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野下藏族和回族族际通婚研究--基于甘肃夏河县的个案调查
1
作者 旦正草 《西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20-127,共8页
本文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重点探讨了夏河地区族际通婚的社会现象。族际通婚作为衡量民族交融的一个重要维度,具有窥探民族关系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价值。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夏河藏族和回族的通... 本文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重点探讨了夏河地区族际通婚的社会现象。族际通婚作为衡量民族交融的一个重要维度,具有窥探民族关系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价值。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夏河藏族和回族的通婚率、族际通婚性别比例等现状及影响藏、回族际通婚的个人和族群层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回族 族际通婚 夏河县
下载PDF
人口流动视域下西藏牧区藏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以那曲市色尼区为例
2
作者 马存孝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3-29,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无论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到内地,还是汉族流动人口到边疆民族地区,这种互流互动,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巩固了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无论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到内地,还是汉族流动人口到边疆民族地区,这种互流互动,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巩固了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地区间、民族间的经济社会交往互动与发展进步。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藏族主要的聚居地区,历史上和现实中汉族流动人口流入西藏,对于繁荣发展西藏经济,增进藏汉民族关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藏汉民族关系也成为西藏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方面,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藏汉关系 和谐发展
下载PDF
Differentiations of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subsistence strategies between Tibetan and other major ethnic groups are determined by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Hehuang Valley 被引量:2
3
作者 Xin JIA Harry F.LEE +5 位作者 Mengchun CUI Guoquan CHENG Yang ZHAO Hong DING Ricci P.H.YUE Huayu L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12-422,共11页
The peopl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adaptability to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anoxic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 Tibetan communities and their habitat... The peopl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adaptability to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anoxic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 Tibetan communities and their habitats in the low-altitude regions of the plateau have rarely been studied in a scientific manner. Based on the extrac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f 197 towns in the Hehuang Valley and on variance analysi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habitats and subsistence strategies of the Tibetans and other major ethnic groups in the low-latitude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Our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ibetan habitats in the Hehuang Valley is relatively high. The relatively warm environment of the valley allows the Tibetans in that area to cultivate wheat and barley and raise cattle and sheep—a subsistence strateg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Tibetans in the high-altitude region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n addition, the Tibetan communities in the Hehuang Valley include similar agri-pastoral ethnic groups (including Hui and Salar), both of which adopt similar subsistence strategies. The agricultural ethnic groups (Han and Tu) live in a relatively cool and humid environment facilita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hile the agri-pastoral ethnic groups (Tibetan, Hui, and Salar) inhabit relatively warm and arid environment in the valley. Due to the lack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gri-pastoral groups must also engage in animal husbandry to supplement their diet. In the Ando Tibetan region, the subsistence strategies of the ethnic group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physical environment.Those ethnic groups communicate among themselves, integrat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resulting in a diversified culture. This study proves that the habitat variation at a regional scale corresponds significantly to the variation of subsistence strategies. Our findings may further refine knowledge about the human-environmental relationships of Tibetans and lead future research towards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analyse the intersection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ethnic groups'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ethnic group ethnic GEOGRAPHY Hehuang VALLEY Ando tibetan region
