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ional Identity in Conflict: The Reconstruction of King Ly Thai To on Vietnamese Screen
1
作者 Le-Na Da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8期1207-1213,共7页
关键词 越南 历史文化 文学作品 艺术欣赏
下载PDF
Geiogamah’s 49 and Re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Native Cultural Identity
2
作者 郑贝生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8期212-213,共2页
Cultural identity in Geiogamah's play 49 represented a common concern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Indian writers.Geiogamah highlighted the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tribe tradi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for nativ... Cultural identity in Geiogamah's play 49 represented a common concern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Indian writers.Geiogamah highlighted the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tribe tradi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for native Indians.He stressed the imperative of maintaining ethnic tradition in identity quest by way of cultural rejuvenation,and ritual experience.The play dem onstrated that the way for the Indians in the modernization is to protect national culture,return to the tribe tradition and face the social re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ay Geiogamah 49 CEREMONY cultural identity reco
下载PDF
Restoration,Strengthening and Planning in Italian and German Reconstruction after World War Ⅱ:Essay in Three Steps
3
作者 Emanuela Sorbo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9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Post WWⅡ reconstruction took place at a tim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ide,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between consolidation,reconstruction and restoration.Indeed,this period represents ... Post WWⅡ reconstruction took place at a tim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ide,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between consolidation,reconstruction and restoration.Indeed,this period represents the moment in which the earliest stages of this rift emerged.In this essay,we shall attempt to provide an account of this phenomenon by citing case studies considered important within the Italian and German context:post-WWⅡ re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Veneto region(at key sites such as the Basilica Palladiana in Vicenza,the Palazzo dei Trecento in Treviso and the Church of the Eremitani in Padua),reconstruction of the Alte Pinakothek in Munich,and reconstruction and work for new use of the hospital,Ospedale Maggiore,in Milan,as a seat for the Università Statale.Considering these instances provides u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reconsider the transition,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between conservation of ruins and reconstruction of mem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heritage post-WWⅡreconstruction cultural memory and IDENTITIES architectural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下载PDF
身份书写与多元文化互构——以彝族女作家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张耀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当代彝族女作家由于空间的移动呈现出一种文化多样的身份,从中体现出一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态势,并在情感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深度认同。她们的创作主要在文化身份的耦合和再生、对边缘群体的观照以及文化空间的转移三方面进行... 当代彝族女作家由于空间的移动呈现出一种文化多样的身份,从中体现出一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态势,并在情感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深度认同。她们的创作主要在文化身份的耦合和再生、对边缘群体的观照以及文化空间的转移三方面进行实践,每个部分都逐步反映其生成的原因和潜在困境。彝族女作家在继承原有的民族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基础上,将其在流动经验中的边缘观照融合在创作中,并以文化空间的转移为新的探索,从而寻求新的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互构 彝族女作家 文化身份 文化空间
下载PDF
矛盾与冲突:《狩猎愉快》的科幻叙事图景
5
作者 程夏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的科幻小说《狩猎愉快》,勾画了殖民时代和蒸汽时代双重背景下的科幻叙事图景,以赛博格女性主义和文化混杂性展现了两代被殖民者的生存选择与反抗意识。具有三重“他者”身份的女性角色通过赛博格技术实现了对传统父... 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的科幻小说《狩猎愉快》,勾画了殖民时代和蒸汽时代双重背景下的科幻叙事图景,以赛博格女性主义和文化混杂性展现了两代被殖民者的生存选择与反抗意识。具有三重“他者”身份的女性角色通过赛博格技术实现了对传统父权制和殖民主义的反抗,并且在东西方文化的矛盾与混杂中找到了文化反抗的第三空间--蒸汽机械、赛博格技术与东方传统文化的融合,体现了刘宇昆的跨文化融合视野及后殖民批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格主义 女性主义 文化重构
