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石门山钼多金属矿床年代学、源区特征及其岩浆氧逸度对成矿作用的启示
1
作者 朱昱桦 许德如 +4 位作者 张嘉玮 何妙玲 陈根文 单强 王智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6-395,共20页
石门山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为中等规模(金属Mo=1万吨)、高品位(Mo=0.17%)的斑岩型矿床,位于海南岛西南部近东西向九所‒陵水断裂带北西侧的千家复式岩体内,赋矿岩石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云英岩,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 石门山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为中等规模(金属Mo=1万吨)、高品位(Mo=0.17%)的斑岩型矿床,位于海南岛西南部近东西向九所‒陵水断裂带北西侧的千家复式岩体内,赋矿岩石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云英岩,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为了精确厘定该矿床的年代学格架,进一步了解岩石源区特征和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对采自矿区内的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94.5±1.6 Ma(MSWD=3.7,n=16),同时分别获得1件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77.9±0.6 Ma、89.6±2.4 Ma。结合已报道的年代学数据,发现该矿床具有明显的两个钼成矿期,分别为89~90 Ma和78~80 Ma,均为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且成岩与早期成矿时差接近,具有同源的可能性;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为−10.20~−2.52,二阶段地壳模式年龄t_(DM2)峰值为1.4~1.5 Ga,表明其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下地壳的重熔,该时期可能是海南岛钼矿床赋矿花岗质围岩源区的主要形成时期。两种方法计算的全岩锆饱和温度分别为729~785℃(平均753℃)、679~744℃(平均700℃),锆石Ti温度为604~760℃(平均676℃),反映其源区很可能经历了富水条件下的熔融过程。锆石氧逸度计算结果表明其源区处于较强的氧化环境,有利于该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锆石温度计 氧逸度 辉钼矿RE-OS定年 钼矿床 海南岛
下载PDF
岩浆型铁矿床中脉状铁矿体的成因:以承德黑山铁矿床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周久龙 罗照华 +1 位作者 潘颖 李旭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55-3566,共12页
岩浆型铁矿床是我国的重要铁矿类型之一,也是峨眉山地幔柱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这类矿床的成因问题长期没有解决。本文以黑山铁矿中的脉状矿体为例,试图通过锆石矿物地球化学的系统分析揭示岩浆型铁矿床脉状铁矿体的成因。锆石Ti... 岩浆型铁矿床是我国的重要铁矿类型之一,也是峨眉山地幔柱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这类矿床的成因问题长期没有解决。本文以黑山铁矿中的脉状矿体为例,试图通过锆石矿物地球化学的系统分析揭示岩浆型铁矿床脉状铁矿体的成因。锆石Ti温度计和δCe氧逸度计计算结果表明,脉状铁矿体的成矿温度T介于631~768℃之间,加权平均为681℃;成矿氧逸度logf O2介于-25.7^-15.6之间,加权平均为-20.8。这与实验得到的富铁质岩浆成矿温度相差近400℃,但又明显高于岩浆热液的温度。因此,本文认为"铁矿浆"很可能是溶解了大量成矿金属的超临界流体,处于岩浆-热液过渡状态。这一认识得到了锆石(Sm/La)N vs.La和Ce/Ce*vs.(Sm/La)N判别图解,以及CL图像的进一步支持。大量流体组分的存在能够有效降低"铁矿浆"的粘度和密度,从而有利于其沿裂隙贯入或挤入围岩中,这可以很好的解释铁矿体的不规则脉状产状和围岩蚀变特征。结合前人资料,"铁矿浆"中的流体组分包括C-H-O-S等,这些流体组分除了岩浆自身结晶分异作用而富集的挥发分外,还包括外来幔源流体和地表流体的加入。"铁矿浆"在贯入围岩后经历了相分离作用,因而触发了钛铁氧化物的结晶从而富集形成矿石,这一流体地质过程记录在锆石Eu异常特征中。黑山铁矿床脉状铁矿体的形成机理可能也适用于包括攀枝花式铁矿在内的其他岩浆型铁矿床中的脉状铁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型铁矿床 矿浆 黑山 超临界流体 锆石Ti温度计 锆石δCe氧逸度计 攀枝花式铁矿
下载PDF
西藏邦铺斑岩钼(铜)多金属矿床侵入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壮 王立强 +4 位作者 张忠 罗茂澄 冷秋锋 康浩然 孟展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9-71,共13页
西藏邦铺斑岩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区侵入岩期次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成矿前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及成矿后期石英二长斑岩和辉绿玢岩等5种。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LA-ICP-M... 西藏邦铺斑岩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区侵入岩期次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成矿前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及成矿后期石英二长斑岩和辉绿玢岩等5种。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LA-ICP-MS技术获得了矿区闪长玢岩岩体锆石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邦铺矿区侵入岩锆石类型主要包括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5种侵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具相似的特征,曲线左倾,整体较陡,表现为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通过锆石Ti含量地质温度计计算出侵入岩锆石结晶温度,显示出成矿期和成矿后期侵入岩体岩浆来源于在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根据锆石中特定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变化,各侵入岩锆石均是从陆壳岩浆中结晶分异形成的,与锆石相对应的寄主岩石均形成于陆壳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侵入岩 微量元素 成因类型 锆石Ti含量地质温度计 结晶环境 西藏
下载PDF
副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成岩成矿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5
4
作者 赵振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7-286,共20页
文中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基于矿物合成和激光原位定量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的副矿物,重点是锆石,其次是金红石、石榴石、榍石及磷灰石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成岩成矿温度、氧逸度、源区物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在不同温度... 文中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基于矿物合成和激光原位定量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的副矿物,重点是锆石,其次是金红石、石榴石、榍石及磷灰石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成岩成矿温度、氧逸度、源区物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在不同温度、压力及体系成分条件下合成的矿物,结合自然界岩石相关副矿物成分分析,获得了副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形成温度、压力、氧逸度等之间存在严格线性关系,建立了定量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这些温度计、氧逸度等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根据广泛用于同位素定年的锆石受变质和热液蚀变而出现复杂年龄譜,文中还介绍了用锆石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结合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Th/U比值识别锆石成因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稀土元素组成识别锆石成因的原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矿物 地质温度计 锆石 氧逸度 磷灰石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拉萨地块东南缘晚白垩世高温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石英出溶金红石的证据和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亮 张宏飞 潘发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8-239,共12页
