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9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热化学还原LiNbO_3:Ti或Mn晶体杂质电荷态和点缺陷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成 唐连安 +1 位作者 谭浩然 石春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91-398,共8页
采用光学吸收和电子顺磁共振(ESR)技术表征不同热化学还原LINbO3:Ti,Mli(LN:Ti,Mn)和纯的Li/Nb=0.945一致熔化LiNbO3(LN)晶体的热力学还原习性.将LN:Ti(厚度为1mm)样品放... 采用光学吸收和电子顺磁共振(ESR)技术表征不同热化学还原LINbO3:Ti,Mli(LN:Ti,Mn)和纯的Li/Nb=0.945一致熔化LiNbO3(LN)晶体的热力学还原习性.将LN:Ti(厚度为1mm)样品放在Li2CO3中、600℃、保温7h,产生690urn(~1.8eV,T=67%)和峰值靠近785nm(T=71%)的770 ̄810nm光学吸收带,它们分别对应于Ti(3+)的2T→2E跃迁以及室温稳定F+心滞有一个电子的氧空位).经真空1.2Pa,800℃2h还原后,存在峰值为675nm(T=52%)的480~780nm平滑吸收带,它们是Ti(3+)、F心和F+心重叠吸收,但是,在Ar气氛下、900℃、8h处理后,仅能看到峰值在675nm(T=52%)的600~780nmTi(3+)的弱吸收.来自未处理LN:Ti晶体的室温和X带的ESR$观察到g=4.348,共振磁场0.152TH(p-p)=0.0163T微波吸收峰,以及四组精细结构B线(每一fs线是由6条超精细结构hfs组成),g值从3.460~1.679吸收,它们分别归为于晶体杂质Fe(3+)和Mn(2+)离子.真空还原后,Fe(3+)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晶体 掺杂 杂质电荷态 点缺陷
下载PDF
LiNbO_3改性Bi_4Ti_3O_(12)铋层状陶瓷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涂娜 江向平 +2 位作者 杨帆 傅小龙 李小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9-42,共4页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1-x)Bi4Ti3O12-xLiNbO3(BTO-LN,x=0,0.05,0.10,0.15,0.20,0.30)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系统研究了LiNbO3掺杂对Bi4Ti3O12铋层状陶瓷物相结构,形貌以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0.15时陶瓷为单一的铋层状结构相;...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1-x)Bi4Ti3O12-xLiNbO3(BTO-LN,x=0,0.05,0.10,0.15,0.20,0.30)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系统研究了LiNbO3掺杂对Bi4Ti3O12铋层状陶瓷物相结构,形貌以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0.15时陶瓷为单一的铋层状结构相;样品的晶粒尺寸随x的增加逐渐增大,居里温度Tc呈微弱减小趋势;随着LN含量的增加,压电常数d33先增大后减小,介电损耗tanδ表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当掺杂量为0.15时d33达到最大值12,而此时损耗达到最小值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层状 linbo3 电性能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Cu-Y_(2)O_(3)-Ti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秦永强 韦国宣 +4 位作者 罗来马 庄翌 马冰 张一帆 吴玉程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1,共7页
以Cu、Y、Ti和CuO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MA)和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Cu-Y_(2)O_(3)-Ti复合粉末。然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Cu-Y_(2)O_(3)-Ti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900℃固溶1 h和不同温度时效2 h的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 以Cu、Y、Ti和CuO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MA)和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Cu-Y_(2)O_(3)-Ti复合粉末。然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Cu-Y_(2)O_(3)-Ti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900℃固溶1 h和不同温度时效2 h的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拉伸试验和导电率测量仪等研究了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对Cu-Y_(2)O_(3)-Ti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Cu-Y_(2)O_(3)-Ti复合材料的晶粒和第二相尺寸增大,导电率降低,最大应变和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Cu-Y_(2)O_(3)-Ti复合材料经900℃固溶1 h+400℃时效2 h后,综合性能最优,其具有良好塑性的同时,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分别达到326.4 MPa和73.0%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Y_(2)O_(3)-ti复合材料 弥散强化 固溶时效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光纤耦合声光Ti∶LiNbO3波导器件的研究