下载PDF
失落的帝国将如何自处?——《英格兰,英格兰》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身份重构
6
作者 黄晖 周丽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4,共9页
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中以记忆为关键词,通过书写大英帝国衰落后个人和国家的生存境遇来反思当下。他聚焦主人公玛莎,沿着玛莎重返老英格兰时代这条伦理线,分析个体和国家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与伦理选择的... 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中以记忆为关键词,通过书写大英帝国衰落后个人和国家的生存境遇来反思当下。他聚焦主人公玛莎,沿着玛莎重返老英格兰时代这条伦理线,分析个体和国家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与伦理选择的困境,展示了个体和国家背后记忆与身份之间的冲突和博弈。文章试图思考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记忆对民族国家身份建构生成的影响。《英格兰,英格兰》以记忆的伦理书写为文学表达,虚构的小说成为历史的镜子,历史在当代语境中被重新建构,当下在历史的关照中对现实展开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身份重构 《英格兰 英格兰》 巴恩斯
下载PDF
清代蝶恋花纹女裙隐喻情意的成因解读
7
作者 杨梦雪 初晓玲 李艾真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10期53-57,共5页
蝶恋花纹起初在女裙中方兴未艾,至清代时期蔚然成风,针对清代蝶恋花纹女裙的情感隐喻文化展开探析。通过对考古简报、馆藏实物和历史文献的研究,追溯清代蝶恋花纹女裙蕴含的情意内涵。研究表明,清代蝶恋花纹女裙牵系古人情感化设计哲学... 蝶恋花纹起初在女裙中方兴未艾,至清代时期蔚然成风,针对清代蝶恋花纹女裙的情感隐喻文化展开探析。通过对考古简报、馆藏实物和历史文献的研究,追溯清代蝶恋花纹女裙蕴含的情意内涵。研究表明,清代蝶恋花纹女裙牵系古人情感化设计哲学和女子社会身份,产生同构影响,是其隐喻情意的原因。明代晚期喜闻乐见的市民文化蓬勃发展,促进清代蝶恋花纹女裙的兴盛,是其情意表达得以广泛传播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恋花纹 女裙 情意 隐喻 市民文化 女性身份同构
下载PDF
中国舞蹈人类学研究热点透视(2017—2021)
8
作者 朱奕 谈瀚镁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1期19-28,共10页
舞蹈人类学是继西方民族音乐学形成与发展之后建构而成的一种舞蹈学科研究,同时它受到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影响,将舞蹈本体的生成过程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进行观察,且将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互动研究。国内舞蹈人类学研究主要关注... 舞蹈人类学是继西方民族音乐学形成与发展之后建构而成的一种舞蹈学科研究,同时它受到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影响,将舞蹈本体的生成过程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进行观察,且将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互动研究。国内舞蹈人类学研究主要关注六个热点问题:一、“民族舞蹈学”跨学科的理论建构;二、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舞蹈人类学民族志书写范式;三、不同表演情景中的舞蹈身份重建与文化变迁研究;四、表演语境中的舞蹈文化身份认同研究;五、舞蹈身体与民俗现象的互文性研究;六、舞蹈文化构建与政治互动关系。跨学科互动交叉研究作为国内舞蹈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成为当下中国舞蹈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集“田野工作、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跨学科思维、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民族舞蹈学 舞蹈民族志 后现代主义 身份重建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跨文化背景下美国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重构——以《喜福会》为例
9
作者 邵韵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1-4,共4页
小说《喜福会》中,作家谭恩美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中国母亲们与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在主流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以及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之下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揭示了她们在异质文化融合、交汇中复杂矛盾的心态,作品呈... 小说《喜福会》中,作家谭恩美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中国母亲们与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在主流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以及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之下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揭示了她们在异质文化融合、交汇中复杂矛盾的心态,作品呈现出深刻而现实的意义。在融入他者文化的过程中,身份认同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议题,该文以《喜福会》为例,着重研究在复杂、特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华裔女性自我形象变化、自我认知改变的心路历程,剖析他们所面临的身份危机和困惑,研究华裔女性在族裔身份寻求过程中,其自我归属的重新认知与定位、身份的觉醒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喜福会》 跨文化 美国华裔女性 文化身份 身份重构
下载PDF
“沉默”的持家:论《喜福会》中美国华裔母亲的族裔文化身份重构实践
10
作者 刘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0期16-20,共5页
该文将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华裔女性移民置于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进行考察,认为既有研究将之定义为传统中国母亲,固守中国传统文化,是忽略了“持家”在华裔族裔文化身份重构中的影响。该文以《喜福会》中的母亲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融合角度... 该文将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华裔女性移民置于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进行考察,认为既有研究将之定义为传统中国母亲,固守中国传统文化,是忽略了“持家”在华裔族裔文化身份重构中的影响。该文以《喜福会》中的母亲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融合角度辨析母亲在华裔族裔文化身份重构实践中何以被定义成社会的“理性”因素,指出她们利用沉默持家参与到族裔文化身份重构进程之中,成功地将“偏执专制”的母亲负面形象转化成正面的“族裔母亲”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们非但不是消极保守派,反而是重构华裔族裔文化身份的积极力量,有助于延续和发展华人族裔文化、重构族裔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家 《喜福会》 美国华裔 族裔文化身份 母亲角色 重构实践
