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dore Dreiser and his “ Sister Carrie”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树奇 《科技信息》 2006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This paper dwells on Theodore Dreiser’ experiences and those of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s in his novel “Sister Carrie”.In doing so, the writer intends to bring up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novelist and the thre... This paper dwells on Theodore Dreiser’ experiences and those of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s in his novel “Sister Carrie”.In doing so, the writer intends to bring up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novelist and the three characters and consequently go deeper into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novel and the chara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dore dreiser REALISTIC WRITER CARRIE Drouet Hurstwood
下载PDF
冯塔纳“柏林小说姊妹篇”中的城市空间书写
2
作者 傅琪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台奥多·冯塔纳的“柏林小说姊妹篇”是德语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柏林城市书写文本。作品巧妙地赋予德意志历史以空间维度,城市书写中隐含了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变化中各种因素和力量的建... 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台奥多·冯塔纳的“柏林小说姊妹篇”是德语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柏林城市书写文本。作品巧妙地赋予德意志历史以空间维度,城市书写中隐含了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变化中各种因素和力量的建构与解构过程动态揭示了城市物质性、精神性、社会性的三位一体本质和互动发展模式,也由此折射出德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划时代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奥多·冯塔纳 柏林 过渡态 空间话语
下载PDF
The Quest for Haven in Sister Carrie
3
作者 ZHANG Yi-we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5期315-324,共10页
This essay analyses Theodore Dreiser’s Sister Carrie through the lens of cultural studies,examining the portrayal of domesticity and the quest for an ideal home in late-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It explores the comp... This essay analyses Theodore Dreiser’s Sister Carrie through the lens of cultural studies,examining the portrayal of domesticity and the quest for an ideal home in late-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It explor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in characters,Carrie and Hurstwood,and their families,as well as their struggles with materialism and alienation.Through close analysis of societal context,the characters’familial backgrounds and emotional yearnings,the essay delves into the characters’longing for stability and belonging and their journey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true essence of dwelling amidst the changing urban landscape.It argues that Dreiser’s novel critiques the superficial pursuit of material comforts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trospection and self-discovery in finding lasting happiness amidst societal turmoil.Ultimately,through the prism of domesticity,the essay delves into broader themes of identity,belonging,and existential fulfillment in a heartless society marked by materialism and alie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dore dreiser Sister Carrie HOME DOMESTICITY belonging
下载PDF
低硫油方案是当前市场主流选择——专访希腊船东协会主席Theodore Veniamis
4
作者 赵博 Theodore Veniamis 《中国船检》 2019年第8期14-17,共4页
希腊船东协会在业界极具影响力,其对当前国际船舶排放要求的态度和实践颇具代表性。基于此,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希腊船东协会主席Theodore Veniamis先生,专门请他分享了对“限硫令”相关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 船东协会 船舶排放 主流选择 希腊 Theodor 影响力
下载PDF
翻译、流传与阐发——冯友兰与“Neo-Confucian(ism)”概念 被引量:1
5
作者 连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138,共16页