4
作者 宁继平 汪欣 +3 位作者 高志伟 王俊涛 赵勇 韩群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3,37,共5页
波导型声光调制器作为高功率全光纤调Q激光器中的调制器件,光纤与器件对接耦合损耗大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波导端面的Ti条半宽度与光波导模场分布的关系,计算出Ti∶LiNbO3锥形光波导与光纤耦合损耗最小时对应的最佳Ti条半... 波导型声光调制器作为高功率全光纤调Q激光器中的调制器件,光纤与器件对接耦合损耗大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波导端面的Ti条半宽度与光波导模场分布的关系,计算出Ti∶LiNbO3锥形光波导与光纤耦合损耗最小时对应的最佳Ti条半宽度。分析得到Ti∶LiNbO3波导端面的Ti条半宽度对耦合损耗的影响,以及光波导的不同切型对最佳Ti条半宽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inbo3波导 波导模场 ti条半宽度 耦合损耗
下载PDF
2 cm以上的C-TI-RADS 3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分析
5
作者 唐艺峰 王龙龙 +4 位作者 刘益豪 张逸菲 李红强 马润声 殷德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统计2 cm以上的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C-TI-RADS)3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并探究其与性别、结节成分、对侧是否有癌、是否弥漫性回声改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目的统计2 cm以上的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C-TI-RADS)3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并探究其与性别、结节成分、对侧是否有癌、是否弥漫性回声改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等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我科收治的甲状腺超声C-TI-RADS 3类且最大直径≥2 cm的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接受细胞病理和/或组织病理检查)的临床病理学信息。统计TBSⅠ类、良性、低风险肿瘤、恶性的比例,并比较性别、结节成分、对侧是否有癌、是否弥漫性回声改变、TPOAB、TGAB等临床特点在良性、低风险肿瘤、恶性三组中的比例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排除7例TBSⅠ类患者,87例结节病理明确患者中,良性72例(细胞学38例、组织学34例)、低风险肿瘤5例(细胞学2例、组织学3例)、恶性10例(PTC 8例、FTC 1例、MTC 1例)。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结节成分(囊实性/实性)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9,P=0.006);性别、是否弥漫性回声改变、对侧是否有癌、TPOAB、TG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分析结节成分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低风险肿瘤相对于良性结节实性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1,P=0.002);而恶性结节相对于低风险肿瘤(χ^(2)=2.143,P=0.143),恶性结节相对于良性结节(χ^(2)=2.165,P=0.141)囊实性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各种版本的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均将TI-RADS 3级结节认定为良性可能,但恶性结节在C-TI-RADS 3类甲状腺结节中仍占一定比例,需要重视诸如囊实性结节、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甲状腺髓样癌等超声征象不典型的甲状腺结节。在评估结节良恶性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是必要的,需要重视标本不满意或无法诊断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C-ti-RADS)3 甲状腺结节 临床特点
下载PDF