原文传递
族群传统与社会适应——尼泊尔海外藏人饮食文化的人类学研究
4
作者 张辉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5期102-115,156,157,共16页
海外藏人作为特殊移民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远离故土而迁徙并生存于异地,但是在文化上又与故土保持文化亲密与联结。在南亚国家尼泊尔这样一个异域空间里生活,藏人们试图在维持族群传统与社会适应之间取得平衡,既要利用文化传统延续... 海外藏人作为特殊移民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远离故土而迁徙并生存于异地,但是在文化上又与故土保持文化亲密与联结。在南亚国家尼泊尔这样一个异域空间里生活,藏人们试图在维持族群传统与社会适应之间取得平衡,既要利用文化传统延续他们的族群身份与认同,又要尽可能融入当地社会并获取足够的生存资源。这种状态深刻反映在他们的饮食文化中。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似凡俗的日常饮食背后实则有丰富的社会意义。立足于饮食人类学的研究视野,通过考察在尼泊尔生活已经超过半个世纪的海外藏人饮食习俗的传承与再造,可以窥探出这个族群及其文化体系在离散的异域时空中所面对的坚守与变革。一方面,定居在尼泊尔的海外藏人通过恪守饮食传统来区分“自我”与“他者”,这种与尼泊尔国内其他族群的区隔彰显了他们积极构建和强化族群边界的主动姿态,有利于捍卫他们的族群身份进而实现长期维持高度族群认同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他们也通过饮食适应着当地的社会与生态环境,并利用各种方式积极融入尼泊尔社会,当然这种适应也引发了藏人群体内部不同代际之间的分化与区隔,并集中反映在依旧生活在尼泊尔的第三代藏人身上,体现出他们主动融入当地多元社会并追求被当地人支持和接纳的友善姿态。整体来看,恪守传统和社会适应将成为尼泊尔海外藏人一种生活状态,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 海外藏人 饮食文化 族群认同 社会适应
下载PDF
《格萨尔文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
作者 曼秀·仁青道吉 勒毛草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89-102,共14页
《格萨尔文库》共3卷30册,第一卷藏族《格萨尔》是在225部早期版本中系统梳理(搜集、整理、辨别、确认、分类、排序、补遗、附录)出每一部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的善本,呈现一整套首尾呼应、排列有序的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的经典传... 《格萨尔文库》共3卷30册,第一卷藏族《格萨尔》是在225部早期版本中系统梳理(搜集、整理、辨别、确认、分类、排序、补遗、附录)出每一部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的善本,呈现一整套首尾呼应、排列有序的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的经典传承,即《格萨尔》“前三部”“中五部”“降伏四魔”(另附录1部)“十八大宗”(另附录1部)“后两部(另附录1部),共35部原文及汉译文,以及11部参考本,均整理1—27册;第二卷蒙古族《格斯尔》,因为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及《隆福寺格斯尔传》合称为“十三章本”,是蒙古族《格斯尔》所有版本的祖本,编译后蒙汉合璧整理在第28册;第三卷土族《格萨尔》和裕固族《格萨尔》,包括国际音标记音和汉译,整理在第29册和第30册。多民族、多语种的《格萨尔文库》做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正本清源,填补了我国格萨尔研究多年没有总目录科学排序的学术空白,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丰富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文化资源,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内涵、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文库》 藏族《格萨尔》 蒙古族《格斯尔》 土族《格萨尔》 裕固族《格萨尔》
下载PDF
Y染色体STR的银染复合扩增 被引量:3
6
作者 应斌武 侯一平 +7 位作者 唐剑频 邓建强 石美森 林伟 高玉振 李英碧 吴谨 张霁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建立一套Y染色体STR的复合扩增体系,检测中国藏族人群的单倍型分布。方法利用复合扩增的方法扩增DYS434、DYS443和DYS456三个基因座,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进行分型,检测西藏藏族101名无关男性个体单倍型分布。结果三个基因座... 目的建立一套Y染色体STR的复合扩增体系,检测中国藏族人群的单倍型分布。方法利用复合扩增的方法扩增DYS434、DYS443和DYS456三个基因座,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进行分型,检测西藏藏族101名无关男性个体单倍型分布。结果三个基因座在藏族样本中分别检测出4、4、6个等位基因,共检测出31种单倍型,其单倍型的变异度是0.9481,标准误为0.0049。结论Y-STR的复合扩增在法医学的亲权鉴定和个人识别中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 STR 藏族人群 单倍型 复合扩增体系 亲权鉴定 个人识别
下载PDF
羌族与白马藏人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绍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41,57,共4页
羌族与白马藏人源于古代同源的羌族和氐族 ,是两支地域相邻且文化相近的族体。其文化的相近主要表现在生计、生活、宗教、习俗等方面 ,但由于历史原因 ,两种文化也存在一些差异 ,羌族受汉化较深 ,农耕业较先进 ;白马藏人多受藏文化影响 。
关键词 羌族 白马藏人 比较研究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从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探讨西藏各民族的群体遗传学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慧 康龙丽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0年第1期19-21,43,共4页
目的研究西藏藏族、珞巴族和门巴族人群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我国其他民族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玻片法检测并分析了西藏藏族1183人份、汉族938人份、珞巴族120人份和门巴族100人份ABO血型分布,应用网络生物信息资源,收集我国... 目的研究西藏藏族、珞巴族和门巴族人群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我国其他民族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玻片法检测并分析了西藏藏族1183人份、汉族938人份、珞巴族120人份和门巴族100人份ABO血型分布,应用网络生物信息资源,收集我国新疆维吾尔族、内蒙古蒙古族,宁夏回族等3个族群的相应资料,计算他们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西藏藏族ABO血型系统的表型频率为O>B>A>AB(A=0.171 6、B=0.379 5、O=0.358 5、AB=0.090 4),基因频率r>q>p(r=0.593 4、q=0.268 6、p=0.138 0);门巴族ABO血型系统的表型频率为O>B>A>AB(A=0.212 8、B=0.252 3、O=0.468 1、AB=0.063 8),基因频率r>q>p(r=0.677 0、q=0.174 2、p=0.148 8);珞巴族ABO血型系统中,有较高的基因频率(r=0.737 0、q=0.097 3、p=0.191 1);汉族ABO血型系统的表型频率为O>B>A>AB(A=0.280 2、B=0.291 2、O=0.324 2、AB=0.104 4),基因频率r>q>p(r=0.564 5、q=0.221 3、p=0.214 2),符合我国ABO血型系统分布规律;遗传距离分析显示,藏族、门巴族和珞巴族距离较近,其次为蒙古族、汉族,最后是新疆维吾尔族和宁夏回族。聚类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西藏各民族在遗传上相互关系近于其他主要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血型 基因频率 遗传距离 系统树
