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vironmental Approaches during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tages of Hydropower Projects in Mexico 被引量:1
1
作者 Maria Antonieta Gomez-Balandra Maria del Pilar Saldana-Fabela Rosa Dina Llerandi-Juarez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年第10期1186-1195,共10页
Dur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cedure (EIA) for hydropower projects, apart from the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and ecosystem changes are foreseen fr... Dur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cedure (EIA) for hydropower projects, apart from the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and ecosystem changes are foreseen fro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tages. In Mexico, the EIA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re being systematically applied and fulfilled a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tages for hydropower projects. These are mainly related to control air emissions, solid and hazardous wastes, water discharges and deal with protected species. In addition, due to land use changes, forestry compensation procedures have already been established. To comply with project approval conditions, 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lan (EMP) is carried out during construction;it includes mitigation measures, standards, regulations and approval conditions resulting of project review and in some cases requests from the public audience. Monitoring is carried out in the area of influence that is in the works and where it is expected that natural processes are modified. However, indicators to track these changes are minim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gulatory and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s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during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facilities in Mexico and gives recommendations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system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 hydro project REQUIREMENT Mexico
下载PDF
Incipient Motion of Bed Load Sedi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Hydro Project
2
作者 HE Wenshe~(1,3) CAO Shuyou~2 YUAN Jie~3 DAI Huichao~3 (1.Lanzhou Jiao Tong Univ.,Lanzhou 730070,China 2.State Key Lab.of Hydraulics and Mountain River Eng.,Sichuan Univ.,Chengdu 610065,China 3.China Yangtze Three Gorges Projec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Hubei Yichang 443002,China)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2-105,共4页
A formula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ritical shear stress of non-uniform sediment was developed by on river bed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le considering the relative degree expose of grains.The values of the Coeffi- cients... A formula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ritical shear stress of non-uniform sediment was developed by on river bed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le considering the relative degree expose of grains.The values of the Coeffi- cients in the formula have been obtained.The formula has been verified with prototype observation data, flumes data of both nature and lightweight sand.The computed results fu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sh- old motion of non-uniform sediment.The result have been used in some physical 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uniform sediment incipient motion bed load Three Gorges hydro project
下载PDF
Upper Lillooet River Hydroelectric Project: The Challenges of Constructing a Power Tunnel for Run-of-River Hydro Projects in Mountainous British Columbia 被引量:1
3
作者 Nichole Boultbee Oliver Robson +1 位作者 Serge Moalli Rich Humphries 《Engineering》 2018年第2期96-102,共7页
