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6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ersonal Theory of Poetry in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by TS Eliot
1
作者 Dan Li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6期104-109,共6页
Eliot,an important poet,playwright,and literary critic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the United States,was the founder of Western modernism.He pioneered the modern poetic criticism.His practice of modernist poetry is t... Eliot,an important poet,playwright,and literary critic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the United States,was the founder of Western modernism.He pioneered the modern poetic criticism.His practice of modernist poetry is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ist poetics to modernist po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His famous poetics theory declaration“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is an immortal classic in the field of poetics theory,in which h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Traditional,”the theory of“Impersonal”poetry,“Objective Correlative,”and so on.All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20th-century poetry creation.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t“Impersonal”theor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ts connot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Personality”and its intertextuality with New Criticism,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Eliot’s poetic conce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OT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Impersonal theory POETICS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体制机制与未来图景
2
作者 周文 何雨晴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8,F0002,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是在生产力理论发展演进中形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生产力理论的早期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有益借鉴,马克思对生产力理论的系统阐述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奠定...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是在生产力理论发展演进中形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生产力理论的早期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有益借鉴,马克思对生产力理论的系统阐述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的运行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才能实现,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是更好实现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二是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体制保障;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图景必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展现。因此,要促进数实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要引领产业变革新浪潮,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开辟发展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全面深化改革 新型举国体制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载PD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Revitalizing the Countryside 被引量:6
3
作者 Zhang Xiaoshan 《China Economist》 2020年第1期26-47,共22页
The problem of China’s uneven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striking in the countryside. Countryside rejuvenation is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 The problem of China’s uneven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striking in the countryside. Countryside rejuvenation is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turning China into a modernized socialist country.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system is vital to integr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 must allow farmers to gain their due share of value-added revenues from land, and share in the dividends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household operations, we should enhance the basic rural operation system, foster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and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for revitalizing countryside industries. We must deepen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to ensure sufficient supply and security of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 must reform the rural collective ownership system to implement property rights to farmers and protect their interests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We must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e countrysid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 must enhance rural governance to revitalize rural organ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ryside revitalization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 respects revitalizing rural industries talents organizatio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下载PDF
Leave or Stay?Antecedents of High-level Talent Mig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Megalopolis of China:from a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ifferentials in Housing Prices
4
作者 SHEN Chen WANG Yang +1 位作者 ZUO Jian Raufdeen RAMEEZDEE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068-1081,共14页
Rapi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have triggered an increase in urban housing demand and rising housing prices,which can influence the migration inten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Much work within the literature 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have triggered an increase in urban housing demand and rising housing prices,which can influence the migration inten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Much work within the literature has focused more on the migrat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However,antecedents of migration intention and the impact of housing prices on the migra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remain unclear.Therefore,based on the push-pull theory,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lent migration intention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housing prices.This study reveals a complex mechanism underlying migration decisions b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and survey data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megalopolis of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in high house-price regions,social integration is the primary push factor,and the main factors for retaining talents are the expectation of future work and intimate family relationships;2)in medium house-price regions,the main factors that attract talents are the current salary level and close family ties;3)in low house-price regions,living convenience is a determining factor in retaining talents.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alent mobility research and offers valuable inputs for retaining and attracting talents in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s.Finding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ormulating talent introduction policies and forming a new pattern of rational spatial docking and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tination choice migration intention high-level talents house-price pressure push-pull theory the Pearl River Delta megalopolis of China
下载PDF
The Triadic Dimens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Its Implications 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in a New Era’s Youth Talent
5
作者 LI Dongmi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4期150-156,共7页
The Communist Manifesto,as the initial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scientific socialist theory,encapsulates the scientific spirit of Marxism.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poch,and the world i... The Communist Manifesto,as the initial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scientific socialist theory,encapsulates the scientific spirit of Marxism.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poch,and the world is in the throes of an unprecedented century-long transformation,the importance of young talent in bolstering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grows ever more apparent.It is of paramount significance to profoundly understand and elucidate the theoretical heritage,practical guidance,and directional leadership that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provides to scientific education for the young talent of this new era from three perspectives:theory,practice,and history.This understanding is vital for young talents to further deepen their accurate comprehension of the governing laws of the Communist Party,the construction laws of socialism,and the development laws of human society.The nurturing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in young talents has critical implications for providing talent support in building a worl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ho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youth talent scientific education theory practice HISTORY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utward bound on Students' quality
6
作者 Xuemin Y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5期33-35,共3页
Students' Outward bound is widely implemented, the universities have been gradually recognized the significant value in students' Outward bound train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Liaoning University ... Students' Outward bound is widely implemented, the universities have been gradually recognized the significant value in students' Outward bound train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ut Students ' Quality Education arou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so that students develop the quality of credit, and to make it components into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as a school teaching programs in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e approach is adapted to the innovativ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s implementation of the Outward botmd League credits of practice, we discuss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quality and effect, and describ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Outward bound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Outward bound.
