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子新品种陇谷23号选育及SSR指纹图谱
1
作者 刘天鹏 何继红 +6 位作者 董孔军 任瑞玉 张磊 康继平 郭丹 李亚伟 杨天育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097-1102,共6页
谷子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特色作物之一,多数育种方式仍采用常规育种结合少数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构建指纹图谱是分子育种中组成部分,对于品种特征标识和真实性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陇谷23号是豫谷1号×陇谷7号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的优... 谷子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特色作物之一,多数育种方式仍采用常规育种结合少数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构建指纹图谱是分子育种中组成部分,对于品种特征标识和真实性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陇谷23号是豫谷1号×陇谷7号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的优质、丰产谷子新品种。2020年参加全国区域试验西北春谷早熟区组的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7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5446.0kg/hm^(2),增产点率为57.14%。在2020年参加的甘肃省谷子生产试验中,8点(次)均表现增产,平均折合产量为4537.5kg/hm^(2),较对照品种豫谷18号增产2.08%~36.84%。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25.7g/kg、粗脂肪(干基)38.2g/kg、粗淀粉(干基)794.5g/kg、赖氨酸(干基)1.8g/kg、支链淀粉(占淀粉)784g/kg。抗谷锈病、黑穗病,中抗谷瘟病、白发病和玉米螟,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山西大同、陕西榆林、宁夏固原及内蒙古呼和浩特等西北春谷区种植。利用(豫谷1号×陇谷7号)F_(2)、RIL群体构建的连锁图谱中的74对多态性SSR标记绘制了陇谷23号9条染色体的指纹图谱,其中49对SSR与豫谷1号基因型相同、25对SSR与陇谷7号基因型相同,表明陇谷23号携带更多豫谷1号基因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新品种 陇谷23号 选育 指纹图谱 SSR标记
下载PDF
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中峰 陈秀丽 +2 位作者 曹霞 毛秀杰 位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48-50,共3页
以硬果肉番茄新品种"冀东5号"为试材,以"金棚一号"和"合作918"为对照品种,对番茄果实的商品品质、营养品质、贮藏品质、商品率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东5号"比对照品种"金棚一... 以硬果肉番茄新品种"冀东5号"为试材,以"金棚一号"和"合作918"为对照品种,对番茄果实的商品品质、营养品质、贮藏品质、商品率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东5号"比对照品种"金棚一号"和"合作918"早熟,果实成熟时无青肩,果色为红色,果实形状为扁圆形,平均单果重70 g左右,果形比较整齐、一致,营养品质优良;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金棚一号"和"合作918",且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金棚一号"和"合作918",商品果率高于对照品种;果实硬度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耐贮运。在该试验中硬果肉番茄新品种"冀东5号"长势好,坐果率高,果实可以作为鲜食水果,大小适中,果肉细腻,适合大众的口味,突出特点是果肉较硬,不易变形,可延长货架期,适合保护地春季栽培的番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新品种 品质 品种比较
下载PDF
不同品种草坪草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籍越 孔德政 +1 位作者 杨芳绒 刘辉志 《河南科学》 2000年第4期412-414,共3页
对 8个品种的草坪草的抗旱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土壤干旱胁迫下 ,8个品种的根冠比、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为Osprey、“派尼”和“织女星”
关键词 抗旱性 草坪 脯氨酸 根冠比 可溶性糖 黑麦草
下载PDF
不同猕猴桃品种贮藏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强 董明 +1 位作者 刘延娟 吴树青 《保鲜与加工》 CAS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在冷库温度(0±1)℃、相对湿度78%~85%贮藏条件下,研究分析了皖翠、81-5、海沃德3种猕猴桃的贮藏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低温贮藏条件下,皖翠、81-5猕猴桃较海沃德猕猴桃呼吸强度高,果实硬度下降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 在冷库温度(0±1)℃、相对湿度78%~85%贮藏条件下,研究分析了皖翠、81-5、海沃德3种猕猴桃的贮藏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低温贮藏条件下,皖翠、81-5猕猴桃较海沃德猕猴桃呼吸强度高,果实硬度下降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贮藏90天后达最高值,皖翠猕猴桃糖酸比和VC含量较高,海沃德猕猴桃耐贮性优于皖翠,81-5猕猴桃不适宜长期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品种 贮藏特性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发生与钾肥水平及品种间钾吸收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孔凡玉 石金开 +2 位作者 王年 郭永峰 朱贤朝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7-71,共5页
本文调查了两个地点5个不同的钾肥用量水平的赤星病病情指数,分析了7个抗病性不同品种的含钾量,结果表明:(1)随钾肥用量水平增加,赤星病发病程度渐轻;高钾肥用量水平的烟株赤星病的发病程度显著低于低钾肥用量水平,但高钾肥用... 本文调查了两个地点5个不同的钾肥用量水平的赤星病病情指数,分析了7个抗病性不同品种的含钾量,结果表明:(1)随钾肥用量水平增加,赤星病发病程度渐轻;高钾肥用量水平的烟株赤星病的发病程度显著低于低钾肥用量水平,但高钾肥用量水平间赤星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在根部施肥基础上于团探期、旺长期、平顶期喷施3次1%磷酸二氢钾,对于赤星病的减轻作用相当于高钾肥用量水平。(2)初步分析了7个对赤星病抗性不同的品种净叶黄、许金四号、Beinhart1000-1、G28、金星6007、G140、NC82烟叶含钾量,发现3个对赤星病抗性较强的品种烟叶中钾含量显著高于感病的3个品种,品种的抗性与钾含量间的相关系数R=0.8236,说明品种的抗赤星病能力与其对钾的吸收能力间可能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星病 钾肥用量 品种 钾吸收能力
