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Culture,Classical Philosophy,and the Cultivation of Life
1
作者 PU Jingxin Zhang Xiaoti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6期395-400,共6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ation’s rise,emphasizing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fostering a robust national spirit and civilization.Drawing fro...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ation’s rise,emphasizing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fostering a robust national spirit and civilization.Drawing from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and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insights,the study examines how cultural virtues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can lead to societal harmony,national rejuvenation,and global contributions.Th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nduring relevance of Confucian principles and their potential to address modern challenges,advocating for a renewed focus on cultural education to achieve a prosperous and peaceful world.Additionally,it underscor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values with modern educational practices to create a holistic approach that fosters ethical leadership and global co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philosophy cultural education confucian principles national rejuvenation societal harmony
下载PDF
论六经在先秦儒家教育生活中的发生
2
作者 孙杰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先秦儒家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是以六经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从《论语》《孝经》到《孟子》《荀子》再到《学记》的先秦儒家代表性论著,记录和见证了孔子及其后学与六经文本之间的互动、融通与共生。其中,《孝经》《论语》是学习六经的阶梯... 先秦儒家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是以六经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从《论语》《孝经》到《孟子》《荀子》再到《学记》的先秦儒家代表性论著,记录和见证了孔子及其后学与六经文本之间的互动、融通与共生。其中,《孝经》《论语》是学习六经的阶梯,《孟子》《荀子》是孟、荀二人“羽翼六经,增光孔氏”思想学说的集中体现,《学记》则是对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提升。以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孔门后学及其思想学说,既承袭了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一以贯之的传统,又开创了以六经为主要内容的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新格局。这就是六经在先秦儒家教育生活中的具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先秦 儒家教育 经学
下载PDF
从关怀伦理视角论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与教师职责——基于儒家义务论与儒家美德伦理学的反思
3
作者 李明书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儒家与西方伦理学的比较自康德义务论至美德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受到康德义务论与美德论诠释儒家的影响,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易于被视为理性的道德原则与美德,而教师的职责即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实践道德原则与美德。关怀伦理学视角... 儒家与西方伦理学的比较自康德义务论至美德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受到康德义务论与美德论诠释儒家的影响,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易于被视为理性的道德原则与美德,而教师的职责即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实践道德原则与美德。关怀伦理学视角进入儒家研究领域之后,认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自然情感的关怀,以关怀为基础,才能真诚地行使道德原则与美德。以关怀伦理视角反思义务论与美德论,可证明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也是以关怀为基础,而教师的职责应是教导学生发挥关怀的情感以从事道德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伦理 古典儒家 道德教育 教师 职责
下载PDF
21世纪儒家经典教育,家在何方?
4
作者 祝安顺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5期35-44,共10页
21世纪儒家经典有无可能回归未来中国教育中,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想理论问题,更是近代百年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与其悲悯儒家经典的物化或者虚化,不如探讨其回归中国教育的可能性。就当代社会各类组织机构来说,... 21世纪儒家经典有无可能回归未来中国教育中,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想理论问题,更是近代百年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与其悲悯儒家经典的物化或者虚化,不如探讨其回归中国教育的可能性。就当代社会各类组织机构来说,儒家经典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教育资源,回归学校是一条可行的优先之路,家庭、社区在未来也有可能参与进来,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则有待观察,而走儒教之路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但如果要实现儒家经典教育的适度回归,则需要聚合所有社会组织机构的资源力量。儒家经典回归中国教育有着历史经验、实践案例、课程资源和文化思想的多重根据。21世纪前半个世纪是儒家经典教育回归的历史转折期和机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典教育 家庭和社区 社会组织机构 学校
下载PDF
红色经典案例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难点、路径探索
5
作者 严实 何晨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7-93,100,共8页
红色经典案例是基于教学、研究等现实需要,选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境,通过文字、图片、影音等多种媒介形式呈现,对受教育者起到教育、思考、研究作用的红色资源。红色经典案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对筑牢大学生... 红色经典案例是基于教学、研究等现实需要,选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境,通过文字、图片、影音等多种媒介形式呈现,对受教育者起到教育、思考、研究作用的红色资源。红色经典案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对筑牢大学生思想根基、激发大学生奋进力量、锤炼大学生品德修为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红色经典案例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如何深入心间、跨越时间、突破空间的现实难点。为此,红色经典案例应以深耕教学内容,聚焦红色主题“请进来”;拓展实践模式,回应社会需求“走出去”;聚焦大学生主体,构筑配套保障“同心圆”;筑牢安全屏障,占领网络平台“主阵地”四个层面为融入点,让红色基因更好地在大学生心里扎根延续,引导大学生在回望历史中开启新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意蕴 现实难点 路径探索
