伙伴计划竞速赛”的成分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并收集研究对象12个月以内的相关献血数据,包括献血次数、是否为固定献血者等。对参加活动的成分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和敏感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参与本次活动的招募者58人,共招募170人,其中91人成功参与成分血的捐献,献血成功率为53.53%(91/170),且35.16%(32/91)的被招募者成为了固定献血者;18~30岁的高校男同学是此次活动的敏感人群,更愿意参与成分献血的招募和捐献。结论 本次“伙伴计划竞速赛”活动,对成分献血的宣传与招募有明显的促进效果。未来可根据敏感人群偏好设置纪念品类型,并且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鼓励非献血者也参与进来,扩大“1+1”式的精准招募,提升被招募者的献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伙伴计划 成分献血/招募 献血者
下载PDF
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指标及聚集率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梁菊玲 罗益红 +3 位作者 卓创近 陈燕佳 庞晓丹 伍伟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是否影响献血者血小板指标及聚集功能,分析献血者血小板指标之间以及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心血站2021年9月—2022年10月单采献血者83名,根据献血次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首次血小...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是否影响献血者血小板指标及聚集功能,分析献血者血小板指标之间以及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心血站2021年9月—2022年10月单采献血者83名,根据献血次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首次血小板捐献者或距上次血小板捐献间隔时间>1年者9例为对照组,非首次血小板捐献者或距上次血小板捐献间隔时间≤1年者74例为研究组,研究组分为4个亚组:2~5次组、6~10次组、11~15次组、16次组,检测并分析各组单采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结果研究组各亚组Plt、MPV、PDW、P-LCR、MAR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各亚组Plt、MPV、PDW、P-LCR、MAR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献血者Plt与MAR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0.445;MPV、PDW、P-LCR与MAR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233、-0.217。Plt与MPV、PDW、P-LCR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99、-0.307、-0.339;MPV、PDW、P-LCR三者互为正相关关系,其中MPV与PDW相关系数为0.792,MPV与P-LCR相关系数为0.863,PDW与P-LCR相关系数为0.817。结论多次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Plt、PDW、MPV、P-LCR及MAR无明显影响。单采献血者血小板指标中Plt对MAR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次数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巡视单在单采血小板采集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王亚娟 朱晓红 +2 位作者 张燕 王中立 席寒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巡视单在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对血液产品质量、献血者服务满意度、采血护士工作协作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心本部2021年5—8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对照组;2021年9—12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巡视单。比较2... 目的探讨巡视单在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对血液产品质量、献血者服务满意度、采血护士工作协作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心本部2021年5—8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对照组;2021年9—12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巡视单。比较2组献血者采集过程异常情况发生率及异常原因构成比;并在2组献血者中分别随机抽取100名首次献血者做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采血护士对巡视单实施后的认可度。结果2组献血者数据分别为6673例、6559例,发生异常情况分别为111例、49例,巡视单实施前后献血者采集过程异常情况总发生率分别为1.66%和0.75%,巡视单实施后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01)。异常情况最常见原因为二次穿刺,其次为献血不良反应、冲红和脂血。首次献血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采血护士对单采血小板巡视单的使用认可度均在90%以上。结论巡视单可以有效规范采集操作过程,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血小板产品质量等,值得在采供血机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视单 单采血小板 献血服务 采集过程
下载PDF
健康检查原因延缓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召回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丰沛 蓝琴 +1 位作者 陈小萍 谢桂芸 《现代医院》 2023年第12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基于健康检查原因延缓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及召回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广州血液中心的机采血小板延缓献血者共5960例,随访跟踪截止2023年8月31日...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基于健康检查原因延缓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及召回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广州血液中心的机采血小板延缓献血者共5960例,随访跟踪截止2023年8月31日其后续献血行为,分析被阻止献血的原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献血次数、被阻止时长对召回的影响。结果延缓献血者5960例中永久不宜献血者164例(2.75%),最常见的延缓原因是过敏;暂缓献血者5796例(97.25%),最常见的原因是血常规异常。暂缓献血者召回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男性献血者比女性[OR=1.16,95%CI(1.01,1.34)],26~35岁[OR=1.65,95%CI(1.41,1.92)]、36~45岁[OR=1.90,95%CI(1.55,2.31)]及46~60岁献血者[OR=2.63,95%CI(1.96,3.53)]对比18~25岁献血者,被阻止时间14 d以内[OR=4.22,95%CI(2.73,6.52)]及被阻止时间15~89 d[OR=5.24,95%CI(3.42,8.03)]对比被阻止时间≥90 d的献血者,重复献血者对比初次献血者[OR=6.78,95%CI(5.62,8.19)]召回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提高机采血小板延缓献血者的召回率,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年轻献血者、初次献血者的宣教,同时也可以考虑在献血被阻止献血期满后通过短信或者电话的方式对献血者进行主动召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缓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召回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温州16240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情况调查
9
