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aoning Central Part Cities Complex Attracts Foreign Capital with Its Preferential Policy
1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5年第11期33-34,共2页
In the economic field, along the Yalu River, there are on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wo new and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one industrial processing zone and one border trade zone, all approved b... In the economic field, along the Yalu River, there are on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wo new and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one industrial processing zone and one border trade zone, all approved by the state, and seven other development zones t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oning central Part Cities Complex Attracts Foreign Capital with Its Preferential Policy high than
下载PDF
Discovery of the Changtu Fauna in the Xia' ertai and Hulan Groups in Liaoning and Jilin and Its Significance
2
作者 Liu Xiaoliang Chen Congyun +3 位作者 Yang Xuezeng Yang Sen Zhang Jiongfei Gao Yuhua Sheny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Shenyang, Liaoning Sun She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27-438,445-447,共15页
The Ordovician Changtu Fauna is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he Xia' ertai and Hulan Groups in northernLiaoning-central Jilin. The fauna, containing 10 genera and 14 species (including 3 new genera, 9 new speciesand an... The Ordovician Changtu Fauna is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he Xia' ertai and Hulan Groups in northernLiaoning-central Jilin. The fauna, containing 10 genera and 14 species (including 3 new genera, 9 new speciesand an unidentified species), is closely related in evolution with the Early Cambrian Qinghezhen Fauna. Thediscovery of this fauna is significant to the study on the age of the strata, Ordovician biostratigraphy and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tectonostratigraphical terran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ino-Korean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liaoning-central Jilin ORDOVICIAN Changtu Fauna
下载PDF
基于栅格数据的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
3
作者 田深圳 吴文美 +2 位作者 李航 王亚丹 李雪铭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4期5-10,共6页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1km×1km栅格数据,建立了基于地形起伏度、植被、水文、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合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1km×1km栅格数据,建立了基于地形起伏度、植被、水文、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合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小,受水文、植被、气候条件限制较大。②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指数范围为19.03~84.15,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态势。③中度适宜地区分布最广,高度适宜地区与不适宜地区面积最小。④辽中南城市群64.48%的人口分布在中高度适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数据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人口分布 辽中南城市群
下载PDF
仰韶时代弧边三角形类彩陶纹饰研究
4
作者 薛亮亮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1期71-78,141,共9页
弧边三角形类纹饰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上的典型纹饰,主要以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红山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纹饰为主,学术界对彩陶纹饰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弧边三角形类纹饰是仰韶文化各地区先民沟通的桥梁,因... 弧边三角形类纹饰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上的典型纹饰,主要以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红山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纹饰为主,学术界对彩陶纹饰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弧边三角形类纹饰是仰韶文化各地区先民沟通的桥梁,因此,本文通过对比甘青、中原与辽西的彩陶纹饰观察彩陶文化人群的交流,并对弧边三角形类纹饰的去向进行论述,研究表明,弧边三角形类纹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其最终汇聚在中华青铜文明的文化基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边三角形类纹饰 仰韶时代 甘青地区 辽西地区 中原地区
下载PDF
旁通管在无高地接续式泵站停泵水锤中的作用
5
作者 杨宇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9期30-34,共5页
辽宁中部供水工程从大伙房水库取水供水至辽宁省中部抚顺、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盘锦6市,该工程距离长、多分支、流量大并且为密闭供水,线路中设置1座鞍山加压站,泵站为接续式加压布置形式。本文运用bentley hammer软件对该工程建... 辽宁中部供水工程从大伙房水库取水供水至辽宁省中部抚顺、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盘锦6市,该工程距离长、多分支、流量大并且为密闭供水,线路中设置1座鞍山加压站,泵站为接续式加压布置形式。本文运用bentley hammer软件对该工程建立模型,通过对比该泵站设置旁通管与不设置旁通管两种工况,对其进行停泵水锤计算,分析对比该类接续式泵站设置旁通管后在水锤防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中部供水工程 接续式泵站 旁通管 停泵水锤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姚姚 刘馨蕊 +3 位作者 曹婷婷 霍会杰 李佳欣 杨红绵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3期17-27,共11页
研究区域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对实现区域低碳减排差异化治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数据和开放大数据,综合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熵值法等方法,探究辽中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区县级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 研究区域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对实现区域低碳减排差异化治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数据和开放大数据,综合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熵值法等方法,探究辽中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区县级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辽中南城市群县域碳排放空间格局相对稳定,碳排放主要集中在较发达地区和工业型城市,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北差异较小,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碳排放量均有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集聚特征,但近年来集聚性呈减弱趋势;碳排放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差异,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混合度较之人均GDP、工业企业数和人口集聚因素作用强度更大。进而提出增加低碳新兴技术投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虚化区域行政界限等政策建议,实现区域分区分级差异化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GWR模型 辽中南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的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7
