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7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verview of 3D Thin Shell Textile Preforms
1
作者 Mohammad Toufiqul Hoque 《Journal of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年第3期183-197,共15页
The automobiles, aircraft, and lightweight industries continuously demand thin near-net-shape preforms just out-of-machine as close to the final shape.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possibilities of 3D thin shell textile p... The automobiles, aircraft, and lightweight industries continuously demand thin near-net-shape preforms just out-of-machine as close to the final shape.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possibilities of 3D thin shell textile preform as the solution of lightweight reinforcement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3D thin shells has led to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However, 3D thin shell preforms are mostly made by weaving and knitting, but nonwoven, winding, and/or layup techniques have been reported for over a decade. Owing to the complex thin shel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y are not similar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different 3D thin shell preforms can exte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new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technical fields. This study presents existing research gaps and a few potential issues to be solved regarding 3D thin shell preforms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Thin Shell preform WEAVING KNITTING BRAIDING NONWOVEN Winding and/or Layup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3D Thin Shell Textile Preforms
2
作者 Mohammad Toufiqul Hoque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23年第3期183-197,共15页
The automobiles, aircraft, and lightweight industries continuously demand thin near-net-shape preforms just out-of-machine as close to the final shape.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possibilities of 3D thin shell textile p... The automobiles, aircraft, and lightweight industries continuously demand thin near-net-shape preforms just out-of-machine as close to the final shape.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possibilities of 3D thin shell textile preform as the solution of lightweight reinforcement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3D thin shells has led to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However, 3D thin shell preforms are mostly made by weaving and knitting, but nonwoven, winding, and/or layup techniques have been reported for over a decade. Owing to the complex thin shel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y are not similar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different 3D thin shell preforms can exte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new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technical fields. This study presents existing research gaps and a few potential issues to be solved regarding 3D thin shell preforms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Thin Shell preform WEAVING KNITTING BRAIDING NONWOVEN Winding and/or Layup
下载PDF
双工位针刺机器人系统设计
3
作者 李皎 辛世纪 +1 位作者 陈利 陈小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4-212,共9页