The Upper Lillooet River Hydroelectric Project (ULHP) is a run-of-river power generation scheme located near Pemberto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consisting of two separate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HEFs) with a c... The Upper Lillooet River Hydroelectric Project (ULHP) is a run-of-river power generation scheme located near Pemberto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consisting of two separate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HEFs) with a combined capacity of 106.7 MW. These HEFs are owned by the Upper Lillooet River Power Limited Partnership and the Boulder Creek Power Limited Partnership, and civil and tunnel construction was completed by CRT-ebc. The Upper Lillooet River HEF includes the excavation ofa 6 m wide by 5.5 m high and approximately 2500 m long tunnel along the Upper Lillooet River Valley. The project is in a moun- tainous area; sever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ce of sensitive wildlife species constrained the site operations in order to limit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e site is adjacent to the Mount Meager Volcanic Complex, the most recently active volcano in Western Canada. Tunneling conditions were very challenging, including a section through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the most recent eruption from Mount Meager Volcanic Complex (-2360 years before the present). This tunnel section included welded breccia and unconsolidated deposits composed of loose pumice, organics (that represent an old forest floor), and till, before entering the underlying tonalite bedrock.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ection of the tunnel required cover grouting, umbrella support, and excavation with a combination of road header, hydraulic hammer, and drilling-and-blasting method.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roject, a summary of the ke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chedule challenges, and a description of the successful excavation of the tunnel through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volcan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of-river hydro project Power tunnel Umbrella support Canopy tubes Volcanic depositsPumiceRoadheader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下载PDF
NB/T 11554—2024要点解读及水风光储多能互补标准化工作回顾
4
作者 高洁 顾建伟 +1 位作者 朱方亮 刘向阳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0期127-132,共6页
本文追溯了“十三五”时期关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的开发模式、工程示范以及针对电源端多能互补系统的分类和指导意见,根据“十四五”时期关于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的规划,全国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工作的初步成果,以及对于试点流... 本文追溯了“十三五”时期关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的开发模式、工程示范以及针对电源端多能互补系统的分类和指导意见,根据“十四五”时期关于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的规划,全国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工作的初步成果,以及对于试点流域规划实施启动、产业链配套工程提速等工作回顾,梳理了水风光储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工作历程及标准化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必要性。在分析多能互补一体化标准现状及水风光储标准立项需求的基础上,对最新发布的《水风光储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项目技术规范》进行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要点解析,提出了该规范对于水风光储标准化工作的开创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风光储 水风光储综合开发项目 水风光储多能互补
下载PDF
河长制治理:政策工具、水利工程与系统治理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海娇 邓群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河长制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河长制治理系统机理是发展中国特色水资源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河长制治理系统分析框架,并利用2011—2020年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云南省4个省份的5... 河长制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河长制治理系统机理是发展中国特色水资源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河长制治理系统分析框架,并利用2011—2020年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云南省4个省份的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水资源与河长制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政策工具、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系统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河长制具有一定的水资源系统治理效果。