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唐新德 刘水林 +3 位作者 伍素云 刘宁 张春燕 龚升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34,共6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Ti^(3+)、C和N共掺杂TiO_(2)@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研...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Ti^(3+)、C和N共掺杂TiO_(2)@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3+)、C和N成功地共掺杂了TiO_(2),纳米NGQDs附着在共掺杂的TiO_(2)上;Ti^(3+)/C/N-TiO_(2)@NGQDs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一阶速率常数分别是纯TiO_(2)、C/N-TiO_(2)和C/N-TiO_(2)@NGQDs的25.7倍、4.7倍和1.7倍,提升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归因于其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吸收、更快的光生电荷传输和分离效率。超氧自由基和光生空穴是Ti^(3+)/C/N-TiO_(2)@NGQDs可见光降解甲基橙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此外,Ti^(3+)/C/N-TiO_(2)@NGQDs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这种TiO_(2)基的复合光催化剂可适用于实际废水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C和N共掺杂 tiO_(2)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废水处理 可见光
下载PDF
Multimode Interference Optical Power Splitter in Proton-Exchange LiNbO_3 Waveguides
7
作者 马慧莲 王明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The self imaging effect in graded index waveguides using annealed proton exchange (APE) technique in lithium niobate (LiNbO 3) waveguides is analyzed and simulated using the three dimensional nonparaxial beam pro... The self imaging effect in graded index waveguides using annealed proton exchange (APE) technique in lithium niobate (LiNbO 3) waveguides is analyzed and simulated using the three dimensional nonparaxial beam propagation method (BPM).On this basis,a 1×8 multimode interference (MMI) optical power splitter by APE technique in X cut LiNibO 3 with Y propagation substrate is fabricated.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device has realized eight powers spli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I optical power splitter nonparaxial BPM APE linbo 3 waveguides
下载PDF
Z-切Ti:LiNbO_3平面波导模式数量的色散特性
8
作者 金锋 高福斌 《高速摄影与光子学》 CSCD 1990年第4期331-336,330,共7页
对于在流动干氩气中扩散而形成的Z-切Ti:LiNbO_3平面波导,用Fouchet等人提出的钛感应折射率增量在0.6~1.6μm波长范围内的色散关系,推得与扩散参数有显函数关系的模式数量的色散公式。在若干重要波长,用这些色散公式,画出模式数量和扩... 对于在流动干氩气中扩散而形成的Z-切Ti:LiNbO_3平面波导,用Fouchet等人提出的钛感应折射率增量在0.6~1.6μm波长范围内的色散关系,推得与扩散参数有显函数关系的模式数量的色散公式。在若干重要波长,用这些色散公式,画出模式数量和扩散参数的关系曲线,可用来控制相应波导和器件的模式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波导 模式 色散 ti:LibO3
下载PDF
Ti-Si-Fe合金添加量对Si_(3)N_(4)结合SiC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姚路炎 韩兵强 +1 位作者 张锦化 柯昌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7-283,共7页
为促进Si_(3)N_(4)结合SiC耐火材料的致密化,降低Si粉氮化温度,以SiC颗粒和细粉、Si粉为主要原料,利用从高钛型高炉渣提取的Ti-Si-Fe合金部分取代Si粉,在埋碳气氛下于1350℃反应烧结5 h,制备了Si_(3)N_(4)结合SiC耐火材料。研究了Ti-Si... 为促进Si_(3)N_(4)结合SiC耐火材料的致密化,降低Si粉氮化温度,以SiC颗粒和细粉、Si粉为主要原料,利用从高钛型高炉渣提取的Ti-Si-Fe合金部分取代Si粉,在埋碳气氛下于1350℃反应烧结5 h,制备了Si_(3)N_(4)结合SiC耐火材料。研究了Ti-Si-Fe合金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8%、3.6%、5.4%、7.2%)对Si粉的氮化行为、材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氮化反应烧结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Ti-Si-Fe合金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常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折强度明显改善,荷重软化温度均超过1700℃,Ti-Si-Fe合金添加量超过3.6%(w)后材料性能的增幅变缓;2)Ti-Si-Fe合金促进了Si粉在较低温度下的完全氮化和材料的反应烧结,Ti-Si-Fe合金中各物相及Si粉氮化反应的体积增加能够充填气孔,氮化产物改善骨料与基质、基质内部的结合状态,从而提高材料的致密化程度,改善力学性能;3)引入Ti-Si-Fe合金后,反应体系中形成了富含Ti、Si、N、Fe成分的液相,氮化物的形成除传统的VS、VLS机制外,溶解-沉淀机制在短柱状β-Si_(3)N_(4)、粒状TiN的形成中起到主导作用,交错连结的α-Si_(3)N_(4)晶须、短柱状β-Si_(3)N_(4)、粒状TiN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起到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Fe合金 反应烧结 Si_(3)N_(4)结合SiC耐火材料 致密化 溶解-沉淀
