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athoracic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transposition: a reliable technique for prevention of bronchopleural fistula developing after extrapleural pneumonectomy and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in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1
作者 MagedM.Elshafiey HishamA.El-hossieny IsmailA.Mourad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2年第7期373-379,共7页
Objective: Bronchopleural fistula (BPF) is a life 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after pneumonectomy. Extra thoracic skeletal muscle transposition especially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LDMF) had been used to prevent this... Objective: Bronchopleural fistula (BPF) is a life 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after pneumonectomy. Extra thoracic skeletal muscle transposition especially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LDMF) had been used to prevent this complic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LDMF in preventing BPF developing after extrapleural pneumonectomy (EPP) and ex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in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 Methods: Between May 1999 and Dec. 2008, 37 patients with MPM were operated upon by EPP using LDMF prophylactically to reinforce the bronchial stump, and then received ex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all patients was 46.7 (range 26-57) years. Twenty five patients were males and 12 patients were females. Twenty three patients had MPM of the right side and 14 patients had MPM of the left side. The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was 2.7% and only few flap related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were reported in the form of minor seroma and subcutaneous surgical emphysema. The median follow up was 17 (range 9-43) months. All cases completed their postoperative ex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with no reported cases of early or late BPF. Conclusion: Intrathoracic pedicled LDMF transposition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on of BPF developing after EPP and ex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in MPM and it is advised to be a routine step in EPP in these cases and to use more sophisticated technique of postoperative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3D conformal or IMRT) to minimize this com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 extrapleural pneumonectomy (EPP)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LDMF) bronchopleural fistula (BPF)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承龙 仲海燕 +3 位作者 陈勇 王倩 邹鸣立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行、分支及穿支位置。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仅携带穿支发出位置的极少量肌肉,将胸背动脉降支近端从肌肉内剥离,保留胸背动脉横支和胸背神经。如血管蒂长度不足,可切断横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拉拢缝合。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随访6个月到2年,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供瓣区无明显畸形,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且基本完整地保留了背阔肌功能,是修复肩胸背部邻近创面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肩胸背部 背阔肌
下载PDF
带蒂降支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重建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薛珂 张曼 陈冰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9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带蒂降支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重建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带蒂降支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治疗的2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皮瓣存活率、手术效果优良率和术... 目的 探讨带蒂降支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重建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带蒂降支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治疗的2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皮瓣存活率、手术效果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26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手术效果中优14例,良11例,差1例。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6.15%(25/26)。术后出现背部术区感染2例,背部术区和腋窝血肿2例,上肢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5/26)。结论 带蒂降支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重建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疗效较好,患者术后皮瓣存活率高,修复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即刻乳房重建 带蒂降支背阔肌肌皮瓣 并发症 手术效果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联合背阔肌组织瓣乳房重建的初步探索
4