系统治理效果是借助政策工具与水利工程“软”“硬”两类治理工具,通过间接改变水资源用户取/用/排水行为的方式,或直接改变水资源系统状态的方式来共同实现的。②政策工具之和会促使所有水资源用户产生节约用水行为,强制型政策工具会促使农户选择节约型灌溉行为,混合型政策工具则会促使企业选择产业结构升级型排污行为。③混合型政策工具会扩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④自愿型政策工具只有在水资源系统所受外界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才能通过公众参与治理的方式发挥系统治理效果。⑤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与系统治理效果呈现倒“U”形关系,只有当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处于适度范围内时,水利工程才具有提升系统治理效果的作用。随着水利技术水平的提高,倒“U”形曲线的顶点有所降低,水利工程建设的适度规模缩小。通过诊断复杂区域河长制治理系统的方法,认为河长制可从调整自愿型政策工具使用占比,掌握各地不同资源用户取/用/排水行为模式,支持水利技术发展,科学控制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等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河长制治理系统 政策工具 水利工程 系统治理效果
下载PDF
鄱阳湖水利枢纽对江湖洪期水动力过程的影响
6
作者 刘玉娇 余明辉 +1 位作者 黄宇云 吴华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鄱阳湖作为通江湖泊,其洪水大小由多因素共同决定,湖区洪灾频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后将对洪期复杂水动力过程造成影响。为评估其影响,建立了包括鄱阳湖湖区和尾闾以及长江九江到八里江段在内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对1954年大洪水... 鄱阳湖作为通江湖泊,其洪水大小由多因素共同决定,湖区洪灾频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后将对洪期复杂水动力过程造成影响。为评估其影响,建立了包括鄱阳湖湖区和尾闾以及长江九江到八里江段在内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对1954年大洪水和1991年倒灌2种灾害型洪期过程进行情景模拟,分析了枢纽对长江和湖区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枢纽工程使湖口出流过程更加平缓,具有一定的削峰作用,对长江洪水位基本无影响;1954年大洪水过程,枢纽使湖区水位升高,代表水文站水位壅高最大值为0.021 m;1991年倒灌过程,枢纽使湖区水位降低,湖区水位变化的趋势与湖口流量变化趋势一致,相位稍滞后于流量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江湖水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过程 鄱阳湖 水利枢纽 洪期 MIKE21 FM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洋溪高水头单级船闸等惯性输水系统整体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望燕慧 郭超 +1 位作者 莫祖韬 韦海勇 《红水河》 2024年第6期17-23,共7页
洋溪船闸最大设计水头为32.8 m,是广西境内水头第二高的高水头单级船闸,通航1000 t级船舶,设计采用等惯性输水系统。通过开展比尺为1∶25的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所设计输水系统的水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在船闸正常运行工况的各项... 洋溪船闸最大设计水头为32.8 m,是广西境内水头第二高的高水头单级船闸,通航1000 t级船舶,设计采用等惯性输水系统。通过开展比尺为1∶25的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所设计输水系统的水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在船闸正常运行工况的各项水力指标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仅在最大设计水头工况下船舶横向系缆力大于规范允许值;采取开启输水阀门8 min并在n=0.4开度停留2 min的间歇开启方式后,系缆力可满足规范要求。模型试验结果证明输水系统选型和布置是合理的,为设计及船舶安全过闸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头单级船闸 等惯性输水系统 模型试验 洋溪水利枢纽工程
下载PDF
三河口水利枢纽建成初期鱼类增殖放流监测效果评估研究
8
作者 李南 李磊 +1 位作者 李雄 韩登峰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9期8-12,共5页
为全面了解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连续两年对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调查评估。调查结果表明:水生环境随着鱼类种群数量上升有所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饵料生物物种和数量呈上升趋势,能够满足鱼类正常... 为全面了解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连续两年对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调查评估。调查结果表明:水生环境随着鱼类种群数量上升有所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饵料生物物种和数量呈上升趋势,能够满足鱼类正常的摄食需求;增殖放流后,水域放流鱼类资源量明显恢复,渔获物占比上升;目前仍有部分放流品种未能捕捞到,建议在后期的增殖放流活动中,适当扩大鱼类增殖群体的品种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增殖放流 群落多样性 效果监测 三河口水利枢纽
下载PDF
东庄水利枢纽倾斜摄影技术与BIM融合技术应用
9
作者 李宇光 付登辉 李可瑶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93-97,124,共6页
针对传统地形测量和二维CAD设计中地形信息数据获取成本高、周期长和设计方法效率低、时间与人力成本高的问题,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GIS与BIM技术为水利工程实景三维设计提供解决方案。首先,构建东庄水利枢纽数字影像三维地形,完成实景... 针对传统地形测量和二维CAD设计中地形信息数据获取成本高、周期长和设计方法效率低、时间与人力成本高的问题,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GIS与BIM技术为水利工程实景三维设计提供解决方案。首先,构建东庄水利枢纽数字影像三维地形,完成实景模型实测点、倾斜摄影精度以及Mesh面地形精度检查,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其次,开展BIM实景三维可视化应用,完成东庄水利枢纽坝址近坝库段堆积体工程量计算、上游围堰开挖和体型设计,为项目实施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建筑信息模型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
下载PDF
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金属结构设计
