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净沙·秋思》英译文的关联理论评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彦会 颜静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3-107,141,共6页
运用关联翻译理论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四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的可行性,尝试在诗歌文本翻译的多元阐释中为诗词翻译评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关联翻译理论 最佳关联对等 诗词翻译
下载PDF
试从及物性角度分析对比《天净沙·秋思》几个英译版本 被引量:2
2
作者 崔秀芬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62-65,共4页
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为指导,对"天净沙·秋思"的几种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并对比,找出译文与原文在小句过程描述方面的异同,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各个译本的特点,指出用及物性系统来作为翻译的一个评判标准... 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为指导,对"天净沙·秋思"的几种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并对比,找出译文与原文在小句过程描述方面的异同,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各个译本的特点,指出用及物性系统来作为翻译的一个评判标准是可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天净沙·秋思》 过程
下载PDF
从模糊性看“天净沙·秋思”的英译 被引量:1
3
作者 翟海霞 《巢湖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8-101,121,共5页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模糊亦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中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解读与鉴赏中完成对原作的接受。文学模糊主要表现在...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模糊亦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中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解读与鉴赏中完成对原作的接受。文学模糊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和句法模糊等方面。对文学翻译应把握原作的意义,适当保留模糊性,以让读者去创造,发现原文的深层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文学翻译 天净沙·秋思
下载PDF
《诗经·君子于役》中的“日暮情结”与“慢镜头”
4
作者 叶知秋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1-95,共5页
《诗经·君子于身》中"日之夕矣,鸡栖于埘,羊牛下来""日之夕矣,鸡栖于桀,羊牛下括"两句是中国元代诗人马志远《天净沙·秋思》等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日暮情结"的原型,而其从"埘&qu... 《诗经·君子于身》中"日之夕矣,鸡栖于埘,羊牛下来""日之夕矣,鸡栖于桀,羊牛下括"两句是中国元代诗人马志远《天净沙·秋思》等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日暮情结"的原型,而其从"埘"到"桀"、从"下来"到"下括"对家禽家畜的缓慢行为的变换过程的描写,则达到了现代影视艺术中的"慢镜头"的效果。无论其"日暮情结"的方面还是其"慢镜头"的方面,都是值得令今人高度重视和细细玩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于役 天净沙·秋思 日暮情结 慢镜头 贤惠 神圣人性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三英译的接受效果分析——来自德州大学孔子学院师生的问卷调查
5
作者 吴琼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本文选取《天净沙·秋思》风格迥异的三个英译文,对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孔子学院的64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让英语本族语读者对不同译文进行评价,从外域读者的角度客观地反映诗歌文本中空白与未定性翻译的不同接受效果,结果出乎意料。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空白与未定性 接受效果 外域读者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诗歌翻译——以《天净沙·秋思》的翻译为例[英文]
6
作者 旷群 《科技信息》 2008年第5期148-149,10,共3页
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它为语用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尽量达到语用对等,否则会发生语用失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翻译看作双重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 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它为语用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尽量达到语用对等,否则会发生语用失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翻译看作双重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相互关联。如果三者成功合作,原文和译文之间便可以实现最佳关联。《天净沙·秋思》有好几种英译版本,本文将以其中三篇译文为例进行分析,以证明关联理论亦可应用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天净沙·秋思》 最佳关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