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our of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ies
1
作者 BY NIAN YONGGANGThe author is a reporter of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4年第6期24-27,共4页
There are numer-ous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Tibetan areas. Among the bestknown are Labrang and Langmu monasteries in Gan-nan Tibet Autonomous Prefecture, Gansu Province, Tar (Kumbum) Monastery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 There are numer-ous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Tibetan areas. Among the bestknown are Labrang and Langmu monasteries in Gan-nan Tibet Autonomous Prefecture, Gansu Province, Tar (Kumbum) Monastery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Tashil-hunpo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y A Tour of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ies HALL
下载PDF
Glossy Ganoderma Vs Tibetan Buddhist Culture
2
《China's Tibet》 2001年第6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Glossy Ganoderma Vs tibetan buddhist Culture
下载PDF
UNIQUE ILLUSTRATIONS IN TIBETAN BUDDHIST SUTRAS
3
作者 ZHAI YAOFEI 《China's Tibet》 2007年第3期24-29,共6页
The illustrations for Tibetan sutras are coloured in two ways:in black and white or colours-the monotone illustrations accompanying Tibetan characters and usually engraved on woodblocks.The illustrations are often sho... The illustrations for Tibetan sutras are coloured in two ways:in black and white or colours-the monotone illustrations accompanying Tibetan characters and usually engraved on woodblocks.The illustrations are often showed on the cover pages or two sides of the head pages of sutras; they are frequently displayed at two frames and in the middle of end pages.In this paper,I am going to introdu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QUE ILLUSTRATIONS IN tibetan buddhist SUTRAS
下载PDF
Technical Notes on Tibetan Tantric Buddhist Painting Artistic Heritage and Traditional Techniques
4
作者 Jia Peng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12期1007-1015,共9页
Among various arts and crafts in Tibet, painting appears to enjoy a uniquely crucial position in both the religious centres and the lives of ordinary Tibetan peop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met... Among various arts and crafts in Tibet, painting appears to enjoy a uniquely crucial position in both the religious centres and the lives of ordinary Tibetan peop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methods, and materials used in Tibetan (Tantric) Buddhist painting by observing its working process at first hand, and having attended a number of its exhibitions, art workshops, and other resources both at home and overseas. The survey of the technical aspect of Tibetan painting is primarily based upon the general usage of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method and the usual order of their application that relates to most kinds of mural paintings in Tibet, and which are less well-known in the West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a rich and somewhat complicated range of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Tibetan (Tantric] Buddhist art tradition. To its end, the author hopes it also provides more indication of its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wealth in Tibet on contemporary artists working in relation to this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techniques methods tibetan Tantric buddhist painting
下载PDF
Buddhist Mercy for Tibetan Pheasants
5
《China's Tibet》 2000年第4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buddhist Mercy for tibetan Pheasants
下载PDF
俄藏инв.№7029号西夏文《八阳经》考释
6
作者 张九玲 《西夏研究》 2024年第2期55-68,共14页