针对单工位针刺成型系统中人和机器无法高效协同生产,预制体生产效率较低;现有的直线型双工位针刺机器人设备需要2个外部回转轴带动双工位参与织物针刺,系统编程难度较高,且工位切换时需要占据的空间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切换双工位... 针对单工位针刺成型系统中人和机器无法高效协同生产,预制体生产效率较低;现有的直线型双工位针刺机器人设备需要2个外部回转轴带动双工位参与织物针刺,系统编程难度较高,且工位切换时需要占据的空间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切换双工位针刺机器人系统,并开展了双工位针刺成形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异型预制体模具和针刺工艺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运动仿真以及预制体制备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成功实现了大尺寸异型曲面预制体的高效针刺成形,直线/旋转混合切换的双工位使得实现预制体的自动换装的同时又能保证系统空间占用量小;双工位中只有针刺工位上的外部回转轴与6关节机械臂联动,系统较为简单,编程方便;同时提高了数控回转工作台的承载力且将针刺末端执行器的布针数量增加至25针,满足了大尺寸预制体的针刺成形,并使得针刺成形效率直接提高2倍。本文系统可应用于批量化制备大尺寸异型曲面复材预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工位 预制体 机器人 针刺技术 异型曲面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三角形编织工艺数字化建模方法
4
作者 王辉 周伟 +2 位作者 陈一哲 龙晚昕 王金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1,共7页
三维旋转式编织工艺按角轮缺口数分为三角形、四角形和六角形编织工艺,其中三角形编织工艺研究较少。为探索基于三角形编织工艺的预制体结构,基于Python语言和CATIA开发编织工艺软件,获得预制体几何结构。角轮和交换轮交替旋转,驱动携... 三维旋转式编织工艺按角轮缺口数分为三角形、四角形和六角形编织工艺,其中三角形编织工艺研究较少。为探索基于三角形编织工艺的预制体结构,基于Python语言和CATIA开发编织工艺软件,获得预制体几何结构。角轮和交换轮交替旋转,驱动携纱器在底盘中运动,使纱线相互交织形成预制体。对角轮、交换轮、携纱器的编号和运动状态进行数字化编码,研究不同旋转状态下携纱器的交换规律。携纱器轨迹与编织节点高度共同确定了织物空间拓扑结构,采用三次B-spline曲线对纱线空间轨迹进行拟合,建立预制体的参数化几何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三角形编织工艺获得的预制体结构紧凑,织物几何模型与试验样件一致性较好,验证了建模方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预制体 编织算法 细观结构模型 工艺软件
下载PDF
用于三维机织物预成形变形预测的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闯 黄天麟 +2 位作者 邸嘉男 程晖 梁彪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3期28-40,共13页
随着三维机织物逐渐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等复杂曲面结构的制造方面,预测三维碳纤维机织物在曲面结构制造的预成形过程中的复杂变形行为对提升纤维结构的成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本文提出一种各向异性超... 随着三维机织物逐渐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等复杂曲面结构的制造方面,预测三维碳纤维机织物在曲面结构制造的预成形过程中的复杂变形行为对提升纤维结构的成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本文提出一种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描述三维机织物在成形过程中由于大变形所引起的各向异性力学变形行为。通过三维机织物的变形试验,建立了应变能密度函数,获取了三维机织物材料参数,并通过偏轴拉伸、半球冲压预成形有限元仿真与试验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超弹性本构模型的有效性。超弹性本构模型的提出可对三维机织物成形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与成形工艺优化设计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机织物 预成形 超弹性本构模型 有限元仿真模型
下载PDF
从知识导向到素养立意:生成论视域下的作业评价变革
6
作者 刘志军 李颖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受预成论哲学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作业评价长期陷于知识导向的评价困局,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过程性和生活性难以得到充分彰显。区别于传统的预成论哲学,生成论哲学以主张生成性、强调主体间性和注重现实生活性为显著特征,可为突破当下知识... 受预成论哲学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作业评价长期陷于知识导向的评价困局,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过程性和生活性难以得到充分彰显。区别于传统的预成论哲学,生成论哲学以主张生成性、强调主体间性和注重现实生活性为显著特征,可为突破当下知识导向的作业评价困局提供有益的变革思路和可鉴的变革行动。在生成论视域下,素养立意是当下作业评价变革的主要方向。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中小学的作业评价需要调整作业评价目的,确立以素养立意的作业评价理念;革新作业评价过程,强调协同共生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改革作业评价方式,注重分层分类的现实情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评价 生成论 预成论 素养立意
下载PDF
