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low normal sperm morphology value as proposed in the fifth edition of the WHO Laboratory Manual for the Examination and Processing of Human Semen 被引量:140
1
作者 Roelof Menkveld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7-58,共12页
The very low cut-off value for sperm morphology of 4% morphologically normal spermatozoa, as proposed in the new edi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anual on semen analysis, is in agreement with recently... The very low cut-off value for sperm morphology of 4% morphologically normal spermatozoa, as proposed in the new edi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anual on semen analysis, is in agreement with recently published values and reflects the trend of a decline in reported mean values for normal sperm morphology. The reduced value for morphologically normal spermatozoa over the years may be due to several factors. The firs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strict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sperm morphology. Other reasons may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 of additional criteria for sperm morphology abnormalities and the suggested decrease in semen parameters because of increasing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Although on its own the newly proposed very low normal value may not provide the strong predictive value for a males' fertility potential, as originally reported for sperm morphology evaluated according to strict criteria, a good predictive value can still be obtained if the holistic, strict approach for sperm morphology evaluation is followed together with additional sperm morphology parameters now available, because certain morphology patterns and sperm abnormalities are now known to be of strong prognostic value. In addition, better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the technical methodology, consensu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perm morpholog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standardized international external quality control (EQC) schemes,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maintain the good predictive value of sperm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e fertility potential normal cut-offvalues semen analysis sperm morphology evaluation strict criteria WHO manual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hear strength deteriora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different rock types under cyclic loading
2
作者 Qiong Wu Zhiqi Liu +6 位作者 Huiming Tang Liangqing Wang Xiaoxue Huo Zhen Cui Shiyu Li Bo Zhang Zhiwei Li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8期3063-3079,共17页
The shear strength deterioration of bedding planes between different rock types induced by cyclic loading is vital to reasonably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soft and hard interbedded bedding rock slopes under earthquake... The shear strength deterioration of bedding planes between different rock types induced by cyclic loading is vital to reasonably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soft and hard interbedded bedding rock slopes under earthquake;however,rare work has been devoted to this subject due to lack of attention.In this study,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shear strength weakening of discontinuities with different joint wall material(DDJM)under cyclic loading were conducted by taki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siltstone and mudstone in the Shaba slope of Yunnan Province,China as research objects.A total of 99 pairs of similar material samples of DDJM(81 pairs)and discontinuities with identical joint wall material(DIJM)(18 pairs)were fabricated by inserting plates,engraved with typical surface morphology obtained by per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on natural DDJMs sampled from field,into mold boxes.Cyclic sh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hese samples to study their shear strength changes with the cyclic number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normal stress,joint surface morphology,shear displacement amplitude and shear rat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hear stress vs.shear displacement curves under each shear cycle and the peak shear strength vs.cyclic number curves of the studied DDJMs are between those of DIJMs with siltstone and mudstone,while closer to those of DIJMs with mudstone.The peak shear