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s through the posterior far lateral approach
1
作者 齐强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99-99,共1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safety and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s through the posterior far lateral approach.Methods From April 2005 to June 2010,24 co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safety and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s through the posterior far lateral approach.Methods From April 2005 to June 2010,24 consecutiv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s through the posterior far lateral approach
下载PDF
Lateral epicondyle osteotomy approach for coronal she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us:Report of three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2
作者 Jie Li Vidmi Taolam Martin +3 位作者 Zhi-Wen Su Dong-Tai Li Qi-Yi Zhai Bo Y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7期4318-4326,共9页
BACKGROUND Coronal she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us are rare injuries and are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to manage.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has become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because it provides ana... BACKGROUND Coronal she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us are rare injuries and are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to manage.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has become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because it provides anatomical reduction,stable internal fixation,and early motion,but the optimal surgical approach remains controversial.CASE SUMMARY We report three cases of coronal she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us treated successfully by ORIF via a novel surgical approach,in which lateral epicondyle osteotomy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extended lateral approach.We named the novel surgical approach the lateral epicondyle osteotomy approach.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and were discharged successfully.All patients had excellent functional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The average range of motion was 118°in flexion/extension and 172°in pronation/supination.Only case 2 had a complication,which was implant prolapse.CONCLUSION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lateral epicondyle osteotomy approach in ORIF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coronal she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l humerus fracture Coronal shear fracture lateral epicondyle surgical approach OSTEOTOMY Case report
下载PDF
侧颈低领切口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谢芳 王坤 +3 位作者 马强 刘康俊 单宏杰 马骖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侧颈低领切口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宿州市立医院甲状腺肿瘤病人8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侧颈区低领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 目的探讨侧颈低领切口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宿州市立医院甲状腺肿瘤病人8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侧颈区低领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颈前低领切口中间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嗓音和美容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第3天血清钙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3.82±0.43)分比(5.55±0.50)分]及围手术期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7.5%比3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嗓音满意度及美容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经侧颈低领切口入路,可以减缓术后颈前不适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切口隐蔽,病人术后嗓音满意度及美容满意度高,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侧入路 嗓音障碍 美容效果
下载PDF
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晓红 丁一鸣 +3 位作者 周晶 武骏 刘宏飞 井溢鑫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究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例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记录患者手... 目的探究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例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 h 39 min,平均出血量16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6 d,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未诉明显颈部不适。结论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外观满意度高,颈部舒适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腔镜手术 颈侧入路 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1
5