作者 苏欣欣 陈乐丹 朱紫苗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8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心血站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6 24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献血反应将其分为献血反应组(n=132)和献血未反应组(n=16108)...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心血站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6 24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献血反应将其分为献血反应组(n=132)和献血未反应组(n=16108),调查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结果 温州地区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454)、体质量50~60kg(OR=2.593)、年龄≤25岁(OR=2.321)、初次献血(OR=2.246)、空腹(OR=2.020)、紧张(OR=2.641)均是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献血反应与献血者性别、体质量、年龄、献血次数、空腹、紧张有关。应加强献血知识宣传,增加预防措施,给予献血者足够的人文关怀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优化成分献血微信电话综合预约招募模式的成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佩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6期175-178,194,共5页
目的 随着临床单采血小板成分血液应用水平极大提升,临床需求量应用量持续增长,由于单采血小板保存时间很短、采集需要时间长、临床需求易偏型的实际情况,成分献血者招募预约一直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和挑战,因此献血者招募宣传工作的创新... 目的 随着临床单采血小板成分血液应用水平极大提升,临床需求量应用量持续增长,由于单采血小板保存时间很短、采集需要时间长、临床需求易偏型的实际情况,成分献血者招募预约一直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和挑战,因此献血者招募宣传工作的创新和探索非常重要。本研究分析临沂中心血站近年成分献血微信电话综合预约招募模式的应用,以利于引导动员更多更安全的献血者参与单采血小板的采集和捐献,进一步提升单采血小板成分血液采集水平。方法 回顾我站2018—2022年度成分献血者献血人次、献血量的增长变化数据,通过数据的对比对该策略总结分析,并对其成效进行评价。结果 2018—2022各年度成分献血量持续稳步较大幅度增长,2020年度成分献血量增长比率达到15.90%,成为历史高点;各年度成分献血不仅是献血量的显著增长,更是呈现了高质量的发展,安全的固定献血者占比持续大幅提升,2022年固定献血者人次占比达到97.64%,达到历史新高;成分献血服务工作对献血者保留成效明显,2022年献血者流失为0人次。结论 本站从2016年起,探索实施微信电话综合预约招募策略,取得了好的成效,切实保障了临床单采血小板成分血液的充足和安全供应,成分献血业务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 单采血小板 微信 预约招募 安全献血者 固定献血者 献血服务
下载PDF
低体重女性单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针对MCS^(+)血细胞分离机UPP程序
11
作者 韩烨 牛校敏 +2 位作者 张超 魏晓丽 常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943-945,共3页
目的 降低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献血者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舒适度,增加重复献血者比例。方法 采取对照组(n=32)、观察组(n=18)对比方法,利用Mcs^(+)中的血液采集过程程序软件,寻找... 目的 降低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献血者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舒适度,增加重复献血者比例。方法 采取对照组(n=32)、观察组(n=18)对比方法,利用Mcs^(+)中的血液采集过程程序软件,寻找采集循环中可能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通过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增加采集循环数,降低最后1个循环的峰值血浆量等改善措施,对比观察献血反应发生率是否减少。结果 每一循环的峰值血浆量能够体现影响诱因,两组人群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3/18),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2%(26/32);观察组再次献血人数比例为77.7%(14/18),对照组的再次献血人数比例为31.2%(10/32),提高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可有效提高再次献血者比例。结论 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应在采集过程中被给予更多的关怀,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工作人员应主动增加一个采集循环,降低每个循环内献血者峰值血浆量的收集,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补充上盐水,可有效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增加再次献血人群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血细胞分离机 UPP程序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下载PDF
石家庄市6171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分布特征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雅静 张燕 +2 位作者 常缨 戚海 张颖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成分献血宣传,探索一条适合本市且卓有成效的单采献血者招募策略,确保本地区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用唐山SHINOW9.0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中统计模块收集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无偿捐献... 目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成分献血宣传,探索一条适合本市且卓有成效的单采献血者招募策略,确保本地区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用唐山SHINOW9.0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中统计模块收集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的6171名献血者的资料,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以男性居多,占70.88%,年龄以18—35岁年龄段为主,超过总人数的63%;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捐献频率为2.14,单次捐献双份率为37.96%,献血者保留率为62.24%;血型分布特征为B〉0〉A〉AB;全年捐献1次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占63.15%,捐献3次以上的占22.100k;职业以学生、工人、农民、职员及自由职业者为主。结论科学划分目标人群,设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针对性招募策略,做到开发与保留献血者两手都要硬,并做好献血后服务工作,是保障满足临床用单采血小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成分献血 分布特征 招募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部分免疫指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余晋林 马春会 +7 位作者 严军雄 伍伟健 郭如华 朱业华 何其通 黄露 叶瑞云 罗益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2-484,共3页