唐代由中国人所造的疑伪经《八阳经》曾在敦煌、吐鲁番地区广为流行,有汉、藏、回鹘、西夏等不同文字的文本存世。西夏本译自藏文底本,译者不明,翻译时间在藏文本之后。论文主要参考P.744、P.749等藏文本对出土于黑水城遗址、现藏俄罗... 唐代由中国人所造的疑伪经《八阳经》曾在敦煌、吐鲁番地区广为流行,有汉、藏、回鹘、西夏等不同文字的文本存世。西夏本译自藏文底本,译者不明,翻译时间在藏文本之后。论文主要参考P.744、P.749等藏文本对出土于黑水城遗址、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инв.№7029号西夏本《八阳经》进行释读,兼及夏、汉、藏三种文本的对勘研究,可以为《八阳经》的传播、文献学等相关研究提供一份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阳经》 疑伪经 西夏文 藏文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慈灯寺金刚宝座塔比较研究与特异性分析
7
作者 刘宁 韩瑛 杨昌鸣 《中外建筑》 2024年第5期107-114,共8页
慈灯寺金刚宝座塔作为呼和浩特市的藏传佛教建筑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制和宗教内涵,学界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雕刻、艺术等方面,并未对其建筑形制与深层内涵的特异性进行深度剖析。文章选取慈灯寺金刚宝座塔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 慈灯寺金刚宝座塔作为呼和浩特市的藏传佛教建筑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制和宗教内涵,学界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雕刻、艺术等方面,并未对其建筑形制与深层内涵的特异性进行深度剖析。文章选取慈灯寺金刚宝座塔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与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建筑形制与图像表达等角度出发,对其及同类型金刚宝座塔建筑进行研究分析,揭示慈灯寺金刚宝座塔的特异性价值,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建筑 金刚宝座塔 建筑形制 比较分析 特异性
下载PDF
内蒙古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大殿壁画病害及预防性保护研究
8
作者 杨文超 韩瑛 杨昌鸣 《中外建筑》 2024年第5期129-136,共8页
内蒙古藏传佛教壁画是内蒙古地域建筑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壁画现状调查发现:现有病害主要是色彩层开裂、剥落等,地仗层开裂、空鼓,底层结构开裂和局部塌陷,造成以上病害的主要原... 内蒙古藏传佛教壁画是内蒙古地域建筑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壁画现状调查发现:现有病害主要是色彩层开裂、剥落等,地仗层开裂、空鼓,底层结构开裂和局部塌陷,造成以上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土默特地区自然气候、地理灾害、人为因素以及藏传佛教殿堂建筑本身等。文章结合已有针对病害保护的文献提出具体针对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壁画不同病害的预防性保护办法:及时清理壁画表面的污渍、加固回贴起甲空鼓的壁画、安装室内外温湿度监测设备、广泛宣传对建筑遗产的保护重要性等,为日后内蒙古藏传佛教壁画预防性保护提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殿堂建筑 土默特地区 壁画病害 建筑遗产 预防性保护
下载PDF
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的预防性保护研究——以乌素图召庆缘寺为例
9
作者 郝英迪 韩瑛 +1 位作者 李文华 杨昌鸣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土默特地区的藏传佛教殿堂建筑是内蒙古建筑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此类建筑却面临着严重损毁的危机。该文以土默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乌素图召庆缘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病害成因,旨在构建庆缘寺的预防性保护... 土默特地区的藏传佛教殿堂建筑是内蒙古建筑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此类建筑却面临着严重损毁的危机。该文以土默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乌素图召庆缘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病害成因,旨在构建庆缘寺的预防性保护策略。研究表明,乌素图召庆缘寺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阳光暴晒、风沙侵蚀、冻融循环、雨水渗漏以及人为破坏,导致了结构的歪闪、拔榫、错位,以及构件的开裂、风化、崩解和酥碱等严重病害。为了应对这些病害,可采取修补加固、打牮拨正、环氧树脂填充、局部构件替换及设防鸟网等修复方法。结合以上研究,该文提出了庆缘寺病害具体修复方法以及包含庆缘寺的日常监测和维护的预防性保护策略。这些策略将有助于保护庆缘寺这一重要的建筑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默特地区 藏传佛教殿堂建筑 预防性保护 庆缘寺 病害调查
下载PDF
融合与共生:藏传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哲思演变与实践路径探究
10
作者 池梦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藏传佛教建筑中国化现象背后的哲学思想根源及其在建筑营造上的体现,分析了“依正不二”与“缘起性空”的哲学思想如何影响藏传佛教建筑的规划选址和建造格局,以及如何与汉文化的“象天法地”和“中正和合”思想相融合,... 文章深入探讨了藏传佛教建筑中国化现象背后的哲学思想根源及其在建筑营造上的体现,分析了“依正不二”与“缘起性空”的哲学思想如何影响藏传佛教建筑的规划选址和建造格局,以及如何与汉文化的“象天法地”和“中正和合”思想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观。研究不仅对藏传佛教建筑的中国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也深入挖掘了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化融合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建筑 中国化 依正不二 缘起性空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拉萨市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室内装饰艺术解析
11