strengths of DDJMs exhibit an initial rapid decline followed by a gradual decrease with the cyclic number and the decrease rate varies from 6%to 55.9%for samples with varied surface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testing conditions.The normal stress,joint surface morphology,shear displacement amplitude and shear rate collectively influence the shear strength deterioration of DDJM under cyclic shear loading,with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being greater for larger normal stress,rougher surface morphology,larger shear displacement amplitude and faster shear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ontinuities with different joint wall material(DDJM) Discontinuities with identical joint wall material(DIJM) Cyclic shear test Shear strength deterioration Joint surface morphology Shear displacement amplitude Shear rate normal stress
下载PDF
精子相关参数与体外受精受精率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黄玲 杨帆 +1 位作者 江利 李苏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精子参数与体外受精(IVF)受精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助孕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27例病例。依据我中心胚胎实验室质控数据考核标准分为低受精组(受精率<3... 目的探讨精子参数与体外受精(IVF)受精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助孕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27例病例。依据我中心胚胎实验室质控数据考核标准分为低受精组(受精率<30%,n=19)和正常受精组(受精率≥30%,n=308)。收集男方的基本信息与精子相关参数以及胚胎信息。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参数与精子受精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精子受精率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精子顶体酶活性、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是影响受精率的相关因素,相关系数(r)分别为0.168、0.306、-0.243(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三者均是影响IVF受精率的独立因素,并得出多因素回归方程式:受精率预估值=-2.561+0.035×精子顶体酶活性+2.066×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51×精子DFI。精子顶体酶活性、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DFI及三因素联合预测低受精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06、0.889、0.827、0.899,其Yuden指数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61.2μIU/10^(6)精子、2.98%、27.50%、-21.32,敏感性分别为95.70%、76.90%、68.40%、64.30%,特异性分别为43.50%、94.70%、87.70%、100.00%,表明3个指标联合预测受精率的效能较好。结论精子顶体酶活性、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DFI是预测IVF受精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以用多因素回归方程式预测IVF的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顶体酶活性 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 精子DNA碎片指数 体外受精 正常受精率
下载PDF
基于硅基过滤片的精子优选芯片设计与优化
4
作者 李金坤 童先宏 +3 位作者 江小华 周典法 魏钰 周成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4,88,共5页
利用半导体工艺技术构建了一种基于硅基过滤片的精子优选微流控芯片,具有高活力的精子会克服重力,在微孔的引导下游向精子收集池。分别在7,15,30,60 min对收集池中的精子取样,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系统进行精液常规检测、精子... 利用半导体工艺技术构建了一种基于硅基过滤片的精子优选微流控芯片,具有高活力的精子会克服重力,在微孔的引导下游向精子收集池。分别在7,15,30,60 min对收集池中的精子取样,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系统进行精液常规检测、精子形态学和DNA碎片分析;对硅基过滤片的孔间距和筛选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6μm孔间距和15 min筛选时间为最佳的精子优选方案。所构建的基于硅基过滤片的精子优选芯片,可以有效优选出具有高活力且DNA完整性和形态正常率较高的精子。芯片精液吞吐量大,活动精子回收率较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标准化精子优选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过滤片 精子优选 微流控芯片 DNA碎片率 精子形态
下载PDF
IVF/ICSI-ET中胚胎实时监测系统与常规形态学评估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分析
5
作者 成桂红 郑爱燕 +7 位作者 丁洁 邹琴燕 许咏乐 朱蕊 王馥新 吴惠华 李红 孟庆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分析胚胎实时监测(TLM)系统和常规形态学评估(CMA)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对临床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 目的:分析胚胎实时监测(TLM)系统和常规形态学评估(CMA)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对临床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TLM组和CMA组,分别选择最优胚胎行单胚胎移植(新鲜周期和复苏周期),患者第1次胚胎移植未获临床妊娠,则进行第2次,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的累积活产率和其他妊娠结局差异。同时收集IVF/ISCI受精后第3天胚胎培养液15μl,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TLM组与CMA组的累积活产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早产率、累积早期自然流产率、累积异位妊娠率、累积早产率、小于胎龄儿或大于胎龄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LM组新生儿性别比低于CM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培养液拉曼光谱分析预测临床妊娠率的准确度为67.21%。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年轻女性中,进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时TLM评估胚胎优势不明显,需警惕基于动力学参数的胚胎选择可能影响性别比。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尚不能很好地预测胚胎的种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胚胎实时监测 常规形态学 拉曼光谱分析 累积活产率
下载PDF
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形态与精液质量参数的描述性研究
6
作者 王鲁东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1期8-11,共4页
