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地新浪潮”电影的发展路径分析
1
作者 崔福凯 刘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0-37,共8页
“藏地新浪潮”是由藏族导演们发起的一股电影创作思潮,目前已成为展现藏族人精神品质、传播藏文化的重要媒介。自2005年发端以来,“藏地新浪潮”电影屡遭“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尽管有几部票房还算可观的电影出现,但整体尚处于“早... “藏地新浪潮”是由藏族导演们发起的一股电影创作思潮,目前已成为展现藏族人精神品质、传播藏文化的重要媒介。自2005年发端以来,“藏地新浪潮”电影屡遭“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尽管有几部票房还算可观的电影出现,但整体尚处于“早场”“夜场”“一日游”“一周游”的窘况。要有效地解决这种状况,推动产业良性发展,就必须要找出市场遇冷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地新浪潮”电影 去边缘化 去遮蔽化 团队开发 市场化运作
下载PDF
藏戏面具与山西爱社傩面具之异同
2
作者 贾潇晴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5-38,共4页
通过对藏戏面具、山西爱社傩面具二者的历史渊源、面具的色彩、面具的造型进行考察,藏戏起源于公元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山西爱社傩演绎了歌功颂德的创世英雄神话传说,二者面具在色彩、造型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在表演场域、时空构建... 通过对藏戏面具、山西爱社傩面具二者的历史渊源、面具的色彩、面具的造型进行考察,藏戏起源于公元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山西爱社傩演绎了歌功颂德的创世英雄神话传说,二者面具在色彩、造型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在表演场域、时空构建、色彩意蕴方面又体现了相同、相似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藏文化艺术各自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面具 山西爱社傩面具 异同性
下载PDF
MP-CMLMs模型的藏汉机器翻译研究
3
作者 严松思 珠杰 汪超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3年第2期401-404,410,共5页
论文使用mask-predict解码扩展CMLMs模型,研究了藏汉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并且针对该模型进行改进。在不同领域藏汉数据集上,经过实验,与非自回归模型NAT和标准的Transformer模型进行比较,在不降低解码速度的情况下,与非自回归模型相比提... 论文使用mask-predict解码扩展CMLMs模型,研究了藏汉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并且针对该模型进行改进。在不同领域藏汉数据集上,经过实验,与非自回归模型NAT和标准的Transformer模型进行比较,在不降低解码速度的情况下,与非自回归模型相比提升了4个BLEU以上;与标准的Transformer模型相比能够达到甚至超过Transformer模型性能,同时解码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神经机器翻译 非自回归模型 掩码预测
下载PDF
异化与共享的“传统”——走进市场的西藏面具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映婕 张虎生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51-156,共6页
市场经济作为一类外来文化快速进入西藏社会,随即产生了全面又深刻的影响,面具由传统社会的神灵符号,嬗变为商品世界中大众想象的消费符号。传统器物民俗的神圣性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被迅速解构了。依赖前工业社会的"传统"在不... 市场经济作为一类外来文化快速进入西藏社会,随即产生了全面又深刻的影响,面具由传统社会的神灵符号,嬗变为商品世界中大众想象的消费符号。传统器物民俗的神圣性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被迅速解构了。依赖前工业社会的"传统"在不断式微的同时,由整个社会合力创造的、结合经济力量的新传统正日益流行并得到共享,这是当下民俗文化的两大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面具 传统 市场化 消费象征 民俗主义
下载PDF
藏族面具类型新议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嘉铭 杨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关于藏族面具的分类问题,说法各异。笔者采各家所长,对藏族面具的类型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提出了新议。即宏观上将藏族面具分为功能类型、质地类型和造型类型等三个大类;微观上在三大类型的基础上又细分出若干小类,并对...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关于藏族面具的分类问题,说法各异。笔者采各家所长,对藏族面具的类型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提出了新议。即宏观上将藏族面具分为功能类型、质地类型和造型类型等三个大类;微观上在三大类型的基础上又细分出若干小类,并对各类的内涵作了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面具 类型 羌姆
下载PDF
再探西藏面具艺术活态生存的本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映婕 张虎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0-45,139,共6页