乳切牙树脂预成冠的数字化设计方法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博 陈小贤 +8 位作者 李静 石冰清 秦庆钊 高梓翔 朱玉佳 温奥楠 单珅瑶 王勇 赵一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6-44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乳切牙树脂预成冠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适合性。方法:应用牙颌模型扫描仪获取儿童乳牙牙列教学模型4颗上颌乳切牙临床牙冠的三维数据,应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Wrap 2021,参考王慧芸教授对中国...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乳切牙树脂预成冠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适合性。方法:应用牙颌模型扫描仪获取儿童乳牙牙列教学模型4颗上颌乳切牙临床牙冠的三维数据,应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Wrap 2021,参考王慧芸教授对中国儿童乳牙外形的测量和统计数据,对上述上颌乳切牙三维扫描数据进行尺寸比例和三维形态的调整,以切端0.8 mm厚度和唇腭面0.3 mm厚度的牙冠设计参数,构建乳切牙预成冠标准尺寸数字模型。参考儿童口腔科临床常用的上颌乳切牙透明树脂冠各型号间的尺寸比例关系,设计出4个牙位(51、52、61、62)3个型号的乳切牙预成冠数字模型,通过五轴数控切削技术制作出临时冠桥树脂材质的乳切牙预成冠,进行临床病例试戴评价。结果:完成了上颌乳切牙(4个牙位)树脂预成冠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方法,并初步进行了临床病例应用,儿科高年资专家对本研究乳切牙树脂预成冠的应用评价显示,其在外观、颜色和强度等方面均可满足口腔儿科临床的应用需求。结论:本研究采用数字化方法设计和制作的乳切牙树脂预成冠,针对儿科临床乳切牙大范围龋损修复的病例,相比传统乳切牙透明树脂冠充填修复技术具有更好的牙冠解剖外形恢复和更佳的美观修复效果,并且该技术可以实现更便捷的临床操作流程,有较好的儿科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切牙 预成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可切削树脂
下载PDF
Bending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mechanism of C/C composites with high density preform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明瑜 苏哲安 +1 位作者 李建立 黄启忠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795-1800,共6页
C/C composites with banded structure pyrocarbon were fabricated by fast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with C3H6 as carbon source,N2 as carrier gas,and three-dimensional(3D) 12K PAN-based carbon fabric with high... C/C composites with banded structure pyrocarbon were fabricated by fast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with C3H6 as carbon source,N2 as carrier gas,and three-dimensional(3D) 12K PAN-based carbon fabric with high density of 0.94 g/cm3 as preform.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C composit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of high-temperature treatment(HTT) at the break of CVI process.According to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s,C/C composites showed a pseudoplastic fracture after twice of HTT.After three times of HTT,load?displacement curves tended to be stable with a decreasing bending strength at 177.5 MPa.Delamination failure and intrastratal fiber fracture were observed at the cross-section of C/C composites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Because the content of pyrocarbon and fibers has a different distribution in layers,the C/C composites show different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at various regions,which leads to good toughness and bending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 composites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 high density preform bending properties fracture mechanism
下载PDF
SiC纤维预制体结构对SiC_(f)/BN/SiC复合材料致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梦千 贾林涛 +1 位作者 李爱军 彭雨晴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为了研究碳化硅(SiC)纤维预制体的结构对SiC基体的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利用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2D叠层、2.5D和3D正交三种编织结构SiC预制体在SiC致密化过程中的孔隙结构演变规律,并采用三氯化硼-氨气-氢气-氮气(BCl_... 为了研究碳化硅(SiC)纤维预制体的结构对SiC基体的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利用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2D叠层、2.5D和3D正交三种编织结构SiC预制体在SiC致密化过程中的孔隙结构演变规律,并采用三氯化硼-氨气-氢气-氮气(BCl_(3)-NH_(3)-H_(2)-N_(2))混合气体和三氯甲基硅烷-氢气-氮气(MTS-H_(2)-N_(2))混合气体作为前驱体,利用CVI致密化工艺制备出三种预制体结构的SiC_(f)/BN/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SiC纤维预制体结构不同,SiC_(f)/BN/Si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效率不同,其中2.5D纤维预制体的致密化速率最快,3D正交预制体的致密化速率最慢。致密化120 h后,三种预制体结构的复合材料密度均达到2.3 g/cm~3以上,开孔率为10%左右。