10
作者 李鹏博 招滨 张学东 《红水河》 2024年第6期36-40,共5页
基于大型水利枢纽船闸金属结构布置方案,闸门(阀门)及启闭设备布置选型,笔者从技术、运行和投资等方面,对上闸首闸门挡洪方案和上、下闸首检修闸门启闭及存储方案进行比选;介绍闸门(阀门)启闭系统、船闸浮式系船柱、防撞警戒装置的选用... 基于大型水利枢纽船闸金属结构布置方案,闸门(阀门)及启闭设备布置选型,笔者从技术、运行和投资等方面,对上闸首闸门挡洪方案和上、下闸首检修闸门启闭及存储方案进行比选;介绍闸门(阀门)启闭系统、船闸浮式系船柱、防撞警戒装置的选用和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线船闸 闸门 启闭机 西津水利枢纽
下载PDF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漂浮物调查及治理措施
11
作者 刘小江 李伟 谢红兵 《长江技术经济》 2024年第6期79-84,共6页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汉江下游,坝址区地势平坦,河道断面开阔,漂浮物种类多且组成复杂。漂浮物问题若处理不当,会阻扰水电站正常进流,造成发电水头损失,降低工程运行效率,且容易引起汉江中下游水体污染。调查分析了兴隆库区漂浮物的成...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汉江下游,坝址区地势平坦,河道断面开阔,漂浮物种类多且组成复杂。漂浮物问题若处理不当,会阻扰水电站正常进流,造成发电水头损失,降低工程运行效率,且容易引起汉江中下游水体污染。调查分析了兴隆库区漂浮物的成因、特点及输移规律,根据“拦、导、清”治理思路,基于水工及河工模型开展了漂浮物治理试验。采用拦漂排、拦污栅及清污机械等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物 输移规律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
下载PDF
旭龙水电站枢纽布置设计研究
12
作者 孔凡辉 黄红飞 +1 位作者 王维浩 熊堃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5期8-13,42,共7页
为整体提高旭龙水电站主体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经济环保性,通过对大坝、泄洪消能、地下厂房等建筑物布置的深入研究与方案比选,使枢纽主要建筑物避开不良地质构造范围,并利用优良的河床坝基与右岸地下电站围岩条件,确定了河床布置混凝土... 为整体提高旭龙水电站主体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经济环保性,通过对大坝、泄洪消能、地下厂房等建筑物布置的深入研究与方案比选,使枢纽主要建筑物避开不良地质构造范围,并利用优良的河床坝基与右岸地下电站围岩条件,确定了河床布置混凝土双曲拱坝、采用全坝身泄洪3表孔加4中孔,右岸布置地下厂房,左岸布置导流洞的紧凑枢纽布置格局。该方案降低了边坡开挖高度,减小对工程区环境影响,优化减少工程占地面积与开挖等土建工程量,显著节省了工程投资,充分体现了环保设计理念,可为《长江保护法》实施后的水电站枢纽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布置 拱坝 长江保护法 旭龙水电站
下载PDF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69
13
作者 王仁钟 章为民 +1 位作者 蔡跃波 吴建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水利工程管理正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尽管如此,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仍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已建水利工程中有不少标准偏低,工程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水利工程管理正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尽管如此,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仍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已建水利工程中有不少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二是长期的"重建轻管"使水利工程管理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及其效益的发挥;三是水利工程建设还跟不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及环境发展的需要,目前水利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研究 15 项关键技术,包括:(1)深覆盖层堤坝地基渗流控制技术;(2)堤防崩岸机理研究、预报及处理措施;(3)水利工程老化及病险问题研究;(4)水利工程监测技术,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管理 中国
下载PDF
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后泥沙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会超 何文社 +1 位作者 袁杰 曹叔尤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1-695,共5页
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及其运行情况和河段特性进行了介绍。分析认为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前后的入库水沙特性基本一致。探讨了库区冲淤变化特点、淤积量及其分布,冲淤过程及达到冲淤平衡的时间。对坝下游河床的冲淤过程、冲淤量、达到冲淤平... 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及其运行情况和河段特性进行了介绍。分析认为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前后的入库水沙特性基本一致。探讨了库区冲淤变化特点、淤积量及其分布,冲淤过程及达到冲淤平衡的时间。对坝下游河床的冲淤过程、冲淤量、达到冲淤平衡的时间以及河床粗化,河底高程历年变化及同流量水位降低的原因、降低量及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三峡水利枢纽与葛洲坝水利枢纽联合调度运用后水库泥沙淤积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理论分析 冲淤 泥沙 葛洲坝 三峡
下载PDF
通过Gram-Schmidt投影方法在高山区提取TM数据中含矿蚀变带信息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素红 马建文 蔺启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65,共4页
在冰雪覆盖的高山地区 ,蚀变岩反射光谱信息被高山上的冰雪和河谷中砂石等强反射率信息所抑制。TM6波段反映热红外发射光谱信息 ,根据温度差异反映不同的目标 ,对岩性区分有较好的效果。研究了在TM6波段信息的基础上 ,利用Gram -Schmid... 在冰雪覆盖的高山地区 ,蚀变岩反射光谱信息被高山上的冰雪和河谷中砂石等强反射率信息所抑制。TM6波段反映热红外发射光谱信息 ,根据温度差异反映不同的目标 ,对岩性区分有较好的效果。研究了在TM6波段信息的基础上 ,利用Gram -Schmidt投影方法将反射光谱信息叠加到TM6波段上进而进行弱信息提取的方法。这一方法在新疆康西瓦地区得到成功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数据 热液蚀变 Gram-Schmidt投影 遥感勘探
下载PDF
低水头水利枢纽泄水闸闸前冲刷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方森松 刘晓平 +2 位作者 吴国君 周千凯 乾东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9,54,共6页