古老的面具艺术形态在现代语境下正处于整体衰落的境地,许多地区悠久的面具表演传统都已经荡然无存。然而西藏面具的寺院和民间两大社会系统,至今依旧保留了活态的艺术造型与较完整的表演艺术。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面具一直... 古老的面具艺术形态在现代语境下正处于整体衰落的境地,许多地区悠久的面具表演传统都已经荡然无存。然而西藏面具的寺院和民间两大社会系统,至今依旧保留了活态的艺术造型与较完整的表演艺术。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面具一直存活于一个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独立社会,面具艺术因西藏"神性社会"的宗教传统而得到繁荣,以及民间社会对面具表演形态与多元世俗功能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面具 活态生存 宗教艺术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回顾与反思:白马藏族面具舞研究40年 被引量:2
7
作者 权新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14,共4页
白马藏族的"面具舞"是"藏彝走廊"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态"载体之一。本文拟在对白马藏族面具舞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不同阶段所取得的相应学术成果及各自的学术关照点,进而归纳学术界关于... 白马藏族的"面具舞"是"藏彝走廊"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态"载体之一。本文拟在对白马藏族面具舞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不同阶段所取得的相应学术成果及各自的学术关照点,进而归纳学术界关于白马藏族面具舞研究40年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学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面具舞 近40年 现状回顾
下载PDF
符号美学视域下青海藏面具艺术审美探微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冬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1-124,共4页
青海藏面具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苏珊·朗格美学思想,对藏面具符号要素进行分析,阐释了青海藏面具的形式美、幻象美、意蕴美三个主要审美特征,并将藏面具置入藏传佛教的文化语境中,... 青海藏面具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苏珊·朗格美学思想,对藏面具符号要素进行分析,阐释了青海藏面具的形式美、幻象美、意蕴美三个主要审美特征,并将藏面具置入藏传佛教的文化语境中,进一步揭示了藏面具艺术审美的核心价值是民族情感和宗教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美学 藏面具 表现性形式 生命形式
下载PDF
藏山羊放牧采食量及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欧阳熙 王茜飞 +1 位作者 王杰 王永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春季同时用口罩法和AIA法两种方法测定高原型藏山羊成年公羊日采食牧草量和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比较研究表明 ,口罩法和AIA法测定藏山羊公羊日采食牧草量分别为1 .1 2 93± 0 .34 96kg和 1 .2 76 1± 0 .1 6 70kg ,二者差异不显著 ... 春季同时用口罩法和AIA法两种方法测定高原型藏山羊成年公羊日采食牧草量和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比较研究表明 ,口罩法和AIA法测定藏山羊公羊日采食牧草量分别为1 .1 2 93± 0 .34 96kg和 1 .2 76 1± 0 .1 6 70kg ,二者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牧草干物质消化率相应分别为 70 .5 8± 9.46 %和 73.82± 2 .43% ,二者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用AIA法测定牧草干物质消化率较用全收粪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山羊 采食量 放牧 AIA法 牧草干物质消化率
下载PDF
白马藏族面具舞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权新宇 《民族艺林》 2018年第1期63-68,共6页
文章回顾了近40年来国内学者对白马藏族面具舞文化属性、"池哥""直目"文化渊源及面具舞源流分野、面具舞与族群认同等方面的相关探讨,并剖析了前人学术观点的贡献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前人相关研究... 文章回顾了近40年来国内学者对白马藏族面具舞文化属性、"池哥""直目"文化渊源及面具舞源流分野、面具舞与族群认同等方面的相关探讨,并剖析了前人学术观点的贡献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前人相关研究困境的原因,提出后续拓展研究的学术理论,以期为白马藏族面具舞的拓展研究提供学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白马藏族 面具舞 回顾与反思 研究理路
下载PDF
陇南白马藏族池哥昼傩面具色彩文化成因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豆海红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9-23,共5页
陇南白马藏族池哥昼是一种傩祭仪式,是傩文化的原始形态,一般由池哥、池母和知玛组成,其池哥昼傩面具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池哥仪态威严,凶悍,面目狰狞,面具色彩整体呈暖色调,以红、黄、蓝(绿、)黑、白五色为主相互搭配,色彩单纯、... 陇南白马藏族池哥昼是一种傩祭仪式,是傩文化的原始形态,一般由池哥、池母和知玛组成,其池哥昼傩面具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池哥仪态威严,凶悍,面目狰狞,面具色彩整体呈暖色调,以红、黄、蓝(绿、)黑、白五色为主相互搭配,色彩单纯、对比强烈。池母面具用黄色做底,用黑色勾画眼睛、眉毛和头发,用红色描画嘴唇,色彩单纯、亮丽,温暖的黄色调表现出池母温柔、慈祥、高贵的气质。知玛脸部用黑色涂染,显得朴素、深沉、神秘。而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是池哥昼傩面具色彩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哥昼 面具 色彩 白马藏族
