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山东一次罕见区域性“雷打雪”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宁 杨学斌 杨成芳 《气象科技》 2023年第4期562-572,共11页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雷电定位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了2021年11月6—7日发生在山东西北部一次极端“雷打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雷暴和降雪出现在冷锋后部150 km以外,属于冬季冷锋型高架对流。雷电维持时间和出...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雷电定位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了2021年11月6—7日发生在山东西北部一次极端“雷打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雷暴和降雪出现在冷锋后部150 km以外,属于冬季冷锋型高架对流。雷电维持时间和出现频数与降雪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环流形势具有下冷上暖的特点,低层为冷锋后的冷层,800 hPa附近为西南暖湿气流形成的暖层。西南低空急流和东北风超低空急流异常强盛,不仅提供了有利于对流产生的充足水汽,也使得深层垂直风切变达到6.7×10^(-3)s^(-1)。(3)“雷打雪”发生前,鲁西北地区上空大气具有对流不稳定,随着冷空气侵入,冷垫逐渐增厚,鲁西北上空锋面附近具有条件对称不稳定,800 hPa中尺度低涡在逆温层之上触发了对流,产生雷电。(4)通过双偏振雷达产品可以看到,雷打雪发生时,站点周围存在明显的2层回波,-10℃层高度(约为600 hPa)冰相粒子浓度较大,可能是雷电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打雪 高架雷暴 条件对称不稳定 双偏振雷达
下载PDF
低纬高原罕见“雷打雪”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荣芬 鲁亚斌 +1 位作者 高安生 李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56,I0002,共9页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FY-2C卫星红外和水汽图像、加密自动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2月28日夜间至29日凌晨发生在云南的“雷打雪”罕见天气现象。结果表明:南支槽和冷空气、西南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FY-2C卫星红外和水汽图像、加密自动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2月28日夜间至29日凌晨发生在云南的“雷打雪”罕见天气现象。结果表明:南支槽和冷空气、西南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是其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其中强对流天气就发生在急流与锋面相互作用的湿度锋湿区内斜压不稳定的环境中。中-γ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并逐渐增强为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形成此次复杂对流天气的直接中尺度系统。多普勒雷达回波中,PPI上有回波强度达25-33dBz的“人字形”回波、钩状回波以及阵风锋的出现,相应VP-PI上出现逆风区、低层零线“S”形暖平流及“牛眼”结构是“雷打雪”天气中降雨转为冰雹、阵雪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由弱变强的典型特征。地面逐时温、压、湿、风的迅速演变特征表现为雷暴发生前增温增湿和增压,温度、气压出现峰值,且气压曲线显示为圆顶状的中尺度雷暴高压特征;风的变化则表现为风向呈逆时针旋转,偏北风增大并出现风速峰值。雷暴过境时,要素显示为降温增湿,出现露点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打雪” 西南急流 中尺度系统 多普勒雷达特征 自动站要素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低纬高原两次特殊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和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尤红 肖子牛 +1 位作者 王刚平 曹中和 《暴雨灾害》 2010年第3期216-223,共8页
在低纬度高原云南,2008年2月28日出现一次冰雹、雷雪天气过程,同年7月2日出现一次大暴雨过程。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上述两次特殊灾害性强对流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 在低纬度高原云南,2008年2月28日出现一次冰雹、雷雪天气过程,同年7月2日出现一次大暴雨过程。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上述两次特殊灾害性强对流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前一过程由不断东南移的、伴有中γ尺度点状或带状白亮密实对流云团的带状云系所致,后一过程由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云团直接诱发;相比暴雨过程,降雹强雷达回波的尺度范围明显要小,其移动速度明显要快,其中心强度明显要强;前一过程发生在有中低空急流配合的强垂直风切变激发大气层绝对斜压不稳定能量强烈释放环境下,冰雹、雷雪期间对应有弓型和钩状回波结构;后一过程中有干侵入作用和强位势不稳定能量缓慢释放环境;两次过程水汽供应充足,冰雹、雷雪发生在低层水汽辐合缓慢减弱期间,大暴雨发生在低层水汽辐合和中高层水汽辐散量级同时迅速增大期间;强降雹区的最强辐合上升运动中心所在位置比大暴雨区的低,且其中心值是后者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雷雪 大暴雨 低纬高原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半干旱区一次罕见“雷打雪”天气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晓岳 于海鹏 +4 位作者 盛夏 朱昌权 赵庆云 马玉霞 苟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96-1607,共12页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Himawari-8卫星资料,分析了2017年10月8—9日发生在西北半干旱区一次罕见的雷暴伴雪过程,并对其成因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此次冷季罕见的对流天气形成于青藏高原东部,是在槽前地面暖中心的背...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Himawari-8卫星资料,分析了2017年10月8—9日发生在西北半干旱区一次罕见的雷暴伴雪过程,并对其成因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此次冷季罕见的对流天气形成于青藏高原东部,是在槽前地面暖中心的背景下发展的,具有地基雷暴的特征;而出现在兰州的雷暴,距离地面冷锋约150 km,有深厚稳定的冷垫,中低层有明显的逆温层,逆温层之上存在条件性不稳定的暖湿空气,具有高架雷暴的结构特征。与东部湿润区高架雷暴不同:此次高架雷暴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基雷暴移动到较低海拔冷垫之上的延续和发展;就结构特征而言:此次过程各特征层次(冷垫、逆温层、水汽辐合等)对应的高度与东部低海拔地区相比明显偏高,但各层次对应的厚度则没有显著差异;就冷垫形成机制而言:西北半干旱区陆气能量交换以感热为主,独特的下垫面在较强冷空气的配合之下,地形复杂的黄土高原地区同样也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冷垫层次;从不稳定机制来看:青藏高原地基雷暴和兰州高架雷暴均是由条件性不稳定引发的。青藏高原东部100°E附近“上冷下暖、上干下湿”,在高空急流和500 hPa高空槽共同作用下产生上升运动,触发垂直对流;兰州地区中层较强的暖湿平流,不仅向对流层中层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还加强了逆温层上的条件性不稳定层结;700 hPa切变线辐合作用配合500 hPa高空槽的天气尺度强迫,触发上升运动并释放不稳定能量,为由高原东移至冷垫之上的垂直对流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雷暴 半干旱区 雷打雪 不稳定机制