目的了解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的变化。方法按捐献间隔期将87名男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分为对照组: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实验1组:2次单采血小板间隔45~73 d的捐献者;实验2组:2次单采... 目的了解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的变化。方法按捐献间隔期将87名男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分为对照组: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实验1组:2次单采血小板间隔45~73 d的捐献者;实验2组:2次单采血小板间隔29~44 d的捐献者。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比较3组捐献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在实验1组中为(51.33±10.47)%和1.36±0.43,在实验2组中为(50.48±9.50)%和1.34±0.51,在对照组中为(55.18±9.84)%和1.61±0.64。外周血中CD3+CD8+T淋巴细胞、IgG、IgM、IgA,在实验1组中为(39.42±7.14)%、(13.13±2.56)g/L、(1.37±0.60)g/L、(2.55±0.70)g/L,在实验2组中为(40.72±9.24)%、(13.13±2.58)g/L、(1.31±0.70)g/L、(2.44±0.70)g/L,在对照组中为(37.32±8.30)%、(11.55±1.95)g/L、(1.08±0.40)g/L和(2.20±0.91)g/L。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捐献单采血小板不会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gG、IgM、IgA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捐献血小板间隔期
下载PDF
2007-2014年深圳地区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7
14
作者 聂冬梅 古醒辉 +1 位作者 王霞 李雪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1-744,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单采血小板报废的主要原因,为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及提高献血者的招募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07-2014年深圳市血液中心采集的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保障安全输血的有效措施。结果 2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单采血小板报废的主要原因,为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及提高献血者的招募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07-2014年深圳市血液中心采集的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保障安全输血的有效措施。结果 2007-2014年深圳市血液中心采集并筛查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共95 476人次,报废746例,单采血小板的总报废率为0.78%(746/95 476),检测因素报废的占78.2%(583/746),非检测因素报废的占21.8%(163/746),2007-20014年检测因素报废率和非检测因素报废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酶免检测项目阳性报废率为0.34%,是单采血小板检测报废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核酸检测项目阳性报废,报废率为0.24%,再次是生化检测(ALT)不合格报废,报废率均为0.08%;在非检测因素报废原因中,冲红报废率为0.05%,是非检测因素报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过期报废和不足量,报废率均为0.04%。结论分析结果提示通过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既可以降低输血传播病毒的残余危险,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报废,且能对今后自愿无偿单采献血者的招募以及单采血小板的采集和储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单采血小板 报废 血液安全
下载PDF
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巧琳 韩凤娇 +3 位作者 王娟 魏兰 杨冬燕 王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244-1247,1254,共5页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为临床招募及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6-2020年于重庆市血液中心捐赠单采血小板的18473例献血者的临床资料,共计捐献68755次,对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为临床招募及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6-2020年于重庆市血液中心捐赠单采血小板的18473例献血者的临床资料,共计捐献68755次,对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血清学和核酸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性别、年龄、是否是重复献血者等不同分组的筛查不合格项目情况。结果 2016-2020年重庆市血液中心ALT项目及血液筛查四项(HBV、HCV、HIV和TP)年度总不合格率分别为0.70%、1.28%、0.96%、0.95%、0.83%;单项结果中ALT的不合格率最高,为0.307%,有逐年降低的趋势;抗-TP不合格率为0.079%;HBsAg/HBV-DNA不合格率为0.238%;抗-HCV/HCV-RNA不合格率为0.103%;抗-HIV/HIV-RNA不合格率为0.096%,并检出HIV血清学窗口期1例;首次献血者中HBV-DNA、抗-TP不合格率高于重复献血者(χ^(2)=11.580、3.311,P<0.05),首次和重复献血者中HCV-RNA和HIV-RNA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的献血者HBV-DNA不合格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献血者(χ^(2)=58.120,P<0.05),HCV-RNA和HIV-RNA不合格率在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IV-RNA、抗-TP不合格率高于女性(χ^(2)=8.645、8.066,P<0.05)。结论 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不同筛查项目的不合格率不同;献血前加强生活史的征询,可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血液筛查 无偿献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血小板献血者忠诚度调查 被引量:9
16
作者 康建勋 洪缨 +6 位作者 鲁力 巩天祥 李宏 胡萍 肖湘 席光湘 赵玉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固定献血者比招募的新献血者更安全,且更具成本效益。我们调查高频献血人群,探讨献血服务质量评估、献血动机、献血满意度与献血忠诚度间的影响关系,以便提高献血者忠诚度。方法研究2016年1—10月捐献单采血小板>10次的献血者,... 目的固定献血者比招募的新献血者更安全,且更具成本效益。我们调查高频献血人群,探讨献血服务质量评估、献血动机、献血满意度与献血忠诚度间的影响关系,以便提高献血者忠诚度。方法研究2016年1—10月捐献单采血小板>10次的献血者,邀请其参加问卷调查。问卷涉及献血动机、献血服务质量评估,献血满意度,献血忠诚度等。结果共有210献血者符合要求(男性90%,女性10%)。26—35岁(39.5%)和自由职业(38.6%)献血者最多,文化程度分布较均匀。发出210份问卷,收回144份。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型整体拟合优度分析,得出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很好。卡方统计值与自由度之比为1.941,近似均方根误差为0.081,增值拟合指数(IFI)、非规范拟合指数(TLI),拟合度指数(CFI)的值都>0.90,均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各路径中除献血动机到献血忠诚度外,其他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质量评估对献血满意度、献血动机、献血忠诚度影响总效果依次为0.692,0.463,0.713。结论总效果影响最大的是献血服务质量评估对献血忠诚度的影响。献血服务质量评估对献血满意度、献血动机、献血忠诚度均有显著的影响。采供血机构应不断提升献血服务质量,这有助于提升献血者忠诚度,将初次献血者转化成固定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忠诚度 献血满意度 献血动机 献血服务质量评估
下载PDF