文中对拉萨地块东南缘林芝杂岩中的含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定年。岩相学观察表明,含榴斜长角闪岩经历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峰期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高Ti角闪石+紫苏辉石+斜长石+石... 文中对拉萨地块东南缘林芝杂岩中的含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定年。岩相学观察表明,含榴斜长角闪岩经历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峰期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高Ti角闪石+紫苏辉石+斜长石+石英+金红石,其中的石榴子石、石英和角闪石中含有大量金红石出溶体,说明这些矿物的初始成分具有高Ti含量。角闪岩相退变质矿物组合为低Ti角闪石+斜长石+斜黝帘石+石英+金红石。利用Ti在石英中的含量(TitaniQ)温度计计算得到峰期麻粒岩相变质温度为803~924℃,后期角闪岩相退变质温度为555~732℃。样品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为典型岩浆型锆石,具有高的Th/U值,强烈富集HREE,明显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206Pb/238U年龄为(89.3±0.6)Ma,代表含榴斜长角闪岩原岩结晶年龄。锆石边部呈无环带结构,同核部相比,具有低的Th/U值,低的M-HREE和弱的Eu负异常,为变质峰期生长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81.1±0.8)Ma,代表麻粒岩相峰期变质年龄。我们认为约81Ma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可能与洋中脊俯冲造成的板片窗导致的软流圈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高温变质作用 金红石出溶体 TitaniQ温度计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and Hf isotope study of metamorphosed basic-ultrabasic rocks from metamorphic basement in southwestern Zhejiang:The response of the Cathaysia Block to Indosinian orogenic event 被引量:25
6
作者 XIANG Hua ZHANG Li +4 位作者 ZHOU HanWen ZHONG ZengQiu ZENG Wen LIU Rui JIN S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6期788-800,共13页
A combined study using LA-ICP-MS U-Pb dating, Hf isotopes, trace elements and the Ti-in-zircon geothermometer was carried out on zircons from the metamorphosed basic-ultrabasic rocks in the metamorphic basement of the... A combined study using LA-ICP-MS U-Pb dating, Hf isotopes, trace elements and the Ti-in-zircon geothermometer was carried out on zircons from the metamorphosed basic-ultrabasic rocks in the metamorphic basement of the Cathaysia Block, southwestern Zhejiang Province. The formation and metamorphic ages of the rocks from the metamorphic basement of the Cathaysia Block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The age for the magmatic crystalline zircons from the protolith is about 1.85 Ga. The ε Hf (t) values of the older zircons were from ?7 to ?3, with two-stage model Hf ages (T DM2 LC ) of about 2.9 to 3.4 Ga, indicating that the source material was derived from anatexis and recycling of the Archean crust. The newly formed metamorphic zircons yielded U-Pb ages of 260–230 Ma. The metamorphic temperature calculated using the Ti-in-zircon geothermometer ranged from 610 to 720°C,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Cathaysia Block experienced an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Indosinian.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d an important timeframe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in South China and the Southeast Asia during the Late Permian and Early Triassic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 dating Hf isotopes ti-in-zircon geothermometer INDOSINIAN orogenics SOUTHWESTERN ZHEJIANG Province
原文传递
内蒙卓资-凉城地区古元古代变质过铝/强过铝花岗岩的形成温度:区域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志波 张华锋 +1 位作者 张若愚 王思程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0,共11页
内蒙古卓资-凉城地区孔兹岩系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过铝/强过铝花岗岩。野外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它们存在两种类型。一类来自孔兹岩部分熔融,与孔兹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并以含有粗大的石榴石、石英和堇青石斑晶为特征,出露广泛(A类);... 内蒙古卓资-凉城地区孔兹岩系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过铝/强过铝花岗岩。野外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它们存在两种类型。一类来自孔兹岩部分熔融,与孔兹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并以含有粗大的石榴石、石英和堇青石斑晶为特征,出露广泛(A类);另一类花岗岩为花岗侵入岩体,矿物粒度相对细小,无矿物斑晶,其起源尚待进一步查证(B类)。电子探针(EPMA)分析石英单颗粒Ti含量并运用钛温度计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两类花岗岩石英Ti温度存在较明显差异:A类中石英钛温度多集中在680℃~800℃和>800℃间,而B类花岗岩多集中在650℃~750℃间,前者较后者普遍存在高的Ti温度值;两类花岗岩的锆饱和温度也存在差异,两者分别集中在820℃~890℃和700℃~780℃间。结果表明,来自孔兹岩部分熔融的A类花岗质岩石形成温度应高于900℃,B类花岗岩侵入体的石英和锆饱和温度均反映出正常花岗质侵入体结晶温度范围。由于A类花岗岩广泛分布在卓资-凉城地区,因此我们认为本区发生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属于区域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饱和温度 石英钛温度计 过铝花岗岩 超高温变质作用 华北克拉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