作者 陈阔 吕鹏威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5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索机器人辅助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联合背阔肌组织瓣(LDMF)乳房重建手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单一医疗机构自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完成的14例机器人辅助的背阔肌组织瓣乳房重建。其中有皮岛组5例、无... 目的探索机器人辅助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联合背阔肌组织瓣(LDMF)乳房重建手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单一医疗机构自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完成的14例机器人辅助的背阔肌组织瓣乳房重建。其中有皮岛组5例、无皮岛组9例。统计各组病例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在全部14例手术中,8例进行了对侧乳房的整形手术,1例患者没有使用假体。有皮岛组和无皮岛组的平均手术总时间分别为(392.1±61.2)min和(351.6±67.4)min,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11.2±0.7)d和(9.0±1.1)d,住院时间分别为(18.4±1.5)d和(11.3±1.1)d。由于样本量有限及两组患者的手术因含有对侧手术和腋窝手术从而导致偏差,研究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意义。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在平均(3±1)个月的随访期间内没有发生复发或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的美学效果表示满意。结论机器人辅助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联合背阔肌组织瓣乳房重建手术是安全的,在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无皮岛术式更具优势,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然而,这项技术仍具有挑战性,需要术者有较长时间的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乳房重建 背阔肌肌瓣 凝胶假体 无皮岛皮瓣
下载PDF
乳腺癌超象限切除术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对乳腺癌美容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5
作者 尚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象限切除术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对乳腺癌美容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行乳腺癌超象限切除术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50例行传统保乳手术的乳腺癌...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象限切除术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对乳腺癌美容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行乳腺癌超象限切除术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50例行传统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乳房的美容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自尊、自我形象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乳房的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和皮瓣坏死、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处转移、复发转移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乳腺癌自我形象量表(BIBCQ)、自尊量表(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BIBCQ评分(98.56±8.8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31±9.18)分, SES评分(30.85±3.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65±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癌超象限切除术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在确保手术疗效的同时,能让患者乳房保持良好形态,提升患者自尊水平及自我形象要求,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象限切除术 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 美容 预后
下载PDF
Reverse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for complex back defects: our experience
6
作者 Kumaraswamy Mohan Kumar Shantha Kumar Shivalingappa +1 位作者 Veena Prabhakar Waiker Udaya Shankar Odeyar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 2017年第5期76-81,共6页
Aim: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verse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in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defects of the back.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verse latiss... Aim: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verse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in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defects of the back.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verse latissimus dorsi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back,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The patient demographics, etiology, surgery indic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study had five patients between 2012 and 2016 who underwent reverse latissimus dorsi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The flaps survived in all the patients. Two patients had complications, unrelated to the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Conclusion: The vascularity of the flap is reliable can be used to obliterate the dead space,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infection, in complex cases of the b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E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COMPLEX BACK DEFECTS REVERSE TURN over flap
原文传递
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巨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6