作者 常青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1期15-20,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室内装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受到藏语和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藏族文化的传播受到较大的局限。文章在查阅大量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及装饰艺术的相关资料后,选定拉萨市吉崩岗拉康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实地调...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室内装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受到藏语和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藏族文化的传播受到较大的局限。文章在查阅大量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及装饰艺术的相关资料后,选定拉萨市吉崩岗拉康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从吉崩岗拉康的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建筑构造、装饰特点与装饰元素意义进行分析。通过归纳、分析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手法及意义,希望发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设计的规律,了解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设计的意义,展示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室内装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室内装饰 吉崩岗拉康
下载PDF
都纲与转经廊的嬗变——以丽江地区藏传佛寺大殿空间为例
12
作者 魏鹏丞 毛志睿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176-180,共5页
丽江地区藏传佛寺大殿为噶玛噶举派少有的汉式重檐歇山楼阁殿堂建筑。通过对建筑空间的类型学研究,揭示了甘青、蒙古等地区的藏传佛寺建筑特征已延续至丽江,表现为经堂与佛堂的纵向融合,从而将经堂的“都纲法式”与佛堂的转经廊道折叠... 丽江地区藏传佛寺大殿为噶玛噶举派少有的汉式重檐歇山楼阁殿堂建筑。通过对建筑空间的类型学研究,揭示了甘青、蒙古等地区的藏传佛寺建筑特征已延续至丽江,表现为经堂与佛堂的纵向融合,从而将经堂的“都纲法式”与佛堂的转经廊道折叠到单一建筑中,转译成为新的向心空间。同时,大殿建筑技术受汉、纳西、白族以及河西地区匠人技艺影响,建筑装饰也纳入汉传佛教、道教、本土宗教纹样,最后呈现出多民族、地区、宗教融合的藏传佛寺大殿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建筑 藏传佛教寺院 都纲空间 转经廊道
下载PDF
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建筑本土化进程及特征探析
13
作者 陈未 林泽宇 《世界建筑》 2024年第9期4-9,共6页
本文通过对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建筑演化发展的全方位梳理,解析了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建筑在本土化过程中结构与造型的可变性以及空间形态的不变性特征,指出蒙古族藏传佛教建筑的本土化进程深受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和蒙古高原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建筑演化发展的全方位梳理,解析了蒙古高原藏传佛教建筑在本土化过程中结构与造型的可变性以及空间形态的不变性特征,指出蒙古族藏传佛教建筑的本土化进程深受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和蒙古高原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一个全方位、持续渐进的交融、改造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建筑 蒙古高原 本体化进程
下载PDF
西藏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之“圆满”浅论
14
作者 李慧青 《西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音乐美学作为音乐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学科特点在于哲学思辨。因此,在对音乐本体进行美学角度分析时,哲学思辨的过程必不可少。当前学术界关于以美学视角分析我国传统音乐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数众多,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就藏传佛教哲... 音乐美学作为音乐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学科特点在于哲学思辨。因此,在对音乐本体进行美学角度分析时,哲学思辨的过程必不可少。当前学术界关于以美学视角分析我国传统音乐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数众多,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就藏传佛教哲学观进行进一步探讨的同时,针对哲学观“圆”一字,得出“圆满”一说,进而将其与西藏传统音乐理论相结合,并最终得出音乐之中的“圆满”美学,此外,多数人将其视为同国外基督教一般“有神论”的宗教,当然其中的唯心主义思想在此不予以考虑,以期能够更深刻感知寓于西藏传统音乐中的藏传佛教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西藏传统音乐 圆满 佛教哲学观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中汉乐遗存研究述要
15
作者 银卓玛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20-27,共8页
通过对藏传佛教中汉传佛教音乐遗存的相关研究文献的搜集、分类与研读,对现有成果进行分析,概述重要学者和文献以及不同视角、观点及方法等,可有助于较全面地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的基本学术理念和研究现状。对藏传佛教音乐中汉传佛教音乐... 通过对藏传佛教中汉传佛教音乐遗存的相关研究文献的搜集、分类与研读,对现有成果进行分析,概述重要学者和文献以及不同视角、观点及方法等,可有助于较全面地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的基本学术理念和研究现状。对藏传佛教音乐中汉传佛教音乐遗存问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音乐 汉藏佛教音乐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下载PDF
藏传因明辩论程序、规则及其意义
16
作者 贡保扎西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19,共6页
藏传因明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有关辩论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应用和延伸到其他学科,也成为藏族人民在传统上学习佛教理论等文化知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藏传因明辩论注重辩论的程序、规则和方法,并对参与辩论的人、辩论的时间和场所等有... 藏传因明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有关辩论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应用和延伸到其他学科,也成为藏族人民在传统上学习佛教理论等文化知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藏传因明辩论注重辩论的程序、规则和方法,并对参与辩论的人、辩论的时间和场所等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这些理论和方法,以及程序和规则,不仅对因明自身理论的学习有用,对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的探讨和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藏传因明经典关于辩论程式和规则等的归纳和解说为依据,分析和论述这套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揭示其理性价值和工具性作用,为规范辩论程序和规则、提高人们的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因明 辩论 程序 规则 意义