为探讨精子形态与精子质量参数相关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男性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测量其精子形态,并将患者分别纳入形态正常组与形态异常组。采用穗加SSA-2精子全自动检查分析... 为探讨精子形态与精子质量参数相关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男性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测量其精子形态,并将患者分别纳入形态正常组与形态异常组。采用穗加SSA-2精子全自动检查分析系统检查评估精子总数、浓度、前向运动率(PR)%、活动率(PR+NP)%,并将患者分别纳入质量正常组与质量异常组,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子形态正常组的精子活动率(PR+NP)%、前向运动率(PR)%均高于精子形态异常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动率(PR+NP)%、前向运动率(PR)%两项参数密切相关,两者可协同评估男性的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形态 精子活动率 精子前向运动率 男性不育
下载PDF
低离心力对正常及不液化精液精子形态分析结果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高文怡 邓云 +4 位作者 李采霞 张艳茹 金鑫 张东 陈道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低离心力对正常精液与不液化精液精子形态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生殖中心进行精液常规检查与精子形态学检查的1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6例为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患者,43例为... 目的探讨低离心力对正常精液与不液化精液精子形态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生殖中心进行精液常规检查与精子形态学检查的1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6例为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患者,43例为精液不液化患者。比较126例正常精液采用直接涂片与两种不同低离心力下离心处理所得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差异;比较43例不液化精液采用促液化后直接涂片与离心处理所得精子形态学结果差异。结果正常精液标本340×g离心10 min所得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9.39±0.50)%]较直接涂片法[(11.08±0.41)%]显著降低,所得精子中段异常率[(62.05±1.44)%]较直接涂片法[(57.17±0.82)%]显著增加;151×g离心10 min所得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9.41±0.57)%]亦较直接涂片法显著降低,所得精子中段异常率[(60.95±1.17)%]亦较直接涂片法显著增加。对于不液化精液标本,340×g离心10 min所得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9.61±0.60)%]与促液化后直接涂片法[(11.10±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得精子中段异常率[(60.21±1.51)%]与促液化后直接涂片法[(57.36±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低离心力均对精子形态学造成影响。离心力对不液化精液无显著影响。检查精子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中应参考男性精液性质决定是否离心以及离心力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力 精子形态学 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 精子中段异常率 不液化精液
下载PDF
健脾益肾法论治不育症
8
作者 王俊博(指导) 孙建明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5期3066-3069,共4页
中医对于男性不育症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也有许多关于此病的论述,如“失精、强中、无子”等。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者与男性不育症关系密切,临床上治疗男性不育也多从脾肾入手,健脾益肾法为辨证论治男性不育症... 中医对于男性不育症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也有许多关于此病的论述,如“失精、强中、无子”等。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者与男性不育症关系密切,临床上治疗男性不育也多从脾肾入手,健脾益肾法为辨证论治男性不育症最常用治法之一,疗效显著。此文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治疗此病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症 脾肾相关 精子活率 精子DNA碎片率 精子形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SCSA和SCD检测精子DNA完整性结果比较及与精子质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家雄 韩慕天 +7 位作者 沈丽燕 王改改 程洪波 杨慎敏 宋丹 王玮 李红 史轶超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9-336,共8页
目的:近年来精子DNA碎片预测男性生育受到广泛关注,其检测方法较多,但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很少,本文旨在比较精子DNA完整性常用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分析DNA碎片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8例精液样本,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试验(S... 目的:近年来精子DNA碎片预测男性生育受到广泛关注,其检测方法较多,但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很少,本文旨在比较精子DNA完整性常用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分析DNA碎片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8例精液样本,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试验(SCSA)和精子染色体扩散实验(SCD)对样本分别进行精子DNA碎片检测分析,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并与精液常规、精子形态以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FI)存在显著的一致性(P<0.01),DFI与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以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畸形精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_(SCSA)<0.01,P_(SCD)<0.05),SCSA得出的DFI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SCD法的DFI并未发现类似的现象。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对精子质量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精子DFI作为一个检测指标,对男性生育力预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不同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 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试验 精子染色体扩散实验 精子活动率 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 年龄
下载PDF
