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hepatic cysts by B-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被引量:14
1
作者 Du, Xi-Lin Ma, Qing-Jiu +3 位作者 Wu, Tao Lu, Jian-Guo Bao, Guo-Qiang Chu, Yan-Ku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7年第3期330-332,共3页
BACKGROUND: The traditional therapy for hepatic cysts has limited success because of recrudescenc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has become popular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including little damage, therapeutic effec... BACKGROUND: The traditional therapy for hepatic cysts has limited success because of recrudescenc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has become popular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including little damag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reduced suffering.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effects and reliability of RFA in the treatment of 29 patients with hepatic cysts. METHODS: B-ultrasound-guided REA was used to treat hepatic mono-cyst or multi-cysts of 29 patients (63 tumors). Ablative efficienc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ssessed by imaging and clinical symptoms. RESULTS: The tumors were abated completely in 34 cysts with a diameter <5 cm and no recurrence was seen after 3 months. In 21 cysts with a diameter of 5-10 cm, tumor volume was decreased by over 70%, then reduction and fiberosis were found. In 8 cysts with a diameter greater than 10 cm, tumor volume was decreased by more than 60%, and in 2 cysts it was increased more slightly than that at I month after REA. In subsequent follow-up (6 and 12 months after REA), tumors <10 cm in diameter were fully ablated. No significant discomfor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in any patient. CONCLUSION: RFA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cysts is safe, and free from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cyst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b-ultrasound-guided
下载PDF
浸润式B超引导下的A超分段式声速测量在致密型白内障眼轴测量中的准确性
2
作者 张帆 陈彦辰 +1 位作者 巫雷 杨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观察浸润式B超引导下的A超分段式声速测量在致密型白内障眼轴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成都爱尔眼科医院2020-08/2022-08致密型白内障患者86例90眼,男61例59眼,女25例31眼,平均年龄66.49±14.55岁。术前分别采用... 目的:观察浸润式B超引导下的A超分段式声速测量在致密型白内障眼轴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成都爱尔眼科医院2020-08/2022-08致密型白内障患者86例90眼,男61例59眼,女25例31眼,平均年龄66.49±14.55岁。术前分别采用接触式A超,浸润式B超引导下A超分段式声速测量法与IOL Master 700测量眼轴(AL)、前房深度(ACD)(含角膜厚度)、角膜曲率(K)、晶状体厚度(LT)、中央角膜厚度(CCT)、白到白角膜直径(WTW)。术后1 wk,使用IOL Master 700的无晶状体眼模式复测眼轴长度。分析三种设备测量眼轴的一致性与相关性。结果:术前接触式A超与浸润式B超引导下A超分段式声速测量眼轴为23.40(22.63,23.89)、23.70(23.04,24.25)mm,术后1 wk IOL Master 700测量眼轴为23.72(23.01,24.27)mm。接触式A超与浸润式B超引导下A超分段式声速测量法、术后IOL Master 700测量眼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而浸润式B超引导下A超分段式声速测量法与术后IOL Master 700测量眼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1)。通过Bland-Altman分析,浸润式B超引导下A超分段式声速测量法与IOL Master 700测量眼轴有很好的一致性(P=0.0809)。术前浸润式B超引导下A超分段式声速测量法与术后IOL Master 700眼轴正相关(r s=0.992,P<0.0001),术前接触式A超与术后IOL Master 700眼轴正相关(r s=0.989,P<0.0001)。结论:对于致密型白内障,浸润式B超引导下A超分段式声速测量比接触式A超更接近术后IOL Master 700眼轴测量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轴 致密型白内障 IOL Master 700 A超 浸润式b超引导下的A超
下载PDF
Cavernosal nerve functionality evaluation af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uided transurethral ultrasound treatment of the prostate 被引量:1
3
作者 Steffen Sammet Ari Partanen +10 位作者 Ambereen Yousuf Christina L Sammet Emily V Ward Craig Wardrip Marek Niekrasz Tatjana Antic Aria Razmaria Keyvan Farahani Shunmugavelu Sokka Gregory Karczmar Aytekin Oto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5年第12期521-530,共10页
AIM: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rapeutic ultrasound a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organconfined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In this study, a trans-urethral therapeutic ultrasound applicator in comb... AIM: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rapeutic ultrasound a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organconfined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In this study, a trans-urethral therapeutic ultrasound applicator in combination with 3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guidance was used for realtime multi-planar MRI-base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nd temperature feedback control of prostatic tissue thermal ablation in vivo. We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MRI-guided trans-urethral ultrasound to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ablate prostate tissue while minimizing the damage to surrounding tissues in eight canine prostates. MRI was used to plan sonications, monitor temperature changes during therapy, and to evaluate treatment outcome. Real-time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dose map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roton resonance frequency shift technique and were displayed as two-dimensional color-coded overlays on top of the anatomical