下载PDF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藏族面具的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心愚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5-38,48,共5页
根据已有的调查材料,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南部边缘地带,从东往西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藏族面具分布。藏族面具在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的分布具有如下特点:传入时间早,而且长期存在;功能类型较全,寺院羌姆面具较多;传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 根据已有的调查材料,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南部边缘地带,从东往西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藏族面具分布。藏族面具在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的分布具有如下特点:传入时间早,而且长期存在;功能类型较全,寺院羌姆面具较多;传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苯教、藏传佛教的传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藏族面具 文化 分布
下载PDF
羌姆面具的审美特征及设计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惠娥 张华怡 贾蕾蕾 《服装学报》 2022年第2期165-172,共8页
羌姆面具是藏族本土宗教(苯教)与藏传佛教的艺术结晶,也是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而成的文化符号。归纳整理收集到的羌姆面具实物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同时分析羌姆面具的形成原因及审美特征,最终提炼羌姆面具的造型、色彩等元素应用... 羌姆面具是藏族本土宗教(苯教)与藏传佛教的艺术结晶,也是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而成的文化符号。归纳整理收集到的羌姆面具实物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同时分析羌姆面具的形成原因及审美特征,最终提炼羌姆面具的造型、色彩等元素应用在服装设计中。研究表明,羌姆面具具有风格写实、造型夸张、色彩分明、图案精致、质地多样化等审美特征。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将羌姆面具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力求推动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姆面具 藏族面具 审美特征 设计应用
下载PDF
回顾与突破:白马藏族面具舞文化面向探微
14
作者 权新宇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通过梳理,归纳出前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傩文化、苯教文化与图腾说。研究发现,尽管这三种各有所据的观点均揭示了面具舞的某个文化"断面",但用某个"断面"言说面具舞的文化全貌尚显单薄。事实上,这些"断面&q... 通过梳理,归纳出前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傩文化、苯教文化与图腾说。研究发现,尽管这三种各有所据的观点均揭示了面具舞的某个文化"断面",但用某个"断面"言说面具舞的文化全貌尚显单薄。事实上,这些"断面"表明:在白马藏族先民与藏彝走廊其他族群之间的互动过程中,面具舞文化层呈"蛋型"结构累进图式。针对前人研究的缺失及造成缺失的原因,欲进一步深层揭示面具舞的文化面向,尚需在研究路径与视野上实现两个转变:其一、由过去主要依据汉文史料探讨的途径向依据"地方性知识"与汉文史料及考古实物相结合的途径转变;其二、研究视野应该由过去在族属框架内探讨面具舞向在藏彝走廊语境中探讨面具舞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白马藏族 面具舞 文化面向 理路转向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准格尔召内现存傩面具考察
15
作者 刘可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3-84,I0003,85,86,共5页
现存于准格尔召的傩面具共42尊,制作工艺有繁有简,造型语言大多夸张变形,极具民族地域的宗教色彩。鄂尔多斯地区准格尔召傩面具浑厚粗犷的造型更展示出浓郁的北方雕塑艺术特色及制作者精湛的技艺。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区 准格尔召 傩面具 藏传佛教 工艺
下载PDF
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太阳神鸟黄金面具青铜立人的藏文化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同美 益卓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72,117,118,119,共11页
从藏族古代文化的视角来看,金器太阳神鸟图似乎与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的观念有关,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观涉及藏族本教的空间时间观和宇宙本体观。斯巴嘎巴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空间和时间。迥瓦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风火水土四元素。风... 从藏族古代文化的视角来看,金器太阳神鸟图似乎与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的观念有关,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观涉及藏族本教的空间时间观和宇宙本体观。斯巴嘎巴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空间和时间。迥瓦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风火水土四元素。风轮是藏语■的汉语意思表达,指"风"为元初原动力的宇宙形成观。在藏语言里,黄金面具实为金面■。古藏人非常重视头发及其发型,即便是对死者补妆也是如此,在为死者补妆时,发辫被排在了补妆12点数的首选位置,且头发与绿松石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遗址 太阳神鸟 黄金面具 青铜立人 藏文化解读