武汉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保留策略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涵薇 林卉 谢松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和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和保留策略,稳步提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定期献血者队伍的人数,确保及时充足安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调查2007-2013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2012-2013年不良反应例数。采用电话,定期发纸... 目的探讨和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和保留策略,稳步提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定期献血者队伍的人数,确保及时充足安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调查2007-2013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2012-2013年不良反应例数。采用电话,定期发纸质信件,短信群发,进高校讲座宣传等招募方式,优质的献血服务,大型节假日特殊活动等保留策略,使献血者队伍逐步扩大。结果单采血小板采集人次数从2007年5 789人次增长到2013年32 502人次(增长了5.61倍),采集制备量从8 817单位增加到了42 030单位(增长了4.77倍)。通过优质服务、过硬的操作技术和有效的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2012-2013年成分献血不良反应率<0.1%。2007年以来100%自愿无偿成分献血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结论献血者的招募需要持续跟进,采用多种方法才能提高招募效果,更重要的是优质的献血全程服务和过硬的操作技术是献血者保留的重要手段,双管齐下,才能逐步扩大稳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招募 献血反应
下载PDF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春会 罗益红 温丽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分析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站743例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首次单采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分析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站743例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首次单采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量、全血捐献史是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0.301,P<0.05)、体质量(OR=0.411,P<0.05)及全血捐献史(OR=0.441,P<0.05)是影响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体质量及全血捐献史可能是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岑 朱文钦 +1 位作者 叶丽琴 褚晓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改进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献血者的保留。方法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551-2017),对福建省血液中心2016—2017年期间发生的单采血小板献...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改进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献血者的保留。方法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551-2017),对福建省血液中心2016—2017年期间发生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分级和献血相关性评估,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再次献血的影响,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单采血小板共计17 207人次,发生献血不良反应573例,发生率3. 33%,类型包括血肿(77. 66%)、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R)(13. 26%)、枸橼酸盐反应(6. 63%)、神经刺激(0. 70%)、手臂疼痛(0. 70%)、其它(0. 52%);均为非重度不良反应;与献血相关性的评估分级分别为1级占88. 83%,2级占10. 12%,3级占0. 70%,4级占0. 35%。血肿发生率方面,初次献血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P〈0. 01),不同性别、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发生后献血者半年内再次献血比例85. 84%。VR的发生率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反应率有统计学差异(P〈0. 05),18—23岁组发生率最高,女性高于男性,初次献血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P〈0. 01),反应发生后献血者半年内再次献血比例59. 21%。枸橼酸盐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女性高于男性,初次献血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P〈0. 01),不同年龄段的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反应发生后献血者半年内再次献血比例44. 74%。结论总体来说,女性、初次单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于VR,要更多的关注年轻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对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有较大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预防工作,改进采集过程服务,可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献血者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柯蓉蓉 许颖莹 +3 位作者 郑晓晓 谢桂芸 陈锦艳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献机采血小板的4361名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初次捐献治疗量、初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 目的分析影响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2018年初次献机采血小板的4361名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初次捐献治疗量、初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二次献机采血小板时间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的因素中,1个月内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未捐献者的5.569倍(OR 95%CI:4.748~6.533,P<0.05),45~60岁年龄组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18~24岁年龄组的1.857倍(OR 95%CI:1.413~2.441,P<0.05);初次捐献2个单位治疗量的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是初次捐献1个单位治疗量的献血者1.695倍(OR 95%CI:1.486~1.933,P<0.05)。结论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是否成为定期献血者与其是否在1个月内再次捐献、年龄和初次捐献治疗量均有关,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1个月内再次捐献,其转化为定期献血者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 机采血小板 再次献血 LOGISTIC回归 定期献血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