作者 徐霜 何艳芬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文章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划分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四个质量评价子系统,利用熵权TOPSIS法,对辽中南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Arc GIS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辽... 文章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划分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四个质量评价子系统,利用熵权TOPSIS法,对辽中南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Arc GIS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存在空间不均衡现象。(2)辽中南城市群的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与经济质量水平相关。(3)辽中南城市群的人文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质量评价 熵权TOPSIS 辽中南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扩散模型的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传输规律研究
8
作者 秦思达 王贺 赵鹏雷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第5期69-72,共4页
研究采用扩散模型法,基于气象模型WRF耦合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对2019年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污染特征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目标情景设计,获取辽宁中部城市群7个城市间大气污染物传输特征并建立传输矩阵。研究发现:辽宁中部城市群... 研究采用扩散模型法,基于气象模型WRF耦合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对2019年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污染特征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目标情景设计,获取辽宁中部城市群7个城市间大气污染物传输特征并建立传输矩阵。研究发现: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PM_(2.5)浓度本地源贡献率最高的是本溪(72.2%),其次为沈阳(63.2%),其他城市本地源贡献率在48.9%~62.1%之间。本溪为对外输送型城市,其排放的PM_(2.5)主要影响辽阳(7.8%)和抚顺(7.1%);铁岭与抚顺之间为单向输送,铁岭向抚顺输送的PM_(2.5)占到抚顺贡献率的9.0%,反之仅为2.3%;鞍山与辽阳PM_(2.5)为双向输送,二者之间的影响分别为7.1%与8.3%。受海洋气候影响,营口本地源贡献率为48.9%,且对其他城市的影响仅在0.2%~2.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 PM_(2.5) 辽宁中部城市群 区域传输
下载PDF
双循环背景下辽中南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9
作者 杨薇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11期47-49,共3页
辽中南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其产业协同发展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内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辽中南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其产业协同发展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内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地区特色,对辽中南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以经济“双循环”为契机,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统筹空间规划,加强区域公共资源要素市场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南城市群 双循环 协同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辽中地区钻井井漏主控因素及对策
10
作者 康少伟 唐辉 李须峰 《陕西煤炭》 2023年第4期168-171,共4页
辽中地区地质特征复杂,属释压-增压组合型走滑派生构造。区域内断层发育,导致钻井过程极易发生漏失,严重制约煤田的高效勘探开发。为明确地区内井漏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用地震及测井数据的方式将漏失井和未漏失井地质及工程因素的差别... 辽中地区地质特征复杂,属释压-增压组合型走滑派生构造。区域内断层发育,导致钻井过程极易发生漏失,严重制约煤田的高效勘探开发。为明确地区内井漏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用地震及测井数据的方式将漏失井和未漏失井地质及工程因素的差别进行分析,认为辽中地区井漏的地质因素主要是走滑断层及其调节断层与高渗透砂岩的共同作用;工程因素主要是井轨迹平面与断层的夹角大小。因此提出待钻井漏风险分析方法及防漏对策并推广应用,成功规避高风险井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地区 煤田钻井 井漏特征 井漏主控因素 防漏对策
下载PDF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77
11
作者 马雁军 左洪超 +1 位作者 张云海 惠小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3-628,共6页
通过分析辽宁中部相对集中分布的5个城市群1987—2002年间的大气能见度、影响能见度的气象因子和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能见度与气象因子、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得到以下结论:(1)各城市能见度有明显的月、季和年际变化特征,能见度... 通过分析辽宁中部相对集中分布的5个城市群1987—2002年间的大气能见度、影响能见度的气象因子和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能见度与气象因子、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得到以下结论:(1)各城市能见度有明显的月、季和年际变化特征,能见度月变化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5月份,第二个峰值在9,10月份;冬季能见度的值最低,春、秋季高;本溪市的能见度在逐年变好;沈阳的能见度从1987—1997年逐年变好,1997年以后又逐年变差;其它城市的能见度呈逐年变差的趋势。(2)各城市影响能见度的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基本是一致的;5个城市TSP,SO2污染浓度年均值均呈下降趋势,NOX的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3)能见度与湿度、雾的相关关系都呈负相关且非常显著;与降雨量、风速及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与各种污染物的相关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气象因子 污染物浓度 辽宁中部城市群
下载PDF
1987—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5
12
作者 马雁军 崔劲松 +1 位作者 刘晓梅 张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8-435,共8页
根据1987—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PM10、SO2、NOX)的现状监测值,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是TSP、PM10和SO2;冬季是城市群大... 根据1987—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PM10、SO2、NOX)的现状监测值,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是TSP、PM10和SO2;冬季是城市群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夏季大气污染最轻;5个城市16年来TSP、PM10和SO2呈逐年下降趋势,NOX的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城市群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本溪,其次是鞍山、沈阳、抚顺、辽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辽宁中部城市群 TSP SO2
下载PDF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顾康康 刘景双 +2 位作者 王洋 彭小黎 王明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9-764,共6页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有助于改善该区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的状况,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生态...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有助于改善该区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的状况,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生态系统协调度,并设定了其脆弱性和协调性分级标准。结果表明: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处于亚稳定状态,主要限制因子为资源匹配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间处于亚协调状态,其中本溪略低于亚协调,处于低度失调状态。鞍山的资源匹配指数处于较失调状态,抚顺、本溪的资源匹配指数处于失调状态,抚顺、本溪的经济发展指数处于较失调状态,是限制整个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该评价模型较真实的反映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协调性状况,并且提出了制约其发展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协调度 指标体系 复合生态系统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