三种结构的SiC_(f)/BN/SiC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130~170 MPa。在层间剪切过程中,2D结构SiC_(f)/BN/SiC复合材料与2.5D结构SiC_(f)/BN/SiC复合材料样品都出现了XY面的纤维剥离现象,而3D结构SiC_(f)/BN/SiC复合材料样品发生了正交Z向纤维的断裂。由此可知,SiC纤维预制体结构影响了所形成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过程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纤维 预制体结构 SiC基体 CVI 致密化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机织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琪 孟婥 +2 位作者 李硕 许高平 段健琦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针对机织机器人自动化作业时的避障问题,提出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三维避障路径规划算法。利用改进人工势场法中斥力势场函数,引入修正系数,在机织机器人陷入局部极小值点时增加虚拟障碍物,破坏其在虚拟力下的平衡状态,解决了人工势场... 针对机织机器人自动化作业时的避障问题,提出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三维避障路径规划算法。利用改进人工势场法中斥力势场函数,引入修正系数,在机织机器人陷入局部极小值点时增加虚拟障碍物,破坏其在虚拟力下的平衡状态,解决了人工势场法无法到达目标位置和局部极小值点的问题。通过体素化网格方法和快速凸包算法处理障碍物点云数据,重建实际障碍物模型,提高了碰撞检测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以点云数据重建障碍物模型并采用改进人工势场算法规划出的避障路径使机织机器人成功到达目标位置,末端位置精度平均提高37%,并避免陷入局部极小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人工势场法 机织机器人 避障路径规划 点云数据 纤维预制体
下载PDF
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后预成冠修复的疗效评价
11
作者 邓舒曼 牛姗姗 +3 位作者 高奇 张莉 陈志晓 刘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9,共8页
目的 探讨金属预成冠(PMC)与全瓷预成冠(ZC)在儿童乳磨牙龋损中的修复疗效以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1年12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8岁患儿,下颌第一乳磨... 目的 探讨金属预成冠(PMC)与全瓷预成冠(ZC)在儿童乳磨牙龋损中的修复疗效以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1年12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8岁患儿,下颌第一乳磨牙因龋损行牙髓切断术后进行PMC、ZC修复,共192例,包括PMC组96例(96颗龋齿),ZC组96例(96颗龋齿),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1年和2年进行临床检查,观察PMC组和ZC组的临床修复效果以及牙周状况,记录修复体是否完整、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和世界牙科联盟(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价指标。结果 PMC组与ZC组在修复后3个月、1年、2年的牙周健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修复3个月、1年、2年后,PMC组GI、BI、PLI高于Z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在2组修复后,GI、BI、PL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在PMC修复后的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ZC修复后的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分中,女童评分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MC组年龄与GI、BI、PLI、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分均呈负相关,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ZC组年龄与GI、BI、PLI、FDI修复体各项性能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MC与ZC可为乳磨牙龋损患儿提供较理想的修复手段。两种预成冠修复后的牙周健康状况趋于稳定,乳牙ZC组牙周健康状况优于PMC。患儿的年龄越大,PMC组牙周状况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预成冠 全瓷预成冠 牙龈指数 探诊出血指数 菌斑指数
下载PDF
碳纤维三维编织预制体渗透特性实验研究
12
作者 周胜兵 姜又强 +2 位作者 宁慧铭 胡宁 刘强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风扇机匣用碳纤维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开展了预制体材料渗透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模具为厚度可调的长方体中空结构。通过分析液体在厚度和孔隙率不同的4种三维编织预制体内的渗透过程,结果表明,所有预制体在面内的渗透主向... 针对航空发动机风扇机匣用碳纤维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开展了预制体材料渗透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模具为厚度可调的长方体中空结构。通过分析液体在厚度和孔隙率不同的4种三维编织预制体内的渗透过程,结果表明,所有预制体在面内的渗透主向与编织的轴/横向平行,且轴向渗透率约为横向渗透率值的3.2倍。液体在A预制体内的渗透性最好,其轴向、横向和厚度方向的渗透率值分别为1.136×10^(-10)、4.259×10^(-11)和5.900×10^(-12)m^(2),厚度方向上的渗透率远小于面内渗透率,差距在1~2个数量级。液体在预制体内3个方向上的渗透是相互影响的过程,预制体厚度方向上的渗透特性影响了面内的渗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预制体 渗透率 厚度 空隙率 碳纤维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PET瓶坯缺陷检测系统设计