作者 时福东 张世民 +5 位作者 靳蛟 吴冠男 马明 刘昱彰 张兆杰 莫靖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减压治疗的31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5~81(71.13±5.20)岁,病程...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减压治疗的31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5~81(71.13±5.20)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14.36±6.5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临床症状及功能状态;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20(97.84±11.22)min。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17.29±5.56)个月。术后1、6、12个月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23例,良5例,可3例。1例患者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给予中药加营养神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术后2周恢复。无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椎间孔镜技术在局麻下进行,操作时间短,在保证充分减压的同时又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一个安全、有效的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隐窝狭窄 外科手术 内窥镜 椎间孔入路 老年人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新型前外侧钢板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璐 王仁崇 +5 位作者 谢友 胡居正 温定付 杨通池 黄书钟 石展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593-4598,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胫腓骨CT数据,设计新型钢板,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模型,同时建立4组内固定模型(新型钢板、L型锁定钢板、斜T型钢板、拉力螺钉),施加轴向载荷500,1000,1500 N,比较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最大位移及内固定物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与结论: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的位移、内固定物的应力峰值均随轴向力的增加近似等比增大,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①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小,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新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较L型锁定钢板组小;新型钢板组、L型锁定钢板组、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均位于外侧缘近端,从近端至远端位移逐渐减小,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位于外侧缘中部,从外侧向内侧位移逐渐减小;②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大,L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新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大于拉力螺钉组;③新型钢板组与斜T型钢板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拉力螺钉组内侧螺钉中部,可见明显应力集中;L型锁定钢板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④结果显示,L型锁定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分布最均匀、应力最小,但骨折块位移大,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相近,因此,新型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L型锁定钢板及拉力螺钉,有良好的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外侧柱骨折 新型钢板 有限元分析 万向锁定螺钉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强化术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中的效果
7
作者 张爱玲 吕蕾 刘新梅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3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究强化术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强化术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术中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中风险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1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风险事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术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强化术中护理 后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并发症
下载PDF
Surgical approaches to the petrous apex 被引量:2
8
作者 Kevin L.Li Vijay Agarwal +1 位作者 Howard S.Moskowitz Waleed M.Abuzeid 《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20年第2期106-114,共9页
The petrous apex is a difficult to reach surgical area due to its deep position in the skull base and many vital surrounding structures.Petrous apex pathology ranges from extradural cholesterol granulomas,cholesteatom... The petrous apex is a difficult to reach surgical area due to its deep position in the skull base and many vital surrounding structures.Petrous apex pathology ranges from extradural cholesterol granulomas,cholesteatomas,asymmetric pneumatization,and osteomyelitis to intradural meningiomas and schwannomas.Certain lesions,such as cholesterol granulomas,can be managed with drainage while neoplastic lesions must be completely resected.Surgical options use open,endoscopic,and combined techniques and are categorized into anterior,lateral,and posterior approaches.The choice of approach is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pathology and location relative to vital structures and extension into surrounding structures and requires thorough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of surgical goals with the patient.The purpose of this state-of-the-art review is to discus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surgical approaches to the petrous apex,and the anatomy on which these approaches are b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us apex Anterior approaches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 lateral approaches surgical approaches
原文传递
侧卧位DAA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子阳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徐州仁慈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0例,依... 目的探讨研究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徐州仁慈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侧卧位DAA入路,对照组采用PLA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7.69±10.98)mL、住院时间(11.34±2.67)d、切口长度(7.02±1.24)c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0、5.604、5.204,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 d、1个月、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侧卧位DAA入路进行手术,整体疗效相对PLA入路更优,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切口较小,还能加快其术后健康恢复进度,减轻疼痛的同时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进度,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疼痛 手术指标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潇 熊然 +2 位作者 李涛 王华 樊仕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测量记录死亡冠血管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 (1)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的显露范围包括:耻骨联合至骶髂关节在内的真性骨盆环、髂骨翼、髋臼方形区和坐骨体内侧的髋臼后柱大部分。