下载PDF
“力学+软件工程”交叉人才能力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文涛 李艳 +3 位作者 王宠 刘永杰 李亚兰 王清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创新性地提出力学与软件工程跨专业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未来力学CAE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针对这一跨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新模式,采用扎根理论,通过两次调研,构建了“力学+软件工程”交叉人才的能力体系... 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创新性地提出力学与软件工程跨专业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未来力学CAE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针对这一跨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新模式,采用扎根理论,通过两次调研,构建了“力学+软件工程”交叉人才的能力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重构的能力体系符合力学CAE软件领域本科生培养和用人需求.以能力体系为导向,可完善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的重构,为培养满足国家需要和业界需求的交叉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也可为相关高等院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人才 力学CAE软件 扎根理论 能力体系 新工科建设
下载PDF
由分化到平衡:面向共同富裕的乡村治理人才发展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正攀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10,共16页
乡村治理人才在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有研究侧重于探讨某类乡村治理人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或其发展问题,缺乏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整体与共同富裕相联系的针对性研究。对重庆的48名乡村治理人才采取半结构化访谈等方式... 乡村治理人才在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有研究侧重于探讨某类乡村治理人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或其发展问题,缺乏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整体与共同富裕相联系的针对性研究。对重庆的48名乡村治理人才采取半结构化访谈等方式获取原始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探索乡村治理人才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与共同富裕的联系,逐步编码并提炼出41项初始概念、21项副范畴和5项主范畴,最终确定面向共同富裕的乡村治理人才发展逻辑。该逻辑涵盖了乡村治理人才发展所遵循的“需求—路径—能力—村庄形态”链条及其与村庄发展程度的关系,从而揭示了乡村治理人才在实践发展中的规律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联系。乡村治理人才的发展需求集中在人才存量结构与人才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人才队伍稳定性不足、专业人才整体缺乏等方面,发展路径以党政机构主导为主体、乡村居民共治为根本、社会力量协同和企业主体参与为重要方式,基于结构、数量、规模、组织化程度、流动性5个维度建构的发展能力面临可持续挑战,乡村治理人才的不同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和发展能力的综合作用使村庄发展形塑出人才缺失型、人才流失型、人才稳定型、人才吸引型等不同形态。4种村庄形态与先富型、小康型、帮扶型3类村庄发展程度之间存在互为前提的联结关系。“分化”作为贯穿这一发展逻辑链条中的突出特征,事实上是农村农民共同富裕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乡村人才振兴角度看,亟待推动人才缺失型、人才流失型村庄向人才稳定型或人才吸引型村庄转化,进而以乡村治理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平衡促进3类不同发展程度的村庄共同走上富裕道路。在政策选择上可从优化乡村治理人才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人才引育机制、培养乡村治理专业人才、促进村(社)干部职业化、推动城乡人才自由流动等方面促进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乡村治理人才 发展逻辑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共生理论指导下产业要素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因由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雪琴 李玉君 +2 位作者 程长清 刘涛 吉莉莉 《江苏高职教育》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共生理论是产业要素融入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产业要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既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亦是提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途径。在共生理论指导下,选取资本、土地、人力、生产及管理、信息五大产业要素,对产业要素与人才... 共生理论是产业要素融入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产业要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既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亦是提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途径。在共生理论指导下,选取资本、土地、人力、生产及管理、信息五大产业要素,对产业要素与人才培养要素进行匹配分析,并就目前职业教育“产”融入“教”所面临的困境及因由,从资本共投、土地共存、人才共培、教学共管、资源共建五个方面挖掘产业要素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及人才培养成效的实现路径与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产业要素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共同体理论下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尧成 吴爽 《职教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有效举措,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必由路径。产教融合涉及多元主体,对其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要从政府、企业、院校等多个主体维度进行系统性思考,致力形成利益... 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有效举措,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必由路径。产教融合涉及多元主体,对其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要从政府、企业、院校等多个主体维度进行系统性思考,致力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多方共赢的共同体。基于共同体理论内涵的共同利益、集体责任、公共精神三个维度内容,构建并具体分析了包含上述内容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可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质量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质量评价 共同体理论 评价指标体系 高技能人才 职业发展
下载PDF
