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方才敬 刘攀 +1 位作者 郭言午 戴小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720-2728,共9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运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400例,分为...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运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400例,分为中药组(372例)和非中药组(28例),非中药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非中药组基础上加用调脾护心法中药汤剂治疗,手术前后均每天服用2次,每次200 mL。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运用数据挖掘总结中药组处方用药规律,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处方作用靶点。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非中药组(P<0.05),心绞痛症状疗效优于非中药组(P<0.05)。数据挖掘共筛选出调脾护心法医案372例,核心药物83味,药性以温热为主,温性药物最多,药味酸、苦、甘为主,共占73.40%;聚类分析发现以“白术、陈皮、茯苓、广木香、蒲公英、酸枣仁、炙甘草、炙远志”为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分析: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核心中药成分185个;对19个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发现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与胞质部分、细胞外围、质膜、内膜系统等相关;在分子功能方面与酶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等密切联系;在生物学过程方面主要与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定位调控等有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发现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调脾护心法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处方核心药物是白术、陈皮、茯苓、广木香、蒲公英、酸枣仁、炙甘草、炙远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GE-RAGE、MAPK、IL-17、TNF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围术期 调脾护心法 中医证候积分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调心通督”针刺法联合艾灸治疗心脾两虚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秦鲁月 刘永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954-1959,共6页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联合艾灸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a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基础治...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联合艾灸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a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艾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Rivermead行为记忆能力测验(RBMT)评分、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83.33%(25/3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MoCA评分、RBMT评分、NP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MoCA评分、RBMT评分、NP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心通督”针刺法联合艾灸疗法能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型aMCI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智力和记忆力的恢复,并能有效调节患者的精神行为和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心通督 针刺疗法 艾灸疗法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心脾两虚型 智力和记忆力 精神行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活幼心书》治疗惊风的思路及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洪颖慧 石艳红 +1 位作者 黄慧思 张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281-1286,共6页
探讨元朝医家曾世荣所著《活幼心书》治疗惊风的思路及用药规律。《活幼心书》诊治惊风重视心火肝风的病机特点和调理脾胃的治疗宗旨,善用攻法分期辨证治疗急惊风。急惊风初期需清解表邪,邪去则正安;中期需清利小便以通心气,泻火安神;... 探讨元朝医家曾世荣所著《活幼心书》治疗惊风的思路及用药规律。《活幼心书》诊治惊风重视心火肝风的病机特点和调理脾胃的治疗宗旨,善用攻法分期辨证治疗急惊风。急惊风初期需清解表邪,邪去则正安;中期需清利小便以通心气,泻火安神;对惊风后仍存有痰热之邪、预后不佳的患儿,可针对性地运用化痰逐水的中药,阻断患儿病情进展;对受惊而惊风的患儿,应重视行气法调整气机。在攻邪的同时,注重以寒温并用的方式固护脾胃。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惊风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甘草、生姜、人参、茯苓、肉桂,用药多选用药性为温性与寒性及药味为辛甘的药物,且多归脾胃二经;挖掘得到2个新方组合,新方组合1(大黄、防风、茯神)具有清热泻火、平肝熄风、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急惊风中期以平肝清心;处方2(大黄、防风、生姜)具有发散表邪、清热泻火、温中解毒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急惊风初期以解表合营。《活幼心书》治疗惊风的思路及用药规律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幼心书》 惊风 心火肝风 调理脾胃 攻法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侠 胡丽娜 +1 位作者 李晓庆 吴焕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6-298,308,共4页
【目的】评价邓铁涛调脾护心法诊疗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观察期1年。非暴露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暴露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 【目的】评价邓铁涛调脾护心法诊疗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观察期1年。非暴露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暴露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观察期内治疗时间不少于3个月。对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积分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1年后,暴露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年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暴露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1年后,2组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量表(SAQ)各个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改善,除非暴露组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疾病认识程度(DP)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SAQ各维度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邓铁涛调脾护心法冠心病诊疗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铁涛 调脾护心法 冠心病 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调督安神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5
5
作者 徐世芬 庄礼兴 +2 位作者 尹平 吴君怡 曹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刺法结合药物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连续治疗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刺法结合药物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连续治疗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调督安神针刺治疗,取穴百会、印堂、神庭、安眠、神门、三阴交等,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思睡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脱落情况:治疗组有5例、对照组有3例患者不能按照规定如期进行治疗而脱落,最终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患者完成试验。(2)疗效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3周、治疗6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在降低PSQI、Epworth和AIS量表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调督安神针刺法结合药物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的疗效确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针刺疗法 心脾两虚型 调督安神 百会 印堂
