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先春 李琦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和研究阐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拓新与理论积淀,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围绕这一重大命题,理论界从多个维度展开的学术探讨和研究阐释,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的学理支撑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已有研究文献分析表明,关于这一重大命题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尚在起步与破题阶段,理论研究呈现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突出问题。尝试从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主题主线、精髓要义、结构逻辑和构建要求等六个维度,研究和阐释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学理意蕴,并提出整体性的构建思路与体系框架,全面提高这一理论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理性,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建设 理论体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历史经验
2
作者 吴宏亮 冯军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133,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式开启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1949年到195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式开启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1949年到195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多种形式渠道建设师资队伍,探索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式,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初创阶段的探索形成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如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主题主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一致是重要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办好中国特色是长远之计等,这对于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和原则遵循
3
作者 马慧 王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原则的进一步深入阐发。中国化和时代化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内涵,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辩证统一中形成了不可分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原则的进一步深入阐发。中国化和时代化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内涵,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辩证统一中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理论创新立体格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它是对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度提炼,是以“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的逻辑推演,也是继续回答好新时代“四问”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深化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认识,领会理论创新重要意义;把握“两个结合”根本途径,以现实历史和文化根脉共同形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立足“六个坚持”科学方法,全面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基本理论及哲学方法论
4
作者 刘艳房 潘敏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作为伟大系统工程需要由中国道理来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至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生成的必然逻辑。国家形象战略概念、主...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作为伟大系统工程需要由中国道理来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至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生成的必然逻辑。国家形象战略概念、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是阐述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形象战略是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等手段调动、挖掘、协调、整合各种战略资源来追求和塑造国家理想形象的科学与艺术,具有价值主导性、合作共赢性、文明互鉴性、传播适应性等特征,要受到国家意识、国家利益、国家身份、国家实力、国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来源于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理论,其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与实践创新,对树立良好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尊重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国家形象战略 话语体系 理论创新
下载PDF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三重逻辑探析
5
作者 张海珍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使然。历史层面,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切中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脉搏;理论层面,科学性与革命性是近...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使然。历史层面,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切中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脉搏;理论层面,科学性与革命性是近代中国主动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通是近代中国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动因;实践层面,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阶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依据、丰富内涵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姜潭 曹亚斌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46-53,共8页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提出的重要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使命担当和崇高理想。从其理论依据而言,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解放思想同中华优...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提出的重要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使命担当和崇高理想。从其理论依据而言,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解放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深刻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内涵,除了对其核心关键词的阐析之外,还应认识到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全球化时代解决人类所面临共同问题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回应时代之问的理论创新,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和升华。在实践层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推动国际社会中公平正义的实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展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类共同价值 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化渊源 理论内涵 中国实践
下载PDF
从二十大理论创新特色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优势
7
作者 孙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当代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基因密码,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善于理论创新的突出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理论创新方面有三大特色:其一,在主题一以贯之的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在理论话语上,体现了路向坚定和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当代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基因密码,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善于理论创新的突出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理论创新方面有三大特色:其一,在主题一以贯之的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在理论话语上,体现了路向坚定和使命鼎新的历史统一;其二,特别凸显和着力阐述了理论创新的方法论,体现了“论”的阐释和“道”的升华的内在契合;其三,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揭示了普遍规律,对特殊与普遍辩证逻辑进行了科学论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优势,来自始终不断的理论创新,它由辉煌的社会发展成就所印证,其关键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二十大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理论优势
下载PDF
中共党史研究必须把握的正确理论原则
8
作者 赵朝峰 秦文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加强中共党史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原则:第一,把握好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第二,把握好中共党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第三,把握好中共党史的主体力量和领袖人物;第四,把握好中共党史评价中的历史主义标准;第五,把握好中共党... 加强中共党史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原则:第一,把握好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第二,把握好中共党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第三,把握好中共党史的主体力量和领袖人物;第四,把握好中共党史评价中的历史主义标准;第五,把握好中共党史研究的“大历史观”。只有坚持正确的党史观,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理论原则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纪成长
9