下载PDF
民族文化重构实践中的身份与地方认同——仡佬族祭祖活动案例 被引量:48
11
作者 杜芳娟 陈晓亮 朱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2-1517,共6页
在文化转向思潮的引领下,新文化地理学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移,更强调地理事象所发生的空间过程及其内化在特殊地域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景观的符号象征意义和表征作用得到重新解读。以民族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发展背景下,... 在文化转向思潮的引领下,新文化地理学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移,更强调地理事象所发生的空间过程及其内化在特殊地域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景观的符号象征意义和表征作用得到重新解读。以民族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发展背景下,通过对贵州世居民族仡佬族官方祭祖活动的参与式观察和相关群体的深度访谈,发现民族精英为将务川树立为仡佬族族群的中心,重构了"九天天主"及其祭祖仪式和场所,地方意义由此发生了改变‘,小塘石笋’由自然景观变为仡佬族族群的文化中心景观。"仡佬之源"的地方中心性空间策略虽扩大了仡佬族的知名度,提升了地方影响力,但祭祀活动却呈现出精英的"台上"认同与民众"台下"认同的对立。这一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当地仡佬族模糊的身份记忆以及仡佬族作为散居族群的文化多元性所致。在仡佬族祭祖的文化实践中,精英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力影响和重构了地方身份认同,而地方的民族身份认同又影响地方意义的重构。文章指出,没有民众的"自下而上"支持,悬置于族群之上的官方主导的文化重构实践具有很大的脆弱性。研究对完善地方感研究中主体性缺失及地方与认同研究中身份认同研究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重构 仡佬族 仡佬之源 地方认同 民族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边民国家认同意识再造 被引量:25
12
作者 袁明旭 邹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1,共9页
边境在现代民族国家政治体系中地位与功能日渐彰显,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民国家认同意识的塑造和强化成为边疆治理的重要议题。伴随着边境地区社会文化变迁深刻地改变着边民国家认同的文化生态。文化的异质性、文化生态失衡和... 边境在现代民族国家政治体系中地位与功能日渐彰显,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民国家认同意识的塑造和强化成为边疆治理的重要议题。伴随着边境地区社会文化变迁深刻地改变着边民国家认同的文化生态。文化的异质性、文化生态失衡和文化全球化给新时代边民国家认同意识塑造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该文认为应加强边境地区精神文化供给,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国家话语整合与统领,有效抑制边民的弥散性认同,筑牢边民国家认同的根基,拉近边民与国家情感距离成为推动边民国家认同意识再造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边疆治理 认同强化 文化治理
下载PDF
台湾体育学科的发展脉络与特征研究(1945-1972)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雷 李平平 +2 位作者 王恒 张丽萍 李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7,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台湾光复后体育学科的发展脉络与历史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辨析。研究认为:(1)1946-1952年为台湾体育师资培养的第一阶段;1969年台湾大致完成了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布点工作;(2)台湾自1958年全面开始体育科学...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台湾光复后体育学科的发展脉络与历史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辨析。研究认为:(1)1946-1952年为台湾体育师资培养的第一阶段;1969年台湾大致完成了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布点工作;(2)台湾自1958年全面开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1958-1972年可视为台湾体育科学研究的初始期。历史特征:(1)大陆赴台体育家成为台湾体育学科发展的核心力量,由此确立了海峡两岸体育学科同根同源和一脉相承的史实;(2)台湾体育学科发展呈现出先师资培养后科学研究的学科发展顺序;(3)台湾体育学科发展与军事领域联系密切;(4)台湾体育学科发展受国际化因素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体育学科 发展脉络 特征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困境与出路——以陕西省Z镇幸福社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占锋 付少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6,共8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大多数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由政府单向度地推动和主导,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显著的发展态势,但是从社区长远发展来看,却面临着诸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农户...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大多数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由政府单向度地推动和主导,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显著的发展态势,但是从社区长远发展来看,却面临着诸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农户贫富分化影响社区建设进程,社区内农户社会交往"内倾化",社区融合遭遇阻力以及旧村土地资源闲置等困境。通过对陕西省Z镇幸福社区的实地调查与深度分析,文章认为,鼓励社区农户充分参与公共事务,推动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重构新型农村社区认同以及科学利用旧村宅基地是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最终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农村社区 社区建设 文化认同重构
下载PDF
论传统节日仪式在当代的重建 被引量:21
15