13
作者 吴宇翔 郑兆启 +5 位作者 石朴 侍炳鉴 张超 李占勇 王瑞芳 徐庆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5期255-258,共4页
针对PET瓶坯缺陷人工检测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一套由检测组件、控制组件、输送机构组件以及剔除机构组件等组成的PET瓶坯检测系统。通过Halcon软件对采集的PET瓶坯图像采用中值滤波降噪、自适应阈值方法提取... 针对PET瓶坯缺陷人工检测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一套由检测组件、控制组件、输送机构组件以及剔除机构组件等组成的PET瓶坯检测系统。通过Halcon软件对采集的PET瓶坯图像采用中值滤波降噪、自适应阈值方法提取检测区域,并使用改进Canny算法进行缺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PET瓶坯检测系统可完成对PET瓶表面黑点、划痕类缺陷检测,试验检测准确率可达97.4%,可以稳定识别不合格瓶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坯 机器视觉 阈值分割 改进Canny算子 缺陷检测
下载PDF
高压渗流法制备中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作者 汤云 南琼 +1 位作者 周灿旭 刘源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4,共11页
高压渗流法制备SiCp/Al复合材料因其适应性广、操作简单、易于实现中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生产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与广泛应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中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高压渗流工艺,包括预制体的制备和高压... 高压渗流法制备SiCp/Al复合材料因其适应性广、操作简单、易于实现中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生产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与广泛应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中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高压渗流工艺,包括预制体的制备和高压渗流过程两方面,并对预制体制备过程中颗粒粒径、添加剂等因素以及高压渗流过程中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简述了SiCp/Al界面润湿性的改善策略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最后介绍了中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应用,并展望了高压渗流法制备中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 高压渗流 预制体 界面 热处理
下载PDF
干纤维自动铺放液体成型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公秋 白钰 +3 位作者 钟翔屿 张连旺 包建文 曹正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干纤维自动铺放液体成型复合材料技术是将自动铺放技术和液态成型技术结合,可同时实现先进复合材料的高韧化、自动化和低成本化,是复合材料扩大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首先介绍了干纤维自动铺放液体成型复合材料技术的起源,然后分析... 干纤维自动铺放液体成型复合材料技术是将自动铺放技术和液态成型技术结合,可同时实现先进复合材料的高韧化、自动化和低成本化,是复合材料扩大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首先介绍了干纤维自动铺放液体成型复合材料技术的起源,然后分析了国外成熟的干纤维自动铺放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制备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外干纤维自动铺放液体成型复合材料构件验证和应用情况,最后简单介绍了国内干纤维自动铺放液体成型复合材料技术现状,以期推动国内干纤维自动铺放液体成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纤维铺放 网膜 定型剂 预制体 渗透率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三维四向C/C预制体压实规律与高精度控制策略研究
16
作者 任洪庆 董九志 +1 位作者 梅宝龙 蒋秀明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0-666,共7页
为实现预制体层间密实度均匀可调控,保证预制体产品质量一致性,基于胡克定律建立压实理论模型对不同截面尺寸预制体压实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压实载荷与压实次数的关系:在压实次数小于疲劳次数阶段,预制体受到的压实载荷随压实次数呈线... 为实现预制体层间密实度均匀可调控,保证预制体产品质量一致性,基于胡克定律建立压实理论模型对不同截面尺寸预制体压实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压实载荷与压实次数的关系:在压实次数小于疲劳次数阶段,预制体受到的压实载荷随压实次数呈线性变化;在压实次数大于等于疲劳次数阶段,预制体受到的压实载荷不再随压实次数增加而发生变化;同时在编织不同截面尺寸预制体时,xoy截面积呈倍数增加,预制体受到的压实载荷近似呈倍数增长。基于三维四向C/C复合材料预制体成型工艺,建立预制体编织层数、压实厚度与纤维体积含量映射关系,并通过该映射关系进行不同截面尺寸预制体编织实验,得到压实载荷与厚度的变化曲线,其实验值与拟合值的最大偏差率小于3%,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行性。根据压实规律理论模型设计出压实装置双闭环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预先设定映射关系所对应的厚度与压力值,在压实过程中借助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厚度与压力值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偏差值控制压实装置输出值。最后通过观察其所编预制体截面,发现该预制体孔隙小而均匀,验证了该控制系统可输出最优压力值,能够保证预制体层间密实度均匀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预制体 纤维体积含量 三维四向 压实规律 双闭环控制系统
