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M_(S)6.0震群同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1
作者
孙东
覃亮
+3 位作者
蒙明辉
杨涛
章旭
胡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61,共19页
为了揭示震群型同震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理清不同类型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差异性,进一步认识巴颜喀拉地块周边和内部的地震风险,从而高效指导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工作,文章以2022年马尔康M_(S)6.0震群同震地质灾害为研...
为了揭示震群型同震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理清不同类型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差异性,进一步认识巴颜喀拉地块周边和内部的地震风险,从而高效指导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工作,文章以2022年马尔康M_(S)6.0震群同震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震群序列数据、区域构造环境研究成果、区域地壳形变研究数据、震后短期内的地质灾害数据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揭示马尔康M_(S)6.0震群的区域和深部构造环境、同震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马尔康M_(S)6.0震群是发生在周缘边界活动性极强的巴颜喀拉地块内部次级断裂上强震空区内的深部粘滑型地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可能是由于松岗断裂的次级断裂破裂和之间的隔堤相继破裂的结果;地震新增地质灾害隐患83处,导致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形加剧106处,并诱发了多处高位滑坡和系列震裂山体,震后震中草登乡地质灾害极高、高、中风险区面积分别占比1.62%、4.80%和12.37%;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由主到次为发震断裂及其关联断裂、地震震级及能量衰减、地形坡度及高差、岩体结构及结构面密度。此次发震的松岗断裂与龙日坝活动断裂交切区未来强震风险高,发震断裂及与其有联动效应的断裂周边在地震时发生地质灾害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地震
地震构造
松岗断裂
同震地质灾害
青藏高原东缘
巴颜喀拉地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GPS应变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承涛
苏小宁
孟国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50,共14页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较强的区域,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就发生在该区域内。利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解算GPS应变率场,分析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2009年至2017年的应变率场分布特征,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GPS应变率场按照...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较强的区域,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就发生在该区域内。利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解算GPS应变率场,分析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2009年至2017年的应变率场分布特征,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GPS应变率场按照不同的空间尺度进行小波分解,给出不同空间尺度的应变率场。结果表明在2017年九寨沟地震之前,震中附近应变积累显著,虎牙断裂北延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为3.0 mm/a,拉张速率为3.1mm/a,表明该条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拉张特征,与九寨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一致。除九寨沟震中附近外,在岷县与漳县交界处、理县和汶川、青川等地区主应变率、面应变率、最大剪应变率也较大,这可能与2013岷县漳县(MS6.6)、2008年汶川(MS8.0)、2014年理县(MS4.8)以及2014青川县(MS4.8)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东北缘
GPS观测
多尺度球面小波
应变率场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千年破裂历史与2008年汶川、2013年芦山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
被引量:
47
3
作者
闻学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5-267,共13页
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活动构造带为研究区,本文首先分析了该区最近一千多年的地震历史及强震活动随时间的变化,确定了2008年汶川M_S8.0地震、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这3次事件在这一强震活动历史中的位置,进而在...
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活动构造带为研究区,本文首先分析了该区最近一千多年的地震历史及强震活动随时间的变化,确定了2008年汶川M_S8.0地震、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这3次事件在这一强震活动历史中的位置,进而在圈绘长期强震破裂区图像的基础上鉴别主要活动断裂带上的地震空区。结果主要表明:研究区在最近约一千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轮回的3个阶段,包括一个平静期的后半部(1630年之前)、1630—1878年之间的过渡期以及1879年以来的强震期。后两个阶段可能代表了该构造带在经过更早、可能二三千年长的平静期或应变积累期之后出现的长达数百年、从"预释放"期(1630—1878年)到"主释放"期(1879年以来)的强震发生过程;在主释放期应变能释放呈明显加速,四川2008年汶川、2013年芦山以及2017年九寨沟地震是发生在主释放期中的3次最新事件,但是由这3次事件的发生还难以判断主释放期是否已经结束;已圈绘出研究区及其邻近地区若干活动断裂段上存在长期缺少大地震破裂的地震空区,未来仍应注意在这些地震空区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
地震历史
破裂图像
地震空区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M_(S)6.0震群同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1
作者
孙东
覃亮
蒙明辉
杨涛
章旭
胡骁
机构
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61,共19页
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NSFSC0784)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3YFS0435)。
