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子对道家思想承启作用的贡献探析
1
作者 李庚香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21-28,共8页
列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原核心区诞生的重要思想家,是道家学派从老子到庄子延伸时期的重要人物。列子承继了老子的道论思想。他沿用老子“谷神”“玄牝”等概念,生动地解析了“道”生天地万物的机理。列子下启庄子,为庄子提供了发扬... 列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原核心区诞生的重要思想家,是道家学派从老子到庄子延伸时期的重要人物。列子承继了老子的道论思想。他沿用老子“谷神”“玄牝”等概念,生动地解析了“道”生天地万物的机理。列子下启庄子,为庄子提供了发扬光大道家思想的标尺、富有启发的思想素材、理论创造灵感以及寓言这种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列子思想的特色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达观且具有人间烟火气的人生观;二是具有现实价值的技艺崇拜思想;三是具有值得重新估量的重要文化地位。列子“郑之圃泽多贤,东里多才”的箴言,足以与湖湘文化中“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相媲美。列子愚公移山的寓言也被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所引用,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资源,也是中原学人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为创造培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道家 列子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汪榕培与理雅各英译老庄术语“达意”之辨
2
作者 蔡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8,共10页
老庄经典英译进程中,相去百年的汪榕培、理雅各两种英译本以各自交流性“输出”、学术型“译入”的特质成为跨文化时空性对话的英译经典。通过平行考察上述老庄两译本核心术语的英译实务,着重分析了两译者传达原典关键术语意义“达意”... 老庄经典英译进程中,相去百年的汪榕培、理雅各两种英译本以各自交流性“输出”、学术型“译入”的特质成为跨文化时空性对话的英译经典。通过平行考察上述老庄两译本核心术语的英译实务,着重分析了两译者传达原典关键术语意义“达意”向度、程度上的差异,侧重阐释了两译者翻译“学术”与“普及”观念各从其类的道家英译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术语英译 “非‘常译’”视域 “达意”内、外“观”有别
下载PDF
论《老子》思想的两个层次及其关系——兼及《庄子》对《老子》的扬弃
3
作者 姜晓琨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6期211-226,共16页
“道法自然”与“反者道之动”是《老子》道论的两大内容,与之相对应,浑沌无心的“清虚以自守”和分别意识下的“卑弱以自持”,是《老子》倡导的合道行为的两个方面,亦是其思想的两个层次。要理解老子的思想,需要以“清虚以自守”的究... “道法自然”与“反者道之动”是《老子》道论的两大内容,与之相对应,浑沌无心的“清虚以自守”和分别意识下的“卑弱以自持”,是《老子》倡导的合道行为的两个方面,亦是其思想的两个层次。要理解老子的思想,需要以“清虚以自守”的究竟义来统摄全书,这样才能避免对《老子》的阴谋论误读;同时,也要理解《老子》保留“卑弱以自持”的现实考量。“清虚以自守”是理想和最高境界,“卑弱以自持”是现实准则和外在表现。全书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章节在探讨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把握《老子》思想,抓住这两个层次的内容有如提纲挈领,《老子》首章即能印证这一点。《庄子》继承了浑沌无心的层次并大加发挥,同时完全舍弃了“卑弱以自持”这一分别意识层次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思想层次 浑沌无心 分别意识 《庄子》
下载PDF
汉画像石的时空体现
4
作者 刘光继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汉代造型艺术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礼制状况,另一方面,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时空观。汉画像石虚实相随、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画面呈现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天人... 汉代造型艺术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礼制状况,另一方面,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时空观。汉画像石虚实相随、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画面呈现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造型艺术 汉画像石 中国传统文化 老庄 时空体现
下载PDF
“通天下”为何“一气耳”?——“道”“气”与庄子宇宙观辨正 被引量:2
5
作者 章启群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56-68,共13页