images. After ultrasound treatment, an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cavernosal nerves was performed during prostatectomy with a nerve stimulator that measured tumescence response quantitatively and indicated intact cavernous nerve functionality. Planned sonication volumes were visually correlated to MRI ablation volumes and corresponding histo-pathological sections after prostatectomy. RESULTS: A total of 16 sonic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8 canines. MR images acquired before ultrasound treatment were used to localize the prostate and to prescribe sonication targets in all canines. Temperature elevations corresponded within 1 degree of the targeted sonication angle, as well as with the width and length of the active transducer elements. The ultrasound treatment procedures were automatically interrupted when the temperature in the target zone reached 56 ℃. In all canines erectile responses were evaluated with a cavernous nerve stimulator post-treatment and showed a tumescence response after stimulation with an electric curr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intact cavernous nerve functionality. In all specimens, regions of thermal ablation were limited to areas within the prostate capsule and no damage was observed in periprostatic tissues. Additionally,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ablation zones on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es acquired post ultrasound treatment correlated excellent with the ablation zones on thermal dose maps. All of the ablation zones received a consensus score of 3(excellent) for the location and size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istologic ablation zone and MRI based ablation zone. During the prostatectomy and histologic examination, no damage was noted in the bladder or rectum.CONCLUSION: Trans-urethral ultrasound treatment of the prostate with MRI guidance has potential to safely, reliably, and accurately ablate prostatic regions, while minimizing the morbidities associated with conventional whole-gland resection or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 therapy Thermal tissue ablation PROSTAT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guided therapy INTRA-OPERATIVE Histology Validation
下载PDF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超引导整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陈权 窦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超引导整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小儿肠套叠患儿220例,根据选用普通补液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分为两组,各11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B超引导整复治... 目的:探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超引导整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小儿肠套叠患儿220例,根据选用普通补液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分为两组,各11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B超引导整复治疗,对照组患儿灌肠前0.5 h静脉补液后灌肠,研究组患儿灌肠前0.5 h静脉滴注0.6~2.0 mg/k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后灌肠。比较两组B超引导整复效果,比较两组复位压力、复位时间。结果:研究组B超引导整复首次成功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位压力低于对照组,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灌肠复位前静脉滴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B超引导整复治疗中,能够极大降低患儿手术率,提高首次整复成功率,减少复位时间,患儿复位压力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压力 b超引导整复 空气灌肠整复 小儿肠套叠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前主动脉3D打印模型的指导作用
5
作者 郑燕纯 董柱 +1 位作者 林金利 王晓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1-1658,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取腔内隔绝手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6例进行分析,其中40例患者术前采用3D打...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取腔内隔绝手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6例进行分析,其中40例患者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模拟手术指导(模拟组),另外36例患者采取常规的腔内隔绝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前术后心脏超声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真、假腔内径及并发症率。结果模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的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真腔内径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大(P<0.05),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假腔内径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显著减小(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LVEF、FS显著增大(P<0.05)。结论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应用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有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但在手术效果上与传统手术相比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Stanford b 主动脉夹层 介入治疗 腔内隔绝术 心脏超声
下载PDF
B超引导下0.25%与0.15%罗哌卡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6