下载PDF
基于分段主成分分析和高光谱技术的大豆品种识别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瑶 谭克竹 +3 位作者 陈月华 王志朋 谢红 王立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2-678,共7页
为了实现大豆品种的快速且无损鉴别,对大豆高光谱图像中的光谱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利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采集波长范围为400~1 000 nm的6类共660粒大豆样本的高光谱图像,从每粒大豆样本的中心区域上提取感兴趣区域并以此区域的平均光... 为了实现大豆品种的快速且无损鉴别,对大豆高光谱图像中的光谱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利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采集波长范围为400~1 000 nm的6类共660粒大豆样本的高光谱图像,从每粒大豆样本的中心区域上提取感兴趣区域并以此区域的平均光谱信息代表此粒大豆的光谱信息。对光谱曲线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MSC)后,根据相关系数矩阵图,将整个高光谱波段分解为3个子分段,分别在每个子分段上做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1~20个主成分作为光谱特征,利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RF)模型进行大豆品种识别。结果表明:在第二分段(510.6~685.4 nm)进行PCA变换,识别效果优于全波段PCA变换。因此,应用分段PCA变换和高光谱技术对大豆品种进行无损识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分段主成分分析 大豆 品种识别
下载PDF
春大豆氮肥施用与大豆品种组合优选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春 陈红 +3 位作者 黄世龙 尹学伟 杜成章 张继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5-258,共4页
以特豆1号、浙春3号和特豆5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特豆5号在施纯氮90 kg.hm-2时,大豆籽粒氮含量、氮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组合,产量达2 240 kg.hm-2。3个供试品... 以特豆1号、浙春3号和特豆5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特豆5号在施纯氮90 kg.hm-2时,大豆籽粒氮含量、氮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组合,产量达2 240 kg.hm-2。3个供试品种中,特豆5号是氮高效利用型品种,浙春3号对氮最敏感。施氮水平和品种间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以A2B3组合(特豆5号施纯氮90 kg.hm-2)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氮肥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CCD自动调光设计 被引量:16
8
作者 胡炳梁 马彩文 +2 位作者 孙益善 杜云飞 王书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4-506,共3页
介绍一种在 89C51单片机的智能控制系统中 ,用 A/ D53 6等器件组成的真有效值电路作为CCD视频信号的检测电路 。
关键词 自动调光 单片机 变密度盘 真有效值 CCD相机 设计 视频信号 检测电路 智能控制系统 电视跟踪系统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景勇 凌凤楼 +2 位作者 杨福 高春福 邬信康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6-20,49,共6页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号是通过品种间有性复合杂交,经系谱法育成。该品种主要优点是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三年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7.1%;两年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9.2%。并荣获吉林省首届优质水稻品种评比第...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号是通过品种间有性复合杂交,经系谱法育成。该品种主要优点是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三年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7.1%;两年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9.2%。并荣获吉林省首届优质水稻品种评比第一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高产 水稻 吉农大3号 品种 种间杂交
下载PDF
西北地区102份油菜地方品种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艳明 刘志勇 +3 位作者 肖菁 白玉亭 王威 颜国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9-75,共7页
以67份新疆油菜地方品种、12份西藏油菜地方品种和23份青海油菜地方品种为研究材料,对生育期、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果籽粒数、千粒质量、种子含油率等8个性状进行分析。表明,西北地区油菜地方品种... 以67份新疆油菜地方品种、12份西藏油菜地方品种和23份青海油菜地方品种为研究材料,对生育期、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果籽粒数、千粒质量、种子含油率等8个性状进行分析。表明,西北地区油菜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8个植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14.15%~89.32%)表现为有效分枝高度>单株有效角果数>株高>种子千粒质量>单果籽粒数>种子含油率>生育期。各农艺性状在三省区的变异有较大差异。利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102份油菜地方品种被分为5个类别,第Ⅰ类生育期、千粒质量和含油率最高;第Ⅱ类生育期、株高、有效分枝高度、种子含油率最低;第Ⅲ类各性状值居中;第Ⅳ类株高最高,有效分枝高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果籽粒数、千粒质量居第2,种子含油率居第3;第Ⅴ类单株有效荚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果籽粒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河南农家小麦品种资源抗、慢白粉病性鉴定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锡锋 张忠山 +1 位作者 刘红彦 何文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1992~1995年,采用苗期初筛、分菌株毒力频率测定和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对现存的867份河南省农家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慢白粉病性筛选。