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伤脾胃”理论刍议自我药疗伤及脾胃的相关性
1
作者 刘义 安祯祥 +1 位作者 何远利 何秀义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9期56-60,共5页
胃是受纳和腐熟口服类药物的基础,而各种给药方式都需要“脾主运化”的功能主导。现今,随着医药产业发展,虽然自我药疗已成为人们对抗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不合理的自我药疗频次增多,其损伤脾胃的风险逐渐增高。“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胃是受纳和腐熟口服类药物的基础,而各种给药方式都需要“脾主运化”的功能主导。现今,随着医药产业发展,虽然自我药疗已成为人们对抗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不合理的自我药疗频次增多,其损伤脾胃的风险逐渐增高。“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顾护脾胃之气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溯源脾胃与药物代谢相关性,分析不合理自我药疗伤及脾胃的关系,并进行相关临床分析,提出自我药疗安全意识策略,旨在提示基层民众重视脾胃的中焦枢纽作用和顾护脾胃之气,促使其规范自我药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自我药疗 中医理论
下载PDF
白长川教授“滞伤脾胃”理论在胃癌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胡欣 杨洋 +1 位作者 胡旭阳 白长川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4期70-73,共4页
目的 应用白长川教授“滞伤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总结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大连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37例胃癌癌前病变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运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给予大... 目的 应用白长川教授“滞伤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总结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大连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37例胃癌癌前病变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运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给予大连市中医医院现有的叶酸、莫沙必利,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给予对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肿瘤标志物评分以及电镜下肠化逆转率变化。结果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完全缓解患者数量明显增多,肠化逆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72-4(CA72-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显示无异常。结论 在白长川教授“滞伤脾胃”理论指导下,用运脾方治疗胃癌癌前病变,能有效化解患者的胃痛、胃胀、纳呆、寐欠安等症状,逆转胃癌癌前病变向胃癌转化的趋势,通过研究,“滞伤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是有效的,临床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伤脾胃”理论 运脾方 胃癌癌前病变 预防
下载PDF
从“一气周流”论述细胞焦亡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帅 赵玉清 +3 位作者 陈恂 卞昊宇 杨一点 张立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411-1414,1419,共5页
“一气周流”是中医经典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中气(脾胃之气)是整个气机运转的枢纽。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水谷精微运化疏泄失常,日久痰浊瘀血内生,积聚于血管,引起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健脾疏肝方剂柴芪汤对代谢... “一气周流”是中医经典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中气(脾胃之气)是整个气机运转的枢纽。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水谷精微运化疏泄失常,日久痰浊瘀血内生,积聚于血管,引起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健脾疏肝方剂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及相关血管内皮损伤具有较好改善作用。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过程类似于中医“痰瘀浊毒”的积聚。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细胞焦亡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为中医经典理论和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气周流”理论 焦亡 代谢综合征 血管内皮损伤 中气 气机升降 中医经典理论 脾虚肝郁
下载PDF
从《内外伤辨惑论》阴火理论探讨疫病的防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陆伟 郑秀丽 《四川中医》 2023年第7期44-48,共5页
《内外伤辨惑论》是李东垣为1232年汴京大疫所作,其对阴火所致“内伤病”的描述与疫病在症状上有共通之处。故本文从《内外伤辨惑论》出发,梳理归纳阴火的含义、病机、症状和治疗宜忌,并根据阴火理论来探讨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是李东垣为1232年汴京大疫所作,其对阴火所致“内伤病”的描述与疫病在症状上有共通之处。故本文从《内外伤辨惑论》出发,梳理归纳阴火的含义、病机、症状和治疗宜忌,并根据阴火理论来探讨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李东垣认为阴火的核心病机为脾胃亏虚,中气不足,气与火的关系失常,他认为脾胃亏虚后易内生火热、易外感湿热、严重者可虚阳浮越。阴火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病位,但其核心病位在脾胃,李东垣强调了脾胃在整个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治疗上,李东垣强调需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提倡用药需平和、动态观察,忌用药猛烈和一成不变。结合阴火理论,笔者认为疫病当属“内伤病”之一,脾胃亏虚是疫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方面,需以调理脾胃贯穿始终,寒性疫病可用补中益气汤等来调理脾胃;畅通气机以消内生之阴火,热性疫病可用李氏清暑益气汤等来调理脾胃,化湿解毒以散外来之阴火;疫病重症当重视人参的使用。防护方面,需重视脾胃的重要性,如饮食衣物寒温适中,忌饮酒等。脾胃正常,则正气充足,从而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伤辨惑论 疫病 阴火理论 李东垣 脾胃学说