(2)根据对5具10侧骨盆的死亡冠统计分析发现,死亡冠的出现率为80%(8侧),直径为(2.1±1.9)mm,长为(4.7±0.5)cm,距离耻骨联合的距离为(4.9±0.4)cm。男女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能够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条件下,经腹膜外间隙对包括骶髂关节在内的大部分骨盆环结构进行显露。尤其方便显露结扎死亡冠,对髋臼后柱及髋臼内侧方形区的显露较传统入路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外侧切口 手术入路 髋臼骨折 死亡冠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双峰 唐家广 +1 位作者 侯树勋 任东风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9期734-737,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2例行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椎旁肌间隙入路17例,男11例,女6例;后正中入...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2例行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椎旁肌间隙入路17例,男11例,女6例;后正中入路15例,男10例,女5例,均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ODI评分少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损伤更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椎间盘突出 手术入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脑沟入路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附35例报告)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懋植 王磊 +3 位作者 赵继宗 王嵘 李京生 齐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脑沟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了经脑沟入路治疗的35例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效果。结果其中脑膜瘤24例(均行全切除),丘脑枕部胶质瘤11例(均为近全切除):术后CT、MRI随访全部病例中,31例脑组织手术痕... 目的探讨经脑沟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了经脑沟入路治疗的35例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效果。结果其中脑膜瘤24例(均行全切除),丘脑枕部胶质瘤11例(均为近全切除):术后CT、MRI随访全部病例中,31例脑组织手术痕迹不明显;沟旁脑组织无明显软化、挫伤的表现;4例可隐约看到沟旁皮层水肿或软化。结论脑沟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是可行的,且有助于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沟 侧脑室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颞下经下颌入路显露侧颅底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健 刘宁 +3 位作者 朱风仪 赵春生 陈新成 骆慧 《解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2期118-121,107,共5页
目的研究颞下经下颌入路应用解剖,为术中保护重要结构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用成人尸头10例(20侧),摹拟手术入路,解剖观察、测量相关结构,探求入路涉及的骨、肌肉和神经血管间的解剖关系。结果影响该入路暴露的主要结构包括面神经、腮... 目的研究颞下经下颌入路应用解剖,为术中保护重要结构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用成人尸头10例(20侧),摹拟手术入路,解剖观察、测量相关结构,探求入路涉及的骨、肌肉和神经血管间的解剖关系。结果影响该入路暴露的主要结构包括面神经、腮腺、颧弓和下颌升支。颞下窝和翼腭窝血管神经丰富,茎突及其筋膜将咽旁间隙分为咽旁前和咽旁后间隙,后者容纳颈内静脉、颈内动脉和Ⅸ、Ⅹ、Ⅺ及Ⅻ对脑神经。结论颞下经下颌入路暴露充分,熟悉其应用解剖对手术治疗侧颅底区沟通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应用解剖学 手术人路 面神经 腮腺 颧弓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9
14
作者 程文丹 吴晗 +6 位作者 张积森 张鑫 张硕 李子煜 吴一博 白文艺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29-4434,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前后联合入路等入路来获得充分暴露,但上述入路都不可避免的损伤了强直性髋关节患者长期失用性萎缩的髋关节周围肌肉。而直接前方入路是通过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进入,最符合微创手术标准的全髋置换入路,髋臼侧显露充分,同时具有软组织损伤小、置换治疗后恢复快等优点。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5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12 例(17 髋)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直腿抬高时间并随访关节活动度、Harris 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试验获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院医字(2018)7 号。结果与结论:①12 例患者(17 髋)平均的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直腿抬高时间分别为(11.12±1.69)cm、(122.47±25.40)min、(279.41±135.85)mL 和(9.59±4.62)d;②假体位置良好:平均前倾角度为(15.76±2.84)°,平均外展角为(40.00±3.45)°;③与置换前相比,置换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 Harris评分明显增加,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且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改善;④置换治疗中发生 1 例股骨Cheng Wendan, MD,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3 个月后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塞、假体松动、肢体长度不等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⑤结果提示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Associate professor,强直性髋关节能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同时创伤小, Master’s supervisor,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是强直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的安全有效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侧卧位 强直性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HARRIS评分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耳内镜侧颅底外科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仕明 侯昭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3,共4页