结果表明,齿牙糙、笨三月黄、红蚰麦、灰土糙等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较高抗性,... 1992~1995年,采用苗期初筛、分菌株毒力频率测定和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对现存的867份河南省农家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慢白粉病性筛选。结果表明,齿牙糙、笨三月黄、红蚰麦、灰土糙等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较高抗性,特别是齿牙糙在3a年田间试验中表现免疫。另外,经与典型慢白粉性品种Knox62的田间病害严重度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C)比较,明确了灰土糙和红芒红为慢白粉性品种。这几个品种在小麦抗白粉育种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品种 白粉病 品种资源 小麦 抗病性
下载PDF
安徽省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娟 陈莉 丁克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6期172-173,181,共3页
[目的]明确安徽省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安徽省128个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安徽省品种审定标准执行后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发展趋势,并对阜阳、亳州、宿州等主产区展示品种小... [目的]明确安徽省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安徽省128个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安徽省品种审定标准执行后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发展趋势,并对阜阳、亳州、宿州等主产区展示品种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中,无对小麦赤霉病抗病品种,淮南片品种的抗性总体高于淮北片,42个淮南片品种中中抗和中感品种分别占14.3%和85.7%;淮北片品种中中抗比例为12.8%,中感占75.6%。2017、2018与2011和2012年相比,安徽省参加审定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明显提高,中感以下品种比例下降。3个试验点参展小麦品种国审与省审感病、中抗品种比例无显著差异,但4个主要育种地参试小麦品种中河南省参加展示品种对小麦赤霉病感病(S)的比例最高,为68.75%,其次为山东、安徽和江苏。[结论]品种抗性与审定地相关性不大,与育种地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品种 抗病性
下载PDF
基于工控机的多工位电动螺栓拧紧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汪春华 朱林剑 +1 位作者 孙守林 梁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59,共2页
介绍了研制的多工位电动螺栓拧紧机 ,利用气动实现其多工位选择 ,动力采用交流伺服电机 ,经三级减速装置减速增矩后带动扳手头 ,硬件采用研华工控机及各类接口板卡 ,软件用VB编写 ,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 ,该辅机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 ,提... 介绍了研制的多工位电动螺栓拧紧机 ,利用气动实现其多工位选择 ,动力采用交流伺服电机 ,经三级减速装置减速增矩后带动扳手头 ,硬件采用研华工控机及各类接口板卡 ,软件用VB编写 ,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 ,该辅机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现了螺栓扭矩和转角高精度控制以及拧紧机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控机 多工位 转角 扭矩 闭环控制
下载PDF
降低紧密纺色织物浆纱断头的几项措施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凤兰 耿庆兰 刘安君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5,共2页
为了降低紧密纺色织品种的浆纱断头,提高产品质量,分析了该品种在浆纱过程中产生断头的原因,介绍了在操作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及在工艺方面应注意的问题。通过适当加大干分绞区张力及前浆槽纱线的喂入张力、预烘张力,单独控制前浆槽的浆液... 为了降低紧密纺色织品种的浆纱断头,提高产品质量,分析了该品种在浆纱过程中产生断头的原因,介绍了在操作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及在工艺方面应注意的问题。通过适当加大干分绞区张力及前浆槽纱线的喂入张力、预烘张力,单独控制前浆槽的浆液粘度,确保回潮率满足工艺要求,有效解决了紧密纺色织品种浆纱断头问题,提高了织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纺 色织品种 浆纱 工艺 措施
下载PDF
厚皮甜瓜引种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丽红 黄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19,共2页
对7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以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翠玉生育期85d,中心糖含量达15.8%,667m2产量2786.7kg;中熟品种白天鹅、西博洛托生育期分别为102d、101d,中心糖含量分别为14.3%、14.1%,667m2产量... 对7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以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翠玉生育期85d,中心糖含量达15.8%,667m2产量2786.7kg;中熟品种白天鹅、西博洛托生育期分别为102d、101d,中心糖含量分别为14.3%、14.1%,667m2产量分别为2449.5kg、2806.7kg,其综合性状均表现突出,在生产上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品种 引种试验
下载PDF
作物线性稳定性模型的评估与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延 胡秉民 吴国桢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7-252,共6页
对作物线性稳定性测度模型,如目前国际上通用的Eberhart和Russel,Perkins和Jinks,Freeman和Perkins模型进行了评估,提出一类线性稳定性模型测度法.