下载PDF
东垣内伤脾胃学说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苏钊 曹文 +4 位作者 李婧 曾郅纯 陈虎 郭禹航 李柯翔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1901-1904,共4页
李东垣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他认为脾胃与元气有着密切的联系,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之枢。内伤病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因此李氏擅长使用甘温补气药,配伍小剂量风药,既可补益元气之虚,又可恢复脾胃功能。结直肠癌(col... 李东垣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他认为脾胃与元气有着密切的联系,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之枢。内伤病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因此李氏擅长使用甘温补气药,配伍小剂量风药,既可补益元气之虚,又可恢复脾胃功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中国常见癌种之一,亦属于内伤病范畴,因此从内伤学说的角度探讨CRC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李东垣 内伤脾胃学说 脾胃论
下载PDF
辛开苦降治内伤脾胃病 被引量:9
6
作者 徐云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37-38,共2页
通过对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作者的临床应用与体会,提出脾胃病应分为外感脾胃病和内伤脾胃病,外感脾胃病应分治,而内伤脾胃病当合治,即脾胃同病、脾胃同治,脾胃合治的最佳治法是辛开苦降。
关键词 辛开苦降 内伤脾胃病 治疗
下载PDF
李东垣“阴火论”探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彦忠 《四川中医》 2021年第9期30-33,共4页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突出的贡献在于从金元以前外感学说主导的临床中独立出了内伤学说;在其学说体系中"阴火"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后世医家对其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正确理解李东垣"阴火"论,对全面准确...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突出的贡献在于从金元以前外感学说主导的临床中独立出了内伤学说;在其学说体系中"阴火"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后世医家对其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正确理解李东垣"阴火"论,对全面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李东垣整个内伤学说体系,提高内伤病的临床诊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阴火 内伤学说 脾胃论 理论探析
下载PDF
《内外伤辨惑论》浅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夏洁楠 张琰琨 徐世杰 《河南中医》 2016年第7期1133-1136,共4页
东垣先生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内外伤辨惑论》是其第一部著作,其理论经验在其后续的《脾胃论》和《兰室秘藏》等著作中均有所发挥和完善。东垣先生对脾胃疾病的论治,在师承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发明&qu... 东垣先生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内外伤辨惑论》是其第一部著作,其理论经验在其后续的《脾胃论》和《兰室秘藏》等著作中均有所发挥和完善。东垣先生对脾胃疾病的论治,在师承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发明"内伤"。以清晰和有序的态度着重介绍了内伤与外感发热的区分方法,内伤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缘由,以及脾胃与众多疾病的关系、用药宜忌和因时节病症不同用药加减的变化等方面,并在继承和发扬其师张元素的从脾胃论治疾病的理论、方法,创立了"甘温除热"思想及诸如补中益气汤、羌活胜湿汤、升阳散火汤等著名方剂,为后人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新的视野,并发展和推动了重视脾胃的思想及从脾胃论治疾病的方法。另外,其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的学说,注重脾胃元气,以甘温益气之药,升阳补中,从而治疗多种疾病,值得后世学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伤辨惑论》 李东垣 “内伤”学说 从脾胃论治 “甘温除热”
下载PDF
浅谈《内外伤辨惑论》用药炮炙 被引量:2
9
作者 许萍 刘统治 黄维昆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12期1673-1674,共2页
《内外伤辨惑论》是融东垣老人中年以来的临证经验和对时医用药偏误所感而撰之书,即《内外伤辨惑论·序》中所言“中年以来,更事颇多,诸所诊治,坦然不惑,曾撰《内外伤辨惑论》一篇,以证世人用药之误”。在此书所载46首方剂中... 《内外伤辨惑论》是融东垣老人中年以来的临证经验和对时医用药偏误所感而撰之书,即《内外伤辨惑论·序》中所言“中年以来,更事颇多,诸所诊治,坦然不惑,曾撰《内外伤辨惑论》一篇,以证世人用药之误”。在此书所载46首方剂中运用了丰富的炮炙药物,对于这些炮炙药物运用意义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提高对李东垣治疗疾病时重视脾胃学术思想的认识;也可以加强在临床上对于炮炙药物的知识和运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扩大中药的临床运用,保护部分中药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 炮炙 中医临床 脾胃
下载PDF