文摘
为了揭示震群型同震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理清不同类型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差异性,进一步认识巴颜喀拉地块周边和内部的地震风险,从而高效指导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工作,文章以2022年马尔康M_(S)6.0震群同震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震群序列数据、区域构造环境研究成果、区域地壳形变研究数据、震后短期内的地质灾害数据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揭示马尔康M_(S)6.0震群的区域和深部构造环境、同震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马尔康M_(S)6.0震群是发生在周缘边界活动性极强的巴颜喀拉地块内部次级断裂上强震空区内的深部粘滑型地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可能是由于松岗断裂的次级断裂破裂和之间的隔堤相继破裂的结果;地震新增地质灾害隐患83处,导致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形加剧106处,并诱发了多处高位滑坡和系列震裂山体,震后震中草登乡地质灾害极高、高、中风险区面积分别占比1.62%、4.80%和12.37%;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由主到次为发震断裂及其关联断裂、地震震级及能量衰减、地形坡度及高差、岩体结构及结构面密度。此次发震的松岗断裂与龙日坝活动断裂交切区未来强震风险高,发震断裂及与其有联动效应的断裂周边在地震时发生地质灾害风险高。
关键词
马尔康地震
地震构造
松岗断裂
同震地质灾害
青藏高原东缘
巴颜喀拉地块
Keywords
Maerkang earthquake
seismotectonics
Songgang fault
coseismic geological hazard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ayan
har
block
分类号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GPS应变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承涛
苏小宁
孟国杰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地震预测研究所)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50,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4007
41461164004)
+1 种基金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DFR21100)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专项(2016IES010302)联合资助
文摘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较强的区域,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就发生在该区域内。利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解算GPS应变率场,分析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2009年至2017年的应变率场分布特征,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GPS应变率场按照不同的空间尺度进行小波分解,给出不同空间尺度的应变率场。结果表明在2017年九寨沟地震之前,震中附近应变积累显著,虎牙断裂北延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为3.0 mm/a,拉张速率为3.1mm/a,表明该条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拉张特征,与九寨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一致。除九寨沟震中附近外,在岷县与漳县交界处、理县和汶川、青川等地区主应变率、面应变率、最大剪应变率也较大,这可能与2013岷县漳县(MS6.6)、2008年汶川(MS8.0)、2014年理县(MS4.8)以及2014青川县(MS4.8)地震有关。
关键词
巴颜喀拉东北缘
GPS观测
多尺度球面小波
应变率场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
Keywords
GPS observations
Strain rate field
The 2017 Jiuzhaigou Ms7.0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bayan har block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千年破裂历史与2008年汶川、2013年芦山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
被引量:
47
3
作者
闻学泽
机构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四川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5-267,共13页
基金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LED2015A02)
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运维项目(2016年度)共同资助
文摘
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活动构造带为研究区,本文首先分析了该区最近一千多年的地震历史及强震活动随时间的变化,确定了2008年汶川M_S8.0地震、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这3次事件在这一强震活动历史中的位置,进而在圈绘长期强震破裂区图像的基础上鉴别主要活动断裂带上的地震空区。结果主要表明:研究区在最近约一千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轮回的3个阶段,包括一个平静期的后半部(1630年之前)、1630—1878年之间的过渡期以及1879年以来的强震期。后两个阶段可能代表了该构造带在经过更早、可能二三千年长的平静期或应变积累期之后出现的长达数百年、从"预释放"期(1630—1878年)到"主释放"期(1879年以来)的强震发生过程;在主释放期应变能释放呈明显加速,四川2008年汶川、2013年芦山以及2017年九寨沟地震是发生在主释放期中的3次最新事件,但是由这3次事件的发生还难以判断主释放期是否已经结束;已圈绘出研究区及其邻近地区若干活动断裂段上存在长期缺少大地震破裂的地震空区,未来仍应注意在这些地震空区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
地震历史
破裂图像
地震空区
地震危险性
Keywords
eastem
margin
of the
bayan
har
block
earthquake history
rupture pattem
seismic gap
seismic hazard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M_(S)6.0震群同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孙东
覃亮
蒙明辉
杨涛
章旭
胡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GPS应变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的关系
李承涛
苏小宁
孟国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千年破裂历史与2008年汶川、2013年芦山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
闻学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