下载PDF
门巴族婚俗文化特征及其与藏族婚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庆慧 陈进 +1 位作者 觉安拉姆 金彩虹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3-38,共6页
文章通过查找文本资料、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藏族与门巴族婚礼习俗、婚礼庆典礼仪、婚配形式、婚姻关系等方面进行探寻,力求通过对婚俗文化的阐述,展现门巴族婚俗文化特点及其与藏族婚俗的联系。
关键词 门巴族 藏族 婚俗文化特点 联系
下载PDF
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心理干预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卫华 杨帆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11期28-31,共4页
民族认同是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可与偏爱,是对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附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多方面影响,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感需要得到进一步培养与指导。研究表明,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存在认知方式的差异、外部行为迥异以及对中华民族文... 民族认同是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可与偏爱,是对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附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多方面影响,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感需要得到进一步培养与指导。研究表明,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存在认知方式的差异、外部行为迥异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情感依附较少等方面的困境,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在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民族认同干预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出发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干预模式,并分析实现这一模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大学生 民族认同 心理干预
下载PDF
藏区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书伟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5期119-123,128,共6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能力对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藏区而言,由于复杂的民族关系、独特的地理环境、脆弱的生态系统、相对封闭的社会形态以及滞后的劳动力市场发育,世居少数民族就业水平普遍偏低。本文从世居...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能力对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藏区而言,由于复杂的民族关系、独特的地理环境、脆弱的生态系统、相对封闭的社会形态以及滞后的劳动力市场发育,世居少数民族就业水平普遍偏低。本文从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的角度分析藏区社会稳定问题,通过构建藏区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藏区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客观现实和由此产生的负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弱、就业稳定性差、就业收入低等因素是核心影响因素。提出解决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的关键是提升藏区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 世居少数民族 就业能力 社会稳定
下载PDF
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福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7,共7页
明代的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用军事力量占领了滇、川、藏的一些藏区。明王朝的治藏政治制度和方法,是影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所占领的藏区治理方略的重要因素,纳西族与藏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与明王朝对藏族上层和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政治态... 明代的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用军事力量占领了滇、川、藏的一些藏区。明王朝的治藏政治制度和方法,是影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所占领的藏区治理方略的重要因素,纳西族与藏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与明王朝对藏族上层和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木氏土司根据藏区的政治特点,不断加强同藏区政教上层人士的交往。建立与藏传佛教上层的密切关系,借助藏族佛教上层人物的力量治理所占领的藏区。而纳藏两族上层和民众在长期的交往中,极大地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纳西族 藏族 民族政策 佛教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藏族迁移及族群关系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耀江 徐小静 +2 位作者 沈光涛 冯金朝 齐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本文分析了藏族迁移及族群关系研究的重大意义,同时分析了目前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认为现有藏族起源迁移的研究在语言学、古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为主,而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西藏民族和文明的起源和迁移,... 本文分析了藏族迁移及族群关系研究的重大意义,同时分析了目前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认为现有藏族起源迁移的研究在语言学、古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为主,而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西藏民族和文明的起源和迁移,还没有定论,学者们所做的工作还只是探讨性质的.本文提出以Y染色体SNPs和线粒体mtDNA多态性的分子生态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为主,与人类学家、藏医学家一起,综合人文学科研究成果,对藏族起源和迁移进行系统进行研究,是进行民族起源、族群关系及迁移研究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迁移 族群关系 分子生态学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藏族赛牦牛文化论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玖英 刘进彬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6年第6期73-75,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藏族赛牦牛文化现象进行了论析。指出藏族赛牦牛文化是藏族与牦牛日常生活、社会经济活动关系的升华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抒发着藏族生活的美好价值。了解其涵义和外延,为推动和发展藏族赛牦牛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 体育史 藏族 赛牦牛文化