活动精子总数、精子形态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关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科 范立青 +2 位作者 刘薇 龚斐 朱文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254-2257,共4页
目的探讨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过程中,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该院2009年1月1日~8月31日330周期IUI的资料,比较了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①... 目的探讨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过程中,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该院2009年1月1日~8月31日330周期IUI的资料,比较了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①治疗周期中排卵前后两次授精A、B级精子总数均≥(10×106)和均<(10×106)相比,其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6%和9.0%,差异有显著性(P<0.05);若排卵前授精≥(10×106),排卵后<(10×106),其临床妊娠率为15.1%,与上述两组相比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精子正常形态率<6%与精子正常形态率6%~10%、≥10%相比,其临床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液需要有10×106以上的A、B级精子总数,且排卵前授精和排卵后授精有相似的重要性;②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液精子正常形态率≥6%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精子总数 精子形态 宫腔内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何冰 成俊萍 +5 位作者 潘琪 池艳 黄泰帅 毛献宝 覃捷 谭卫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未经优化处理的精子形态参数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优化处理前后精子形态差异,并根据处理前精子形态将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进行IVF的908个周期进行分组:研究1为≤4%组、〉4%~≤15%组及〉15%组;研究2为... 目的:探讨未经优化处理的精子形态参数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优化处理前后精子形态差异,并根据处理前精子形态将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进行IVF的908个周期进行分组:研究1为≤4%组、〉4%~≤15%组及〉15%组;研究2为≤1%组、〉1%~≤2%组、〉2%~≤3%组及〉3%~≤4%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转化率及妊娠率等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的总受精率显著低于〉4%~≤15%组及〉15%组(74.40%vs 78.61%及80.03%)(P〈0.01);〉3%~≤4%组的2PN受精率(85.47%vs 77.23%、78.97%及78.99%)、卵裂率(98.73%vs 95.71%、96.01%和97.27%)、囊胚形成率(63.41%vs 53.85%、49.01%和49.55%)均显著高于≤1%组、〉1%~≤2%组及〉2%~≤3%组(P〈0.01或0.05),而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出生畸形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可影响IVF的总受精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3%时IVF的正常受精率下降。但即使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仍不会造成受精障碍或受精失败,因此,畸形精子症不能单独成为决定ICSI的指征。同时,精子形态检测对IVF的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及抱婴率等无明显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形态 体外受精 受精率 妊娠率 流产率 活产率
下载PDF
精子形态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9
12
作者 史轶超 沈丽燕 +12 位作者 程洪波 王家雄 宋丹 王改改 杨慎敏 郑爱燕 丁洁 顾斌 许咏乐 孟庆霞 邹琴燕 王玮 李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690-696,共7页
目的:当前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IVF)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殖遗传中心659对IVF-ET治疗夫妇,按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分为4组,A组(〈2%)112个周期,... 目的:当前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IVF)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殖遗传中心659对IVF-ET治疗夫妇,按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分为4组,A组(〈2%)112个周期,B组(≥2%-〈4%)180个周期,C组(≥4%-〈5%)74个周期,D组(≥5%)293个周期。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以及新鲜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指标。结果:4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可移植胚胎率有差异。C组(71.90%)和D组(72.89%)的受精率均显著高于A组(57.97%)和B组(63.29%)(P均〈0.05),C组与D组间、A组和B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D组的正常受精率(57.16%)显著高于A组(46.52%)和B组(50.89%)(P均〈0.05),C组正常受精率(54.67%)显著高于A组(P〈0.05),其余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D组的可移植胚胎率(55.62%)显著高于B组(45.75%)(P〈0.05),其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D组的无可移植胚胎患者比例(8.87%)显著低于A组(20.54%)和B组(18.89%)(P均〈0.05),C组(12.16%)与其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各组间新鲜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对IVF-ET的受精率及胚胎形成有一定影响,用于评估IVF受精结局时,5%临界值略优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形态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受精率 妊娠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精子运动参数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袁平庆 张哲欢 +3 位作者 罗琛 全松 褚庆军 赵善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相关运动参数与行IVF治疗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良胚胎率的关系。方法288例患者按受精情况分为正常受精率≥50%组,正常受精率<50%组;根据卵裂情况分为卵裂率≥90%组及卵裂率<90%组;根据优良...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相关运动参数与行IVF治疗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良胚胎率的关系。方法288例患者按受精情况分为正常受精率≥50%组,正常受精率<50%组;根据卵裂情况分为卵裂率≥90%组及卵裂率<90%组;根据优良胚胎形成情况分为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记录取卵前男方2次精液检查精子运动相关参数的均值,用t检验法确定各组间相关参数的均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从而判定与试管婴儿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良胚胎形成率相关的精子运动参数。结果正常受精率≥50%组VCL、VAP、ALH值明显高于正常受精率<5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率≥90%组VCL、VAP值明显高于卵裂率<9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与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间VCL、VSL、VAP、LIN、STR、WOB、ALH、BC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与精子运动能力有关;试管婴儿优良胚胎形成率的大小与精子运动参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 试管婴儿 正常受精率 卵裂率 优良胚胎形成率