下载PDF
辽宁中部地区灰霾天气气候环境特征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云海 马雁军 王扬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4-1118,共5页
利用的1961—2007年辽宁中部地区6个城市的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以及2002—2007年的东亚地面和高空天气形势资料,2005—2007污染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辽宁中部地区气候环境特征对灰霾天气形成的有利形势与不利的地面天气形势,对比颗粒物资料... 利用的1961—2007年辽宁中部地区6个城市的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以及2002—2007年的东亚地面和高空天气形势资料,2005—2007污染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辽宁中部地区气候环境特征对灰霾天气形成的有利形势与不利的地面天气形势,对比颗粒物资料与实况资料分析了灰霾天气常见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与气象条件,灰霾易发时期为秋冬春季节。不利于大气扩散易形成灰霾天气的地面天气形势可分为高压类、低压类、均压类。蒙古高压、东北地形槽以及长白山小高压等局地不利的天气形式对灰霾天气产生有重要影响。常见灰霾天气形势为冷高压型、占65%左右,低压槽型、占13.5%,冷锋过境型,冷锋前部型以及长白山小高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天气形势 辽宁中部 环境特征
下载PDF
辽中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5
作者 桑秋 张平宇 +1 位作者 高晓娜 辛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是影响辽中城市群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2000~2005年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因子由第二主因子上升为第一主因子;以指数方法测度,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要小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产... 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是影响辽中城市群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2000~2005年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因子由第二主因子上升为第一主因子;以指数方法测度,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要小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的差距;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呈双核结构,具有南北分异、东西分异、高值西南集聚、低值东北集中的空间正相关性特点,呈现南北分异的空间变动特征,使各县域空间正相关性增强;在市域范围内,基本上距离市域核心越远,县域综合发展水平下降越多;大多数县域协调度下降,城市群整体协调状况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城市群 综合发展水平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5
16
作者 顾朝林 于涛方 +2 位作者 刘志虹 解宇 唐万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中国正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群发展成为新的特征。依据辽中城市群规划编制的框架和思路,重点论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群规划的理论、核心内容和规划方法。
关键词 城市群规划 理论与方法 辽中城市群 规划编制框架
下载PDF
辽吉下二台群、呼兰群中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效良 陈从云 +3 位作者 杨学增 杨森 张炯飞 高玉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2-192,T003,共12页
最近,在辽北—吉中下二台群、呼兰群中,发现了奥陶纪昌图动物群。昌图动物群与早寒武世清河镇动物群有密切的演化关系,化石得10属14种(其中3新属、9新种、2未定种)。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对地层时代,奥陶纪生物地层,以及中朝扳块北侧构造... 最近,在辽北—吉中下二台群、呼兰群中,发现了奥陶纪昌图动物群。昌图动物群与早寒武世清河镇动物群有密切的演化关系,化石得10属14种(其中3新属、9新种、2未定种)。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对地层时代,奥陶纪生物地层,以及中朝扳块北侧构造地层地体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北-吉中 奥陶纪 昌图动物群 地层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与SOM神经网络分级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5
18
作者 陈园园 李宁 丁四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1-1467,共7页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通过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城市流模型和城市通达性模型,构建系列空间联系能力数理模型,定量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以评价辽中南城市群十个节点城市的空...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通过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城市流模型和城市通达性模型,构建系列空间联系能力数理模型,定量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以评价辽中南城市群十个节点城市的空间联系能力。研究表明:①沈阳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沈阳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和沈阳距其铁路距离呈S形曲线关系。②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的大小将辽中南城市群十个节点城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大连的值最大,营口则显现出作为该城市群中部区域极点的潜力。③沈大高速公路集中了通达性处于前三位的三个城市,辽阳在城市通达性方面显现出显著的优势,四项通达性指标全位居第一。④从SOM神经网络的分级结果看,沈阳都作为独立的一级,表明沈阳的空间联系能力最强,体现了其中心性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南城市群 空间联系能力 通达性 SOM神经网络
下载PDF
辽宁中部城市群夏季大气能见度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宁微 马雁军 王扬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4-820,共7页
利用2009年6—8月辽宁中部4个城市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夏季的季、月、日能见度分布,并探讨了能见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内各城市夏季大气能见度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天气系统和大气环境比... 利用2009年6—8月辽宁中部4个城市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夏季的季、月、日能见度分布,并探讨了能见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内各城市夏季大气能见度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天气系统和大气环境比较均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城市大气能见度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周期谷、峰形分布,06时前后能见度最差,15—16时最好;大气细粒子、水汽和风速都对城市群能见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大气细粒子是主要影响因子;城市群夏季的低能见度时次,仅有一小部分是由轻雾引发的,而大部分则是由霾天气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中部城市群 能见度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城市群制度整合研究——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红 张平宇 刘文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49,共5页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制度研究中,对新区域主义中关于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总结,重点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制度构建的几点启示,即保持开放的制度空间范围、形成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网络型的管治体系、重视非正规制度的建设、构建相互依赖的产业集群;加强公共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整合 制度 辽宁中部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