下载PDF
调脾护心法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阮新民 林宇 +6 位作者 江巍 胡佳心 吴焕林 陈秋雄 林冬群 陈晓伟 邓铁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评价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拟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5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调脾护心为治法,以护心方为主方加减治疗,并应用西雅...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评价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拟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5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调脾护心为治法,以护心方为主方加减治疗,并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AQ积分比较显示,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维度方面试验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调脾护心治则指导下,应用护心方加减治疗可以促进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生活质量 @调脾护心法
下载PDF
补肾调肝 健脾宁心针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丁丽 刘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5期1066-1067,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健脾宁心针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百优解20mg/日口服,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取肾俞、肝俞、脾俞、心俞、百会、神门、三阴交、太冲等穴,治...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健脾宁心针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百优解20mg/日口服,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取肾俞、肝俞、脾俞、心俞、百会、神门、三阴交、太冲等穴,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HAMD及KM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对HAMD及KMI评分均有改善,针刺组对绝经期症状的改善效果尤佳。结论:补肾调肝、健脾宁心针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 针灸疗法 补肾调肝 健脾宁心
下载PDF
调脾护心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非手术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焕林 罗文杰 黄玉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2-574,共3页
目的调查调脾护心法对采用非手术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及再次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8年1~2月出院的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气虚痰浊证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124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对随访... 目的调查调脾护心法对采用非手术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及再次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8年1~2月出院的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气虚痰浊证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124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对随访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定性心绞痛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同时配合调脾护心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胸闷痛症状、减少消化系统并发症、减少住院次数及延长再次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调脾护心法可以改善心绞痛非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再次入院时间,但不能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护心法 稳定性心绞痛 非手术治疗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调脾护心”康复方案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新梅 卓剑丰 +1 位作者 肖莹莹 林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调脾护心"方案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脉搭桥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结合中医调脾护心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观察周期第1期为病人入院至出院;第2... 目的观察中医"调脾护心"方案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脉搭桥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结合中医调脾护心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观察周期第1期为病人入院至出院;第2期为病人出院至出院后1个月。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24.36±3.11)分,对照组为(23.81±4.36)分,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5.87±3.21)分,对照组为(8.90±2.57)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脾护心康复方案能改善病人中医证候,且能明显改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调脾护心 康复方案 中医证候
下载PDF
针刺健脾调心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脏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锐 魏希进 +5 位作者 管琳 王健 李永春 田利军 郭丽 崔华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9期1039-104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健脾调心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脏过早搏动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脾调心法,穴取灵台、神道、百会、气海、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对照组电针双内关穴,均每日治疗1次,12次为1... 目的观察针刺健脾调心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脏过早搏动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脾调心法,穴取灵台、神道、百会、气海、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对照组电针双内关穴,均每日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1疗程后观察动态心电图早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7%(23/33)和37.5%(1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健脾调心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脏过早搏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过早搏动 健脾调心 针刺 心脾两虚
下载PDF
调脾护心法治疗心脏微血管病变(X综合征)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焕林 胡丽娜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调脾护心法”治疗心脏微血管病变(X综合征)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56例住院诊断为x综合征且出院后长期接受“调脾护心法”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共随访到21例,随访率为37.5%,... 目的:观察“调脾护心法”治疗心脏微血管病变(X综合征)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56例住院诊断为x综合征且出院后长期接受“调脾护心法”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共随访到21例,随访率为37.5%,失访原因为电话号码变更。随访0.5~5a,平均2.3a,未见因心脏原因死亡者。19例长期服中药的患者中,4例(21%)心绞痛症状消失,15例(79%)症状好转。未发生心肌梗死,无因心脏病病情加重再次入院者。结论:调脾护心法对x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护心法 邓铁涛 心脏微血管病变 心脏X综合征 胸痹心痛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调脾护心法论治胸痹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良 戴小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6-17,共2页