下载PDF
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6
作者 腾兴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2-56,63,共6页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情况下,将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自己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儒家典籍中关于民族史的内容,深入挖掘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同经学知识的契合点,并努力将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相关史料和理论进行收集整合,开设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主线,以经学知识为中心,包含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内的选修课,集中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发展史,使学生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经学 民族精神 历史观教育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读经”讨论的思想史研究——以1935年《教育杂志》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尤小立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61,共4页
“读经”问题的讨论往往不仅限于“读经”本身 ,它所涉及的问题其实更在于思想史。 1 93 5年《教育杂志》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也不例外。讨论者尽管观点不一 ,但绝大多数都能以“科学”的态度 ,对传统采取两分法 ,且反感“尊孔”以... “读经”问题的讨论往往不仅限于“读经”本身 ,它所涉及的问题其实更在于思想史。 1 93 5年《教育杂志》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也不例外。讨论者尽管观点不一 ,但绝大多数都能以“科学”的态度 ,对传统采取两分法 ,且反感“尊孔”以及附加于“读经”之上的诸种外在因素 ,这一点显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结果。而讨论最终得出的结论 ,更影响到了今日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经 讨论 思想史 教育杂志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教育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莉君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49,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本文从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以儒家经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如从众思维、定势思维、对权威...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本文从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以儒家经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如从众思维、定势思维、对权威的敬畏等方面入手,分析和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对当前创造教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创造教育 负面影响 从众思维 泛道德主义 儒家
下载PDF
清末民初儒学传授途径的现代化及其中止 被引量:7
9
作者 廖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88,共8页
清末癸卯学制制定了现代化的儒学传授体系 ,但是清政府没有及时对儒家经典进行现代化的解读。结果 ,在现代化的教育系统里教授的仍是糟粕与精华俱在的经典。民国成立后 ,以经典不合共和宗旨 ,废除了中小学校的读经课程 。
关键词 儒学 传授途径 现代化 读经 废经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划分为历代统治阶级内部主要针对统治者尤其是对帝王进行的历史教育、各级学校中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化)活动和其他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等三个大的研究层次,以探讨其在目的、对象、途径、内容、功能等诸方面的特征。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经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历史教育 历史学 经学 历史借鉴
下载PDF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被引量:15
11
作者 程嫩生 文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100,共6页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的迫切要求。生徒只有学充养邃,才会眼界高、气味厚、笔力健。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生徒学文不是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训练,而是拓展为与炼品、践行、培识的结合。这些书院通过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经史之学 科举文教育
下载PDF
从“诗教”到“美育代宗教”——关于近代中国文学教育思想的嬗变与转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殷国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80,197,共14页
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美及其美学思想的引入、生发和建构,不仅成了促进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催化剂和思想酵素,更是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得以更新换代的重要标志,其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场域不断掀起的理论风暴,亦不断刺激和推动... 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美及其美学思想的引入、生发和建构,不仅成了促进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催化剂和思想酵素,更是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得以更新换代的重要标志,其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场域不断掀起的理论风暴,亦不断刺激和推动着中国艺术思维和精神意识的重生与复兴。在这个过程中,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观念的提出具有标志性意味,其不仅与中西方文化交合和碰撞的特殊语境紧密相关,显示了跨文化的视野和寓意,而且承袭了中国本土文化的诗教传统--这一点在以往相关研究中尚缺乏深入探究,因而对于20世纪中国美学意识的嬗变与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代宗教 儒教 政教 礼教 诗教 蔡元培 德国古典哲学
下载PDF
理学的变脸与学人的变身——王阳明与书院综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书元 田晓冬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0-26,共7页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天才。他既是理学的代表,也是中国书院文化的象征。在王阳明身上始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他一方面探索并实践着圣人的大众化和通俗化理论,一方面他自己和门人又把他拔高到彻底超越大众的至高神位...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天才。他既是理学的代表,也是中国书院文化的象征。在王阳明身上始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他一方面探索并实践着圣人的大众化和通俗化理论,一方面他自己和门人又把他拔高到彻底超越大众的至高神位;一方面他表现出对朱熹所获得的神性般崇拜强烈不满,并且他不遗余力地从事着捣毁偶像的工作。结果是,拉下了一个上帝,自己又坐上了上帝的神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文化 教育 书院