下载PDF
WO_(3)/TiO_(2)纳米晶的火焰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10
作者 顾莉 何小乐 +1 位作者 孟钰枫 胡彦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07-9013,9021,共8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火焰喷雾燃烧系统合成纯WO_(3)和Ti掺杂的WO_(3)/TiO_(2)纳米晶,采用旋涂法进行薄膜制备,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Ti掺杂量和退火温度对薄膜电致变色的影响。研究表明,Ti掺杂为薄膜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大离子迁移速率和... 通过自行设计的火焰喷雾燃烧系统合成纯WO_(3)和Ti掺杂的WO_(3)/TiO_(2)纳米晶,采用旋涂法进行薄膜制备,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Ti掺杂量和退火温度对薄膜电致变色的影响。研究表明,Ti掺杂为薄膜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大离子迁移速率和电导率,WTi-6薄膜在633 nm处的最大光学调制为67.11%,着色效率也为纯WO_(3)薄膜的1.7倍。同时,400℃的退火处理增强了WTi-6薄膜和导电基材的附着力,薄膜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提升,Li+在薄膜上嵌入/脱出的可逆性增强。相应地,退火后WTi-6薄膜获得较高光学调制范围(76.05%),响应速度加快,在着色时间和褪色时间也分别由未退火的5.7、10.4 s缩短为5.5和8.2 s,着色效率提高至82.20 cm^(2)/C。因此,通过火焰喷雾燃烧进行Ti掺杂改性和退火工艺精进,提高了W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拓展了WO_(3)纳米晶的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tiO_(2) 电致变色 ti掺杂 退火
下载PDF
Al_(2)O_(3)对Ti膜离子注入表面损伤及D滞留量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胡江钰 范宇 +3 位作者 梁参军 郝丽娟 刘朝伟 宋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4-1668,共5页
为提高中子管Ti膜的储氢及抗溅射损伤性能,该研究通过在Ti膜表面沉积一层Al_(2)O_(3)保护层,研究了该保护层对Ti膜在D离子注入过程中表面损伤及D滞留量的影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完成了Ti膜和表面有Al_(2)O_(3)保护层的Ti膜(Al_(2)O_... 为提高中子管Ti膜的储氢及抗溅射损伤性能,该研究通过在Ti膜表面沉积一层Al_(2)O_(3)保护层,研究了该保护层对Ti膜在D离子注入过程中表面损伤及D滞留量的影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完成了Ti膜和表面有Al_(2)O_(3)保护层的Ti膜(Al_(2)O_(3)/Ti膜)样品的制备,开展了D离子注入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D离子注入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热脱附谱(TDS)实验研究保护层对Ti膜中D滞留量的影响。SEM结果表明,注入5×10^(17)个D离子后,Ti膜表面出现开裂和剥离现象,而Al_(2)O_(3)/Ti膜表面无开裂和剥离现象,Al_(2)O_(3)保护层抑制了Ti膜的开裂和剥离,可提高Ti膜使用寿命。TDS实验结果表明,增加Al_(2)O_(3)保护层后,D脱附峰值温度提升4.9%,膜内D滞留量提升10.3%,在D离子注入过程中Al_(2)O_(3)保护层可阻止膜内D原子的释放进而提升Ti膜内D滞留量。该文初步验证了Al_(2)O_(3)有作为中子管Ti膜保护层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管靶 ti Al_(2)O_(3)保护层 离子注入 D滞留量
下载PDF
Y_(2)O_(3)对氧化物结合Ti(C,N)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程旭 邓承继 +7 位作者 董博 邹起良 丁军 王周福 朱万政 肖语嫣 祝洪喜 余超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为探究稀土氧化物对Ti(C,N)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TiO_(2)粉、石墨粉和Si粉为原料,Y_(2)O_(3)粉为烧结助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经1600℃高温烧成制备氧化物结合Ti(C,N)材料。研究Y_(2)O_(3)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2%、4%)对Ti(C... 