关键词 作物品种 稳定性 线性模型
下载PDF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变体的存在与发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202,共6页
英语变体在中国已经存在三百多年,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迁对中国英语变体的演化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概述英语变体在中国的简要历史,并按照语言生态学的观点分析英语变体在中国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英语变体 中国英语变体 语言生态学
下载PDF
不同油茶新种质产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隆升 陈永忠 +4 位作者 王瑞 彭映赫 彭邵锋 王湘南 唐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98,共4页
以杂交育种获得的38份种质为材料,以当年春梢作为穗条,采用随机区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不同种质间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8个种质间的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差异极... 以杂交育种获得的38份种质为材料,以当年春梢作为穗条,采用随机区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不同种质间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8个种质间的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差异极显著。以单株产油量为指标,初步筛选出高产新种质8份,其年平均产油量为0.6 kg/株以上。其中以C18单株产油量最高,为1.11 kg;C16、C38单株产油量也较高,分别为1.02 kg、0.93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新种质 鲜果含油率 单株产果量 单株产油量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鸿 赵敏 +1 位作者 徐智勇 彭俊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 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后内皮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6 4例 6 6眼 ,于术前对供体角膜行内皮细胞检查 ,术后密切观察并定期在术后 1、3、6... 目的 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后内皮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6 4例 6 6眼 ,于术前对供体角膜行内皮细胞检查 ,术后密切观察并定期在术后 1、3、6、12、18、2 4、36个月角膜病专科门诊随访。除常规检查外 ,重点记录内皮细胞的变化情况 ,对内皮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后植片内皮细胞数量变化为 :术前平均内皮细胞数为 (2 982± 4 4 9)cell/mm2 ,术后 3、6、12、18、2 4、36个月平均内皮细胞数分别为 (2 5 6 3± 373)cells/mm2 、(2 2 4 0± 371)cells/mm2 、(2 0 16± 4 2 7)cells/mm2 、(184 2± 4 86 )cells/mm2 、(1711±5 5 8)cells/mm2 、16 86cells/mm2 。术后 3个月比术前减少了 14 0 5 % ,术后 1年比术前减少了 32 39% ,术后 2年比术后 1年减少了10 2 1% ;2年较术前共减少了 4 2 6 %。术后 3~ 6个月每月平均下降 4 19% ,术后 6~ 12个月每月平均下降 1 6 7% ,术后 12~ 18个月每月平均下降 1 4 3% ,术后 18~ 2 4个月每月平均下降 1 18% ,2 4个月后仍有下降 ,但下降速度更缓。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 3年内皮细胞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以术后半年内下降幅度最大 ,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 内皮细胞变化
下载PDF
我国果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之我见Ⅳ:服务乡村振兴,果树资源与育种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学森 毛志泉 +6 位作者 王楠 张宗营 王志刚 姜召涛 徐月华 东明学 李建明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种质资源保护挖掘与创新利用是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我国是苹果和梨等多种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农业高校的果树资源育种工作者面对国家的战略需求,研究建立优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优质品... 种质资源保护挖掘与创新利用是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我国是苹果和梨等多种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农业高校的果树资源育种工作者面对国家的战略需求,研究建立优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优质品种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与良法配套。为此,以课题组苹果和梨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案例,就如何实现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进行了解读,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和梨 资源与育种 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 良种良法配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