下载PDF
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的百年回响——唐文治和“无锡国专”论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国安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4-128,共15页
唐文治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经学家和理学家.作为理学家底色的教育家,他所任校长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即交通大学)和无锡国专都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传奇.集工业教育先驱和国学大师于一身的唐先生在近现代学术史上以《四书... 唐文治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经学家和理学家.作为理学家底色的教育家,他所任校长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即交通大学)和无锡国专都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传奇.集工业教育先驱和国学大师于一身的唐先生在近现代学术史上以《四书大义》和《十三经提纲》为代表,有独树一帜的经学成就,是晚近新“实学”的代表.《十三经读本》是他经学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无锡国专三十多年的探索是唐先生最辉煌的事业,在今天仍然有着值得深思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文治 无锡国专 十三经读本 经学教育 近现代教育史
下载PDF
清末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设置与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建福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2,共7页
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孝经》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列入中小学堂"读经讲经"科目,体现出时人对儒家经典价值的认同和自觉传承。细读该章程文本不难发现,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实施中,注重"... 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孝经》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列入中小学堂"读经讲经"科目,体现出时人对儒家经典价值的认同和自觉传承。细读该章程文本不难发现,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实施中,注重"博""约"相济,避免"泛滥无实";系统设置,少读浅解,循序而渐进;善于诱导,晓之以义,慎之以罚;区分天资秉性而因材施教,明确反对"强责背诵";兼顾"中学"和"西学",实现"无一荒经之人";将修身诸科目与"读经讲经"相融通,发挥育人的综合效能。这对当代切实重视经典价值的传承,优化经典教育内容的设置,破解经典教育面临的难题,增强经典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都会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读经讲经 儒家经典 经典教育
下载PDF
明道·传道·学道——研读韩愈教育名篇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雪翠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2期72-78,共7页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道》 《原性》 《师说》 《进学解》 教育学经典 韩愈
下载PDF
宋代“四书”经学教育形态论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明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2,192,共5页
"四书"经学教育形态的萌生和确立,是二程、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发展重要的贡献之一。宋代"四书"经学教育教学的面向主要有二:一是士人群体;二是君王阶层。宋代"四书"经学教育形态确立了"四书&q... "四书"经学教育形态的萌生和确立,是二程、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发展重要的贡献之一。宋代"四书"经学教育教学的面向主要有二:一是士人群体;二是君王阶层。宋代"四书"经学教育形态确立了"四书"经典结构在宋元明清经学教育史中的主导地位,为元代"四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理学"化民成俗"教育理念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 经学教育 宋代
下载PDF
论唐代官学制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世民 《唐都学刊》 2003年第4期6-10,共5页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日臻完善和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文教政策上,尊崇儒术,兼重佛老;在学校制度上,经学学校、专科性学校、职业性教育,各领风骚;在课程设置上,学科细化,必修与选修并进。另外,唐代官学,无论在学校体制、管理结...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日臻完善和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文教政策上,尊崇儒术,兼重佛老;在学校制度上,经学学校、专科性学校、职业性教育,各领风骚;在课程设置上,学科细化,必修与选修并进。另外,唐代官学,无论在学校体制、管理结构,还是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教学内容和考试制度等方面,都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性质特点,并对以后中国古代学制的演变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官学制度 尊崇儒术 兼重佛老 经学学校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汉末党祸与经学教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边家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5,共4页
经学在汉代政治领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表现出相当突出的人文精神。汉末党锢之祸的出现决不是偶然事件,它与汉代经学教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可以说充分体现了经学教育在政治上的影响。首先,东汉经学教育繁荣,经学在整个东汉社会已深入人... 经学在汉代政治领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表现出相当突出的人文精神。汉末党锢之祸的出现决不是偶然事件,它与汉代经学教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可以说充分体现了经学教育在政治上的影响。首先,东汉经学教育繁荣,经学在整个东汉社会已深入人心,整个社会表现出崇尚经学、崇尚气节的风气;其次,从党人的政治思想来看,他们大都深受经学多方面的影响;再次,太学经生的积极参与与太学经学教育方式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汉末党锢之祸后,经学的发展、经学之士的思想意识亦受到显著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党锢之祸 经学教育
下载PDF
俞樾与经学人才的培养——俞樾、阮元经学教育之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雄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主持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长达30多年,培养了大批经学人才。这些人活跃于江、浙地区乃至北京、广东、湖南、湖北、安徽各地。他们或为山长,或任教职,或以官员身份引领提倡,从而扩大了汉学在这些地...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主持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长达30多年,培养了大批经学人才。这些人活跃于江、浙地区乃至北京、广东、湖南、湖北、安徽各地。他们或为山长,或任教职,或以官员身份引领提倡,从而扩大了汉学在这些地区的影响,浙江地区更因之成为汉学的重要基地。在经学教育中,俞樾继承了阮元"尊经崇汉"的宗旨,并提倡"独得之见"和学术创新;同时尊重门生的学术取向,且重视求异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诂经精舍 经学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