作者 韩洪泉 孙力 《北方论丛》 2023年第6期15-24,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彰显着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理论品格和成长逻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支强大队伍。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彰显着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理论品格和成长逻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支强大队伍。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前提,也为其成长赋予了历史性规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人,中国共产党在走出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中成功地回答了马克思东方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命题,原创性地续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民族篇和时代篇。中国共产党在成功书写21世纪中国以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答卷中,投射了对无产阶级执政党长期执政规律、社会主义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揭示,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辉煌成就,从而理所当然、势所必然地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中轴性内容和中坚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三维度及当下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志轩 王玉珏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是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动力,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其90年发展历程中,其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维度: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主题;以中国革命、建设、改...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是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动力,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其90年发展历程中,其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维度: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主题;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依归;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心。理论创新对于今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理论创新无止境;"老祖宗不能丢";理论创新要靠实事求是,不能靠本本;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既反"左"又反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维度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恢远 刘歌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8,共8页
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江泽民、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 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江泽民、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是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次飞跃 理论成果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0年发展逻辑 被引量:2
12
作者 房广顺 徐文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性发展,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发展理路。究其... 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性发展,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发展理路。究其内在的发展逻辑,每一次理论发展都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在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性认识和执着追求中、在对人民、民族、世界的责任担当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以毛泽东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德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5,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属实践方面的创新;后者是指总结中国实际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丰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属实践方面的创新;后者是指总结中国实际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属理论方面的创新;前者为后者奠基,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升华,两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并列的两个大小不同的概念,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实践基础及其理论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浩斌 王飞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2-36,共5页
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和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共同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视域;直接解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解读实践,以社会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解读以及反思解读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解释实践构成了中国马克... 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和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共同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视域;直接解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解读实践,以社会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解读以及反思解读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解释实践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实践基础;理性地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形成的实践基础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建构,实现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向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升华,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马克思主义解释学 实践基础 理论建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小拥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5-57,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体现了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普及、实践创新三者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论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德福 吴迪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5-59,共5页
9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括起来主要有:理论创新的自觉性,理论创新的科学性,理论创新的实践性,理论创新的时代性,理论创新的人民性,理论... 9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括起来主要有:理论创新的自觉性,理论创新的科学性,理论创新的实践性,理论创新的时代性,理论创新的人民性,理论创新的开放性,理论创新的现实性等。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基本经验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范式历史形态及其当代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储著源 周小华 《创新》 2013年第2期33-38,127,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范式研究对象主要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所坚持和发展的理论创新方法、原则、路径、标准、信念、价值观等概念和范畴。理论创新范式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一脉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范式研究对象主要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所坚持和发展的理论创新方法、原则、路径、标准、信念、价值观等概念和范畴。理论创新范式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一脉相承与继承创新的辩证统一性。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形态可以从理论创新主题转换、主体思维状态、问题出场逻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视角进行梳理和分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范式 历史形态 当代实践
下载PDF
理论功能视阈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卫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转换,表现在实现指导实践的价值、体现凝聚大众的功能、找到实现方式的正确路径等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渗透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不断延续的基本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沿着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转换,表现在实现指导实践的价值、体现凝聚大众的功能、找到实现方式的正确路径等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渗透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不断延续的基本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沿着理论创新的轨迹向前推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再生产 理论转换 理论创新
下载PDF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卫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4,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发展的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发挥了开启作用。基于对历史实践的深刻反省,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给出的一系列回答,使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发展的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发挥了开启作用。基于对历史实践的深刻反省,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给出的一系列回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挺立起来,成为贯穿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原创性成果。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的30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过程演绎了同一个理论主体形成和成熟的思想发展逻辑。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概念,搭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继承邓小平留下的思想和政治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勤 郭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4-18,共5页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要求看,从我们党所面临的新的时代环境和历史任务看,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其客观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体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要求看,从我们党所面临的新的时代环境和历史任务看,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其客观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体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