7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6 位作者 刘俊 谢松林 刘鸣江 廖前德 朱勇 胡懿颌 雷光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软组织缺损的巨大创面。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32~60岁。病程:2h^...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软组织缺损的巨大创面。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32~60岁。病程:2h^2个月。耕田机损伤5例,交通事故伤2例,毒蛇咬伤2例,电击伤1例。其中足跟后侧合并小腿后侧皮肤、腓肠肌及跟腱不同程度缺损8例,缺损范围21cm×12cm^35cm×15cm;足跟合并足底、足背和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缺损分别为27cm×14cm和30cm×21cm。均合并骨外露,6例合并骨折,2例合并胫后血管及胫神经损伤,4例合并踝关节开放感染。切取背阔肌皮瓣25cm×14cm^33cm×24cm,其中1例背阔肌皮瓣达38cm×18cm。供区均采用大张中厚皮片移植覆盖。结果术后10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创面均期愈合。术后获随访3~24个月,其中5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薄整形术;重建感觉的5例患者3例恢复保护性感觉,2例胫神经损伤患者足底痛、温觉恢复,足内在肌功能无明显恢复;5例桥接腓肠肌的背阔肌肌力恢复至级,踝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无继发溃疡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负重与行走功能。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其中2例经换药后治愈,1例二期植皮修复,余供区植皮均成活。结论背阔肌皮瓣血运丰富,切取范围大,肌瓣可填塞死腔,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足跟合并邻近巨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感染创面的一种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皮瓣 游离移植 下肢 巨大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三维可视技术指导腔镜乳腺癌保乳并转移背阔肌瓣重建乳房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普生 王立坤 +5 位作者 罗云峰 史福军 何琳赟 曾成炳 张宇 方驰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1-1135,1142,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技术在腔镜乳腺癌保乳并一期转移背阔肌瓣乳房重建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30例志愿要求行背阔肌瓣转移重建乳房的患者纳入实验组,术前采集256排螺旋CT动脉期、静脉期的DICOM数据,导入自...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技术在腔镜乳腺癌保乳并一期转移背阔肌瓣乳房重建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30例志愿要求行背阔肌瓣转移重建乳房的患者纳入实验组,术前采集256排螺旋CT动脉期、静脉期的DICOM数据,导入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对患者CTA图像中的乳房、乳腺肿瘤、背阔肌及胸背动脉等进行分割及三维重建,再导入三维可视化手术平台中进行手术研究,指导临床腔镜乳腺癌保乳并一期转移背阔肌瓣乳房重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进行美学评价。对照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18例在我院行腔镜背阔肌瓣乳房重建患者(术前未应用三维可视技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月乳房的美学评价等数据。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三维可视技术能准确反映其乳房及肿瘤、背阔肌及胸背血管等解剖结构及其三维毗邻关系。30例患者手术顺利,中位手术时间为226 min(205~253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95 m L(73~132 m L)。乳房美学评价,22例优,6例良,2例一般。对照组18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283 min(256~313 min),中位出血量为107 m L(79~147 m L)。乳房美学评价,10例优,4例良,4例一般。结论三维可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背阔肌形态及胸背动脉走行,可计算乳房体积及背阔肌体积,指导背阔肌切取范围,避免误伤背阔肌瓣蒂部血管,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乳房重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技术 乳腺癌 转移背阔肌瓣 乳房一期重建
下载PDF
背阔肌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善良 李圣利 +1 位作者 曹卫刚 程开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 目的探讨背阔肌穿支皮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背阔肌穿支皮瓣进行整复手术21例,其中面、颈部修复8例;胸前创面和腋窝软组织缺损3例;四肢创面修复10例。皮瓣游离过程中保留胸背神经和背阔肌不受影响,形成单纯的穿支皮瓣。本组病例皮瓣大小为6 cm×8 cm^15 cm×21 cm,其中带蒂移植3例,游离移植18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修复外形满意。供区背阔肌功能保留完整,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外观均优于传统背阔肌皮瓣。结论背阔肌穿支皮瓣最大限度减少了供区的损伤;皮瓣较薄,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过分臃肿的缺点,扩大了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皮瓣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背阔肌肌皮瓣的血管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夏有辰 李比 +5 位作者 陈小迅 杨欣 马建勋 邹力君 王建伟 张卫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与血供的关系,为肌皮瓣的再划分、转位及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大体解剖学、血管X线造影方法,对48例尸体背阔肌进行观察,并回顾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临床应用31例的效果。结果背阔肌肌皮瓣有多个血供来源,其中胸...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与血供的关系,为肌皮瓣的再划分、转位及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大体解剖学、血管X线造影方法,对48例尸体背阔肌进行观察,并回顾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临床应用31例的效果。结果背阔肌肌皮瓣有多个血供来源,其中胸背动脉主干分布于背阔肌外上部。恒定地分出内侧支和外侧支,具有各自分布区域。背阔肌内下部由肋间动脉和腰动脉供应。据X线造影所见,它们与胸背动脉分支间吻合明显,口径在320~550μm之间。背阔肌表面皮肤血供均来自深方肌皮穿支,越向内下方,穿支间吻合稀疏,口径亦细小。临床应用肌皮瓣做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乳房再造,修复小腿缺损等共31例,术后肌皮瓣30例完全成活,1例肌皮瓣远端早期出现部分血运障碍征象,经对症处理后,血运逐步改善,伤口延期愈合。结论背阔肌肌皮瓣,按其动脉分支及其吻合特点可分为3个部分,为整体或部分分离、转位或移植,保持肌功能提供血管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肌皮瓣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血管解剖 移植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 被引量:13
11
作者 狄根红 吴炅 +4 位作者 亓发芝 余科达 陆劲松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7-261,共5页