为探究稀土氧化物对Ti(C,N)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TiO_(2)粉、石墨粉和Si粉为原料,Y_(2)O_(3)粉为烧结助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经1600℃高温烧成制备氧化物结合Ti(C,N)材料。研究Y_(2)O_(3)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2%、4%)对Ti(C,N)复合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烧后试样的主物相均为Ti(C,N)、Ti_(3)O_(5)、α-石英及Y_(2)Si_(2)O_(7)。随Y_(2)O_(3)添加量的增大,试样中液相生成量增多,使Ti(C,N)晶粒粗化,Y_(2)Si_(2)O_(7)物相分布不均匀,试样的力学性能受损。当Y_(2)O_(3)添加量(w)为1%时,Ti(C,N)晶粒的平均尺寸约为0.76μm,复合材料具有较高致密度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0.8%、242.2 MPa和230.3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O_(3) ti(C N) 碳热还原氮化法 常温抗折强度 晶粒尺寸
下载PDF
基于Ti3C2Tx-PVA被动调Q的低噪声556 nm腔内倍频黄绿光激光器
13
作者 徐知微 闫佳乐 +3 位作者 王国珍 李奔 陆宝乐 白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采用液相剥离法获得厚度约为3.2 nm、层数约为3至4层的碳化钛纳米片(Ti_(3)C_(2)T_(x)),结合旋涂法制备出Ti_(3)C_(2)T_(x)-聚乙烯醇(Ti_(3)C_(2)T_(x)-PVA)薄膜,并借助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平衡双探测系统对Ti_(3)C_(2)T_(x)纳米... 采用液相剥离法获得厚度约为3.2 nm、层数约为3至4层的碳化钛纳米片(Ti_(3)C_(2)T_(x)),结合旋涂法制备出Ti_(3)C_(2)T_(x)-聚乙烯醇(Ti_(3)C_(2)T_(x)-PVA)薄膜,并借助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平衡双探测系统对Ti_(3)C_(2)T_(x)纳米片的物相组成、厚度及可饱和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将Ti_(3)C_(2)T_(x)-PVA薄膜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应用于一种808 nm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Nd∶YAG陶瓷/LBO腔内倍频的556 nm黄绿激光器中实现被动调Q。在分析布儒斯特偏振器和双折射晶体协同选频滤波机理的基础上,通过两者的协同使用,抑制了1116 nm和1123 nm处光谱腔内振荡并进一步压缩了1112 nm处p-偏振光的纵模个数。在5.1 W最高激光二极管泵浦功率下,获得了平均输出功率为86.2 mW、重复频率为745.8 kHz、脉冲宽度为46 ns的556 nm被动调Q脉冲黄绿激光输出。4 h内测得功率不稳定度和激光噪声仅为±0.39%和0.37%,光束质量评价因子为M2x=1.837和M^(2)^(y)=1.975。Ti_(3)C_(2)T_(x)-PVA薄膜被动调Q结合“布儒斯特偏振器+双折射晶体”协同选频滤波技术方案为开发高稳定性、低噪声脉冲黄绿激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调Q ti3C2Tx-PVA 低噪声 556 nm黄绿激光 选频滤波
下载PDF
MOFs衍生的二氧化钛促进Ti-Fe_(2)O_(3)光阳极高效光电化学水氧化的多重效应
14
作者 巴凯凯 刘禹男 +5 位作者 张凯 王平 林艳红 王德军 李子亨 谢腾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9-191,共13页
光电化学(PEC)分解水是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获取氢燃料的方法,其中产氧半反应(OER)是制约整个水分解过程效率的关键步骤.因此,光阳极的性能是决定太阳能到氢能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各种水氧化光阳极材料中,赤铁矿(α-Fe_(2)O_(3))因具有... 光电化学(PEC)分解水是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获取氢燃料的方法,其中产氧半反应(OER)是制约整个水分解过程效率的关键步骤.因此,光阳极的性能是决定太阳能到氢能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各种水氧化光阳极材料中,赤铁矿(α-Fe_(2)O_(3))因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合适的带隙(~2.1 eV)、无毒、储量丰富等优点而成为最有前途的光阳极材料之一.然而,α-Fe_(2)O_(3)丰富的受体表面态和缓慢的水氧化动力学导致光生电荷复合严重,限制了其在光电化学中的实际应用.因此,有必要对α-Fe_(2)O_(3)进行表面工程设计以提高水氧化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以金属有机框架(Ti-MOFs)为模板,在Ti-Fe_(2)O_(3)表面煅烧合成TiO_(2)层,然后将富活性位点的ZIF-67加载在TiO_(2)/Ti-Fe_(2)O_(3)上作为助催化剂,制备出具有较好光电化学性能的ZIF-67/TiO_(2)/Ti-Fe_(2)O_(3)复合光阳极.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拉曼光谱等表征结果证实成功合成了ZIF-67/TiO_(2)/Ti-Fe_(2)O_(3).同时,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和表面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MOFs衍生的TiO_(2)为介孔材料.采用表面光伏技术、光致发光光谱、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研究了光生电荷的分离和复合行为.