作者 林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完整的节日仪式。但在当代,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原因,节日中的仪式变得越来越简化,有的甚至遗失。而仪式的缺失是一种精神和传统的缺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缺失。恢复并重建节日的仪式需要从完整性、创新、媒介和国家...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完整的节日仪式。但在当代,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原因,节日中的仪式变得越来越简化,有的甚至遗失。而仪式的缺失是一种精神和传统的缺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缺失。恢复并重建节日的仪式需要从完整性、创新、媒介和国家传播这几个方面进行。对仪式的重建就是对公共生活的重建。保护好仪式就是保护好传统节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仪式 恢复 重建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发展困惑、文化认同与心理重构——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被引量:23
16
作者 廖全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引导农民工转变为城市人口并融入城市,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民工面临的生存、心理、职业、社会、政治等发展困惑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城市融入本身是破解困惑的重要价... 引导农民工转变为城市人口并融入城市,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民工面临的生存、心理、职业、社会、政治等发展困惑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城市融入本身是破解困惑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最终诉求。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规律和方向进行探讨后明确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本质是城市亚文化认同,实现的关键是进行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亚文化的心理重构,才能促进农民工走出城市融入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困惑 文化认同 心理重构 城市融入 农民工
下载PDF
《左传》女性形象塑造的文化考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方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6,共4页
《左传》所见女性大多出身于春秋时代的贵族之家,深受礼乐文化熏陶。然而,礼崩乐坏的春秋社会让她们的文化身份不断演变。她们进入史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被文学塑造的过程,等级社会下的礼乐文化制度自然成为考察《左传》女性形象塑造的... 《左传》所见女性大多出身于春秋时代的贵族之家,深受礼乐文化熏陶。然而,礼崩乐坏的春秋社会让她们的文化身份不断演变。她们进入史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被文学塑造的过程,等级社会下的礼乐文化制度自然成为考察《左传》女性形象塑造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女性 文化身份 文学
下载PDF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及文化探源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晓静 侯天皓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9-151,共3页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建立伊始,就把建立一个有别于主流文学传统的黑人女性的文学传统作为它的宗旨。本文旨在探究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文化及传统,从而建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从种族、阶级与性别视角下的文学范式,并通过分析黑...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建立伊始,就把建立一个有别于主流文学传统的黑人女性的文学传统作为它的宗旨。本文旨在探究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文化及传统,从而建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从种族、阶级与性别视角下的文学范式,并通过分析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表述方式、共同的文化隐喻,寻找黑人女性写作的文化根源,从而建构黑人女性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 文化探源 黑人女性身份
下载PDF
当代社会变革与我国女运动员身份重塑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进霞 王一然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5,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当代社会变革中我国女运动员身份重塑问题以及对女子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奥运争光"强化了女运动员国家英雄的身份特征,国家体制造就了女运动员社会楷模的身份特征;市场经济导致了女运动员...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当代社会变革中我国女运动员身份重塑问题以及对女子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奥运争光"强化了女运动员国家英雄的身份特征,国家体制造就了女运动员社会楷模的身份特征;市场经济导致了女运动员商业明星的身份特征;多元价值滋生了女运动员新型家庭角色的身份特征;新媒体时代催生了女运动员网络红人的身份特征;西方价值带来了女运动员挑战冒险的身份特征。在快速的社会变革时期,国家、竞技、商业、身体交织在一起,致使我国女运动员身份发生了复杂多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社会学 女运动员 身份重塑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身份的心理认知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佳英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174,共3页
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代表的是本民族文化,即文化身份不同。各民族文化既各具特色,又需要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态势下谋求共同发展。根据跨文化心理学“人类心理统一性”的理论,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着同样的... 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代表的是本民族文化,即文化身份不同。各民族文化既各具特色,又需要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态势下谋求共同发展。根据跨文化心理学“人类心理统一性”的理论,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着同样的心路历程:文化身份认知、文化移情和文化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文化移情 文化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