背景与目的:乳房再造使乳腺癌全乳切除患者重获完整的乳房外形。本文介绍乳腺癌术后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或不联合假体和带蒂横向腹直肌肌皮瓣(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的经验,并探讨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再造方式。方法:2000... 背景与目的:乳房再造使乳腺癌全乳切除患者重获完整的乳房外形。本文介绍乳腺癌术后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或不联合假体和带蒂横向腹直肌肌皮瓣(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的经验,并探讨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再造方式。方法:2000年1月-2005年7月,74例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后,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或带蒂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背阔肌肌皮瓣再造62例(83.8%),其中联合假体13例、带蒂TRAM再造12例、联合假体1例。经过2~66个月随访,局部区域复发率4.1%。患者满意度高,可接受度96%。而且这两种自体再造方式在是否需要联合假体上没有差别(P=0.440)。结论: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能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背阔肌肌皮瓣再造对中国女性适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整形 乳房成形术 带蒂背阔肌肌皮瓣
下载PDF
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3 位作者 贺楚宇 谢松林 刘鸣江 刘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10月 ,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 2 3例。结果  2 3例皮瓣全... 目的 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10月 ,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 2 3例。结果  2 3例皮瓣全部成活 ,创面一期愈合 ,经 6个月~ 4年随访 ,皮瓣成活良好 ,所修复肢体与颌面恢复良好的外形与功能。结论 背阔肌皮瓣部位隐蔽 ,血运丰富 ,切取范围大 ,肌瓣可填塞死腔 ,修复肌肉缺损 ,抗感染能力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皮瓣 移植
下载PDF
背阔肌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振西 顾晓明 +3 位作者 雷德林 刘彦普 程晓兵 张俊睿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探讨背阔肌组织瓣的应用解剖学特点 ,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中的用途及优缺点 .方法 对 5 1例背阔肌组织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或畸形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 .结果  5 1例组织瓣均成活 ,成活率10 0 % .肌皮瓣有... 目的 探讨背阔肌组织瓣的应用解剖学特点 ,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中的用途及优缺点 .方法 对 5 1例背阔肌组织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或畸形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 .结果  5 1例组织瓣均成活 ,成活率10 0 % .肌皮瓣有效地修复了组织缺损 ,解除了烧伤疤痕引起的颌颈粘连 .肌瓣整复面部萎缩畸形 8例术后外形丰满对称 .节段肌瓣治疗面瘫 2 4例术后 8~ 12 mo随访功能重建优良率 83.3% .结论 背阔肌可以形成肌瓣、肌皮瓣或骨肌皮瓣 ,组织量充分 ,是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面部畸形整复及功能重建的良好材料 ,手术并发症率低 .其缺点是术中需变换患者体位 ,不利于两组人员同时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皮瓣 口腔颌面外科 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背阔肌节段肌瓣移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莉 苗华 +3 位作者 王炜 张涤生 杨川 胡鸿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3-86,共4页
对86侧背闼肌及其内部血管进行了分段观测。1.背阔肌的节段动脉在肌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根据节段动脉的支数可将背阔肌分为4~6个节段肌瓣,其中以外3、4段最薄,血管蒂最长。3.胸背动脉分出内、外侧支的位置在肩胛骨下角平面上... 对86侧背闼肌及其内部血管进行了分段观测。1.背阔肌的节段动脉在肌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根据节段动脉的支数可将背阔肌分为4~6个节段肌瓣,其中以外3、4段最薄,血管蒂最长。3.胸背动脉分出内、外侧支的位置在肩胛骨下角平面上方18.5mm、背阔肌外侧缘内侧21.5mm.文中设计了四种形态的节段肌瓣供临床选用参考,并讨论了截取肌瓣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节段肌瓣 移植 胸背动脉
下载PDF
带蒂背阔肌肌瓣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修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颜宁 黄宇康 +2 位作者 陈腾腾 方勤 彭鸿彬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286-1290,共5页
目的探讨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行保乳术后即时无瘢痕背阔肌乳房修复术(观察组),47例行保乳术后即时传统背阔... 目的探讨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行保乳术后即时无瘢痕背阔肌乳房修复术(观察组),47例行保乳术后即时传统背阔肌乳房修复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在切除乳腺体积、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时间为18~48个月,两组远处转移率、累积生存率、乳房美学等级优良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0. 20%vs 68. 09%),且观察组术后胸背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 61%vs48. 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无瘢痕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缺损,能够有效达到无瘤目的,手术耗时短,住院时间短,且具有良好的乳房美容效果,能够避免供区瘢痕,降低术后肩背痛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背阔肌肌瓣 早期乳腺癌 乳房缺损修复 保乳手术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杨大平 唐茂林 +1 位作者 SteveF.Morris Christopher R.Geddes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研究背阔肌肌皮穿支血管在皮肤内的走行和分布面积,探索背阔肌穿支皮瓣的切取范围和预测该穿支皮瓣的成活面积。方法:(1)选用10具新鲜尸体,采用改良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进行动脉灌注。解剖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口径大于0.5mm)。分别拍... 目的:研究背阔肌肌皮穿支血管在皮肤内的走行和分布面积,探索背阔肌穿支皮瓣的切取范围和预测该穿支皮瓣的成活面积。方法:(1)选用10具新鲜尸体,采用改良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进行动脉灌注。解剖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口径大于0.5mm)。分别拍摄X线片以显示胸背动脉在背阔肌内和其穿支血管皮肤内的形态和分布。测定穿支血管的数量、口径及其供应区域的面积。(2)在解剖研究基础上应用了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肢体和躯干皮肤缺损共6例。结果:发现胸背动脉发出3~6支肌皮穿支胸背动脉血管供应皮肤。其中最大的胸背动脉穿支起自外侧支,位于腋后襞下6~8cm。其以下从外侧支发出的穿支数可多达3个,每间隔1.5~4cm发出穿支。每个穿支斜行3~5cm穿过肌肉达皮肤。穿支动脉口径约为0.3~0.6mm,均有两条伴行静脉。临床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6例,皮瓣最大面积为20cm×12cm,最小为15cm×8cm。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14个月,皮瓣外形均满意,无需二次手术修薄皮瓣。供区隐蔽,无背阔肌功能障碍。结论:本研究为预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成活面积及安全可靠地切取该穿支皮瓣提供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胸背动脉 肌皮动脉穿支 皮瓣