结果表明,MOFs衍生的TiO_(2)不仅可以作为钝化层有效抑制了表面复合,还作为Ti-Fe_(2)O_(3)的电子阻挡层,显著减少了电子向表面的流失,从而大大提高了Ti-Fe_(2)O_(3)表面和体相的电荷分离效率.进一步的累积电荷量测试、电化学阻抗谱和Bode图分析显示,负载MOFs衍生TiO_(2)后,可以明显促进光生空穴向电解质的注入,其多孔结构也可以增加反应接触面积,这有利于光生电荷在固液界面传输.此外,理论计算结果表明,Ti-Fe_(2)O_(3)水氧化速控步骤的能垒(ΔG=3.38 eV)明显高于TiO_(2)(ΔG=1.67 eV),说明OER更容易在TiO_(2)/Ti-Fe_(2)O_(3)表面发生,这与其光电流密度结果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反应活性和加快水氧化动力学,负载助催化剂ZIF-67后,ZIF-67/TiO_(2)/Ti-Fe_(2)O_(3)复合光阳极实现了较好的光电化学性能,其在1.23 V vs.RHE时光电流密度高达4.04 mA cm^(‒2),是Ti-Fe_(2)O_(3)的9.3倍,并且复合光阳极的入射光子电流转换效率和空穴注入效率分别达到93%(390 nm)和91%.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MOFs衍生的TiO_(2)和ZIF-67助催化剂改性α-Fe_(2)O_(3)光阳极,显著提升了其光电化学水氧化性能.其中,MOFs衍生TiO_(2)不仅优化了电荷分离,还促进了光生空穴的注入,从而显著提高其光电化学水氧化性能.本研究为构筑高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光阳极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Fe_(2)O_(3)光阳极 电荷分离 多孔tiO_(2) 多重效应 水氧化
下载PDF
LiNbO3负极薄膜电化学性能及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应用
15
作者 胡雪晨 夏求应 +5 位作者 岳钒 何欣怡 梅正浩 王金石 夏晖 黄晓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具有易微型化与集成化等优点,因此,非常适合为微系统供电。负极对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现有电池通常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然而其枝晶生长问题及低的热稳定性限制了相应电池在工业、军事等高温、... 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具有易微型化与集成化等优点,因此,非常适合为微系统供电。负极对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现有电池通常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然而其枝晶生长问题及低的热稳定性限制了相应电池在工业、军事等高温、高安全场合应用。为此,本文系统研究了LiNbO_(3)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NbO_(3)薄膜呈现高比容量(410.2 mAh·g^(-1))、高倍率(30C时比容量80.9 mAh·g^(-1))和长循环性能(200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100%),以及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4.5×10^(-8)S·cm-1)。在此基础上,基于LiNbO_(3)薄膜构建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Pt|NCM523|LiPON|LiNbO_(3)|Pt,其展现出较高的面容量(16.3μAh·cm^(-2))、良好的倍率(30μA·cm^(-2)下比容量1.9μAh·cm^(-2))及长循环稳定性(30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6.4%)。此外,该电池表现出优秀的高温性能,连续在100℃下工作近200 h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5.6%。研究表明:LiPON|LiNbO_(3)界面不论在充放电循环还是高温下均非常稳定,这有助与提升全电池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linbo3薄膜 负极 界面 高温 稳定性
下载PDF
水下搅拌摩擦加工Ti-15-3合金的组织及超塑性变形
16
作者 倪立锦 王文 +3 位作者 韩鹏 乔柯 强凤鸣 王快社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采用水下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制备细晶Ti-15V-3Al-3Cr-3Sn(Ti-15-3)合金。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对搅拌区(stirring zone,SZ)晶粒细化机制进行分析。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SZ试样进行超塑性拉伸。结果表明:SZ高角度晶界比例为74.5%,平均晶粒尺寸... 采用水下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制备细晶Ti-15V-3Al-3Cr-3Sn(Ti-15-3)合金。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对搅拌区(stirring zone,SZ)晶粒细化机制进行分析。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SZ试样进行超塑性拉伸。结果表明:SZ高角度晶界比例为74.5%,平均晶粒尺寸为1.8μm,主要的晶粒细化机制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在变形温度为675℃,应变率为3×10^(-4)s^(-1)时,SZ试样的伸长率达到了465%,为超塑性,主要变形机制为晶界滑移,同时伴随连续动态再结晶和β→α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搅拌摩擦加工 ti-15-3合金 显微组织 超塑性 晶界滑移