庄子宇宙观主要由“道”论和“气”论构成。相比《老子》“道”论的笼统粗略和神秘的特点,庄子“道”论细致明晰,具有经验可证的性质,是对于《老子》“道”的思想飞跃。庄子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质,本身不是“道”。因为万物皆“... 庄子宇宙观主要由“道”论和“气”论构成。相比《老子》“道”论的笼统粗略和神秘的特点,庄子“道”论细致明晰,具有经验可证的性质,是对于《老子》“道”的思想飞跃。庄子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质,本身不是“道”。因为万物皆“以息相吹”,每个人类个体人不能例外,吸气而生,闭气而亡。这与是否得“道”无关。万物的构成可能与气的不同种类以及组合排列相关。但是,气的运行所遵循的规律则是“道”。庄子宇宙观,虽然与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也有交叉和相似的地方,但显然不能完全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老子 宇宙论
下载PDF
论《吕氏春秋》的气学思想
6
作者 李刚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吕氏春秋》气学思想包含“精行四时”的“圜道说”,“本生”“适欲”“达郁”的精气涵养理论,以及“与元同气”、执一无为的政治主张三个方面,是对先秦道家气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吕氏春秋》同时把阴阳家关于四时之气的思想纳入黄... 《吕氏春秋》气学思想包含“精行四时”的“圜道说”,“本生”“适欲”“达郁”的精气涵养理论,以及“与元同气”、执一无为的政治主张三个方面,是对先秦道家气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吕氏春秋》同时把阴阳家关于四时之气的思想纳入黄老道家的“精气说”范畴,在继承《黄帝四经》《管子》四篇、《鹖冠子》等黄老道家养气以施无为之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保证君主政令畅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老子》 《庄子》 黄老道家
下载PDF
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福友 吴根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先秦道家哲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揭露人类文明的局限性,其语言哲学思想主要是从语言与政治效果的关系方面论证语言的局限性。老子提示了语言把握存在的局限性,但他没有完全否定言,而是提出了"善言"的思想,并据此得出"行不言... 先秦道家哲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揭露人类文明的局限性,其语言哲学思想主要是从语言与政治效果的关系方面论证语言的局限性。老子提示了语言把握存在的局限性,但他没有完全否定言,而是提出了"善言"的思想,并据此得出"行不言之教"的救治社会的策略。庄子从言意观、名实观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并以"三言"说化解老子哲学中言与道的紧张关系。庄子及其后学对于语言意义的认识,完全转向了言说主体上面,消解了语言达意的社会性及其评价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道家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老》《庄》《易》中“象”的哲学体系及文化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方明 郭晓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7,共5页
中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的"尚象"传统,而《老子》的"象"论则是中国古代关于"象"问题最初的哲学探讨。《老子》中的"象"作为"有无相生"的"意象"呈现,同时沟通着"道"... 中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的"尚象"传统,而《老子》的"象"论则是中国古代关于"象"问题最初的哲学探讨。《老子》中的"象"作为"有无相生"的"意象"呈现,同时沟通着"道""器"二元,并以其为中介建构起关于世界存在的"形—象—道"的本体论结构。这一结构经由《庄子》和《易传》的继承与发展,又衍生出"象—罔—玄"的认识论结构和"言—象—意"的语言学结构。《老》《庄》《易》有关"象"的哲学体系,作为中华传统"尚象"思维的反映,对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易传》 “象” 有无
下载PDF
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20
9
作者 于述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道家教育思想,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其"教人为善中含有教人为恶"、"以不救救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观念或命题,都是发人深思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反观道家有关思想,会给我们...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道家教育思想,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其"教人为善中含有教人为恶"、"以不救救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观念或命题,都是发人深思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反观道家有关思想,会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道家教育思想
下载PDF
老庄道家生死观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21,共6页
老子对"生"与"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生死之间的渗透与转化关系作出了深刻思考,建立了具有自然主义色彩的生死观。庄子在老子高扬"生"的价值之后,转而深究"死"的价值,提出了以"生死物化、... 老子对"生"与"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生死之间的渗透与转化关系作出了深刻思考,建立了具有自然主义色彩的生死观。庄子在老子高扬"生"的价值之后,转而深究"死"的价值,提出了以"生死物化、生死命定、生死一体、生死为徒、生死俱善、生死顺化、生死通达、生游死归"为主要观点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道家 生死观