下载PDF
腔镜辅助两切口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术后即刻背阔肌乳房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施勇 温涛 +2 位作者 黄凯明 王科 郑晶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5期37-40,4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两切口在腔镜辅助下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应用背阔肌进行乳房重建的可行性与美容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9月,对18例患者在腔镜辅助下进行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刻应... 目的探讨采用两切口在腔镜辅助下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应用背阔肌进行乳房重建的可行性与美容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9月,对18例患者在腔镜辅助下进行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刻应用背阔肌肌瓣进行缺损充填乳房重建,术后评价其重建效果。结果1S例患者手术成功,恢复良好,术后7例皮下积液,3例出现血清肿,2例出现部分乳头坏死、均经处理后愈合;形态良好,16例患者评价为优,非常满意,2例评价为良、较为满意。患者均获随访3~60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均无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结论在腔镜辅助下采用两切口进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侧背阔肌肌瓣即刻乳房重建,手术安全,技术可行,术后切口隐蔽,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的乳房形态与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 背阔肌肌皮瓣 乳房重建 切口 腔镜
下载PDF
三角肌区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后重建肩外展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商冠宁 孙平 +3 位作者 邢浩 郑珂 王玉名 王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2449-2450,共2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皮瓣在三角肌区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后重建肩关节外展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5年应用带血管神经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三角肌区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全部病例均行广泛切除手... 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皮瓣在三角肌区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后重建肩关节外展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5年应用带血管神经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三角肌区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全部病例均行广泛切除手术治疗,切除缘为肿瘤外3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10)cm×(14-22)cm,行对血管神经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重建三角肌。皮瓣切取面积为(7-12)cm×(18-32)cm。手术重建以肩胛下动脉和胸背神经为蒂,将背阔肌倒转移位至肩外侧,按三角肌正常起止点缝合固定。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3个月,1例因远处转移死亡,其余均存活,均无复发。移位肌皮瓣全部成活,肌力Ⅳ级8例,Ⅲ级4例;肩主动外展90°7例,80°3例,70°2例。结论: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皮瓣不但可以修复三角肌区肿瘤切除术后的组织缺损,还可以重建肩外展功能,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三角肌 背阔肌 肌皮瓣
下载PDF
人背阔肌肌内神经分布和肌构筑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方玖 薛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1-503,506,共4页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肌构筑法。结果:(1)支配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发出2~3支一级神经支入肌,入肌后发出呈树枝状分支分布到该肌,在肌中部构成网格状的神经分支密集区。(2...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肌构筑法。结果:(1)支配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发出2~3支一级神经支入肌,入肌后发出呈树枝状分支分布到该肌,在肌中部构成网格状的神经分支密集区。(2)背阔肌内上部肌重(58.91±10.29)g、肌长(18.76±1.67)cm、生理横切面积(3.39±0.65)cm2,外下部肌重(119.60±20.89)g、肌长(29.33±1.70)cm、生理横切面积(4.69±0.92)cm2。结论:(1)背阔肌有恒定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可分为两个亚部:内上部和外下部。(2)背阔肌内上部在肢体运动中更多的维持肩关节的稳定;而背阔肌外下部则更多参与肢体的速度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肌内神经 肌构筑 胸背神经 肌移植
下载PDF
三角肌软组织恶性肿瘤肌室切除背阔肌肌瓣转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蕴 宋金纲 +2 位作者 张瑾 赵军 程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探讨三角肌内恶性肿瘤行肌室切除术,应用背阔肌肌瓣转位重建肩关节稳定性及外展功能,探讨其方法、应用的临床价值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4年8月三角肌软组织肉瘤病例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5~64岁,平均... 目的:探讨三角肌内恶性肿瘤行肌室切除术,应用背阔肌肌瓣转位重建肩关节稳定性及外展功能,探讨其方法、应用的临床价值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4年8月三角肌软组织肉瘤病例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5~64岁,平均44.5岁。左侧6例,右侧2例。病程6个月~3年,平均1年2个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滑膜肉瘤2例,,透明细胞肉瘤2例。术前、术后8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按MTST关节功能评价系统评定。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三角肌切除术,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瓣转位代替被切除的三角肌。术后肩外展90°、前屈30°位固定,6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局部均无复发,转位的肌瓣全部成活,肌力均在Ⅳ~Ⅴ级,肩外展功能在80~90°结论: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瓣转位代替全部切除的三角肌是一种重建肩关节稳定性及外展功能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肌 肌室切除 背阔肌 肌瓣转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