下载PDF
氧八面体扭转及其对CaCu_(3)Ti_(4)O_(12)介电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7
作者 罗昊 成鹏飞 +3 位作者 党子妍 耿可佳 周敏 苏耀恒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2,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平面波方法,通过调整氧原子的位置使TiO_(6)八面体扭转,对比了氧八面体扭转前后CaCu_(3)Ti_(4)O_(12)(CCTO)的成键状况、能带结构、原子态密度及光频介电函数等性能参数的变化,发现Ti-O-T...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平面波方法,通过调整氧原子的位置使TiO_(6)八面体扭转,对比了氧八面体扭转前后CaCu_(3)Ti_(4)O_(12)(CCTO)的成键状况、能带结构、原子态密度及光频介电函数等性能参数的变化,发现Ti-O-Ti键扭转方向的变化对各原子的电荷、键长和布居几乎没有影响,但扭转角度的改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随着Ti-O-Ti键夹角的增大,Cu的电荷量增加,Cu—O键键长增大,布居数减小,同时介电常数显著增大,表明Cu—O键刚性约束被打破后有助于CCTO光频介电常数的增加。研究揭示了TiO_(6)八面体的扭转对CCTO宏观介电性能的影响,为基于微结构调控优化CCTO的介电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_(3)ti_(4)O_(12) tiO_(6)八面体 ti-O-ti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弹头形状对TC4-Al_(3)Ti叠层复合板侵彻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18
作者 陈淑琴 吴佳楠 +3 位作者 刘瑞 梁壮丽 王锦涛 张煌 《测试技术学报》 2024年第5期513-519,共7页
TC4-Al_(3)Ti叠层复合材料由于其低密度、高强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装甲防护材料。为深入研究TC4-Al_(3)Ti叠层复合板的抗侵彻性能,结合弹道冲击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采用一级轻气炮试验台对TC4-Al_(3)Ti叠层复合板进行弹道冲击试... TC4-Al_(3)Ti叠层复合材料由于其低密度、高强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装甲防护材料。为深入研究TC4-Al_(3)Ti叠层复合板的抗侵彻性能,结合弹道冲击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采用一级轻气炮试验台对TC4-Al_(3)Ti叠层复合板进行弹道冲击试验,并利用LS-DYNA软件建立了接近弹道冲击试验工况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模拟仿真及试验获得的弹体剩余速度和靶板破坏形态,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弹头形状对靶板抗侵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速度范围内,TC4-Al_(3)Ti叠层复合板抗平头弹的侵彻能力最强,其次是半球形头弹,而对球形弹的抵抗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Al_(3)ti叠层复合板 弹道试验 抗侵彻性能 弹头形状
下载PDF
单模光纤与Ti:LiNbO_3单模平面光波导端面激励耦合的研究
19
作者 赵清华 高俊杰 +1 位作者 范俊清 许承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4-260,共7页
本文报导一个单模光纤与单模Ti扩散LiNbO_3光波导的端面耦合及固定连接实验研究.利用电弧烧熔法在单模光纤端面上制成了微透镜,改善了模场匹配程度,采用二维硅V形糟,提高了光纤与波导的对准精度。
关键词 光纤 ti linbo3 波导 耦合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Al_(3)Ti多晶型性质的DFT理论研究
20
作者 冯景龙 王杰创 +4 位作者 郑文龙 王思雨 刘奕杨 马之昊 李健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方法,考察了在DO_(22)、DO_(23)、DO_(19)和L1_(2)四种晶体结构下,Al_(3)Ti金属间化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四种结构的Al_(3)Ti生成焓均为负值,表明四者在热力学上均可...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方法,考察了在DO_(22)、DO_(23)、DO_(19)和L1_(2)四种晶体结构下,Al_(3)Ti金属间化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四种结构的Al_(3)Ti生成焓均为负值,表明四者在热力学上均可以稳定存在。其中,DO_(23)-Al_(3)Ti的生成焓最负,热力学稳定性最高,其后依次是DO_(22)、L1_(2)、DO_(19)三种结构。力学性能计算表明,DO_(23)结构具有最高的杨氏模量E和体模量B。根据体模量B和剪切模量G的比值B/G,可知四种结构的Al_(3)Ti均呈脆性。各向异性指数A^(U)的排序为DO_(22)>DO_(23)>L1_(2)>DO_(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DFT) Al_(3)ti金属间化合物 热力学稳定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