针对低水头水利枢纽坝前附近的冲刷问题,建立了用于研究闸前三元流的泄水闸物理及数学模型,利用动床物理模型观测了闸前冲坑发展过程,然后采用定床物理模型和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了闸前冲刷初始时刻、中期时刻及稳定时刻的三维流场。结果表... 针对低水头水利枢纽坝前附近的冲刷问题,建立了用于研究闸前三元流的泄水闸物理及数学模型,利用动床物理模型观测了闸前冲坑发展过程,然后采用定床物理模型和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了闸前冲刷初始时刻、中期时刻及稳定时刻的三维流场。结果表明:冲刷初期水流受挡水闸阻水作用,在闸前近壁区水流下潜形成漩涡,闸前呈现复杂的三元流流态,从而造成闸前床面泥沙大量启动,迅速形成冲坑。在冲刷中后期,下潜水流流速在冲坑内部沿水深方向逐渐减弱,漩涡现象不明显,冲坑发展变缓,最终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头 泄水闸 冲坑 下潜水流
下载PDF
大型水电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管理关键技术 被引量:16
17
作者 樊启祥 李文伟 +2 位作者 陈文夫 孙明伦 李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91-100,共10页
水工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衬砌混凝土、抗冲耐磨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事关电站的长期有效安全运行,其质量控制和管理是保证工程优质高效建设的关键。基于已建三峡、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践,对混凝土设计技术指标、原... 水工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衬砌混凝土、抗冲耐磨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事关电站的长期有效安全运行,其质量控制和管理是保证工程优质高效建设的关键。基于已建三峡、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践,对混凝土设计技术指标、原材料与配合比、温控防裂、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三峡集团的企业标准并推广应用。对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精细管理等进行了案例分析。这些成果将用于在建中的白鹤滩和乌东德工程,也可为国际国内同类工程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质量控制 向家坝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香港排污隧道工程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尹健民 刘元坤 +1 位作者 艾凯 肖本职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891-894,共4页
初始地应力状态是岩石地下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而水压致裂法是深部岩体应力测量的理想方法。文章介绍了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原理及其在香港本岛排污工程隧道沿线11个钻孔(深度130—430m)中的测量实例。测量结果分析表明,隧道高... 初始地应力状态是岩石地下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而水压致裂法是深部岩体应力测量的理想方法。文章介绍了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原理及其在香港本岛排污工程隧道沿线11个钻孔(深度130—430m)中的测量实例。测量结果分析表明,隧道高程的最大水平主应力5~20MPa,侧压力系数0.6~1.5,对于工程所处的结晶硬岩而言,属于中等地应力水平;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隧道走向的夹角一般较小,即地应力对隧道稳定性比较有利。另外从地应力场的角度对工程施工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 测量 排污工程 隧道
下载PDF
河口大规模围海工程对周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穆锦斌 黄世昌 娄海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
河口围涂工程建设将不同程度影响工程海域的水沙输移特性。运用平面2维潮流数学模型,以浙江温州瓯飞滩围涂工程为例,研究河口大规模围涂工程对周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基于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9个实测潮位过程... 河口围涂工程建设将不同程度影响工程海域的水沙输移特性。运用平面2维潮流数学模型,以浙江温州瓯飞滩围涂工程为例,研究河口大规模围涂工程对周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基于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9个实测潮位过程和9个流速测点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良好。瓯飞工程实施后,海域高潮位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围堤前沿水域流速大幅度降低,但对温州核心港区影响较小,飞云江口进出潮量有所降低,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围海工程 水动力环境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彭盛华 翁立达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2-66,共5页
本文论述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 ,强调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环境管理与监测的重要性 ,指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所拟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中应重视环境管理和监测的对象、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针对性、经济性和技术... 本文论述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 ,强调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环境管理与监测的重要性 ,指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所拟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中应重视环境管理和监测的对象、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针对性、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的可操作性、环境管理与监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问题 .最后 ,以某水利水电工程为例 ,介绍了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的轮廓、拟订方法和主要内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