冯友兰在留美期间(1920—1923)吸收了西方“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最早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指出宋明新儒学受佛道影响在本体工夫论上与先秦儒家不同,但在人生观上一致。随后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 冯友兰在留美期间(1920—1923)吸收了西方“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最早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指出宋明新儒学受佛道影响在本体工夫论上与先秦儒家不同,但在人生观上一致。随后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也阐发了“新儒家(学)”概念,从而使其成为流行的学术名词。虽然由于构建中国哲学史概念体系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文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道学”概念。但卜德又将冯友兰论著中的“道学”翻译为“Neo-Confucian(ism)”,从而促进了其在学术界的传播。随后以狄百瑞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致力于阐发宋明新儒学的现代价值,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概念在海内外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学 冯友兰 道学 哥伦比亚学派 狄百瑞
下载PDF
Artist Akonga Jonas Theodore
6
《ChinAfrica》 2012年第5期54-54,共1页
Artist Akonga Jonas Theodore, who is from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came to China on a government scholarship in 2003. While studying at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CAFA) in Beijing, he won the "Art o... Artist Akonga Jonas Theodore, who is from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came to China on a government scholarship in 2003. While studying at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CAFA) in Beijing, he won the "Art on Peace Ambassador" awar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on Peace held in the Chinese capital. Recently, he spoke to ChinAfrica about his depiction of peace using a unique Chinese symbol: the Great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st Akonga Jonas theodore
下载PDF
植物、技术与商业:克里斯托弗·德莱塞理性设计原则的三个关键词
7
作者 李彬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5-99,共5页
克里斯托弗·德莱塞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相信工业与科学的结合会产生全新的设计风格。研究植物学的经历赋予了德莱塞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他坚信科学时代的设计师必须关注机器生产和消费主义。德莱塞将植物、技术与商业结... 克里斯托弗·德莱塞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相信工业与科学的结合会产生全新的设计风格。研究植物学的经历赋予了德莱塞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他坚信科学时代的设计师必须关注机器生产和消费主义。德莱塞将植物、技术与商业结合起来的理性设计原则,具体体现在艺术植物的对称装饰、材料简省的标准制造以及设计消费的商业营销。该原则不仅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装饰模式,还预示了现代设计的出现,并在当前重新评估现代设计起源的趋势下得到“再”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德莱塞 植物 技术 商业
下载PDF
西奥多·费舍尔与1900年前后的德语区城市建筑艺术理论
8
作者 刘子煜 韩冬青 陈若渝 《建筑师》 2023年第3期13-22,共10页
本文通过梳理著名建筑师西奥多·费舍尔所处的时代与理论背景,分析1900年前后德语区城市建筑艺术理论的意涵变化与发展,结合对费舍尔城市建筑理论及实践探索的考察,揭示这一时期德语区城市建筑法则与城市建筑艺术理论的高度关联性,... 本文通过梳理著名建筑师西奥多·费舍尔所处的时代与理论背景,分析1900年前后德语区城市建筑艺术理论的意涵变化与发展,结合对费舍尔城市建筑理论及实践探索的考察,揭示这一时期德语区城市建筑法则与城市建筑艺术理论的高度关联性,及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舍尔 著名建筑师 理论背景 西奥多 理论及实践 建筑艺术理论 高度关联性 变化与发展
下载PDF
显现与图像爆破:阿多诺艺术美理论中的真理表达
9
作者 贾永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显现与图像爆破是阿多诺艺术美理论之重要内核,是艺术否定式表达真理的独特方式。在《美学理论》中,阿多诺特意使用apparition表达艺术美的显现,既强调显现的动态过程,又指涉显象的转瞬即逝,具有显隐一体的辩证统一内涵。显现在艺术作... 显现与图像爆破是阿多诺艺术美理论之重要内核,是艺术否定式表达真理的独特方式。在《美学理论》中,阿多诺特意使用apparition表达艺术美的显现,既强调显现的动态过程,又指涉显象的转瞬即逝,具有显隐一体的辩证统一内涵。显现在艺术作品中生成图像又爆破图像,使得艺术成为同一性逻辑支配下的不合理社会中非同一性的持存者。艺术美中的显现与图像爆破特征亲和于自然美的言说更多、不确定性和颤栗等特质。显现与图像爆破表达出来的真理认知与审美自由在当下的加速社会中仍然具有审美批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自然美 艺术美 显现 图像爆破
下载PDF
冯塔纳《施泰希林》中的空间诗学与时代思考
10
作者 王秋月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4-90,共7页
德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冯塔纳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施泰希林》是一部探讨传统与现代、新与旧问题的时代小说。小说通过构思巧妙的空间构建,有意突出保守贵族与开明贵族之间形成的反差,并通过对前者的漫画式戏谑勾勒传达作家本人的立场态... 德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冯塔纳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施泰希林》是一部探讨传统与现代、新与旧问题的时代小说。小说通过构思巧妙的空间构建,有意突出保守贵族与开明贵族之间形成的反差,并通过对前者的漫画式戏谑勾勒传达作家本人的立场态度,即在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的前提下,从传统社会一路走来的贵族阶层应该抱持开放、从容的态度面对社会发展与时代变化。与此同时,无论在乡下施泰希林还是在都市柏林,传统与现代、自然与工业都已实现有机地相互交融。传统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接纳先进,新兴事物只在必要情况下才去代替传统。面对历史发展的正确态度在于新旧事物和谐并存的中庸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塔纳 《施泰希林》 空间诗学 中庸之道