下载PDF
精子形态与精液其他参数的关系及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凤英 何畏 +4 位作者 俞炽阳 李玉艳 屈宗银 龙玲 李明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773-1776,共4页
目的了解精子形态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在本生殖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者共397个周期的精子正常形态率,397个周期按精子正常形态率不同分为A组(≤5%)、B组(5%<B组≤14%)及C组(>14%),按IV... 目的了解精子形态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在本生殖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者共397个周期的精子正常形态率,397个周期按精子正常形态率不同分为A组(≤5%)、B组(5%<B组≤14%)及C组(>14%),按IVF临床结局分为临床妊娠、未妊娠及未移植组,分析其与精液其他参数的关系以及对IVF结局的影响。结果精子正常形态率与精液其他参数如精子密度、活率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MS)呈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188、0.197、0.190,P<0.01),精子正常形态率、精子密度、活率及PMS与受精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37、0.171、0.155、0.187,P<0.01)。A、B组及C组间受精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未移植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率为(15.53±7.54)%,明显低于临床妊娠组的(20.05±9.51)%(P<0.05),但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19.06±9.1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不孕患者中,A组年龄[(41.4±14.1)岁]明显大于B组[(35.4±6.4)岁]和C组[(34.7±4.6)岁](P<0.05,P<0.01)。结论精子形态对IVF受精率和结局有影响,精子正常形态率可能是预测IVF结果更好的参数;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子正常形态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精液参数 精子形态 受精率
下载PDF
单纯男性因素不育患者行形态选择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对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龚艺 孟祥黔 +4 位作者 刘勉 王京 熊符 钟影 全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28-1433,共6页
目的使用放大系统对不育男性患者的精子进行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MSI),观察IMSI技术能否改善因男性精液问题而不孕不育夫妇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将行TESA(... 目的使用放大系统对不育男性患者的精子进行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MSI),观察IMSI技术能否改善因男性精液问题而不孕不育夫妇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将行TESA(经皮睾丸穿刺抽吸精子术)获得的睾丸精子通过放大系统(×6600)挑选后行卵母细胞注射(IMSI组),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9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经TESA取精术后行常规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2014年1月-11月共44例畸精子症患者行形态选择性包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IMSI组),2014年1月-11月共71例畸精子症患者行常规ICSI治疗(ICSI组)。统计分析ICSI组和IMSI组患者的实验室结局和临床结局。结果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正常受精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84.3%vs 77.0%)(P〈0.05);ICSI组的卵裂率95.5%,优胚率28.2%,囊胚形成率54.8%,种植率26.4%,临床妊娠率47.3%,流产率14%,梗阻性无精子症IMSI组患者的卵裂率96.7%,优胚率29.2%,囊胚形成率54.3%,种植率32.3%,临床妊娠率50.0%,流产率7.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畸精子症患者的正常受精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68%vs 75.5%)(P〈0.05),囊胚形成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54.6%vs 67.9%)(P〈0.05),ICSI组的卵裂率96.2%,优胚率27.6%,种植率28.2%,临床妊娠率43.7%,流产率9.7%;IMSI组患者的卵裂率95.2%,优胚率27.1%,种植率30.7%,临床妊娠率43.2%,流产率1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精子经放大系统选择后行ICSI,正常受精率较传统ICSI有显著性提高;畸精子症患者射出的精液标本经放大系统挑选后行ICSI,正常受精率、囊胚形成率较传统ICSI有显著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精子细胞器形态学检测 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胚胎发育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精子形态与活率及活力关系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田丰丰 张玲 周友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1期1816-1816,1818,共2页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与活力及活率的关系。方法用精子质量分析仪(SQA-V)进行精子活力分析,伊红染色进行活率分析,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分析精子形态。结果活力异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低于活力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与活力及活率的关系。方法用精子质量分析仪(SQA-V)进行精子活力分析,伊红染色进行活率分析,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分析精子形态。结果活力异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低于活力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率异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亦低于活率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及活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形态 精子活力 精子活率