作者 尤昌虎 李平 +1 位作者 刘罡 邓韦韦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比较0.25%与0.15%罗哌卡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产妇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拟行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行B超引导下0.15%(0.15%组)及0.25%(0.25%组)罗哌卡因双侧腹横... 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比较0.25%与0.15%罗哌卡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产妇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拟行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行B超引导下0.15%(0.15%组)及0.25%(0.25%组)罗哌卡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术后镇痛、不同时点动态和静态疼痛评分(VAS)、氧化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0.25%组自主排尿时间(17.23±2.26h)、首次下床时间(11.32±2.56h)、24 h按压镇痛泵次数(3.37±0.59次)和镇痛泵液用量(50.02±5.34)均少于0.15%组(25.37±1.83h、15.19±2.37 h、6.28±0.81次),有效镇痛(41.33±3.18h)及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13.37±3.50h)高于0.15%组(29.62±1.87h、6.38±2.08h);相较于术后1h,两组术后动态和静态12h、24h VAS评分均降低且0.25%组(4.22±0.26分、3.01±0.35分,3.15±0.21分、2.16±0.24分)低于0.15%组(5.37±0.24分、3.89±0.17分,3.62±0.19分、2.95±0.28分);术后12h两组COR、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0.25%组(643.47±20.49 nmol/L、18.79±2.74 mg/L)低于0.15%组(757.43±17.49 nmol/L、27.54±3.83 mg/L)(均P<0.05)。不良反应0.25%组(15.6%)与0.15%组(11.1%)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应用B超引导下0.25%罗哌卡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可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产妇术后应激反应,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 b超引导 0.25%罗哌卡因 镇痛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B超引导腰丛阻滞(“三叶草”法)复合不同熵指数控制水平的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THA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唐波 黄晓华 占文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腰丛阻滞(“三叶草”法)复合不同熵指数控制水平的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行THA老年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组法(奇数日为L组... 目的:探讨B超引导腰丛阻滞(“三叶草”法)复合不同熵指数控制水平的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行THA老年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组法(奇数日为L组,偶数日为D组)分为两组,其中D组给予深麻醉喉罩全身麻醉,熵指数维持于40~50,L组给予浅麻醉喉罩全身麻醉,熵指数维持于50~60,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3、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入室时、切皮即刻、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即刻生命体征,术后自控镇痛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术前及术后1、3、7 d两组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D组显著早(P<0.05),入室时、切皮即刻、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即刻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入室时比较,两组切皮即刻、手术开始15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即刻RR、HR、MA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术后自控镇痛首次时间使用时间、平均使用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有效按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腰丛阻滞(“三叶草”法)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可提高THA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维持患者处于稳定的状态,但是熵指数控制在50~60(浅度麻醉)即可起到显著麻醉和镇痛效果,尤其是在患者术后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腰丛阻滞 熵指数 喉罩麻醉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
8
作者 赵丽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铜仁市碧江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123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62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屈螺酮炔雌醇...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铜仁市碧江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123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62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研究组术后采用宫内节育器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观察两组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月经恢复时间及月经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宫腔粘连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量总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促进月经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 宫内节育器 宫腔粘连 预防
下载PDF
经阴道B超引导下胚胎减灭术联合MTX治疗在特殊类型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哈灵侠 王金娟 +2 位作者 杨海燕 赵君利 崔娥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776-77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引导下胚胎减灭术联合氨甲蝶呤(MTX)在特殊类型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特殊类型异位妊娠患者,15例患者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减灭异位妊娠胚胎联合孕囊局部注射MTX治疗(A组),23例患者接受保守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引导下胚胎减灭术联合氨甲蝶呤(MTX)在特殊类型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特殊类型异位妊娠患者,15例患者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减灭异位妊娠胚胎联合孕囊局部注射MTX治疗(A组),23例患者接受保守手术治疗(B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2种方法的治疗结局。结果A组13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6.67%;1例输卵管妊娠术后2 d输卵管妊娠破裂急诊手术行输卵管切除术,1例输卵管妊娠术后3 d因腹痛进行急诊手术,术中提示输卵管妊娠流产。2组患者术前HCG水平,术后1周HCG水平及治疗后HCG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胚胎减灭术联合孕囊局部注射MTX是一种治疗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经阴道b超引导下胚胎减灭术 氨甲蝶呤
下载PDF
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结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琼 马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3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结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结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结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后30 min的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两组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R)及血糖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研究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结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能提高麻醉效果,改善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减轻应激反应,适用于老年群体,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苏醒质量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珊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0期71-74,共4页