下载PDF
论老子、庄子、禅宗的哲学思辨逻辑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满 罗小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8,共6页
老子、庄子、禅宗哲学思辨的逻辑都具有两极对转、相反相成、圆融无极、流转不居的特性。从运思形式和思辨逻辑的角度看,禅宗哲学与老子哲学是一脉相承、性质同一的。但在主客体关系上,二者运思的方向却是相反的:老子是从绝对的客体世... 老子、庄子、禅宗哲学思辨的逻辑都具有两极对转、相反相成、圆融无极、流转不居的特性。从运思形式和思辨逻辑的角度看,禅宗哲学与老子哲学是一脉相承、性质同一的。但在主客体关系上,二者运思的方向却是相反的:老子是从绝对的客体世界出发,转入绝对的主体世界,最终达于主客两极圆融的境界;禅宗是从绝对的主体世界出发,转入绝对的客体世界,最终达于(自他不二)主客两极圆融的境界。庄子哲学可以看作是介于老子的绝对客观主义与禅宗的绝对主观主义的一个中间环节,也可以将庄子哲学看作老子的绝对客观主义向禅宗的绝对主观主义发展的一个中间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禅宗 思辨逻辑 承继性 差异性
下载PDF
道家的道与海德格尔的开辟道路 被引量:5
12
作者 那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30,共6页
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之所以一脉相承,不是说二者都指称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也不是指称通达天地、贯通阴阳最终存在意义的道路。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含藏着思悟道说的一切神秘。道路和道家之道作为本源之道是使天... 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之所以一脉相承,不是说二者都指称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也不是指称通达天地、贯通阴阳最终存在意义的道路。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含藏着思悟道说的一切神秘。道路和道家之道作为本源之道是使天地万物成其自身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庄子 老子 道路
下载PDF
先秦道家虚、静思想及其演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徽 路鹏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5-16,共12页
作为道家思想的一对核心范畴,虚与静内涵相通,义相互摄。它们既贯通着道体与发用、境界与工夫,也和道家思想的其他重要范畴如自然、无为、柔弱等内涵相通,彼此间存在着互为诠释的关系。从老子、庄子到黄老道家,虚、静的意蕴及其在工夫... 作为道家思想的一对核心范畴,虚与静内涵相通,义相互摄。它们既贯通着道体与发用、境界与工夫,也和道家思想的其他重要范畴如自然、无为、柔弱等内涵相通,彼此间存在着互为诠释的关系。从老子、庄子到黄老道家,虚、静的意蕴及其在工夫论和政治哲学上的表现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演变。其中,由早期的工夫境界论范畴转而成为一种人君的御臣之术,是虚、静内涵发生的一次重要变化。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先秦道家的流派分化之状,也展现了晚周之际的治术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黄老道家
下载PDF
理性的直觉:符号活动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48,共7页
科学研究通常强调研究的客观性,排斥任何主观性的干扰,而符号学研究则不可能不考虑人的主观作用。虽然社会发展与文艺创作均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但任何规律似乎又无法摆脱人的主观性。究竟应该如何避免研究的主观性或曰主体性所造成的... 科学研究通常强调研究的客观性,排斥任何主观性的干扰,而符号学研究则不可能不考虑人的主观作用。虽然社会发展与文艺创作均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但任何规律似乎又无法摆脱人的主观性。究竟应该如何避免研究的主观性或曰主体性所造成的片面性,尽可能保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呢?精神文化符号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庄哲学,在人的主体有无之境的不断转化中,寻求客观性,努力避免因人类理性思维的“自负”所造成的归纳和推理的片面性,消除因已有知识所形成的具体概念和形象的约束,避免由此可能产生的“遮蔽”现象,从而进入“理性的直觉”状态,重归人的自然存在模式,为符号学研究探索一条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直觉把握符号意义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主体性 理性的直觉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从学术史到思想史——以老庄学研究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固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4,19,共6页
在学术史与思想史的互动研究中,老庄学具有典型性。老庄学不仅自身形成了一个十分浩繁博大的学术系统,而且跟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老庄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注解者的理论建树,以及这种建树与时代的关系,那么,以老庄学... 在学术史与思想史的互动研究中,老庄学具有典型性。老庄学不仅自身形成了一个十分浩繁博大的学术系统,而且跟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老庄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注解者的理论建树,以及这种建树与时代的关系,那么,以老庄学为立足点的学术史梳理,必将为思想史研究领域增添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学 学术史 思想史