"胸痹"之病,虽病位在心,但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运化失常是本,痰浊血瘀为标。心与脾胃在经络、五行、功能上均具有紧密联系。诸多名医大家运用调脾护心法治疗胸痹心痛病,可有效减少胸痹的发作,缓解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 "胸痹"之病,虽病位在心,但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运化失常是本,痰浊血瘀为标。心与脾胃在经络、五行、功能上均具有紧密联系。诸多名医大家运用调脾护心法治疗胸痹心痛病,可有效减少胸痹的发作,缓解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护心 胸痹 理论研究
下载PDF
靳三针联合重复经颅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谭江勇 易玮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重复经颅磁(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失眠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B组予重复经颅磁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重复经颅磁(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失眠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B组予重复经颅磁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一天一次,以6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组内比较: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①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对比,A组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A组高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疗效优于单用重复经颅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靳三针 重复经颅磁 心脾两虚 调神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下载PDF
安神定志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伴原发性失眠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佳凤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安神定志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伴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高血压病伴原发性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降压药治疗,观察组在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神定志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月。疗程结束后对2组的睡... 目的:观察安神定志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伴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高血压病伴原发性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降压药治疗,观察组在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神定志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月。疗程结束后对2组的睡眠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血压、心肌功能指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室直径变化速率(dD/dt)]的变化,统计2组治疗结束后3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PSQI评分、收缩压、舒张压、cTnT和dD/d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观察组PSQI评分、收缩压、舒张压、cTnT和dD/dt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3月,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神定志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伴原发性失眠患者有助于改善睡眠、控制血压,改善心肌功能,降低治疗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原发性失眠 中西医结合疗法 心脾两虚证 安神定志方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叶天士辨治带下病特色 被引量:2
15
作者 边思怡 李艳丽 高静 《河南中医》 2022年第4期530-532,共3页
叶天士治疗带下病,遵仲景、东垣等多家学说,对阴虚性带下,善用柔润肝肾之法润补奇经固带;对虚寒性带下,善用温养冲任之法温通奇经摄带;对冲脉逆乱所致带下,常用和胃通阳之法调冲和胃敛带。脏腑内伤引起的带下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多... 叶天士治疗带下病,遵仲景、东垣等多家学说,对阴虚性带下,善用柔润肝肾之法润补奇经固带;对虚寒性带下,善用温养冲任之法温通奇经摄带;对冲脉逆乱所致带下,常用和胃通阳之法调冲和胃敛带。脏腑内伤引起的带下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多由脾虚失运、肝郁乘脾、肾阳虚衰、肝肾阴虚所致。脾虚失运者,多用四君子汤健脾升阳固带;心统诸经之血,脾为生化之源,心脾损伤则带下不止,多用养心安神、顾护心气之药顾护心气束带;女子以肝为先天,对肝失疏泄、肝火妄动所致带下,采用滋阴潜阳,清热除湿药物清肝泻火蠲带。叶天士重视血水之间的关系,若络脉痹阻不通,精血耗伤,络脉不得濡养,或带下量多,阴液暗耗,下焦空虚,络脉失养则导致络虚滞痛,主张用辛温通络之法,补益精血而不滞,温补血络而不凝,下焦精血充盈,络脉通达则带下自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下病 润补奇经固带 温通奇经摄带 调冲和胃敛带 健脾升阳固带 顾护心气束带 清肝泻火蠲带 叶天士
下载PDF
调脾护心法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潘光明 盛小刚 邹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97-2099,共3页
目的:评价调脾护心法对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用西医基础治疗(61例)和西医基础治疗加暖心胶囊治疗(59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应用SF-36量表... 目的:评价调脾护心法对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用西医基础治疗(61例)和西医基础治疗加暖心胶囊治疗(59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应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SF-36量表积分,试验组患者在"身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调脾护心法可以提高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护心法 心衰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 被引量:39
17
作者 罗川晋 李先隆 吴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5-288,共4页
介绍邓铁涛教授以调脾护心为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经验。本病病位虽在心,但与五脏相关,尤重于心脾;本质为本虚标实,心气血阴阳亏虚于内,致使痰瘀水停之标遏阻心阳,故急性期常按阴阳分治,在温阳或者滋阴的同时均强调温补脾胃阳气... 介绍邓铁涛教授以调脾护心为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经验。本病病位虽在心,但与五脏相关,尤重于心脾;本质为本虚标实,心气血阴阳亏虚于内,致使痰瘀水停之标遏阻心阳,故急性期常按阴阳分治,在温阳或者滋阴的同时均强调温补脾胃阳气;缓解期则需综合调理,注重以调理脾胃为先,才能有效防止复发,带病延年。在遣方用药上补虚泻实,灵活应用气血同调、攻补兼施、升降相随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调脾护心 名医经验 邓铁涛
原文传递
新安医家治法创新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键 黄辉 蒋怀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80-2987,共8页
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安医家,在理、法、方、药诊疗思维的各个环节都有创新发明。笔者认为,在治法创新上除"固本培元"外,新安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还形成了"调理脾胃"、"养阴护阴"、"准《伤寒》法"... 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安医家,在理、法、方、药诊疗思维的各个环节都有创新发明。笔者认为,在治法创新上除"固本培元"外,新安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还形成了"调理脾胃"、"养阴护阴"、"准《伤寒》法"等特色治法。"调理脾胃"法与"固本培元"法一源双流,以"后天元阴元阳不足"论治为分野,从培补"脾胃元气"到"脾胃分治",从脾虚分阴阳论治到脾胃各分阴阳论治,以吴澄理脾阴、叶天士养胃阴最具特色,弥补了李东垣《脾胃论》之不足,拓宽了从脾胃论治的临床思路;"养阴护阴"法从新安固本培元派滋阴以扶阳的考虑出发,由"补水滋阴"到"理脾阴",由治疫治杂症重"养胃阴"到"养阴清肺"治白喉再到"养阴润燥"治燥疫,以清代叶天士、郑氏喉科、余国珮等为代表,俨然形成新安养阴清润派;"准《伤寒》法"从"杂病准《伤寒》"到"温病不废《伤寒》",从分"乱伤寒"、"杂伤寒"到分正伤寒为"述古"、类伤寒为"新法",最终完成了由"温病属伤寒"到"寒温根叶相连"的进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家 治法 调理脾胃 养阴护阴 准《伤寒》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