下载PDF
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的“汉藏融合”特质及成因分析
17
作者 刘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2,共7页
杭州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呈现出浓厚的“汉藏融合”特质。这主要表现为藏传佛教造像的“汉化”发展,同时也表现为汉传佛教造像的“涵化”发展,即对西夏藏传佛教美术、“西天梵相”造像风格的接受和改造。并且,飞来峰佛教造像的内容和审... 杭州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呈现出浓厚的“汉藏融合”特质。这主要表现为藏传佛教造像的“汉化”发展,同时也表现为汉传佛教造像的“涵化”发展,即对西夏藏传佛教美术、“西天梵相”造像风格的接受和改造。并且,飞来峰佛教造像的内容和审美选择也体现了汉藏佛教观念的融合与调适。飞来峰元代佛教造像这一艺术特征是在佛教造像风格传承、赞助人观念选择以及时代文化背景综合影响下造就的,反映出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包容与互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峰 元代佛教造像 汉藏融合
下载PDF
佛教中国化视角下玛吉拉珍创立的断法法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8
作者 普布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58-81,共24页
The practice of prajnaparamita(gcod in Tibetan)plays a uniqu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Buddhism.The origin of prajnaparamita reflects the adaptation of the Buddhism in Tibet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rc... The practice of prajnaparamita(gcod in Tibetan)plays a uniqu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Buddhism.The origin of prajnaparamita reflects the adaptation of the Buddhism in Tibet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rcumstances in Tibet.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birthplace,the dates of birth and death,the parents,and the children,believes that her husband Thoipa Bare(thod pa vbav re in Tibetan)and relatives are native Tibetans,the Buddhist text entitled mahamudra the Object to Cut(nang chos phyag rgya chen mob dud kyi gcod yul in Tibetan)is an authentic Tibetan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g Labdron prajnaparamita tibetan buddhist work
下载PDF
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的“须弥世界”空间原型及其组群设计构图比例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知行 赵晓峰 《建筑师》 2023年第2期22-29,共8页
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考溯了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的空间原型—佛教“须弥世界”空间体系,解析了其宏观形态所蕴含的构图比例规律。并依据实测图纸和数据,揭示了现存大量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组群的设计构成,均符合... 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考溯了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的空间原型—佛教“须弥世界”空间体系,解析了其宏观形态所蕴含的构图比例规律。并依据实测图纸和数据,揭示了现存大量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组群的设计构成,均符合“须弥世界”空间构图比例的量化规律:其中组群平面多符合25或9宫格构图;组群立、剖面设计表现为附属建筑高度等于或不超过中心建筑高度的1/2、整体三角形构图斜边斜率近似等于0.5。相关结论对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组群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皇家园林 藏传佛寺建筑 须弥世界 组群设计 构图比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藏传佛教建筑的历史分期及地域特征研究
20
作者 韩瑛 李文华 +1 位作者 李昊 杨昌鸣 《新建筑》 2023年第4期100-106,共7页
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因早期同土默特地区一体化发展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文章选取明清时期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为研究对象,在整个内蒙古西部地区整体研究的框架下,通过史料分析和比较研究,探寻本地域藏传佛教... 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因早期同土默特地区一体化发展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文章选取明清时期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为研究对象,在整个内蒙古西部地区整体研究的框架下,通过史料分析和比较研究,探寻本地域藏传佛教建筑的发展变迁,以及与周边同类殿堂建筑的关联。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二阶段的建筑形态呈现出同土默特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但在建筑空间布局、柱网布置、结构体系等方面依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第三个阶段逐步摆脱了土默特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藏式和汉藏混合式建筑为基底的多样化建筑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鄂尔多斯 土默特 藏传佛教建筑 历史分期 殿堂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