下载PDF
老庄道家自我人生哲学的四大思想范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涂可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6,共10页
老子和庄子不仅从外在的更为广泛的宇宙、自然本体论视角关照人生问题,还立足于主体内在自我角度、更多地从自我与他人对待的关系视域诠释人生大问题,由此建构了旨在批判社会异化现象、独特而丰硕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这一人生智慧创造... 老子和庄子不仅从外在的更为广泛的宇宙、自然本体论视角关照人生问题,还立足于主体内在自我角度、更多地从自我与他人对待的关系视域诠释人生大问题,由此建构了旨在批判社会异化现象、独特而丰硕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这一人生智慧创造了四大思想范式:一是为而不恃、无己虚己的无我忘我观;二是守柔谦下与反对自伐的自我克制观;三是自化自正、不为物驭、独立遗世和与世俗处的自为自由观;四是贵己贵身与保身全生的重生爱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道家 自我 人生哲学 思想范式
下载PDF
经学衰微与汉赋的文体升华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松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1-65,共5页
在汉代历史上 ,赋作为一种代表性文体 ,虽然曾经长期充斥文坛 ,但由于受到经学的制约 ,以散体大赋为主要体式的汉赋的文学性状并未得到充分展露 ,而很大程度上沦落为经学话语的附庸。只是到了东汉中叶以后 ,伴随着经学的衰微 ,汉赋作为... 在汉代历史上 ,赋作为一种代表性文体 ,虽然曾经长期充斥文坛 ,但由于受到经学的制约 ,以散体大赋为主要体式的汉赋的文学性状并未得到充分展露 ,而很大程度上沦落为经学话语的附庸。只是到了东汉中叶以后 ,伴随着经学的衰微 ,汉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才开始真正走上文学回归之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文体 老庄学说 诗化 表现内容 文学研究 创作观念 创作题材 抒情小赋
下载PDF
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艳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95-98,共4页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老子和庄子的视野和言语中是单纬度的,即仅仅是自然之天。事实上,老子与庄子的天概念同时兼具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两种内涵,既是被人们事奉的宗教之天,又是包括自然现象在内的自然之天。在...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老子和庄子的视野和言语中是单纬度的,即仅仅是自然之天。事实上,老子与庄子的天概念同时兼具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两种内涵,既是被人们事奉的宗教之天,又是包括自然现象在内的自然之天。在老庄的哲学体系中不是矛盾的,与其最高哲学范畴"道"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老庄艺术技巧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殿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0,共4页
老庄哲学本意并非论艺术技巧,而是论"道"。"道"是他们为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自由而找到的一种实现精神自由的方式。先秦学术文、史、哲不分,老庄的艺术技巧理论就融汇于其道学思想,其本体是其哲学范畴之"... 老庄哲学本意并非论艺术技巧,而是论"道"。"道"是他们为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自由而找到的一种实现精神自由的方式。先秦学术文、史、哲不分,老庄的艺术技巧理论就融汇于其道学思想,其本体是其哲学范畴之"道"向艺术层面的演化。老庄没有直接论艺术技巧,但其道学处处展示着如何实现自由的技巧和方法,对文艺创作技巧产生直接影响,甚至相通。"道"之"无"的特性揭示了艺术技巧的本质与表现形态;通过无目的而达到目的技术创造论阐发了艺术创作主体理论,触及了艺术技巧的实质;"道"的社会实践性理论阐发了艺术技巧的社会实践基础,并论述了背道的艺术技巧反面存在。因此老庄的"道"技论也就演变成了艺术技巧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艺术技巧
下载PDF
浅谈气一元论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昌 梁华龙 《河南中医》 2009年第5期431-433,共3页
"气一元论"为先秦道家稷下学派所创立。其主要内容是:气是构成宇宙的本质;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尽管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逐渐精确,但中医"气一元... "气一元论"为先秦道家稷下学派所创立。其主要内容是:气是构成宇宙的本质;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尽管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逐渐精确,但中医"气一元论"仍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一元论” 精气学说 稷下学派 老子 庄子 管子 刘安 王允 张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