下载PDF
嘉莉妹妹的欲望和驱动力 被引量:43
11
作者 王钢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9-93,共5页
《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位农村女孩到城市谋生最后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本文主要借用了拉康的新精神分析学理论对女主人公进行心理分析 ,从她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而忧虑 ,到她对理想自我的塑造 ,最后到她无穷无尽的欲望进行解析。在分析过程... 《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位农村女孩到城市谋生最后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本文主要借用了拉康的新精神分析学理论对女主人公进行心理分析 ,从她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而忧虑 ,到她对理想自我的塑造 ,最后到她无穷无尽的欲望进行解析。在分析过程中 ,本文也涉及了一些女权主义批评理论 ,旨在说明嘉莉摈弃贤妻良母型而“堕落”成情人型的女性后 ,她如何培养自我独立意识 ,由被动变主动 ,最后成为一位独立的事业型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莉妹妹》 女权主义批评 欲望 故事 堕落 女主人公 精神分析学 拉康 理想自我 本生
下载PDF
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与教育服务研究——以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41
12
作者 王辉 张佳琛 +1 位作者 刘小宇 王亮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解说与教育服务是美国国家公园与游客之间的重要联系方式,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美国国家公园的成长和发展,解说与教育服务也日臻完善。文章通过大量资料和中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与教育服务的意... 解说与教育服务是美国国家公园与游客之间的重要联系方式,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美国国家公园的成长和发展,解说与教育服务也日臻完善。文章通过大量资料和中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与教育服务的意义、内容做了进一步剖析和阐述;将其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实施阶段、建设阶段和完善阶段。以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的具体解说与教育项目为例,透视出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与教育服务的坚强后盾:专业的规划机构、严格的人员要求、健全的解说与教育项目和公园各种系列的定期评估。纵观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与教育服务的成功发展,其专业的规划机构和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支持缺一不可。在我国推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之际,解读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与教育服务,其诸多方面可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与推行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说与教育 西奥多·罗斯福 美国国家公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嘉莉妹妹》的人性异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梅秀 廖礼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69-673,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异化论的视角下,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创作的主题意义在于揭示资本主义金钱社会所产生的人类精神畸变和社会邪恶,其本质原因即人性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作为劳动主体的人与劳动产物之间关系的...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异化论的视角下,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创作的主题意义在于揭示资本主义金钱社会所产生的人类精神畸变和社会邪恶,其本质原因即人性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作为劳动主体的人与劳动产物之间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嘉莉妹妹》中由于外部拜金主义生活方式的腐蚀,以及内在个人私欲的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产生自我异化,人与社会开始疏离,一切都变成陌生,个人处于隔离的境遇,产生一种无所依托的心境。作者热情地呼唤人类的良知,强烈地抨击利己主义生存方式,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与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西奥多·德莱塞 《嘉莉妹妹》 人性 异化
下载PDF
从德莱塞的《嘉莉妹妹》看都市生活的含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戴从容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2期177-193,共17页
都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本文通过研究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从价值观念的角度来分析都市生活的真正含义,着重分析了都市的五个特征:都市的庞大拥挤与个人的微不足道、都市的开放与幻觉、都市的声色享乐、都市... 都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本文通过研究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从价值观念的角度来分析都市生活的真正含义,着重分析了都市的五个特征:都市的庞大拥挤与个人的微不足道、都市的开放与幻觉、都市的声色享乐、都市造成的道德的模棱两可、都市生活只属于特定的人群,以此揭示都市生活的本质和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莱塞 《嘉莉妹妹》 都市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论德莱塞笔下“美国梦”的嬗变 被引量:8
15
作者 车俊思 程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0-123,共4页