下载PDF
2013年2月一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牛伟伟 李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258-7261,7299,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 0.5°×0.5°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年2月18日夜间至19日凌晨发生在江淮地区的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低槽东移、中层在江淮之间有切变线东移南...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 0.5°×0.5°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年2月18日夜间至19日凌晨发生在江淮地区的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低槽东移、中层在江淮之间有切变线东移南压,低层以及地面为冷高压控制,是此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发生时的天气背景;此次雷暴是在稳定的层结下产生的,不再满足不稳定层结这一雷暴发生的三要素之一。中层有较强的西南急流带,急流带随着系统的南移而向南收缩,其辐合带南移的速度快于急流向南收缩的速度,雷暴主要发生在急流的北侧边缘附近的辐合带内,辐合位于800 hPa以上的气层内,主要位于650~600 hPa。此次雷暴过程中,近地层和中层出现了相反的冷暖平流交替,雷雨发生时段,近地层为冷平流控制,850 hPa以上暖平流迅速加强,这也导致在中层出现了较强的上升气流,暖平流和上升气流的突然加强为雷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触发条件;西南急流为降水地区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环境,另外,对流的发展、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水汽向高层输送,整个中高层均有较为充足的水汽,为对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此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中,对流回波的强度较弱,为30~35 dBz,顶高较低,大部分回波低于6 km,且干湿层边界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伴降雪 天气过程 江淮地区 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的舞美呈现——以《窦娥冤》《雷雨》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婷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34-136,共3页
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类型,在两个不同源头的戏剧种类中,艺术家在舞美艺术上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舞美表达。以古典戏剧《窦娥冤》与现代戏剧《雷雨》为例,从审美角度对比二者舞美形式,透视出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类型,在两个不同源头的戏剧种类中,艺术家在舞美艺术上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舞美表达。以古典戏剧《窦娥冤》与现代戏剧《雷雨》为例,从审美角度对比二者舞美形式,透视出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在舞台美术上存在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剧 现代戏剧 舞美 《雷雨》 《窦娥冤》
下载PDF
桃仙机场雷雨转雨夹雪天气的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许彤 田丰 《广西气象》 2006年第4期34-36,共3页
通过对桃仙机场仅有的两次雷雨转雨夹雪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此类天气的形势特点,并初步得出此类天气预报的着眼点,为秋季飞行提供可靠的预报保障。
关键词 雷雨 雨夹雪 温度 能量
下载PDF
面对自然灾害的电网安全措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萍 《集成电路应用》 2020年第3期116-117,共2页
针对极端异常气候对电力设施破坏事件的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分析低温冰雪、雷雨、大风等自然灾害对于电网的影响,防御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低温 冰雪 雷雨 电网 防范措施
下载PDF
2008年“2.28”低纬高原强对流成因诊断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尤红 肖子牛 艾永智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8,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NCEP1°×1°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WRF模式,对低纬高原云南2008年"2.28"强对流进行成因诊断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复杂强对流在春季低温冷冻灾害和位势稳定背景下,由强垂直风切变、低层潮湿... 利用常规观测、NCEP1°×1°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WRF模式,对低纬高原云南2008年"2.28"强对流进行成因诊断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复杂强对流在春季低温冷冻灾害和位势稳定背景下,由强垂直风切变、低层潮湿和足够水汽供应以及强抬升机制共同作用造成.过程中,强对流由强斜压不稳定释放诱发在低层湿舌附近;冰雹、雷雪上空-20℃温度层在450 hPa层上少动,0~-20℃温度梯度是冰雹大于雷雪的;降雹的饱和水汽团高度比雷雪高;垂直干位涡反映了对流层高层强位涡高值的强干冷西北气流向低层、低纬传送和中低层小位涡西南暖湿急流交汇特征.WRF模拟结果佐证了位势稳定条件下存在强垂直风切变会发生剧烈对流的事实,水平风、抬升凝结高度和最大对流有效位能等可为判断云南有无强对流及其种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冰雹 雷雪 垂直风切变 对流有效位能 抬升凝结高度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