作为颅底外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侧颅底外科领域与耳外科和神经外科联系紧密,成为众多交叉学科中合作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内镜技术在近20年内的快速发展,让其在显微镜占统治地位的侧颅底外科中拥有了一席之地。随着内镜技术和理念的不... 作为颅底外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侧颅底外科领域与耳外科和神经外科联系紧密,成为众多交叉学科中合作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内镜技术在近20年内的快速发展,让其在显微镜占统治地位的侧颅底外科中拥有了一席之地。随着内镜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成熟,内镜在侧颅底外科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镜的优势、优化手术流程、选择手术适应症是众多学者热议和研究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技术 侧颅底外科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侧脑室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博文 朱创业 +3 位作者 周良学 陈兢 杨咏波 游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51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方法。结果本组病例82.3%存在头痛与视乳头水肿,17.6%表现为阵发性头痛加重,27.4%出现内囊、丘脑、视放射、We...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51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方法。结果本组病例82.3%存在头痛与视乳头水肿,17.6%表现为阵发性头痛加重,27.4%出现内囊、丘脑、视放射、Werniche区受压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采用颞间沟后部入路20例(39%),顶枕入路31例(61%)。肿瘤全切48例,新出现偏盲或视野缺损扩大6例,术后出现感觉性失语2例。3例肿瘤大部切除辅助伽马刀治疗。死亡3例(5.9%)。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少数伴有阵发性头痛加重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入路主要有经颞部与顶枕部两种,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注重微创原则,可得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脑膜瘤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侧脑室肿瘤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逵 王富元 +4 位作者 孙维晔 李爱民 陈军 刘希光 周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切除侧脑室肿瘤最佳手术入路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影响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各种因素。方法本组共47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平均年龄42岁,根据术前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侵犯的范围及肿瘤大小。其中经胼胝体入路23例,经皮层造瘘入... 目的切除侧脑室肿瘤最佳手术入路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影响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各种因素。方法本组共47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平均年龄42岁,根据术前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侵犯的范围及肿瘤大小。其中经胼胝体入路23例,经皮层造瘘入路24例。通过MRI检查明确残余肿瘤大小及复发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所有肿瘤均经病理证实。结论侧脑室肿瘤术前应当根据肿瘤所在位置、生长范围及大小,供瘤血管的起源及静脉回流情况,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肿瘤 手术入路 经胼胝体入路 经皮层入路
下载PDF
侧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和修复重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芝恩 王翀 +4 位作者 秦力铮 李华 李建华 邢汝东 韩正学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侧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极具挑战,本研究探讨侧颅底肿瘤开放手术入路及修复重建选择。方法 2009年8月至2018年1月,北京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团队完成的侧颅底肿瘤患者196例,纳入本研究。结果 42 例为腮腺深叶或咽旁肿瘤,30例为颞下窝恶性... 目的侧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极具挑战,本研究探讨侧颅底肿瘤开放手术入路及修复重建选择。方法 2009年8月至2018年1月,北京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团队完成的侧颅底肿瘤患者196例,纳入本研究。结果 42 例为腮腺深叶或咽旁肿瘤,30例为颞下窝恶性肿瘤或交界性肿瘤,无颅内外沟通,124例为颅内外沟通肿瘤。16例应用腮腺浅叶切除后下颌支后缘入路,43例应用颌下切口-下颌骨暂时性离断入路,13例应用冠-面联合切口,面神经暂时性离断或下颌骨升支及乳突切除入路,124例颅内外沟通肿瘤采用多学科联合手术,冠-面联合切口或颞枕开颅-颅颈联合入路。155例接受了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颞肌筋膜瓣59例,游离背阔肌皮瓣74例,颌下腺瓣22例。皮瓣移植成功率为100.0%。27例患者发生术后深部创口感染,术后缺损一期行组织瓣移植或颌下腺瓣填塞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升级抗生素后痊愈。所有颅内外沟通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瘘,其中58例严重患者给予腰大池引流3~7天症状消失。2例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结论 肿瘤病理类型、发病部位、是否颅内外沟通、颌面组织缺损程度、既往治疗史等均是侧颅底肿瘤手术入路和修复重建选择需要重视的局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手术入路 颅内外沟通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宗晚 黄红星 +6 位作者 邹叔骋 张卫民 李创华 李凌 刘坤 刘博 刘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侧脑室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处理方式及预后。其中侧脑室额部12例,体部7例,三角部11例,颞角6例,枕角4例。经皮质入路35例,经胼胝体5例。结果肿瘤全切30...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侧脑室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处理方式及预后。其中侧脑室额部12例,体部7例,三角部11例,颞角6例,枕角4例。经皮质入路35例,经胼胝体5例。结果肿瘤全切30例,大部分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活检1例。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者35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侧脑室肿瘤良性居多,常需外科手术治疗,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及精细的显微操作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肿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侧颅底病变手术入路总结及内镜在侧颅底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方园 张驰 +2 位作者 侯琨 杨仕明 侯昭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1-526,共6页
目的总结耳鼻咽喉科常见侧颅底病变的手术入路和我科利用耳内镜在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至2019年间收治的耳内镜下或者耳内镜辅助下完成的侧颅底手术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预后等进行分析总结... 目的总结耳鼻咽喉科常见侧颅底病变的手术入路和我科利用耳内镜在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至2019年间收治的耳内镜下或者耳内镜辅助下完成的侧颅底手术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预后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收集的侧颅底病变患者共1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术前诊断为面肌痉挛1例,舌咽神经痛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岩骨胆脂瘤8例,胆固醇肉芽肿1例,听神经瘤3例,面神经瘤1例。胆固醇肉芽肿患者采用全耳内镜下手术入路,其余病例为显微镜和耳内镜联合入路。结论耳内镜技术在侧颅底手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岩尖等复杂解剖结构周围病变的清除,具有减少磨骨、近距离多角度探查优势,能实现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保存功能、减少并发症和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手术 手术入路 耳内镜 显微镜 联合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