德莱塞作品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作家真实地描绘了一个物欲横流的现实图景,尤为重要的是,德莱塞对价值判断与信仰判断的前瞻性探索唤醒了人们对博爱、美与知识等人类最高价值的关注与追求,并在现代话语中得到了理论上的阐释。另一方面,在... 德莱塞作品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作家真实地描绘了一个物欲横流的现实图景,尤为重要的是,德莱塞对价值判断与信仰判断的前瞻性探索唤醒了人们对博爱、美与知识等人类最高价值的关注与追求,并在现代话语中得到了理论上的阐释。另一方面,在探索美国社会中起重要作用的社会力量的过程中,德莱塞把握住了成功的模式、社会变化的模式,从而为我们洞悉工业化语境下"梦想成真"的机会与途径开辟了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梦 价值观 文化 消费意识形态 嬗变 德莱塞
下载PDF
文学中的中美商都比较——德莱塞与张欣笔下的纽约与广州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一禾 包双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3-150,155,共9页
德莱塞的《我哥哥保罗》与张欣《对面是何人》分别以纽约和广州为背景,写两个为"演艺梦"而狂的人生故事。相比而言,德莱塞的城市写作意识是超前或理性上自觉的,张欣对广州的小说呈现则具有一种道德情感性更强的半自觉。这既... 德莱塞的《我哥哥保罗》与张欣《对面是何人》分别以纽约和广州为背景,写两个为"演艺梦"而狂的人生故事。相比而言,德莱塞的城市写作意识是超前或理性上自觉的,张欣对广州的小说呈现则具有一种道德情感性更强的半自觉。这既体现了两个现代商都的发展阶段差异,也折射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现代人格形成。两位作家都运用了矛盾叙述和夹叙夹议的方法,重点关注被商业气息尽染的城市空间和极易遭遇"突变"的现代人生。他们最可贵的相似之处,在于都特别地强调一个重要问题,即被经济活动"解放"了的现代人,是否真能把握好"幸运",让自己配得上这么多财富、机遇和亲人的关爱?对这两部城市小说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城市文学的特点和得失,以及文学如何积极参与了现代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莱塞 张欣 文学城市 现代人
下载PDF
《嘉莉妹妹》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任傅 陈桂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7-20,共4页
德莱塞的成名作《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它虽然以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为叙事背景,但是小说所反映出的思想内涵,对同样处于城市化转型期并正在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我国当代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 德莱塞的成名作《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它虽然以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为叙事背景,但是小说所反映出的思想内涵,对同样处于城市化转型期并正在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我国当代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它向人们昭示出社会道德完善、家庭伦理建设,以及个人坚强意志的培养在实现社会梦想和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层次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奥多·德莱塞 《嘉莉妹妹》 当代启示
下载PDF
谈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惠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46-47,共2页
德莱塞在其现实主义杰作《美国的悲剧》中,通过克莱特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道德风尚和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年的严重腐蚀。克莱特是拜金主义下的悲剧人物,作品向我们描写的既是克莱... 德莱塞在其现实主义杰作《美国的悲剧》中,通过克莱特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道德风尚和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年的严重腐蚀。克莱特是拜金主义下的悲剧人物,作品向我们描写的既是克莱特的个人悲剧,更是美国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莱塞 《美国的悲剧》 克莱特 现实主义 小说 美国
下载PDF
论德莱塞《嘉莉妹妹》中的哲学沉思 被引量:13
19
作者 车俊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1-183,共3页
德莱塞之重要性在于:他通过对社会犀利的观察、深切的体会,率先在其作品《嘉莉妹妹》中真实记录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展示出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社会价值观的分裂性变化。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不仅是作家对机械论哲学观的演绎与证明,同时... 德莱塞之重要性在于:他通过对社会犀利的观察、深切的体会,率先在其作品《嘉莉妹妹》中真实记录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展示出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社会价值观的分裂性变化。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不仅是作家对机械论哲学观的演绎与证明,同时也渗透出作家浪漫主义的理想主义者的一面以及他对新兴消费意识形态的矛盾态度,从而构成他复杂的人生哲学与潜在的动态创作观,而这些主要应归因于他对生命意义的深沉的追求与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莱塞 机械论 消费意识形态 矛盾 理想主义
下载PDF
生态伦理危机下的城市移民“嘉莉妹妹” 被引量:27
20
作者 朱振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以男性为主体的现代城市的迅速膨胀和城市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与生活在其中的女性的异化是同步发展的,物质商品化、精神真空化和生存疏离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使许多“嘉丽妹妹”从淳朴的乡下女蜕变为城市中待价而沽的商品,成为道德空白和灵... 以男性为主体的现代城市的迅速膨胀和城市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与生活在其中的女性的异化是同步发展的,物质商品化、精神真空化和生存疏离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使许多“嘉丽妹妹”从淳朴的乡下女蜕变为城市中待价而沽的商品,成为道德空白和灵魂迷失的“空心人”,从而使得人们对物质文明的价值意义产生了疑问,对精神文明的指归发出了质疑。在物质财富空前繁盛和男性话语仍处强势的当下,人类实现精神救赎和取得和谐的路径之一就是重新审视城市化进程中的精神生态和女性伦理,这是《嘉丽妹妹》在当下阅读的一个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莱塞 嘉莉妹妹 生态伦理 城市移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