我国公安情报学学科建设核心议题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睿 杨乃一 《情报探索》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目的/意义]通过客观观察公安情报学学科建设现状,尝试提出学科建设工作策略。[方法/过程]通过遴选与识读公安情报学学科建设主题核心文献,从学科定位、理论体系、学科建设工作方式等方面呈现公安情报学学科版图,从课程体系建设、人才... [目的/意义]通过客观观察公安情报学学科建设现状,尝试提出学科建设工作策略。[方法/过程]通过遴选与识读公安情报学学科建设主题核心文献,从学科定位、理论体系、学科建设工作方式等方面呈现公安情报学学科版图,从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层次与方式、继续教育等方面呈现公安情报学人才培养现状。[结果/结论]公安情报学学科建设始终围绕国家安全需要与公安实战展开,专业知识体系有待完善、主干知识有待进一步厘定,学科建设现阶段应以基层急需人才培养为攻坚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情报学 学科建设 基础理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我国高校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审视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洪波 冯华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3期179-183,共5页
为推动我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基于系统论视域对我国高校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我国高校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特征,重新审视我国高校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其... 为推动我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基于系统论视域对我国高校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我国高校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特征,重新审视我国高校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其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缺乏整体性、衔接性、开放性、层次性等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完善培养体系的整体性、强化其各环节的衔接性、提升其培养资源的开放性、细化其培养层次性等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高校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高校女足后备人才 培养路径
下载PDF
基于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探究——以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课为例
13
作者 尹洋 祝玉林 +4 位作者 齐飞 谢豆 陈宏 封志明 李军民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89-92,共4页
开展研究生专业课全英文课程改革和探索,是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建设全英文(英文教材+英文课件)专业基础课程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为例,分析当前高校全英文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困境,总结全英文教学实... 开展研究生专业课全英文课程改革和探索,是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建设全英文(英文教材+英文课件)专业基础课程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为例,分析当前高校全英文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困境,总结全英文教学实践经验,制订实施全英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初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民族自信与跨国文化交流能力的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 全英文教学 创新型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下载PDF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统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构建
14
作者 安建业 韩莉莉 卢志义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开设统计专业,学者们对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地支撑统计人才培养,需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育人模式,并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基于此,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统计专业教育特点和数字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开设统计专业,学者们对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地支撑统计人才培养,需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育人模式,并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基于此,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统计专业教育特点和数字化社会职业需求,提出本科统计人才培养“1341”模式。该模式以“一个中心”为核心,聚焦于培养统计创新型应用人才,通过“价值、知识、能力”三个维度革新三大课程构造体系,以“四种融合”联通四个教学情境,并以“一个闭环系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旨在解决本科统计人才培养模式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本科统计专业 “1341”人才培养模式 统计创新型应用人才 闭环系统
下载PDF
系统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15
作者 杨璐 邓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51,共8页
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内一项重要的综合改革,评价成为诊断贯通培养成效、调节贯通培养内容、激励与引导贯通培养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依据。在系统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评价呈现了整体涌现性、层次结构性、... 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内一项重要的综合改革,评价成为诊断贯通培养成效、调节贯通培养内容、激励与引导贯通培养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依据。在系统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评价呈现了整体涌现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关联性、目的最优化的解释性框架,应从组织化创生视角设计评价结构、从有序性协同视角生成指标元素、从发展性演化的视角优化评价体系。该过程亦是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作为有组织的整体实现持续不断的“组织化创生”的发展历程。以此为基础,在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评价实施的过程中,以开放性思维重构“大职教观”、跨层评价联动机制的优化、多元主体的参与、常态化评价信息反馈机制的构建,均有助于优化“组织化创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科学 职业教育 人才贯通培养 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工程性人才集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6
作者 汪群 李青 梁秋璐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4,100,共7页