目的 分析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 目的 分析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穿刺前(T0)、穿刺后10 min(T1)、手术切皮时(T2)、术后5 min(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同时间点[术前(t0)、进入手术室后(t1)、转侧卧位时(t2)、术后1 d(t3)]的疼痛[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麻醉前后的疼痛介质指标[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S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T0时的HR、RR、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的HR、RR、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的CPOT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的CPO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的5-HT、PGE_(2)、S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的5-HT、PGE_(2)、SP水平分别为(0.51±0.08)μmol/L、(26.53±2.19)ng/ml、(52.36±2.88)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0.76±0.12)μmol/L、(50.29±3.27)ng/ml、(98.49±5.76)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96%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运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麻醉效果更确切,能稳定血流动力学,保障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闭孔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身麻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血流动力学 疼痛介质
下载PDF
探讨B超引导、内窥可视人流系统与传统早期人工流产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娟 胡红霞 +1 位作者 吴杨 于金凤 《中外医疗》 2023年第7期19-23,共5页
目的 探讨B超引导、内窥可视人流系统与传统人工流产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扬州市中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0例需要进行无痛人流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人工流... 目的 探讨B超引导、内窥可视人流系统与传统人工流产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扬州市中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0例需要进行无痛人流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人工流产,观察组68例,行B超引导、内窥可视人流系统流产,在流产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宫腔内操作时间、子宫内膜厚度(En)、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宫腔内操作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孕妇E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n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5,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2.65%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4,P<0.05)。结论 B超引导、内窥可视人流系统在妊娠孕妇人工流产中效果优异,手术具有直观性,极大地减少了对子宫内膜的损害,从而缩短了月经恢复时间,提高了子宫内腹厚度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可视早期人流系统 传统早期人工流产 b超引导 疗效 安全性 子宫内膜厚度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行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技术的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高欣 孙翠翠 杜蕾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6期117-119,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行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技术的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8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ICU静脉穿刺困难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B超引导下静...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行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技术的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8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ICU静脉穿刺困难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技术,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综合护理在行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技术的ICU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穿刺对患者造成的静脉损伤、局部血肿、动脉损伤等问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技术 护理满意度 综合护理 观察组 并发症发生率 动脉损伤 ICU患者 静脉损伤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联合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基因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姚晶晶 郑兰兰 +1 位作者 杨爽灵 王飞亚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2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B)联合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基因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和淋巴结清扫的122例PTC患者,均进行US-FNAB及BRAF基因检测。...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B)联合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基因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和淋巴结清扫的122例PTC患者,均进行US-FNAB及BRAF基因检测。比较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PT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US-FNAB、BRAF基因检测及二者联合对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PTC患者的肿瘤多灶性、被膜外侵犯情况、回声强度及边界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S-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诊断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US-FNAB或BRAF基因检测,且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3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US-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诊断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95%CI:0.857~0.974),高于US-FNAB、BRAF基因检测的0.806(95%CI:0.723~0.888)和0.699%(0.604~0.794)。结论 US-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对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刘福水 李丹 +4 位作者 黄罡 王小乐 方婷 钱嘉铭 周毛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每周1次,治疗3周;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每周1次,治疗3周;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3周后观察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田中靖久评分、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的F波出现率及传导速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3周后,VAS评分、NDI评分、颈部田中靖久评分、尺神经与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优于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疗法 神经触激术 超声引导 临床观察