下载PDF
预制孔式无铆连接尺寸关系对铆接质量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刘石 赵永强 +3 位作者 王大海 梅苗园 侯红玲 李结绿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为了研究预制孔无铆连接的工艺参数对铆接质量的影响,设计了预制孔无铆连接模型,以板厚、冲头半径、预制孔半径、倒角尺寸等为变量,分析得到了无铆连接中一种变量组合对应的该种组合下预制孔尺寸的最佳取值。建立了预制孔无铆连接的有... 为了研究预制孔无铆连接的工艺参数对铆接质量的影响,设计了预制孔无铆连接模型,以板厚、冲头半径、预制孔半径、倒角尺寸等为变量,分析得到了无铆连接中一种变量组合对应的该种组合下预制孔尺寸的最佳取值。建立了预制孔无铆连接的有限元模型,通过DEFORM-2D软件模拟预制孔无铆连接过程,控制铆接成形后的铆接头底厚值为0.2 mm,在预制孔半径范围计算公式所确定的范围内选取预制孔最佳尺寸参数,研究了预制孔倒角尺寸对铆接头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孔的半径、倒角尺寸等直接影响铆接头质量,上、下板材厚度均为2 mm,预制孔半径选用4.01 mm,倒角尺寸为1.2×45°时,铆接质量最好;铆接速度影响铆接头的颈厚值,铆接速度越大,颈厚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孔无铆连接 模具尺寸关系 数值模拟 铆接质量
下载PDF
基于Unity3D的杀爆战斗部对相控阵雷达毁伤评估可视化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祎 陈百权 +2 位作者 马兹浩 彭芋程 赵勃兴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为提高战斗部的设计迭代与毁伤评估效率,引入典型相控阵雷达的目标易损性模型,构建了杀爆战斗部威力场计算模型、弹目交会模型以及典型相控阵雷达的毁伤概率计算模型,并基于Unity3D引擎搭建了杀爆战斗部对相控阵雷达的毁伤评估系统。系... 为提高战斗部的设计迭代与毁伤评估效率,引入典型相控阵雷达的目标易损性模型,构建了杀爆战斗部威力场计算模型、弹目交会模型以及典型相控阵雷达的毁伤概率计算模型,并基于Unity3D引擎搭建了杀爆战斗部对相控阵雷达的毁伤评估系统。系统能够实现杀爆战斗部的参数化设计、威力场计算以及杀爆战斗部对典型相控阵雷达毁伤概率的计算及毁伤效果的可视化。针对某杀爆战斗部进行试算,系统直观显示了战斗部威力以及对典型相控阵雷达的毁伤效果,设置战斗部落速为100 m/s, CEP为1 m,计算得到了落高为4~7 m,落角在30°~90°的弹目交会条件下战斗部对典型相控阵雷达的毁伤概率。所设计的系统功能完备,可以为杀爆战斗部方案设计及对相控阵雷达的毁伤评估提供支撑,系统开发的思路可以为战斗部威力计算及毁伤评估软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景仿真 毁伤评估 杀爆战斗部 预制破片 破片威力场 相控阵雷达
下载PDF
预制体制备条件下几种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比较研究
19
作者 董磊 全皓月 +3 位作者 段无畏 吴剑宇 祁建磊 汪艳萍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16-322,共7页
针对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比较研究了四种不同结构预制体结构对这类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的密度、热稳定性、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以及比表面积及孔隙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网胎预制体制备的树脂基复合材料... 针对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比较研究了四种不同结构预制体结构对这类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的密度、热稳定性、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以及比表面积及孔隙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网胎预制体制备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的F在各项性能测试中均表现优异。试件F重量轻,红外光谱分析揭示,采用碳纤维网胎的F试件在固化程度上超越了其他试件。比表面积及孔隙测试显示,F试件拥有更小且更加均匀分布的孔隙,其在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在力学性能方面,F试件的表现依旧优异,拉伸强度达到535.8 MPa,并且在200℃下热氧老化72 h后性能仍然稳定。SEM观察到碳纤维表面被树脂紧密黏附,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相容性良好,宏观表现为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高,可应用于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需求为轻量化、高强度和耐高温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纤维 老化 力学性能 预制体
下载PDF
氟橡胶O形密封圈预成型优化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东晋川 张晓峰 +1 位作者 黄选民 郑庆波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4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文对FX-17氟橡胶O形密封圈成型过程中坯料软化、坯料薄通、坯料圈成型等预成型工艺控制与优化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在氟橡胶一段硫化和二段硫化参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对O形密封圈预成型工艺参数优化,预成型前后橡胶O形密封圈内径、... 本文对FX-17氟橡胶O形密封圈成型过程中坯料软化、坯料薄通、坯料圈成型等预成型工艺控制与优化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在氟橡胶一段硫化和二段硫化参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对O形密封圈预成型工艺参数优化,预成型前后橡胶O形密封圈内径、线径、拉伸强度等成型质量和性能波动均降低,预成型工艺优化后可以减少氟橡胶O形密封圈尺寸和拉伸强度波动,能够提升氟橡胶O形密封圈加工成型质量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橡胶 O型密封圈 预成型 参数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