人才集聚环境是促进人才集聚的原始动力。为了能够科学评价、分析和预测“一带一路”倡议下工程性人才集聚环境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包括东道国国家环境、工程集群环境和国际工程企业环境的“一带一路”倡议下工程... 人才集聚环境是促进人才集聚的原始动力。为了能够科学评价、分析和预测“一带一路”倡议下工程性人才集聚环境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包括东道国国家环境、工程集群环境和国际工程企业环境的“一带一路”倡议下工程性人才集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工程性人才集聚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评判法构建了评估模型,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的中国水利国际工程企业为例,使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工程性人才集聚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9—2020年马来西亚的中国水利国际工程企业工程性人才集聚环境整体属于“较好”等级,但仍然在文化、生活环境和工程集群环境等方面存在短板。未来,中国水利国际工程企业可以根据东道国国家环境情况采取差异化的项目型人才集聚措施,充分利用工程集群资源,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健全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工程性人才集聚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系统理论
下载PDF
动机拥挤理论视角下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内生动机的中介作用
17
作者 杨丽娜 陈凯 杨靖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229-237,共9页
内生动机在博士后研究人员追求学术职业过程中发挥着外部因素不可比拟的作用,但其中外部激励与内生动机产生挤入或挤出作用有关影响机制的研究缺乏。因此,从动机拥挤理论切入,基于2020年《自然》期刊的7 268名全球博士后研究人员调查数... 内生动机在博士后研究人员追求学术职业过程中发挥着外部因素不可比拟的作用,但其中外部激励与内生动机产生挤入或挤出作用有关影响机制的研究缺乏。因此,从动机拥挤理论切入,基于2020年《自然》期刊的7 268名全球博士后研究人员调查数据,构建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Bootstrap估计法检验外部激励与内部动机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内生动机中的自我效能感、学术自主性是影响博士后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其中学术自主性的显著性更强;导师监督能够能直接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满意度,但对其自我效能感具有动机挤出效应,会间接降低其工作满意度;组织管理通过触动自我效能感、学术自主性间接正向影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但直接影响效应为负;经济保障能够直接或通过触动自我效能感、学术自主性间接积极影响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满意度,且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影响。为此,建议博士后导师适时调节交往观念与监督强度,组织机构加快内部的良性建设,以激发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术内生动机为靶向,灵活、适时调整支持性条件,帮助博士后研究人员顺利完成从学徒向学者的身份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研究人员 工作满意度 内生动机 自我效能感 外部激励 动机拥挤理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烙印理论视角下的地球科学人才培养
18
作者 贾剑钢 霍学深 罗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1期155-158,共4页
地学精神是我国地球科学行业110余年发展的缩影,是我国地球科学行业代代传承的思想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的总和。培育地学精神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地球科学人才的根本。基于烙印理论视角,分析了地学精神的培育机制,指出其本质是抓住学生... 地学精神是我国地球科学行业110余年发展的缩影,是我国地球科学行业代代传承的思想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的总和。培育地学精神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地球科学人才的根本。基于烙印理论视角,分析了地学精神的培育机制,指出其本质是抓住学生在校期间关键的敏感期,通过多种手段及外部环境调整铸就学生的地学精神。因此,高等院校应当抓住环境、教育和制度三个关键点,科学培育学生的专业精神和地学精神,提高其各方面综合素养和能力,为学生树立伴随终身的地球科学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烙印理论 人才培养 精神品质
下载PDF
基于芯片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19
作者 闵锐 耿亮 邓罡 《大学物理实验》 2024年第4期139-144,共6页
针对芯片专业学科特色,探索物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注重能力培养,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从教学模式着手,践行“三段三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从校企协同育人着手,开辟提高创新能力的... 针对芯片专业学科特色,探索物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注重能力培养,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从教学模式着手,践行“三段三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从校企协同育人着手,开辟提高创新能力的研学新途径。以芯片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为试点,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实结合 创新能力 协同育人 学科竞赛 人才孵化
下载PDF
基于“五步法”和“四阶一体”模式的机电类大学生技术技能提升路径研究
20
作者 孙磊厚 朱江 邓志辉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0期164-167,共4页
针对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五步法”课程思政模式,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潜力。为能够让学生全过程反馈式参与课程学习,研究“理-虚-实-创”四阶一体课程体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反复学习,对基础知识... 针对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五步法”课程思政模式,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潜力。为能够让学生全过程反馈式参与课程学习,研究“理-虚-实-创”四阶一体课程体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反复学习,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下一步通过软件建立模型进行仿真,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加深理解;然后利用实训设备完成项目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企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鼓励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再回到书本进行理论知识学习。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均有获奖,同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创新人才 五步法 课程思政 理-虚-实-创 课程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