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哲学比较中的有效区域——从“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谈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志雄 殷焱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哲学要对人与自然进行思考,天人关系是我们在反思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西的表现形式不同。对此,人们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的观点。这一提法的有效区域仅局限于中西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天人相分 比较 有效区域 思维模式
下载PDF
略议《史记》的天人观
2
作者 江秀娟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6期75-76,共2页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天人感应 天人相分 天命论
下载PDF
天何言哉、天人相分与天人之际:儒家人学的复调结构
3
作者 任剑涛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0,157,共17页
儒家人学旨在对“人是什么”做出回答。这一回答,循宗教与世俗两个向度展开。以前者论,神(天)人关系构成一条主轴;以后者言,人的德性本质构成另一条主线。理解儒家人学,需要同时沿循双线索进行交错观察。从总体上讲,儒家人学起自宗教溃... 儒家人学旨在对“人是什么”做出回答。这一回答,循宗教与世俗两个向度展开。以前者论,神(天)人关系构成一条主轴;以后者言,人的德性本质构成另一条主线。理解儒家人学,需要同时沿循双线索进行交错观察。从总体上讲,儒家人学起自宗教溃败与政治勃兴之际的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危机。因此,神(天)人关系成为儒家人学的一贯主题。由于儒家人学形成于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让其成为政治失序的一种人学反应结果。儒家人学由此充分呈现出积极作为的人,如何应对“天不言”情况下的行为主动性建构的特质。直到政治失序危机过去,神(天)人关系再次成为关于人是什么的平衡性主题的时候,儒家人学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方才水落石出。如此,儒家人学在天何言哉、天人相分与天人之际的三个复调主题上,呈现其完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学 自然之天 天人相分 天人之际 复调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