下载PDF
藏戏面具中的狞厉美与藏族神话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昊远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20-123,共4页
藏戏是我国各少数民族戏剧中最大的一个民族戏剧系统。藏戏面具作为重要道具,其中所蕴含的狞厉美与藏族神话、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这种联系对于建立"少数民族艺术中的美感与其神话、宗教之间的联系"这一范式结构有... 藏戏是我国各少数民族戏剧中最大的一个民族戏剧系统。藏戏面具作为重要道具,其中所蕴含的狞厉美与藏族神话、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这种联系对于建立"少数民族艺术中的美感与其神话、宗教之间的联系"这一范式结构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面具 藏族神话与宗教 联系
下载PDF
21世纪国内藏戏面具艺术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丽影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3-77,共5页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悠久灿烂,传统藏戏艺术在西藏传统文化乃至整个戏剧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藏族的装饰物品种类繁多,其中藏戏的面具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现就21世纪国内对藏戏面具艺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悠久灿烂,传统藏戏艺术在西藏传统文化乃至整个戏剧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藏族的装饰物品种类繁多,其中藏戏的面具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现就21世纪国内对藏戏面具艺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从藏戏面具的分类、艺术特点、宗教文化、对比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力图为今后整个藏戏艺术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 面具文化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面向汉藏机器翻译后处理的藏文虚词纠错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华果才让 班玛宝 +1 位作者 桑杰端珠 才让加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1-396,共6页
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分支之一,在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汉藏机器翻译质量还有待提高,汉文到藏文的译文中容易出现语法错误,尤其普遍存在藏文虚词的翻译错误。分析汉藏机器翻译译文中的藏文虚词错... 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分支之一,在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汉藏机器翻译质量还有待提高,汉文到藏文的译文中容易出现语法错误,尤其普遍存在藏文虚词的翻译错误。分析汉藏机器翻译译文中的藏文虚词错误类型,并究其自动纠错方法是提高汉藏机器翻译性能最有效的方法。在分析汉藏机器翻译译文中虚词错误类型的基础上,利用大规模藏文文本对Bert进行预训练。然后面向汉藏机器翻译译文中的虚词错误类型,针对性的对Bert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以完成一种面向汉藏机器翻译后处理的Bert藏文虚词纠错模型的训练。经实验,模型的纠错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95.64%,93.27%,94.44%,表明上述模型的藏文虚词纠错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翻译 掩码语言模型 预训练 微调 藏文虚词纠错
下载PDF
藏族面具色彩艺术
20
作者 刘娜 《流行色》 2020年第9期38-41,共4页
藏族面具最初是宗教信仰的产物,是巫术意识和生命意识的一种精神物化形式,因此具有驱邪避福,娱乐神人的作用。藏族面具因其造型粗犷,色彩鲜明,有着强烈的形式美感及审美特征。藏族面具的色彩不仅单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带有某种象征意... 藏族面具最初是宗教信仰的产物,是巫术意识和生命意识的一种精神物化形式,因此具有驱邪避福,娱乐神人的作用。藏族面具因其造型粗犷,色彩鲜明,有着强烈的形式美感及审美特征。藏族面具的色彩不仅单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带有某种象征意义,藏族面具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而色彩在其造型艺术中又占据着半壁江山。藏族面具色彩艺术的形成与自然条件,宗教,历史文化等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主要从藏族面具色彩的形成原因及其艺术特征及分析,对藏族面具文化中的色彩进行赏析,推动藏族面具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面具色彩 色彩形成 情感特征 象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