下载PDF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形态及临床结果比较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颖 叶碧绿 +7 位作者 黄学峰 林金菊 郑菊芬 赵军招 周红卫 历小 陈亦红 周玮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比较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两种助孕技术处理后的胚胎形态和临床结果。方法 :90对夫妇进行 93个 ICSI/ IVF治疗周期 (ICSI 45周期 ,IVF 48周期 ) ,比较两组周期平均获卵数 ,正常受精数 ,A、... 目的 :比较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两种助孕技术处理后的胚胎形态和临床结果。方法 :90对夫妇进行 93个 ICSI/ IVF治疗周期 (ICSI 45周期 ,IVF 48周期 ) ,比较两组周期平均获卵数 ,正常受精数 ,A、B级胚胎数和生化妊娠率 ,临床妊娠率。结果 :ICSI组周期平均获卵数及正常受精数 (分别为 1 1 .2 5 ,6 .6 0 )与 IVF组 (分别为 1 0 .6 7,6 .90 )相类似 (P>0 .0 5 ) ;周期 A、B级胚胎数 ICSI组3.31 ,IVF组 3.1 9,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周期临床妊娠率 ICSI组 42 % ,IVF组 44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周期“抱婴回家”率 ICSI组 36 % ,IVF组 31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胚胎形态 妊娠率 ICSI
下载PDF
上游处理前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莹莹 潘伯臣 +3 位作者 何丽霞 杨大磊 李正涛 王秀霞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取卵当日上游处理前后精子形态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而拟行IVF-ET治疗的夫妇94对。使用Kruger标准评价取卵当日上游处理前后的精子形态。以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10%为界,... 目的:探讨取卵当日上游处理前后精子形态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而拟行IVF-ET治疗的夫妇94对。使用Kruger标准评价取卵当日上游处理前后的精子形态。以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10%为界,分别将上游处理前后的精子分成两组:B1组上游处理前正常形态≥10%,B2组<10%;A1组上游处理后正常形态≥10%,A2组<10%。分别比较B1和B2组以及A1和A2组的IVF-ET治疗结局。结果:上游处理前,B1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72.90±4.23)%、(95.20±2.61)%、(23.35±5.19)%、39.58%、18.35%;B2组分别为(71.33±5.10)%、(95.71±2.88)%、(20.18±6.15)%、41.86%、21.28%;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游处理后,A1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为(72.72±3.35)%、(95.64±2.04)%、(24.39±4.57)%、50.00%、23.87%;A2组分别为(70.27±8.82)%、(94.82±4.94)%、(13.45±7.39)%、9.52%、6.25%;两组之间受精率及卵裂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1组的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及种植率明显高于A2组(P<0.05)。结论:取卵当日经上游处理后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对IVF-ET结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形态 Kruger标准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受精率 妊娠率
下载PDF
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各项参数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淳 卢美松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9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精子各项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03例不育男性患者,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以及精液pH值、液化时间、精液的体积、精子密度、活力和正常形态率,并按照是否感染解脲支原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精子各项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03例不育男性患者,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以及精液pH值、液化时间、精液的体积、精子密度、活力和正常形态率,并按照是否感染解脲支原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精液的各项参数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解脲支原体感染阴性组比较,阳性组的患者的精液密度、活力和正常形态率显著降低,精液液化时间显著增长(P<0.05),而两组患者的精液的pH值和精液体积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会影响精液液化时间、精子浓度、活力和正常形态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医生和孕前检查的夫妇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感染 精液密度 精子活力 精子正常形态率 男性不育
下载PDF
梯度离心前后精子形态对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立华 许玉刚 +1 位作者 孙秀芬 肖新燕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精液处理前后精子形态学变化及其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5对共228个人工授精周期,精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形态学分析严格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比较处理前后精子形态<4%和... 目的:探讨精液处理前后精子形态学变化及其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5对共228个人工授精周期,精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形态学分析严格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比较处理前后精子形态<4%和≥4%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其对女性年龄和不孕年限各组的影响。结果:处理前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14.6%(14/96),处理前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12.8%(17/132),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后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8.7%(6/69),处理后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15.7%(25/159),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前精子形态<4%和≥4%两组在不同女性年龄和不孕年限各组间无差异(P>0.05);处理后精子形态<4%和≥4%两组,当女性年龄>35岁时,妊娠率分别为0(0/39)、14.3%(6/42),差异显著(P<0.05);当女性不孕年限>5年时,妊娠率分别为0(0/38)、14.0%(6/4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处理后精子形态<4%,女性年龄>35岁或女性不孕年限>5年时妊娠率明显降低,应及时行IVF或ICS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授精 精子形态 妊娠率 不孕年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