下载PDF
B超引导穿刺及碘伏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伟枫 周其赵 +3 位作者 李峰 薛康颐 钟钦 刘存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97-1798,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并注射2%碘伏治疗肾囊肿的效果。方法采用B超对28例肾囊肿行定位穿刺抽液并注入2%碘伏,保留20 min,随后抽出所有液体,再注入2%碘伏5~10 ml,治疗后随访半年到一年半。结果 B超引导下共治疗36个囊肿,治愈25例,好转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并注射2%碘伏治疗肾囊肿的效果。方法采用B超对28例肾囊肿行定位穿刺抽液并注入2%碘伏,保留20 min,随后抽出所有液体,再注入2%碘伏5~10 ml,治疗后随访半年到一年半。结果 B超引导下共治疗36个囊肿,治愈25例,好转2例,复发1例。结论 B超介入加碘伏硬化治疗肾囊肿是一种安全、微创、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b超引导 碘伏 硬化治疗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出血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徐飞 路志民 +4 位作者 郭明涛 赵建通 刘文瞻 王冰 肖波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9期131-133,共3页
目的分析B超协助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以及出血并发症的诱发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6月于笔者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取石)和观察组(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 目的分析B超协助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以及出血并发症的诱发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6月于笔者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取石)和观察组(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各8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出血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0.98±0.13 vs 2.16±0.80h)、出血量显著降低(120.6±37.5 vs 591.7±102.4ml):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5%(2/80)vs 17.5%(14/80)]、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9.5±2.1 vs 21.7±3.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CNL治疗肾结石出血与手术时间、结石类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泌尿系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治疗肾结石疗效确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出血量少等优势。为进一步降低出血风险,应关注糖尿病、肾功能、结石类型以及泌尿系感染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经皮肾镜 肾结石 疗效 出血
下载PDF
B超在早期宫角妊娠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建兰 蒲德琼 +1 位作者 王琦 张红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在早期宫角妊娠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临床拟诊早孕经B超诊断的早期宫角妊娠自愿终止妊娠256例患者,年龄21—42岁。做二维或三维超声诊断,并在B超监测引导下施行人工流产... 目的探讨B超在早期宫角妊娠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临床拟诊早孕经B超诊断的早期宫角妊娠自愿终止妊娠256例患者,年龄21—42岁。做二维或三维超声诊断,并在B超监测引导下施行人工流产或清宫术,全部病例术后10d左右返院复诊。结果全部病例经腹或经阴道B超(包括二维及三维)诊断,其中孕囊型179例。包块型77例;孕囊或包块位于宫角部72例,偏于宫角部184例。B超监测引导下施行人工流产或清宫术,孕囊或包块偏于宫角部184例中,术后复诊行二次清宫术3例(1.63%);孕囊或包块位于宫角部72例中,术后复诊行二次清宫术13例(18.1%);1例术中子宫穿孔经腹修补手术治疗。结论B超检查是诊断早期宫角妊娠的最佳方法。可作为首选.三维冠状面成像较二维更准确,对临床预测妊娠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B超监测引导下对早期宫角妊娠施行人工流产、清宫术较之于经腹手术更简便经济.同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角妊娠 b超诊断 超声引导 终止妊娠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国平 王鹏 +3 位作者 肖丽达 吴清华 黄文昭 王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55-956,959,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行急诊B超引导下内镜治疗,包括鼻胆管引流术、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碎)石术、掏取肝吸虫和胆管狭窄扩张术。结果该组52例中,病情危重...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行急诊B超引导下内镜治疗,包括鼻胆管引流术、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碎)石术、掏取肝吸虫和胆管狭窄扩张术。结果该组52例中,病情危重者直接放置鼻胆管20例;行内镜治疗后放置鼻胆管32例。术后1周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等指标明显好转。引流后,择期手术治疗8例,部分病人择期再次行内镜治疗术。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B超引导下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b 内镜治疗术 鼻胆管引流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价值:附116例报告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小红 李坚 +1 位作者 张波 黄铁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近年收治的116例肝癌患者共154个病灶进行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比较手术前后B超、CT监测肝癌结节的直径及血流情况和AFP值的变化,以及术后1,2,3年生存率。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及...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近年收治的116例肝癌患者共154个病灶进行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比较手术前后B超、CT监测肝癌结节的直径及血流情况和AFP值的变化,以及术后1,2,3年生存率。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前血清AFP值为(421.6±36.5)μg/L,术后1个月降为(232.5±25.6)μg/L(P<0.01);术前肿瘤直径为(48.6±10.2)mm,术后1个月减为(37.5±7.8)mm(P<0.05);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消失15例。明显缩小86例,无明显变化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67.1%,43.8%,继发性肝癌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53.8%,24.0%。结论冷循环微波刀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冷循环微波刀 b超引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