下载PDF
关于藏族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岗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2-84,共3页
藏族文学与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发展与衰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藏族文学史的分期应符合藏族历史发展规律及称谓的五大阶段 ,即 :远古时期至赞普统治时期的藏族文学、分裂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学、萨迦王朝时期至藏巴第斯政权崩溃时期的藏族文... 藏族文学与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发展与衰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藏族文学史的分期应符合藏族历史发展规律及称谓的五大阶段 ,即 :远古时期至赞普统治时期的藏族文学、分裂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学、萨迦王朝时期至藏巴第斯政权崩溃时期的藏族文学、甘丹颇章政权时期至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的藏族文学和社会主义时期的藏族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文学 藏族 藏族文学史 历史分期
下载PDF
藏族、汉族青少年族群态度的发展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汉族青少年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庆燕 王有智 王荣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8,共8页
族群态度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多民族国家和地区开展族群态度的研究,对解决族群冲突、实现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强迫式范式、非强迫式范式的外显测验和内隐联想测验,以甘南... 族群态度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多民族国家和地区开展族群态度的研究,对解决族群冲突、实现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强迫式范式、非强迫式范式的外显测验和内隐联想测验,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汉族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藏族、汉族青少年外显、内隐族群态度的发展特征以及学校类别对藏族青少年族群态度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外显族群态度方面,在不同年龄段,藏族、汉族青少年表现出了不同的族群态度;在内隐族群态度方面,藏族、汉族青少年的族群态度表现出了跨年龄的稳定性;学校的族群环境对藏族青少年的族群态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态度 藏族、汉族青少年 内群体偏爱
下载PDF
云南藏区“藏回”族群社会结构研究——以香格里拉县哈巴村“藏回”族群为个案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实 李红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129-135,共7页
我们对云南迪庆"藏回"族群的社会结构进行了较深入调查,揭示了"藏回"族群的形成是在藏区回族移民和藏族长期频繁的社会交往中,回族对藏族社会生活及文化的积极适应结果,是回族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我们研究"藏回... 我们对云南迪庆"藏回"族群的社会结构进行了较深入调查,揭示了"藏回"族群的形成是在藏区回族移民和藏族长期频繁的社会交往中,回族对藏族社会生活及文化的积极适应结果,是回族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我们研究"藏回"族群结构多元的文化构成,探讨现今"藏回"族群村落社会控制三元结构并存的新问题,提出云南"藏回"是历史上穆斯林积极适应藏区社会文化的产物,是回族的一个亚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藏区 “藏回”族群 社会结构
下载PDF
西藏人口较少民族迁徙的政治经济动因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扎西 觉安拉姆 卓拉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5-29,138,共5页
西藏较少民族围绕喜马拉雅山脉南北迁徙,使少数民族在藏南地区的人口数量激增,改变了藏南边缘的政治格局,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也进一步加强了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联系。
关键词 西藏人口较少民族 迁徙 动因 民族关系
下载PDF
试论近代西藏昌都地区的外来移民(1840~1960年)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川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95,134,共7页
近代以来,回族、汉族、纳西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移民先后迁居昌都地区,成为该地区的历史移民。昌都地区移民与当地土著间的族际婚姻较之西藏其他地区多,这些非藏族移民的迁入,将各民族文化植入昌都,使之成为藏彝走廊的一个核心组成部... 近代以来,回族、汉族、纳西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移民先后迁居昌都地区,成为该地区的历史移民。昌都地区移民与当地土著间的族际婚姻较之西藏其他地区多,这些非藏族移民的迁入,将各民族文化植入昌都,使之成为藏彝走廊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众多民族活动的舞台以及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枢纽,文化面貌显现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地区 移民 族际交融 文化交流 藏彝走廊
下载PDF
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复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在民族史研究中,族群概念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民族以地缘关系为基础,"支系"不应是族群的对应范畴。族群迁徙在古代民族中是经常发生的,祖源记忆则构成族群自我认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族群认同"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 在民族史研究中,族群概念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民族以地缘关系为基础,"支系"不应是族群的对应范畴。族群迁徙在古代民族中是经常发生的,祖源记忆则构成族群自我认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族群认同"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其共同特性"是由它本身显露的,或者是被认出来的",都是值得注意的观点。就研究族群问题而言,藏彝走廊民族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民族 藏彝走廊 语言 支系 迁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