《脾胃论》饮食过伤临证解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陶冬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692-694,共3页
[目的]分析《脾胃论》治疗饮食过伤的相关理论,探讨其对临床治疗饮食过伤引致内伤疾病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饮酒过伤、饮食过伤头晕、食伤失眠等3则医案诊治过程的分析,解析《脾胃论》治疗饮食过伤的论证思路、组方用药原则及注意... [目的]分析《脾胃论》治疗饮食过伤的相关理论,探讨其对临床治疗饮食过伤引致内伤疾病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饮酒过伤、饮食过伤头晕、食伤失眠等3则医案诊治过程的分析,解析《脾胃论》治疗饮食过伤的论证思路、组方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等。[结果]明确《脾胃论》治疗饮食过伤的相关理论,其具体治则为发汗、利小便、助消化,其中包括了《伤寒论》的临证发挥,如五苓散在饮食伤脾中的应用,葛花解酲汤、枳术丸、和中丸在饮酒过伤中的应用:五苓散、葛花解酲汤发汗利小便上下分消以导湿,枳术丸、和中丸等健脾开胃以消滞。所选诊治3则医案,临床疗效满意。其中饮酒过伤案首诊中配合中成药以达到和胃止呕、上下分消化酒气之目的,复诊中用葛花解酲汤在上下分消酒湿时,注意中病即止之重要性;头晕案中五苓散合半夏枳实丸化湿消食同用而效现;失眠案中以"小口频服"之服药方法与"安养心神调治脾胃"之法的配合运用而显效。[结论]临床运用《脾胃论》中饮食过伤的相关理论,治疗因饮食伤所致内伤疾病,辨证准确,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饮食过伤 五苓散 葛花解酲汤 枳术丸 和中丸 临证经验
下载PDF
从“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探析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佳卓 陈雨婷 黄鹰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5期155-158,共4页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目前西医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临床治疗以抗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多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手段,中药多从祛风通络立法,针刺多从阳明经选穴。通过文献阅读及临床实习,发现该病因脾胃之气内伤,正气乏源...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目前西医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临床治疗以抗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多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手段,中药多从祛风通络立法,针刺多从阳明经选穴。通过文献阅读及临床实习,发现该病因脾胃之气内伤,正气乏源,卫气失养,筋脉腠理疏松,复感外邪而致。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着手,探析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以期促进面瘫的早期恢复,改善面瘫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李东垣 脾胃内伤
下载PDF
李东垣阴火论及甘温除热法 被引量:22
12
作者 蒋先伟 张瓅方 《河南中医》 2020年第6期844-846,共3页
李东垣所论之阴火,为脾胃内伤引起体内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常而产生的一种内火。病机有脾胃内伤,君火不守;脾胃内伤,相火浮越;脾胃内伤,气郁化火;脾胃内伤,阳气内伏化火;脾胃内伤,湿火相合;脾胃内伤,内燥化火。各个病机相互联系,相互影... 李东垣所论之阴火,为脾胃内伤引起体内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常而产生的一种内火。病机有脾胃内伤,君火不守;脾胃内伤,相火浮越;脾胃内伤,气郁化火;脾胃内伤,阳气内伏化火;脾胃内伤,湿火相合;脾胃内伤,内燥化火。各个病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甘温除热法为阴火之治疗大法,临证根据阴火的形成机制及病情发展不同,应用不同治法,或益气升阳,补泻共用;或益气升阳,滋水伏火;或益气升阳,疏理气机;或益气升阳,疏散邪火;或益气升阳,燥湿泻火;或益气升阳,养阴泻火。用药不仅仅拘泥于甘温之品,在采用甘温之品的基础上,明确阴火的病机,随证治之。凡是扶助正气,祛邪退热之法,均可视为甘温除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论 甘温除热法 脾胃内伤 李东垣
下载PDF
探讨《脾胃论》中李东垣的“脾胃观” 被引量:35
13
作者 白建英 康立英 +5 位作者 张秀芬 董尚朴 吴中秋 马小顺 邓国兴 李付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8-1480,共3页
金元医家李东垣,其师承张元素,继承《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有关脾胃的论述,致力于脾胃内伤病的研究,撰著《脾胃论》。该书主要反映了李东垣的"脾胃观",重点体现在3个方面:脾胃既是滋养元气的源泉,又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之... 金元医家李东垣,其师承张元素,继承《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有关脾胃的论述,致力于脾胃内伤病的研究,撰著《脾胃论》。该书主要反映了李东垣的"脾胃观",重点体现在3个方面:脾胃既是滋养元气的源泉,又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之生理观;内伤脾胃导致百病由生之发病观;补气升阳为主之治疗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论 脾胃观 黄帝内经 脾胃内伤学说
原文传递
从阴火学说探析癌性发热的基本治则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凌晨 杜磊 +2 位作者 祝捷 由凤鸣 严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146-4148,共3页
阴火是内伤发热的总概括,以脾胃内伤为根本原因,发病以脾胃为核心,通过多种病理机制,易传变到其他四脏。癌性发热的共性病机是脾胃内伤。肿瘤治疗(放疗、化疗、手术)是癌性发热的诱因,驱邪的同时败伤脾胃,导致气火关系失调,产生阴火,出... 阴火是内伤发热的总概括,以脾胃内伤为根本原因,发病以脾胃为核心,通过多种病理机制,易传变到其他四脏。癌性发热的共性病机是脾胃内伤。肿瘤治疗(放疗、化疗、手术)是癌性发热的诱因,驱邪的同时败伤脾胃,导致气火关系失调,产生阴火,出现癌性发热。笔者认为,癌性发热可从阴火论治,以重脾胃、调五脏为基本治则,立法以脾胃为核心,运用甘温补中、微辛升阳、调阴火的治法,或从法,或从权,辨证治疗癌性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学说 癌性发热 治法 治则 脾胃内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